CN212318321U - 吊扇及风扇套组 - Google Patents

吊扇及风扇套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8321U
CN212318321U CN202020409135.4U CN202020409135U CN212318321U CN 212318321 U CN212318321 U CN 212318321U CN 202020409135 U CN202020409135 U CN 202020409135U CN 212318321 U CN212318321 U CN 212318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s
fixed disk
fan
ceiling
lowe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91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隆发
谢侑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91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8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8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8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吊扇及风扇套组,风扇套组包含有一上固定盘、与上固定盘间隔设置的一下固定盘、设置于上固定盘与下固定盘之间的多个扇叶。上固定盘具有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第一穿孔。下固定盘具有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第二穿孔。多个第二穿孔与多个第一穿孔的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多个扇叶分别具有一组接部、由组接部延伸的一叶片部、及多个锁固件。每个扇叶以其组接部设置于上固定盘与下固定盘之间,并通过多个锁固件分别穿经多个第一穿孔及多个第二穿孔,使对应的扇叶固定。据此,使用者能因应环境及使用需求调整吊扇的多个扇叶的数量;再者,吊扇于生产时,只需要生产单一种上固定盘及下固定盘,就可以生产出多种不同规格的吊扇。

Description

吊扇及风扇套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扇,尤其涉及一种能方便生产及调整叶片数量的吊扇及风扇套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吊扇具有设置于天花板上的一基座、设置于基座上的一驱动单元、设置于驱动单元上的一叶片座、及设置于叶片座上的多个叶片;其中,现有的吊扇根据多个叶片数量的区分为多种规格,例如:三叶吊扇、五叶吊扇。
然而,现有的吊扇于出厂时已经决定规格(也就是叶片的数量),而根据规格的不同,每个吊扇的叶片座也会不同,但也会导致吊扇于生产时需要不同的生产线以生产不同的叶片座;再者,此种吊扇的叶片是与叶片座配合组装,也就是说叶片的数量为固定,因此使用者无法因应环境或使用需求对吊扇的叶片进行调整。
于是,本发明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吊扇,用以设置于一天花板,所述吊扇包括:一顶盖;一吊杆,以其一端与所述顶盖组接;一外转马达,设置于所述吊杆的另一端,所述外转马达具有一固定单元及组设于所述固定单元的一外转单元,所述固定单元与所述吊杆的所述另一端组接,所述外转单元能相对所述固定单元转动;以及一风扇套组,设置于所述外转马达的所述外转单元上,其包含有:一上固定盘,设置于邻近所述吊杆的所述外转单元的一侧上,所述上固定盘具有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第一穿孔,多个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分别为3M个,且M 不小于2的正整数;一下固定盘,设置于远离所述吊杆的所述外转单元的一侧上,并且与所述上固定盘间隔配置,所述下固定盘具有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第二穿孔,多个所述第二穿孔与多个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及多个扇叶,其数量为N个并分别具有一组接部、由所述组接部延伸的一叶片部、及 3N个锁固件,每个所述扇叶以其组接部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并通过多个所述锁固件分别穿经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二穿孔,使对应的所述扇叶固定;其中,N为3M的公因子,且N不小于2的正整数;其中,每个所述叶片部根据气体流动方向定义有一出风侧及与所述出风侧相反的一进风侧,每个所述扇叶能以其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上固定盘、或远离所述上固定盘的方向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固定盘的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区分为多个第一外穿孔及多个第一内穿孔,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位于相对于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的外侧,且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呈环状配置并具有相同圆心;所述下固定盘的多个所述第二穿孔区分为多个第二外穿孔及多个第二内穿孔,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位于相对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的外侧,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呈环状配置并且具有相同圆心。
优选地,每个所述扇叶的所述组接部与所述外转单元的外缘不直接接触,使所述吊扇于所述外转单元及多个所述扇叶的组接部之间形成有一散热空间;部分的所述第一穿孔与部分的所述第二穿孔分别连通所述散热空间。
优选地,所述风扇套组具有多个饰板,多个所述饰板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所述扇叶的所述组接部之间,使多个所述饰板与多个所述组接部围绕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而使所述散热空间仅相通部分的所述第一穿孔及部分的所述第二穿孔。
优选地,所述上固定盘呈圆盘状,并且于其中心处形成有一第一强化部,所述第一强化部呈圆形状,且并与所述上固定盘具有相同圆心;所述下固定盘呈圆盘状,于其中心处形成有一第二强化部,所述第二强化部呈圆形状,且并与所述下固定盘具有相同圆心。
优选地,所述上固定盘的外缘形成有一第一环墙部,所述下固定盘的外缘形成有一第二环墙部;每个所述扇叶的所述组接部朝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的方向分别形成有一隆起部,每个所述隆起部能抵靠所述第一环墙部及所述第二环墙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公开一种风扇套组,用以设置于一外转马达上,其包含有:一上固定盘,具有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第一穿孔,多个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分别为3M个,且M不小于2的正整数;一下固定盘,与所述上固定盘间隔配置,所述下固定盘具有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第二穿孔,多个所述第二穿孔与多个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及多个扇叶,其数量为N个并分别具有一组接部、由所述组接部延伸的一叶片部、及3N个锁固件,每个所述扇叶以其组接部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并通过多个所述锁固件分别穿经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二穿孔,使对应的所述扇叶固定;其中,N为3M的公因子,且N不小于2的正整数;其中,每个所述叶片部根据气体流动方向定义有一出风侧及与所述出风侧相反的一进风侧,每个所述扇叶能以其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上固定盘、或远离所述上固定盘的方向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固定盘的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区分为多个第一外穿孔及多个第一内穿孔,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呈环状配置并具有相同圆心,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位于相对于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的外侧;所述下固定盘的多个所述第二穿孔区分为多个第二外穿孔及多个第二内穿孔,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呈环状配置并且具有相同圆心,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位于相对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的外侧。
优选地,每个所述扇叶的所述组接部与所述外转马达的外转单元的外缘不直接接触,使所述吊扇于所述外转单元及多个所述扇叶的组接部之间形成有一散热空间;部分的所述第一穿孔与部分的所述第二穿孔分别连通所述散热空间。
优选地,所述风扇套组具有多个饰板,多个所述饰板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所述扇叶的所述组接部之间,使多个所述饰板与多个所述组接部围绕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而使所述散热空间仅相通部分的所述第一穿孔及部分的所述第二穿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吊扇及风扇套组,通过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间隔配置的设计,并且配合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二穿孔的数量配置,多个所述扇叶能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并且以多个所述锁固件穿经所述上固定盘、多个所述扇叶、及所述下固定盘,使多个所述扇叶能固定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据此,使用者能因应环境及使用需求调整所述吊扇的多个所述扇叶的数量;再者,所述吊扇于生产时,只需要生产单一种所述上固定盘及所述下固定盘,就可以生产出多种不同规格的吊扇(也就是具有不同所述扇叶数量的吊扇)。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吊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吊扇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沿着图1的III-III剖线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吊扇的多个扇叶以出风侧朝天花板方向设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吊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6为沿着图5的VI-VI剖线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再者,本文中所使用的述语“电性耦接”指的是“间接电性连接”及“直接电性连接”的其中之一。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吊扇100,所述吊扇100用以设置于一天花板W上,并且通过转动产生气流以调节环境。也就是说,不是设置于所述天花板W上且通过转动产生气流的吊扇,并非本实用新型所指的吊扇100。所述吊扇100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天花板 W的一顶盖1、设置于所述顶盖1的一吊杆2、设置于所述吊杆2的一外转马达3、及设置于所述外转马达3外周的一风扇套组4。
需先说明的是,上述顶盖1、吊杆2、外转马达3、及风扇套组4于本实施例中虽共同被定义为所述吊扇100。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套组4也可以是单独地被运用 (如:售卖)或搭配其他构件使用。以下将分别介绍所述吊扇100及风扇套组 4的各个组件构造,并适时说明所述吊扇100的各个组件彼此之间的连接关系。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顶盖1于本实施例中为圆形的壳状结构而具有一容室11,所述顶盖1用以设置于所述天花板W上,且所述顶盖1形成有多个透孔12,多个所述透孔12分别相通所述容室11,所述吊杆2以其一端组接所述顶盖1,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本实施例所载。举例来说,所述顶盖1也可以是其他能设置于所述天花板W的结构,例如:方形的实心结构。
所述外转马达3设置于所述吊杆2的另一端,所述外转马达3具有一固定单元31及组设于所述固定单元31的一外转单元32,所述固定单元31与所述吊杆2的另一端组接,使所述外转单元32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单元31转动。具体来说,所述外转单元32于本实施例中可以是由定子线圈、转子、轴、轴承、定子硅钢片、转子硅钢片、叶轮法兰、及叶轮等所构成,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本实施例所载。需说明的是,所述外转马达3的所述外转单元32能相对所述固定单元31转动的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者所悉知的技术,且非本案的重点,故于此不再详述其细部。
所述风扇套组4设置于所述外转马达3的所述外转单元32上。所述风扇套组4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外转单元32的一上固定盘41、设置于所述外转单元32的一下固定盘42、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之间的多个扇叶43。具体来说,所述风扇套组4是通过所述外转单元32带动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使多个所述扇叶43随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转动,而带动周围空气产生气流。
所述上固定盘41设置于邻近所述吊杆2的所述外转单元32的一侧上,所述上固定盘41具有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第一穿孔411,多个所述第一穿孔411 的数量分别为3M个,且M不小于2的正整数。也就是说,多个所述第一穿孔411的数量至少为6个。
具体来说,所述上固定盘41于本实施例中呈圆盘状,并且于其中心处形成有一第一强化部412,所述第一强化部412呈圆形状,且并与所述上固定盘 41具有相同圆心;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强化部412于本实施例中为由所述上固定盘41朝向所述顶盖1方向凸出的隆起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本实施例所载。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于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强化部412也可以是朝远离所述顶盖1方向凸出的环壁结构。
多个所述第一穿孔411围绕所述第一强化部412配置。具体来说,多个所述第一穿孔411进一步地区分为多个第一外穿孔411X及多个第一内穿孔 411Y,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411X位于相对于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411Y的外侧,且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411X及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411Y呈环状配置并具有相同圆心。详细地说,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411Y呈环圈状排列且相邻所述第一强化部412,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411X呈环圈状排列且远离所述第一强化部412,使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411X圈围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411Y,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411X与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411Y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各为15个,也就是说,多个所述第一穿孔411的数量为30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411X与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411Y的数量相同。另外,所述上固定盘41的外缘朝远离所述顶盖1的方向形成有一第一环墙部413。
所述下固定盘42设置于远离所述吊杆2的所述外转单元32的一侧上,并且与所述上固定盘41间隔配置,所述下固定盘42具有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第二穿孔421,多个所述第二穿孔421与多个所述第一穿孔411的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也就是说,多个所述第二穿孔421也至少为9个。
具体来说,所述下固定盘42于本实施例中呈圆盘状,并且于其中心处形成有一第二强化部422,所述第二强化部422呈圆形状,且并与所述下固定盘 42具有相同圆心;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强化部422于本实施例中为由所述下固定盘42朝远离所述上固定盘41方向凸出的隆起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本实施例所载。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于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强化部422也可以是朝远离所述上固定盘41方向凸出的环壁结构。
多个所述第二穿孔421围绕所述第二强化部422配置。具体来说,多个所述第二穿孔421进一步地区分为多个第二外穿孔421X及多个第二内穿孔 421Y,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421X位于相对于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421Y的外侧,且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421X及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421Y呈环状配置并具有相同圆心。详细地说,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421Y呈环圈状排列且相邻所述第二强化部422,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421X呈环圈状排列且远离所述第二强化部422,使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421X圈围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421Y,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421X与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421Y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各为15个,也就是说,多个所述第二穿孔421的数量为30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421X与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421Y的数量相同。另外,所述下固定盘42的外缘朝所述上固定盘41的方向形成有一第二环墙部423。
多个所述扇叶43的数量为N个并分别具有一组接部431、由所述组接部 431延伸的一叶片部432、及3N个锁固件433,每个所述扇叶43以其组接部 431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之间,并通过多个所述锁固件 433分别穿经多个所述第一穿孔411及多个所述第二穿孔421,使对应的所述扇叶43固定;其中,N为3M的公因子。具体来说,多个所述扇叶4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穿孔411或多个所述第二穿孔421数量的公因子且不小于2;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多个所述第一穿孔411的数量为30个,多个所述扇叶 43的数量则可以是2叶、3叶或5叶,而本实施例中的多个所述扇叶43是以 5叶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多个所述锁固件433的数量为对应多个所述扇叶43 的数量的3倍,也就是每个所述扇叶43设置有三个所述锁固件433。
每个所述扇叶43的所述组接部431开设多个固定孔4312,多个所述固定孔4312能供多个所述锁固件433通过,使每个所述扇叶43固定于所述上固定盘41及所述下固定盘42之间。进一步地说,当每个所述组接部431固定于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之间时,每个所述组接部431与所述外转单元32的外缘之间具有一预定距离(也就是不直接接触),使所述吊扇100于所述外转单元32及多个所述扇叶43的组接部431之间形成有一散热空间S。
优选地,每个所述组接部431朝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的方向分别形成有一隆起部4311,每个所述隆起部4311呈弧状结构并且能抵靠所述第一环墙部413及所述第二环墙部423,避免每个所述扇叶43受到所述上固定盘41及所述下固定盘42带动时朝远离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 42的圆心方向脱离。
另外,每个所述叶片部432根据气体流动方向定义有一出风侧4321及与所述出风侧4321相反的一进风侧4322,每个所述扇叶43能以其所述出风侧 4321朝向所述上固定盘41、或远离所述上固定盘41的方向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之间。换个方式说,多个所述叶片部432能统一以其进风侧4322朝向所述天花板W的方向(如图3所示),或是朝远离所述天花板W的方向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之间(如图4所示);据此,通过改变多个所述扇叶43的进风侧的位置,以调整所述吊扇100所产生的气流方向。
[第二实施例]
如图5、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两个实施例的相同处则不再加以赘述,而本实施例相较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所述吊扇100’的多个所述扇叶43的数量于本实施例中为3个。
所述风扇套组4更具有多个饰板44,多个所述饰板44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所述扇叶43的所述组接部431之间,使多个所述饰板44与多个所述组接部 431围绕于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之间,且进一步地使所述散热空间S仅相通部分的所述第一穿孔411及部分的所述第二穿孔421(如图6所示)。
具体来说,多个所述饰板44的横断面于本实施例中呈倒L字状,并且分别通过一固定件穿经所述第一外穿孔411X及所述第二外穿孔421X,使任一个所述饰板44固定于两相邻的所述扇叶43的所述组接部431之间,当多个所述扇叶43固定于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之间时,部分的所述第一穿孔411与部分的所述第二穿孔421分别连通所述散热空间S,且多个所述组接部431会遮挡住部分的所述第一外穿孔411X、部分的所述第二外穿孔421X、部分的所述第一内穿孔411Y、及部分的所述第二内穿孔421Y;也就是说,有另一部分的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411X、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411Y、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421X、及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421Y不被多个所述组接部431所遮挡,并且与所述散热空间S相连通;据此,所述外转马达3产生的热能可以通过所述散热空间S、不被多个所述组接部431所遮挡的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411X、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411Y、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421X、及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421Y排出,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本实施例所载。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于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饰板44可以是板片状结构,并且通过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夹持固定,使部分的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411X、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421X、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411Y、及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421Y相通所述散热空间S。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吊扇100及风扇套组4,通过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间隔设置的设计,并且配合多个所述第一穿孔 411及多个所述第二穿孔421的数量配置,多个所述扇叶43能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之间,并且以多个所述锁固件433穿经所述上固定盘41、多个所述扇叶43、及所述下固定盘42,使多个所述扇叶43能固定于所述上固定盘41与所述下固定盘42;据此,使用者能因应环境及使用需求调整所述吊扇100的多个所述扇叶43的数量;再者,所述吊扇100于生产时,只需要生产单一种所述上固定盘41及所述下固定盘42,就可以生产出多种不同规格的吊扇(也就是具有不同所述扇叶43数量的吊扇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用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吊扇,用以设置于一天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扇包括:
一顶盖;
一吊杆,所述吊杆的一端与所述顶盖组接;
一外转马达,设置于所述吊杆的另一端,所述外转马达具有一固定单元及组设于所述固定单元的一外转单元,所述固定单元与所述吊杆的所述另一端组接,所述外转单元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单元转动;以及
一风扇套组,设置于所述外转马达的所述外转单元上,所述风扇套组包含有:
一上固定盘,设置于邻近所述吊杆的所述外转单元的一侧上,所述上固定盘具有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第一穿孔,多个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分别为3M个,且M不小于2的正整数;
一下固定盘,设置于远离所述吊杆的所述外转单元的一侧上,并且与所述上固定盘间隔配置,所述下固定盘具有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第二穿孔,多个所述第二穿孔与多个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及
多个扇叶,所述扇叶的数量为N个并分别具有一组接部、由所述组接部延伸的一叶片部、及3N个锁固件,每个所述扇叶以所述扇叶的组接部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并通过多个所述锁固件分别穿经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二穿孔,使对应的所述扇叶固定;其中,N为3M的公因子,且N不小于2的正整数;
其中,每个所述叶片部根据气体流动方向定义有一出风侧及与所述出风侧相反的一进风侧,每个所述扇叶能以所述扇叶的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上固定盘、或远离所述上固定盘的方向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盘的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区分为多个第一外穿孔及多个第一内穿孔,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位于相对于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的外侧,且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呈环状配置并具有相同圆心;所述下固定盘的多个所述第二穿孔区分为多个第二外穿孔及多个第二内穿孔,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位于相对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的外侧,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呈环状配置并且具有相同圆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扇叶的所述组接部与所述外转单元的外缘不直接接触,使所述吊扇于所述外转单元及多个所述扇叶的组接部之间形成有一散热空间;部分的所述第一穿孔与部分的所述第二穿孔分别连通所述散热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套组具有多个饰板,多个所述饰板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所述扇叶的所述组接部之间,使多个所述饰板与多个所述组接部围绕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而使所述散热空间仅相通部分的所述第一穿孔及部分的所述第二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盘呈圆盘状,并且所述上固定盘的中心处形成有一第一强化部,所述第一强化部呈圆形状,且并与所述上固定盘具有相同圆心;所述下固定盘呈圆盘状,所述下固定盘的中心处形成有一第二强化部,所述第二强化部呈圆形状,且并与所述下固定盘具有相同圆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盘的外缘形成有一第一环墙部,所述下固定盘的外缘形成有一第二环墙部;每个所述扇叶的所述组接部朝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的方向分别形成有一隆起部,每个所述隆起部能抵靠所述第一环墙部及所述第二环墙部。
7.一种风扇套组,用以设置于一外转马达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套组包括:
一上固定盘,具有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第一穿孔,多个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分别为3M个,且M不小于2的正整数;
一下固定盘,与所述上固定盘间隔配置,所述下固定盘具有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第二穿孔,多个所述第二穿孔与多个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及
多个扇叶,所述扇叶的数量为N个并分别具有一组接部、由所述组接部延伸的一叶片部、及3N个锁固件,每个所述扇叶以所述扇叶的组接部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并通过多个所述锁固件分别穿经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二穿孔,使对应的所述扇叶固定;其中,N为3M的公因子,且N不小于2的正整数;
其中,每个所述叶片部根据气体流动方向定义有一出风侧及与所述出风侧相反的一进风侧,每个所述扇叶能以所述扇叶的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上固定盘、或远离所述上固定盘的方向设置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盘的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区分为多个第一外穿孔及多个第一内穿孔,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呈环状配置并具有相同圆心,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外穿孔位于相对于多个所述第一内穿孔的外侧;所述下固定盘的多个所述第二穿孔区分为多个第二外穿孔及多个第二内穿孔,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呈环状配置并且具有相同圆心,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外穿孔位于相对多个所述第二内穿孔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套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扇叶的所述组接部与所述外转马达的外转单元的外缘不直接接触,使吊扇在所述外转单元及多个所述扇叶的组接部之间形成有一散热空间;部分的所述第一穿孔与部分的所述第二穿孔分别连通所述散热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套组具有多个饰板,多个所述饰板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所述扇叶的所述组接部之间,使多个所述饰板与多个所述组接部围绕于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之间,而使所述散热空间仅相通部分的所述第一穿孔及部分的所述第二穿孔。
CN202020409135.4U 2020-03-26 2020-03-26 吊扇及风扇套组 Active CN212318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9135.4U CN212318321U (zh) 2020-03-26 2020-03-26 吊扇及风扇套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9135.4U CN212318321U (zh) 2020-03-26 2020-03-26 吊扇及风扇套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8321U true CN212318321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17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9135.4U Active CN212318321U (zh) 2020-03-26 2020-03-26 吊扇及风扇套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83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98543B1 (en)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JP3354157B2 (ja) 換気用の軸流空気入口を有するブロワーホイール
US8348593B2 (en) Serial axial fan
US20030091435A1 (en) Housing structure of a fan
JP5832804B2 (ja) 遠心式ファン
JP6063619B2 (ja) 遠心式ファン
US20100303617A1 (en) Powerless diversion plate of a ceiling air-conditioning circulation machine
JP5259164B2 (ja) 送風機の羽根車
US6710486B1 (en) Housing structure for a heat-dissipation fan
US5489191A (en) Motor cover for ceiling fan for mounting fan blades
US20040213687A1 (en) Heat dissipating fan assembly
JP3061144U (ja) クロスフロ―ファンの組合せ構造
TW201432157A (zh) 離心式風扇
CN212318321U (zh) 吊扇及风扇套组
US20030124001A1 (en) Heatsink fan structure
EP1454067A1 (en) Bidirectional indraft type centrifugal fan and cooling apparatus for computer
WO2021244379A1 (zh) 一种整体式扇叶及风扇和风扇灯
US11326616B2 (en) Disk-shaped fan impeller structure
KR100716207B1 (ko) 다익송풍기
JP2001295785A (ja) 保護ネット付き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US20210199123A1 (en) Tray-type fan impeller structure
JP200321465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4423919B2 (ja) 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US20030108260A1 (en) Efficient bearing
CN111102239B (zh) 碟型扇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