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4167U - 可折叠容器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4167U
CN212314167U CN202020134731.6U CN202020134731U CN212314167U CN 212314167 U CN212314167 U CN 212314167U CN 202020134731 U CN202020134731 U CN 202020134731U CN 212314167 U CN212314167 U CN 212314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able
panel
plate
base
collaps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347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ongyan Returnable Transit Packag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ongyan Returnable Transit Packag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ongyan Returnable Transit Packag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347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4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4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416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底座、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可折叠板和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二可折叠板,一对第一可折叠板和一对第二可折叠板分别通过铰链机构与底座铰接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折叠;底座具有安装座,铰链机构安装在安装座内;可折叠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可折叠板外板和可折叠板内板;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外板和底座内板,安装座位于底座外板的内侧且具有与底座外板相对的安装板;在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下,可折叠板外板与底座外板部分交叠,可折叠板内板与底座内板和/或可折叠板内板与安装板部分交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容器具有阻隔箱体内外进行开放式能量传递的优势。

Description

可折叠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容器。
背景技术
可折叠容器又称折叠式周转箱,折叠后体积仅有组立时体积的1/4,具有重量轻、占地少、组合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种物流闭环回路配送系统,是一种符合现代企业推行环保要求及零库存计划的新型产品。
现有可折叠容器,使用时侧板相对展开直立,4个侧板互锁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以容纳货物,当货物清空后,箱体可折叠回收。可折叠容器用来装载蔬果生鲜等食品时,尤其当需要冷链运输时,容器的相对密封性尤为重要。容器的相对密封性差,生鲜食品在运输途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造成污染,致使食品腐蚀变质。
现有大部分用于冷链运输的容器,一般为可折叠容器,其相邻侧板之间的结合部因为存在合理的配合间隙,因此在箱体展开使用的过程中,配合间隙的存在导致箱体内外存在开放式的能量传递,如此箱体内温度的变化趋于不可控。也就是说,箱体外的温度为不可控,则箱内温度更容易因箱外环境出现不可控,进而导致冷藏保鲜的食品更易出现变质腐败或品质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容器,其具有阻隔箱体内外进行开放式能量传递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容器具有底座、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可折叠板和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二可折叠板,一对所述第一可折叠板和一对所述第二可折叠板分别通过铰链机构与所述底座铰接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折叠;所述底座具有安装座,所述铰链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内;
所述可折叠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可折叠板外板和可折叠板内板;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外板和底座内板,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底座外板的内侧且具有与所述底座外板相对的安装板;
在所述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可折叠板外板与所述底座外板部分交叠,所述可折叠板内板与所述底座内板和/或所述可折叠板内板与所述安装板部分交叠。
一实施例中,部分交叠的两个所述板中的一个所述板具有由其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在所述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下,部分交叠的两个所述板中的另一个所述板的部分位于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角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板外板具有所述弯折部,所述底座外板的部分位于所述可折叠板外板的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角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板内板具有所述弯折部,所述安装板的部分位于所述可折叠板内板的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角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包括呈角度设置的两个边;其中一个所述边沿所述可折叠板内板的边缘表面延伸有一定长度。
一实施例中,部分交叠的两个所述板分别具有由其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在所述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下,部分交叠的两个所述板通过两个所述弯折部交叠。
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板为所述可折叠板外板和所述底座外板。
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板为所述可折叠板内板和所述底座内板。
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板内板具有开口朝向相反且共用一条边形成T形结构的两个所述弯折部;所述底座内板具有开口相对且共用一条边形成U形结构的两个所述弯折部的;所述T形结构的共用边位于所述U形结构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容器还具有第三可折叠板,所述第三可折叠板相对所述第一可折叠板或所述第二可折叠板可折叠;至少相邻的两个所述可折叠板具有相邻的一对边缘,所述一对边缘具有一对阻隔部,所述一对阻隔部分别包括连接板、多个阻隔壁和多个连接筋;
在每个所述阻隔部中,所述连接板沿所述边缘延伸,所述多个阻隔壁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延伸且沿所述边缘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筋连接在所述阻隔壁和所述可折叠板之间;并且
在所述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下,两个所述连接板相互平行,一个所述阻隔部中的所述阻隔壁位于另一个所述阻隔部中的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之间。
一实施例中,所述一对阻隔部还分别包括多个连接筋;在每个所述阻隔部中,所述连接筋连接在所述阻隔壁和所述可折叠板之间;并且在所述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下,一个所述阻隔部中的所述阻隔壁位于另一个所述阻隔部中的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之间。
一实施例中,同一个所述阻隔部中,所述阻隔壁包括至少一个长阻隔壁和至少两个短阻隔壁,所述长阻隔壁和所述短阻隔壁依次交替设置,并且长阻隔壁的长度大于短阻隔壁的长度。
一实施例中,一个所述连接板沿垂直于一个所述边缘延伸,另一个所述连接板沿另一个所述边缘的表面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容器,使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可折叠板外板与底座外板部分交叠,可折叠板内板与底座内板和/或可折叠板内板与安装板部分交叠,进而箱体在展开使用的过程中,阻隔箱体内外进行开放式能量传递,箱体内温度的变化趋于可控,更易保证箱体内冷藏保鲜食品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立体图;其中沿横向剖视示出了第一可折叠板(长侧板)和第二可折叠板(短侧板)的一对阻隔部,以及第二可折叠板(短侧板)和底座的部分交叠;
图1a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b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第一可折叠板(长侧板)的示意图;
图2a是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第二可折叠板(短侧板)的示意图;
图3a是图3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立体图;其中沿纵向剖视示出了第一可折叠板(长侧板)和第二可折叠板(短侧板)的一对阻隔部;
图4a是图4中剖视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立体图;其中沿横向剖视示出了第一可折叠板(长侧板)和第三可折叠板(箱盖)的一对阻隔部;
图5a是图5中剖视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立体图;其中沿纵向剖视示出了第一可折叠板(长侧板)和底座的部分交叠;
图6a是图6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立体图;其中沿横向剖视示出了第二可折叠板(短侧板)和底座的部分交叠;
图7a是图7中剖视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
100-可折叠容器;10-底座;20-第一可折叠板;30-第二可折叠板;40-第三可折叠板;50-连接板;60-阻隔壁;70-连接筋;80-密封条;61-长阻隔壁;62-短阻隔壁;101-底座外板;102-底座内板;103-安装板;104-可折叠板外板;105-可折叠板内板;106-弯折部;107-T形结构;108-U形结构;a-第一边;b-第二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参照图1、图4、图5,均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立体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容器100包括底座10、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可折叠板20(也称长侧板或第一侧板)和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二可折叠板30(也称短侧板或第二侧板),以及第三可折叠板40(也称箱盖)。其中,底座10大致为长方体结构,两个第一可折叠板20沿底座10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在底座10的两侧,两个第二可折叠板20沿底座1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在底座10的两侧,第三可折叠板40与其中一个第一可折叠板20的顶端铰接并能够相对该第一可折叠板20折叠或展开。可折叠容器100处于使用状态时,两个第一可折叠板20和两个第二可折叠板30相对展开直立,两个第一可折叠板20和两个第二可折叠板30沿底座10的周向依次交替互锁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第三可折叠板40相对与其连接的第一可折叠板20展开或折叠以封闭或敞开所述空间的上敞口,冷藏保鲜食品容纳在所述空间内,当货物清空后,箱体可折叠回收。
本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时,可折叠板外板与底座外板部分交叠,可折叠板内板与底座内板和/或可折叠板内板与安装板部分交叠,进而箱体在展开使用的过程中,阻隔箱体内外进行开放式能量传递,箱体内温度的变化趋于可控,更易保证箱体内冷藏保鲜食品的安全。
具体参照图1、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一对第一可折叠板20(也称长侧板或第一侧板)和一对第二可折叠板30(也称短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通过铰链机构与底座10铰接并可相对于底座折叠。并且,底座10具有安装座,铰链机构安装在安装座内。第一可折叠板20和第二可折叠板30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可折叠板外板104和可折叠板内板105;底座10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外板101和底座内板102,安装座位于底座外板101的内侧且具有与底座外板101相对的安装板103。
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可折叠板20和第二可折叠板30中,可折叠板外板104和可折叠板内板105均为单独的板,两者之间通过焊接、胶粘或其他方式连接。
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可折叠板20和第二可折叠板30中,可折叠板外板104和可折叠板内板105通过一体注塑后抽芯构成。
本实施例中,底座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和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具有多个安装座,底座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和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多个底座内板102,多个底座内板102的顶端均与底座外板101的顶端封闭连接,并且,多个底座内板102和多个安装座沿底座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在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可折叠板外板104与底座外板101部分交叠,可折叠板内板105与底座内板102和/或可折叠板内板105与安装板103部分交叠。一实施例中,可折叠板外板104与底座外板101部分交叠,可折叠板内板105与底座内板102部分交叠。一实施例中,可折叠板外板104与底座外板101部分交叠,可折叠板内板105与安装板103部分交叠。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可折叠板外板104与底座外板101部分交叠,可折叠板内板105与底座内板102部分交叠,并且,可折叠板内板105与安装板103部分交叠。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6a所示,其中沿纵向剖视示出了第一可折叠板20(长侧板)和底座的部分交叠。以第一可折叠板20为例说明,在对应安装板103的位置处,可折叠板外板104与底座外板101部分交叠,可折叠板内板105与安装板103部分交叠。
如图6-6a所示,区别于底座内板102的对应位置处,在安装板103的对应位置处,部分交叠的两个板中的一个板具有由其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106。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部分交叠的两个板中的另一个所述板的部分位于该弯折部106的弯折角内。
其中,弯折部106包括呈角度设置的两个边,本实施例优选弯折部106包括垂直连接的两个边,分别为第一边a和第二边b。或者弯折部106包括两组两个边,每组中的两个边呈角度设置,并且两组共用一个边构成T形结构107或U形结构108。本实施例中,设定弯折部106为呈角度设置的两个边构成,T形结构107为开口朝向相反且共用一个边的两个弯折部106构成,U形结构108为开口相对且共用一个边的两个弯折部106构成。
具体地,在安装板103的对应位置处,可折叠板外板104具有由其底端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106,并且该弯折部106的开口朝向可可折叠容器100的外侧。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底座外板101的部分位于可折叠板外板104的弯折部106的弯折角内。
更为具体地,如图6a所示,在安装板103的对应位置处,可折叠板外板104的弯折部106中,第一边a由可折叠板外板104的底端边缘的内表面向内垂直延伸出,第二边b由第一边a的下表面垂直向下延伸出。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底座外板101的顶端部分位于由第一边a和第二边b构成的弯折角内。
在安装板103的对应位置处,可折叠板内板105具有由其底端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106,并且该弯折部106的开口朝向可可折叠容器100的外侧。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安装板103的部分位于可折叠板内板105的弯折部106的弯折角内。
更为具体地,如图6a所示,在安装板103的对应位置处,可折叠板内板105的弯折部106中,第一边a由可折叠板内板105的底端边缘的表面向下延伸出,第二边b由可折叠板内板105的外表面向外垂直延伸出。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安装板103的顶端部分位于由第一边a和第二边b构成的弯折角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上述的可折叠板内板105的第一边a沿可折叠板内板105的边缘表面向下延伸有一定长度,亦即,沿可可折叠容器100的高度方向,安装板103和可折叠板内板105交叠的长度较长。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1b,其中示出了第二可折叠板30(短侧板)和底座的部分交叠,同时参照图7-7a,其中沿横向剖视示出了第二可折叠板30(短侧板)和底座的部分交叠。以第二可折叠板30为例说明,在底座内板102的位置处,可折叠板外板104与底座外板101部分交叠,可折叠板内板105与底座内板102的部分交叠。
如图1和图1b,区别于安装板103的对应位置处,在底座内板102的对应位置处,部分交叠的两个板分别具有由其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106,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部分交叠的两个板通过两个弯折部106交叠。
具体地,在底座内板102的对应位置处,可折叠板外板104具有由其底端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106,并且该弯折部106的开口朝向可可折叠容器100的外侧。底座外板101具有由其顶端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106,并且该弯折部106的开口朝向可可折叠容器100的内侧。在所述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可折叠板外板104的弯折部106位于底座外板101的弯折部106的弯折角内。
更为具体地,如图1b所示,在底座内板102的对应位置处,可折叠板外板104的弯折部106中,第一边a由可折叠板外板104的底端边缘的内表面向内垂直延伸出,第二边b由第一边a的下表面垂直向下延伸出。在底座内板102的对应位置处,底座外板101的弯折部106中,第一边a由底座外板101的顶端边缘的表面向上延伸出,第二边b由底座外板101的顶端边缘的内表面垂直向内延伸出。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可折叠板外板104的第二边b位于底座外板101的第一边a和第二边b构成的弯折角内,可折叠板外板104的第一边a与底座外板101的第一端的顶端接触或间隔,可折叠板外板104的外表面与底座外板101的外表面平齐。
其他实施例中,在底座内板102的对应位置处,可折叠板外板104的弯折部106中,第一边a由可折叠板外板104的底端边缘的表面向下延伸出,第二边b由第一边a的内表面垂直延伸出。在底座内板102的对应位置处,底座外板101的弯折部106中,第一边a由底座外板101边缘的表面向上延伸出,第二边b由底座外板101的顶端边缘的内表面垂直向内延伸出。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由可折叠板外板104的第一边a和第二边b构成的弯折部106的外侧面和由底座外板101的第一边a和第二边b构成的弯折角的内侧面贴合,进而可折叠板外板104的弯折部106位于底座外板101的弯折部106内。
本实施例中,可折叠板内板105具有由其底端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106,并且该弯折部106的开口朝向可可折叠容器100的外侧。底座内板102具有由其顶端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106,并且该弯折部106的开口朝向可可折叠容器100的内侧;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可折叠板内板105的弯折部106位于底座内板102的弯折部106的弯折角内。
更为具体地,如图1b所示,在底座内板102的对应位置处,可折叠板内板105的弯折部106中,第一边a由可折叠板内板105的底端边缘的表面延伸出,第二边b由可折叠板内板105的底端边缘的外表面向外垂直延伸出。在底座内板102的对应位置处,底座内板102的弯折部106中,第一边a由底座内板102的顶端边缘的外表面朝向外侧垂直延伸出,第二边b由第一边a的上表面向上垂直延伸出。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可折叠板内板105的第一边a位于底座内板102的第一边a和第二边b构成的弯折角内。
基于上一段的描述,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可折叠板内板105的底端边缘具有两个弯折部106,两个弯折部106的开口朝向相反且共用一条边形成T形结构107,其中一个弯折部106为上一段中所描述的可折叠板内板105的弯折部106。底座内板102的顶端边缘具有两个弯折部106,两个弯折部106的开口相对且共用一条边形成U形结构108,其中一个弯折部106为上一段中所描述的底座内板102的弯折部106。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T形结构107的共用边位于U形结构108内。
本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在相邻的第一可折叠板20和第二可折叠板30设置相邻的一对边缘,一对边缘具有一对阻隔部,在箱体展开使用的过程中,一对阻隔部对接并阻隔箱体内外进行开放式能量传递,箱体内温度的变化趋于可控,更易保证箱体内冷藏保鲜食品的安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可折叠板20的下端均与底座10铰接,两个第二可折叠板20的下端均与底座10铰接,两个第一可折叠板20和两个第二可折叠板20沿底座10的周向依次交替设置。相邻的第一可折叠板20和第二可折叠板30具有相邻的一对边缘,一对边缘具有一对阻隔部。两个第一可折叠板20和两个第二可折叠板30具有相邻的4对边缘,4对边缘具有4对阻隔部。
第三可折叠板4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其中一个第一可折叠板20的顶端铰接,第三可折叠板4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和另一个第一可折叠板20的顶端可具有相邻的一对边缘。第三可折叠板4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其中一个第二可折叠板30的顶端可具有相邻的一对边缘,第三可折叠板4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和另一个第二可折叠板30的顶端可具有相邻的一对边缘。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三可折叠板4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和另一个第一可折叠板20的顶端具有相邻的一对边缘。第三可折叠板4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其中一个第二可折叠板30的顶端可通过锁止机构锁合,第三可折叠板4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和另一个第二可折叠板30的顶端通过可锁止机构锁合。其中,锁止机构为已知技术,本实施例不做详述。
本实施例中,设定第一可折叠板20先于第二可折叠板30展开。
参照图1中A部分所示,其中沿横向剖视示出了第一可折叠板20(长侧板)和第二可折叠板30(短侧板)的一对阻隔部。第一可折叠板20包括相对设置的可折叠板内板105和可折叠板外板104,阻隔部优选设置在可折叠板内板105的边缘上。
参照图2-2a和图4-4a所示,第一可折叠板20上与第二可折叠板30相邻的边缘的阻隔部包括连接板50、多个阻隔壁60和多个连接筋70。其中,连接板50沿边缘延伸有一定的长度,连接板50的延伸长度可等同于边缘的长度或沿局部边缘延伸。为了提高阻隔效果,本实施例优选连接板50的延伸长度同于边缘的长度。第一可折叠板20中,连接板50沿垂直于边缘延伸并具有一定的宽度。多个阻隔壁60沿垂直于连接板50延伸并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阻隔壁60朝向第一可折叠板20的内侧延伸,多个阻隔壁60沿边缘方向(连接板50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可折叠板20中,阻隔壁60包括至少一个长阻隔壁61和至少两个短阻隔壁62,长阻隔壁61和短阻隔壁62依次交替设置,长阻隔壁61的长度大于短阻隔壁62的长度,短阻隔壁62作为咬合主要起作用,长阻隔壁61作为相邻短阻隔壁62之间的过渡,其主要起过渡作用,长阻隔壁61的长度越大则阻隔作用越佳。连接筋70连接在阻隔壁60和第一可折叠板20的内板内表面之间,连接筋70可与连接板50连接或具有微小间隙。为了提高阻隔效果,本实施例优选连接筋70连接在阻隔壁60、连接板50和内板内表面之间。连接筋70呈角度连接在阻隔壁60和内板内表面之间,本实施例优选连接筋70垂直连接在阻隔壁60、连接板50和内板内表面之间。
参照图1中A部分所示,其中沿横向剖视示出了第一可折叠板20(长侧板)和第二可折叠板30(短侧板)的一对阻隔部,第二可折叠板30包括相对设置的内板和外板,阻隔部优选设置在其内板的边缘上。
参照图3-3a和图4-4a所示,第二可折叠板30上与第一可折叠板20相邻的边缘的阻隔部包括连接板50、多个阻隔壁60和多个连接筋70。其中,连接板50沿边缘延伸有一定的长度,连接板50的延伸长度可等同于边缘的长度或沿局部边缘延伸。为了提高阻隔效果,本实施例优选连接板50的延伸长度同于边缘的长度。第二可折叠板30中,连接板50沿边缘的表面延伸并具有一定的宽度。多个阻隔壁60沿垂直于连接板50延伸并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阻隔壁60朝向第二可折叠板30的外侧延伸,多个阻隔壁60沿边缘方向(连接板50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二可折叠板30中,阻隔壁60包括至少一个长阻隔壁61和至少两个短阻隔壁62,长阻隔壁61和短阻隔壁62依次交替设置,长阻隔壁61的长度大于短阻隔壁62的长度,短阻隔壁62作为咬合主要起作用,长阻隔壁61作为相邻短阻隔壁62之间的过渡,其主要起过渡作用,长阻隔壁61的长度越大则阻隔作用越佳。连接筋70连接在阻隔壁60和第一可折叠板20的内板内表面之间,连接筋70可与连接板50连接或具有微小间隙。为了提高阻隔效果,本实施例优选连接筋70连接在阻隔壁60、连接板50和内板内表面之间。连接筋70呈角度连接在阻隔壁60和内板内表面之间,本实施例优选连接筋70垂直连接在阻隔壁60、连接板50和内板内表面之间。
展开可可折叠容器100时,先展开第一可折叠板20(也称长侧板或第一侧板),后展开第二可折叠板30(也称短侧板或第二侧板)。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第一可折叠板20的连接板50和第二可折叠板30的连接板50相互平行,第一可折叠板20的阻隔部中的阻隔壁60位于第二可折叠板30的阻隔部中的相邻两个连接筋70之间,第二可折叠板30的阻隔部中的阻隔壁60位于第一可折叠板20的阻隔部中的相邻两个连接筋70之间。并且,第一可折叠板20的阻隔部中的阻隔壁60朝向第二可折叠板30的连接板50延伸,第二可折叠板30的阻隔部中的阻隔壁60朝向第一可折叠板20的连接板50延伸。第一可折叠板20和第二可折叠板30的阻隔壁60容纳在彼此的阻隔部中,以达到阻隔箱体内外开放式能量传递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可折叠板20和第二可折叠板30先后展开顺序不同,可对第一可折叠板20和第二可折叠板30上的阻隔部进行互换设置。
参照图1和图5所示,其中示出了设置在第一可折叠板20的内表面上的密封条80。为了进一步提高可可折叠容器100的密封性,第一可折叠板20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条80,在第一可折叠板20上,密封条80与阻隔部平行且位于阻隔部的内侧;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密封条80与第二可折叠板30的连接板50的远离边缘的一侧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可折叠板20先于第三可折叠板40展开。
参照图5所示,其中沿横向剖视示出了第一可折叠板20(长侧板)和第三可折叠板40(箱盖)的一对阻隔部,第一可折叠板20包括相对设置的内板和外板,阻隔部优选设置在其内板的边缘上。
参照图5-5a所示,第一可折叠板20上与第三可折叠板40的边缘的阻隔部包括连接板50、多个阻隔壁60和多个连接筋70。其中,连接板50沿边缘延伸有一定的长度,连接板50的延伸长度可等同于边缘的长度或沿局部边缘延伸。为了提高阻隔效果,本实施例优选连接板50的延伸长度同于边缘的长度。第一可折叠板20中,连接板50沿垂直于边缘延伸并具有一定的宽度。多个阻隔壁60沿垂直于连接板50延伸并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阻隔壁60朝向第一可折叠板20的外侧延伸,多个阻隔壁60沿边缘方向(连接板50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可折叠板20中,阻隔壁60包括至少一个长阻隔壁61和至少两个短阻隔壁62,长阻隔壁61和短阻隔壁62依次交替设置,长阻隔壁61的长度大于短阻隔壁62的长度,短阻隔壁62作为咬合主要起作用,长阻隔壁61作为相邻短阻隔壁62之间的过渡,其主要起过渡作用,长阻隔壁61的长度越大则阻隔作用越佳。连接筋70连接在阻隔壁60和第一可折叠板20的内板内表面之间,连接筋70可与连接板50连接或具有微小间隙。为了提高阻隔效果,本实施例优选连接筋70连接在阻隔壁60、连接板50和内板内表面之间。连接筋70呈角度连接在阻隔壁60和内板内表面之间,本实施例优选连接筋70垂直连接在阻隔壁60、连接板50和内板内表面之间。
参照图5所示,其中沿横向剖视示出了第一可折叠板20(长侧板)和第三可折叠板40(箱盖)的一对阻隔部,第三可折叠板40包括相对设置的内板和外板,阻隔部优选设置在其外板的边缘上。
参照图5-5a所示,第三可折叠板40上与第一可折叠板20相邻的边缘的阻隔部包括连接板50、多个阻隔壁60和多个连接筋70。其中,连接板50沿边缘延伸有一定的长度,连接板50的延伸长度可等同于边缘的长度或沿局部边缘延伸。为了提高阻隔效果,本实施例优选连接板50的延伸长度同于边缘的长度。第三可折叠板40中,连接板50沿边缘的表面延伸并具有一定的宽度。多个阻隔壁60沿垂直于连接板50延伸并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阻隔壁60朝向第三可折叠板40的内侧延伸,多个阻隔壁60沿边缘方向(连接板50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三可折叠板40中,阻隔壁60包括至少一个长阻隔壁61和至少两个短阻隔壁62,长阻隔壁61和短阻隔壁62依次交替设置,长阻隔壁61的长度大于短阻隔壁62的长度,短阻隔壁62作为咬合主要起作用,长阻隔壁61作为相邻短阻隔壁62之间的过渡,其主要起过渡作用,长阻隔壁61的长度越大则阻隔作用越佳。连接筋70连接在阻隔壁60和第一可折叠板20的内板内表面之间,连接筋70可与连接板50连接或具有微小间隙。为了提高阻隔效果,本实施例优选连接筋70连接在阻隔壁60、连接板50和内板内表面之间。连接筋70呈角度连接在阻隔壁60和内板内表面之间,本实施例优选连接筋70垂直连接在阻隔壁60、连接板50和内板内表面之间。
展开可可折叠容器100时,先展开第一可折叠板20(也称长侧板或第一侧板),后展开第三可折叠板40(也称箱盖)。在可可折叠容器100处于展开状态下,第一可折叠板20的连接板50和第三可折叠板40的连接板50相互平行,第一可折叠板20的阻隔部中的阻隔壁60位于第三可折叠板40的阻隔部中的相邻两个连接筋70之间,第三可折叠板40的阻隔部中的阻隔壁60位于第一可折叠板20的阻隔部中的相邻两个连接筋70之间。并且,第一可折叠板20的阻隔部中的阻隔壁60朝向第三可折叠板40的连接板50延伸,第三可折叠板40的阻隔部中的阻隔壁60朝向第一可折叠板20的连接板50延伸。第一可折叠板20和第三可折叠板40的阻隔壁60容纳在彼此的阻隔部中,以达到阻隔箱体内外开放式能量传递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可折叠板20和第三可折叠板40先后展开顺序不变,因此第一可折叠板20和第三可折叠板40上的阻隔部不能互换设置。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可折叠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底座、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可折叠板和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二可折叠板,一对所述第一可折叠板和一对所述第二可折叠板分别通过铰链机构与所述底座铰接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折叠;所述底座具有安装座,所述铰链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折叠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可折叠板外板和可折叠板内板;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外板和底座内板,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底座外板的内侧且具有与所述底座外板相对的安装板;
在所述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可折叠板外板与所述底座外板部分交叠,所述可折叠板内板与所述底座内板和/或所述可折叠板内板与所述安装板部分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部分交叠的两个所述板中的一个所述板具有由其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在所述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下,部分交叠的两个所述板中的另一个所述板的部分位于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角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板外板具有所述弯折部,所述底座外板的部分位于所述可折叠板外板的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角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板内板具有所述弯折部,所述安装板的部分位于所述可折叠板内板的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角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呈角度设置的两个边;其中一个所述边沿所述可折叠板内板的边缘表面延伸有一定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部分交叠的两个所述板分别具有由其边缘弯折形成的弯折部;在所述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下,部分交叠的两个所述板通过两个所述弯折部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板为所述可折叠板外板和所述底座外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板为所述可折叠板内板和所述底座内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板内板具有开口朝向相反且共用一条边形成T形结构的两个所述弯折部;所述底座内板具有开口相对且共用一条边形成U形结构的两个所述弯折部的;所述T形结构的共用边位于所述U形结构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具有第三可折叠板,所述第三可折叠板相对所述第一可折叠板或所述第二可折叠板可折叠;至少相邻的两个所述可折叠板具有相邻的一对边缘,所述一对边缘具有一对阻隔部,所述一对阻隔部分别包括连接板、多个阻隔壁和多个连接筋;
在每个所述阻隔部中,所述连接板沿所述边缘延伸,所述多个阻隔壁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延伸且沿所述边缘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筋连接在所述阻隔壁和所述可折叠板之间;并且
在所述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下,两个所述连接板相互平行,一个所述阻隔部中的所述阻隔壁位于另一个所述阻隔部中的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阻隔部还分别包括多个连接筋;在每个所述阻隔部中,所述连接筋连接在所述阻隔壁和所述可折叠板之间;并且在所述可折叠容器处于展开状态下,一个所述阻隔部中的所述阻隔壁位于另一个所述阻隔部中的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阻隔部中,所述阻隔壁包括至少一个长阻隔壁和至少两个短阻隔壁,所述长阻隔壁和所述短阻隔壁依次交替设置,并且长阻隔壁的长度大于短阻隔壁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容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连接板沿垂直于一个所述边缘延伸,另一个所述连接板沿另一个所述边缘的表面延伸。
CN202020134731.6U 2020-01-20 2020-01-20 可折叠容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314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4731.6U CN212314167U (zh) 2020-01-20 2020-01-20 可折叠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4731.6U CN212314167U (zh) 2020-01-20 2020-01-20 可折叠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4167U true CN212314167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9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4731.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314167U (zh) 2020-01-20 2020-01-20 可折叠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41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0414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double wall containers
AU648131B2 (en) Interlockable structural members and foldable double wall containers assembled therefrom
US8091770B2 (en) Food-transport container with monoplanar multipart end panels
US4090659A (en) Insulated container for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merchandise
US9815587B2 (en) Folding container
WO2020249046A1 (zh) 可折叠箱
US11999526B2 (en) Foldable box
EP4230542A1 (en) Container
CN111453133A (zh) 可折叠容器
EP0395640B1 (en) Container door
CN212314167U (zh) 可折叠容器
WO2020249049A1 (zh) 可折叠箱
CN211568573U (zh) 可折叠箱
CN218401994U (zh) 一种顶盖结构和集装箱
KR910002171B1 (ko) 화물운송 콘테이너
CN101254849B (zh) 集装箱门端结构
CN215623327U (zh) 一种环保冷链包装保温纸箱
JP3691406B2 (ja) 紙製保冷箱
CN210971926U (zh) 可折叠箱
AU2009100102A4 (en)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 Assembly
CN214730496U (zh) 可折叠保温箱
CN210971927U (zh) 可折叠箱
CN210556581U (zh) 一种折腰式翻盖箱
JP3049530B2 (ja) 折りたたみ可能な箱
RU225854U1 (ru) Съёмный кузов для сыпучего груз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233 28th floor, building a, building 14, 1520 Gumei Road, Caohejing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105, Building 20, 487 Tianlin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ongyan Returnable Transit Packagings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oldable containe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8

Pledgee: Bank of Hangzhou Limited by Share Ltd. Shanghai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100001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2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8

Pledgee: Bank of Hangzhou Limited by Share Ltd. Shanghai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b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100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