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3281U - 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及拖拉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及拖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3281U
CN212313281U CN202020606910.5U CN202020606910U CN212313281U CN 212313281 U CN212313281 U CN 212313281U CN 202020606910 U CN202020606910 U CN 202020606910U CN 212313281 U CN212313281 U CN 212313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box
shaft
shuttle
driven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69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慧贤
杨建立
黄素龙
刘靖彬
王冰
侯培龙
刘光祖
陈宁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Zoomlion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RICHUANG GENERAL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RICHUANG GENERAL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RICHUANG GENERAL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69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3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3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3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包括:第一箱、第二箱和第三箱,所述第一箱和所述第二箱对接装配,所述第二箱和所述第三箱对接装配,所述第一箱内设置有动力输入轴总成和梭形换挡机构,所述第二箱内设置有主变速总成,所述第三箱内设置有副变速总成和动力输出机构,其中,所述主变速总成包括主变速被动齿轮轴,所述副变速总成包括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所述主变速被动齿轮轴与所述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处于常啮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及轮式拖拉机,主、副变速独立,整机速度能匹配不同农艺作业,换挡结构件较轻,操作更顺畅、舒适,装调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及拖拉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及拖拉机。
背景技术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背景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并不一定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
众所周知,拖拉机是在农业技术领域中应用最广的农业机械之一。目前,我国的中马力轮式拖拉机的应用日益增多,其不仅在北方区域被广泛应用,在南方水田、丘陵等地进行作业时也增加了很多适应性要求,例如:整机马力大,整车重量轻等。现有的8+4挡、8+8挡或12+12挡等传动箱存在挡位少或挡组对应传动比调整困难等问题,不能满足通用化使用需求。为了减少拖拉机产品种类,需要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既在挡位、强度上满足更多地域需求,又要兼顾整车重量,马力增大等使用需求。
当前的8+8挡、12+12挡等中马力拖拉机传动箱结构中,布置格局为两箱式,即:离合器变速箱一体式,配独立后桥两部分构成,其中,包含主变速机构、副变速机构,梭式换挡机构。例如,具体表现为,主变速机构、副变速机构在变速箱中,采用三四挡啮合套总成与副变速主动轴总成连接的结构,四挡齿轮作为副变速的常啮合齿轮副进行扭矩的传递,当挂接中、低挡时,必须经过四挡齿轮副才能实现,由此导致主变速与副变速无法独立。此外,二轴总成通过滑动齿轮与副变速从动轴总成连接,挂接冲击大,平顺性差。第三,副变速从动轴总成装配在变速箱总成中,小锥齿轮轴总成在后桥总成中装配,两个总成分别装配在不同的箱体中,梭式换挡机型的换挡机构设置在变速箱、后桥对接处,装配对接前需进行分别测量、选取合适厚度调整垫,该结构导致测量工艺复杂。更进一步地,上述布置方式存在如下几个弊端:一是挡位少或挡位速比调整困难,调整速度时引起变化较多,无法满足正常使用;二是拖拉机前进挡、倒退挡装配精度低,容易出现脱挡;三是拖拉机前进挡、倒退挡调整困难,装、调不当会影响正常工作。
因而,随着农业机械多样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即,主、副变速挡位独立、装配调整简单、工艺性高、挂接顺畅,不易脱挡,操作舒适,使整机可靠性高,作业效率高的拖拉机传动系及拖拉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及轮式拖拉机,其能够实现主、副变速独立,消除滑移齿轮机构,使主变速总成和副变速总成可在两箱对接后进行顺序装配,从而达到了具备整机速度匹配不同农艺作业的可行性,减轻换挡结构件的重量,使换挡操作更顺畅、舒适,装调高效、准确、简单等有益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包括:第一箱、第二箱和第三箱,所述第一箱和所述第二箱对接装配,所述第二箱和所述第三箱对接装配,所述第一箱内设置有动力输入轴总成和梭形换挡机构,所述第二箱内设置有主变速总成,所述第三箱内设置有副变速总成和动力输出机构,其中,所述主变速总成包括主变速被动齿轮轴,所述副变速总成包括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所述主变速被动齿轮轴与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处于常啮状态。
优选地,所述梭形换挡机构包括梭形挡惰轮和梭形挡双联齿轮轴,所述动力输入轴总成包括梭形挡主动齿轮、梭形挡被动齿轮和置于所述梭形挡主动齿轮和所述梭形挡被动齿轮之间的梭形挡同步器,所述梭形挡惰轮能够与所述梭形挡双联齿轮轴和所述梭形挡主动齿轮分别啮合连接,所述梭形挡双联齿轮轴能够与所述梭形挡被动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箱的上侧设置有窗口,用于测量及调整所述梭形挡同步器与所述梭形挡被动齿轮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三箱内设置有差速器总成,所述差速器总成共轴连接有行星减速机构,所述行星减速机构布置于所述第三箱的外部。
优选地,还包括动力输入轴、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和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其中,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通过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和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通过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变速总成包括一二挡同步器和三四挡同步器。
优选地,所述副变速总成包括:副变速中挡啮合座、副变速中挡啮合套、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座、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套及动力输出换挡啮合套。
优选地,所述主变速总成还包括:主变速一轴齿轮轴,所述梭形挡被动齿轮、所述二挡主动齿轮、所述三挡主动齿轮和所述四挡主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变速一轴齿轮轴上,所述副变速总成包括:副变速主动齿轮轴和小圆锥齿轮轴,所述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副变速主动齿轮轴上,所述副变速中挡被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小圆锥齿轮轴上。
优选地,所述主变速总成还包括:变速箱输入轴、一挡被动齿轮、二挡被动齿轮、三挡被动齿轮和四挡被动齿轮,所述梭形挡主动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变速箱输入轴上,所述一挡被动齿轮、所述二挡被动齿轮、所述三挡被动齿轮和所述四挡被动齿轮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变速被动齿轮轴上;所述副变速总成还包括: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副变速低挡被动齿轮和副变速中挡主动齿轮,所述副变速低挡被动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小圆锥齿轮轴上,所述副变速中挡主动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拖拉机,所述拖拉机包括前述中的任一个所述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及轮式拖拉机,主变速总成和副变速总成可在两箱对接后进行顺序装配,主、副变速独立,无滑移齿轮结构,具备整机速度匹配不同农艺作业的可行性,减轻换挡结构件的重量,换挡操作更顺畅、舒适,装调高效、准确等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的又一部分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了在图1中的第三箱内未示出的部分及箱外的行星减速机构等;
图3是示出了图1中的梭形挡惰轮的示意性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动力输入轴;2.变速箱输入轴;3.梭形挡主动齿轮;4.梭形挡同步器;
5.梭形挡被动齿轮;6.主变速一轴齿轮轴;7.二挡主动齿轮;
8.三挡主动齿轮;9.四挡主动齿轮;10.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
11.副变速低挡主动齿轮轴;12.副变速中挡主动齿轮;
13.副变速中挡啮合座;14.副变速中挡啮合套;15.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
16.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160.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
17.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18.动力输出主动双联齿轮轴;
19.梭形挡惰轮;20.梭形挡双联齿轮轴;
21.一挡被动齿轮;22.一二挡同步器;23.二挡被动齿轮;24.三挡被动齿轮;
25.三四挡同步器;26.四挡被动齿轮;27.主变速被动齿轮轴;
28.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座;29.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套;30.副变速低挡被动齿轮;
31.副变速中挡被动齿轮;32.小圆锥齿轮轴;33.动力输出换挡啮合套;
34.动力输出轴;35.动力输出高挡被动齿轮;36.动力输出低挡被动齿轮;
37.大圆锥齿轮;38.差速器总成;39.两侧短半轴;40.两侧行星减速机构;
41.两侧轮胎驱动轴;42.第一箱;43.第二箱;44.第三箱;45.动力输出啮合座;
420.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的又一部分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了在图1中的第三箱内未示出的部分及箱外的行星减速机构;图3是示出了图1中的梭形挡惰轮的示意性结构放大图。
如图1-3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包括第一箱42、第二箱43和第三箱44。其中,第一箱42、第二箱43和第三箱44 均为独立箱体,并可依次通过花键连接,定位销定位等方式前后顺序对接装配。具体地,第一箱内布置有动力输入轴总成和梭形换挡机构、第二箱43内布置有主变速总成,第三箱44内布置有副变速总成和动力输出机构。
较具体地,第一箱42内的上部布置有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主动齿轮3、梭形挡同步器4和梭形挡被动齿轮5。例如,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变速箱输入轴2设置在动力输入轴1上,梭形挡主动齿轮3、梭形挡同步器4和梭形挡被动齿轮5布置在该变速箱输入轴2上。此外,在第一箱42内的下部布置有梭形挡双联齿轮轴20。此外,梭形挡惰轮19布置在该梭形挡双联齿轮轴20上。图3中示出了该梭形挡惰轮19的示意性结构放大图。
第二箱43内的上部布置有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上。当第一箱42与第二箱43对接装配后,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通过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16与动力输入轴1固定连接。如图1中所示的,作为示例,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伸出第二箱进入到第一箱42 内与第一箱42内的动力输入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上依次布置有二挡主动齿轮7、三挡主动齿轮8和四挡主动齿轮9。此外,第二箱43内的下部布置有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在所述主变速被动齿轮轴 27上依次布置有一挡被动齿轮21、二挡被动齿轮23、三挡被动齿轮24、四挡被动齿轮26。此外,一二挡换挡同步器22布置在所述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上并介于一挡被动齿轮21和二挡被动齿轮23之间;三四挡换挡同步器25布置在所述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上并介于二挡被动齿轮24和四挡被动齿轮26之间。
作为示例,仍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还延伸至第三箱44 内的上部。或者说,第三箱44内的上部也设置有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的一部分。该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的在第三箱内的部分上设置有副变速低挡主动齿轮轴11。该副变速低挡主动齿轮轴11上依次布置有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副变速中挡主动齿轮12、副变速中挡啮合座13,该副变速中挡啮合座13上布置有副变速中挡啮合套14,如图1所示。此外,也如图1中示出的,在第三箱44内的后部上方处还设置有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17,该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17通过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160与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三箱 44内的下部布置有小圆锥齿轮轴32。低挡被动齿轮30、中挡被动齿轮31布置在该小圆锥齿轮轴32上。此外,该小圆锥齿轮轴32上还布置有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座28,该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座28上设置有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套29。此外,第三箱44内的下部还设置有大圆锥齿轮37和差速器总成38,如图2中所示。为了显示地清楚较,图1中未示意出在第三箱44内的大圆锥齿轮37和差速器总成38,而是将大圆锥齿轮37和差速器总成38在图2中示出。
在第三箱44的外部两侧处对称布置有两侧短半轴39,其与差速器总成38固定连接,两侧短半轴39上布置有两侧行星减速机构40及两侧轮胎驱动轴41,如图2中所示。此外,仍如图1中所示,在第三箱44内的后部上方处设置的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17上布置有动力输出主动双联齿轮轴18。在第三箱44内的后部下方处布置有动力输出轴34,该动力输出轴34可为分段式或一体式结构。在该动力输出轴34上依次布置有动力输出高挡被动齿轮35、动力输出啮合座45和动力输出低挡被动齿轮36。该动力输出啮合座45上设置有动力输出换挡啮合套33,如图1中所示。
进一步地,在第一箱42内,梭形挡惰轮19能分别与梭形主动齿轮3和梭形挡双联齿轮轴20同时啮合连接。此外,下述两两对应的部件相互啮合连接,即,梭形挡被动齿轮5和梭形挡双联齿轮轴20、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和一挡被动齿轮 21、二挡主动齿轮7和二挡被动齿轮23、三挡主动齿轮8和三挡被动齿轮24、四挡主动齿轮9和四挡被动齿轮26、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和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 10、副变速中挡主动齿轮12和副变速中挡被动齿轮31、副变速低挡主动齿轮轴11 和副变速低挡被动齿轮30、小圆锥齿轮轴32和大圆锥齿轮37。大圆锥齿轮37通过差速器总成38向两侧短半轴39传递动力。两侧短半轴39通过两侧行星减速机构40将动力传递到两侧驱动轴41。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梭形挡双联齿轮轴20上设置两个齿轮,分别与梭形挡惰轮19和梭形挡被动齿轮5啮合。
进一步地,梭形挡主动齿轮3在变速箱输入轴2上通过例如衬套或滚针轴承之类的设置方式能够滑转;四个主变速被动齿轮,即,一挡被动齿轮21、二挡被动齿轮23、三挡被动齿轮24和四挡被动齿轮26在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上通过例如衬套或滚针轴承之类的设置方式能够滑转;副变速低挡被动齿轮30在小圆锥齿轮轴32上能够通过例如衬套或滚针轴承之类的设置方式滑转;副变速中挡主动齿轮12通过例如衬套或滚针轴承之类的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上。此外,梭形挡被动齿轮5、二挡主动齿轮7、三挡主动齿轮8和四挡主动齿轮9通过例如花键连接之类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上。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通过例如花键连接之类的固定方式固定连接在副变速主动齿轮轴上11。副变速中挡被动齿轮31通过例如花键连接之类的固定方式固定连接在小圆锥齿轮轴32上。此外,一挡主动齿轮集成固定在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上;副变速低挡主动齿轮集成固定在副变速低挡主动齿轮轴11上。
此外,仍如图1中所示,第一箱42上侧设置有开放式窗口420。该窗口420 用于测量和调整梭形挡同步器4与梭形挡被动齿轮5之间的装配间隙。具体地,在第一箱42和第二箱43装配对接后可通过窗口420测量梭形挡同步器4与梭形挡被动齿轮5之间的间隙,并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装配后的合理间隙,以保证正常啮合与受力。其相比于在现有技术中装配对接后无法测量调整的情形,能够实现更准确的装配对接,更能保证正常啮合及受力。
由此可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通过采用三箱式结构,能够使主变速总成和副变速总成在两箱对接后进行顺序装配,避免了轴向深度过长的不便性。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由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与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构成的副变速常啮齿轮副,能够实现主变速与副变速的独立性,同时还能够独立地调整挡位速比。具体地,当调整四挡齿轮副齿数比时,不会引起副变速中挡、低挡传动比的变化,由此更易使整机速度能匹配不同的农艺作业。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通过将梭形换挡部件,即,梭形挡双联齿轮轴20和梭形挡惰轮19等设置在第一箱42内,能够进行独立分装。此外,通过在第一箱上侧设置窗口,能够实现在第一箱与第二对接后,测量并调整间隙值,由此进一步保证装配后的准确性,提高装配精度。更一步地,通过使一些齿轮结构固定不滑移,例如,如前所述的,梭形挡被动齿轮5、二挡主动齿轮7、三挡主动齿轮8和四挡主动齿轮9通过例如花键连接之类的固定方式固定连接在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上。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通过例如花键连接之类的固定方式固定连接在副变速主动齿轮轴上11。副变速中挡被动齿轮31通过例如花键连接之类的固定方式固定连接在小圆锥齿轮轴32上。如前所述的,一挡主动齿轮集成固定在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上;副变速低挡主动齿轮集成固定在副变速低挡主动齿轮轴11上,避免了滑移的齿轮结构,使挂接更顺畅。此外,通过在副变速的高、中低挡换挡结构中,采用花键连接啮合套结构,即,副变速中挡啮合座13、副变速中挡啮合套14、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座28、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套29,减轻了换挡结构件重量,换挡时冲击小,换挡更平顺,操纵舒适性高。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在应用于例如拖拉机时能够提供12个前进挡和12个倒退挡。作为示例,具体描述如下:
1.前进低速一挡的行走路线: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 →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一挡被动齿轮21→一二挡同步器22 →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副变速主动齿轮轴11→副变速低挡被动齿轮30→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套29→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座28→小圆锥齿轮轴32→大圆锥齿轮37→差速器总成38→两侧短半轴39→两侧行星减速机构40→两侧驱动轴41,由此前进低速一挡的动力。
2.前进低速二挡的行走路线: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 →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二挡主动齿轮7→二挡被动齿轮23→一二挡同步器22→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之后与前进一挡的传输路线一致,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3.前进低速三挡: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三挡主动齿轮8→三挡被动齿轮24→三四挡同步器25→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之后与前进一挡的传输路线一致,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4.前进低速四挡: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四挡主动齿轮9→四挡被动齿轮26→三四挡同步器25→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之后与前进一挡的传输路线一致,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5.前进中速一挡: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一挡被动齿轮21→一二挡同步器22→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副变速低挡主动齿轮轴11→副变速中挡啮合座13→副变速中挡啮合套14→副变速中挡主动齿轮12→副变速中挡被动齿轮 31→小圆锥齿轮轴32→大圆锥齿轮37→差速器总成38→两侧短半轴39→两侧行星减速机构40→两侧驱动轴41。
6.前进中速二挡: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二挡主动齿轮7→二挡被动齿轮23→一二挡同步器22→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之后与前进中速一挡的传输路径一致,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7.前进中速三挡: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三挡主动齿轮8→三挡被动齿轮24→三四挡同步器25→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之后与前进中速一挡的传输路径一致,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8.前进中速四挡: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四挡主动齿轮9→四挡被动齿轮26→三四挡同步器25→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之后与前进中速一挡的传输路径一致,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9.前进高速一挡: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一挡被动齿轮21→一二挡同步器22→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套29→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座28→小圆锥齿轮轴 32→大圆锥齿轮37→差速器总成38→两侧短半轴39→两侧行星减速机构40→两侧马区动轴41。
10.前进高速二挡: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二挡主动齿轮7→二挡被动齿轮23→一二挡同步器22→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套29→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座28,之后与前进高速一挡的传输路径一致,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11.前进高速三挡: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三挡主动齿轮8→三挡被动齿轮24→三四挡同步器25→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套29→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座 28,之后与前进高速一挡的传输路径一致,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12.前进高速四挡: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四挡主动齿轮9→四挡被动齿轮26→三四挡同步器25→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套29→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座 28,之后与前进高速一挡的传输路径一致,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关于倒退挡,其初始传动路线为:动力输入轴1→变速箱输入轴2→梭形挡同步器4→梭形挡主动齿轮3→梭形挡惰轮19→梭形挡被动双联齿轮轴20→梭形挡被动齿轮5→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之后的传动路线与前面描述的12个前进挡的完全相同,由此实现12个倒退挡的传输路径。
此外,作为示例,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路线如下:动力输入轴1、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16、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160、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17传递至动力输出双联齿轮轴18,然后通过动力输出高速被动齿轮35或动力输出低速被动齿轮36经过动力输出换挡啮合套33、动力输出啮合座45将动力传递至动力输出轴34。通过两侧拨动动力输出换挡啮合套33使其与动力输出高挡被动齿轮35或动力输出低挡被动齿轮36啮合实现动力输出高低挡的切换。由此可见,动力输出与拖拉机主变速完全独立,不受拖拉机主变速换挡影响。动力输出可单独操纵,与行走传动操纵互相独立。采用独立操纵双作用离合器可充分发挥该传动系结构的PTO优势,更能适应多样化的作业类型。
由此可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通过单独使用一组齿轮,即,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和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作为副变速的常啮合齿轮进行扭矩的传递,在切换挡位时,各轴速度变化较少,减少了变换挡位时传动系统受到的冲击力,使拖拉机更容易切换挡位,同时整个变速箱采用同步器或者啮合套换挡,使切换挡位更加轻松,提高了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及拖拉机操作的舒适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四挡齿轮作为副变速的常啮合齿轮副进行扭矩的传递时,在调整速度时易引起较多变化,挡位速比调整困难,容易导致无法满足正常使用的问题。
此外,在末端传动采取行星减速机构,减少了在保证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外啮合齿轮副结构中心距增大的必要性,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又提高了末端传动强度,通过末端的齿轮副传动比增大、增强了传动系的整体承载能力,可靠性更高。由此,解决了了现有技术中,末端传动采取外啮合齿轮副结构时,传动中心距较大,壳体较大,导致整体重量较大从而不利于水田等区域作业的问题。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式拖拉机的传动系应用于拖拉机时,拖拉机共有12个前进挡和12个倒退挡,其一方面,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能满足更多挡位速比变化,另一方面,整个变速箱采用同步器或啮合套换挡,换挡轻松,通过改善装配结构,不易脱挡,提高了拖拉机的操作舒适性与使用可靠性;梭式换挡结构布置在三箱式结构的箱体中的第一箱内,改善了对接处难调整的问题,保证了装配工艺性。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这些改变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42)、第二箱(43)和第三箱(44),所述第一箱(42)和所述第二箱(43)对接装配,所述第二箱(43)和所述第三箱(44)对接装配,所述第一箱(42)内设置有动力输入轴总成和梭形换挡机构,所述第二箱(43)内设置有主变速总成,所述第三箱(44)内设置有副变速总成和动力输出机构,其中,所述主变速总成包括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所述副变速总成包括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所述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与所述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处于常啮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形换挡机构包括梭形挡惰轮(19)和梭形挡双联齿轮轴(20),所述动力输入轴总成包括梭形挡主动齿轮(3)、梭形挡被动齿轮(5)和置于所述梭形挡主动齿轮(3)和所述梭形挡被动齿轮(5)之间的梭形挡同步器(4),所述梭形挡惰轮(19)能够与所述梭形挡双联齿轮轴(20)和所述梭形挡主动齿轮(3)分别啮合连接,所述梭形挡双联齿轮轴(20)能够与所述梭形挡被动齿轮(5)啮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42)的上侧设置有窗口(420),用于测量及调整所述梭形挡同步器(4)与所述梭形挡被动齿轮(5)之间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箱(44)内设置有差速器总成(38),所述差速器总成(38)共轴连接有行星减速机构(40),所述行星减速机构(40)布置于所述第三箱(44)的外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输入轴(1)、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17),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16)和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160),其中,所述动力输入轴(1)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通过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和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17)通过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连接轴花键套(160)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总成包括一二挡同步器(22)和三四挡同步器(2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变速总成包括:副变速中挡啮合座(13)、副变速中挡啮合套(14)、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座(28)、副变速高低挡啮合套(29)及动力输出换挡啮合套(33)。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总成还包括: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所述梭形挡被动齿轮(5)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上,并且所述主变速一轴齿轮轴(6)上还固定连接有二挡主动齿轮(7)、三挡主动齿轮(8)和四挡主动齿轮(9),所述副变速总成包括:副变速主动齿轮轴(11)和小圆锥齿轮轴(32),所述副变速常啮被动齿轮(10)固定连接在所述副变速主动齿轮轴(11)上,所述小圆锥齿轮轴(32)上固定连接有副变速中挡被动齿轮(3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总成还包括:变速箱输入轴(2)、一挡被动齿轮(21)、二挡被动齿轮(23)、三挡被动齿轮(24)和四挡被动齿轮(26),所述梭形挡主动齿轮(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变速箱输入轴(2)上,所述一挡被动齿轮(21)、所述二挡被动齿轮(23)、所述三挡被动齿轮(24)和所述四挡被动齿轮(26)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变速被动齿轮轴(27)上;所述副变速总成还包括: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副变速低挡被动齿轮(30)和副变速中挡主动齿轮(12),所述副变速低挡被动齿轮(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小圆锥齿轮轴(32)上,所述副变速中挡主动齿轮(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连接轴(15)上。
10.一种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拉机包括前述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
CN202020606910.5U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及拖拉机 Active CN212313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6910.5U CN212313281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及拖拉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6910.5U CN212313281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及拖拉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3281U true CN212313281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31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6910.5U Active CN212313281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及拖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3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83540B2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having low gear mesh loss
US4658663A (en) Synchromesh transmission suited for use as automotiv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7077025B2 (en) Dual clutch automatic transaxle
GB2412148A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layshaft having a high/low range gear unit
US5722291A (en) Manual transmission with synchronized reverse gear
EP0821182A1 (en) Compact manual transaxle for motor vehicles
US4708026A (en) Power transmission with ancillary change-speed mechanism for extra-low-speed gear train
EP1031762B1 (en) Manual transaxle
CN214355510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12313281U (zh) 一种三箱式拖拉机传动系及拖拉机
EP1062436B1 (en) Six-speed manual transaxle
CA2211068C (en) Compact manual transaxle
MXPA97005531A (es) Eje de transmision manual compacto
CN106740078B (zh) 一种拖拉机传动机构
CN108150617A (zh) 8+8档折腰拖拉机变速箱
CN215890979U (zh) 一种四驱变速箱及拖拉机
CN210118423U (zh) 一种变速箱及车辆
CN209126523U (zh) 一种拖拉机用四轮四驱变速箱
CN214465905U (zh) 一种变速箱及农业机械
CN214274370U (zh) 一种变速箱及拖拉机
CN207740403U (zh) 车用多功能变速箱
CN113217586A (zh) 一种四驱变速箱及拖拉机
CN216009437U (zh) 新型两箱式中小马力拖拉机传动系及用该传动系的拖拉机
US4805713A (en) Power transmitting system for a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CN109435671A (zh) 一种基于两变速箱的混合动力耦合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98, Songcheng Road, Kaife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nan Zoomlion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98, Songcheng Road, Kaifeng District, Kaife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NAN RICHUANG GENERAL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