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8032U -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08032U
CN212308032U CN202020065851.5U CN202020065851U CN212308032U CN 212308032 U CN212308032 U CN 212308032U CN 202020065851 U CN202020065851 U CN 202020065851U CN 212308032 U CN212308032 U CN 212308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ece
heat dissipation
crystal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58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德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angw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angw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20200658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08032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angw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angw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0/072556 priority patent/WO2021027261A1/zh
Priority to AU2020329429A priority patent/AU2020329429A1/en
Priority to JP2022508575A priority patent/JP7355431B2/ja
Priority to EP20852531.1A priority patent/EP4029561A4/en
Priority to CA3157967A priority patent/CA3157967A1/en
Priority to KR1020227007812A priority patent/KR20220046629A/k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08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08032U/zh
Priority to US17/739,201 priority patent/US20220346871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脱毛仪,包括透光晶体、散热件及至少一个导热件,透光晶体一侧用于与皮肤接触脱毛,散热件设于透光晶体的相对一侧;导热件一端与透光晶体的侧面靠近散热件一端连接,导热件相对一端与散热件连接。通过将导热件一端与透光晶体的侧面靠近散热件一端连接,导热件相对一端与散热件连接,也即导热件设置于透光晶体的侧面且背离出光方向的一端,使得透光晶体可凸出于壳体,让接触部的尺寸更小,提高透光晶体在接触部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占比,使得用户在进行脱毛时,通过更小尺寸的接触部,方便用户实时观察脱毛情况,而不用移出设备再进行观察,避免了接触部过大导致的观察及操作不便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脱毛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背景技术】
脱毛仪通常包括光学脱毛仪,例如激光脱毛仪、IPL(强脉冲光)脱毛仪,而现有的光学脱毛仪中,由于光产生的较大热量,使得在激光脱毛过程中激光照射会给皮肤带来灼热感。
现有的脱毛仪中已经出现便携式脱毛仪,但是现有的便携式脱毛仪中,由于设备的散热结构分布,使得脱毛仪在与用户皮肤接触的区域较大,而实际脱毛部分的区域占比较小,使得用户在脱毛时不便于实时观察脱毛情况,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便携式脱毛仪中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脱毛仪,包括透光晶体、散热件及至少一个导热件,所述透光晶体一侧用于与皮肤接触脱毛,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透光晶体的相对一侧;所述导热件一端与所述透光晶体的侧面靠近所述散热件一端连接,所述导热件相对一端与所述散热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热件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导热件分设于所述散热件相对两侧。
优选地,每一所述导热件与所述透光晶体连接的侧面不同;所述导热件为”凸”字型或仿U型导热件,或所述导热件为L型或仿L型导热件。
优选地,所述导热件为铜管或均热板任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脱毛仪还包括至少一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于所述透光晶体与所述导热件之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相对的制冷面与散热面,所述制冷面与所述透光晶体侧面靠近所述散热件一端接触,所述散热面与所述导热件接触。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脱毛仪还包括壳体、送风件及散热通道,所述壳体内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散热件、导热件、送风件、透光晶体及散热通道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透光晶体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送风件设于所述散热件背离所述透光晶体一侧;所述散热通道设于所述散热件与所述透光晶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通风口和至少一第二通风口,所述送风件对应第一通风口设置,所述散热通道对应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所述送风件推动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
优选地,所述送风件包括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所述散热件设置;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第二进风口与至少一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所述散热件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散热件靠近所述导热件一侧,以密封所述散热通道与散热件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散热件包括至少一连接片及至少一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连接片一侧接触,所述导热件与所述连接片相对一侧接触;多个所述散热片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具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所述导热件一端与所述透光晶体的侧面靠近所述散热件一端连接,所述导热件相对一端与所述散热件连接,也即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透光晶体的侧面且背离出光方向的一端,使得所述透光晶体可凸出于所述壳体,让所述接触部的尺寸更小,提高所述透光晶体在接触部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占比,使得用户在进行脱毛时,通过更小尺寸的接触部,方便用户实时观察脱毛情况,而不用移出设备再进行观察,避免了接触部过大导致的观察及操作不便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2、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导热件,所述至少两个导热件分设于所述散热件相对两侧,将所述导热件分设于散热件的相对两侧设置,使得所述散热件对导热件的散热更均匀,提高了散热效率。
3、通过将每一所述导热件与所述透光晶体连接的侧面不同,所述导热件为”凸”字型或仿U型导热件,或所述导热件为L型或仿L型导热件。以使得多个所述导热件分布于透光晶体的多个侧面,以提高对透光晶体的散热效率。
4、通过在所述导热件与所述透光晶体直接设置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对所述透光晶体接触散热,进一步提高了对透光晶体的散热效率。
5、通过设置送风件、散热通道及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送风件与所述散热通道之间,提高了所述散热组件对所述脱毛机构的散热效率,同时,提高了壳体内的空间利用率,在保证所述便携式脱毛仪内散热效率的情况下进一步缩小了便携式脱毛仪的体积。
6、通过在所述壳体上设置第一通风口及第二通风口,通过送风件推动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使得所述便携式脱毛仪可基于送风件对壳体内与外部空气进行气体流动,以达到散热效果,避免了现有的脱毛仪中需要大型水冷设备的问题,使得本申请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可具有更小的体积,方便产品的携带和推广。同时,通过增设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提高散热通道内的排风效率,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利用率。
7、通过增设所述密封件,以密封所述散热通道与送风件之间的间隙,防止送风件送入的气体发送泄漏,进一步提高对所述脱毛机构的散热效率。
8、通过设置所述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至少一连接片及至少一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散热件与传统的一体成型的散热鳍片相比,所述散热片可具有更小的厚度,使得在同一尺寸下,所述散热件可连接更多所述散热片,以增加所述散热件的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散热组件、散热通道及送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内部风道走向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散热通道设置两个第二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散热通道设置两个第二出风口的又一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出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接触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半导体制冷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导热件与透光晶体的又一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13是通过图12中导热件与透光晶体的又一连接方式获得的接触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导热件的又一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中导热件为均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便携式脱毛仪;
11、壳体;111、第一通风口;112、第二通风口;
12、散热机构;121、送风件;1211、第一进风口;1212、第一出风口;122、散热通道;1221、第二进风口;1222、第二出风口;123、散热组件;1231、散热件;12311、连接片;12312、散热片;1232、导热件;12321、冷凝段;12322、散热段;124、密封件;125、半导体制冷片;1251、制冷面;1252、散热面;1253、正极线;1254、负极线;
13、脱毛机构;131、出光部;1311、灯管;1312、滤光片;1313、反光件;1314、出光口;1315、通流口;132、接触部;1321、透光晶体;1322、套环;1323、接触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脱毛仪1,所述便携式脱毛仪1包括壳体11、散热机构12及脱毛机构13,所述壳体11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散热机构12和脱毛机构13收容于该容纳空间,所述脱毛机构13用于通过产生光与皮肤接触脱毛,所述散热机构12用于给所述脱毛机构13散热。
请继续结合图1和图2,具体地,所述散热机构12包括送风件121、散热通道122及散热组件123,所述散热组件123设于所述送风件121与所述散热通道122之间或所述散热组件123设于所述散热通道122靠近所述送风件121一侧。
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通风口111和至少一第二通风口112,所述送风件121对应第一通风口111设置,所述散热通道122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风口112连通,所述送风件121推动第一通风口111和第二通风口112之间的空气流动。
可以理解,所述散热组件123还可设于散热通道122靠近所述送风件121一侧,也即所述送风件121与所述散热通道122一端连通,所述散热组件123设于散热通道122靠近所述送风件121一侧。
可以理解,所述至少一第二通风口112可设于所述壳体11在竖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上的至少一侧面,以提高出风效率。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二通风口112的数量为1个,所述第二通风口112设于所述壳体11(如图1所示)在竖直方向上的一侧面为例进行说明。
请结合图3和图4,所述散热组件123包括散热件1231及至少一导热件1232,所述散热件1231设于所述送风件121与所述散热通道122之间,所述散热通道122一端与第二通风口112连通,所述散热通道122相对一端与所述散热件1231连接,所述导热件1232一端与所述散热件1231接触,相对一端与所述脱毛机构13的至少一侧面接触,用于给所述脱毛机构13散热。具体地,所述导热件1232包括相对的冷凝段12321和散热段12322,所述冷凝段12321与所述散热件1231接触,所述散热段12322与所述脱毛机构13接触。
可以理解,所述导热件1232为热管,通过热管对所述脱毛机构13进行导热。当然,所述导热件1232也可以为铜片、均热板等其他导热材料,只要可以使所述导热件1232对所述脱毛机构13进行导热即可,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导热件1232为热管进行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可以理解,所述导热件1232数量可以为1个、2个或多个,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导热件1232的数量,例如,在本实施中,所述导热件1232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导热件1232与脱毛机构13的侧面接触散热。
可选地,所述导热件1232为铜管或均热板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当所述导热件1232为均热板时,可设置所述均热板覆盖所述散热件侧面,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请继续结合图3和图4,可选地,所述散热件1231包括至少一连接片12311及至少一散热片12312,所述散热片12312与所述连接片12311一侧接触,所述导热件1232与所述连接片12311相对一侧接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12312的数量为x个,x个所述散热片12312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散热片12312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所述送风件121输出的气体可通过该间隙流通所述散热件1231,以对所述散热件1231进行散热。进一步,所述散热件1231与所述导热件1232接触,使得所述散热件1231可对所述导热件1232进行散热,也即通过所述导热件1232实现对所述脱毛机构13的散热。
可以理解,所述散热件1231可以通过多个所述散热片12312与一所述连接片12311焊接形成,所述散热件1231与传统的一体成型的散热鳍片相比,所述散热片12312可具有更小的厚度,使得在同一尺寸下,所述散热件1231可连接更多所述散热片12312,以增加所述散热件1231的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当然,所述散热件1231也可以直接设置为散热鳍片,在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结合图1和图4,所述送风件121包括第一进风口1211及第一出风口1212,所述第一进风口1211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口111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1212与所述散热件1231连接。
所述散热通道122包括第二进风口1221与至少一第二出风口1222,所述第二进风口1221与所述散热件1231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1222与所述第二通风口112连通。
请结合图1、图4和图5,所述散热机构12的气体流向具体如下:当所述送风件121开启时,所述送风件121将外部气体吸入所述第一进风口1211内(如图5中a方向所示),并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1212排出至所述散热件1231,以通过外部气体的流动对所述散热件1231散热,同时,流过所述散热件1231的外部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1221进入所述散热通道122内(如图5中b方向所示),并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1222流出(如图5中c方向所示),也即经过第二出风口1222从所述第二通风口112排出壳体11外,实现第一通风口111与第二通风口112之间的空气流动。
可以理解,所述送风件121可以为鼓风机,其通过将外部气体从第一进风口1211吸入送风件121内,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12排出,由所述鼓风机的特性可知,所述第一出风口1212的风压大于第一进风口1211的风压,导致的第一出风口1212的气体流速要大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211,进一步提高了对散热件1231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请结合图4和图6,所述散热机构12还包括密封件124,所述密封件124套设于所述散热件1231靠近所述导热件1232一侧,以密封所述散热通道122与散热件1231之间的间隙。
具体地,所述密封件124为中空结构,所述密封件124可套设于散热件1231靠近所述导热件1232的外周侧,至少使得所述密封件124与所述散热通道122靠近导热件1232一侧平齐,以密封所述散热通道122与散热件1231之间的间隙。
可以理解,所述散热件1231定位于所述散热通道122靠近送风件121一侧,使得所述散热通道122与散热件1231之间存在间隙,也即气体流经所述散热件1231时可通过所述间隙流出,减少流入散热通道122的气体流量,同时降低了气压,则降低了对所述脱毛机构13的散热效率。增设所述密封件124以密封所述间隙,防止所述气体泄漏,提高对所述脱毛机构13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6,背离所述第一进风口1211定位有一电路板18,所述电路板18对应所述送风件的位置设有控制模块(图未示),使得所述送风件121产生的气体可对所述控制模块散热。
可选地,请结合图1和图7,所述第二出风口122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二出风口1222设于所述壳体11背离所述脱毛机构13一侧。可以理解,所述两个第二出风口1222对应的散热通道122分设于所述散热件1231及送风件121两侧,并从所述壳体11背离所述脱毛机构13一侧排出。通过增设所述第二出风口1222的数量,提高散热通道122内的排风效率,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壳体11内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请结合图1和图8,所述第二出风口122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二出风口1222设于所述壳体11的相对两侧面。当然,所述两个第二出风口1222还可以设于壳体11的其他位置,例如,所述两个第二出风口1222还可以设于壳体11的同一侧面,也即所述两个第二出风口1222在壳体11的同一侧面出风,可根据需要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1222的数量和出风位置,在此不再赘述。
请结合图9和图10,所述脱毛机构13还包括出光部131和接触部132,所述出光部131用于产生照射向待除毛发的光,所述接触部132用于与待除毛发的皮肤接触。
具体地,所述接触部132包括透光晶体1321,所述透光晶体1321设于所述出光部131的出光方向上,所述透光晶体1321与皮肤接触进行冷敷,减少出光部131发出的光对皮肤造成的灼热感。所述透光晶体1321包括但不限于蓝宝石晶体、石英玻璃、K9玻璃的任一种。
可以理解,所述导热件1232中的冷凝段12321与散热件1231接触,所述散热段12322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至少一侧面接触,使得导热件1232可直接对所述透光晶体1321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接触部132还包括套环1322及接触件1323,所述接触件1323套设于所述透光晶体1321外侧,所述套环1322套设于所述接触件1323外侧,所述接触件1323用于覆盖所述套环1322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接触件1323为塑胶接触件,也可以为金属接触件,例如,所述接触件1323为金属接触件时,通过所述接触件1323为金属接触件,可通过所述接触件1323对所述透光晶体1321进行散热,同时所述接触件1323与皮肤接触,进一步实现对皮肤的冷敷效果。
可以理解,所述接触件1323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与皮肤接触的一侧平齐或低于所述透光晶体1321与皮肤接触的一侧,以保证所述透光晶体1321始终与皮肤接触。
请继续结合图9和图10,所述出光部131包括灯管1311、滤光片1312以及反光件1313,灯管1311、滤光片1312以及反光件1313设于所述散热通道122内。
具体地,散热通道122靠近所述接触部132一侧开设有出光口1314和通流口1315,所述通流口1315与所述散热通道122连通。所述灯管1311安装于散热通道122内用于产生可经出光口照射向待除毛发的光,所述滤光片1312设置于灯管1311的出光方向上,所述反光件1313设置于出光方向相反方向上,使得所述灯管1311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反光件1313集中从所述出光口1314射出,并透过所述滤光片1312形成预设光线,最后从所述透光晶体1321方向射出。所述预设光线可照射向待除毛皮肤进行脱毛。
所述反光件1313和滤光片1312配合形成一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连通所述通流口1315(也即所述通流口1315设于所述导风通道的相对两侧),所述灯管1311容置于所述导风通道内,所述外部气体可通过所述通流口1315流经所述导风通道,也即流入所述散热通道122的气体可基于所述通流口1315流经所述导风通道,对所述出光部131进行散热,减少出光部131产生预设光照的热量。
请继续结合图9和图10,可以理解,所述透光晶体1321包括长边和宽边(如图10中所示的长边x及宽边y),所述长边x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宽边y的长度,所述散热段12322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至少一侧面接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段12322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在长边x和/或宽边y对应的至少一侧面接触,以通过所述导热件1232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接触实现对所述透光晶体1321的散热,使得所述透光晶体1321与皮肤接触时具有更低的温度,减少脱毛给皮肤带来的灼热感。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1232的散热段12322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在宽边y对应的至少一侧面接触,例如,两个所述导热件1232的两个散热段12322分别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在宽边y对应的两个侧面接触。使得所述接触部132保持了宽边y方向的尺寸,使得接触部132在增设所述导热件1232的同时具有更小的宽度,让所述接触部132可适应更多狭小区域皮肤的脱毛操作。
请结合图10和图11,可选地,所述散热机构12还包括至少一半导体制冷片12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5设于所述透光晶体1321与所述导热件1232之间。具体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5包括相对的制冷面1251与散热面1252,所述制冷面1251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的侧面接触,所述散热面1252与所述散热段12322接触。在所述导热件1232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之间设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5,通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5给所述透光晶体1321直接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所述透光晶体1321的散热效率。
可以理解,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5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在宽边y对应的至少一侧面接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5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半导体制冷片125分别设于所述透光晶体1321在宽边y对应的两侧面接触。使得所述接触部132保持了宽边y方向的尺寸,使得接触部132在增设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5的同时具有更小的宽度,让所述接触部132可适应更多狭小区域皮肤的脱毛操作。当然,所述两个半导体制冷片125也可以设于所述透光晶体1321在长边x对应的两侧面接触,只要可以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5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接触散热即可。
请结合图12和图13,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导热件1232一端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的侧面连接,且所述侧面为所述透光晶体1321靠近所述散热件123一端,所述导热件1232另一端与所述散热件123连接。也即所述导热件1232设置于所述透光晶体1321的侧面且背离出光方向的一端,使得所述透光晶体1321可凸出于所述壳体11(如图13中所示),让所述接触部132的尺寸更小,提高所述透光晶体1321在接触部132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占比,使得用户在进行脱毛时,通过更小尺寸的接触部132,方便用户实时观察脱毛情况,而不用移出设备再进行观察,避免了接触部132过大导致的观察及操作不便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所述导热件1232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者多个,只要可以使每一所述导热件1232一端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的侧面靠近所述散热件123一端连接,以减小所述接触部132的尺寸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所述导热件1232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连接,可以为导热件1232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直接接触连接,也可以为1232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间接连接,例如,所述导热件1232与所述透光晶体1321可通过所述半导体散热片125进行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导热件1232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热件1232分设于所述散热件1231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导热件1232与所述散热件1231及透光晶体1321的同一侧面连接,也即每一所述导热件1232的冷凝段12321与散热段12322共面设置,一所述导热件1232设于散热件1231的一侧,另一所述导热件1232设于散热件1231的相对一侧,将所述导热件1232分设于散热件1231的相对两侧设置,使得所述散热件1231对导热件1231的散热更均匀,提高了散热效率。
可选地,请结合图12和图14,所述导热件1232为”凸”字型或仿U型导热件(如图12中导热件1232所示),或所述导热件为L型或仿L型导热件(如图14中导热件1232所示),只要可以使所述导热件1232分设于所述散热件1231的相对两侧即可。当然,所述导热件1232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3个、4个、5个或者多个,只要可以使多个所述导热件1232分设于所述散热件1231的相对两侧即可,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当所述导热件1232数量为一个时,单个所述导热件1232设于所述散热件1231的一侧。
请参阅图15,作为又一种实施例,当所述导热件1232为均热板时,两个所述导热件1232一端覆盖所述散热件1231的相对两侧,相对一端与透光晶体1321连接,以提高散热效率。当然,所述均热板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1一个,单个均热板设于所述散热件1231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所述导热件一端与所述透光晶体的侧面靠近所述散热件一端连接,所述导热件相对一端与所述散热件连接,也即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透光晶体的侧面且背离出光方向的一端,使得所述透光晶体可凸出于所述壳体,让所述接触部的尺寸更小,提高所述透光晶体在接触部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占比,使得用户在进行脱毛时,通过更小尺寸的接触部,方便用户实时观察脱毛情况,而不用移出设备再进行观察,避免了接触部过大导致的观察及操作不便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2、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导热件,所述至少两个导热件分设于所述散热件相对两侧,将所述导热件分设于散热件的相对两侧设置,使得所述散热件对导热件的散热更均匀,提高了散热效率。
3、通过将每一所述导热件与所述透光晶体连接的侧面不同,所述导热件为”凸”字型或仿U型导热件,或所述导热件为L型或仿L型导热件。以使得多个所述导热件分布于透光晶体的多个侧面,以提高对透光晶体的散热效率。
4、通过在所述导热件与所述透光晶体直接设置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对所述透光晶体接触散热,进一步提高了对透光晶体的散热效率。
5、通过设置送风件、散热通道及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送风件与所述散热通道之间,提高了所述散热组件对所述脱毛机构的散热效率,同时,提高了壳体内的空间利用率,在保证所述便携式脱毛仪内散热效率的情况下进一步缩小了便携式脱毛仪的体积。
6、通过在所述壳体上设置第一通风口及第二通风口,通过送风件推动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使得所述便携式脱毛仪可基于送风件对壳体内与外部空气进行气体流动,以达到散热效果,避免了现有的脱毛仪中需要大型水冷设备的问题,使得本申请提供的便携式脱毛仪可具有更小的体积,方便产品的携带和推广。同时,通过增设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提高散热通道内的排风效率,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利用率。
7、通过增设所述密封件,以密封所述散热通道与送风件之间的间隙,防止送风件送入的气体发送泄漏,进一步提高对所述脱毛机构的散热效率。
8、通过设置所述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至少一连接片及至少一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散热件与传统的一体成型的散热鳍片相比,所述散热片可具有更小的厚度,使得在同一尺寸下,所述散热件可连接更多所述散热片,以增加所述散热件的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脱毛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晶体、散热件及至少一个导热件,所述透光晶体一侧用于与皮肤接触脱毛,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透光晶体的相对一侧;
所述导热件一端与所述透光晶体的侧面连接,所述侧面为所述透光晶体靠近所述散热件一端,所述导热件另一端与所述散热件连接;
所述导热件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导热件分设于所述散热件相对两侧。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便携式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热件与所述透光晶体连接的侧面不同;
所述导热件为“凸”字型或仿U型导热件,或所述导热件为L型或仿L型导热件。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便携式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为热管或均热板任一种。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便携式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脱毛仪还包括至少一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于所述透光晶体与所述导热件之间;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相对的制冷面与散热面,所述制冷面与所述透光晶体侧面靠近所述散热件一端接触,所述散热面与所述导热件接触。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便携式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脱毛仪还包括壳体、送风件及散热通道,所述壳体内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散热件、导热件、送风件、透光晶体及散热通道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透光晶体外露于所述壳体;
所述送风件设于所述散热件背离所述透光晶体一侧;
所述散热通道设于所述散热件与所述透光晶体之间。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便携式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通风口和至少一第二通风口,所述送风件对应第一通风口设置,所述散热通道对应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
所述送风件推动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便携式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件包括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所述散热件设置;
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第二进风口与至少一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所述散热件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便携式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靠近所述导热件一侧还套设有密封件,以密封所述散热通道与散热件之间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便携式脱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至少一连接片及至少一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连接片一侧接触,所述导热件与所述连接片相对一侧接触;
多个所述散热片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具有间隙。
CN202020065851.5U 2019-08-09 2020-01-10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Active CN212308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5851.5U CN212308032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AU2020329429A AU2020329429A1 (en) 2019-08-09 2020-01-16 Portable hair removal device
JP2022508575A JP7355431B2 (ja) 2019-08-09 2020-01-16 携帯式脱毛装置
EP20852531.1A EP4029561A4 (en) 2019-08-09 2020-01-16 PORTABLE HAIR REMOVAL DEVICE
PCT/CN2020/072556 WO2021027261A1 (zh) 2019-08-09 2020-01-16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A3157967A CA3157967A1 (en) 2019-08-09 2020-01-16 Portable hair removal device
KR1020227007812A KR20220046629A (ko) 2019-08-09 2020-01-16 휴대용 탈모 장치
US17/739,201 US20220346871A1 (en) 2019-08-09 2022-05-09 Portable hair removal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5851.5U CN212308032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08032U true CN212308032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9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5851.5U Active CN212308032U (zh) 2019-08-09 2020-01-10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080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1943A (zh) * 2021-06-15 2021-09-03 深圳市中瑞微视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型脱毛仪及其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1943A (zh) * 2021-06-15 2021-09-03 深圳市中瑞微视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型脱毛仪及其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95286Y1 (ko) 휴대식 탈모 장치
CN213312969U (zh) 一种脱毛仪
CN112055799B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片及脱毛仪
WO2021027261A1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N210872022U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N211633558U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WO2021003950A1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N212308032U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N211381746U (zh) 一种具有新型冷敷机构的便携式脱毛仪
CN213758532U (zh) 一种冰敷脱毛仪
WO2021196338A1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片及脱毛仪
CN213787756U (zh) 脱毛仪
WO2021196506A1 (zh) 一种脱毛仪以及半导体制冷片
CN114051366A (zh) 散热机构及脱毛仪
CN112533554B (zh) 一种脱毛仪以及半导体制冷片
CN210542906U (zh) 脱毛仪
WO2021027014A1 (zh) 一种便携式脱毛仪
CN112451087A (zh) 脱毛仪的冷敷组件及脱毛仪
CN216535497U (zh) 一种脱毛仪
CN213722368U (zh) 一种热管散热脱毛仪
CN213789643U (zh) 脱毛仪
CN210901827U (zh) 一种脱毛仪手柄
WO2022082837A1 (zh) 脱毛仪
CN112426223A (zh) 脱毛仪的冷敷组件及脱毛仪
CN217488847U (zh) 散热组件及脱毛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