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4013U - Type-c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Type-c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04013U CN212304013U CN202021061683.9U CN202021061683U CN212304013U CN 212304013 U CN212304013 U CN 212304013U CN 202021061683 U CN202021061683 U CN 202021061683U CN 212304013 U CN212304013 U CN 2123040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type
- main body
- connector
- insu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Type‑c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绝缘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插接腔体;端子组,端子组包括VBUS端子和CC1端子,VBUS端子和CC1端子均固定于绝缘主体,VBUS端子的一端和CC1端子的一端均置于插接腔体中;连接电阻,连接电阻分别与VBUS端子、CC1端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Type‑c连接器的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Type-c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Type-c连接器包含有电路板,VBUS端子和CC1端子通过电路板来实现电连接,将VBUS端子和CC1端子焊接在电路板上的工艺步骤多,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Type-c连接器,能够减少Type-c连接器的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ype-c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所述绝缘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插接腔体;端子组,所述端子组包括VBUS端子和CC1端子,所述VBUS端子和所述CC1端子均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VBUS端子的一端和所述CC1端子的一端均置于所述插接腔体中;连接电阻,所述连接电阻的一端直接焊接固定于所述VBUS端子,所述连接电阻的另一端直接焊接固定于所述CC1端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置有连接电阻,连接电阻的一端直接焊接固定于VBUS端子,连接电阻的另一端直接焊接固定于CC1端子,替代了传统的将连接电阻焊接固定于电路板,再将VBUS端子和CC1端子焊接到电路板的方案,生产工序得以简化,生产成本低,且减少了电路板这一零件,材料成本也得以降低,Type-c连接器的竞争能力更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所述端子组还包括CC2端子,所述CC2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CC2端子的一端置于所述插接腔体中,所述CC1端子的所述一端与所述CC2端子的所述一端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所述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CC1端子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所述第一插槽中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能够与所述CC1端子抵持,以防止所述CC1端子沿第一方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还包括绝缘端块,所述绝缘端块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绝缘端块能够与所述CC1端子抵持,以防止所述CC1端子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绝缘主体上,所述外壳与所述绝缘端块卡紧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还包括EMI弹片,所述EMI弹片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EMI弹片上设置有接触片,所述绝缘主体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接触片通过所述避让孔延伸至所述插接腔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所述端子组还包括GND端子、D+端子和D-端子,所述GND端子、所述D+端子和所述D-端子均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GND端子的一端、所述D+端子的一端和所述D-端子的一端均置于所述插接腔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所述端子组还包括卡接端子,所述卡接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卡接端子的一端置于所述插接腔体中,且所述卡接端子的所述一端设置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朝远离所述插接腔体的内壁的方向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所述卡接端子卡接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或者,所述卡接端子锁紧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的轴测图;
图2是图1中Type-c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端子组的爆炸图;
图4是图1中绝缘主体的后视图;
图5是图4沿A-A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图4沿B-B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参照图1至图3,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的轴测图,图2是图1中Type-c连接器的爆炸图,图3是图1中端子组400的爆炸图。本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包括外壳100、EMI弹片200、绝缘主体300、端子组400、连接电阻500和绝缘端块600,其中,端子组400固定于绝缘主体300,端子组400包括卡接端子410、GND端子420、VBUS端子430、CC1端子440、CC2端子450、D-端子460和D+端子470。卡接端子410设置有两个,两个卡接端子410分别排列在端子组400的最左侧和最右侧。本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为公头,卡接端子410用于Type-c连接器插接在母口上时,使Type-c连接器卡紧母口,防止Type-c连接器脱离母口。
GND端子420位于两个卡接端子410之间。GND端子420包括四个GND引脚421,四个GND引脚421一体设置,四个GND引脚421通过铜片等导电金属片冲切、折弯形成。第一对GND引脚421上下间隔排布,且第一对GND引脚421的前端的触点相互面对设置,第一对GND引脚421紧邻左侧的卡接端子410;第二对GND引脚421也上下间隔排布,且第二对GND引脚421的前端的触点也相互面对设置,第二对GND引脚421紧邻右侧的卡接端子410。
VBUS端子430位于两对GND引脚421之间。VBUS端子430与GND端子420类似,VBUS端子430包括四个VBUS引脚431,四个VBUS引脚431一体设置,四个VBUS引脚431通过铜片等导电金属片冲切折弯形成。第一对VBUS引脚431上下间隔排布,且第一对VBUS引脚431的前端的触点相互面对设置,第一对VBUS引脚431紧邻左侧的GND引脚421;第二对VBUS引脚431也上下间隔排布,且第二对VBUS引脚431的前端的触点也相互面对设置,第二对VBUS引脚431紧邻右侧的GND引脚421。
CC1端子440和CC2端子450位于两对VBUS端子430之间,CC1端子440位于CC2端子450的左侧。CC1端子440前端的触点朝上设置,CC2端子450前端的触点朝下设置。
D-端子460和D+端子470位于CC1端子440和CC2端子450之间,且D-端子460位于D+端子470的右侧,D-端子460前端的触点和D+端子470前端的触点均朝上设置。
参照图2,连接电阻500的一端直接焊接固定在CC1端子440上,连接电阻500的另一端直接焊接固定在VBUS端子430上。CC1端子440通过连接电阻500与VBUS端子430电连接,当Type-c连接器接入设备时,CC1端子440能够识别设备所需的电流或功率,当外界电流过大时,连接电阻500可作为负荷,保护外接设备。
CC1端子440通过连接电阻500直接与VBUS端子430电连接,替代了传统的将连接电阻500焊接固定于电路板,再将VBUS端子430和CC1端子440焊接到电路板的方案,Type-c连接器的生产工序因此得以简化,Type-c连接器的生产成本降低。且减少了电路板这一零件,材料成本也得以降低,Type-c连接器的竞争能力更强。
参照图2至图6,图4是图1中绝缘主体300的后视图,图5是图4沿A-A截面的剖视图,图6是图4沿B-B截面的剖视图。为将端子组400固定在绝缘主体300上,绝缘主体300从右往左依次开有第二插槽330、第三插槽340、第四插槽350、第五插槽360、第六插槽370、第七插槽380、第一插槽390、第四插槽350、第三插槽340和第二插槽330,其中,第二插槽330、第三插槽340和第四插槽350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绝缘主体300上。
一个第二插槽330中插设一个卡接端子410,一个第三插槽340中插设一对GND引脚421,一个第四插槽350中插设一对VBUS引脚431。CC2端子450插设在第五插槽360中,D-端子460插设在第六插槽370中,D+端子470插设在第七插槽380中,CC1端子440插设在第一插槽390中。
以CC1端子440和第一插槽390为例,说明各端子在各插槽中的固定情况。第一插槽390中设置有第一挡块740,CC1端子440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槽441,CC1端子440插入至第一插槽390中后,第一挡块740卡入至第一卡槽441中,并与CC1端子440抵持,从而防止CC1端子440继续相对绝缘主体300沿第一方向运动(参照图6,第一方向为向前的方向),防止CC1端子从第一插槽390的前端开口脱离绝缘主体300。
CC1端子440插入至第一插槽390中后,将绝缘端块600固定在绝缘主体300的后端上,绝缘端块600与CC1端子440抵持,从而防止CC1端子440沿第二方向运动(参照图6,第二方向为向后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由此,CC1端子440在第一挡块740和绝缘端块600的共同作用下,固定在绝缘主体300上。
GND端子420、VBUS端子430、CC2端子450、D-端子460或D+端子470固定在绝缘主体300上的结构,与CC1端子440固定在绝缘主体300上的结构类同,在此不重复叙述。
卡接端子410的中间位置还突出设置有卡紧片412,卡紧片412受压可发生弹性变形,卡接端子410插设在第二插槽330中时,卡紧片412抵紧第二插槽330的内壁,从而将卡接端子410卡紧在绝缘主体300上。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利用尺寸较小的螺钉将卡接端子410锁紧在绝缘主体300上。
参照图2,为将绝缘端块600固定在绝缘主体300的后端,绝缘端块600的前端设置有三个第一卡点610。其中,两个第一卡点610位于绝缘端块600的前端的上方,剩余的第一卡点610位于绝缘端块600的前端的下方。对应的,绝缘主体300的后端设置有三个第二卡槽320,两个第二卡槽320位于绝缘主体300的后端的上表面,剩余一个第二卡槽320位于绝缘主体300的后端的下表面。绝缘端块600的前端靠近绝缘主体300的后端的过程中,第一卡点610卡入第二卡槽320中,从而实现绝缘端块600与绝缘主体300的连接固定。
参照图1和图2,绝缘主体300的前端还设置有插接腔体730,端子组400的各端子的前端均置于插接腔体730,插接腔体730用于与母口对接。
为使卡接端子410能够卡紧母口,卡接端子410的前端设置有弯曲部411,弯曲部411朝远离插接腔体730的内壁的方向凸起。由此,Type-c连接器与母口对接时,弯曲部411受力,沿接近接插腔体730的内壁的方向运动,卡接端子410发生弹性变形,利用弯曲部411卡紧母口。
为防止接插腔体730的内壁阻碍弯曲部411沿接近接插腔体730的内壁的方向运动,导致卡接端子410无法顺利产生弹性变形,插接腔体730的内壁在对应弯曲部411的位置还设置有开口710,卡接端子410产生弹性变形时,弯曲部411可运动至开口710中。
参照图1和图2,EMI弹片200设置有两个,一个EMI弹片200卡接固定在绝缘主体300的上表面上,另一个EMI弹片200卡接固定在绝缘主体300的下表面上。具体的,EMI弹片20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孔210,绝缘主体30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卡点310,EMI弹片200贴附在绝缘主体300的上表面过程中,第二卡点310滑入到卡孔210中,从而将一个EMI弹片200固定在绝缘主体300的上表面。另一个EMI弹片200固定在绝缘主体300的下表面的原理与此相同,在此不重复叙述。
EMI弹片200上还设置有接触片220,绝缘主体300上对应设置有避让孔720,EMI弹片200固定至绝缘主体300上后,接触片220从避让孔720伸入至插接腔体730中(参照图1)。Type-c连接器插接至母口中时,接触片220能够与母口接触,EMI弹片200主要起到防电磁干扰的作用。
参照图2,外壳100内设置有前后贯通的容置孔110,绝缘主体300穿设在容置孔110中,也即外壳100套设在绝缘主体300上,外壳100与绝缘端块600的卡接固定,而EMI弹片200位于外壳100和绝缘主体300之间。具体的,外壳100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置有一个弹片120,弹片120朝外壳100内部的容置孔110凸起,而绝缘端块6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卡槽620。外壳100逐渐靠近绝缘端块600的过程中,弹片120滑入到第三卡槽620,从而实现外壳100与绝缘端块600的卡接固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主体,所述绝缘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插接腔体;
端子组,所述端子组包括VBUS端子和CC1端子,所述VBUS端子和所述CC1端子均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VBUS端子的一端和所述CC1端子的一端均置于所述插接腔体中;
连接电阻,所述连接电阻的一端直接焊接固定于所述VBUS端子,所述连接电阻的另一端直接焊接固定于所述CC1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还包括CC2端子,所述CC2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CC2端子的一端置于所述插接腔体中,所述CC1端子的所述一端与所述CC2端子的所述一端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CC1端子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中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能够与所述CC1端子抵持,以防止所述CC1端子沿第一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端块,所述绝缘端块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绝缘端块能够与所述CC1端子抵持,以防止所述CC1端子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绝缘主体上,所述外壳与所述绝缘端块卡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EMI弹片,所述EMI弹片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EMI弹片上设置有接触片,所述绝缘主体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接触片通过所述避让孔延伸至所述插接腔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还包括GND端子、D+端子和D-端子,所述GND端子、所述D+端子和所述D-端子均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GND端子的一端、所述D+端子的一端和所述D-端子的一端均置于所述插接腔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还包括卡接端子,所述卡接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卡接端子的一端置于所述插接腔体中,且所述卡接端子的所述一端设置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朝远离所述插接腔体的内壁的方向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端子卡接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或者,所述卡接端子锁紧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61683.9U CN212304013U (zh) | 2020-06-10 | 2020-06-10 | Type-c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61683.9U CN212304013U (zh) | 2020-06-10 | 2020-06-10 | Type-c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04013U true CN212304013U (zh) | 2021-01-05 |
Family
ID=73941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6168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04013U (zh) | 2020-06-10 | 2020-06-10 | Type-c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04013U (zh) |
-
2020
- 2020-06-10 CN CN202021061683.9U patent/CN21230401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450770B1 (en) | Surface mount connector | |
US6183287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A2069379C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retention means | |
US7108567B1 (en) | Electrical device for interconnecting two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t a large distance | |
US2009004242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 |
WO1993003513A1 (en) | Board to board interconnect | |
JPH02295077A (ja) | 表面実装型電気コネクタ | |
CN110326169B (zh) | 阴阳同体销和插座连接器 | |
US6733305B2 (en) |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5611711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6524130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JPH11502053A (ja) | 電気リセプタクル組立体及びそのためのばねコンタクト | |
US722629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656896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tacts | |
EP0109297B1 (en) |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al contact member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 |
US6454610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full-insertion indicating means | |
CN212304013U (zh) | Type-c连接器 | |
US658906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ing one or more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
CN212304012U (zh) | Type-c公头 | |
CN212991386U (zh) |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以及对应的连接器组件和插接端子 | |
US7108553B2 (en) | Memory card connector | |
US6340315B1 (en) | Battery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tacts arrangement | |
CN115528465A (zh) |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 |
CN112134093B (zh)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2626388U (zh) |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