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3566U - 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03566U CN212303566U CN202021241159.XU CN202021241159U CN212303566U CN 212303566 U CN212303566 U CN 212303566U CN 202021241159 U CN202021241159 U CN 202021241159U CN 212303566 U CN212303566 U CN 2123035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built
- base
- intelligent control
- arm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心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内置腔,内置腔由主内置腔和副内置腔组成;所述主内置腔内设置有基座,基座顶部设置有线束接口和负载连接端子,底部设置有与负载连接端子串接的负载接线端子以及与线束接口连接的线圈,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有动铁组件,动铁组件上并接有末端与负载接线端子对应的衔铁,衔铁和负载接线端子的对应面上各设有一块银触点;所述副内置腔内设置有智能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通过监测线与线圈连接。这种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负载能力强,能够实现汽车电源控制回路的智能监测,且可以智能判断并做执行,也可跳过智能监测进行手动执行,应用灵活,适应性强,安全系数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继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也称电驿,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当输入量(电、磁、声、光、热)达到一定值时,输出量将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自动控制器件。而汽车继电器是汽车中使用的继电器,该类继电器切换负载功率大,抗冲、抗振性高。
汽车中的电源多用12V,线圈电压大都设计为12V,由于是蓄电池供电,因此电压不稳定,连接电源的汽车继电器多是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内,在发动机舱里使用的继电器要能经受砂尘、水、盐、油的侵害,对振动、冲击要求相当苛刻,使用的环境条件恶劣,且这种继电器的线圈功耗较大,温升较高,在电源回路中不能够有效的监测并执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汽车电源控制回路实现智能监控以及智能判断反馈和执行的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心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内置腔,所述内置腔内靠近其前端的位置竖向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内置腔分隔为主内置腔和副内置腔,所述主内置腔位于副内置腔的后方;所述主内置腔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基座,所述基座由上基座、基板和下基座组成;所述基板呈矩形结构,上基座设置在基板的顶部,下基座设置在基板的底部,上基座、基板和下基座一体成型;所述上基座的正面并列设置有两个顶部开口的接口,设置有接口的上基座其顶部呈“E”字形结构,每个接口内固定设置有一个负载连接端子,该负载连接端子与设置在下基座上的负载接线端子串接;所述基板上位于上基座的一侧设置有线束接口,所述线束接口的末端穿过基板与设置在下基座上的线圈接头连接,所述线圈位于负载接线端子的前端,线圈上对应线束接口的另一端连接有动铁组件,所述动铁组件的外端并接有衔铁,该衔铁末端与负载接线端子对应,所述衔铁和负载接线端子相互对应的两个面上各设置有一块银触点,两块银触点相互对称,所述衔铁上的银触点通过设置在衔铁外侧面的大电流编织线与动铁组件连接,相互对称的两块银触点通过衔铁的运动实现接触和分离;所述副内置腔内设置有智能控制模块,该智能控制模块通过监测线与下基座上的线圈回路连接,进行智能监控。
作为优选,所述主内置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与基板外周轮廓相互配合的衔接口,该衔接口的面积大于底部主内置腔的面积,所述基板设置在衔接口内,所述衔接口四周各设置有一块长条状的卡块,所述基板外侧四周对应衔接口内卡块的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相互卡接配合,放置在衔接口内的基板通过相互卡接配合的卡块和卡槽卡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副内置腔靠近顶部的位置向四周外扩,并形成阶梯状的扩口,所述扩口内设置有与其密闭配合的盖板,所述盖板将智能控制模块密封在副内置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便于监测线穿设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左右两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块固定安装板,两块固定安装板左右对称,所述固定安装板的背面与壳体的背面齐平,固定安装板的中心设置有前后连通的固定孔。
作为优选,所述负载连接端子为M6规格的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这种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负载能力强,通过智能监控模块可以实现汽车电源控制回路的智能监测,并且可以进行智能判断并做执行,也可跳过智能监测进行手动执行,在汽车电源控制回路领域应用灵活,适应性强,且安全系数更高,更智能,便于行业普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固定安装板;12、主内置腔;13、副内置腔;14、卡块;15、隔板;2、基座;21、上基座;22、负载连接端子;23、负载接线端子;24、动铁组件;25、大电流编织线;26、银触点;27、智能控制模块;28、基板;3、线束接口;4、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至图4所示一种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心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内置腔,所述内置腔内靠近其前端的位置竖向设置有隔板15,所述隔板15将内置腔分隔为主内置腔12和副内置腔13,所述主内置腔12位于副内置腔13的后方;所述主内置腔11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基座2,所述基座2由上基座21、基板28和下基座29组成;所述基板28呈矩形结构,上基座21设置在基板28的顶部,下基座29设置在基板28的底部,上基座21、基板28和下基座29一体成型;所述上基座21的正面并列设置有两个顶部开口的接口,设置有接口的上基座21其顶部呈“E”字形结构,每个接口内固定设置有一个负载连接端子22,该负载连接端子22与设置在下基座29上的负载接线端子23串接,所述负载连接端子22为M6规格的螺栓;所述基板28上位于上基座21的一侧设置有线束接口3,所述线束接口3的末端穿过基板28与设置在下基座29上的线圈接头连接,所述线圈位于负载接线端子23的前端,线圈上对应线束接口3的另一端连接有动铁组件24,所述动铁组件24的外端并接有衔铁,该衔铁末端与负载接线端子23对应,所述衔铁和负载接线端子相互对应的两个面上各设置有一块银触点26,两块银触点26相互对称,所述衔铁上的银触点26通过设置在衔铁外侧面的大电流编织线25与动铁组件24连接,相互对称的两块银触点26通过衔铁的运动实现接触和分离,所述大电流编织线25可以增加导流面积,并增强散热性能;所述副内置腔13内设置有智能控制模块27,该智能控制模块27通过监测线与下基座29上的线圈回路连接,进行智能监控、智能判断反馈并执行。
为了方便基座2固定在主内置腔12内,防止因振动而变位,所述主内置腔12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与基板28外周轮廓相互配合的衔接口,该衔接口的面积大于底部主内置腔12的面积,所述基板28设置在衔接口内,所述衔接口四周各设置有一块长条状的卡块14,所述基板28外侧四周对应衔接口内卡块14的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14与卡槽相互卡接配合,放置在衔接口内的基板28通过相互卡接配合的卡块14和卡槽卡接固定。
为了能够防止副内置腔13内进入灰尘,影响安装在副内置腔13内的智能控制模块27性能,所述副内置腔13靠近顶部的位置向四周外扩,并形成阶梯状的扩口,所述扩口内设置有与其密闭配合的盖板4,所述盖板4将智能控制模块27密封在副内置腔13内。
为了便于连接智能控制模块27和线圈回路的监测线穿设于主内置腔12和副内置腔13,所述隔板15上设置有便于监测线穿设的凹槽。
为了方便继电器的安装固定,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块固定安装板11,两块固定安装板11左右对称,所述固定安装板11的背面与壳体1的背面齐平,固定安装板11的中心设置有前后连通的固定孔。
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线束接口3输入一定的电压或电流后传入线圈,线圈上的电流或电压经监测线输入到智能控制模块27后进行智能监控,确保电压或电流经线圈后产生的磁通通过动铁组件24和衔铁等组成的磁路,在磁场作用下使衔铁吸向动铁组件24,从而带动其末端和负载接线端子23上的两块银触点26接触,电压或电流通过大电流编织线25输入到银触点26,进而通过负载接线端子23传输到负载连接端子;当电压或电流小于一定值时,智能控制模块27对线圈上的电压和电流反馈并执行,控制线圈磁通,当动铁组件的机械反力大于电磁吸力时,衔铁回到初始状态,衔铁和负载接线端子23上的两块银触点26断开,通过以上方式可实现负载回路的状态切换。
这种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负载能力强,通过智能监控模块可以实现汽车电源控制回路的智能监测,并且可以进行智能判断并做执行,也可跳过智能监测进行手动执行,在汽车电源控制回路领域应用灵活,适应性强,且安全系数更高,更智能化,便于行业普及。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心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内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腔内靠近其前端的位置竖向设置有隔板(15),所述隔板(15)将内置腔分隔为主内置腔(12)和副内置腔(13),所述主内置腔(12)位于副内置腔(13)的后方;所述主内置腔(12)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基座(2),所述基座(2)由上基座(21)、基板(28)和下基座(29)组成;所述基板(28)呈矩形结构,上基座(21)设置在基板(28)的顶部,下基座(29)设置在基板(28)的底部,上基座(21)、基板(28)和下基座(29)一体成型;所述上基座(21)的正面并列设置有两个顶部开口的接口,设置有接口的上基座(21)其顶部呈“E”字形结构,每个接口内固定设置有一个负载连接端子(22),该负载连接端子(22)与设置在下基座(29)上的负载接线端子(23)串接;所述基板(28)上位于上基座(21)的一侧设置有线束接口(3),所述线束接口(3)的末端穿过基板(28)与设置在下基座(29)上的线圈接头连接,所述线圈位于负载接线端子(23)的前端,线圈上对应线束接口(3)的另一端连接有动铁组件(24),所述动铁组件(24)的外端并接有衔铁,该衔铁末端与负载接线端子(23)对应,所述衔铁和负载接线端子相互对应的两个面上各设置有一块银触点(26),两块银触点(26)相互对称,所述衔铁上的银触点(26)通过设置在衔铁外侧面的大电流编织线(25)与动铁组件(24)连接,相互对称的两块银触点(26)通过衔铁的运动实现接触和分离;所述副内置腔(13)内设置有智能控制模块(27),该智能控制模块(27)通过监测线与下基座(29)上的线圈回路连接,进行智能监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内置腔(12)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与基板(28)外周轮廓相互配合的衔接口,该衔接口的面积大于底部主内置腔(12)的面积,所述基板(28)设置在衔接口内,所述衔接口四周各设置有一块长条状的卡块(14),所述基板(28)外侧四周对应衔接口内卡块(14)的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14)与卡槽相互卡接配合,放置在衔接口内的基板(28)通过相互卡接配合的卡块(14)和卡槽卡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内置腔(13)靠近顶部的位置向四周外扩,并形成阶梯状的扩口,所述扩口内设置有与其密闭配合的盖板(4),所述盖板(4)将智能控制模块(27)密封在副内置腔(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5)上设置有便于监测线穿设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块固定安装板(11),两块固定安装板(11)左右对称,所述固定安装板(11)的背面与壳体(1)的背面齐平,固定安装板(11)的中心设置有前后连通的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连接端子(22)为M6规格的螺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41159.XU CN212303566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41159.XU CN212303566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03566U true CN212303566U (zh) | 2021-01-05 |
Family
ID=73936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4115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03566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03566U (zh) |
-
2020
- 2020-06-30 CN CN202021241159.XU patent/CN21230356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132653A (en) | Electromagnetic switch | |
CN212303566U (zh) | 汽车智能控制继电器 | |
CN110289196B (zh) | 高可靠的直流接触器及应用于其的触头组件加工方法 | |
US7061351B2 (en) | Complex relay device | |
JP2019009389A (ja) | 電気機器及び分電盤 | |
UA29986U (en) | Switchboard panel | |
CN2727944Y (zh) | 双极直流接触器 | |
CN209804561U (zh) | 接触器及车辆 | |
CN218788354U (zh) | 一种继电器模块及继电器控制系统 | |
CN208922994U (zh) | 一种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 |
CN115714076A (zh) | 一种继电器模块及继电器控制系统 | |
CN110797233A (zh)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
CN116435146A (zh) | 一种双动触片结构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 |
CN21693069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配电盒及其应用的电池包 | |
CN216119975U (zh) | 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 |
CN203434092U (zh) | 一种具有高可靠性启动触点的封闭式接触器 | |
CN219435767U (zh) | 一种继电器电路板 | |
CN219267556U (zh) | 一种抗短路电流能力强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 |
CN220306173U (zh) | 一种接触器 | |
CN218676955U (zh) | 扣合封胶式双联转换继电器 | |
CN212542281U (zh) | 一种交流接触器 | |
JPH081775B2 (ja) | 電磁接触器 | |
CN215896260U (zh) | 一种双常开小型化pcb式车载电磁继电器 | |
CN211803478U (zh) | 一种铆装磁保持继电器线圈磁路轭铁用夹具 | |
CN209962960U (zh) | 内置节能电路板的直流接触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