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5146U - 一种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5146U
CN212295146U CN202020878735.5U CN202020878735U CN212295146U CN 212295146 U CN212295146 U CN 212295146U CN 202020878735 U CN202020878735 U CN 202020878735U CN 212295146 U CN212295146 U CN 212295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bottom plate
shell
springs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787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洁
陈然
闫祥梅
张冲
王继兵
王学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20208787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5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5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5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壳体、活动盘、悬挂弹簧和若干个阻尼弹簧;壳体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形成由侧壁围成的中空的内腔;活动盘包括位于内腔中的主体、活动安装于主体上并与下底板的上表面滚动接触的若干个滚珠;悬挂弹簧沿纵向设置在内腔中,悬挂弹簧的一端与上底板相连接;阻尼弹簧沿壳体的径向设置在内腔中,阻尼弹簧的一端与侧壁固定连接。减震装置还包括若干个缓冲弹簧,缓冲弹簧沿壳体的径向设置在连通孔中,缓冲弹簧的一端与连通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或者缓冲弹簧的一端与附加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减震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物等的抗震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抗震要求的提高,如何设计结构简单、性能良好的减震装置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性能良好的减震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壳体、活动盘、悬挂弹簧和若干个阻尼弹簧;
所述壳体包括上底板、下底板,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形成由侧壁围成的中空的内腔;
所述活动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中的主体、活动安装于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滚动接触的若干个滚珠;
所述悬挂弹簧沿纵向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悬挂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底板相连接;
所述阻尼弹簧沿所述壳体的径向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阻尼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盘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滚珠的上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滚珠的下部露出所述活动盘。
所述阻尼弹簧均匀分布在所述内腔中。
所述下底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内腔与所述壳体外部的连通孔,所述活动盘还包括与所述主体相连接且至少局部位于所述连通孔中的附加体。
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若干个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沿所述壳体的径向设置在所述连通孔中,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通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附加体相连接。
所述缓冲弹簧为碟片弹簧。
所述缓冲弹簧均匀分布于所述连通孔中。
所述壳体的横截面、所述活动盘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安装底座和若干个安装弹簧,所述安装底座通过纵向设置的所述安装弹簧而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下方。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减震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减震装置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减震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减震装置中活动盘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减震装置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减震装置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中采用的一种阻尼弹簧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壳体;2、活动盘;21、主体;22、附加体;23、滚珠;3、悬挂弹簧;4、阻尼弹簧;5、缓冲弹簧;6、连通孔;7、安装弹簧;8、安装底座;
101、第一伸缩囊;102、第二伸缩囊;103、双向阀门;104、阻尼耗能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壳体1、活动盘2、悬挂弹簧3和若干个阻尼弹簧4。
壳体1呈圆柱形,其横截面为圆形。壳体1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形成由侧壁围成的中空的内腔。
活动盘2的横截面为圆形。活动盘2包括主体和干个滚珠23。主体设置在壳体1的内腔中,滚珠23活动安装在主体的下表面上,且滚珠23与下底板的上表面滚动接触。例如,在活动盘2的下表面上开设安装槽,滚珠23的上部安装在安装槽中,滚珠23的下部露出活动盘2,滚珠23呈环形排布,并靠近主体21的边缘。
悬挂弹簧3沿纵向设置在内腔中,悬挂弹簧的一端(上端)与壳体1的上底板相连接。悬挂弹簧3的另一端(下端)为自由端,或者与活动盘2的主体21的上表面相连接。当悬挂弹簧3的另一端(下端)为自由端时,可以分布设置多个该悬挂弹簧3;当悬挂弹簧3的另一端(下端)与活动盘2的主体21的上表面上连接时,一般在活动盘2的中央位置设置一至两个悬挂弹簧3。悬挂弹簧3可以对活动盘2的纵向震动起到缓冲作用。
阻尼弹簧4沿壳体1的径向设置在内腔中,且各个阻尼弹簧4均匀分布在内腔中。阻尼弹簧4的一端与壳体1的侧壁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与活动盘2的主体21的侧面相对应。当活动盘2在其外周方向上移动时,通过阻尼弹簧4实现阻尼减震功能。
实施例二:如附图4所示,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壳体1、活动盘2、悬挂弹簧3、若干个阻尼弹簧4,还包括若干个缓冲弹簧5。壳体1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下底板上开设有连通内腔与壳体1外部的连通孔6。活动盘2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活动盘2还包括与主体21相连接且至少局部位于连通孔6中的附加体22。缓冲弹簧5沿壳体1的径向设置在连通孔6中,且各个缓冲弹簧5均匀分布于连通孔6中。缓冲弹簧5的数量可以少于阻尼弹簧4的数量。缓冲弹簧5的一端(外端,即较为远离连通孔6中心的一端)与连通孔6的孔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内端,即较为靠近连通孔6中心的一端)为自由端并与附加体22的侧面对应;或者,缓冲弹簧5的一端(内端,即较为靠近连通孔6中心的一端)与附加体22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外端,即较为远离连通孔6中心的一端)为自由端并与连通孔6的孔壁对应。缓冲弹簧5可以采用普通弹簧或碟片弹簧。缓冲弹簧5对活动盘2的移动主要起到缓冲作用以及一小部分减震作用。
实施例三:如附图5所示,一种减震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若干个安装弹簧7和安装底座8。安装底座8的横截面为圆形,其通过纵向设置的安装弹簧7而安装在壳体1的下方。若干个安装弹簧7呈环状分布。
也可以在实施例二的减震装置下方设置上述形式的安装弹簧7和安装底座8。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主要以放置在建筑物地面上的形式使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悬挂使用。
上述三个实施例中采用的阻尼弹簧,可以是已有的阻尼弹簧,也可以是以下的新型阻尼弹簧。
如附图6所示,该阻尼弹簧包括第一伸缩囊101、第二伸缩囊102和双向阀门103。
第一伸缩囊101内形成第一腔体,第二伸缩囊102内形成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双向阀门103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连通处。第一腔体内填充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阻尼耗能材料104(例如沥青油膏),第二腔体内形成负压环境。
具体的,第一伸缩囊101和第二伸缩囊102并列设置。第一伸缩囊101包括第一伸缩部、设置于第一伸缩部底部的第一支撑部;第二伸缩囊102包括第二伸缩部、设置于第二伸缩部底部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连接并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连通处。第一伸缩部包括若干个层叠设置且内部连通的第一囊单体,第二伸缩部包括若干个层叠设置且内部联通的第二囊单体。第一囊单体外形、第二囊单体的外形均由曲面构成。
双向阀门103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连通处、另一端为自由端的钢片。
上述阻尼弹簧具有未受力的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下,填充在第一腔体内的流动性的阻尼耗能材料104使第一伸缩囊101的长度伸长至所需值,第二腔体内形成的负压环境使第二伸缩囊102的长度缩短至最短。当该阻尼弹簧的第一伸缩囊101受力时,其缩短变形,使得部分阻尼耗能材料104经过双向阀门103而流入第二伸缩囊102中,第二伸缩囊102适当伸长变形,该过程中,通过阻尼耗能材料104实现缓冲功能。而当失去外力时,阻尼耗能材料104经双向阀门103回流到第一伸缩囊101中。
阻尼弹簧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形式:阻尼弹簧包括具有腔体的伸缩囊,伸缩囊内填充用于在伸缩囊受力变形时起缓冲作用的具有流动性的阻尼耗能材料104。
该阻尼弹簧的伸缩囊呈条状,其长度方向垂直于其伸缩方向。其既可以呈直线状,也可以呈弧线状。伸缩囊包括一个伸缩部或者包括多个并列设置且内部连通的伸缩部。每个伸缩部包括若干个层叠设置且内部连通的囊单体。囊单体的外形由曲面构成。
在初始状态下,填充的阻尼耗能材料104使伸缩囊维持一定的均匀压力,当伸缩囊的某个位置受力时,伸缩囊压缩变形,并迫使阻尼耗能材料104流动至除受力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在该过程中,通过阻尼耗能材料104实现缓冲功能。
当该阻尼弹簧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时,可以设置多条该阻尼弹簧而使它们构成圆环形分布在侧壁上,从而实现圆周方向的阻尼减震功能。例如可以设置四条首尾相接的阻尼弹簧,每条阻尼弹簧位于圆环的一个90°圆心角对应的范围内。此时,由于每个阻尼弹簧均为弧形,故其伸缩囊中,各个囊单体的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积由环外向环内的方向逐层缩小,即伸缩囊的纵截面近似呈现扇形。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壳体、活动盘、悬挂弹簧和若干个阻尼弹簧;
所述壳体包括上底板、下底板,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形成由侧壁围成的中空的内腔;
所述活动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中的主体、活动安装于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滚动接触的若干个滚珠;
所述悬挂弹簧沿纵向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悬挂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底板相连接;
所述阻尼弹簧沿所述壳体的径向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阻尼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盘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滚珠的上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滚珠的下部露出所述活动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弹簧均匀分布在所述内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内腔与所述壳体外部的连通孔,所述活动盘还包括与所述主体相连接且至少局部位于所述连通孔中的附加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若干个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沿所述壳体的径向设置在所述连通孔中,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通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附加体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为碟片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均匀分布于所述连通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横截面、所述活动盘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安装底座和若干个安装弹簧,所述安装底座通过纵向设置的所述安装弹簧而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下方。
CN202020878735.5U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减震装置 Active CN212295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8735.5U CN212295146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8735.5U CN212295146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5146U true CN212295146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70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78735.5U Active CN212295146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5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24552A1 (zh) 一种自复位摩擦摆三维减隔震支座
CN108385509B (zh) 颗粒群滚轮协同调谐阻尼器
CN110258813B (zh) 一种具有双向滑移支撑的高承载力抗拉隔震装置
CN110258812B (zh) 一种多重可调节滑动面的高承载力抗拉耗能隔震装置
CN212001610U (zh) 一种带摩擦摆式三维隔震支座
CN111691560A (zh) 减震装置
CN212295146U (zh) 一种减震装置
CN110965460B (zh) 一种三维减隔震支座
CN212224274U (zh) 减震装置
CN111379818A (zh) 一种低频无转角减振器
CN111502059A (zh) 一种减震装置
CN112962826A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alc外挂墙板的减震连接装置
CN212427607U (zh) 一种减震机构
CN114790785B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结构的大承载力高耗能三维隔震支座
CN217580661U (zh) 一种三维隔震支座
CN108457516B (zh) 六圆柱橡胶滑动摆减震底座粘滞型阻尼器
CN211597161U (zh) 一种抗震阻尼器
CN209907645U (zh) 一种建筑物减震阻尼器的支撑装置
JP2002364705A (ja) 免震装置
JPS629045A (ja) 振動減衰装置
CN219316560U (zh) 柔性全向调谐质量阻尼器
CN206971454U (zh) 一种压缩非线性软刚度钢弹簧橡胶组合隔震器
CN111720479A (zh) 隔减振装置
CN217421623U (zh) 具有隔振机构的风机壳
CN220848500U (zh) 用于装配式地铁车站架空式地板的减震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