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1079U - 药剂瓶的附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药剂瓶的附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1079U
CN212291079U CN202020855175.1U CN202020855175U CN212291079U CN 212291079 U CN212291079 U CN 212291079U CN 202020855175 U CN202020855175 U CN 202020855175U CN 212291079 U CN212291079 U CN 212291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ap body
attachment assembly
bottle
v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551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8551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1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1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1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药剂瓶的附接组件,包括:盖体,其用于扣设于玻璃容器的瓶口处,所述盖体包括盖主体以及用于使所述盖主体附接于所述瓶口处的附接部,所述盖主体具有一个引导孔以及一个与所述引导孔连通且位于所述引导孔下方的安装孔;分隔塞,其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分隔塞装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分隔塞的下端凸出于所述盖主体的下端,以当所述盖主体附接于所述玻璃容器的瓶口处时,所述分隔塞的下端面与所述瓶口处的瓶塞的上端面紧密接触;其中:所述分隔塞的下端面的中部形成有凹槽,以使所述分隔塞与所述瓶塞借由所述凹陷围成一个收容腔。

Description

药剂瓶的附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剂瓶的附接组件。
背景技术
如抗活菌、病毒之类的液体药剂通常会密封于容器中,例如,利用瓶塞密封至如玻璃瓶之类的容器中,当需要将该药剂注射于人体内或用作他用时,利用注射器之类的器具的针体穿过瓶塞伸入至容器中并将药剂抽入注射器具中,然后,再将针体拔出。
当针体从瓶塞拔出的瞬时,附着于针体的针头处的液体因与瓶塞的外表面接触并形成张力而存留于穿刺附近的瓶塞的外表面上,这些药剂会因挥发而污染周围环境,这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现有技术中,仅通过蘸取了消毒液的棉签对瓶塞的外表面进行擦拭而降低药剂污染环境的风险,这种方式显然不能获得较佳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药剂瓶的附接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药剂瓶的附接组件,包括:
盖体,其用于扣设于玻璃容器的瓶口处,所述盖体包括盖主体以及用于使所述盖主体附接于所述瓶口处的附接部,所述盖主体具有一个引导孔以及一个与所述引导孔连通且位于所述引导孔下方的安装孔;
分隔塞,其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分隔塞装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分隔塞的下端凸出于所述盖主体的下端,以当所述盖主体附接于所述玻璃容器的瓶口处时,所述分隔塞的下端面与所述瓶口处的瓶塞的上端面紧密接触;其中:
所述分隔塞的下端面的中部形成有凹槽,以使所述分隔塞与所述瓶塞借由所述凹陷围成一个收容腔。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下部形成有环状的止挡部;其中:
所述止挡部上方的所述凹槽中装设有用于吸附液体的吸附体。
优选地,
所述安装孔上具有一个朝上的第一台阶面以及一个朝下且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下方的第二台阶面;
所述分隔塞上具有一个环形翼以及一个位于所述环形翼下方的阶梯面;其中:
所述环形翼搭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上;所述阶梯面用于抵靠于所述第二台阶面。
优选地,位于所述阶梯面下方且靠近所述阶梯面的所述分隔塞中设置有第一预埋环。
优选地,靠近所述分隔塞的下端面的所述分隔塞中设置有第二预埋环。
优选地,所述盖主体的上端口的外侧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盖主体的上端口覆盖有第一防护膜,所述第一防护膜靠近边缘的圆形区域周向的嵌设于所述第一环形槽中。
优选地,位于所述分隔塞外围的所述盖主体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分隔塞上覆盖有第二防护膜,所述第二防护膜靠近边缘的圆形区域嵌设于所述第二环形槽中。
优选地,所述附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盖主体的下方的外围且连接至所述盖主体并周向布置的多个弹性体;
所述弹性体径向朝内倾斜;
所述弹性体的下端具有导向斜面以及朝上的抵接面;
所述导向斜面用于使所述弹性体弹性膨胀而套设于所述瓶口外;所述抵接面用于与所述瓶口的下沿抵靠。
优选地,所述盖主体的上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道防滑刻痕。
优选地,所述分隔塞由橡胶材料制成或者由硅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药剂瓶的附接组件的有益效果是:
1、该附接组件与药剂瓶配合使得附着于针头处的液体药剂存留于处于密封状态的收纳腔中,进而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液体药剂扩散到外部环境的可能性;并且,当将处于附接状的附接组件与药剂瓶丢弃后,液体药剂也不会扩散到外部环境。
2、通过在分隔塞上设置环形翼,能够使分隔塞快速装配于盖体中,这有利于实现附接组件的快速装配。
3、通过在分隔塞中埋设第一预埋环和第二预埋环,进而能够直接或间接提高分隔塞与瓶塞之间的接触力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收容腔的密封性。
4、附接组件的功能部件装配完成后,通过覆盖防护膜能够有效避免在附接组件在使用前被污染。
5、通过在盖体上设置环形槽,进而能够方便覆盖防护膜,并能够提高防护膜的密封性。
6、附接部的结构使得附接组件能够采用插接的方式快速的装设于药剂瓶的瓶口上。
7、吸附体使得附着于针体的头部的液体药剂更大程度的存留于收容腔中。
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附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附接组件与药剂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A的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附接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针体伸入至药剂瓶中的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附接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针体处于退出状态)。
图6为图5的局部B的放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附接组件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附接组件装配于药剂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盖体;11-盖主体;111-引导孔;112-安装孔;113-第一台阶面;114-第二台阶面;115-第一环形槽;116-第二环形槽;117-防滑刻痕;12-附接部;121-弹性体;122-导向斜面;123-抵接面;20-分隔塞;21-凹槽;211-止挡部;22-环形翼;23-阶梯面;241-第一预埋环;242-第二预埋环;30-吸附体;41-第一防护膜;42-第二防护膜;50-收容腔;60-药剂;100-附接组件;200-药剂瓶;201-瓶塞;202-瓶口;203-下沿;300-针体。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药剂瓶的附接组件100,该附接组件100用于装设于药剂瓶200(玻璃容器)的瓶口202处,具体而言,当需要利用注射器向药剂瓶200中抽取液体药剂时,首先将附接组件100装设于药剂瓶200的瓶口202处,然后,注塑器的针体300依次穿设附接组件100以及瓶口202处的瓶塞201而伸入至药剂瓶200中,该附接组件100更适用于装设于盛放有容易污染外部环境的药剂的药剂瓶200上。
该药剂瓶200的瓶口202处具有凸缘,凸缘的底部形成可以被抵靠的下沿203,该瓶塞201的下部伸入至瓶颈中,而瓶塞201的上部位于瓶口202的上方。并且,瓶塞201由橡胶材料制成,因而,具有弹性并可以被注射器的针体300刺破。
如图1至图8所示,该附接组件100包括:盖体10和分隔塞20。
如图1所示,盖体10包括盖主体11和附接部12,盖主体11和附接部12由塑料材料一体注塑成型。
附接部12位于盖主体11的下方的外围,并连接至盖主体11;该附接部12包括周向排布的弹性体121,每个弹性体121均径向向内的倾斜,弹性体121的下端形成有导向斜面122和朝上的抵接面123。如图8所示,在使盖体10与瓶口202对准后,向盖体10施加朝向瓶口202的力,瓶塞201以及瓶口202的凸缘会通过与弹性体121的导向斜面122接触而迫使弹性体121径向向外发生弹性变形,进而使得整个附接部12膨胀,进而使得附接部12得以包覆瓶口202,当导向斜面122下移而与瓶口202的凸缘分离后,如图2所示,弹性体121回弹复位而使得抵接面123与瓶口202的下沿203抵靠。如此,盖主体11便附接于瓶口202的上方而不会与瓶口202分离。
如图1所示,盖主体11包括位于上方且贯通盖主体11的上端的引导孔111以及位于所述引导孔111下方且与引导孔111连通并贯通盖主体11的下端的安装孔112。安装孔112中形成有一个朝上的第一台阶面113以及一个朝下的第二台阶面114,第二台阶面114位于第一台阶面113的下方。
分隔塞20可由橡胶材料或者硅胶材料采用喷射注塑工艺成型,分隔塞20的主体部分的上部径向尺寸大于下部径向尺寸,分隔塞20的上部的外周上形成有环形翼22,位于环形翼22的下方的分隔塞20上形成有阶梯面23。由于环形翼22在轴向上的尺寸较小,进而使得环形翼22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较容易的在轴向上弯折变形。如此,在组装附接组件100时,如图7所示,可使分隔塞20从盖体10的底部进入盖体10中,并通过向上施力而使得安装孔112的孔壁迫使环形翼22向下弯折变形,进而穿过第一台阶面113与第二台阶面114之间的安装孔112,当环形翼22穿过该段安装孔112后,环形翼22回弹复位而被第一台阶面113止挡,如此,分隔塞20不会从安装孔112中脱落。而第二台阶面114用于止挡分隔塞20的阶梯面23,进而对分隔塞20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定。
分隔塞20装设于盖体10后,分隔塞20的下端面凸出于盖主体11的下端面,如此,如图2和图3所示,当将该附接组件100装设于瓶口202后,即,附接部12的抵接面123与瓶口202的下沿203紧密抵靠后,分隔塞20的下端面与瓶塞201的上端面紧密接触,同时,阶梯面23与第二台阶面114紧密抵靠。
在制造分隔塞20时,即,在对分隔塞20进行喷射注塑成型时,在靠近阶梯面23的位置以及靠近下端面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预埋环241和第二预埋环242,如此,当分隔塞20制造完成后,第一预埋环241和第二预埋环242便位于分隔塞20中。在附接组件100装设于瓶口202后,如图3所示,第一预埋环241使得阶梯面23与第二台阶面114的接触力均匀,第二预埋环242使得分隔塞20的下端面与瓶塞201的下端面接触力均匀,如此,可使得分隔塞20与瓶塞201之间形成更密闭的密封状态。
在制造分隔塞20时,使分隔塞20的下端面的中部形成一个凹槽21,该凹槽21可以设置成半个椭球面的凹槽21,并且在凹槽21的下部形成环状的止挡部211,如吸水棉、蜂窝面之类的吸附体30装设于凹槽21中,该止挡部211用于防止吸附体30脱落。
在附接组件100装设于药剂瓶200的瓶口202后,如图3所示,瓶塞201的上端面与分隔塞20的下端面的中部便围成了一个收容腔50。
如图1所示,在盖主体11的上端的外周面上设置一个第一环形槽115,在盖主体11的下端面上设置一个第二环形槽116。当附接组件100组装完成后,该第一防护膜41覆盖于盖主体11的上端口处,并通过压力工具(可采用热压工具)使第一防护膜41的靠近边缘的圆形区域嵌设于第一环形槽115中,如此,附接组件100的上端口被第一防护膜41封堵;第二防护膜42覆盖于分隔塞20的下端面,并通过压力工具使第二防护膜42的靠近边缘的圆形区域嵌设于第二环形槽116中,如此,附接组件100的底部端口被第二防护膜42封堵。两个防护膜用于防止附接组件100在使用前分隔塞20被污染。
为能够方便人手施加轴向力,在该盖主体11的外周面上开设多种防滑刻痕117。
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附接组件100的使用过程:
当需要抽吸药剂瓶200中的液体药剂时,首先,将附接组件100中的第二防护膜42揭开,然后,人手握持盖主体11的外周面具有防滑刻痕117的区域,使分隔塞20的下端面与瓶口202处的瓶塞201的上端面对准,并使附接组件100靠近瓶口202。
如图8所示,瓶塞201以及瓶口202的凸缘迫使附接部12的弹性体121膨胀,并最终使弹性体121的抵接面123抵靠于瓶口202的下沿203,如此,附接组件100装设于瓶口202中,此时,分隔塞20的下端面与瓶塞201的上端面紧密接触,收纳腔形成一个密封的腔室。
然后,揭开盖体10的上端口处的第二防护膜42,手握注射器,使针体300伸入至引导孔111,如图4所示,并使针体300依次穿过分隔塞20、收容腔50以及瓶塞201而伸入至药剂瓶200中,然后,吸取药剂瓶200中的药剂。
在完成药剂吸取后,如图5和6所示,针体300在拔出的过程中,针体300的针头势必会经过收纳腔,这使得附着于针头的液体药剂60会存留于收纳腔中,而吸附体30能够使这部分液体药剂60更大程度的存留于收纳腔中。
当针体300完全从附接组件100中拔出后,使附接组件100与药剂瓶200保持现有的安装状态,然后,将装设有附接组件100的药剂瓶200丢入医用废物箱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附接组件100的优势在于:
1、该附接组件100与药剂瓶200配合使得附着于针头处的液体药剂60存留于处于密封状态的收纳腔中,进而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液体药剂60扩散到外部环境的可能性;并且,当将处于附接状的附接组件100与药剂瓶200丢弃后,液体药剂也不会扩散到外部环境。
2、通过在分隔塞20上设置环形翼22,能够使分隔塞20快速装配于盖体10中,这有利于实现附接组件100的快速装配。
3、通过在分隔塞20中埋设第一预埋环241和第二预埋环242,进而能够直接或间接提高分隔塞20与瓶塞201之间的接触力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收容腔50的密封性。
4、附接组件100的功能部件装配完成后,通过覆盖防护膜能够有效避免在附接组件100在使用前被污染。
5、通过在盖体10上设置环形槽,进而能够方便覆盖防护膜,并能够提高防护膜的密封性。
6、附接部12的结构使得附接组件100能够采用插接的方式快速的装设于药剂瓶200的瓶口202上。
7、吸附体30使得附着于针体300的头部的液体药剂更大程度的存留于收容腔50中。
此外,尽管已经在本实用新型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实用新型。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药剂瓶的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其用于扣设于玻璃容器的瓶口处,所述盖体包括盖主体以及用于使所述盖主体附接于所述瓶口处的附接部,所述盖主体具有一个引导孔以及一个与所述引导孔连通且位于所述引导孔下方的安装孔;
分隔塞,其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分隔塞装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分隔塞的下端凸出于所述盖主体的下端,以当所述盖主体附接于所述玻璃容器的瓶口处时,所述分隔塞的下端面与所述瓶口处的瓶塞的上端面紧密接触;其中:
所述分隔塞的下端面的中部形成有凹槽,以使所述分隔塞与所述瓶塞借由所述凹槽围成一个收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瓶的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下部形成有环状的止挡部;其中:
所述止挡部上方的所述凹槽中装设有用于吸附液体的吸附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瓶的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上具有一个朝上的第一台阶面以及一个朝下且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下方的第二台阶面;
所述分隔塞上具有一个环形翼以及一个位于所述环形翼下方的阶梯面;其中:
所述环形翼搭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上;所述阶梯面用于抵靠于所述第二台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剂瓶的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阶梯面下方且靠近所述阶梯面的所述分隔塞中设置有第一预埋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瓶的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分隔塞的下端面的所述分隔塞中设置有第二预埋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瓶的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主体的上端口的外侧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盖主体的上端口覆盖有第一防护膜,所述第一防护膜靠近边缘的圆形区域周向的嵌设于所述第一环形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瓶的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分隔塞外围的所述盖主体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分隔塞上覆盖有第二防护膜,所述第二防护膜靠近边缘的圆形区域嵌设于所述第二环形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瓶的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盖主体的下方的外围且连接至所述盖主体并周向布置的多个弹性体;
所述弹性体径向朝内倾斜;
所述弹性体的下端具有导向斜面以及朝上的抵接面;
所述导向斜面用于使所述弹性体弹性膨胀而套设于所述瓶口外;所述抵接面用于与所述瓶口的下沿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剂瓶的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主体的上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道防滑刻痕。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瓶的附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塞由橡胶材料制成或者由硅胶材料制成。
CN202020855175.1U 2020-05-20 2020-05-20 药剂瓶的附接组件 Active CN212291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5175.1U CN212291079U (zh) 2020-05-20 2020-05-20 药剂瓶的附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5175.1U CN212291079U (zh) 2020-05-20 2020-05-20 药剂瓶的附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1079U true CN212291079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67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55175.1U Active CN212291079U (zh) 2020-05-20 2020-05-20 药剂瓶的附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10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73173B2 (ja) 薬物送達デバイス用のアダプタおよび前記アダプタをそこに装着するための方法
US5088996A (en) Anti-aerosoling drug reconstitution device
US20200338257A1 (en) Medical vial and injecto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use
JP5956681B2 (ja) 保護キャップ
TWI702042B (zh) 藥劑容器之蓋外罩體
US9345642B2 (en) Vial adapter for a needle-free syringe
JP2954550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EP0161797A2 (en) Anti-aerosoling drug reconstitution device
EP2206654A1 (en) Vial rubber-stopper
US20220362475A1 (en) Tip Cap for a Medical Injection Device
CN107106786B (zh) 注射器用组装体、预充式注射器、带穿刺针的外筒用密封盖及注射器用组装体包装体
US9545485B2 (en) Elastic cap and syringe assembly therewith
US6450993B1 (en) Half-disposable syringe barrel
JPS58155867A (ja) 穿刺針および穿刺針付医療用容器
US20180071508A1 (en) Disinfecting cap
US20230049720A1 (en) Method of sealing a syringe barrel
JP2017221440A (ja) 空気吸引用キャップ
CN112105328A (zh) 用于将医用注射设备连接到容器的连接器
WO2023179178A1 (zh) 一种带有前置护罩的预灌封注射器
CN212291079U (zh) 药剂瓶的附接组件
CN110139806B (zh) 由连接设备操作的容器封闭件
WO2018118372A1 (en) Vial with intergrated needless access port
AU2017272971A1 (en) Outer cap of medicinal fluid injection instrument
EP3437681B1 (en) Medicine administering apparatus, method of using medicine administ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dicine administering apparatus
CN211157331U (zh) 西林瓶及西林瓶盖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