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82497U -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82497U
CN212282497U CN202020738003.6U CN202020738003U CN212282497U CN 212282497 U CN212282497 U CN 212282497U CN 202020738003 U CN202020738003 U CN 202020738003U CN 212282497 U CN212282497 U CN 212282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tube
drainage
tube
bile
pancre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80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诚
宋玲玲
杨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7380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82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82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82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本实用新型包括:鼻胆引流管和胰管引流管,还包括牵引管和牵引线,所述牵引管连接在牵引线的一端,所述牵引线穿过鼻胆引流管后连接在胰管引流管的尾端,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后,鼻胆引流管头部伸入右肝管内,引流部的胆汁引流孔靠近十二指肠的一次管壁,胆汁引流孔包括中间孔和与中间孔相连的、设置于中间孔左、右侧的三角形孔。本实用新型鼻胆引流管可作为推进器将胰管引流管推入到胰管内。拔出鼻胆引流管过程中,在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时,胆汁引流孔两边的管壁相互贴近,形成更小的襻,更容易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取出鼻胆引流管的同时,通过牵拉牵引线,可同时取出胰液引流管。

Description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具体地说是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背景技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治疗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措施,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等。该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恢复快等优点。其直视下观察,能发觉常规肝胆脾胰CT、超声以及磁共振等检查所不能发现的肝胆胰疾病,同时进行治疗,如十二指肠乳头炎、乳头狭窄、乳头旁憩室、十二指肠乳头过长、胆胰合流异常等。但是ERCP术后存在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迟发型出血等并发症。
内镜鼻胆引流管引流是ERCP操作中的一种常规技术,可直接应用于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漏等疾病的治疗;术后留置鼻胆引流管能充分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具有降低术后胰腺炎及胆管炎的概率,同时能观察胆汁性状及流出情况,对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迟发性胆道出血等,可经鼻胆引流管注入敏感性抗生素或止血药,临床效果显著。
目前使用的鼻胆引流管包括单猪尾和襻式两种鼻胆引流管,单猪尾鼻胆引流管头端呈襻后具有良好的防移位作用,但是一般应用于肝内外胆管显著扩张的患者,如肝内外胆管无扩张,鼻胆引流管头端不仅不能呈襻,形成的弧形管容易压迫胆管壁导致术后疼痛,胆管溃疡、出血等并发症。襻式鼻胆引流管头端直线形、体部有两个60°角,具有良好的防移位效果,但是临床应用发现襻式鼻胆引流管存在以下缺陷:①鼻胆引流管襻一般位于幽门处,导致鼻胆引流管容易压迫十二指肠胰管开口而诱发急性胰腺炎;②襻式鼻胆引流管头端呈直线形,鼻胆引流管直接带导丝插管进入胆管难度较大,更换乳头切开刀插管延长了操作时间;③胆总管与十二指肠呈锐角,而襻式鼻胆引流头端呈直线形,引流管拔出时,直线行的头部在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时容易导致胆总管成角,引流管头端容易划伤胆管壁及十二指肠乳头,导致出血、急性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内镜下胰管内引流是ERCP操作的另一种常规技术,放置胰管引流管可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胰腺脓肿等疾病,同时具有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作用。
临床应用的胰管引流管包括直形管、单猪尾或双猪尾胰管引流管,上述引流管存在以下不足:1、直形胰管引流管容易发生内移位,而内移位的胰管支架取出难度较大;2、单猪尾胰管引流管容易自行脱出,早期脱出的胰管引流管容易导致胰腺炎的发生或加重;3、未脱落的直形或单猪尾胰管引流管均需二次内镜取出,同时增加了患者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
近年来出现了多种能同时引流胰液及胆汁的引流管,在拔出鼻胆引流的同时能拔出胰管引流管,进而避免胰管引流管移位所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出血、肠道穿孔、长梗阻等并发症,而且无需二次内镜操作取出未脱落的胰管支架。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510236031.1,实用新型名称:襻式胆汁胰液引流管;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510236020.3,实用新型名称:带水囊式胆汁胰液引流管。上述两个实用新型中的胰管引流管都是通过线圈或金属环套在鼻胆引流管上,通过呈襻的鼻胆引流管或球囊牵拉胰管引流管尾部的线圈或金属环,将胰管引流管同时拉出体外。但是该实用新型置入到指定尾部后,在患者恶心呕吐的刺激下,胰管引流管尾部的连接线或金属环,容易以鼻胆引流管为轴,而移位脱出;牵出体外的过程中,呈襻鼻胆引流管、球囊或胰管引流管尾部的金属环通过鼻孔的阻力及刺激较大。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510237352.3,实用新型名称:带水囊Y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510236036.4,实用新型名称:Y型胆汁胰液引流管。上述实用新型中胰液内引流管与鼻胆引流管相连,胰管引流管及鼻胆引流管连接部位位置固定,难以适用于所有患者,其次上述实用新型在取出过程中胰管引流管与鼻胆引流并行走形,通过鼻腔的阻力和刺激较大。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510242219.7,专利名称:一体式胆汁胰液引流管;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510238034.9,实用新型名称:胆汁胰液引流管。上述实用新型中胰管引流管通过连接线与鼻胆引流管侧壁相连,鼻胆引流管可作为胰管引流管的推进器而节省了材料,但是在取出过程中,胰管引流管与鼻胆引流管并行走形,增了通过鼻腔的阻力,而且胰管引流管的头端容易刮伤上消化道黏膜、咽喉部及鼻腔黏膜,其副损伤及引起的不适反应更大。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821584866.1,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带连接线的鼻胆胰内外引流管,该实用新型专利通过鼻胆引流管头端的连接线圈套在胰管引流管尾部,其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而且胰管引流管的头端容易刮伤上消化道黏膜、咽喉部及鼻腔黏膜,其副损伤及引起的不适反应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包括:鼻胆引流管和胰管引流管,还包括牵引管和牵引线,所述牵引管连接在牵引线的一端,所述牵引线穿过鼻胆引流管后连接在胰管引流管的尾端,
所述鼻胆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鼻胆引流管头部、引流部、弯曲部和引出部,所述引流部包括若干胆汁引流孔,
所述胰管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胰管引流管头部、主引流部和尾部,
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后,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伸入右肝管内,所述胆汁引流孔靠近十二指肠的一次管壁,所述胆汁引流孔包括中间孔和与中间孔相连的、设置于中间孔左、右侧的三角形孔,所述弯曲部设有多组弯曲转角,各弯曲转角分别符合十二指肠乳头、幽门、胃大弯的拐角,所述引出部伸出于人体后与引流袋相连;所述胰管引流管头部伸入胰管,所述主引流部设有若干胰液引流孔,所述尾部设有用于固定的侧翼。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形孔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中间孔上、下部分以两侧三角形孔顶点连线为轴,对称设置,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即为三角形孔的底边长度,
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或是脱离人体的过程中,所述胆汁引流孔经过十二指肠一次管壁时,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进入肝总管后,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至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具有圆弧,长1-2cm,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与引流部之间的夹角为140-150°,所述引流部长11-13cm。
进一步地,所述胰管引流管头部具有圆弧。
进一步地,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引流部的尾端与第一管段相连,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相连,所述第二管段的尾端与引出部的头端相连,所述引流部与第一管段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一管段长5-7cm,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的夹角为80-90°,所述第二管段长7-9cm,所述第二管段与引出部之间的夹角为100-130°。
进一步地,所述引出部为直线型,长200-220cm。
进一步地,鼻胆引流管外径包括5、7、8.5、10Fr,对应内径包括4、5、6.5、8Fr,全长2.5-3m。
进一步地,胰管引流管外径包括5、7Fr,内径包括4、5Fr,长度5~11c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鼻胆引流管可作为推进器将胰管引流管推入到胰管内。
2、本实用新型中的鼻胆引流管头端呈弧形,容易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管内,也更容易进入到右肝管内。
3、本实用新型中胆汁引流孔呈上下半圆左右三角形,具有更好的引流作用;同时,胆汁引流孔位于近十二指肠的一次管壁上,拔出鼻胆引流管过程中,有侧孔的鼻胆引流管段在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时,侧孔两边的管壁相互贴近,形成更小的襻,更容易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对胆管壁及十二指肠乳头刺激小。
4、本实用新型中鼻胆引流管右肝管、十二指肠乳头、幽门、胃大弯四处呈角,符合体力生理走形,呈反a形,引流管对组织刺激更小、防移位能力更强。
5、本实用新型中胰管引流管与鼻胆引流管置入到指定位置后,两者呈锐角,而且连接在胰管引流管尾部的牵引线对胰管支架起牵引作用,可防止胰管支架移位。
6、本实用新型中牵引线尾部连接的牵引管即可防止牵引线从鼻胆引流管内拽出,也可通过牵拉牵引管收紧牵引线。
7、本实用新型在取出过程中通过收紧鼻胆引流管尾部的牵引线,可使胰管引流管尾部与鼻胆引流管头端紧密相连,对上消化道、咽喉部及鼻腔黏膜无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鼻胆引流管置入右肝管、胰管引流管置入胰管的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鼻胆引流管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胰管引流管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胆汁胰液引流管脱离人体的过程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胆汁胰液引流管脱离人体的过程状态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胆汁胰液引流管脱离人体的过程状态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胆汁胰液引流管脱离人体的过程状态图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胆汁引流孔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胆汁引流孔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鼻胆引流管;11、鼻胆引流管头部;12、引流部;13、第一管段;14、第二管段;15、引出部;16、胆汁引流孔;2、胰管引流管;21、胰管引流管头部;22、主引流部;23、尾部;24、胰液引流孔;25、侧翼;3、牵引线;4、右肝管;5、胰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包括如图2所示的鼻胆引流管1和如图3所示的胰管引流管2,还包括牵引管和牵引线3,所述牵引管连接在牵引线3的一端,所述牵引管设有供导丝通过的导丝孔,所述牵引线3穿过鼻胆引流管1后连接在胰管引流管的尾端,
所述鼻胆引流管1包括依次相连的鼻胆引流管头部11、引流部12、弯曲部和引出部15,所述引流部包括若干胆汁引流孔16,
所述胰管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胰管引流管头部21、主引流部22和尾部23,
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后,所述鼻胆引流管1头部伸入右肝管4内,所述胆汁引流孔16靠近十二指肠的一次管壁,所述胆汁引流孔16包括中间孔和与中间孔相连的、设置于中间孔左、右侧的三角形孔,本实施例中,胆汁引流孔为5~7个。
所述弯曲部设有多组弯曲转角,各弯曲转角分别符合十二指肠乳头、幽门、胃大弯的拐角,所述引出部15伸出于人体后与引流袋相连;所述胰管引流管头部伸入胰管5,所述主引流部22设有若干胰液引流孔24,所述胰液引流孔24为圆孔或是长圆孔,所述尾部设有用于固定的侧翼25,所述鼻胆引流管和胰管引流管均为单通道管,所述胰管引流管呈L型,胰管引流管尾部左右对称打线,牵引线系在其上。
如图8所示,所述三角形孔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中间孔上、下部分以两侧三角形孔顶点连线为轴,对称设置,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即为三角形孔的底边长度,所述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为半圆形或是优弧。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或是脱离人体的过程中,如图9所示,所述胆汁引流孔16经过十二指肠一次管壁时,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进入肝总管后,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至复位。
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具有圆弧,长1-2cm,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与引流部之间的夹角为140-150°,所述引流部长11-13cm。
所述胰管引流管头部具有圆弧。
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管段13和第二管段14,所述引流部的尾端与第一管段13相连,所述第一管段13与第二管段14相连,所述第二管段14的尾端与引出部15的头端相连,所述引流部与第一管段13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一管段13长5-7cm,所述第一管段13与第二管段14之间的夹角为80-90°,所述第二管段14长7-9cm,所述第二管段14与引出部15之间的夹角为100-130°,所述引流部与第一管段颜色存在差异。
所述引出部15为直线型,长200-220cm。
鼻胆引流管1外径包括5、7、8.5、10Fr,对应内径包括4、5、6.5、8Fr,全长2.5-3m。
胰管引流管外径包括5、7Fr,内径包括4、5Fr,长度5~11cm,具体可为5、7、9、11cm。
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0、经口置入十二指肠镜,完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扩张、取石等操作,最后采取乳头括约肌切开刀带导丝进行胰管插管成功后,于胰管内留置导丝,并退出乳头括约肌切开刀。
步骤1、固定鼻胆引流管1引流管头端,向外牵拉胰管引流管,使鼻胆引流管1外露牵引线3长7-10cm,然后将胰管引流管、鼻胆引流管1、牵引头依次套在导丝上。
使用鼻胆引流管1将胰管引流管推入到胰管内,当胰管引流管尾部侧翼25与乳头括约肌接近时,固定鼻胆引流管1并回拉导丝,当导丝进入鼻胆引流管1内时,鼻胆引流管1头端脱离胰管引流管尾部。
步骤2、采取鼻胆引流管1带导丝的方法进行胆管引流管插管,插管成功后,在导丝引导下将鼻胆引流管1头端置入到右肝管4内即可,此时,牵引线3在鼻胆引流管1的头端形成回弯,固定鼻胆引流管1并退出十二指肠镜,到口腔外鼻胆引流管1管壁外流后,固定鼻胆引流管1,从十二指肠钳道内将鼻胆引流管1及牵引管拉出,牵拉牵引管收紧连接线,使十二指肠腔内的牵引线3呈拉直状态,以保持牵引线3对胰管引流管的牵拉作用,进而降低其移位的概率。
步骤3、通过导丝法完成鼻胆引流管1口鼻转换,在导丝的引导下将牵引管、鼻胆引流管1尾部从鼻腔中引出,完成鼻胆引流管1固定,通过连接头将鼻胆引流管1与引流袋相连。
步骤4、在需要拆除本实用新型时,取出鼻胆引流管1前,先去掉引流袋,进行鼻胆引流管1造影,确定无胆管结石残留后,如图4~7所示,牵拉鼻胆引流管1,将鼻胆引流管1尾部从胆管内拖到十二指肠内,固定鼻胆引流管1,牵拉牵引管,收紧牵引线3,使胰管引流管尾部与鼻胆引流管1头端贴近,最后牵拉鼻胆引流管1,将鼻胆引流管1和胰管引流管经鼻孔拉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包括鼻胆引流管和胰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管和牵引线,所述牵引管连接在牵引线的一端,所述牵引线穿过鼻胆引流管后连接在胰管引流管的尾端,
所述鼻胆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鼻胆引流管头部、引流部、弯曲部和引出部,所述引流部包括若干胆汁引流孔,
所述胰管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胰管引流管头部、主引流部和尾部,
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后,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伸入右肝管内,所述胆汁引流孔靠近十二指肠的一次管壁,所述胆汁引流孔包括中间孔和与中间孔相连的、设置于中间孔左、右侧的三角形孔,所述弯曲部设有多组弯曲转角,各弯曲转角分别符合十二指肠乳头、幽门、胃大弯的拐角,所述引出部伸出于人体后与引流袋相连;所述胰管引流管头部伸入胰管,所述主引流部设有若干胰液引流孔,所述尾部设有用于固定的侧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孔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中间孔上、下部分以两侧三角形孔顶点连线为轴,对称设置,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即为三角形孔的底边长度,
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或是脱离人体的过程中,所述胆汁引流孔经过十二指肠一次管壁时,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进入肝总管后,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至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具有圆弧,长1-2cm,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与引流部之间的夹角为140-150°,所述引流部长11-1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胰管引流管头部具有圆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引流部的尾端与第一管段相连,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相连,所述第二管段的尾端与引出部的头端相连,所述引流部与第一管段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一管段长5-7cm,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的夹角为80-90°,所述第二管段长7-9cm,所述第二管段与引出部之间的夹角为100-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部为直线型,长200-22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其特征在于,鼻胆引流管外径包括5、7、8.5、10Fr,对应内径包括4、5、6.5、8Fr,全长2.5-3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胰管引流管外径包括5、7Fr,内径包括4、5Fr,长度5~11cm。
CN202020738003.6U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Active CN212282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8003.6U CN212282497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8003.6U CN212282497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82497U true CN212282497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66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8003.6U Active CN212282497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824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0224A (zh) * 2020-05-07 2020-07-17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0224A (zh) * 2020-05-07 2020-07-17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3922B2 (en) Vacuum treatment array and film for producing a vacuum treatment array
US9381329B2 (en) Vacuum sponge drainage
US7122003B2 (en) Endoscopic retractor instrum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08325045B (zh) 多功能鼻胆引流管
US20030069472A1 (en) Insertion device for an endoscope
JP5374720B2 (ja) 内視鏡的送達装置
US20200360578A1 (en) Vacuum sponge drainage
CN212282497U (zh)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WO2006090822A1 (ja) 大腸内視鏡検査補助具
CN109260574B (zh) 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及鼻胆外引流管置入装置
CN111420224A (zh)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CN111420223A (zh) 反a形鼻胆引流管
CN212282498U (zh) 反a形鼻胆引流管
CN215135533U (zh) 一种内外引流一体式支架
CN212281523U (zh) 碎石网篮导管
JP2023515824A (ja) 医療システム、デバイス、および関連する方法
CN212213824U (zh) 带导丝孔的取石网篮
CN215024969U (zh) 磁吸鼻胆胰引流管
CN111772779A (zh) 三腔乳头括约肌切开刀
CN219397752U (zh) 逐级可脱落单猪尾胆管支架
CN217745309U (zh) 雨滴头胆管内引流导管
CN212521917U (zh) 带引导头及导丝孔的取石网篮
RU2240149C1 (ru) Зонд желудочно-кишечный
Pattynama et al. Successful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a large esophageal defect due to Boerhaave syndrome with endoscopic vacuum therapy using vacuum sponge and vacuum stent
CN218870584U (zh) 延迟脱落胆管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