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7519U - 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7519U
CN212277519U CN202021610597.9U CN202021610597U CN212277519U CN 212277519 U CN212277519 U CN 212277519U CN 202021610597 U CN202021610597 U CN 202021610597U CN 212277519 U CN212277519 U CN 212277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shell
spring
socket
toggle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05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斌
郑立和
王会玖
成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l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l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ull Group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7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7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适配器,属于电连接装置领域。该适配器包括插销组件、壳体和弹性组件;插销组件的一部分位于壳体内,另一部分位于壳体外,并可相对于壳体移动;弹性组件压缩在插销组件和壳体的内壁之间;弹性组件被配置为,当插销组件被触发至第一位置时,插销组件与插座的插套接触,并保持在第一位置;当插销组件被触发至第二位置时,插销组件与插座的插套间隔,并保持在第二位置。本公开可以提高适配器的使用便捷性。

Description

适配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07月2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021526712.4、实用新型名称为“适配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电连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配器。
背景技术
适配器是一种接口转换器,其用于将用电器插头转接至插座上,以实现用电器插头在插座上的取电。
在相关技术中,使用适配器时,将适配器插接至插座上。不使用适配器时,为了避免适配器因长期通电而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将适配器从插座上拔出,另外放置在其他位置。如此一来,就需要给闲置的适配器提供放置空间,若保管不慎,还容易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配器,可以提高适配器的使用便捷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配器,包括插销组件、壳体和弹性组件;
所述插销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
所述弹性组件压缩在所述插销组件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
所述弹性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插销组件被触发至所述壳体的第一位置时,所述插销组件与插座的插套接触,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插销组件被触发至所述壳体的第二位置时,所述插销组件与所述插座的插套间隔,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插销组件包括移动插销和拨动按钮;
所述移动插销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
所述拨动按钮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移动插销相连,所述拨动按钮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个弹簧,且分别位于所述拨动按钮的移动方向两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拨动按钮上,所述弹簧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插销组件被触发至所述第一位置时,相对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下方;
当所述插销组件被触发至所述第二位置时,相对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上方。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拨动按钮包括连接臂和操作板;
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移动插销上,并与所述弹簧的第一端相连,另一端相对所述壳体伸出,并与所述操作板相连。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拨动按钮还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座,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均位于所述连接臂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拨动按钮的移动方向两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连接臂相连。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底座和销柱,所述底座位于所述连接臂上,所述销柱位于所述底座上背离所述连接臂的位置,且所述销柱垂直于所述拨动按钮的移动方向,所述销柱插接在所述弹簧中。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为三棱柱,所述底座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拨动按钮的移动方向,所述底座的一侧面位于所述连接臂上,所述底座的背离所述连接臂的部位与所述弹簧相抵。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具有两个第二安装座,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相对布置,所述弹簧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插销包括滑座、插片和触点;
所述滑座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
所述插片位于所述滑座上,用于插接所述适配器的插套;
所述触点位于所述滑座上,且与所述插片相连,所述触点用于接触所述插座的插套。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内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插销组件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滑座上具有导向台,所述导向台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导向槽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公开实施所提供的适配器插接在插座上时,若需要适配器在插座上取电,则将插销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插销组件位于壳体外的部分与插座的插套接触,实现了适配器的取电。并且,由于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可以将插销组件保持在第一位置,所以能够始终插销组件插销与插座的插套接触,即实现适配器的稳定取电。
若不需要适配器在插座上取电,则将插销组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插销组件位于壳体外的部分与插座的插套间隔,实现了适配器的断电。并且,由于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可以将插销组件保持在第二位置,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插销组件与插座的插套间隔,即实现适配器的稳定断电。
也就是说,在适配器闲置时,无需将适配器从插座上拆卸下来,只需将插销组件调整至第二位置,并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插销组件与插座的插套始终间隔,即保持适配器的断电状态。如此一来,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适配器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在轨道插座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取电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非取电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取电状态时弹簧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非取电状态时弹簧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拨动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取电状态时插片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非取电状态时插片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插销组件;11、移动插销;111、滑座;112、插片;113、触点;114、导向台;12、拨动按钮;121、连接臂;122、第一安装座;1221、底座;1222、销柱;1223、外倒角;123、操作板;2、壳体;21、第二安装座;22、导向槽;23、卡扣;3、弹性组件;31、弹簧;4、插套;100、轨道插座;110、滑孔;120、插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插座为常见的供电设备,其用于承插各种用电器的插头、适配器等取电件。插座包括多种类型,例如轨道插座、面板插座等。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可以适用于轨道插座、面板插座等各种插座。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的爆炸图,如图1所示,该适配器包括插销组件1、壳体2和弹性组件3。
插销组件1的一部分位于壳体2内,另一部分位于壳体2外,并可相对于壳体2移动。弹性组件3压缩在插销组件1和壳体2的内壁之间。
弹性组件3被配置为,当插销组件1被触发至壳体2的第一位置时,插销组件1与插座的插套接触,并保持在第一位置;当插销组件1被触发至壳体2的第二位置时,插销组件1与插座的插套间隔,并保持在第二位置。
为了更清楚的介绍适配器的使用方式,先结合图2,对适配器在轨道插座100上的装配方式进行介绍。图2为适配器在轨道插座上的装配示意图,如图2所示,轨道插座100上具有长条形的滑孔110,其贯穿轨道插座100的顶面,并沿轨道插座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相应的,插座的插套120为条形的插套。适配器的插销组件1从轨道插座100的端部的开口处插入滑孔110,以便于插销组件1在轨道插座100内的取电。而面板插座则较为常见,故在此不做赘述。
下面结合图3和4,对适配器的使用方式进行介绍。
图3为适配器取电状态的示意图,参见图3,若需要适配器在插座上取电,则将插销组件1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插销组件1位于壳体2外的部分与插座的插套120接触,适配器处于取电状态。并且,由于在弹性组件3的作用下,可以将插销组件1保持在第一位置,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插销组件1与插座的插套120接触,即实现适配器的稳定取电。
图4为适配器非取电状态的示意图,参见图4,若不需要适配器在插座上取电,则将插销组件1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插销组件1位于壳体2外的部分与插座的插套120间隔,适配器处于非取电状态。并且,由于在弹性组件3的作用下,可以将插销组件1保持在第二位置,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插销组件1与插座的插套120间隔,即实现适配器的稳定断电。
也就是说,当插销组件1处于第一位置时,适配器处于取电状态。当插销组件1处于第二位置时,适配器处于非取电状态。由此可知,在适配器闲置时,无需将适配器从插座上拆卸下来,只需将插销组件1调整至第二位置,并在弹性组件3的作用下使得插销组件1与插座的插套120始终间隔,即保持适配器的断电状态。如此一来,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适配器的使用便捷性。
前文提到,本公开提供的适配器,即可以适用于轨道插座100,也可以适用于面板插座。下面分别以这两种插座为例,对适配器的插装方式进行介绍。
对于轨道插座100来说,由于适配器需要沿着轨道插座100的长度方向移动,所以当适配器处于非取电状态时,仅插销组件1不再与插座的插套120接触,而适配器整体依然是安装在轨道插座100上的,从而便于适配器沿着轨道插座100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其他需要的位置。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壳体2的底面(朝向轨道面板的一面)具有卡扣23,卡扣23与插销组件1相同,也是由从轨道插座100的端部的开口处插入滑孔110,使得卡扣23可移动地位于轨道插座100内。并且,卡扣23与滑孔110所在的板面滑动接触,且尺寸大于滑孔110的孔距,使得插销组件1即使是不与插座的插套120接触,也能够不脱出于轨道插座100稳定的滑动。
对于面板插座来说,由于适配器在面板插座上的位置固定,不存在移动的需求,所以当适配器处于非取电状态时,只需保证适配器不脱出面板插座即可。因此,卡扣23的结构可以简化,以降低适配器的生产成本。
由前文可知,适配器的取电状态和非取电状态之间的切换,主要由插销组件1和弹性组件3之间的配合来实现。因此,接下来再次参见图1,对插销组件1和弹性组件3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插销组件1包括移动插销11和拨动按钮12。移动插销11相对于壳体2伸出,且可相对于壳体2移动,拨动按钮12的一部分位于壳体2外,另一部分位于壳体2内且与移动插销11相连,拨动按钮12可相对于壳体2移动。
在移动插销11相对于壳体2伸出,并与插座的插套120接触时,适配器处于取电状态。在移动插销11相对于壳体2收回,并于插座的插套120间隔时,适配器处于非取电状态。由于拨动按钮12有一部分位于壳体2外,所以能够便于用户拨动。用户通过拨动伸出壳体2的拨动按钮12,使得移动插销11相对于壳体2移动,从而实现适配器的取电状态和非取电状态之间的切换。
弹性组件3包括两个弹簧31,且分别位于拨动按钮12的移动方向两侧,弹簧31的第一端连接在拨动按钮12上,弹簧31的第二端连接在壳体2的内侧壁上。
拨动按钮12的移动方向,即为插销组件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的移动方向。在拨动按钮12带动移动插销11相对于壳体2移动的过程中,弹簧31的弹力方向随之变动。在移动插销11相对于壳体2伸出,并与插座的插套120接触时,插销组件1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此时弹簧31的弹力方向指向移动插销11的伸出方向,从而能够利用弹力将移动插销11压紧在插座的插套120上,即使得插销组件1保持在第一位置,适配器正常取电。反之,在移动插销11相对于壳体2收回,并与插座的插套120间隔时,插销组件1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此时弹簧31的弹力方向指向移动插销11的收回方向,从而能够利用弹力使得插销组件1保持在第一位置,适配器断电。
下面分别结合图5和图6,对弹簧31分别在取电状态和非取电状态时的位置进行介绍。
图5为适配器取电状态时弹簧位置示意图。结合图5,当插销组件1被触发至第一位置时,相对于同一水平面,弹簧31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下方。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由于弹簧31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下方,所以弹簧31作用在拨动按钮12上的弹力是向下的,即指向移动插销11的伸出方向,从而使得插销组件1保持在第一位置。
图6为适配器非取电状态时弹簧位置示意图。结合图6,当插销组件1被触发至第二位置时,相对于同一水平面,弹簧31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上方。
基于同样的原理,由于弹簧31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上方,所以弹簧31作用在拨动按钮12上的弹力是向上的,即指向移动插销11的收回方向,从而使得插销组件1保持在第二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现方式利用的是弹簧31所具有的中位不确定性。因此,基于相似的原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弹片作为弹性组件3,拨动按钮12连接在金属弹片的中部。在插销组件1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金属弹片的中部向下凹陷,在金属弹片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其中部保持向下凹陷,从而使得插销组件1保持在第一位置,适配器正常取电。反之,在插销组件1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金属弹片的中部向上凸起,在金属弹片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其中部保持向上凸起,从而使得插销组件1保持在第二位置,适配器正常取电。
图7为拨动按钮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7对拨动按钮12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拨动按钮12包括连接臂121和操作板123,连接臂121的一端连接在移动插销11上,并与弹簧31的第一端相连,另一端相对壳体2伸出,并与操作板123相连。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连接臂121用于起到连接操作板123和移动插销11的作用。而操作板123位于壳体2外,以便于用户拨动,使得操作板123能够通过连接臂121带动移动插销11移动。
可选地,连接臂121垂直于移动插销11的移动方向布置,操作板123垂直于连接臂121布置。也就是说,在移动插销11移动时,操作板123可以顺着移动插销11的移动方向同步移动,从而避免了拨动插销与其余部件之间产生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拨动按钮12还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座122,两个第一安装座122均位于连接臂121上,且分别位于拨动按钮12的移动方向两侧,弹簧3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安装座122与连接臂121相连。
由于连接臂121的外壁为光滑的平面,所以弹簧31的第一端并不容易连接在连接臂121上。因此,在连接臂121上设置了第一安装座122,第一安装座122用于为弹簧31的第一端提供安装基础,使得弹簧31的第一端可以稳固的安装在连接臂121上。
两个第一安装座122在连接臂121上的位置是关于连接臂121的轴线对称的,这样能够使得两个弹簧31作用在连接臂121上的弹力更为集中,以更好的将弹力作用在连接臂121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122包括底座1221和销柱1222,底座1221位于连接臂121上,销柱1222位于底座1221上背离连接臂121的位置,且销柱1222垂直于拨动按钮12的移动方向,销柱1222插接在弹簧31中。
底座1221用于承受弹簧31的弹力,销柱1222用于固定弹簧31,避免弹簧31脱出第一安装座122。由于无论插销组件1处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弹簧31都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弹簧31的第一端能够始终稳固的套装在销柱1222上,不会出现松脱的问题,保证了适配器的可靠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销柱1222替换为凹坑,凹坑位于底座1221上背离连接臂121的位置,弹簧31的第一端插设在凹坑中。由于弹簧31的弹性,弹簧31的第二端会始终插设在凹坑中,同样可以实现弹簧31的第一端在连接臂121上的稳固连接。
可选地,底座1221为三棱柱,底座1221的轴向垂直于拨动按钮12的移动方向,底座1221的一侧面位于连接臂121上,底座1221的背离连接臂121的部位与弹簧31相抵。
除底座1221的位于连接臂121上的一侧面外,底座1221还包括上侧面和下侧面,上侧面朝向壳体2的顶面布置,下侧面朝向壳体2的底面布置。将底座1221设置为三棱柱,可以保证弹簧31在插销组件1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的稳定压缩。例如,当插销组件1位于第一位置时,弹簧31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下方,此时,弹簧31的第一端端部与底座1221的上侧面相抵,从而利用上侧面增大了弹簧31与底座1221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弹簧31在的第一安装座122上的稳定性。基于相同的原理,当插销组件1位于第二位置时,弹簧31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上方,此时,弹簧31的第一端端部与底座1221的下侧面相抵,从而利用下侧面增大了弹簧31与底座1221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弹簧31在的第一安装座122上的稳定性。
另外,底座1221的背离连接臂121的部位可以为外倒角1223,以便于插销组件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时,弹簧31的第一端能够随之相对于底座1221摆动,有利于弹簧31的第一端端部在上侧面和下侧面之间切换。
上文结合图7介绍了弹簧31的第一端利用第一安装座122实现了在连接臂121上的稳固安装。下面再次参见图6,介绍弹簧31的第二端在壳体2的内壁上的安装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的内壁上具有两个第二安装座21,两个第二安装座21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座122相对布置,弹簧3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安装座21与壳体2的内壁连接。
由于壳体2的内壁同样为光滑的平面,所以弹簧31的第二端并不容易连接在壳体2的内壁上。因此,在壳体2的内壁上设置了第二安装座21,第二安装座21用于为弹簧31的第二端提供安装基础,使得弹簧31的第二端可以稳固的安装在壳体2的内壁上。第二安装座21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安装座122的结构相同,故不再赘述。
由前文可知,移动插销11用于在插座中取电,即用于将插座的插套120与适配器的插套4电连接。下面结合图8对移动插销11进行介绍。
图8为移动插销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插销11包括滑座111、插片112和触点113。滑座111的一部分位于壳体2外,另一部分位于壳体2内,且可相对于壳体2移动,插片112位于滑座111上,用于插接适配器的插套4;触点113位于滑座111上,且与插片112相连,触点113用于接触插座的插套120。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插片112可以随着移动插销11的移动,与适配器的插套4分离或者插接。同样的,触点113可以随着移动插销11的移动,与插座的插套120分离或者接触。而滑座111则用于为插片112和触点113提供安装基础,使得插片112和出点之间可以连接在一起,以将插座的插套120与适配器的插套4电连接。
容易理解的是,插片112和触点113的数量应该是一一对应的。若适配器适用于两孔插座,那么插片112的数量和触点113的数量均应该是两个。若适配器适用于三孔插座,那么插片112的数量和触点113的数量均应该是三个(如图8所示)。也就是说,插片112和触点113的数量可以根据适用的插座来调整,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下面结合图9和图10对插片112与适配器的插套4之间的插接关系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清楚的表现出插片112与适配器的插套4之间的插接关系,图9和图10中均隐去了壳体2。
图9为适配器取电状态时插片位置示意图,在移动插销11相对于壳体2伸出,且触点113与插座的插套120接触时,插片112也插接在适配器的插套4中,使得触点113和插片112可以将插座的插套120和适配器的插套4导通,以实现适配器的取电。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插片112可以与适配器的插套4之间良好接触,插片112的厚度要略大于适配器的插套4的插口。由于适配器的插套4为铜件,所以能够具有一定的韧性,保证厚度较大的插片112也可以顺畅的插接到适配器的插套4中。
图10为适配器非取电状态时插片位置示意图,在移动插销11相对于壳体2收回,且触点113与插座的插套120间隔时,插片112也与适配器的插套4间隔,使得触点113和插片112不再导通插座的插套120和适配器的插套4,以实现适配器的断电。
图11为适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1,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内具有导向槽22,导向槽22沿插销组件1的移动方向延伸,滑座111上具有导向台114,导向台114可移动地插装在导向槽22中。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由于导向槽22沿插销组件1的移动方向延伸,所以导向槽22可以对滑座111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避免了滑座111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晃动或者倾斜,保证了适配器的可靠性。
可选地,滑座111为板状结构件,导向台114为滑座111的两侧边延伸出的长条状结构件,导向台114的长度方向与滑座111的移动方向相同。由于滑座111的两侧均均有导向台114,所以能够更为稳固的对滑座111进行导向,进一步地保证了适配器的可靠性。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所提供的适配器在轨道插座100上的使用方式进行介绍:
确保插销组件1已经处于第二位置,这样可以避免适配器在刚插入轨道插座100时就通电,消除了安全隐患。将插销组件1和卡扣23从轨道插座100的端部的开口处插入滑孔110,从而完成适配器在轨道插座100上的安装。在此情况下,适配器可以沿着滑孔110,自由的在轨道插座100上滑动,从而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以供用户使用。
在用户需要适配器取电时,将插销组件1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插销组件1位于壳体2外的部分与插座的插套120接触,实现了适配器的取电。并且,由于在弹性组件3的作用下,可以将插销组件1保持在第一位置,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插销组件1与插座的插套120接触,即实现适配器的稳定取电。
在用户不需要适配器取电时,则将插销组件1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插销组件1位于壳体2外的部分与插座的插套120间隔,实现了适配器的断电。并且,由于在弹性组件3的作用下,可以将插销组件1保持在第二位置,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插销组件1与插座的插套120间隔,即实现适配器的稳定断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销组件(1)、壳体(2)和弹性组件(3);
所述插销组件(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2)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2)外,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2)移动;
所述弹性组件(3)压缩在所述插销组件(1)和所述壳体(2)的内壁之间;
所述弹性组件(3)被配置为,当所述插销组件(1)被触发至所述壳体(2)的第一位置时,所述插销组件(1)与插座的插套接触,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插销组件(1)被触发至所述壳体(2)的第二位置时,所述插销组件(1)与所述插座的插套间隔,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组件(1)包括移动插销(11)和拨动按钮(12);
所述移动插销(11)相对于所述壳体(2)伸出,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2)移动;
所述拨动按钮(1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2)外,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2)内且与所述移动插销(11)相连,所述拨动按钮(12)可相对于所述壳体(2)移动;
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两个弹簧(31),且分别位于所述拨动按钮(12)的移动方向两侧,所述弹簧(31)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拨动按钮(12)上,所述弹簧(31)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壳体(2)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销组件(1)被触发至所述第一位置时,相对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弹簧(31)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下方;
当所述插销组件(1)被触发至所述第二位置时,相对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弹簧(31)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按钮(12)包括连接臂(121)和操作板(123);
所述连接臂(12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移动插销(11)上,并与所述弹簧(31)的第一端相连,另一端相对所述壳体(2)伸出,并与所述操作板(12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按钮(12)还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座(122),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122)均位于所述连接臂(121)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拨动按钮(12)的移动方向两侧,所述弹簧(31)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122)与所述连接臂(12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22)包括底座(1221)和销柱(1222),所述底座(1221)位于所述连接臂(121)上,所述销柱(1222)位于所述底座(1221)上背离所述连接臂(121)的位置,且所述销柱(1222)垂直于所述拨动按钮(12)的移动方向,所述销柱(1222)插接在所述弹簧(3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21)为三棱柱,所述底座(1221)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拨动按钮(12)的移动方向,所述底座(1221)的一侧面位于所述连接臂(121)上,所述底座(1221)的背离所述连接臂(121)的部位与所述弹簧(31)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壁上具有两个第二安装座(21),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21)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122)相对布置,所述弹簧(3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座(21)与所述壳体(2)的内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插销(11)包括滑座(111)、插片(112)和触点(113);
所述滑座(11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2)外,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2)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2)移动;
所述插片(112)位于所述滑座(111)上,用于插接所述适配器的插套(4);
所述触点(113)位于所述滑座(111)上,且与所述插片(112)相连,所述触点(113)用于接触所述插座的插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具有导向槽(22),所述导向槽(22)沿所述插销组件(1)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滑座(111)上具有导向台(114),所述导向台(114)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导向槽(22)中。
CN202021610597.9U 2020-07-28 2020-08-05 适配器 Active CN2122775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6712 2020-07-28
CN2020215267124 2020-07-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7519U true CN212277519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99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0597.9U Active CN212277519U (zh) 2020-07-28 2020-08-05 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7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6319B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CN107181115B (zh) 自由更换插头的电源插座
CN109681821B (zh) 吸顶灯及其灯体、安装座
CN111786187A (zh) 适配器
CN220172425U (zh) 一种适配器及轨道插座
CN212277519U (zh) 适配器
CN220066157U (zh) 一种弹片导电式适配器及轨道插座
CN108206361B (zh) 连接器模组
CN213692493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0137067U (zh) 双接口插件结构
CN209747828U (zh) 插件结构
CN213071574U (zh) 适配器
CN109672040B (zh) 吸顶灯
TW201431208A (zh) 卡緣連接器
CN113594816A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215070571U (zh) 一种模块化插座
CN116454694B (zh) 一种推出机构、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CN217009786U (zh) 变压插座
CN219419605U (zh) 一种安全型插座
CN209747827U (zh) 连接结构
CN219393790U (zh) 防触电结构及安全插座
CN215184909U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217539239U (zh) 一种家具组装连接结构
CN214313726U (zh) 浮动插座及浮动连接器
CN220138726U (zh) 触点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