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1726U - 一种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71726U CN212271726U CN202020358592.5U CN202020358592U CN212271726U CN 212271726 U CN212271726 U CN 212271726U CN 202020358592 U CN202020358592 U CN 202020358592U CN 212271726 U CN212271726 U CN 2122717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neycomb
- compartment
- compartments
- dimensional
- honeycomb compar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包括基座和蜂巢隔间,所述蜂巢隔间为一端开口的腔室,所述蜂巢隔间设有卡座,所述蜂巢隔间包括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相互层叠向上分布,所述第一蜂巢隔间的底部与基座相连,所述第二蜂巢隔间的底部高于第一蜂巢隔间的底部,所述第一蜂巢隔间至少一侧设有第二蜂巢隔间。在基座设置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通过错位设置的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使室内空间合理理由,增加卡座的数量,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相互层叠向上分布,使蜂巢式卡座装置在外观上具有立体感,且整体效果更具有艺术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
背景技术
卡座,在演艺式的酒吧或者休闲会所,餐厅的座位形式:通常是两个面对面的沙发,中间加一个小桌子,被称为“卡座”,这个说法来源于中国香港。中国香港称之为“卡位”,是来源于英文"Car Seat"。Car是指以前的马车中的车;马车车厢中的座位是这样,比较形象。
对于餐饮门店、咖啡馆、茶馆等有卡座需求的室内空间设计,在同等条件下,对于平层卡座,可大幅增加其卡座、餐台数量,提高空间利用率;而对于多层、错层式的卡座,由于现有商铺多利用写字楼或商用住宅一楼架空层,其层高往往只有4m~5.5m,做两层高度较小,空间感压抑,通风、采光都存在一定问题;同时,建筑效果简单,美观性和整体艺术效果不强。数量设置和位置设置,决定了营业场所的客人数量、客户体验以及私密性和视野,是决定了营业场所是否盈利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旨在使卡座整体设计美观,且在增加卡座数量的同时使卡座具有较好的视野和私密性;对房屋内部的立体空间进行了规划与利用,使其空间利用率更高,同时,所形成的立体结构更加美观,配合相应的灯光、植物,具有一定艺术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包括基座和蜂巢隔间,所述蜂巢隔间为一端开口的腔室,所述蜂巢隔间设有卡座,所述蜂巢隔间包括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相互层叠向上分布,所述第一蜂巢隔间的底部与基座相连,所述第二蜂巢隔间的底部高于第一蜂巢隔间的底部,所述第一蜂巢隔间至少一侧设有第二蜂巢隔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呈蜂窝结构状排列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开口一端和/或第二蜂巢隔间开口一端朝远离开口的方向延伸有用于进入所述蜂巢隔间的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为楼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的外框横截面为正六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的内腔横截面为正六角形或底部为平面的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蜂巢隔间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蜂巢隔间,所述第一蜂巢隔间两个为一组,所述所述第二蜂巢隔间上下分别设有有一组第一蜂巢隔间,所述第二蜂巢隔间底部设有与基座相连接的楼梯,所述第二蜂巢隔间两侧分别设有连通位于第二蜂巢隔间上部的楼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蜂巢隔间设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二蜂巢隔间之间间隔分布,所述第二蜂巢隔间之间设有第一蜂巢隔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蜂巢隔间有两个分别为上第一蜂巢隔间和下第一蜂巢隔间,所述第二蜂巢隔间的中部与上第一蜂巢隔间的底部和下第一蜂巢隔间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设有与其蜂巢隔间长度相适的卡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基座设置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通过错位设置的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使室内空间合理理由,增加卡座的数量,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相互层叠向上分布,使蜂巢式卡座装置在外观上具有立体感,且整体效果更具有艺术性。通过错位设置的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外观比较美观,同时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同向设有开口,提高客户的空间视觉,具有较好的私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平面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1为基座,2为第一蜂巢隔间(21为上第一蜂巢隔间,22为下第一蜂巢隔间),3为第二蜂巢隔间,4为楼梯,5为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2所示,该蜂巢式卡座装置,包括基座1(即地面)和蜂巢隔间(即小房间),所述蜂巢隔间为一端开口的腔室,所述蜂巢隔间设有卡座5,所述蜂巢隔间包括第一蜂巢隔间2和第一蜂巢隔间3,所述第一蜂巢隔间2和第二蜂巢隔间3相互层叠向上分布,所述第一蜂巢隔间2的底部与基座1相连,所述第一蜂巢隔间3的底部高于第一蜂巢隔间2的底部,所述第一蜂巢隔间2至少一侧设有第一蜂巢隔间3。在基座1设置第一蜂巢隔间2和第一蜂巢隔间3,通过错位设置的第一蜂巢隔间2和第一蜂巢隔间3,使室内空间合理理由,增加卡座5的数量,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第一蜂巢隔间2和第二蜂巢隔间3相互层叠向上分布,使蜂巢式卡座装置在外观上具有立体感,且整体效果更具有艺术性。通过错位设置的第一蜂巢隔间2和第一蜂巢隔间3,外观比较美观,同时第一蜂巢隔间2 和第一蜂巢隔间3同向设有开口,提高客户的空间视觉,具有较好的私密性。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开口设置屏风或玻璃门,使客人在拥有私密空间的同时使蜂巢式卡座装置整体空间更具有活力,营造出更舒适的餐饮空间。使用玻璃门也可以使客户拥有更大的视觉空间,给予客户放松与舒适。
具体地,所述第一蜂巢隔间2和第一蜂巢隔间3呈蜂窝结构状排列分布。蜂巢的内部结构称为蜂房,蜂房由一系列以蜂蜡制作,紧密排列的六角柱体蜂室所组成,这种六角形所排列而成的结构叫做蜂窝结构。蜂巢内外面的巢穴(叫做巢房)刚好一半相互错开,相互组合六角形的边交叉的点是内侧六角形的中心。这是为了提高强度,防止巢房底破裂。另外,从剖面图可知,两面的巢房方向都是朝上的。蜂巢是严格的六角柱形体。它的一端是六角形开口,另一端则是封闭的六角棱锥体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蜂巢隔间2开口一端和/或第一蜂巢隔间3开口一端朝远离开口的方向延伸有用于进入所述蜂巢隔间的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道为楼梯4。当然所述通道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技术,例如升降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蜂巢隔间2和第一蜂巢隔间3的外框横截面为正六角形,通过正六角形可以使多个第一蜂巢隔间2和第一蜂巢隔间3交错设置时,外观更美观,结构整体更稳固,更节省建筑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蜂巢隔间2和第一蜂巢隔间3的内腔横截面为正六角形或底部为平面的圆形,当然内腔横截面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采用正六角形或底部为平面的圆形的内腔具有更大的容纳面积,使用空间比较舒适,符合人体生物仿生学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蜂巢隔间3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蜂巢隔间2,所述第一蜂巢隔间2两个为一组,所述所述第一蜂巢隔间3上下分别设有有一组第一蜂巢隔间2,所述第一蜂巢隔间3底部设有与基座1相连接的楼梯4,所述第一蜂巢隔间3两侧分别设有连通位于第一蜂巢隔间3上部的楼梯4。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蜂巢隔间3设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一蜂巢隔间3之间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蜂巢隔间3之间设有第一蜂巢隔间2,即上述蜂房结构设计。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蜂巢隔间2有两个分别为上第一蜂巢隔间21和下第一蜂巢隔间22,所述第一蜂巢隔间3的中部与上第一蜂巢隔间21的底部和下第一蜂巢隔间2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通过此设计使4m-5.5m的房屋可以设计更多的卡座5,且外观美观,结构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蜂巢隔间2和第一蜂巢隔间3设有与其蜂巢隔间长度相适的卡座5。一般卡座5的设计为4-8人,可以根据营业场所的不同,设计不同长度的第一蜂巢隔间2和第一蜂巢隔间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包括基座和蜂巢隔间,所述蜂巢隔间为一端开口的腔室,所述蜂巢隔间设有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隔间包括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相互层叠向上分布,所述第一蜂巢隔间的底部与基座相连,所述第二蜂巢隔间的底部高于第一蜂巢隔间的底部,所述第一蜂巢隔间至少一侧设有第二蜂巢隔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呈蜂窝结构状排列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开口一端和/或第二蜂巢隔间开口一端朝远离开口的方向延伸有用于进入所述蜂巢隔间的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楼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的外框横截面为正六角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的内腔横截面为正六角形或底部为平面的圆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蜂巢隔间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蜂巢隔间,所述第一蜂巢隔间两个为一组,所述第二蜂巢隔间上下分别设有一组第一蜂巢隔间,所述第二蜂巢隔间底部设有与基座相连接的楼梯,所述第二蜂巢隔间两侧分别设有连通位于第二蜂巢隔间上部的楼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蜂巢隔间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蜂巢隔间之间间隔分布,所述第二蜂巢隔间之间设有第一蜂巢隔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巢隔间有两个分别为上第一蜂巢隔间和下第一蜂巢隔间,所述第二蜂巢隔间的中部与上第一蜂巢隔间的底部和下第一蜂巢隔间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巢隔间和第二蜂巢隔间设有与其蜂巢隔间长度相适的卡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58592.5U CN212271726U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一种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58592.5U CN212271726U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一种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71726U true CN212271726U (zh) | 2021-01-01 |
Family
ID=73883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58592.5U Active CN212271726U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一种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7172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54459A (zh) * | 2021-01-14 | 2021-05-28 | 重庆大学 | 一种模块化蜂巢式建筑 |
-
2020
- 2020-03-20 CN CN202020358592.5U patent/CN21227172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54459A (zh) * | 2021-01-14 | 2021-05-28 | 重庆大学 | 一种模块化蜂巢式建筑 |
CN112854459B (zh) * | 2021-01-14 | 2022-02-11 | 重庆大学 | 一种模块化蜂巢式建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271726U (zh) | 一种立体蜂巢式卡座装置 | |
CN104510194A (zh) | 一种6s学生公寓多功能家具 | |
US20220034087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a modular based partition | |
CN204378469U (zh) | 一种6s学生公寓多功能家具 | |
CN101307653A (zh) | 内走廊叠跃式住宅 | |
CN210798375U (zh) | 一种大面宽的经济公寓小户型 | |
CN210659415U (zh) | 一种新型睡眠舱 | |
CN211048896U (zh) | 一种公寓床 | |
CN214414534U (zh) | 一种真皮沙发组合 | |
CN205502632U (zh) | 小微户型 | |
CN201228449Y (zh) | 内走廊叠跃式住宅 | |
CN201121419Y (zh) | 别墅式户型住宅 | |
CN209712153U (zh) | 一种储物楼梯柜 | |
CN204245652U (zh) | 椅背结构 | |
CN221012808U (zh) | 一种带猫爬架的换鞋凳 | |
CN203195010U (zh) | 一种下部左右两排抽屉式卧室挂衣橱 | |
CN216393671U (zh) | 一种新型仿古镜 | |
CN103758363A (zh) | 叠拼拓展式组合别墅 | |
CN218044354U (zh) | 适用于大型场域可供任意组合堆叠的积木家具 | |
CN206745045U (zh) | 一种舒适型卧室用床 | |
CN201814164U (zh) | 收放式组合座椅 | |
JP7342420B2 (ja) | 戸建住宅 | |
CN218484074U (zh) | 一种多功能玄关柜 | |
CN204728744U (zh) | 住宅 | |
CN213962785U (zh) | 一种室内设计用花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hree-dimensional honeycomb type holder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1 Pledgee: 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Ltd. Hunan Branch Pledgor: Hunan Amaranth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30000011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