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1153U - 一种自动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1153U
CN212271153U CN201922135041.2U CN201922135041U CN212271153U CN 212271153 U CN212271153 U CN 212271153U CN 201922135041 U CN201922135041 U CN 201922135041U CN 212271153 U CN212271153 U CN 212271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ivot
cover
rotating shaft
dischar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3504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13504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1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1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1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排水装置:包括边框架、翻盖板、集水器,所述翻盖板安装于边框架内,翻盖板前侧与边框架对应侧转动连接,边框架上左、右两侧内侧上对称安装有杠杆,集水器两端的外周分别与对应侧的杠杆下端转动连接,两杠杆上端与翻盖板对应侧滑接,杠杆中部靠近翻盖板一侧与边框架顶部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下雨时可以自动增大雨水的排水出量,无需管理人员掀井盖,节省人力,且开口不大,可以防止行人坠伤。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中地下管路一般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个管路通向路面,路面上通常会设置一个井盖,但是井盖排水性能较差,暴雨之后常存在严重的内涝,需要排水管理人员手动打开井盖进行排水,浪费人力资源,而且井盖打开时,行人或者车辆在通过时,就会存在危险,严重时会出现意外落井致死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排水装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自动排水装置:包括边框架、翻盖板、集水器,所述翻盖板安装于边框架内,翻盖板前侧与边框架对应侧转动连接,边框架上左、右两侧内侧上对称安装有杠杆,集水器两端的外周分别与对应侧的杠杆下端转动连接,两杠杆上端与翻盖板对应侧滑接,杠杆中部靠近翻盖板一侧与边框架顶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器包括圆柱筒,圆柱筒两端对称安装有端盖,端盖外端面外周与杠杆转动连接,圆柱筒的筒壁上沿轴向设置有相邻的若干排均匀分布的排水孔,圆柱筒上与排水孔相对的筒壁上设置有相邻的若干排均匀分布的进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包括外盖与内盖,外盖内周上设置有台阶螺纹孔,内盖螺固于外盖内,圆柱筒端部与外盖螺固,内盖与外盖围成内腔,外盖外端面的外周与杠杆端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筒内安装有用于防止进水孔堵住的疏孔装置,所述疏孔装置包括疏孔机构、对称设置在疏孔机构两侧的两组传动机构与两个叶轮,所述疏孔机构包括偏心安装于左、右两内盖之间第一转轴、顶出板,第一转轴上均布安装有若干同步转动且朝向相同的偏心轮,所述顶出板安装于偏心轮上部且底面抵靠在偏心轮外周上,第一转轴两端贯穿两端的内盖进入内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板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偏心轮上方顶出条板,顶出条板上表面设置有与进水孔一一对应配合的疏孔柱A,下表面设置有与出水孔一一对应配合的疏孔柱B,所述各顶出条板四角上均竖直滑接有导向柱,导向柱上、下端贯穿圆柱筒的筒壁并螺固于筒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组,所述第一转轴下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两端穿出端盖并与叶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齿轮E、齿轮F,所述齿轮E安装于内腔中第一转轴上并与偏心轮同步转动,所述齿轮F安装于内腔中第二转轴上并与叶轮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组、固定盒,固定盒上端与外盖中部固定连接,下端与叶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下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贯穿端盖并进入固定盒,固定盒下部内部横置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贯穿固定盒伸出并与叶轮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齿轮A、齿轮B、齿轮C、齿轮D,所述齿轮A安装于固定盒内并于第三转轴上,齿轮B安装在固定盒内并第二转轴上并与齿轮A相对应啮合配合,齿轮C安装在内腔中第二转轴上并与齿轮B同步转动,齿轮D安装内腔中第一转轴上并与齿轮C相对应啮合配合,所述齿轮A、齿轮B之间可以设置多个转动连接的齿轮进行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盖外侧面上设置圆环槽,圆环槽套装于第二转轴中部并螺固于外盖外侧,所述圆环槽的槽口设有朝向槽内的凸肩,所述固定盒上设置有若干与圆环槽配合的螺栓,螺栓头部置于圆环槽内,端部通过螺母螺固于固定盒上。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头部为矩形,长边的长度大于宽边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翻盖板上于集水器上方设置有若干用于排水的格缝,翻盖板上安装有限制翻盖板过度翻转的固定绳,所述边框架顶部于集水器两侧上方安装有导水板,所述翻盖板侧边上设置有与凸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下雨时可以自动增大雨水的排水出量,无需管理人员掀井盖,节省人力,且开口不大,可以防止行人坠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工作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未工作示意图;
图4 集水器的俯视图;
图5 圆柱筒的仰视图;
图6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圆柱筒的结构图;
图7 本实用新型的顶出条板结构示意图;
图8 端盖的结构图;
图9 格缝剖视图;
图1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工作示意图;
图1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固定盒旋转示意图;
图1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圆柱筒的结构图;
图13 圆环槽未锁紧的示意图;
图14 圆环槽锁紧的示意图;
图15 固定盒结构图;
图16 螺栓头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肩;2-翻盖板;21-卡条;22-加强梁;23-格缝;24-导水板;25-固定绳;3-集水器;30a-进水孔;30b-出水孔;31-圆柱筒;32-端盖;321-外盖;322-内盖;33-顶出条板;331-导向柱;332-疏孔柱A;333-疏孔柱B;34-偏心轮;35-第一转轴;4-杠杆;5-固定盒;51-螺栓;52-圆环槽;71-第二转轴;711-套筒;72-齿轮E;73-齿轮F;74-叶轮;75-齿轮D;76-齿轮C;77-齿轮B;78-齿轮A;79-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架、翻盖板2、集水器3,所述翻盖板2安装于边框架内,翻盖板2前侧与边框架对应侧转动连接,边框架上左、右两侧内侧上对称安装有杠杆4,集水器3两端的外周分别与对应侧的杠杆4下端转动连接,两杠杆4上端与翻盖板2对应侧滑接,杠杆4中部靠近翻盖板2一侧与边框架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杠杆4上端与一滑轮转动相连,翻盖板2板两侧可设有与滑轮配合的滑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器3包括圆柱筒31,圆柱筒31两端对称安装有端盖32,端盖32外端面外周与杠杆4转动连接,设置成圆柱筒31状可以减少体积较大的垃圾附着在筒壁上,所述圆柱筒31的筒壁上沿轴向设置有相邻的若干排均匀分布的排水孔,圆柱筒31上与排水孔相对的筒壁上设置有相邻的若干排均匀分布的进水孔30a。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32包括外盖321与内盖322,外盖321直径大于内盖322直径,外盖321内周上设置有台阶螺纹孔,大螺纹孔在外,小螺纹孔在内,内盖322外周设置有与小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内盖322开口朝外盖321的内侧并与小螺纹孔螺固,圆柱筒31端部与外盖321的大螺纹孔螺固并抵靠在台阶面上,内盖322与外盖321围成内腔,外盖321外端面的外周上的设置有一个与杠杆4端部转动连接转轴,使用前,需转动外盖321,将连接点位置转至与进水孔30a相同对应处,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集水器3绕转动点转动,进水孔30a向上,排水孔向下,所述端盖32可以减少水分接触齿轮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柱筒31内安装有用于防止进水孔30a堵住的疏孔装置,所述疏孔装置包括疏孔机构、对称设置在疏孔机构两侧的两组传动机构与两个叶轮74,所述疏孔机构包括竖直方向上偏心安装于左、右两内盖322之间第一转轴35、顶出板,第一转轴35上均布安装有若干同步转动且朝向相同的偏心轮34,所述顶出板安装于偏心轮34上部且底面抵靠在偏心轮34外周上,第一转轴35两端贯穿两端的内盖322进入内腔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出板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偏心轮34上方顶出条板33,顶出条板33上表面设置有与进水孔30a一一对应配合的疏孔柱A332,中部的顶出条板33下表面设置有与出水孔30b一一对应配合的疏孔柱B333,疏孔柱B333上设置有用于供第一转轴35穿过的让位槽,所述疏孔柱A332的直径不大于进水孔30a的直径,所述孔柱B的直径不大于出水孔30b的直径,所述顶出条板33四角上均竖直安装有导向柱331,导向柱331上、下端贯穿圆柱筒31的筒壁并螺固于筒壁上,导向柱331与疏孔柱平行设置,各导向柱331中部设置有用于加固导向柱331的固定杆,所述顶出条板33下侧面为弧形,便于偏心轮34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组,所述第一转轴35下设置有第二转轴71,第二转轴71两端穿出端盖32并与叶轮74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齿轮E72、齿轮F73,所述齿轮E72安装于内腔中第一转轴35上并与偏心轮34同步转动,所述齿轮F73安装于内腔中第二转轴71上并与叶轮74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71外套设有套筒711,套筒711两端分别螺固于两侧端盖32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雨水中存在泥水、灰尘等细小的杂物,为避免其堵住进水孔30a,所以设置疏孔装置,当排水量较大时,集水器3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两侧的叶轮74刚好可以位于井中的排水口出,在水流的作用下,叶轮74开始运动,带动齿轮组运动,进而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反复顶起顶出板,顶出板上的疏孔柱则可以顶出进水孔30a中的尘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盖板2上于集水器3上方设置有若干用于排水的格缝23,格缝23呈上小下大的八字形, 且仅设有一排尺寸较小的格缝23,其他均为封闭板,可减少日常垃圾的进入井中,有效的减少地下管道的堵塞,并且如果泥土黏在格缝23上,车辆经过时产生的振动,八字形可以更好的振落,翻盖板2上安装有限制翻盖板2过度翻转的固定绳25,固定绳25限制翻开的大小,而不是全部翻开,可以避免车辆、行人经过时落入井中,同时安装时翻盖板2开口方向朝向路肩1,并控制固定绳25的长度使其翻开的刚度,刚好到达路肩1高度,所述边框架顶部于集水器3两侧上方安装有导水板24,导水板24可焊接于边框架左、右侧上、导水板24与顶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且导水板24上设置有与翻盖板2相连的绳索,用于防止导水板24过度翻转,导水板24在降雨量较大时,翻盖板2翻起后,水流从导水板24流入集水器3中,防止因为翻盖板2打开后导致水无法进入集水器3中,翻盖板2回复原位,然后因为进水又翻开,出现反复闭合、开启,导致排水不及时的现象,所述翻盖板2侧边上设置有与凸缘,翻盖板2侧边上设置的凸缘可完全覆盖边框架并覆盖着边框架与井的接缝处,防止一些细小的垃圾进入井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盖板2上设置有翻盖孔,翻盖孔上安装有卡条21用于连接固定绳25,固定绳25一端连接卡条21,一端连接边框架。
在本实施例中,翻盖板2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加强梁22,用于增加翻盖板2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翻盖板2原先处于闭合状态,水流从格缝23流入,从进水孔30a落入集水器3中,当降雨量较大时,集水器3中进水量会逐渐大于出水量,至集水器3的重量带动杠杆4顶开翻盖板2,水流从翻盖侧边进入,当降雨量减少,积水减少后,集水器3中的出水量大于进水量,翻盖板2在自重的作用下重新回复,操作简单,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由如图9-14所示,为方便不同井中的深浅不一,所以提供第二种传动机构用于满足较深的井,因其他部件与上一实施例相同,所以此处不再赘述了,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组、固定盒5,固定盒5上端与外盖321中部固定连接,下端与叶轮7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5下设置有第二转轴71,第二转轴71贯穿端盖32并进入固定盒5,固定盒5下部内部横置有第三转轴79,第三转轴79贯穿固定盒5伸出并与叶轮74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齿轮A78、齿轮B77、齿轮C76、齿轮D75,所述齿轮A78安装于固定盒5内并于第三转轴79上,齿轮B77安装在固定盒5内并第二转轴71上并与齿轮A78相对应啮合配合,齿轮C76安装在内腔中第二转轴71上并与齿轮B77同步转动,齿轮D75安装内腔中第一转轴35上并与齿轮C76相对应啮合配合,所述齿轮A78、齿轮B77之间可以设置多个转动连接的齿轮进行传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盖321外侧面上设置圆环槽52,圆环槽52套装于第二转轴71中部并螺固于外盖321外侧,所述圆环槽52的槽口设有朝向槽内的凸肩,所述固定盒5上设置有与圆环槽52配合的若干螺栓51,螺栓51头部置于圆环槽52内,端部通过螺母螺固于固定盒5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栓51头部为矩形,长边的长度大于宽边的长度,所述长边大于圆环槽52开口的尺寸,宽边小于圆环槽52开口的尺寸,螺栓51头部四边上均倒角。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先将各螺栓51放置在圆环槽52内,然后将各螺栓51旋转至长边可抵靠在凸肩下,然后将其通过螺母螺固于固定盒5上相应的孔中,可以选择合适长度的固定盒5或选择合适的旋转角度以适应不同深浅的井。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架、翻盖板、集水器,所述翻盖板安装于边框架内,翻盖板前侧与边框架对应侧转动连接,边框架上左、右两侧内侧上对称安装有杠杆,集水器两端的外周分别与对应侧的杠杆下端转动连接,两杠杆上端与翻盖板对应侧滑接,杠杆中部靠近翻盖板一侧与边框架顶部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器包括圆柱筒,圆柱筒两端对称安装有端盖,端盖外端面外周与杠杆转动连接,圆柱筒的筒壁上沿轴向设置有相邻的若干排均匀分布的排水孔,圆柱筒上与排水孔相对的筒壁上设置有相邻的若干排均匀分布的进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外盖与内盖,外盖内周上设置有台阶螺纹孔,内盖螺固于外盖内,圆柱筒端部与外盖螺固,内盖与外盖围成内腔,外盖外端面的外周与杠杆端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筒内安装有用于防止进水孔堵住的疏孔装置,所述疏孔装置包括疏孔机构、对称设置在疏孔机构两侧的两组传动机构与两个叶轮,所述疏孔机构包括偏心安装于左、右两内盖之间第一转轴、顶出板,第一转轴上均布安装有若干同步转动且朝向相同的偏心轮,所述顶出板安装于偏心轮上部且底面抵靠在偏心轮外周上,第一转轴两端贯穿两端的内盖进入内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板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偏心轮上方顶出条板,顶出条板上表面设置有与进水孔一一对应配合的疏孔柱A,下表面设置有与出水孔一一对应配合的疏孔柱B,所述各顶出条板四角上均竖直滑接有导向柱,导向柱上、下端贯穿圆柱筒的筒壁并螺固于筒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组,所述第一转轴下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两端穿出端盖并与叶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齿轮E、齿轮F,所述齿轮E安装于内腔中第一转轴上并与偏心轮同步转动,所述齿轮F安装于内腔中第二转轴上并与叶轮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组、固定盒,固定盒上端与外盖中部固定连接,下端与叶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下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贯穿端盖并进入固定盒,固定盒下部内部横置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贯穿固定盒伸出并与叶轮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齿轮A、齿轮B、齿轮C、齿轮D,所述齿轮A安装于固定盒内并于第三转轴上,齿轮B安装在固定盒内并第二转轴上并与齿轮A相对应啮合配合,齿轮C安装在内腔中第二转轴上并与齿轮B同步转动,齿轮D安装内腔中第一转轴上并与齿轮C相对应啮合配合,所述齿轮A、齿轮B之间可以设置多个转动连接的齿轮进行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外侧面上设置圆环槽,圆环槽套装于第二转轴中部并螺固于外盖外侧,所述圆环槽的槽口设有朝向槽内的凸肩,所述固定盒上设置有若干与圆环槽配合的螺栓,螺栓头部置于圆环槽内,端部通过螺母螺固于固定盒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头部为矩形,长边的长度大于宽边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板上于集水器上方设置有若干用于排水的格缝,翻盖板上安装有限制翻盖板过度翻转的固定绳,所述边框架顶部于集水器两侧上方安装有导水板,所述翻盖板侧边上设置有与凸缘。
CN201922135041.2U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自动排水装置 Active CN212271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5041.2U CN212271153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自动排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5041.2U CN212271153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自动排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1153U true CN212271153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72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35041.2U Active CN212271153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自动排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11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3158A (zh) * 2021-08-25 2021-11-16 王共海 一种具有通水防护功能的下水道辅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3158A (zh) * 2021-08-25 2021-11-16 王共海 一种具有通水防护功能的下水道辅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5285B (zh) 一种自动增排泄洪及防冲走下水道井盖
CN212271153U (zh) 一种自动排水装置
KR20120003026U (ko) 맨홀 악취방지 덮개
CN112554311B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CN212641967U (zh) 一种房屋排水装置
CN111188315B (zh) 一种地下车库智能挡水排水装置
CN107524219A (zh) 市政道路智能排水系统
CN110241910A (zh) 一种市政下水井的井盖
CN220013949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
KR101033015B1 (ko) 하수로 차집관거의 토사유입 방지장치
CN211057980U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雨水排放井口结构
CN107806167A (zh) 一种远程控制智能排水井盖
CN210458845U (zh) 一种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排放系统
CN215715884U (zh) 一种海绵城市大小雨水分流井
CN209260875U (zh) 一种防堵塞下水道盖板
CN217101339U (zh) 一种储罐罐顶紧急排水阀盖板
CN216816127U (zh) 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监测收集径流泥沙的装置
CN216379883U (zh) 一种自动排水井盖
CN207092240U (zh) 一种自升降封闭式防臭地漏
CN209874020U (zh) 道路排水井盖
CN206512757U (zh) 一种窨井盖
KR101305971B1 (ko) 하수구용 배수장치
CN208785932U (zh) 一种排水系统
US2918077A (en) Automatic storm drain outlet
CN209941867U (zh) 自控截污装置及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