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0580U - 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0580U
CN212270580U CN202020861339.1U CN202020861339U CN212270580U CN 212270580 U CN212270580 U CN 212270580U CN 202020861339 U CN202020861339 U CN 202020861339U CN 212270580 U CN212270580 U CN 212270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tridge filter
drainage pipe
drainage
seted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613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磊
郭春辉
王宗葳
傅晓日
邓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613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0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0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0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包括排水管道与沉降环,所述沉降环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沉降槽,所述排水管道的数量为两组,且排水管道位于上方的一组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过滤筒,两组所述排水管道分别贯穿过滤筒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延伸至过滤筒的内部,且过滤筒的上下两端外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槽口,所述过滤筒的内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且槽口内表面的下端延伸至安装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水管道与过滤筒分体式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后期的检修,同时减少了工人现场对排水通道填充石英砂的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增加沉降结构,有效的在透水结构层对泥沙进行沉降。

Description

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的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透水混凝土是透水铺装的主要材料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被广泛采用,其透水速率远高于透水砌块,且现铺工艺也使其灵活适用于各种水平和高程复杂多变的路面工程。广泛应用于道路、公园、广场、小区等场所,在缓解城市排水压力、补充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的透水混凝土结构存在设很多问题,现有的透水混凝土结构大多都是工作人员现场制作去,较为费时费力,从而减缓了工期,同时过滤结构位于排水管道的内部,不便于工作人员后期对过滤结构进行检修,并且不具有沉降结构。
为此,提出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通过排水管道与过滤筒分体式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后期的检修,同时减少了工人现场对排水通道填充石英砂的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增加沉降结构,有效的在透水结构层对泥沙进行沉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包括排水管道与沉降环,所述沉降环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沉降槽,且沉降环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排水管道的数量为两组,且排水管道位于上方的一组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过滤筒,两组所述排水管道分别贯穿过滤筒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延伸至过滤筒的内部,且过滤筒的上下两端外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槽口,所述过滤筒的内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且槽口内表面的下端延伸至安装槽的内部,两组所述排水管道外表面的两侧靠近过滤筒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水管道与过滤筒分体式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后期的检修,同时减少了工人现场对排水通道填充石英砂的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增加沉降结构,有效的在透水结构层对泥沙进行沉降。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道位于上方的一组的上端外表面呈60度向外侧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倾斜面对将要流入排水管道的泥沙进行沉降。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道位于下方的一组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水孔并包裹有土工织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道包裹有土工织物与开设有出水孔的部分位于碎石基层,提高排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防滑圈,所述安装块与槽口、安装槽均相互吻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过滤筒与排水管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安装块与槽口的相互吻合便于过滤筒的安装与拆卸。
优选的,所述过滤筒的内部设置有石英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筒内部也可设置碎石,利用碎石或者石英砂降低地面垃圾进入排水管道内部的概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该装置在添加过滤筒、槽口、安装槽、安装块等一系列结构部件,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测量定位,确定排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其次,采用钻心设备钻孔,孔径与排水管道上部结构外径一致,钻孔后清除浮渣洒水润湿后,再插入排水管道,在插入排水管道之前将安装块与槽口对应,使安装块进入安装槽内部然后旋转,使槽口与安装块错开,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将过滤筒两端与排水管道连接,然后将包覆土工织物的一端朝下,然后可以在排水管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地漏,然后将排水管道与混凝土层之间缝隙用水泥砂浆浇筑固定,该装置,通过排水管道与过滤筒分体式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后期的检修,同时减少了工人现场对排水通道填充石英砂的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增加沉降结构,有效的在透水结构层对泥沙进行沉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槽口与安装槽结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筒与排水管道结构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道与土工织物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排水管道;2、沉降环;3、沉降槽;4、过滤筒;5、槽口;6、安装槽;7、安装块;8、出水孔;9、土工织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排水管道1与沉降环2,所述沉降环2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沉降槽3,且沉降环2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排水管道1的数量为两组,且排水管道1位于上方的一组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过滤筒4,两组所述排水管道1分别贯穿过滤筒4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延伸至过滤筒4的内部,且过滤筒4的上下两端外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槽口5,所述过滤筒4的内表面开设有安装槽6,且槽口5内表面的下端延伸至安装槽6的内部,两组所述排水管道1外表面的两侧靠近过滤筒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水管道1与过滤筒4分体式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后期的检修,同时减少了工人现场对排水通道填充石英砂的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增加沉降结构,有效的在透水结构层对泥沙进行沉降。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排水管道1位于上方的一组的上端外表面呈60度向外侧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倾斜面对将要流入排水管道1的泥沙进行沉降。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排水管道1位于下方的一组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水孔8并包裹有土工织物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道1包裹有土工织物9与开设有出水孔8的部分位于碎石基层,提高排水效果。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槽6的内部设置有防滑圈,所述安装块7与槽口5、安装槽6均相互吻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过滤筒4与排水管道1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安装块7与槽口5的相互吻合便于过滤筒4的安装与拆卸。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筒4的内部设置有石英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筒4内部也可设置碎石,利用碎石或者石英砂降低地面垃圾进入排水管道1内部的概率。
工作原理:通过在该装置在添加过滤筒4、槽口5、安装槽6、安装块7等一系列结构部件,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测量定位,确定排水管道1的安装位置,其次,采用钻心设备钻孔,孔径与排水管道1上部结构外径一致,钻孔后清除浮渣洒水润湿后,再插入排水管道1,在插入排水管道1之前将安装块7与槽口5对应,使安装块7进入安装槽6内部然后旋转,使槽口5与安装块7错开,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将过滤筒4两端与排水管道1连接,然后将包覆土工织物9的一端朝下,然后可以在排水管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地漏,然后将排水管道1与混凝土层之间缝隙用水泥砂浆浇筑固定,该装置,通过排水管道1与过滤筒4分体式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后期的检修,同时减少了工人现场对排水通道填充石英砂的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增加沉降结构,有效的在透水结构层对泥沙进行沉降。
使用方法: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测量定位,确定排水管道1的安装位置,其次,采用钻心设备钻孔,孔径与排水管道1上部结构外径一致,钻孔后清除浮渣洒水润湿后,再插入排水管道1,在插入排水管道1之前将安装块7与槽口5对应,使安装块7进入安装槽6内部然后旋转,使槽口5与安装块7错开,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将过滤筒4两端与排水管道1连接,然后将包覆土工织物9的一端朝下,然后可以在排水管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地漏,然后将排水管道1与混凝土层之间缝隙用水泥砂浆浇筑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道(1)与沉降环(2),所述沉降环(2)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沉降槽(3),且沉降环(2)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排水管道(1)的数量为两组,且排水管道(1)位于上方的一组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过滤筒(4),两组所述排水管道(1)分别贯穿过滤筒(4)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延伸至过滤筒(4)的内部,且过滤筒(4)的上下两端外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槽口(5),所述过滤筒(4)的内表面开设有安装槽(6),且槽口(5)内表面的下端延伸至安装槽(6)的内部,两组所述排水管道(1)外表面的两侧靠近过滤筒(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1)位于上方的一组的上端外表面呈60度向外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1)位于下方的一组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水孔(8)并包裹有土工织物(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6)的内部设置有防滑圈,所述安装块(7)与槽口(5)、安装槽(6)均相互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4)的内部设置有石英砂。
CN202020861339.1U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 Active CN212270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1339.1U CN212270580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1339.1U CN212270580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0580U true CN212270580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79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61339.1U Active CN212270580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0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9151B (zh) 一种区域雨水调配方法
CN105297872A (zh)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CN106400648A (zh) 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
CN107630500A (zh) 一种给排水施工方法
CN201539012U (zh)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渗排水管渠
CN111560812A (zh) 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及其施工工艺
CN102086658B (zh)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渗排水管渠
CN205224230U (zh)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CN106087648A (zh) 一种城市道路专用快速排水系统
CN106088684A (zh)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的下沉式广场及其施工方法
CN212270580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铺装结构
CN106013400A (zh)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CN106320494A (zh) 基于既有城市道路与排水条件的海绵工程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6308772U (zh) 具有快速排水功能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206015460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108589459A (zh) 海绵城市可组装式聚氨酯生态景观道路及施工方法
CN109537392B (zh) 一种透水性防沉降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206368311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
CN206916893U (zh) 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
CN216474335U (zh) 一种用于安装夜光透水地砖的地基结构
CN214116133U (zh) 一种多功能透水孔混凝土路面砖
CN107090891A (zh) 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
CN107558561A (zh) 一种城市立交桥下凹段雨水非动力排水系统施工方法
CN109610620B (zh) 一种结合路面维修的城市道路海绵工程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12962753A (zh) 雨污分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