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9147U - 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69147U
CN212269147U CN202022214660.3U CN202022214660U CN212269147U CN 212269147 U CN212269147 U CN 212269147U CN 202022214660 U CN202022214660 U CN 202022214660U CN 212269147 U CN212269147 U CN 212269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worm
corridor
platform
ent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146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端华
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uaqi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uaqi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uaqi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uaqi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146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69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69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69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其包括入户平台以及开设于墙体上的电梯出入口,所述电梯出入口处于原有转弯平台与入户平台之间,墙体内侧设置有与电梯出入口连通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与入户平台之间铺设有走廊,所述走廊内侧与墙体固定,走廊外侧下方设置有支撑柱;原有下半层楼梯增设阶梯与支撑平台连接。本申请具有用户无需攀爬楼梯,方便用户上下楼层的效果。

Description

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旧楼加装电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多层(6-8层高)居民楼还有相当的数量,随着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楼梯对于老人来说,已构成出行的障碍。
授权公告号为CN20207237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层楼房加装电梯,电梯安装在进楼道的另一侧,其余的电梯厅门设在各级转弯平台,用户可乘坐电梯上下楼,并从电梯厅门进出后,攀爬半层楼梯即可到达入户平台,再经入户平台进入到房间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虽然此种加装电梯,对现有楼道改造较小,但用户乘坐电梯后,依旧还需至少行走半层楼梯,才能到达房间,此种方式对于老人,依旧存在用户进出楼梯的极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用户攀爬楼梯,方便用户出行,本申请提供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包括入户平台以及开设于墙体上的电梯出入口,所述电梯出入口处于原有转弯平台与入户平台之间,墙体内侧设置有与电梯出入口连通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与入户平台之间铺设有走廊,所述走廊内侧与墙体固定,走廊外侧下方设置有支撑柱;原有下半层楼梯增设阶梯与支撑平台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现有旧楼楼道的高度距离已被限定,利用在原有转弯平台与入户平台之间增设的走廊,能够使其支撑平台与入户平台之间的高度距离减小,且不影响上下楼梯之间留有供用户行走的高度,使其用户无需攀爬楼梯,方便用户上下楼层;
此过程中,利用走廊内侧与墙体固定,以及支撑柱对走廊外侧部分的支撑作用,使其仅需将走廊铺设于原有上半层楼梯之上即可,方便走廊的施工;
同时在下半层楼梯上增设阶梯,使其下半层楼梯与支撑平台连通,使其依旧可以保留现有楼梯的行走,上下楼层可采用电梯方式,或攀爬楼梯的方式,尤其在发生火灾等意外时,依旧可从楼梯进行逃生。
可选的,所述走廊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下方分别固定有横梁,所述横梁与走廊平行设置,处于走廊内侧的横梁与墙体连接,处于走廊外侧的横梁与支撑柱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组横梁可增强对走廊的支撑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走廊与下半层楼梯外侧设置有护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栏一方面可对用户起到防护作用,另一方面可给予用户借力点,方便用户手扶护栏进行上下楼梯。
可选的,所述电梯出入口设置有封闭门,所述封闭门大于所述电梯出入口的大小,所述电梯出入口的一侧开设有容纳封闭门的腔室,所述封闭门滑动连接于腔室内,且所述腔室上端转动连接有丝杆一,所述丝杆一与封闭门上端螺纹配合,且墙体内设置有驱使丝杆一转动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梯出入口一侧开设的腔室可对封闭门进行容纳,平时正常通行时,封闭门不影响用户进出电梯出入口;当发生火灾等危险时,由于旧楼一般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对意外的处理意识较为薄弱,容易从电梯进行逃生,故利用电机带动丝杆一转动,在丝杆一与封闭门的螺纹配合作用下,驱使封闭门从腔室内滑出,封闭电梯出入口,使其用户从正常楼梯进行逃生,有助于提高用户逃生率。
可选的,靠近走廊一侧的墙体内设置有壳体,所述丝杆一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内且固定有蜗轮一,所述蜗轮一啮合有蜗杆一,所述电机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设置于蜗杆一的轴线两端设置,所述蜗杆一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电机分别同轴连接有插接于连接槽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横截面呈多边形;两所述电机同时仅有一组电机的连接杆与连接槽插接配合;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驱使两电机直线位移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壳体设置在墙体中形成安装各零部件的空间,进而连接杆与连接槽的插接配合作用,当其一电机损坏时,可通过驱动件驱使两电机直线位移,将损坏电机的连接杆脱离蜗杆一的连接处,同时完好电机的连接杆与蜗杆一的另一连接槽插接配合,同时可对损坏电机进行维修或更换,使其时刻保持驱使封闭门位移的驱动源。
可选的,所述电机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驱动件包括沿蜗杆一轴线平行设置的丝杆二,所述丝杆二转动连接于壳体内,且穿过两安装座,并与两安装座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安装座对电机进行安装,进而利用丝杆二与两安装座的螺纹配合作用,当驱动丝杆二转动时,即可实现两安装座以及两电机的同步直线位移,实现切换不同电机对蜗杆一的驱动工作。
可选的,所述丝杆二的一端连接有蜗轮二,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与蜗轮二啮合的蜗杆二,所述蜗杆二的一端延伸出壳体,所述墙体对应开设有供蜗杆二穿过的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蜗杆二与蜗轮二的啮合作用,使其蜗杆二可垂直丝杆二设置,进而蜗杆二的一端可延伸出至通槽内,使其蜗杆二的一端可与电梯出入口连通,方便用户转动蜗杆二,从而实现丝杆二的驱动工作。
可选的,所述蜗杆二处于通槽内,且处于通槽内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杆二藏于通槽内,减少对外界的影响,再利用与转动槽配合的工具对蜗杆二进行转动,实现对蜗杆二的驱动工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利用在原有转弯平台与入户平台之间增设的走廊,能够使其支撑平台与入户平台之间的高度距离减小,且不影响上下楼梯之间留有供用户行走的高度,使其用户无需攀爬楼梯,方便用户从电梯行走去入户平台处;
2.利用走廊内侧与墙体固定,以及支撑柱对走廊外侧部分的支撑作用,使其仅需将走廊铺设于原有上半层楼梯之上即可,方便走廊的施工;
3.利用电梯出入口一侧开设的腔室可对封闭门进行容纳,平时正常通行时,封闭门不影响用户进出电梯出入口;当发生火灾等危险时,由于旧楼一般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对意外的处理意识较为薄弱,容易从电梯进行逃生,故利用电机带动丝杆一转动,在丝杆一与封闭门的螺纹配合作用下,驱使封闭门从腔室内滑出,封闭电梯出入口,使其用户从正常楼梯进行逃生,有助于提高用户逃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走廊与墙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的电梯出入口与封闭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入户平台;2、电梯出入口;3、支撑平台;4、走廊;5、横梁;6、支撑柱;7、护栏;8、封闭门;9、驱动件;91、丝杆二;92、蜗杆二;93、蜗轮二;10、腔室;11、容纳槽;12、滚珠;13、丝杆一;14、电机;15、壳体;16、蜗轮一;17、蜗杆一;18、安装座;19、转动槽;20、通槽;21、下半层楼梯;22、连接杆;23、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2,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包括旧楼的入户平台1,以及开设于墙体上的电梯出入口2,电梯出入口2处于旧楼相对入户平台1的一侧墙体上,同时电梯出入口2处于旧楼转弯平台与入户平台1之间,电梯出入口2的高度低于入户平台1,且墙体内侧固定有支撑平台3,支撑平台3与电梯出入口2下端齐平,支撑平台3与入户平台1之间铺设有走廊4;旧楼原有下半层楼梯21上增设多个阶梯与支撑平台3连通;用户可经电梯出入口2、走廊4直接行走去入户平台1处,再进入对应的房间中,方便用户的出行。
上述走廊4为处于支撑平台3一侧低于另一侧倾斜设置,且走廊4内侧与墙体经混凝土凝固于一体,并走廊4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下方分别固定有横梁5,横梁5沿走廊4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处于走廊4内侧的横梁5与墙体凝固于一体,处于走廊4外侧的横梁5下端竖直固定有支撑柱6,支撑柱6下端与楼层底板/下层走廊4固定,实现对走廊4的支撑工作。
走廊4与下半层楼梯21外侧固定有护栏7,护栏7连接为一体设置,实现对用户的防护。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的实施原理为:用户乘坐电梯至对应楼层后,从电梯出入口2步行至支撑平台3,再经走廊4行走至入户平台1上,再进入对应的房间内,实现用户的上下楼层工作;当电梯出现故障时,可经走廊4、支撑平台3以及下半层楼梯21进行徒步上下楼层。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电梯出入口2远离走廊4的侧壁开设有腔室10,腔室10高度高于电梯出入口2的高度,且腔室10内滑动连接有封闭门8,封闭门8的纵截面大于电梯出入口2的纵截面,故电梯出入口2上端以及远离腔室10的侧壁均开设有容纳封闭门8的容纳槽11;封闭门8下端与电梯出入口2底端留有间隙,且封闭门8下端嵌设有若干滚珠12,滚珠12外壁与电梯出入口2底端滚动抵触,方便封闭门8相对腔室10滑动,启闭电梯出入口2。
参照图3和4,电梯出入口2上端的容纳槽11内转动连接有丝杆一13,丝杆一13沿容纳槽1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封闭门8上端一体成型有三组固定块,固定块套设于丝杆一13上并与丝杆一13螺纹配合;参照图3和5:远离腔室10一侧的墙体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壳体15,丝杆一13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5内且固定有蜗轮一16,壳体15内转动连接有与蜗轮一16啮合的蜗杆一17,蜗杆一17轴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电机14,电机14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有横截面为六边形的连接杆22,蜗杆一17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连接杆22插接的连接槽23,连接槽23与连接杆22的横截面相同;壳体15内还设置有驱使两电机14直线位移的驱动件9。本实施例中,空腔大于壳体15的面积,且空腔一侧与墙体连通,可便于工作人员对壳体15内部部件进行检修或更换。
参照图5,上述两组电机14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一安装座18上,安装座18的宽度与壳体15内部空间宽度同等设置,实现安装座18仅能直线位移;上述驱动件9包括丝杆二91,丝杆二91与蜗杆一17平行设置,且丝杆二91同时穿过两安装座18下端,并与安装座18螺纹配合,当丝杆二91转动时,驱使两安装座18带动电机14同步同向直线位移,电机14位移过程中,其一电机14的连接杆22插接于蜗杆一17的连接槽23内,另一电机14的连接杆22脱离出蜗杆一17的连接槽23中,使其同时仅能一组电机14对蜗杆一17进行驱动。
参照图5和6,上述丝杆二91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蜗轮二93,壳体15内转动连接有与蜗轮二93啮合的蜗杆二92,蜗杆二92的一端延伸出壳体15,墙体上对应开设有通槽20,蜗杆二92的一端延伸至通槽20内,且蜗杆二92处于通槽20内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19,工作人员可通过与转动槽19配合的工具,经通槽20插入与转动槽19插接,驱使蜗杆二92转动,实现丝杆二91的转动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发生火灾时,电机14驱使蜗杆一17转动,在蜗轮一16与蜗杆一17的啮合作用下,带动丝杆一13转动,进而驱使封闭门8从腔室10内滑移出,封闭电梯出入口2,阻止用户经电梯出入口2进入乘坐电梯;
当其一电机14损坏时,可利用工具驱使蜗杆二92转动,在蜗杆二92与蜗轮二93的啮合作用下,带动丝杆二91转动,进而在丝杆二91与安装座18的螺纹配合作用下,驱使两电机14直线位移,使其损坏电机14的连接杆22脱离出蜗杆一17的连接槽23,同时完好电机14的连接杆22插接于蜗杆一17的另一连接槽23内,实现切换不同电机14对蜗杆一17驱动工作,保证时刻给予封闭门8提供滑移的驱动力。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包括入户平台(1)以及开设于墙体上的电梯出入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出入口(2)处于原有转弯平台与入户平台(1)之间,墙体内侧设置有与电梯出入口(2)连通的支撑平台(3),所述支撑平台(3)与入户平台(1)之间铺设有走廊(4),所述走廊(4)内侧与墙体固定,走廊(4)外侧下方设置有支撑柱(6);原有下半层楼梯(21)增设阶梯与支撑平台(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廊(4)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下方分别固定有横梁(5),所述横梁(5)与走廊(4)平行设置,处于走廊(4)内侧的横梁(5)与墙体连接,处于走廊(4)外侧的横梁(5)与支撑柱(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廊(4)与下半层楼梯(21)外侧设置有护栏(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出入口(2)设置有封闭门(8),所述封闭门(8)大于所述电梯出入口(2)的大小,所述电梯出入口(2)的一侧开设有容纳封闭门(8)的腔室(10),所述封闭门(8)滑动连接于腔室(10)内,且所述腔室(10)上端转动连接有丝杆一(13),所述丝杆一(13)与封闭门(8)上端螺纹配合,且墙体内设置有驱使丝杆一(13)转动的电机(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走廊(4)一侧的墙体内设置有壳体(15),所述丝杆一(13)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5)内且固定有蜗轮一(16),所述蜗轮一(16)啮合有蜗杆一(17),所述电机(14)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设置于蜗杆一(17)的轴线两端设置,所述蜗杆一(17)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电机(14)分别同轴连接有插接于连接槽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横截面呈多边形;两所述电机(14)同时仅有一组电机(14)的连接杆与连接槽插接配合;所述壳体(15)内设置有驱使两电机(14)直线位移的驱动件(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4)安装于安装座(18)上,所述驱动件(9)包括沿蜗杆一(17)轴线平行设置的丝杆二(91),所述丝杆二(91)转动连接于壳体(15)内,且穿过两安装座(18),并与两安装座(18)螺纹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二(91)的一端连接有蜗轮二(93),所述壳体(15)内转动连接有与蜗轮二(93)啮合的蜗杆二(92),所述蜗杆二(92)的一端延伸出壳体(15),所述墙体对应开设有供蜗杆二(92)穿过的通槽(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二(92)处于通槽(20)内,且处于通槽(20)内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19)。
CN202022214660.3U 2020-09-29 2020-09-29 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Active CN212269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4660.3U CN212269147U (zh) 2020-09-29 2020-09-29 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4660.3U CN212269147U (zh) 2020-09-29 2020-09-29 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69147U true CN212269147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70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14660.3U Active CN212269147U (zh) 2020-09-29 2020-09-29 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69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2221A (zh)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
CN101348207A (zh) 低楼层代步电梯
KR20120021016A (ko) 다층건축물의 매입형 비상탈출장치
CN201280372Y (zh) 一种低楼层代步电梯
CN212269147U (zh) 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US4830141A (en) Deployable rail structure for high-rise building evacuation system
CN110116956A (zh) 一种滚珠螺杆电梯装置及其应用组件
CN112061932A (zh) 旧楼加装电梯的新型楼梯平层入户结构
CN105600647A (zh) 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加装电梯的方法
CN109025358B (zh) 一种直达住户原大门的加装电梯
US7234565B1 (en) Convertible lift assembly
CN113387258B (zh) 电动升降楼梯
CN211851007U (zh) 纵向悬挑梁支撑直达原大门外挂加装电梯
CN211736487U (zh) 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
US6941711B2 (en) Handicap accessible construction utilizing ramps connecting building levels separated by half story height
CN109267710B (zh) 大半层平台多段无障碍入户外挂加装电梯
CN210763799U (zh) 一种单井道双轿厢多开门电梯装置
CN209620664U (zh) 双跑楼梯通往原大门外挂加装电梯
CN210366505U (zh) 一种共享式便捷电梯
CN111042571A (zh) 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及其施工方法
CN208105926U (zh)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
CN213609477U (zh) 电梯救援通道及设有该救援通道的电梯结构
Gaikwad et 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stair case lift for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CN109184251A (zh) 双跑楼梯通往原大门外挂加装电梯
CN212245825U (zh) 一种安装在老旧建筑外侧的加装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