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1126U - 锅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61126U
CN212261126U CN202020748482.XU CN202020748482U CN212261126U CN 212261126 U CN212261126 U CN 212261126U CN 202020748482 U CN202020748482 U CN 202020748482U CN 212261126 U CN212261126 U CN 212261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ircuit board
control circuit
heating plate
sp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484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蔚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aozhiche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aozhiche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aozhiche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aozhiche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484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61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61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61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锅具,包括第一锅体(10)、第二锅体(20)、内胆(30)、控制电路板(41)和倾斜开关(51)。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围成容纳空间(90)。第二锅体包括装配主体(21)、加热盘(22)、第一扇叶(23)和能驱动第一扇叶转动的驱动电机(25)。加热盘面对容纳空间设置且具有通孔(221)。第一扇叶设于加热盘的背离容纳空间的一侧且能驱动气流穿过通孔进入容纳空间。内胆能以底部接触加热盘的第一位置和开口朝向加热盘的第二位置置于容纳空间。倾斜开关固设于装配主体。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倾斜开关的空间角度控制驱动电机的供电。该锅具能够实现顶部加热和底部加热两种加热方式。

Description

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具,尤其是一种能够实现多种烹调方式的锅具。
背景技术
锅具的加热方式主要包括底部加热和顶部加热。底部加热例如高压锅、电饭煲、电炒锅等。顶部加热例如空气炸锅。目前,一种锅具只具有其中一种加热方式,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具,其能够实现顶部加热和底部加热两种加热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其包括一个第一锅体、一个第二锅体、一个内胆、一个控制电路板和一个倾斜开关。第二锅体可分离地连接第一锅体。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围成一个容纳空间。第二锅体包括一个装配主体、一个加热盘、一个第一扇叶和一个驱动电机。加热盘连接装配主体且面对容纳空间。加热盘具有一组通孔。第一扇叶设置于加热盘的背离容纳空间的一侧,且能够通过转动驱动气流穿过通孔进入容纳空间。驱动电机连接第一扇叶,以驱动第一扇叶转动。内胆能够以一个底部接触加热盘的第一位置和一个开口朝向加热盘的第二位置放置于容纳空间。控制电路板连接装配主体。控制电路板能够控制加热盘和驱动电机的供电。倾斜开关固定设置于装配主体且连接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倾斜开关的空间角度控制驱动电机的供电。
该锅具通过翻转,仅使用一个加热盘就实现了顶部加热和底部加热两种加热方式,丰富了锅具的功能。
在锅具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当加热盘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容纳空间的下侧时,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倾斜开关的空间角度断开驱动电机的供电。当加热盘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容纳空间的上侧时,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倾斜开关的空间角度接通驱动电机的供电。
在锅具的再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装配主体具有一个朝向容纳空间的安装槽。加热盘和第一扇叶设置于安装槽。装配主体还具有一个通风道,其连通安装槽和锅具的外侧。借此利于保护加热盘和第一扇叶并提高使用安全性。
在锅具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装配主体还具有一个与安装槽分隔设置的电机容腔。驱动电机设置于电机容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电机容腔的腔壁并连接第一扇叶。装配主体设置有连通电机容腔和锅具的外侧的散热孔。将加热盘和驱动电机分隔设置,利于提高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在锅具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锅体还包括一个第二扇叶,其设置于电机容腔且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借此增加空气流通,利于提高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在锅具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锅具还包括一个温度保险丝,其设置于电机容腔。温度保险丝连接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能够响应于温度保险丝的熔断而断开加热盘和驱动电机的供电。借此可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的锅具损坏和安全问题。
在锅具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锅具还包括一个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加热盘的边缘处。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温度控制加热盘的供电。借此可提高使用便利性。
在锅具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锅具还包括一个传感器安装件和一个压缩弹簧。传感器安装件连接加热盘。传感器安装件具有一个弹簧腔。温度传感器可运动地穿设于传感器安装件且穿过弹簧腔。温度传感器能够相对于传感器安装件在一个缩回位置和一个伸出位置之间运动。温度传感器由缩回位置向伸出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容纳空间。压缩弹簧设置于弹簧腔且套设于温度传感器,以推动温度传感器向伸出位置运动。位于第一位置的内胆的底部能够抵靠温度传感器以将其维持在缩回位置。借此,温度传感器在底部加热和顶部加热时处于不同的位置,以更准确地反应烹调温度。
在锅具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加热盘的轮廓呈圆形,通孔沿其周向延伸。利于提高气体流通量。
在锅具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锅体包括一个托盘,其用于承托位于第二位置的内胆的底部。锅具还包括一个密封圈,其绕设于托盘。密封圈能够密封处于第一位置的内胆和托盘之间的间隙。借此,可防止溢出物从第一锅体和内胆间的缝隙处流出。
在锅具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锅体具有一个连通容纳空间和锅具的外侧的安装孔。锅具还包括一个防溢组件。防溢组件包括一个防溢主体、一个密封垫和一个遮盖件。防溢主体插设于安装孔且与安装孔的孔壁密封配合。防溢主体具有一个贯通容纳空间和锅具的外侧的防溢腔。防溢主体还具有一个引导管,其连通容纳空间和防溢腔的远离容纳空间的一端。密封垫设置于防溢主体的靠近容纳空间的一端,以阻止容纳空间内的物质进入防溢腔。密封垫能够在来自防溢腔内的正压的作用下变形以开放防溢腔。遮盖件可运动地连接引导管的远离容纳空间的一端,以在遮盖引导管的管口的状态和开放引导管的管口的状态间切换。遮盖件能够在来自容纳空间的正压的作用下运动以开放引导管的管口。借此实现防溢功能。
在锅具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锅体还包括一个引导板,其环绕防溢主体的靠近锅具的外侧的一端设置。引导板与防溢主体间具有一个环绕防溢主体的排液间隙。第一锅体内还具有一个连通排液间隙的集液腔。引导板由外缘向中心朝集液腔内凹陷。防溢组件还包括一个遮挡盖,其盖设于防溢主体的靠近锅具的外侧的一端,以遮蔽防溢腔和排液间隙。防溢主体和遮挡盖的连接处形成有连通锅具的外侧的连通孔。借此增强防溢功能。
在锅具的还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锅具还包括一个操作面板,其设置于装配主体且连接控制电路板。操作面板上具有一个第一数值调节部和一个第二数值调节部。通过操作第一数值调节部和第二数值调节部能够增大或减小控制电路板中的设定值。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倾斜开关所处的空间角度确定第一数值调节部和第二数值调节部中的一个用于增大设定值,另一个用于减小设定值。以符合使用者的使用习惯。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锅具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锅具的剖视图。
图3用于显示图2所示的锅具的分解状态。
图4用于显示图2所示的锅具的另一种使用状态。
图5用于显示图2所示的锅具的加热盘的结构。
图6用于显示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安装件和压缩弹簧。
图7为图2中IV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10 第一锅体
11 托盘
12 安装孔
13 引导板
14 排液间隙
15 集液腔
16 连通孔
17 手槽
20 第二锅体
21 装配主体
211 电机容腔
212 散热孔
213 安装槽
214 通风道
22 加热盘
221 通孔
23 第一扇叶
24 第二扇叶
25 驱动电机
30 内胆
31 底部
32 开口
41 控制电路板
42 操作面板
421 第一数值调节部
422 第二数值调节部
51 倾斜开关
52 温度保险丝
61 温度传感器
62 传感器安装件
621 弹簧腔
63 压缩弹簧
70 密封圈
73,74 垫圈
80 防溢组件
81 防溢主体
811 防溢腔
812 引导管
82 密封垫
83 遮盖件
84 遮挡盖
90 容纳空间
91 把手
S 使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并非表示其重要程度或顺序等,仅用于表示彼此的区别,以利文件的描述。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图1为锅具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应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锅具包括一个第一锅体10、一个第二锅体20、一个内胆30、一个控制电路板41和一个倾斜开关51。内胆30用于盛放食物。为表述清楚,定义了第二锅体20的一个使用方向S,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第一锅体10可分离地连接第二锅体20,图3显示了其分离后的状态。如图2所示,组合后的第一锅体10与第二锅体20围成一个容纳空间90。容纳空间90用于容纳内胆30。
第二锅体20包括一个装配主体21、一个加热盘22、一个第一扇叶23和一个驱动电机25。加热盘22连接装配主体21且面对容纳空间90(在图2中,容纳空间90位于加热盘22上侧)。加热盘22具有一组沿使用方向S贯通的通孔221(图中仅示意性地标识出其中一个)。第一扇叶23设置于加热盘22的背离容纳空间90的一侧(即图2中的下侧),且能够通过转动驱动气流穿过通孔221进入容纳空间90。驱动电机25的机体固定连接装配主体21,且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扇叶23,以驱动第一扇叶23转动。
内胆30能够以一个内胆30的底部31接触加热盘22的第一位置(即图2所示的位置)和一个内胆30的开口32朝向加热盘22的第二位置放置于容纳空间90。图4显示了处于第二位置的内胆30,图4中的第一锅体10和第二锅体20相对于图2中的第一锅体10和第二锅体20翻转了180度。
控制电路板41连接装配主体21。控制电路板41能够控制加热盘22和驱动电机25的供电。倾斜开关51固定设置于装配主体21且连接控制电路板41。控制电路板41能够根据倾斜开关51的空间角度控制驱动电机25的供电。具体地,例如:当加热盘22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容纳空间90的下侧时(即使用方向S与重力方向相反时,对应于图2所示状态),控制电路板41能够根据倾斜开关51的空间角度断开驱动电机25的供电;当加热盘22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容纳空间90的上侧时(即使用方向S与重力方向相同时,对应于图4所示状态),控制电路板41能够根据倾斜开关51的空间角度接通驱动电机25的供电。
使用时,可以将锅具如图2所示角度(即使用方向S与重力方向相反)放置,其中的内胆30处于第一位置;控制电路板41接通加热盘22的供电,并根据倾斜开关51的空间角度断开驱动电机25的供电,以实现底部加热功能,借此可实施炖、蒸、煮、煎炒等需要底部加热的烹饪方式,其中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在第二锅体20上加盖第一锅体10。另外,还可以将锅具如图4所示角度(即使用方向S与重力方向相同)放置,其中的内胆30处于第二位置;控制电路板41接通加热盘22的供电,并根据倾斜开关51的空间角度接通驱动电机25的供电,驱动电机25驱动第一扇叶23转动,经加热盘22加热的气体通过通孔221被吹入内胆30内,以实现顶部加热功能,借此可实施空气炸锅的烹饪方式。
本示意性实施方式的锅具通过翻转,仅使用一个加热盘就实现了顶部加热和底部加热两种加热方式,丰富了锅具的功能。
图5显示了加热盘22沿使用方向S的反方向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加热盘22的轮廓呈圆形,各通孔221沿其周向延伸(图5中仅示意性地标识出其中一个通孔221)。借此利于扩大气体流通量。但不限于此,在其他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加热盘22的形状,通孔221的形状、数量和分布可根据需要调整。
如图2所示,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装配主体21具有一个朝向容纳空间90的安装槽213。加热盘22和第一扇叶23设置于安装槽213。装配主体21还具有一个通风道214,其连通安装槽213和锅具的外侧,以便于气体流通。
如图2所示,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装配主体21还具有一个与安装槽213分隔设置的电机容腔211。驱动电机25设置于电机容腔211。驱动电机25的输出轴穿过电机容腔211的腔壁并连接第一扇叶23。装配主体21设置有连通电机容腔211和锅具的外侧的散热孔212。将加热盘22和驱动电机25分区设置,利于提高驱动电机25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锅体20还包括一个第二扇叶24,其设置于电机容腔211且连接驱动电机25的输出轴。借此利于降低电机容腔211的温度,提高驱动电机25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锅具还包括一个温度保险丝52,其设置于电机容腔211。温度保险丝52连接控制电路板41。控制电路板41能够响应于温度保险丝52的熔断而断开加热盘22和驱动电机25的供电。借此可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的锅具损坏和安全问题。
如图2所示,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锅具还包括一个温度传感器61、一个传感器安装件62和一个压缩弹簧63。如图2和图5所示,传感器安装件62设置于加热盘22的边缘处,并连接加热盘22。图6显示了温度传感器61、传感器安装件62和压缩弹簧63。如图6所示,传感器安装件62具有一个弹簧腔621。温度传感器61沿使用方向S及其反方向可运动地穿设于传感器安装件62且穿过弹簧腔621。温度传感器61能够相对于传感器安装件62在一个缩回位置(即图2中所示位置)和一个伸出位置(即图4和图6中所示位置)之间运动。温度传感器61由缩回位置向伸出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容纳空间90。压缩弹簧63设置于弹簧腔621且套设于温度传感器61,以推动温度传感器61向伸出位置运动。如图2所示,位于第一位置的内胆30的底部31能够抵靠温度传感器61以将其维持在缩回位置,借此温度传感器61可直接检测内胆30的温度。当内胆30位于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时,温度传感器61在压缩弹簧63的作用下深入容纳空间90,以更准确地检测容纳空间90内气体的温度。温度传感器61连接控制电路板41。控制电路板41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61感测到的温度控制加热盘22的供电。具体地,例如:当温度传感器61感测到的温度高于控制电路板41中储存的温度设定值时,控制电路板41断开加热盘22的供电;当温度传感器61感测到的温度低于控制电路板41中储存的温度设定值时,控制电路板41接通加热盘22的供电。借此可提高使用便利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锅体10包括一个托盘11,其用于承托位于第二位置的内胆30的底部。锅具还包括一个密封圈70,其绕设于托盘11。如图2所示,密封圈70能够密封处于第一位置的内胆30和托盘11之间的间隙。借此,可防止溢出物从第一锅体10和内胆30间的缝隙处流出。
如图2所示,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锅体10具有一个连通容纳空间90和锅具的外侧的安装孔12。安装孔12沿使用方向S贯通。锅具还包括一个防溢组件80。图7为图2中IV部放大图,如图7所示,防溢组件80包括一个防溢主体81、一个密封垫82、一个遮盖件83和一个遮挡盖84。
防溢主体81插设于安装孔12且与安装孔12的孔壁密封配合。防溢主体81具有一个贯通容纳空间90和锅具的外侧的防溢腔811。防溢主体81还具有一个引导管812,其连通容纳空间90和防溢腔811的远离容纳空间90的一端(即图7中的上端)。密封垫82设置于防溢主体81的靠近容纳空间90的一端(即图7中的下端),以阻止容纳空间90内的物质进入防溢腔811。密封垫82能够在来自防溢腔811内的正压的作用下变形以开放防溢腔811。遮盖件83可运动地连接引导管812的远离容纳空间90的一端(即图7中的上端),以在遮盖引导管812的管口的状态(即图7所示状态)和开放引导管812的管口的状态(即在图7所示状态基础上向上侧运动后的状态)间切换。遮盖件83能够在来自容纳空间90的正压的作用下运动以开放引导管812的管口。
如图2和图7所示,第一锅体10还包括一个引导板13,其环绕防溢主体81的靠近锅具的外侧的一端(即图7中的上端)设置。引导板13与防溢主体81间具有一个环绕防溢主体81的排液间隙14。第一锅体10内还具有一个连通排液间隙14的集液腔15。引导板13由外缘向中心朝集液腔15内凹陷。遮挡盖84盖设于防溢主体81的靠近锅具的外侧的一端(即图7中的上端),以遮蔽防溢腔811和排液间隙14。防溢主体81和遮挡盖84的连接处形成有连通锅具的外侧的连通孔16。
当锅具处于图2所示的底部加热状态时,来自内胆30内的溢出物仅能通过引导管812向外排出,其顶开遮盖件83进入防溢腔811;进入防溢腔811的溢出物在防溢腔811内消泡后变成液体,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抵压密封垫82使其变形,从而回流至内胆30内;当进入防溢腔811的溢出物超出防溢腔811的可容纳量后,多余的溢出物经连通孔16排出,并在引导板13的作用下,最终集中进入集液腔15。借此,利于收集烹饪过程中的溢出物。
如图1所示,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锅具还包括一个操作面板42,其设置于装配主体21且连接控制电路板41。操作面板42用于使用者向控制电路板41输入数据,例如温度设定值和时间设定值等。操作面板42上具有一个第一数值调节部421和一个第二数值调节部422。通过操作第一数值调节部421和第二数值调节部422能够增大或减小控制电路板41中的设定值,设定值例如为温度设定值或时间设定值。第一数值调节部421和第二数值调节部422例如为按键或可触控的部位。
控制电路板41能够根据倾斜开关51所处的空间角度确定第一数值调节部421和第二数值调节部422中的一个用于增大设定值,另一个用于减小设定值。具体地,例如,当锅具处于图2所示状态时,控制电路板41能够根据倾斜开关51所处的空间角度确定第一数值调节部421用于增大设定值,第二数值调节部422用于减小设定值;当锅具处于图4所示摆放状态时,控制电路板41能够根据倾斜开关51所处的空间角度确定第一数值调节部421用于减小设定值,第二数值调节部422用于增大设定值。借此满足使用者的使用习惯。
如图1所示,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锅体10上还设置有两个手槽17(图中仅可见其中一个),借此可便于使用者移动第一锅体10。第二锅体20上还设置有两个把手91,其便于使用者移动第二锅体20。
如图2所示,在本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锅体10和第二锅体20上分别设置有垫圈73和垫圈74。借此,当锅具处于图2或图4所示状态时候,可以分别以垫圈74和垫圈73接触放置平面(例如桌面),以起到防滑作用。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锅体(10);
一个第二锅体(20),其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第一锅体(10);所述第一锅体(10)与所述第二锅体(20)围成一个容纳空间(90);所述第二锅体(20)包括:
一个装配主体(21),
一个加热盘(22),其连接所述装配主体(21)且面对所述容纳空间(90);所述加热盘(22)具有一组通孔(221),
一个第一扇叶(23),其设置于所述加热盘(22)的背离所述容纳空间(90)的一侧,且能够通过转动驱动气流穿过所述通孔(221)进入所述容纳空间(90),及
一个驱动电机(25),其连接所述第一扇叶(23),以驱动所述第一扇叶(23)转动;
一个内胆(30),其能够以一个底部接触所述加热盘(22)的第一位置和一个开口朝向所述加热盘(22)的第二位置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90);
一个控制电路板(41),其连接所述装配主体(21);所述控制电路板(41)能够控制所述加热盘(22)和所述驱动电机(25)的供电;以及
一个倾斜开关(51),其固定设置于所述装配主体(21)且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41);所述控制电路板(41)能够根据所述倾斜开关(51)的空间角度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5)的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加热盘(22)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所述容纳空间(90)的下侧时,所述控制电路板(41)能够根据所述倾斜开关(51)的空间角度断开所述驱动电机(25)的供电;当所述加热盘(22)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所述容纳空间(90)的上侧时,所述控制电路板(41)能够根据所述倾斜开关(51)的空间角度接通所述驱动电机(25)的供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装配主体(21)具有一个朝向所述容纳空间(90)的安装槽(213);所述加热盘(22)和所述第一扇叶(23)设置于所述安装槽(213);所述装配主体(21)还具有一个通风道(214),其连通所述安装槽(213)和所述锅具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装配主体(21)还具有一个与所述安装槽(213)分隔设置的电机容腔(211);所述驱动电机(25)设置于所述电机容腔(211);所述驱动电机(25)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电机容腔(211)的腔壁并连接所述第一扇叶(23);所述装配主体(21)设置有连通所述电机容腔(211)和所述锅具的外侧的散热孔(2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锅体(20)还包括一个第二扇叶(24),其设置于所述电机容腔(211)且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5)的输出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锅具还包括一个温度保险丝(52),其设置于所述电机容腔(211);所述温度保险丝(52)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41);所述控制电路板(41)能够响应于所述温度保险丝(52)的熔断而断开所述加热盘(22)和所述驱动电机(25)的供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锅具还包括一个温度传感器(61),其设置于所述加热盘(22)的边缘处;所述温度传感器(61)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41);所述控制电路板(41)能够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61)感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盘(22)的供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锅具还包括:
一个传感器安装件(62),其连接所述加热盘(22);所述传感器安装件(62)具有一个弹簧腔(621);所述温度传感器(61)可运动地穿设于所述传感器安装件(62)且穿过所述弹簧腔(621);所述温度传感器(61)能够相对于所述传感器安装件(62)在一个缩回位置和一个伸出位置之间运动;所述温度传感器(61)由所述缩回位置向所述伸出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深入所述容纳空间(90);以及
一个压缩弹簧(63),其设置于所述弹簧腔(621)且套设于所述温度传感器(61),以推动所述温度传感器(61)向所述伸出位置运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内胆(30)的底部能够抵靠所述温度传感器(61)以将其维持在所述缩回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热盘(22)的轮廓呈圆形,所述通孔(221)沿其周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锅体(10)包括一个托盘(11),其用于承托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内胆(30)的底部;所述的锅具还包括一个密封圈(70),其绕设于所述托盘(11);所述密封圈(70)能够密封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内胆(30)和所述托盘(11)之间的间隙。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锅体(10)具有一个连通所述容纳空间(90)和所述锅具的外侧的安装孔(12);所述锅具还包括一个防溢组件(80),其包括:
一个防溢主体(81),其插设于所述安装孔(12)且与所述安装孔(12)的孔壁密封配合;所述防溢主体(81)具有一个贯通所述容纳空间(90)和所述锅具的外侧的防溢腔(811);所述防溢主体(81)还具有一个引导管(812),其连通所述容纳空间(90)和所述防溢腔(811)的远离所述容纳空间(90)的一端;
一个密封垫(82),其设置于所述防溢主体(81)的靠近所述容纳空间(90)的一端,以阻止所述容纳空间(90)内的物质进入所述防溢腔(811);所述密封垫(82)能够在来自所述防溢腔(811)内的正压的作用下变形以开放所述防溢腔(811);及
一个遮盖件(83),其可运动地连接所述引导管(812)的远离所述容纳空间(90)的一端,以在遮盖所述引导管(812)的管口的状态和开放所述引导管(812)的管口的状态间切换;所述遮盖件(83)能够在来自所述容纳空间(90)的正压的作用下运动以开放所述引导管(812)的管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锅体(10)还包括一个引导板(13),其环绕所述防溢主体(81)的靠近所述锅具的外侧的一端设置;所述引导板(13)与所述防溢主体(81)间具有一个环绕所述防溢主体(81)的排液间隙(14);所述第一锅体(10)内还具有一个连通所述排液间隙(14)的集液腔(15);所述引导板(13)由外缘向中心朝所述集液腔(15)内凹陷;所述防溢组件(80)还包括一个遮挡盖(84),其盖设于所述防溢主体(81)的靠近所述锅具的外侧的一端,以遮蔽所述防溢腔(811)和所述排液间隙(14);所述防溢主体(81)和所述遮挡盖(84)的连接处形成有连通所述锅具的外侧的连通孔(16)。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锅具还包括一个操作面板(42),其设置于所述装配主体(21)且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41);所述操作面板(42)上具有一个第一数值调节部(421)和一个第二数值调节部(422);通过操作所述第一数值调节部(421)和所述第二数值调节部(422)能够增大或减小所述控制电路板(41)中的设定值;所述控制电路板(41)能够根据所述倾斜开关(51)所处的空间角度确定所述第一数值调节部(421)和所述第二数值调节部(422)中的一个用于增大所述设定值,另一个用于减小所述设定值。
CN202020748482.XU 2020-05-09 2020-05-09 锅具 Active CN212261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8482.XU CN212261126U (zh) 2020-05-09 2020-05-09 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8482.XU CN212261126U (zh) 2020-05-09 2020-05-09 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61126U true CN212261126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8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48482.XU Active CN212261126U (zh) 2020-05-09 2020-05-09 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61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91698A (en) Electric dual and quick cooking utensil
CN108245032B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2089287U (zh) 一种可视化多功能空气烤炸锅
CN111887738A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13464725U (zh) 烹饪器具
CN212261126U (zh) 锅具
CN213464801U (zh) 烹饪器具
CN2135248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1155189U (zh) 烹饪器具
CN112754265A (zh)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锅
CN113616069A (zh) 锅具
CN212815927U (zh) 厨具
WO2023279822A1 (zh) 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WO2023279854A1 (zh) 烹饪器具
CN216393860U (zh) 多功能锅
CN104257250A (zh) 一种新型蒸炸煮多功能合一的厨房家用电器
CN213189197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114246487A (zh) 烹饪器具
CN114246451B (zh) 烹饪器具
CN217987364U (zh) 一种二合一多功能烹饪设备
CN217447450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15899395U (zh) 烹饪器具
CN218246906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19613634U (zh) 一种适配的电加热锅盖及其电炒锅
CN215650504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