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8468U - 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58468U CN212258468U CN202020921915.7U CN202020921915U CN212258468U CN 212258468 U CN212258468 U CN 212258468U CN 202020921915 U CN202020921915 U CN 202020921915U CN 212258468 U CN212258468 U CN 2122584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output
- voltage
- transformer
- d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3 feedback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包括变压器、设于变压器原边侧的原边输入电路、并联设于变压器副边侧的主路输出电路和辅路输出电路,原边输入电路中设有原边全桥逆变电路,主路输出电路中设有主路全桥逆变电路,辅路输出电路中设有半桥逆变电路和起稳压作用的第二级开关管;半桥逆变电路中的两个第一级开关管切换导通时产生死区时间,在死区时间内将第二级开关管关断。本实用新型利用磁芯在双向磁化过程的磁芯反向恢复产生死区时间,在死区时间调整后级开关器件的时序来用于降低同步整流管的电压应力,降低同步整流电路吸收电路的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机一般具有一个交流输入端、两个直流输出端,交流输入端连接市电网络,第一直流输出端给高压电池充电,相当于主路输出电路;第二直流输出端给车内用电设备和低压小电池供电,相当于辅路输出电路。这种传统的变压器集成的多端口电源输出中,每一路的输出压流都要必须具有反馈机制和稳定可控的性能;主路直接由反馈进行控制输出,辅路输出电路除了第一级开关整流电路以外,还需要增加第二级开关稳压电路。
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在死区时间内完成驱动的,这就使得辅路输出电路功率器件需要采用更高级别的耐压器件以及增加吸收电路的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端输出辅路第二级开关稳压电路的关断在主路的死区时间内完成的技术问题,从而有效地降低辅路输出电路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包括变压器、设于变压器原边侧的原边输入电路、并联设于变压器副边侧的主路输出电路和辅路输出电路,原边输入电路中设有原边全桥逆变电路,主路输出电路中设有主路全桥逆变电路,辅路输出电路中设有半桥逆变电路和起稳压作用的第二级开关管;半桥逆变电路中的两个第一级开关管切换导通时产生死区时间,第二级开关管在死区时间内关断。
优选的,第二级开关管在所述死区时间内的导通频率为所述主路全桥逆变电路中开关管的开关频率的2倍。
优选的,第二级开关管在所述两个第一级开关管分别导通的时候均完成1个完整的开关周期。
优选的,两个第一级开关管切换导通时,变压器的磁感应强度反向,辅路输出电路的绕组电压进行换向且变压器的磁芯反向恢复,磁芯反向恢复的时间为死区时间。
优选的,磁芯反向恢复时,辅路输出电路中辅路绕组的两端电压为0,第二级开关管关断时刻流过的电流趋于0。
优选的,辅路输出电路的绕组电压进行换向时,主路全桥逆变电路中开关管的状态不变。
优选的,两个第一级开关管的关断沿与主路全桥逆变电路中开关管的导通沿/关断沿对齐。
优选的,辅路输出电路中辅路绕组的电压相位和主路输出电路中主路绕组的电压相位保持一致。
优选的,在原边全桥逆变电路中位于交叉桥臂上的开关管和在主路全桥逆变电路中位于交叉桥臂上的开关管的通断时序保持一致,相位相差180o。
优选的,原边输入电路、主路输出电路和辅路输出电路的工作状态均由控制模块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磁芯在双向磁化过程的磁芯反向恢复产生死区时间,在死区时间调整后级开关器件的时序来用于降低同步整流管的电压应力,降低同步整流电路吸收电路的损耗;
2、相比于采用更高级别的耐压器件以及增加吸收电路损耗的解决方式,本实用新型简单可靠、成本低、易于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整体电路拓扑结构图。
图2是双端输出电路拓扑结构图。
图3是开关管Q5-Q10的导通情况示意图。
图4是死区时间设置示意图。
图5是变压器的磁感应强度变化及磁芯双向磁化示意图。
图6是变压器电压翻转的反向恢复时间示意图。
图7是开关管Q9和Q10的死区时间示意图。
图8是开关管Q11的关断沿和主路输出电路开关管Q5、Q6、Q7、Q8的关断沿对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元件;针对电路中诸如连接电阻改变电流/电压适配等惯常操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具体实施例中不做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意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整体电路拓扑结构图,包括:双端输出电路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双端输出电路中原边输入电路、主路输出电路和辅路输出电路的工作状态,更准确的说是控制各电路中开关管的通断状态。
下面详细对双端输出电路进行说明,双端输出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变压器、原边输入电路、副边第一转换电路、副边第二转换电路。其中,Q1、Q2、Q3、Q4是原边输入电路的开关管,原边全桥逆变电路包括:Q1、Q2、Q3、Q4;Q5、Q6、Q7、Q8是副边第一转换电路的开关管;Q9、Q10、Q11、D1是辅路开关管。C1、L1为PFC原边输入电路的谐振电容、谐振电感,C2为副边第一转换电路的滤波电容,L2、C3为副边第二转换电路的电感和电容,C4为副边第一转换电路的谐振电容,T1为变压器,W1为原边输入电路的绕组,W2为副边第一转换电路的绕组,W3和W4为副边第二转换电路的绕组。其中,L1可为T1的漏感;D1可为MOSFET等有源控制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双端输出电路处于充电状态时,副边第一转换电路作为主路输出电路,其包括:Q5、Q6、Q7、Q8和C4;主路全桥逆变电路包括:Q5、Q6、Q7、Q8;副边第二转换电路作为辅路输出电路,其包括:Q9、Q10、Q11、D1和L2;半桥逆变电路包括:Q9、Q10,其中,Q9、Q10为第一级开关管;Q11是第二级开关管。主路输出作为主反馈,并且原边输入电路和主路输出电路的Q1、Q2、Q3、Q4、Q5、Q6、Q7、Q8导通的占空比都是50%减去死区时间。其中,为避免位于桥臂上下的一对开关管切换的时候同时导通而引发的短路现象,对上开关管和下开关管设置一个同时关闭的时段,如图3所示,该时段为死区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W1、W2、W3、W4集成在同一个磁芯中,当主路输出电路工作时,T1中存在磁感应强度,辅路输出电路中W3和W4始终存在着和主路输出电路中W2匝数比对应的感应电压存在。主路输出电路由主环路根据原边输入电路的输入电压和主路输出电路电压采用主路输出电路开关管占空比始终控制在50%的方式进行控制,当主路输出电路正在工作时,W3、W4和W1的电压被W2电压钳位,并且和W2上的电压按照匝比的形成映射关系,W3、W4电压是跟随主路输出电路电压变化而变化的,辅路输出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稳定可控则是通过辅路输出电路增加一级开关稳压电路经过Q9、Q10、Q11、D1和L2形成辅路输出电路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路输出电路中Q5和Q8同时导通,导通时间都是占空比的50%减去死区时间,Q6和Q7同时导通,导通时间也是占空比的50%减去死区时间。即Q5、Q8和Q6、Q7的导通时间都是占空比的50%减去死区时间而相位相差180°。在同一个变压器上存在的磁感应强度,W3、W4上存在的感应电压的相位和W2上的电压相位一致,主路输出电路由Q5、Q8的导通切换为Q6、Q7的导通,W2上的电压进行换相,与此同时,W3和W4的电压也同步进行换相。其中,Q9和Q10的开关频率以及占空比和主路输出电路保持同步,如图4所示,当主路输出电路中Q5和Q8导通时,Q10导通,当主路输出电路中Q6和Q7导通时,Q9导通。于是,Q9和Q10便起到了同步整流的作用,Q9和Q10是跟随主路输出电路中Q5、Q8和Q6、Q7开关切换时,变压器电压自然换相自主切换导通的。其中,辅路输出电路是通过DSP检测辅路输出电路电压的反馈来控制Q11占空比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W3和W4上的感应电压经过Q9和Q10的整流后在H对L上形成一个正电压V3,该V3的电压50%来自于绕组W3,50%来自于绕组W4。当辅路输出电路负载的功率较大的时候,用于同步整流的Q9和Q10在关断的瞬间会产生电压应力尖锋,该应力尖锋的来源有三个:①变压器绕组本身电压换相时的平台电压;②另外一侧同步整流对应绕组的平台电压;③在变压器电压换相带来的电流变化在回路漏感上引起的感应电压。其中,来源①和②是和主路输出电路电压以及W2和W3、W4的匝比有关,在漏感一定的情况下,其和电流的变化速率有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拓扑架构为是双端输出输出,能量的转换集成在T1,W3、W4的电压对W2的电压跟随。如图2所示,W2的电压在由Q5、Q8的导通切换到Q6、Q7的导通时,W2的电压也由F点电压VF对D点电压VD,其为正,切换到VF对VD电压,其为负,相位相差180°。W3和W4的电压相位和W2的电压的相位是一致的,W3的电压VJ对VH也由正切换为负,W4的电压VH对VK也由正切换为负。如图5所示,W3和W4电压进行换相时,变压器的磁感应强度B从+Bm变化到-Bm,磁芯双向磁化,磁感应强度的翻转产生反向。而反向恢复需要时间,如图6所示,具体体现在变压器电压翻转需要反向恢复时间。如图6和图7所示的Tr,该反向恢复时间与磁感应强度B值的大小成正比,辅路输出电路的负载加大,磁感应强度B值随之增大,辅路绕组变压换相所需要的时间加长,磁芯反向恢复时间即为辅路输出电路中用于同步整流作用的Q9、Q10的死区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绕组电压换相过程中,在用于同步整流作用的Q9、Q10两端电压和绕组电压上升是同步的,但是如果在换相的时候,Q11还在导通,继续从W3、W4上拉能量,则会带来两个问题:①Q9和Q10上电流变化速率会加快,即很大的di/dt,该di/dt会使得线路上的漏感产生很大的感应电压:V=L*di/dt,漏感产生的电压叠加在绕组的平台电压上会使得同步整流的Q9和Q10的电压应力很高,此时则需要增加吸收电路吸收该部分电压应力;②当Q11关断的时刻W3或者W4的电压是稳定的电压,绕组负载能力很强,Q11关断瞬间电流很大,在开关管Q11两端也会产生一个很大的di/dt,该di/dt会使得Q11两端产生很大的电压应力;③Q11关断瞬间的电压应力会叠加在同步整流管两端,使得同步整流在Q11关断时同样产生一个高的电压尖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
1、利用绕组电压进行换相,磁芯反向恢复在用于同步整流作用的Q9、Q10切换导通时产生死区时间。与此同时,DSP控制Q11的导通频率为主路输出电路开关管导通频率的2倍,Q11在Q10导通的时候完成一个完整的开关周期,在Q9导通的时候完成一个完整的开关周期。
2、利用DSP控制Q11在死区时间内关断,即如图8所示,Q11的关断沿和主路输出电路中Q5、Q6、Q7、Q8的关断沿对齐。
当Q11在Q9和Q10的死区区间关断时,此时变压器正在换相,主路输出电路的开关管都未关断/导通,而W3、W4正处于磁芯的反向恢复之中,绕组两端电压为0,Q11关断时刻流过的电流很小,Q11两端由于硬开关产生的电压应力则可以大大降低。在Q11关断之后,由于后级没有负载,辅路输出电路的变压器绕组上的电流减小,由电流变化在回路漏感上产生的电压V=L*di/dt大大减小,Q9和Q10关断的电压应力也大大减小,从而减小Q9和Q10的吸收电路的损耗以及选用电压较低的开关管用以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制,术语“连接”、“包括”、表意序数的词汇等应当作为广义的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在此处使用的,该单数的形式“一”、“一个”意欲同样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之外。
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并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予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设于所述变压器原边侧的原边输入电路、并联设于所述变压器副边侧的主路输出电路和辅路输出电路,所述原边输入电路中设有原边全桥逆变电路,所述主路输出电路中设有主路全桥逆变电路,所述辅路输出电路中设有半桥逆变电路和起稳压作用的第二级开关管;所述半桥逆变电路中的两个第一级开关管切换导通时产生死区时间,所述第二级开关管在所述死区时间内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开关管在所述死区时间内的导通频率为所述主路全桥逆变电路中开关管的开关频率的2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开关管在所述两个第一级开关管分别导通的时候均完成1个完整的开关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级开关管切换导通时,所述变压器的磁感应强度反向,所述辅路输出电路的绕组电压进行换向且所述变压器的磁芯反向恢复,所述磁芯反向恢复的时间为所述死区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反向恢复时,所述辅路输出电路中辅路绕组的两端电压为0,所述第二级开关管关断时刻流过的电流趋于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路输出电路的绕组电压进行换向时,所述主路全桥逆变电路中开关管的状态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级开关管的关断沿与所述主路全桥逆变电路中开关管的导通沿/关断沿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路输出电路中辅路绕组的电压相位和所述主路输出电路中主路绕组的电压相位保持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边全桥逆变电路中位于交叉桥臂上的开关管和在所述主路全桥逆变电路中位于交叉桥臂上的开关管的通断时序保持一致,相位相差180o。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输入电路、主路输出电路和辅路输出电路的工作状态均由控制模块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21915.7U CN212258468U (zh) | 2020-05-27 | 2020-05-27 | 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21915.7U CN212258468U (zh) | 2020-05-27 | 2020-05-27 | 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58468U true CN212258468U (zh) | 2020-12-29 |
Family
ID=73976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21915.7U Active CN212258468U (zh) | 2020-05-27 | 2020-05-27 | 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5846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38140A1 (zh) * | 2020-05-27 | 2021-12-02 |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及其辅路开关控制方法 |
-
2020
- 2020-05-27 CN CN202020921915.7U patent/CN21225846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38140A1 (zh) * | 2020-05-27 | 2021-12-02 |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及其辅路开关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51916B (zh) | 一种双输出端口充电电路 | |
CN111490577A (zh) | 一种双端输出充电电路及其辅路开关控制方法 | |
CN106685231B (zh) | 一种原边钳位型软开关全桥变换器及其不对称控制方法 | |
CN111355398B (zh) | 一种集成dc/dc转换器的双向车载充电机电路 | |
CN103812359B (zh) | 一种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346940B (zh) | 一种功率变换电路 | |
US9543823B2 (en) |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having a switching circuit unit that includes a switching device and an auxiliary switching device | |
CN100511942C (zh) | 正反激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2364860B (zh) | 一种二次侧移相控制全桥变换器 | |
CN111478612B (zh) | 一种相位关联稳压管钳位的辅助谐振换流极逆变器 | |
US20160105119A1 (en) |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 |
CN106026645A (zh) | 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595274A (zh) | 一种双向功率流高频隔离有源钳位整流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9104108A (zh) | 一种带有有源箝位的软开关型单级式高频隔离整流器 | |
CN102570830A (zh) | 基于耦合电感的模块型光伏电力电子变换器 | |
CN115694203B (zh) | 一种可双向变换的直流隔离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245078A (zh) | 集成dc/dc转换器的双向车载充电机电路 | |
CN101521460B (zh) |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直流变换器 | |
CN114301300A (zh) | 一种宽范围双向谐振式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852590B (zh) | 一种新型三电平llc谐振变换器 | |
CN108322055A (zh) | 一种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356759A (zh) | 一种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pwm控制方法 | |
CN208001237U (zh) | 一种双向直流变换电路 | |
CN105391304A (zh) | 一种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pwm控制方法 | |
CN113783435B (zh) | 一种低谐波输出的电感线圈充放电电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8000 Fengy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5 Industrial Zone, North Ring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01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eimeisi New Energ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5 floor, Fengyun mansion, five road north,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Vmax Pow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