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7124U - 一种电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7124U
CN212257124U CN202021479378.1U CN202021479378U CN212257124U CN 212257124 U CN212257124 U CN 212257124U CN 202021479378 U CN202021479378 U CN 202021479378U CN 212257124 U CN212257124 U CN 212257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inductor
center pillar
magnetic
sid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93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庭
谭隆竞
罗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Meiji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93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7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7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7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感器,包括骨架、中柱、线圈、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所述骨架包括两侧板、连接所述两侧板的线槽、贯穿所述两侧板及所述线槽的中孔、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侧板的两底板,所述中柱穿设于骨架的中孔中,所述线圈绕设在骨架的线槽上,所述第一磁芯具有第一凹槽且设于骨架的两底板上并环绕中柱及两侧板的下半部,所述第二磁芯具有第二凹槽且设于第一磁芯上并环绕中柱及两侧板的上半部,其中,所述第一磁芯的第一凹槽与第二磁芯的第二凹槽相对组合形成一凹孔,使通过所述凹孔而具备减少磁力线切割绕组的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电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减少磁力线切割绕组的电感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传统的电感器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E型磁芯11、绕设有铜导体13及夹设于两个E型磁芯11之间的骨架12。然而,图1中的两个E型磁芯11之间会有间隙G,且间隙G刚好形成于铜导体13的中空部内。当电流流过铜导体13所产生的磁力线M要通过间隙G时,间隙G将造成磁力线M散射而切割铜导体13,进而在铜导体上形成涡流,造成电感器1效能的损失,降低产品效率。此外,一个E型磁芯与一个I型磁芯的组合也会产生类似的问题,且两个E型磁芯的组合或E型磁芯与I型磁芯的组合难以使用两种材质的配套,再者,两个E型磁芯的成型形状复杂而不利于加工生产。
再请参阅图2,另一传统的电感器在组装中柱14与外罩15时,必须先在中柱14位置进行点胶后,再组装外罩15,在组装时容易刮除胶量,导致胶量减少而使黏着力下降,且组装后更有无法再于接触面进行加胶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电感器,是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至少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器,其中,所述电感器包括:
骨架,包括两侧板、连接所述两侧板的线槽、贯穿所述两侧板及所述线槽的中孔、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侧板的两底板,以及分别连接该两底板的两组引脚;
中柱,穿设于所述中孔中;
线圈,包括绕设于所述线槽上的绕圈部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两组引脚上的两传导部;
第一磁芯,设于所述两底板上并环绕于所述中柱及所述两侧板的下半部;
第二磁芯,设于所述第一磁芯上并环绕于所述中柱及所述两侧板的上半部;
其中,所述第一磁芯的一端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磁芯的一端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抵靠时,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相对组合形成一凹孔。
在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凹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中柱的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中柱为磁性材料体,且为方形体或圆形体;
在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第一磁芯及该第二磁芯为口字形;
在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线圈为由漆包铜线或三层绝缘线所环绕而成,且所述两传导部是由所述漆包铜线或所述三层绝缘线的两端延伸而形成;
在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线圈具有形成于所述绕圈部中的中空部,以使所述绕圈部绕设于所述线槽上时,所述中空部与所述中孔贯通相连;
在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凹孔用以供点胶;
在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点胶所用胶体为磁性胶体;
在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骨架的所述两底板及所述两组引脚是外露于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
在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凹孔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感器,包括骨架、中柱、线圈、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所述骨架包括两侧板、连接所述两侧板的线槽、贯穿所述两侧板及所述线槽的中孔、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侧板的两底板,所述中柱穿设于骨架的中孔中,所述线圈绕设在骨架的线槽上,所述第一磁芯具有第一凹槽且设于骨架的两底板上并环绕中柱及两侧板的下半部,所述第二磁芯具有第二凹槽且设于第一磁芯上并环绕中柱及两侧板的上半部,其中,所述第一磁芯的第一凹槽与第二磁芯的第二凹槽相对组合形成一凹孔,使通过所述凹孔而具备减少磁力线切割绕组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感器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电感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参阅图3,本使用新型的电感器2包括骨架21、中柱22、线圈23、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
在本实施例中,骨架21包含两侧板211、线槽212、中孔213、两底板214以及两组引脚215。两侧板211是从线槽212的两端向外延伸而与线槽212连接,而中孔213是贯穿线槽212及两侧板211的中心。两底板214是分别连接于两侧板211的一侧,而两组引脚215则分别连接于两底板214上,使得两底板214及两组引脚215可供电感器2于组装完成后插置于电路板上或连接至其他电子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中柱22是穿设于中孔213中。在一实施例中,中柱22可填满中孔213且不凸出于两侧板211的表面。在另一实施例中,中柱22可为方形体或圆形体,而中孔213的形状可与中柱22相匹配,且中柱22可为磁性材料体,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线圈23包括绕圈部231、传导部232及中空部233。绕圈部231是绕设于线槽212上,而绕圈部231绕设于线槽212后的两端将延伸形成传导部232。中空部233则是形成在绕圈部231中,以使绕圈部231绕设于线槽212上时,中空部233与中孔213贯通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线圈23为由漆包铜线或三层绝缘线所环绕而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线圈23的传导部232是由漆包铜线或三层绝缘线的两端延伸而形成,且此两端分别连接两组引脚215。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线圈23的绕圈部231的环绕匝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芯24设于两底板214上并环绕中柱22及两侧板211的下半部,第二磁芯25则设于第一磁芯24上并环绕中柱22及两侧板211的上半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为口字形,而可使两侧板211及中柱22套设于该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的口字形中,而第一磁芯24或第二磁芯25的高度可为两侧板211的高度的一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电感器2组装完成后,骨架21的两底板214及两组引脚215是外露于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以使两组引脚215能插置于电路板上或连接至其他电子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芯24和第二磁芯25可例如铁芯、铁粉芯、铁氧体或由其他铁磁性材料所构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芯24的一端的接面上具有第一凹槽241,第二磁芯25的一端的接面上具有第二凹槽251,当第一磁芯24设于第二磁芯25上而相互抵靠,以使第一磁芯24的接面与第二磁芯25的接面相接时,如图4所示,第一凹槽241及第二凹槽251相对组合形成一凹孔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孔26的位置将对应于中柱22的位置,例如可对应中柱22的中心位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中柱22的两端所对应的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的位置皆可形成有凹孔26(即两个凹孔26),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凹孔数量。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凹孔26的作用是供点胶,可使得中柱22与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之间有足够胶量可以固定。在另一实施例中,于凹孔26进行点胶时所用胶体可为磁性胶体,其可进一步提升感量特性,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2中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与中柱22之间的结构设计,使第一磁芯24与第二磁芯25之间的间隙(即凹孔26)可设计于中柱22的两端点,除了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可使用不同材质配套之外,更可尽量减少磁力线切割绕组的机会,可降低损失并提高效率。而且,当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选择合金材质(AlloyHybrid material)时,可取得最佳设计而降低产品尺寸。
此外,由于间隙(即凹孔26)设计于中柱22的两端点,磁力线散射也位于两端点,故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的厚度面积不用完全等于中柱22的有效截面积(因磁力线散射导致其两端所能承受的磁力线数较多),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降低产品外径尺寸。
此外,通过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之间所形成的凹孔26的设计,可对凹孔26内中柱22与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之间的位置进行点胶固定,可解决现有技术中胶量被括除所导致黏着力下降的问题,并可降低异音的产生机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磁芯24及第二磁芯25为口字形,相较于E型磁芯,其设计较为简单,有利于磁芯的加工生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器包括:
骨架,包括两侧板、连接所述两侧板的线槽、贯穿所述两侧板及所述线槽的中孔、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侧板的两底板,以及分别连接该两底板的两组引脚;
中柱,穿设于所述中孔中;
线圈,包括绕设于所述线槽上的绕圈部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两组引脚上的两传导部;
第一磁芯,设于所述两底板上并环绕于所述中柱及所述两侧板的下半部;
第二磁芯,设于所述第一磁芯上并环绕于所述中柱及所述两侧板的上半部;
其中,所述第一磁芯的一端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磁芯的一端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抵靠时,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相对组合形成一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中柱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柱为磁性材料体,且为方形体或圆形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及该第二磁芯为口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为由漆包铜线或三层绝缘线所环绕而成,且所述两传导部是由所述漆包铜线或所述三层绝缘线的两端延伸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具有形成于所述绕圈部中的中空部,以使所述绕圈部绕设于所述线槽上时,所述中空部与所述中孔贯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用以供点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所用胶体为磁性胶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的所述两底板及所述两组引脚是外露于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CN202021479378.1U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电感器 Active CN212257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9378.1U CN212257124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电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9378.1U CN212257124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电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7124U true CN212257124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79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9378.1U Active CN212257124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电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71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15588B2 (ja) 巻線型電子部品
JP3213692U (ja) リアクトル及び電気・電子機器
US9251945B2 (en) Planar core with high magnetic volume utilization
CN110323042A (zh) 线圈装置
CN212257124U (zh) 一种电感器
CN210245279U (zh) 一种基于pcb板的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11578566U (zh) 一种滤波器、电磁元件
JP4670262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CN112185655B (zh) 薄型谐振变压器漏感调整结构
CN214476869U (zh) 一种新型耦合电感
KR102536830B1 (ko)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mi 필터
CN217983027U (zh) 一种下沉嵌入式双磁芯差模电感
CN220020844U (zh) 一种tlvr双导体电感器
CN113053642B (zh) 一种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电磁元件
TWM593054U (zh) 電感器
TWM569060U (zh) Height-limited inductor construction
CN210489380U (zh) 一种稳固型磁芯
CN217008894U (zh) 一种组合式变压器结构
CN213877786U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薄型变压器
TWI821032B (zh) 平面變壓器
CN216928254U (zh) 电感元件和电源产品
CN218525380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共模电感
CN211699958U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
CN212161444U (zh) 一种可实现微小化的引脚内嵌外露式电感元件
CN212967302U (zh) 一种低损耗平面电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9

Address after: 418000 Industrial Park concentration area of Yuanling County, Huaihua City, Hunan Province (No. 8, shaziao village, Liangshuijing Town, Yuanling County)

Patentee after: Hunan Meiji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4 No.1, houting No.4 Industrial Zone, Shajing Town,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AG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