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2826U - 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2826U
CN212252826U CN202020376919.1U CN202020376919U CN212252826U CN 212252826 U CN212252826 U CN 212252826U CN 202020376919 U CN202020376919 U CN 202020376919U CN 212252826 U CN212252826 U CN 212252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ipe
supporting plate
plate
wa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69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an Public Utility Servic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Taian Public Utility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an Public Utility Service Center filed Critical Taian Public Utility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203769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2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2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28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包含有设置在办公区域上的第一换热器(2)、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串联式联接的第二换热器(91)、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91)之间并且用于改变第二换热器(91)与第一换热器(2)分布状态的连接架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91),实现了对办公区域的供暖,通过连接架装置,实现了在办公区域中增加供暖点分布,因此提高了对办公区域的供暖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空调末端装置用于对办公区域进行加热,从而保证办公区域的舒适度,因此换热空调末端装置是一种重要的供暖通风部件,在现有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中,还都是使用筒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当在办公区域安装时,只能对一定的区域进行换热,为了保证整体的办公区域的换热,需要增加筒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的安装数量,从而影响了对办公区域的换热效果。
基于申请人于2020年2月9日的技术交底书和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1821471445.8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因此提高了对办公区域的供暖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办公区域上的第一换热器、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串联式联接的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并且用于改变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分布状态的连接架装置。
由于设计了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连接架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实现了对办公区域的供暖,通过连接架装置,实现了在办公区域中增加供暖点分布,因此提高了对办公区域的供暖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增加热交换点分布的方式把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连接架装置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改变热交换点之间距离分布的方式把连接架装置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连接架装置设置为伸缩支架。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管、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角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电机和水泵。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暖风机。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立柱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伸缩支架、暖风机、电机和水泵,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器并且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换热器之间和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换热器之间分别设置有角板,在伸缩支架与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并且在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在第一换热器与立柱管之间设置有水泵并且在电机上设置有水泵。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立柱管的柱部的下端头设置有第一管部并且在柱部的上端头设置有第二管部,在柱部的中间部的下头设置有第一窗口部并且在柱部的中间部的上头设置有第二窗口部,第一管部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板联接并且第二管部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板联接,第一管部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连通并且第二管部设置为通过水泵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第一窗口部设置为与暖风机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窗口部分别设置为与电机和水泵容纳式联接,柱部的中间部设置为与伸缩支架联接并且柱部设置为矩形杆状体,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分别设置为圆形盲孔体并且第一窗口部和第二窗口部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第一管部设置为与供热系统的供水管联接并且第二管部设置为与供热系统的回水管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换热器设置为筒式换热器并且在第一换热器的器体部中设置有通孔体,器体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板联接并且器体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板联接,器体部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联接并且器体部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角板联接,器体部的下横腔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管道与立柱管和第一截止阀联接并且器体部的上横腔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管道与水泵和第二截止阀联接,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换热器容纳式联接并且器体部设置为口字形箱状体,通孔体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通孔体设置为与暖风机相对应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在第一支撑板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支撑板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包容槽体,第一支撑板的内端头和第二支撑板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立柱管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板的包容槽体和第二支撑板的包容槽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联接,第一支撑板的包容槽体的外端头和第二支撑板的包容槽体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角板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板的包容槽体和第二支撑板的包容槽体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角板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角板的竖部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联接,角板的横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暖风机设置为与立柱管嵌入式联接并且暖风机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相对应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水泵设置为与立柱管嵌入式联接并且水泵的端轴设置为与电机联接,水泵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联接并且水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立柱管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电机设置为与立柱管嵌入式联接并且电机的端轴设置为与水泵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伸缩支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菱形边框部、第二菱形边框部和中间板部并且第一菱形边框部的内铰接轴设置为与立柱管联接,第一菱形边框部的外铰接轴设置为与中间板部的内端头联接并且第二菱形边框部的内铰接轴设置为与中间板部的外端头联接,第二菱形边框部的外铰接轴设置为与第二换热器联接并且第一菱形边框部和第二菱形边框部分别设置为铰接四边形,中间板部设置为矩形板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换热器设置为板式换热器并且第二换热器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嵌入式联接,第二换热器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伸缩支架联接并且第二换热器的下端端面外端部设置为通过软管与第一截止阀联接,第二换热器的上端端面外端部设置为通过软管与第二截止阀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分别设置为球形阀门并且第一截止阀的其中一个端口部和第二截止阀的其中一个端口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管道与第一换热器联接,第一截止阀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和第二截止阀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软管与第二换热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换热器与伸缩支架和第二换热器设置为按照延伸换热面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换热器、伸缩支架和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设置为按照控制通闭状态的方式分布,第一换热器、伸缩支架和第二换热器与立柱管、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角板设置为按照镶嵌固定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换热器、伸缩支架、第二换热器、立柱管、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角板与暖风机设置为按照加快热交换空气的流动的方式分布,第一换热器、伸缩支架、第二换热器、立柱管、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角板与电机和水泵设置为按照加快内热交换水的流动的方式分布,一个立柱管、一个第一支撑板、一个第二支撑板和两个角板设置为组成一组镶嵌固定部件,第一换热器的中心线、第一支撑板的中心线和第二支撑板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菱形边框部设置为与柱部联接,器体部设置为与第一管部连通。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立柱管、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角板、伸缩支架、暖风机、电机、水泵、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柱部、第一管部、第二管部、第一窗口部、第二窗口部、器体部、通孔体、第一菱形边框部、第二菱形边框部和中间板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增加热交换点分布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连接架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管1、第一换热器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第二换热器91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立柱管-1、第一换热器-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角板-5、伸缩支架-6、暖风机-7、电机-8、水泵-9、第二换热器-91、第一截止阀-92、第二截止阀-93、柱部-11、第一管部-12、第二管部-13、第一窗口部-14、第二窗口部-15、器体部-21、通孔体-22、第一菱形边框部-61、第二菱形边框部-62、中间板部-6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立柱管1、第一换热器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角板5、伸缩支架6、暖风机7、电机8、水泵9、第二换热器91、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并且在立柱管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伸缩支架6、暖风机7、电机8和水泵9,在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器2并且在第一支撑板3与第一换热器2之间和第二支撑板4与第一换热器2之间分别设置有角板5,在伸缩支架6与第一换热器2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91并且在第二换热器91与第一换热器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在第一换热器2与立柱管1之间设置有水泵9并且在电机8上设置有水泵9。
在本实施例中,在立柱管1的柱部11的下端头设置有第一管部12并且在柱部11的上端头设置有第二管部13,在柱部11的中间部的下头设置有第一窗口部14并且在柱部11的中间部的上头设置有第二窗口部15,第一管部12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板4联接并且第二管部13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板3联接,第一管部12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连通并且第二管部13设置为通过水泵9与第一换热器2连通,第一窗口部14设置为与暖风机7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窗口部15分别设置为与电机8和水泵9容纳式联接,柱部11的中间部设置为与伸缩支架6联接并且柱部11设置为矩形杆状体,第一管部12和第二管部13分别设置为圆形盲孔体并且第一窗口部14和第二窗口部15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第一管部12设置为与供热系统的供水管联接并且第二管部13设置为与供热系统的回水管联接。
通过立柱管1,形成了对第一换热器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伸缩支架6、暖风机7、电机8和水泵9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管部12,实现了与第一换热器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支撑板3的连接,由第二管部13,实现了与第二支撑板4的连接,实现了与水泵9的连接,由柱部11,实现了与伸缩支架6的连接,由第一窗口部14,实现了与暖风机7的连接,由第二窗口部15,实现了与电机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换热器2与供热系统的中间连接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设置为筒式换热器并且在第一换热器2的器体部21中设置有通孔体22,器体部2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板3联接并且器体部2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板4联接,器体部21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联接并且器体部21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角板5联接,器体部21的下横腔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管道与立柱管1和第一截止阀92联接并且器体部21的上横腔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管道与水泵9和第二截止阀93联接,通孔体22设置为与第二换热器91容纳式联接并且器体部21设置为口字形箱状体,通孔体22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通孔体22设置为与暖风机7相对应分布。
通过第一换热器2,形成了对立柱管1、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角板5、暖风机7、第二换热器91、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的支撑连接点,由器体部21,实现了与立柱管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支撑板3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支撑板4的连接,实现了与角板5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截止阀9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截止阀93的连接,由通孔体22,实现了与暖风机7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换热器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办公区域的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在第一支撑板3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支撑板4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包容槽体,第一支撑板3的内端头和第二支撑板4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立柱管1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板3的包容槽体和第二支撑板4的包容槽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联接,第一支撑板3的包容槽体的外端头和第二支撑板4的包容槽体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角板5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板3的包容槽体和第二支撑板4的包容槽体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
通过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形成了对立柱管1、第一换热器2和角板5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实现了与立柱管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换热器2的连接,实现了与角板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第一换热器2与立柱管1的连接中间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角板5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角板5的竖部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联接,角板5的横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联接。
通过角板5,形成了对第一换热器2、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的支撑连接点,由角板5,实现了与第一换热器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支撑板3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支撑板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第一换热器2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的连接中间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暖风机7设置为与立柱管1嵌入式联接并且暖风机7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相对应分布。
通过暖风机7,形成了对立柱管1和第一换热器2的支撑连接点,由暖风机7,实现了与立柱管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换热器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加快第一换热器2的热交换空气的流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水泵9设置为与立柱管1嵌入式联接并且水泵9的端轴设置为与电机8联接,水泵9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联接并且水泵9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立柱管1联接。
通过水泵9,形成了对立柱管1、第一换热器2和电机8的支撑连接点,由水泵9,实现了与立柱管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换热器2的连接,实现了与电机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加快第一换热器2的内热交换水的流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8设置为与立柱管1嵌入式联接并且电机8的端轴设置为与水泵9联接。
通过电机8,形成了对立柱管1和水泵9的支撑连接点,由电机8,实现了与立柱管1的连接,实现了与水泵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水泵9的动力源。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支架6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菱形边框部61、第二菱形边框部62和中间板部63并且第一菱形边框部61的内铰接轴设置为与立柱管1联接,第一菱形边框部61的外铰接轴设置为与中间板部63的内端头联接并且第二菱形边框部62的内铰接轴设置为与中间板部63的外端头联接,第二菱形边框部62的外铰接轴设置为与第二换热器91联接并且第一菱形边框部61和第二菱形边框部62分别设置为铰接四边形,中间板部63设置为矩形板状体。
通过伸缩支架6,形成了对立柱管1和第二换热器91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菱形边框部61,实现了与立柱管1的连接,由第二菱形边框部62,实现了与第二换热器91的连接,由中间板部63,实现了第二菱形边框部62与第一菱形边框部6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二换热器91与立柱管1的中间连接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91设置为板式换热器并且第二换热器91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嵌入式联接,第二换热器91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伸缩支架6联接并且第二换热器91的下端端面外端部设置为通过软管与第一截止阀92联接,第二换热器91的上端端面外端部设置为通过软管与第二截止阀93联接。
通过第二换热器91,形成了对第一换热器2、伸缩支架6、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换热器91,实现了与第一换热器2的连接,实现了与伸缩支架6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截止阀9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截止阀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第一换热器2的串联交换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分别设置为球形阀门并且第一截止阀92的其中一个端口部和第二截止阀93的其中一个端口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管道与第一换热器2联接,第一截止阀92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和第二截止阀93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软管与第二换热器91联接。
通过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形成了对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91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实现了与第一换热器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换热器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二换热器91与第一换热器2的开闭的控制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与伸缩支架6和第二换热器91设置为按照延伸换热面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换热器2、伸缩支架6和第二换热器91与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设置为按照控制通闭状态的方式分布,第一换热器2、伸缩支架6和第二换热器91与立柱管1、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角板5设置为按照镶嵌固定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换热器2、伸缩支架6、第二换热器91、立柱管1、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角板5与暖风机7设置为按照加快热交换空气的流动的方式分布,第一换热器2、伸缩支架6、第二换热器91、立柱管1、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角板5与电机8和水泵9设置为按照加快内热交换水的流动的方式分布,一个立柱管1、一个第一支撑板3、一个第二支撑板4和两个角板5设置为组成一组镶嵌固定部件,第一换热器2的中心线、第一支撑板3的中心线和第二支撑板4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菱形边框部61设置为与柱部11联接,器体部21设置为与第一管部12连通。
器体部21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把角板5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上,从而把器体部21安装在柱部11上,把第一管部12和第二管部13分别与供热系统管道安装,供热系统的供水管中的热交换水分别进入到器体部21的下横腔部中,通过器体部21的竖向腔部进入到器体部21的上横腔部中,器体部21的上横腔部中的热交换水再进入到供热系统的回水管中,实现了器体部21的热交换,当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处于开通状态,器体部21的下横腔部中的热交换水通过第一截止阀92进入到第二换热器91中,第二换热器91的热交换水通过第二截止阀93进入到器体部21的上横腔部中,实现了第二换热器91的热交换,拉动第二换热器91,使第一菱形边框部61和第二菱形边框部62处于横向伸长状态,第二换热器91从通孔体22中探出,实现了第二换热器91与器体部21的间隔分布,推动第二换热器91,使第一菱形边框部61和第二菱形边框部62处于横向收缩状态,把第二换热器91放到通孔体22中,启动电机8,使水泵9处于工作状态,加快了器体部21的上横腔部中的热交换水进入到供热系统的回水管中的流动速度,启动暖风机7,加快了通孔体22中的热空气流动,当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换热器91与器体部21进行隔断。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增加热交换点分布的方式把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91和连接架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改变热交换点之间距离分布的方式把连接架装置与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91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装置设置为伸缩支架6。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管1、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角板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与第二换热器91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电机8和水泵9。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暖风机7。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91和连接架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91,实现了对办公区域的供暖,通过连接架装置,实现了在办公区域中增加供暖点分布,因此提高了对办公区域的供暖效果。
2、由于设计了伸缩支架6,实现了第一换热器2与第二换热器91的套接。
3、由于设计了立柱管1、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角板5,实现了对第一换热器2的固定连接。
4、由于设计了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实现了对第二换热器91的工作状态控制。
5、由于设计了电机8和水泵9,提高了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91的热交换性能。
6、由于设计了暖风机7,提高了第一换热器2的供暖效率。
7、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增加热交换点分布的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91和连接架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办公区域上的第一换热器2、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串联式联接的第二换热器91、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91之间并且用于改变第二换热器91与第一换热器2分布状态的连接架装置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办公区域上的第一换热器(2)、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串联式联接的第二换热器(91)、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91)之间并且用于改变第二换热器(91)与第一换热器(2)分布状态的连接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增加热交换点分布的方式把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91)和连接架装置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改变热交换点之间距离分布的方式把连接架装置与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91)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连接架装置设置为伸缩支架(6),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管(1)、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角板(5),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与第二换热器(91)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
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电机(8)和水泵(9),
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与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暖风机(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在立柱管(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伸缩支架(6)、暖风机(7)、电机(8)和水泵(9),在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设置有第一换热器(2)并且在第一支撑板(3)与第一换热器(2)之间和第二支撑板(4)与第一换热器(2)之间分别设置有角板(5),在伸缩支架(6)与第一换热器(2)之间设置有第二换热器(91)并且在第二换热器(91)与第一换热器(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在第一换热器(2)与立柱管(1)之间设置有水泵(9)并且在电机(8)上设置有水泵(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换热器(2)设置为筒式换热器并且在第一换热器(2)的器体部(21)中设置有通孔体(22),器体部(2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板(3)联接并且器体部(2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板(4)联接,器体部(21)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联接并且器体部(21)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角板(5)联接,器体部(21)的下横腔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管道与立柱管(1)和第一截止阀(92)联接并且器体部(21)的上横腔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管道与水泵(9)和第二截止阀(93)联接,通孔体(22)设置为与第二换热器(91)容纳式联接并且器体部(21)设置为口字形箱状体,通孔体(22)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通孔体(22)设置为与暖风机(7)相对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第二换热器(91)设置为板式换热器并且第二换热器(91)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嵌入式联接,第二换热器(91)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伸缩支架(6)联接并且第二换热器(91)的下端端面外端部设置为通过软管与第一截止阀(92)联接,第二换热器(91)的上端端面外端部设置为通过软管与第二截止阀(93)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伸缩支架(6)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菱形边框部(61)、第二菱形边框部(62)和中间板部(63)并且第一菱形边框部(61)的内铰接轴设置为与立柱管(1)联接,第一菱形边框部(61)的外铰接轴设置为与中间板部(63)的内端头联接并且第二菱形边框部(62)的内铰接轴设置为与中间板部(63)的外端头联接,第二菱形边框部(62)的外铰接轴设置为与第二换热器(91)联接并且第一菱形边框部(61)和第二菱形边框部(62)分别设置为铰接四边形,中间板部(63)设置为矩形板状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在立柱管(1)的柱部(11)的下端头设置有第一管部(12)并且在柱部(11)的上端头设置有第二管部(13),在柱部(11)的中间部的下头设置有第一窗口部(14)并且在柱部(11)的中间部的上头设置有第二窗口部(15),第一管部(12)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板(4)联接并且第二管部(13)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板(3)联接,第一管部(12)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连通并且第二管部(13)设置为通过水泵(9)与第一换热器(2)连通,第一窗口部(14)设置为与暖风机(7)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窗口部(15)分别设置为与电机(8)和水泵(9)容纳式联接,柱部(11)的中间部设置为与伸缩支架(6)联接并且柱部(11)设置为矩形杆状体,第一管部(12)和第二管部(13)分别设置为圆形盲孔体并且第一窗口部(14)和第二窗口部(15)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第一管部(12)设置为与供热系统的供水管联接并且第二管部(13)设置为与供热系统的回水管联接,
或,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在第一支撑板(3)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支撑板(4)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包容槽体,第一支撑板(3)的内端头和第二支撑板(4)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立柱管(1)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板(3)的包容槽体和第二支撑板(4)的包容槽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联接,第一支撑板(3)的包容槽体的外端头和第二支撑板(4)的包容槽体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角板(5)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板(3)的包容槽体和第二支撑板(4)的包容槽体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
或,角板(5)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角板(5)的竖部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联接,角板(5)的横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联接,
或,暖风机(7)设置为与立柱管(1)嵌入式联接并且暖风机(7)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相对应分布,
或,水泵(9)设置为与立柱管(1)嵌入式联接并且水泵(9)的端轴设置为与电机(8)联接,水泵(9)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换热器(2)联接并且水泵(9)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立柱管(1)联接,
或,电机(8)设置为与立柱管(1)嵌入式联接并且电机(8)的端轴设置为与水泵(9)联接,
或,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分别设置为球形阀门并且第一截止阀(92)的其中一个端口部和第二截止阀(93)的其中一个端口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管道与第一换热器(2)联接,第一截止阀(92)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和第二截止阀(93)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分别设置为通过软管与第二换热器(91)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换热器(2)与伸缩支架(6)和第二换热器(91)设置为按照延伸换热面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换热器(2)、伸缩支架(6)和第二换热器(91)与第一截止阀(92)和第二截止阀(93)设置为按照控制通闭状态的方式分布,第一换热器(2)、伸缩支架(6)和第二换热器(91)与立柱管(1)、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角板(5)设置为按照镶嵌固定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换热器(2)、伸缩支架(6)、第二换热器(91)、立柱管(1)、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角板(5)与暖风机(7)设置为按照加快热交换空气的流动的方式分布,第一换热器(2)、伸缩支架(6)、第二换热器(91)、立柱管(1)、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角板(5)与电机(8)和水泵(9)设置为按照加快内热交换水的流动的方式分布,一个立柱管(1)、一个第一支撑板(3)、一个第二支撑板(4)和两个角板(5)设置为组成一组镶嵌固定部件,第一换热器(2)的中心线、第一支撑板(3)的中心线和第二支撑板(4)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菱形边框部(61)设置为与柱部(11)联接,器体部(21)设置为与第一管部(12)连通。
CN202020376919.1U 2020-03-23 2020-03-23 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52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6919.1U CN212252826U (zh) 2020-03-23 2020-03-23 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6919.1U CN212252826U (zh) 2020-03-23 2020-03-23 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2826U true CN212252826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6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691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52826U (zh) 2020-03-23 2020-03-23 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2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8428B (zh) 一种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87904B (zh) 用于供热设备的壳体单元
CN105115038A (zh)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CN20205698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6288256A (zh) 一种具有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洁净室
CN212252826U (zh) 基于延伸面的换热空调末端装置
CN110273845A (zh) 风机及空调单元
CN101644467B (zh) 一种节能空调装置
CN21274669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4913381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及其引流装置
KR20060130836A (ko) 농축산용 냉난방기
CN208475471U (zh) 一种高环保性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208108320U (zh) 空调柜机
CN208269278U (zh)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CN208871703U (zh) 一种暖通铺盘管连接装置
CN207113027U (zh) 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208011955U (zh) 一种变频风冷热泵制冷采暖系统装置
CN208428926U (zh) 一种一体式叉车电动空调
CN105202726A (zh) 新风热回收一体机
CN206207732U (zh) 侧进风暖风机
CN205579729U (zh) 一种具有强制对流功能的暖气片
CN107687671A (zh) 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204757136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02133196U (zh) 新型动态水力平衡分配器
CN212673441U (zh) 一种被动式住宅厨房舒适性补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