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69278U -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69278U
CN208269278U CN201820845850.5U CN201820845850U CN208269278U CN 208269278 U CN208269278 U CN 208269278U CN 201820845850 U CN201820845850 U CN 201820845850U CN 208269278 U CN208269278 U CN 208269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ir
ducting system
air outlet
bl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458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颖颖
陈荣华
孙小洪
李佳鹏
罗胜
王振勇
余明养
欧峥
杨登明
陈珠秀
吴晓岳
王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08458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69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69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69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该风道系统包括:壳体(21),具有容纳空间,以及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顶部的第一出风口(231);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对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21)内的风进行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用于将经换热的风输送至所述出风口。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系统可向上出风,因而避免了冷风吹人问题,防止“空调病”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挂式空调器多数采用贯流风机,其风道系统为后面进风、下面出风的方式,因此,存在出风方式单一的缺陷,并且在单下出风时,制冷时空气的下沉容易存在冷风吹人的问题,并导致“空调病”。
中国专利文献CN107940569A,公开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虽然具有两个出风口,但是两个出风口都设置在室内机的前面板上,也就是说出风时,两个出风口的送风方向相同,都是向前方送出。也就是说该空调室内机依然存在送风方向单一,导致冷风直接吹人的问题,同时该文献中的空调室内机也不能针对不同的室温或人群进行送风模式的调节,从而适应性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挂式空调器的出风直接向下或向前而造成冷风吹人,出风模式单一,不能适应不同室温和人群,从而提供一种可上下送风、左右进风,同时具有多种可调节出风模式的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系统,包括:壳体,具有容纳空间,以及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的第一出风口;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对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的风进行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将经换热的风输送至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第二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左壳体、右壳体,所述进风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壳体的左侧壁上的第一进风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右壳体的右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口;所述风机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壳体内的第一风机,以及设置在所述右壳体内的第二风机;所述换热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壳体内的第一换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右壳体内的第二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将所述风机送过来的风导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纵向截面为由四段蜗壳型线构成的封闭图形,每段蜗壳型线的凹面面向气流。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由若干部分卡接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有第二导风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分别由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挂式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系统由于具有顶部的上出风口,因此,冷风不会直接吹向人体,避免了“空调病”的产生,同时上出风口模式可增加冷风在室内的换热流程,避免冷空气快速下沉导致的换热不充分现象,从而大大改善了用户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系统可以同时具有顶部的上出风口和底部的下出风口,这样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出风方向,以兼顾快速降温和冷风不直接吹人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系统采用左右进风口,从而优化了进风方式,并且左右进风的方式方便过滤网的拆卸。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系统左右方向的进风方式和上下方向的出风方式,其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空调器的空间,提升了风量;同时进风口、风机和隔板的位置配合,使得空气进入和流动的阻力小,可快速引导空气流向出风口,减少系统整体运行能耗。并且,风机采用轴流风机具有效率高、风量大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风道系统采用的导流板结构可同时满足两个风机同时向上向下吹风的需求,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增大出风量。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系统顶部的上出风口和底部的下出风口上的导风板可分别独立运转,因此,可提供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从而可满足不同条件的不同需求。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式空调器由于采用了上述风道系统,因此具备上述风道系统所述的任一项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挂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挂式空调器的第一运行模式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挂式空调器的第二运行模式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挂式空调器的第三运行模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挂式空调器,2-风道系统,
21-壳体,211-前面板,221-第一进风口,222-第二进风口,231-第一出风口;232-第二出风口,241-第一风机;242-第二风机;25-导流板;261-第一换热器;262-第二换热器;271-第一导风板,272-第二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挂式空调器1具有风道系统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的风道系统2除了可以用于挂式空调器1还可以用于其他适宜的空调系统,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以用于挂式空调器1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风道系统2包括壳体21,壳体21具有内部容纳空间。壳体21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出风口至少包括设置在壳体21顶部的第一出风口231,例如,第一出风口231可设置在壳体21的上顶盖上,因此,第一出风口231的出风方向向上,吹出的风不会直接对着人。壳体21内还设置有换热器,用于对从进风口进入壳体21内的风进行换热;并且壳体21内还设置有风机,风机用于将经换热的风输送至出风口。
由于风道系统2顶部设置了出风口,因此,在夏季经换热冷却的冷风可以向上吹出,而不是向下方或前方吹出,这样就避免了冷风直接吹向人体,造成不适。同时,冷风从上方吹出可以延长冷风在室内的换热流程,从而避免冷空气快速下沉导致的换热不充分现象,进而改善了用户舒适度。
进一步地,出风口还包括设置在壳体21底部的第二出风口232,例如,第二出风口232可设置在壳体21的下底板上,即第二出风口232的出风方向向下。同时在壳体21的上部和下部设置出风口,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出风方向,分散出风量,从而避免冷风直接吹人的同时满足快速降温的需要。
壳体21上的进风口优选地设置在壳体21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左右进风口进一步优化了进风模式,并且相较于后进风模式,其更方便过滤网的拆卸。
如图所示,进一步优选地,壳体21的容纳空间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壳体21分隔成左壳体和右壳体。进风口可包括设置在左壳体上的左侧壁上的第一进风口221,以及设置在右壳体的右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口222,空气可沿水平方向从左侧进入第一进风口221,或者沿水平方向从右侧进入第二进风口222。对应地,风机可包括设置在左壳体内的第一风机241,和设置在右壳体内的第二风机242;换热器可包括设置在左壳体内的第一换热器261,以及设置在右壳体内的第二换热器262,具体地,第一换热器261位于第一进风口221和第一风机241之间,第二换热器262位于第二进风口222和第二风机242之间。进一步,第一风机241和第二风机242都优选地为轴流风机。
空气在风道系统2内的流动行程如下:第一风机241将空气经第一进风口221吸入左壳体,然后空气经第一换热器261换热后,被送往第一出风口231和/或第二出风口231;第二风机242将空气经第二进风口222吸入右壳体,然后经第二换热器262换热后,被送往第一出风口231和/或第二出风口231。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轴流风机使得风道系统内的空气流路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即左右方向的进风方式和上下方向的出风方式,其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空调器的空间,增大了送风面积,提升了风量;同时,风道系统采用轴流风机引导空气,风机与隔板以及进风口的位置的配合,能减小空气进入和流动的阻力,可更快速地将空气引导至出风口,从而大幅减小系统的运行能耗。同时,采用轴流风机,具有效率高、风量大的优点。
优选地,隔板为导流板25。如图所示,导流板25的纵向截面是一个上、下、左、右都对称的封闭图形,其由四段蜗壳型线组成,蜗壳型线的凹面面对气流。导流板25可同时满足两个风机同时向上向下吹风的需求,结构简单,简化生产装配,同时可节省空间,最大程度的增大出风面积,提升风量。
进一步地,风道系统2包括第一导风板271和第二导风板272,其中第一导风板271设置在第一出风口231处,第二导风板272设置在第二出风口232处。第一导风板271和第二导风板272分别用于开闭第一出风口231和第二出风口232,同时引导气流的流向。第一导风板271和第二导风板272各自可独立运转,例如,第一导风板271关闭,第二导风板272开启并运转,或者第二导风板272关闭,第一导风板271开启并运转,或者第一导风板271和第二导风板272同时开启并运转。第一导风板271和第二导风板272可分别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未图示),从而实现各自独立控制,独立运转。
由于第一导风板271和第二导风板272可以独立运转,因此,风道系统2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从而满足了不同季节、不同室温或不同用户人群的使用需求,大大改善了用户体验値。
下面将参照图2-4说明该挂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图2显示的是挂式空调器的第一运行模式,即上送风模式。此时,第二导风板272关闭,第一导风板271开启,空气从壳体3的左右两侧进入,分别经第一换热器261和第二换热器262冷却,再通过第一风机241和第二风机242,被导流板25引导流向第一出风口231。此种上送风模式,适用于夏季,室内体质弱的用户,如老人,儿童较多的场合,这样可以避免冷风下沉直接吹人,避免用户患上“空调病”。
图3显示的是挂式空调器的第二运行模式,即下送风模式。此时,第一导风板271关闭,第二导风板272开启,空气从壳体3的左右两侧进入,分别经第一换热器261和第二换热器262冷却,再通过第一风机241和第二风机242,被导流板25引导流向第二出风口232。此种下送风模式,适用于冬季,热空气吹送到空调器下方的空间,增加换热行程,同时也适用于夏季,室内体质较弱的人群少的场合。
图4显示的是挂式空调器的第三运行模式,即上下同时送风模式。此时,第一导风板271和第二导风板272都开启,空气从壳体3的左右两侧进入,分别经第一换热器261和第二换热器262冷却,再通过第一风机241和第二风机242,被导流板25分别引导流向第一出风口231和第二出风口232。此种送风模式,适用于一年四季,用户可根据温度、人员构成灵活控制上、下出风口。
综上,本实用新型中的挂式空调器,用户可以根据季节,室外温度,室内人员构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行模式,使得挂式空调器的工作方式灵活,适应范围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2)

1.一种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1),具有容纳空间,以及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顶部的第一出风口(231);
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对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21)内的风进行换热;
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21)内,用于将经换热的风输送至所述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底部的第二出风口(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21)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1)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21)分隔成左壳体、右壳体;
所述进风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壳体的左侧壁上的第一进风口(221),以及设置在所述右壳体的右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口(222);
所述风机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壳体内的第一风机(241),以及设置在所述右壳体内的第二风机(242);
所述换热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壳体内的第一换热器(261),以及设置在所述右壳体内的第二换热器(26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为导流板(25),所述导流板(25)用于将所述风机送过来的风导向所述第一出风口(231)和/或第二出风口(2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5)的纵向截面为由四段蜗壳型线构成的封闭图形,每段蜗壳型线的凹面面向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5)一体注塑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5)由若干部分卡接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31)处设有第一导风板(271),所述第二出风口(232)处设有第二导风板(27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7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272)分别由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
12.一种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2)。
CN201820845850.5U 2018-06-01 2018-06-01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Active CN208269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45850.5U CN208269278U (zh) 2018-06-01 2018-06-01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45850.5U CN208269278U (zh) 2018-06-01 2018-06-01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69278U true CN208269278U (zh) 2018-12-21

Family

ID=6468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45850.5U Active CN208269278U (zh) 2018-06-01 2018-06-01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692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2210A (zh) * 2018-06-01 2018-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2210A (zh) * 2018-06-01 2018-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16918B1 (ko) 환기 겸용 공기 조화기
CN106440056A (zh) 空调柜机
CN108386908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4776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2644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5505332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269278U (zh)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CN108592210A (zh)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CN20793629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0966671A (zh) 厨房空调系统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013431U (zh) 一种空调器壳体
CN20856688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11993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7815532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机组
CN201110602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0793625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723577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9386484U (zh) 带内循环全热交换器
CN209639137U (zh) 风管机
CN208803749U (zh) 通风节能降温房
CN208418945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挂机
CN20841913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挂机
CN207140726U (zh) 暗藏式空气能房车空调
CN207299283U (zh) 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