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0656U - 工程机械设备及支腿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设备及支腿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0656U
CN212250656U CN202020225720.9U CN202020225720U CN212250656U CN 212250656 U CN212250656 U CN 212250656U CN 202020225720 U CN202020225720 U CN 202020225720U CN 212250656 U CN212250656 U CN 212250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leg
valve
main
direction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257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林
钟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257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0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0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0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工程机械设备及支腿液压系统,支腿液压系统包括主阀模组、连接主阀模组的第一油路、连接主阀模组的第二油路、及分别连接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的支腿控制模组;主阀模组包括主换向阀;主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连接第一油路,主换向阀的第二工作口连接第二油路;主换向阀为三位四通阀;支腿控制模组包括连接第一油路的第一支路换向阀、连接第一油路的第二支路换向阀、连接第一支路换向阀的水平驱动油缸、及连接第二支路换向阀的垂直驱动油缸;第二油路还分别连接第一支路换向阀、及第二支路换向阀;第一支路换向阀及第二支路换向阀为二位四通阀;主换向阀用于切换水平驱动油缸及垂直驱动油缸的动作方向。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设备及支腿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支腿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设备及支腿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起重机等工程机械设备为满足公路运输法规要求,在不增加整车宽度的前提下,一般都设置伸缩或摆动支腿,以增大支撑跨距,保证工作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该伸缩或摆动支腿一般采用液压油缸实现展开和收回。具体地,可采用摆动支腿油缸和垂直支腿油缸实现摆动和垂直支腿的伸缩。
一般工程机械均采用四条支腿支撑地面,因此,在支腿液压系统设计时,多采用多个三位四通方向控制阀或通过共用有杆腔输油管方式,导致存在成本过高或油路相互干扰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成本过高或油路相互干扰等问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设备及支腿液压系统。
一种支腿液压系统,包括:主阀模组、连接所述主阀模组的第一油路、连接所述主阀模组的第二油路、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的支腿控制模组;所述主阀模组包括主换向阀;所述主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连接所述第一油路,所述主换向阀的第二工作口连接所述第二油路;所述主换向阀为三位四通阀;所述支腿控制模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油路的第一支路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油路的第二支路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的水平驱动油缸、及连接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的垂直驱动油缸;所述第二油路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及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及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为二位四通阀;所述主换向阀用于切换所述水平驱动油缸及所述垂直驱动油缸的动作方向;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分别控制所述水平驱动油缸、所述垂直驱动油缸与所述主换向阀的通断。
上述支腿液压系统,通过在水平驱动油缸及垂直驱动油缸伸展前,切换主换向阀的工作状态,使进入主换向阀的液压油从主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流出,第一支路换向阀、第二支路换向阀分别对水平驱动油缸、垂直驱动油缸与主换向阀进行接通,使第一油路的分别向水平驱动油缸的无杆腔、垂直驱动油缸的无杆腔注入液压油,实现水平驱动油缸及垂直驱动油缸伸展;在水平驱动油缸及垂直驱动油缸收缩前,切换主换向阀的工作状态,第二油路的分别向水平驱动油缸的有杆腔、垂直驱动油缸的有杆腔注入液压油,实现水平驱动油缸及垂直驱动油缸收缩;由于主换向阀实现了水平驱动油缸及垂直驱动油缸的运动切换,第一支路换向阀及第二支路换向阀为二位四通阀,从而可降低成本同时避免油路相互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腿液压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主换向阀进油口的进油油路、输出口连接所述进油油路入油端的油泵、及连接所述主换向阀出油口的回油油路;从而为主换向阀提供持续的液压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阀模组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连接在所述进油油路与所述回油油路之间;从而可控制进入主换向阀的最大油压,避免主换向阀或支腿控制模组受到过大油压的冲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腿液压系统还包括油箱;所述油泵的输入口通过管道延伸至所述油箱中;所述回油油路的出油端延伸至所述油箱中;从而可对多余液压油进行存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换向阀的中位机能为M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设有第三工作口、及第四工作口;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至所述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至所述第二油路;所述第三工作口连通至所述水平驱动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四工作口连通至所述水平驱动油缸的有杆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腿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一液压锁;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的第三工作口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锁连接所述水平驱动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的第四工作口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锁连接所述水平驱动油缸的有杆腔;从而令水平驱动油缸在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时保持锁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设有第五工作口、及第六工作口;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至所述第一油路,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至所述第二油路;所述第五工作口连通至所述垂直驱动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六工作口连通至垂直驱动油缸的有杆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腿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二液压锁;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的第五工作口通过所述第二液压锁连接所述垂直驱动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的第六工作口通过所述第二液压锁连接所述垂直驱动油缸的有杆腔;从而令垂直驱动油缸在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时保持锁定状态。
一种工程机械设备,包括:运载主体、连接所述运载主体的左前支腿机构、连接所述运载主体的左后支腿机构、连接所述运载主体的右前支腿机构、连接所述运载主体的右后支腿机构、及若干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所述支腿液压系统的数量为四,依次为第一支腿液压系统、第二支腿液压系统、第三支腿液压系统、及第四支腿液压系统;所述第一支腿液压系统、所述第二支腿液压系统、所述第三支腿液压系统、及所述第四支腿液压系统分别控制所述左前支腿机构、所述左后支腿机构、所述右前支腿机构、及所述右后支腿机构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支腿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支腿液压系统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支腿液压系统20,用于驱动工程机械设备100的支腿机构的动作。该支腿液压系统20包括主阀模组21、连接主阀模组21的第一油路22、连接主阀模组21的第二油路23、及分别连接第一油路22与第二油路23的支腿控制模组24;主阀模组21包括主换向阀211;主换向阀211的第一工作口连接第一油路22,主换向阀211的第二工作口连接第二油路23;主换向阀211为三位四通阀;支腿控制模组24包括连接第一油路 22的第一支路换向阀241、连接第一油路22的第二支路换向阀242、连接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的水平驱动油缸243、及连接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的垂直驱动油缸244;第二油路23还分别连接第一支路换向阀241、及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第一支路换向阀241及第二支路换向阀242为二位四通阀;主换向阀211用于切换水平驱动油缸243及垂直驱动油缸244的动作方向;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第二支路换向阀242分别控制水平驱动油缸243、垂直驱动油缸244与主换向阀 211的通断。
通过在水平驱动油缸243及垂直驱动油缸244伸展前,切换主换向阀211 的工作状态,使进入主换向阀211的液压油从主换向阀211的第一工作口流出,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第二支路换向阀242分别对水平驱动油缸243、垂直驱动油缸244与主换向阀211进行接通,使第一油路22的分别向水平驱动油缸243 的无杆腔、垂直驱动油缸244的无杆腔注入液压油,实现水平驱动油缸243及垂直驱动油缸244伸展;在水平驱动油缸243及垂直驱动油缸244收缩前,切换主换向阀211的工作状态,第二油路23的分别向水平驱动油缸243的有杆腔、垂直驱动油缸244的有杆腔注入液压油,实现水平驱动油缸243及垂直驱动油缸244收缩;由于主换向阀211实现了水平驱动油缸243及垂直驱动油缸244 的运动切换,第一支路换向阀241及第二支路换向阀242为二位四通阀,从而可降低成本同时避免油路相互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支腿液压系统20还包括连接主换向阀211进油口的进油油路25、输出口连接进油油路25入油端的油泵26、及连接主换向阀211 出油口的回油油路27;通过油泵26泵出的液压油通过进油油路25输入至主换向阀211的进油口,然后从主换向阀211的第一工作口或第二工作口流出;支腿控制模组24从第一工作口或第二工作口流回主换向阀211的液压油经主换向阀211的出油口流出至回油油路27。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主阀模组21还包括溢流阀212;溢流阀212连接在进油油路25与回油油路27之间。从而可控制进入主换向阀211的最大油压,避免主换向阀211或支腿控制模组24受到过大油压的冲击。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支腿液压系统20还包括油箱28;油泵26的输入口通过管道延伸至油箱28中;回油油路27的出油端延伸至油箱28中。具体地,从回油油路27流出的液压油储存在油箱28中,而油泵26则从油箱28中抽取液压油,向主阀模组21及支腿控制模组24供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主换向阀211的中位机能为M型。具体地,主换向阀211有三种工作状态,在主换向阀211的第一种工作状态下,主换向阀211 的进油口与主换向阀211的第一工作口相通,同时主换向阀211的出油口与主换向阀211的第二工作口相通,即进油油路25与第一油路22相通,回油油路 27与第二油路23相通;在主换向阀211的第二种工作状态下,主换向阀211的进油口与主换向阀211的第二工作口相通,同时主换向阀211的出油口与主换向阀211的第一工作口相通,即进油油路25与第二油路23相通,回油油路27 与第一油路22相通;在主换向阀211的第三种工作状态下,主换向阀211的进油口与主换向阀211的出油口相通,第一工作口与第二工作口相隔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路换向阀241设有第三工作口、及第四工作口;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的进油口连通至第一油路22,第一支路换向阀241 的出油口连通至第二油路23;第三工作口连通至水平驱动油缸243的无杆腔;第四工作口连通至水平驱动油缸243的有杆腔。具体地,第一支路换向阀241 有两种工作状态,在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的第一种工作状态下,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的进油口与第三工作口相通,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的出油口与第四工作口相通,即第一油路22与水平驱动油缸243的无杆腔相通,第二油路23与水平驱动油缸243的有杆腔相通;在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的第二种工作状态下,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的进油口与第三工作口隔离,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的出油口与第四工作口隔离,即第一油路22与水平驱动油缸243的无杆腔相截止,第二油路23与水平驱动油缸243的有杆腔相截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支腿控制模组24还包括第一液压锁245;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的第三工作口通过第一液压锁245连接水平驱动油缸243的无杆腔,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的第四工作口通过第一液压锁245连接水平驱动油缸 243的有杆腔。从而令水平驱动油缸243在工程机械设备100使用时保持锁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支路换向阀242设有第五工作口、及第六工作口;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的进油口连通至第一油路22,第二支路换向阀242 的出油口连通至第二油路23;第五工作口连通至垂直驱动油缸244的无杆腔;第六工作口连通至垂直驱动油缸244的有杆腔。具体地,第二支路换向阀242 有两种工作状态,在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的第一种工作状态下,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的进油口与第五工作口相通,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的出油口与第六工作口相通,即第一油路22与垂直驱动油缸244的无杆腔相通,第二油路23与垂直驱动油缸244的有杆腔相通;在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的第二种工作状态下,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的进油口与第五工作口隔离,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的出油口与第六工作口隔离,即第一油路22与垂直驱动油缸244的无杆腔相截止,第二油路23与垂直驱动油缸244的有杆腔相截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支腿控制模组24还包括第二液压锁246;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的第五工作口通过第二液压锁246连接垂直驱动油缸244的无杆腔,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的第六工作口通过第二液压锁246连接垂直驱动油缸 244的有杆腔。从而令垂直驱动油缸244在工程机械设备100使用时保持锁定状态。
请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设备100a中,工程机械设备100a包括:运载主体30、连接运载主体30的左前支腿机构40a、连接运载主体30的左后支腿机构50a、连接运载主体30的右前支腿机构60a、连接运载主体30的右后支腿机构70a、及若干支腿液压系统20;支腿液压系统的数量为四,依次为第一支腿液压系统、第二支腿液压系统、第三支腿液压系统、及第四支腿液压系统;第一支腿液压系统、第二支腿液压系统、第三支腿液压系统、及第四支腿液压系统分别控制左前支腿机构40a、左后支腿机构50a、右前支腿机构60a、及右后支腿机构70a的动作。
具体地,左前支腿机构40a包括水平伸缩组件41、及连接水平伸缩组件41 活动端的垂直运动组件42;第一支腿液压系统中的水平驱动油缸243a带动水平伸缩组件41运行,第一支腿液压系统中的垂直驱动油缸244带动垂直运动组件 42运行。
左后支腿机构50a、右前支腿机构60a、及右后支腿机构70a的结构分别与左前支腿机构40a对应。
请参阅图1及图2,工程机械设备使用前,油泵26将油箱28中的液压油泵送至进油油路25中,主换向阀211处于其第一工作状态,第一支路换向阀241 处于其第一工作状态,第二支路换向阀242处于其第一工作状态;进油油路25 的压力依次通过主换向阀211、第一油路22、及第一支路换向阀241流入水平驱动油缸243的无杆腔内,进油油路25的压力还通过主换向阀211、第一油路22、及第二支路换向阀242流入垂直驱动油缸244的无杆腔内;同时,水平驱动油缸243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第二油路23、主换向阀211、及回油油路27流回油箱28中,垂直驱动油缸244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第二油路23、主换向阀211、及回油油路 27流回油箱28中;随着油泵26的不断供油,水平驱动油缸243、垂直驱动油缸244分别带动水平伸缩组件41、垂直运动组件42完全伸展。
当水平伸缩组件41、垂直运动组件42完全伸展后,主换向阀211进入其第三工作状态,第一支路换向阀241进入其第二工作状态,第二支路换向阀242 进入其第二工作状态,水平驱动油缸243受到第一液压锁245的锁定,垂直驱动油缸244受到第二液压锁246的锁定,从而令工程机械能够安全作业。
工程机械设备100a使用完成后,需要将左前支腿机构40a、左后支腿机构 50a、右前支腿机构60a、及右后支腿机构70a收缩时,主换向阀211处于其第二工作状态,第一支路换向阀241处于其第一工作状态,第二支路换向阀242 处于其第一工作状态;进油油路25的压力依次通过主换向阀211、第二油路23、及第一支路换向阀241流入水平驱动油缸243的有杆腔内,进油油路25的压力还通过主换向阀211、第二油路23、及第二支路换向阀242流入垂直驱动油缸 244的有杆腔内;同时,水平驱动油缸243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一支路换向阀241、第一油路22、主换向阀211、及回油油路27流回油箱28中,垂直驱动油缸244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支路换向阀242、第一油路 22、主换向阀211、及回油油路27流回油箱28中;随着油泵26的不断供油,水平驱动油缸243、垂直驱动油缸244分别带动水平伸缩组件41、垂直运动组件42完全收缩。
当水平伸缩组件41、垂直运动组件42完全收缩后,主换向阀211进入其第三工作状态,第一支路换向阀241进入其第二工作状态,第二支路换向阀242 进入其第二工作状态,从而便于工程机械设备100a驶离作业场地。
可选地,工程机械设备100a为起重机。
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设备100b中,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设备100a的区别在于,左前支腿机构40b设置水平摆动组件43,以替代水平伸缩组件41,第一支腿控制模组中的水平驱动油缸243b 驱动水平摆动组件43相对运载主体30的转动;左后支腿机构50b、右前支腿机构60b、及右后支腿机构70b的结构分别与左前支腿机构40b对应。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水平驱动油缸及垂直驱动油缸伸展前,切换主换向阀的工作状态,使进入主换向阀的液压油从主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流出,第一支路换向阀、第二支路换向阀分别对水平驱动油缸、垂直驱动油缸与主换向阀进行接通,使第一油路的分别向水平驱动油缸的无杆腔、垂直驱动油缸的无杆腔注入液压油,实现水平驱动油缸及垂直驱动油缸伸展;在水平驱动油缸及垂直驱动油缸收缩前,切换主换向阀的工作状态,第二油路的分别向水平驱动油缸的有杆腔、垂直驱动油缸的有杆腔注入液压油,实现水平驱动油缸及垂直驱动油缸收缩;由于主换向阀实现了水平驱动油缸及垂直驱动油缸的运动切换,第一支路换向阀及第二支路换向阀为二位四通阀,从而可降低成本同时避免油路相互干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支腿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模组、连接所述主阀模组的第一油路、连接所述主阀模组的第二油路、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的支腿控制模组;所述主阀模组包括主换向阀;所述主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连接所述第一油路,所述主换向阀的第二工作口连接所述第二油路;所述主换向阀为三位四通阀;所述支腿控制模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油路的第一支路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油路的第二支路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的水平驱动油缸、及连接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的垂直驱动油缸;所述第二油路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及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及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为二位四通阀;所述主换向阀用于切换所述水平驱动油缸及所述垂直驱动油缸的动作方向;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分别控制所述水平驱动油缸、所述垂直驱动油缸与所述主换向阀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液压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主换向阀进油口的进油油路、输出口连接所述进油油路入油端的油泵、及连接所述主换向阀出油口的回油油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模组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连接在所述进油油路与所述回油油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液压系统还包括油箱;所述油泵的输入口通过管道延伸至所述油箱中;所述回油油路的出油端延伸至所述油箱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向阀的中位机能为M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设有第三工作口、及第四工作口;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至所述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至所述第二油路;所述第三工作口连通至所述水平驱动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四工作口连通至所述水平驱动油缸的有杆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一液压锁;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的第三工作口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锁连接所述水平驱动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一支路换向阀的第四工作口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锁连接所述水平驱动油缸的有杆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设有第五工作口、及第六工作口;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至所述第一油路,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至所述第二油路;所述第五工作口连通至所述垂直驱动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六工作口连通至垂直驱动油缸的有杆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二液压锁;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的第五工作口通过所述第二液压锁连接所述垂直驱动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支路换向阀的第六工作口通过所述第二液压锁连接所述垂直驱动油缸的有杆腔。
10.一种工程机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载主体、连接所述运载主体的左前支腿机构、连接所述运载主体的左后支腿机构、连接所述运载主体的右前支腿机构、连接所述运载主体的右后支腿机构、及若干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一项所述的支腿液压系统;所述支腿液压系统的数量为四,依次为第一支腿液压系统、第二支腿液压系统、第三支腿液压系统、及第四支腿液压系统;所述第一支腿液压系统、所述第二支腿液压系统、所述第三支腿液压系统、及所述第四支腿液压系统分别控制所述左前支腿机构、所述左后支腿机构、所述右前支腿机构、及所述右后支腿机构的动作。
CN202020225720.9U 2020-02-28 2020-02-28 工程机械设备及支腿液压系统 Active CN212250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5720.9U CN212250656U (zh) 2020-02-28 2020-02-28 工程机械设备及支腿液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5720.9U CN212250656U (zh) 2020-02-28 2020-02-28 工程机械设备及支腿液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0656U true CN212250656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89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25720.9U Active CN212250656U (zh) 2020-02-28 2020-02-28 工程机械设备及支腿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0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8774B (zh) 一种叉车及叉车门架升降液压系统
KR100248186B1 (ko) 유압제어 시스템
CN102303813B (zh) 一种支腿液压系统及起重机
CN106246625A (zh) 自升式平台液压控制系统
US20100122528A1 (en) Hydraulic system having regeneration and supplemental flow
CN102619805A (zh) 一种适用于控制多个液压缸顺序伸出运动的液压缸
CN212250656U (zh) 工程机械设备及支腿液压系统
CN212250657U (zh) 冗余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设备
CN103010976B (zh) 控制油缸顺序伸缩的液压系统、水平支腿系统和工程机械
CN110566527B (zh) 液压驱动系统
CN112628231B (zh) 一种自动钻进控制阀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039191U (zh) 液压驱动系统
JP6049386B2 (ja) クレーンの油圧回路
CN212250655U (zh) 异步支腿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设备
CN212246018U (zh) 工程机械设备及支腿液压系统
US9863448B2 (en) Hydraulic circuit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12855650B (zh) 支腿液压控制系统及起重机
CN211039198U (zh) 液压驱动系统
CN106149795A (zh) 挖掘机动臂液压控制系统
CN202296849U (zh) 一种起重机支腿、支腿液压系统及起重机
CN219672961U (zh) 一种供排水设备的液压系统及其供排水设备
CN110886737A (zh) 一种电液控制阀
CN212455015U (zh) 一种伸缩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的起重设备
CN219429535U (zh) 多路阀及多路阀控制系统
US3593619A (en) 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