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3165U - 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以及新型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以及新型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3165U
CN212243165U CN201922485438.4U CN201922485438U CN212243165U CN 212243165 U CN212243165 U CN 212243165U CN 201922485438 U CN201922485438 U CN 201922485438U CN 212243165 U CN212243165 U CN 212243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sensor
lamp pole
motor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54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4854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43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3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3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以及新型机动车,包括:ECU行车电脑(2);电动后视镜(1),所述电动后视镜包括有反光镜以及用于对所述反光镜的设置角度进行调节的电子调整系统,所述电子调整系统包括有用于对所述反光镜的姿态进行调整的调控电机,所述电子调整系统与所述ECU行车电脑信号连接、用于对所述调控电机的启停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后视镜姿态的调整;改变电动后视镜的取景角度,减小甚至消除机动车侧后方的盲区,提高机动车驾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以及新型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安全系统相关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以及一种新型机动车。
背景技术
驾驶员在驾驶室内对外界环境的观察,尤其是对汽车两侧以及汽车后方环境的观察,一般都是采用电动后视镜实现的。通过调整电动后视镜的设置角度,驾驶员虽然能够对汽车后方以及汽车两侧的路况进行观察,但是,由于电动后视镜的设置角度等多种原因,驾驶员仍会存在一定的驾驶盲区。
驾驶盲区的存在直接导致如下问题:1、行驶过程中,对侧后方的汽车观察不及时,会导致追尾等多种交通事故;2、倒车过程中,对后方小型障碍物观察不及时,导致车辆与障碍物的撞击;3、对于大型车辆,例如大客车或者公交车,尤其是半挂车,在车辆转弯时,电动后视镜相对于后方挂车进行转弯(后方车体原地转弯、车头部分连带电动后视镜先进行转弯移动)这样电动后视镜的视野内大部分是后方挂车影像,这样就导致驾驶员完全无法获取转弯区域内的道路情况,如果这时有障碍物闯入盲区内,大型车辆将直接将障碍物卷入车底。为了提高车辆驾驶的安全性,目前新设计的车辆都会加装防盲区设备。例如,最简单的就是在电动后视镜上加装一个凸透镜,利用凸透镜增加电动后视镜的取景范围,再例如,在汽车后方加装倒车雷达,在汽车倒车时,汽车雷达对后方障碍物进行监测。
上述的两种典型的防盲区设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驾驶的安全性,但是,其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例如:凸透镜的加装将会减小原倒车镜的面积,并且,原倒车镜与凸透镜存在两个景象,其会造成驾驶员的错觉,影响正常驾驶;倒车雷达仅仅在汽车倒车时启动,并且,倒车雷达也只是对车辆后方障碍物进行监测,无法在车辆前行、或者转弯时对车辆侧方进行障碍物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车辆驾驶时机动车两侧存在盲区导致机动车驾驶安全性降低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包括:
ECU行车电脑(2);
电动后视镜(1),所述电动后视镜包括有反光镜以及用于对所述反光镜的设置角度进行调节的电子调整系统,所述电子调整系统包括有用于对所述反光镜的姿态进行调整的调控电机,所述电子调整系统与所述ECU行车电脑信号连接、用于对所述调控电机的启停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后视镜姿态的调整;
转向监测传感器,用于对机动车转向动作进行监测,所述转向监测传感器包括有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3)以及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所述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包括有用于与转向机轴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红外线传感器以及用于设置到转向机轴上并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配合对红外光束反射的反射贴片,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于垂直于所述转向机轴轴线的平面内环绕所述转向机轴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为接触开关,所述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分别设置于转向灯杆的上下两侧用于对转向灯杆的上下动作进行监测,所述转向监测传感器与所述ECU行车电脑信号连接。
基于上述的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机动车,包括有方向盘,与所述方向盘连接有转向机轴,于所述转向机轴的外侧设置有轴套,于所述方向盘的后侧设置于转向灯杆。
其中,所述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包括有红外线传感器、反射贴片以及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所述反射贴片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向机轴上,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轴套上,所述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固定设置于车架上并位于转向灯杆的上下极限位置上。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机动车中,所述反射贴片为锡纸反射贴片或者玻璃反射贴片;所述反射贴片粘贴至所述转向机轴上。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机动车中,所述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还包括有倒车传感器,所述倒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转向灯杆的后侧并可与所述转向灯杆相抵。
(三)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机动车安装有一套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该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包括有电动后视镜以及ECU行车电脑,由ECU行车电脑对电动后视镜发出控制指令。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对机动车转向动作监测的转向监测传感器,具体地,转向监测传感器包括有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以及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由转向监测传感器对机动车的转向进行监测,当机动车发生转向时,转向监测传感器向ECU行车电脑发出监测信号,然后ECU行车电脑根据既定程序控制电动后视镜动作,从而改变电动后视镜的取景角度,减小甚至消除机动车侧后方的盲区,提高机动车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安装到机动车上的结构示意简图;
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电动后视镜1、ECU行车电脑2、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3、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安装到机动车上的结构示意简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该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包括有电动后视镜1以及ECU行车电脑2,电动后视镜1包括有反光镜以及用于对反光镜的设置角度进行调节的电子调整系统。
电子调整系统包括有用于对反光镜的姿态进行调整的调控电机,电子调整系统与ECU行车电脑信号连接、用于对调控电机的启停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后视镜姿态的调整。电子调整系统还包括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设置在驾驶室内,通过控制按钮能够控制调控电机动作,从而实现后视镜姿态的调整。
具体地,电动后视镜1包括有电动后视镜外壳,于电动后视镜外壳内角度可调地设置有反光镜,反光镜通过电动后视镜外壳内设置的电子调整系统进行角度调节,电子调整系统包括有控制倒车镜(反射镜)角度的调控电机,通过调控电机控制反射镜的角度。ECU行车电脑2为机动车整车的“大脑”,其具有信号分析以及控制信息输出的功能,ECU行车电脑2与电子调整系统信号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用于对机动车转向动作监测的转向监测传感器,具体地,转向监测传感器包括有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3以及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3为码盘,其用于获取转向机轴转动信号。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3引出有一条信号线,通过信号线能够输出旋转角度度数以及旋转方向,根据旋转角度度数以及旋转方向对后视镜进行姿态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3包括有用于与转向机轴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红外线传感器以及用于设置到转向机轴上并与红外线传感器配合对红外光束反射的反射贴片,红外线传感器设置有两个,两个红外线传感器于垂直于转向机轴轴线的平面内环绕转向机轴的轴线间隔设置;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为接触开关,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分别设置于转向灯杆的上下两侧用于对转向灯杆的上下动作进行监测;转向监测传感器与ECU行车电脑2信号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全部的机械结构按照其使用以及传统的安装方法进行安装,本实用新型中,电性连接则采用RS485通信协议采用数据线插口实现连接。
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3用于对转向机轴的转动进行监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3包括有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反射出的红外光束指向转向机轴,通过设计人员的结构设计,当方向盘没有转动(或者轻微转动时),红外线传感器发射出的红外光束射到转向机轴上,这是红外光束没有反射,红外线传感器没有信号返回,当方向盘具有明显转动时,反射贴片能够经过红外光束并将其反射,红外线传感器具有信号返回,红外线传感器发出信号并由ECU行车电脑2接收,ECU行车电脑2根据红外线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判断汽车的转向,ECU行车电脑2根据其判断向电子调整系统发出控制指令,通过电子调整系统调整反光镜向外转动,从而改变电动后视镜的取景角度。
当方向盘明显转动时,即方向转动即将出现后视盲区,防盲区装置会自动启动并按照方向盘打的角度对应防盲区电动后视镜张开的角度,也就是说驾驶员随时可以看到以前盲区里的影像,使用防盲区倒镜系统的车辆从此没有盲区。
本实用新型中,转向预判随时可以用,变道前需要打转向灯,驾驶员能看到盲区影像,也给后方车辆、行人一个警示作用。车辆转向过程中,双侧倒镜会随着转向角度打开双侧倒镜角度,使原盲区内景物一目了然。
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方向盘的转动幅度较小,在机动车进行变道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套反光镜角度变换控制方案:设置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利用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对是否转向进行监测。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为接触开关,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分别设置于转向灯杆的上下两侧,当转向灯杆被摆动时,转向灯杆上摆动或者下摆动至极限位置,其能够与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接触,从而触发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发出信号,ECU行车电脑2根据其判断向电子调整系统发出控制指令,通过电子调整系统调整反光镜向外转动,从而改变电动后视镜的取景角度。
基于上述的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机动车,包括有方向盘,与方向盘连接有转向机轴,于转向机轴的外侧设置有轴套,于方向盘的后侧设置于转向灯杆。其中,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包括有红外线传感器、反射贴片、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以及双侧倒镜系统,双侧倒镜系统里面设置有电机,点击用于控制反射镜的角度调整,反射贴片固定设置于转向机轴上,红外线传感器固定设置于轴套上,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固定设置于车架上并位于转向灯杆的上下极限位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反射贴片为锡纸反射贴片或者玻璃反射贴片;反射贴片粘贴至转向机轴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该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能够在机动车前行驾驶以及转弯时,通过改变电动后视镜1的设置角度来临时增加电动后视镜1的取景范围,从而达到增加驾驶员的视野范围,解决由于盲区存在而造成驾驶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机动车的车身越长,机动车在转弯时内轮差就会越大,转弯中的大货车、大客车更容易对盲区中的人,物产生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正是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机动车上,在机动车正常直行时,电动后视镜1处于正常状态,但是车辆要进行转弯时,打转向或者进行方向盘转向动作时,系统会带动转向装置,通过倒车镜内部的电机驱动反光镜往外张开角度,当转弯动作结束后,再通过电机驱动反光镜复位,由于反光镜相对于车身自动向外张开一定的角度,这样就能够增加转弯时的反光镜的取景范围,从而达到盲区可视的效果。在机动车降速打方向转向时,双侧倒车镜也会随着打方向的角度和速度调整反光镜往外的开口角度和速度。方向回正后,倒车镜自然回正。
安装此设备的机动车可以完全杜绝转向后盲区的事故发生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不会改变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在正常行车过程中,开启转向灯或者进行转向动作时,通过反光镜的自动变换角度,就能够使得驾驶员看到机动车双侧后盲区,转向变道时,转动方向盘角度时,会给双侧倒车镜发出往外打开的指令,使原盲区里的景物一览无余。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机动车安装有一套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该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包括有电动后视镜1以及ECU行车电脑2,由ECU行车电脑2对电动后视镜1发出控制指令。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对机动车转向动作监测的转向监测传感器,具体地,转向监测传感器包括有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3以及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由转向监测传感器对机动车的转向进行监测,当机动车发生转向时,转向监测传感器向ECU行车电脑2发出监测信号,然后ECU行车电脑2根据既定程序控制电动后视镜1动作,从而扩大电动后视镜1的取景范围,减小甚至消除机动车侧后方的盲区,提高机动车驾驶的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如下优化设计: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还包括有倒车传感器,倒车传感器设置于转向灯杆的后侧并可与转向灯杆相抵。基于该结构设计,在进行倒车操作时,通过拨动转向灯杆向后方向,倒车传感器发出指令,触发双侧倒车镜向下翻转一定的角度,这样能看到车两侧低角度的情况。当再次触发转向灯杆时,双侧倒车镜慢慢往返运动实现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机动车中,机动车在转向时,ECU行车电脑进行如下逻辑控制:转向杆控制倒镜系统停止,优先为方向盘方向角度变化对应双后侧倒镜开启角度。(转向杆转向开启和方向盘转向时都开启时,系统会优先方向盘内传感器发出的指令,切断转向杆发出的指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创新重点在于:在行车中、变道前以及变道中,通过对电动后视镜的角度调整,能够使得盲区永远可视,这套系统可以预看盲区。
需要说明的是:机动车在转向前,通过自动后视防盲区系统,能够保证驾驶员先看到盲区,指导驾驶员转向;转向过程中,随转向角度,自动后视防盲区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双后侧倒镜往外打开的角度,始终让驾驶员实时看到倒镜里的盲区影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后视防盲区系统,其技术重点为:在机动车转向前,能够使得驾驶员先看到盲区,指导驾驶员转向,转向过程中,随转向角度自动调整双侧倒镜往外打开的角度,始终使驾驶员看到倒镜里的盲区影像最优先。在转向完成、车轮回正后,系统也恢复常态行车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4)

1.一种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ECU行车电脑(2);
电动后视镜(1),所述电动后视镜包括有反光镜以及用于对所述反光镜的设置角度进行调节的电子调整系统,所述电子调整系统包括有用于对所述反光镜的姿态进行调整的调控电机,所述电子调整系统与所述ECU行车电脑信号连接、用于对所述调控电机的启停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后视镜姿态的调整;
转向监测传感器,用于对机动车转向动作进行监测,所述转向监测传感器包括有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3)以及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4),所述转向机轴转动监测传感器包括有用于与转向机轴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红外线传感器以及用于设置到转向机轴上并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配合对红外光束反射的反射贴片,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于垂直于所述转向机轴轴线的平面内环绕所述转向机轴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为接触开关,所述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分别设置于转向灯杆的上下两侧用于对转向灯杆的上下动作进行监测,所述转向监测传感器与所述ECU行车电脑信号连接。
2.一种新型机动车,包括有方向盘,与所述方向盘连接有转向机轴,于所述转向机轴的外侧设置有轴套,于所述方向盘的后侧设置于转向灯杆,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权利要求1中提供的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
所述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包括有红外线传感器、反射贴片以及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所述反射贴片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向机轴上,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轴套上,所述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固定设置于车架上并位于转向灯杆的上下极限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机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贴片为锡纸反射贴片或者玻璃反射贴片;
所述反射贴片粘贴至所述转向机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机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灯杆摆动传感器还包括有倒车传感器,所述倒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转向灯杆的后侧并可与所述转向灯杆相抵。
CN201922485438.4U 2019-12-31 2019-12-31 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以及新型机动车 Active CN212243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5438.4U CN212243165U (zh) 2019-12-31 2019-12-31 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以及新型机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5438.4U CN212243165U (zh) 2019-12-31 2019-12-31 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以及新型机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3165U true CN212243165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71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5438.4U Active CN212243165U (zh) 2019-12-31 2019-12-31 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以及新型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31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4263B (zh) 车辆用显示装置
KR101737737B1 (ko) 차량용 카메라 hud 통합 클러스터 시스템
CN108602465B (zh) 车辆用图像显示系统及搭载了该图像显示系统的车辆
US5027200A (en) Enhanced viewing at side and rear of motor vehicles
KR100775105B1 (ko) 자동차 안전운전을 위한 전방 시선확보용 외부 모니터링시스템
US2017029749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improve situational awareness while operating a motor vehicle
CN210258216U (zh) 搭载360°全景驾驶辅助系统的重型卡车
CN208306493U (zh) 一种用于车辆驾驶辅助的视觉扩展系统
JP4519957B2 (ja) 車両の運転支援装置
US11498485B2 (en) Techniques for vehicle collision avoidance
JP2017216509A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WO2009002518A2 (en) A mirror system for a trucking rig having a tractor and an articulated trailer
CN212243165U (zh) 新型后视防盲区系统以及新型机动车
CN201283832Y (zh) 安装在车辆两侧的后视摄像头装置
JP4461567B2 (ja) バックミラー装置
CN213007866U (zh) 车用摄像头装置、外后视镜总成、全景影像系统和车辆
KR102250682B1 (ko) 자동차용 가변형 사이드미러
CN104401261A (zh) 汽车前方盲区探测系统及其探测方法
KR102264335B1 (ko) 자동차의 주변 영상 및 네비게이션 표시 장치
KR102405575B1 (ko) 자동차의 주변 영상 및 네비게이션 표시 장치
JP2001039218A (ja) 車両周囲モニタリング装置
US20240034237A1 (en) Vehicle having no wiper
CN114043928B (zh) 一种照地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472678U (zh) 辅助转向系统
CN219133997U (zh) 后视镜辅助摄像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