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4802U - 修复组件和修复组件植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修复组件和修复组件植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4802U
CN212234802U CN202020962222.2U CN202020962222U CN212234802U CN 212234802 U CN212234802 U CN 212234802U CN 202020962222 U CN202020962222 U CN 202020962222U CN 212234802 U CN212234802 U CN 212234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implant
pipe
wire
impla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22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高旭
韩乌恩
杨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rimaj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tregel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regel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tregel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22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4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4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4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修复组件和修复组件植入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修复组件包括第一植入体、第二植入体和夹线器;第一植入体和第二植入体分别包括各自的第一紧固钉、第二紧固钉、横管和锁紧线;第一紧固钉和第二紧固钉通过连接线与横管连接,锁紧线连接于横管;夹线器配置成能夹紧第一植入体的锁紧线和第二植入体的锁紧线,以锁定第一植入体横管和第二植入体横管之间的间距。该修复组件植入装置用于向人体器官中植入前述修复组件。本实用新型缓解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将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进行闭合的手术中,采用的植入于人体内的修复组件结构和植入方式均较为复杂,不利于快速手术以及病人术后快速恢复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修复组件和修复组件植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修复组件和修复组件植入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技术领域中,常常需要对发生病变的人体器官进行修复手术,其中,包括需要将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进行闭合的手术。
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其中最常见的是二尖瓣反流,发病率在主动脉狭窄患者的5倍以上。正常的二尖瓣关闭功能取决于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左心室这5个部分的完整结构和正常功能。这5个部分中的任一部分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均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造成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无法完全闭合,导致部分血液返流到左心房,引起心脏一系列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二尖瓣反流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不加以治疗可导致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和死亡。
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二尖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修复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适用范围广,但会破坏瓣下及瓣环结构,对心功能具有负面影响,安全性较低,生存率更低,尤其生物瓣长期容易衰败;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修复术则可保留瓣下及瓣环结构,能更好地保护心功能,安全性更高,因而,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修复术作为目前全球介入心脏病学最热门,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各项技术层出不穷,研究进展迅速,主要包括了缘对缘缝合技术、瓣环环缩技术,腱索植入术等等,但是,现有的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修复术以及其他需要将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进行闭合的手术中,多采用环绕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缝合或环绕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依次输入多个手术用紧固钉,再将多个手术用紧固钉之间用连接线连接达到闭合效果,采用的植入于人体内的修复组件结构和植入方式均较为复杂,不利于快速手术以及病人术后快速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复组件和修复组件植入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需要将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进行闭合的手术中,采用的植入于人体内的修复组件结构和植入方式均较为复杂,不利于快速手术以及病人术后快速恢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修复组件,包括第一植入体、第二植入体和夹线器;
所述第一植入体和所述第二植入体分别包括各自的第一紧固钉、第二紧固钉、横管和锁紧线;所述第一紧固钉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与所述横管的一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紧固钉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与所述横管的另一端之间均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锁紧线连接于所述横管;
所述夹线器配置成能够夹紧所述第一植入体的锁紧线和所述第二植入体的锁紧线,以锁定所述第一植入体的横管和所述第二植入体的横管之间的间距。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紧固钉和所述第二紧固钉分别包括各自的钉座和螺旋部,所述螺旋部的一端为钉入端,所述螺旋部的钉入端的相反端连接于所述钉座,在所述钉座上设置有用于缠绕所述连接线的接线槽;在所述横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用于缠绕所述锁紧线的锁线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横管的两端的外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绕线槽,所述连接线以缠绕于对应的所述绕线槽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横管;或者,在所述横管的两端均开设有穿线孔,所述连接线以穿过对应的所述穿线孔后固定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横管。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修复组件植入装置,用于向人体器官中植入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修复组件;所述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包括支撑座、调弯鞘管机构和植入体植入机构,所述植入体植入机构用于向人体器官中植入所述第一植入体或所述第二植入体;
所述调弯鞘管机构包括调弯手柄和与所述调弯手柄连接的调弯鞘管,所述调弯手柄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植入体植入机构包括植入手柄、第一输送线缆总成和第二输送线缆总成;所述植入手柄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一输送线缆总成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缆总成均穿过所述调弯鞘管;所述第一输送线缆总成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缆总成的后端均连接于所述植入手柄;
所述第一输送线缆总成配置成:在第一工况下,其前端能够套接于所述第一紧固钉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且其能够在所述植入手柄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紧固钉转动,以及,在第二工况下,其能够在所述植入手柄的驱动作用下释放所述第一紧固钉;
所述第二输送线缆总成配置成:在第一工况下,其前端能够套接于所述第二紧固钉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且其能够在所述植入手柄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紧固钉转动,以及,在第二工况下,其能够在所述植入手柄的驱动作用下释放所述第二紧固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手柄包括外壳、第一支柄和第二支柄,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柄和所述第二支柄分别包括各自的主体管和转动部,所述主体管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转动部以其前端套接于所述主体管的后端内部的方式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管,所述转动部的后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
且在所述第一支柄中:所述转动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缆总成的后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柄中:所述转动部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线缆总成的后端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送线缆总成包括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线缆和第一销钉;所述第一销钉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缆的前端,且所述第一销钉配置成其前端能够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紧固钉的钉入端的相反端,所述第一输送线缆穿过所述第一输送管,且所述第一输送管配置成其前端能够套接于所述第一紧固钉的钉入端的相反端,并使所述第一紧固钉能够与所述第一输送管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输送线缆总成包括第二输送管、第二输送线缆和第二销钉;所述第二销钉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线缆的前端,且所述第二销钉配置成其前端能够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紧固钉的钉入端的相反端,所述第二输送线缆穿过所述第二输送管,且所述第二输送管配置成其前端能够套接于所述第二紧固钉的钉入端的相反端,并使所述第二紧固钉能够与所述第二输送管同步转动;
在所述第一支柄或所述第二支柄中: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以其前端套接于所述主体管的后端内部的方式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管,所述第一转动部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一转动部的通孔,所述第二转动部以其前端套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后端内部的方式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均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
且在所述第一支柄中: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前端通过螺旋弹簧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缆的后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柄中: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前端通过螺旋弹簧与所述第二输送线缆的后端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柄和所述第二支柄还分别包括各自的单向转动结构,在所述第一支柄或所述第二支柄中:所述单向转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主体管之间,配置成使所述第一转动部仅能相对所述主体管单向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柄和所述第二支柄还分别包括各自的防转保护件,所述第一支柄或所述第二支柄中:所述防转保护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配置成使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同步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柄的主体管和所述第二支柄的主体管相互连接形成主体架,且所述主体架以能够相对所述外壳前后滑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所述植入手柄还包括推进结构,所述推进结构包括推进手柄以及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推进手柄连接于所述主体架,所述第二齿轮连接于所述推进手柄,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柄的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三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柄的第一转动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手柄还包括第三支柄,所述第三支柄的前端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三支柄的内部具有贯通所述第三支柄的穿线腔;所述植入体植入机构还包括锁紧线输送管,所述锁紧线输送管穿过所述调弯鞘管,且所述锁紧线输送管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柄的前端,所述锁紧线穿过所述锁紧线输送管和所述穿线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三支柄上设置有压紧结构,所述压紧结构用于将所述锁紧线压紧于所述穿线腔的内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体植入机构还包括等分管,所述等分管穿过所述调弯鞘管,在所述等分管上设置有三个沿所述等分管的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等分管的输送腔,所述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和所述锁紧线输送管一一对应穿过三个所述输送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前述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中的植入手柄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
所述修复组件植入装置还包括夹线器植入机构;所述夹线器植入机构用于向人体器官中植入所述夹线器;所述夹线器植入机构包括操作手柄和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
所述操作手柄配置成能够在所述植入手柄未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工况下,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支撑座;
所述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穿过所述调弯鞘管,所述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的后端连接于所述操作手柄,所述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的前端配置成能够装配或释放所述夹线器,所述操作手柄配置成能够将所述夹线器输送至人体器官处,并使所述夹线器夹紧所述第一植入体的锁紧线和所述第二植入体的锁紧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修复组件,该修复组件包括第一植入体、第二植入体和夹线器。第一植入体和第二植入体分别包括各自的第一紧固钉、第二紧固钉、横管和锁紧线;第一紧固钉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与横管的一端之间、以及第二紧固钉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与横管的另一端之间均通过连接线连接,锁紧线连接于横管;夹线器配置成能够夹紧第一植入体的锁紧线和第二植入体的锁紧线,以锁定第一植入体的横管和第二植入体的横管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组件可应用于需要将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进行闭合的手术中,手术时,可利用可调弯鞘管和与可调弯鞘管配合的植入机构将第一植入体的第一紧固钉和第二紧固钉输送至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中的一部分,并将第二植入体的第一紧固钉和第二紧固钉输送至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中的另一部分,之后利用可调弯鞘管和与可调弯鞘管配合的输送机构将夹线器输送至第一植入体的横管和第二植入体的横管之间,并使夹线器夹紧第一植入体的锁紧线和第二植入体的锁紧线,以锁定第一植入体的横管和第二植入体的横管之间的间距;由此,则可通过修复组件闭合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其具体的应用场景可如图所示,应用于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修复术或其他需要将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进行闭合的手术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组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只需要依次输入四根紧固钉以及一个夹线器即可实现修复过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环绕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缝合或环绕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依次输入多个手术用紧固钉,再将多个手术用紧固钉之间用连接线连接达到闭合效果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明显可加快手术所需时间,有利于快速完成闭合手术,由于手术时间短,且后期不容易失效,故而,有利于病人术后快速恢复。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修复组件植入装置,用于向人体器官中植入前述修复组件;其中,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包括支撑座、调弯鞘管机构和植入体植入机构,植入体植入机构用于向人体器官中植入前述第一植入体或第二植入体。更具体地,调弯鞘管机构包括调弯手柄和与调弯手柄连接的调弯鞘管,调弯手柄安装于支撑座上;植入体植入机构包括植入手柄、第一输送线缆总成和第二输送线缆总成;植入手柄安装于支撑座上;第一输送线缆总成和第二输送线缆总成均穿过调弯鞘管;第一输送线缆总成的后端和第二输送线缆总成的后端均连接于植入手柄。第一输送线缆总成配置成:在第一工况下,其前端能够套接于第一紧固钉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且其能够在植入手柄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以带动第一紧固钉转动,以及,在第二工况下,其能够在植入手柄的驱动作用下释放第一紧固钉。第二输送线缆总成配置成:在第二工况下,其前端能够套接于第二紧固钉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且其能够在植入手柄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以带动第二紧固钉转动,以及,在第二工况下,其能够在植入手柄的驱动作用下释放第二紧固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快速向人体器官中植入前述修复组件,以尽快完成将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进行闭合的修复手术,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组件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安装有修复组件情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修复组件中连接线和锁紧线未示出;
图4为图3的正面剖视图;
图5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图5中第一输送线缆总成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第一紧固钉与第一输送线缆总成前端的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9为调弯鞘管机构与支撑座之间连接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支撑座未示出;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的植入体植入机构中植入手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示出的植入手柄的无外壳状态下一个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示出的植入手柄的无外壳状态下另一个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示出的植入手柄的无外壳状态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第一支柄或第二支柄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5为图13中第三支柄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安装有夹线器情况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示出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的操作手柄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标:110-第一植入体;120-第二植入体;101-第一紧固钉;102-第二紧固钉;103-横管;104-锁紧线;105-连接线;106-接线槽;107-锁线槽;108-绕线槽;130-夹线器;210-支撑座;221-调弯手柄;2210-调弯旋钮;2211-调弯螺杆;2212-调节块;222-调弯鞘管;223-平移组件;2231-调节旋钮;2232-调节齿轮;2233-调节齿条;2234-限位块;2241-转动上壳体;2242-转动下壳体;2243-转动扣;231-植入手柄;2310-密封座;2311-外壳;2312-第一支柄;2313-第二支柄;201-主体管;2011-限位孔;202-转动部;2021-第一转动部;2022-第二转动部;2001-端部连接件;2002-第一连接杆件;2003-第一旋转壳体;2004-螺旋弹簧;2005-第二连接杆件;2006-第二旋转壳体;2314-第三支柄;23141-端部出线套管;23142-第三连接杆件;232-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1-第一输送管;2322-第一输送线缆;2323-第一销钉;230-锥形面;233-第二输送线缆总成;300-单向转动结构;310-棘齿;320-棘爪件;301-避让孔;400-防转保护件;500-推进结构;510-推进手柄;520-第一齿轮;530-第二齿轮;540-第三齿轮;600-压紧结构;234-锁紧线输送管;235-等分管;241-操作手柄;2411-转筒;2412-旋钮;242-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修复组件,参照图1,该修复组件包括第一植入体110、第二植入体120和夹线器130。第一植入体110和第二植入体120分别包括各自的第一紧固钉101、第二紧固钉102、横管103和锁紧线104;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与横管103的一端之间、以及第二紧固钉102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与横管103的另一端之间均通过连接线105连接,锁紧线104连接于横管103;夹线器130配置成能够夹紧第一植入体110的锁紧线104和第二植入体120的锁紧线104,以锁定第一植入体110的横管103和第二植入体120的横管103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组件可应用于需要将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进行闭合的手术中,手术时,可利用可调弯鞘管和与可调弯鞘管配合的植入机构将第一植入体110的第一紧固钉101和第二紧固钉102输送至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中的一部分,并将第二植入体120的第一紧固钉101和第二紧固钉102输送至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中的另一部分,之后利用可调弯鞘管和与可调弯鞘管配合的输送机构将夹线器130输送至第一植入体110的横管103和第二植入体120的横管之间,并使夹线器130夹紧第一植入体110的锁紧线104和第二植入体120的锁紧线104,以锁定第一植入体110的横管103和第二植入体120的横管103之间的间距;由此,则可通过修复组件闭合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其具体的应用场景可如图2所示,应用于经导管二尖瓣反流修复术或其他需要将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进行闭合的手术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组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只需要依次输入四根紧固钉以及一个夹线器130即可实现修复过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环绕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缝合或环绕人体器官中因病变分离的两功能部分依次输入多个手术用紧固钉,再将多个手术用紧固钉之间用连接线连接达到闭合效果而言,本实施例明显可加快手术所需时间,有利于快速完成闭合手术,由于手术时间短,且后期不容易失效,故而,有利于病人术后快速恢复。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钉101和第二紧固钉102可分别形成为螺旋部状,其可通过旋转的方式固定于人体器官组织中,参照图1,为便于将紧固钉连接于横管103,在本实施例的多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第一紧固钉101和第二紧固钉102分别包括各自的钉座和螺旋部,螺旋部的一端为钉入端,螺旋部的钉入端的相反端连接于钉座,在钉座上设置有用于缠绕连接线105的接线槽106;在横管103的外管壁上设置有用于缠绕锁紧线104的锁线槽107。另外,较佳地,在横管103的两端的外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绕线槽108,连接线105以缠绕于对应的绕线槽108内的方式连接于横管103;或者,在横管103的两端均开设有穿线孔,连接线105以穿过对应的穿线孔后固定的方式连接于横管103。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修复组件植入装置,该修复组件植入装置用于向人体器官中植入实施例一中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修复组件。
具体地,参照图3,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包括支撑座210、调弯鞘管机构和植入体植入机构,该植入体植入机构用于向人体器官中植入实施例一提供的修复组件中的第一植入体110或第二植入体120。
更具体地,参照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中:
调弯鞘管机构包括调弯手柄221和与调弯手柄221连接的调弯鞘管222,调弯手柄221安装于支撑座210上,其中,调弯手柄221和调弯鞘管222的连接结构详见图4和图8,调弯手柄221包括调弯旋钮2210、调弯螺杆2211和调节块2212,调节块2212螺纹套接于调弯螺杆2211,在调弯鞘管222的前端和调节块2212之间连接有调弯丝,调弯螺杆2211的后端与调弯旋钮2210连接,通过旋转调弯旋钮2210,即可使调弯螺杆2211转动,进而使调节块2212沿着调弯螺杆2211的长度方向滑动,进而拉紧或释放调弯丝,以达到调节调弯鞘管222的弯度的功能;其中,调弯鞘管机构可以仅使用一个,也可以且较佳地,如图3、图4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使上述调弯鞘管机构具有前后安装于支撑座210上的两个,位于后方的调弯鞘管机构的调弯鞘管222穿过位于前方的调弯鞘管机构的调弯鞘管222,并使位于前方的调弯鞘管机构固定于支撑座210,位于后方的调弯鞘管机构则通过平移组件223安装于支撑座210,具体参照图9,该平移组件223包括调节旋钮2231、调节齿轮2232、调节齿条2233、以及限位块2234,调节齿条2233设置于位于后方的调弯鞘管机构的支架底部,调节旋钮22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该转轴穿过限位块2234上的限位长孔,调节齿轮2232固定于转轴的远离调节旋钮2231的一端,限位块2234固定于支撑座210上,转轴能够沿限位长孔滑动并位于限位长孔的两个限位位置处,在其中一个限位位置处,调节齿轮2232能够与调节齿条2233啮合,调节齿条2233沿前后方向延伸,转动调节旋钮2231,则位于后方的调弯鞘管机构的支架可相对支撑座210前后移动,在另一个限位位置处,调节齿轮2232能够与调节齿条2233脱离,此时,可相对支撑座210取下位于后方的调弯鞘管机构;通过以上结构,可利用位于前方的调弯鞘管机构对植入位置和植入角度进行初调,然后再利用位于后方的调弯鞘管机构对植入位置和植入角度进行细致调节,增加植入位置的精准度;此外,为便于操作,还可以如图9所示,使位于前方的调弯鞘管机构的调弯手柄221和位于后方的调弯鞘管机构的调弯手柄221均通过转动结构转动安装于各自对应的支架,具体地,该转动结构可包括转动上壳体2241、转动下壳体2242以及转动扣2243,转动下壳体2242固定于支撑座210,转动上壳体2241与转动下壳体2242之间通过转动扣2243连接,通过打开转动扣2243可以将调弯鞘管机构的调弯手柄221夹设于转动上壳体2241和转动下壳体2242之间或从转动上壳体2241和转动下壳体2242之间取下调弯手柄221,调弯鞘管机构的调弯手柄221能够在转动上壳体2241和转动下壳体2242之间转动,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调整植入角度。
植入体植入机构则包括植入手柄231、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和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植入手柄231安装于支撑座210上;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和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均穿过调弯鞘管222;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的后端和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的后端均连接于植入手柄231。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配置成:在第一工况下,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前端能够套接于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且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能够在植入手柄231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以带动第一紧固钉101转动,以及,在第二工况下,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能够在植入手柄231的驱动作用下释放第一紧固钉101;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配置成:在第一工况下,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前端能够套接于第二紧固钉102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且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能够在植入手柄231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以带动第二紧固钉102转动,以及,在第二工况下,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能够在植入手柄231的驱动作用下释放第二紧固钉102。
其中,上述植入手柄231包括多种可选结构,例如,参照图3、图10、图11、图12和图13,在本实施例的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植入手柄231包括外壳2311、第一支柄2312和第二支柄2313,外壳2311安装于支撑座210;第一支柄2312和第二支柄2313分别包括各自的主体管201和转动部202,主体管201设置于外壳2311的内部,转动部202以其前端套接于主体管201的后端内部的方式转动连接于主体管201,转动部202的后端位于外壳2311的外部;且在第一支柄2312中:转动部202的前端与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的后端连接;在第二支柄2313中:转动部202的前端与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的后端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参照图5、图6和图7,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包括第一输送管2321、第一输送线缆2322和第一销钉2323;第一销钉2323的后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输送线缆2322的前端,且第一销钉2323配置成其前端能够螺纹连接于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第一输送线缆2322穿过第一输送管2321,且第一输送管2321配置成第一输送管2321的前端能够套接于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并使第一紧固钉101能够与第一输送管2321同步转动;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销钉2323的后端与第一输送线缆2322的前端通过由第一销钉2323向第一输送线缆2322方向直径逐渐增加的锥形面230连接,在第一输送管2321的前端内壁面上设置有与该锥形面230配合的另一锥形抵接面,第一输送线缆2322可以带动第一销钉2323在第一输送管2321的内部前后滑动,且在前述锥形面230与设置于第一输送管2321的前端内壁面上的另一锥形抵接面抵接时,第一销钉2323相对于第一输送管2321伸出至最前端位置,此时,第一销钉2323的前端伸出第一输送管2321的前端;第一输送管2321的前端形成为多边形定位部,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具有钉座,在钉座的朝向第一输送管2321的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与能够与该多边形定位部扣合以使第一紧固钉101与第一输送管2321同步转动的多边形扣合槽,该多边形扣合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销钉2323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同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的结构,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包括对应的第二输送管、第二输送线缆和第二销钉;第二销钉的后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输送线缆的前端,且第二销钉配置成第二销钉的前端能够螺纹连接于第二紧固钉102的钉入端的相反端,第二输送线缆穿过第二输送管,且第二输送管配置成第二输送管的前端能够套接于第二紧固钉102的钉入端的相反端,并使第二紧固钉102能够与第二输送管同步转动。
如图11至图14所示,在第一支柄2312或第二支柄2313中:转动部202包括第一转动部2021和第二转动部2022,第一转动部2021以第一转动部2021的前端套接于主体管201的后端内部的方式转动连接于主体管201,第一转动部2021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第一转动部2021的通孔,第二转动部2022以第二转动部2022的前端套接于第一转动部2021的后端内部的方式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部2021;第一转动部2021的后端和第二转动部2022均位于外壳2311的外部;且在第一支柄2312中:第一转动部2021的前端与第一输送管2321的后端连接,第二转动部2022的前端通过螺旋弹簧2004与第一输送线缆2322的后端连接;在第二支柄2313中:第一转动部2021的前端与第二输送管的后端连接,第二转动部2022的前端通过螺旋弹簧2004与第二输送线缆的后端连接。
下面,以第一支柄2312植入第一紧固钉101为例对第一支柄2312和第二支柄2313的工作原理进行如下说明:在利用第一支柄2312植入第一紧固钉101时,将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螺纹连接于第一销钉2323的前端,并使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套接于第一输送管2321的前端,此时,第一输送管2321的前端内壁面上设置的锥形抵接面与锥形面230相互抵接,螺旋弹簧2004处于拉伸状态,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的端面与第一输送管2321的前端面抵接;通过转动第一转动部2021,可转动第一输送管2321,从而使第一输送管2321带动第一紧固钉101向前旋转以使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钉入人体器官组织;旋转到位后,通过反向转动第二转动部2022,则可使第一销钉2323在第一输送管2321的内部相对旋入的第一紧固钉101转动,以使第一销钉2323脱离于第一紧固钉101,此时,在螺旋弹簧2004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第一销钉2323缩回至第一输送管2321的内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螺旋弹簧2004,可避免第一销钉2323脱离于第一紧固钉101后第一销钉2323的前端位于第一输送管2321的外部损伤人体器官组织,同时,通过设置螺旋弹簧2004,可确保第一销钉2323脱离于第一紧固钉101之前,第一销钉2323始终具有向后牵拉第一紧固钉101以使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的端面与第一输送管2321的前端面抵接的运动趋势,保证第一销钉2323脱离于第一紧固钉101时第一输送管2321与第一紧固钉101之间相互套接,第一销钉2323相对第一紧固钉101反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输送管2321控制第一紧固钉101不转动,进而确保第一销钉2323能够顺利脱离于第一紧固钉101;利用第二支柄2313植入第二紧固钉102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
进一步优选地,参照图13和图14,上述第一支柄2312和第二支柄2313还分别包括各自的单向转动结构300,在第一支柄2312或第二支柄2313中:单向转动结构300连接于第一转动部2021和主体管201之间,配置成使第一转动部2021仅能相对主体管201单向转动,具体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转动部2021包括由前之后依次连接的端部连接件2001、第一连接杆件2002和第一旋转壳体2003,端部连接件2001和第一连接杆件2002套装于主体管201的内部,单向转动结构300包括棘爪件320和设置于第一连接杆件2002的外周面上的棘齿310,棘爪件320的棘爪与棘齿310相互啮合,结合图10,在主体管201的管壁上开设有限位孔2011,棘爪件320的远离棘齿310的一端穿过限位孔2011;第二转动部2022包括第二连接杆件2005和连接于第二连接杆件2005的后端的第二旋转壳体2006,第二连接杆件2005套接于第一旋转壳体2003的内部,螺旋弹簧2004的后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杆件2005的前端。仍然以第一支柄2312植入第一紧固钉101为例对第一支柄2312和第二支柄2313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单向转动结构300,可使第一输送管2321只能跟随第二旋转壳体2006正向转动,而在操作第二旋转壳体2006转动,以使第一销钉2323相对第一紧固钉101反向转动从而脱离于第一紧固钉101的过程中,保证第一输送管2321不跟随第二旋转壳体2006反向转动,进而确保第一销钉2323顺利脱离于第一紧固钉101。
另外,参照图13和图14,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柄2312和第二支柄2313还分别包括各自的防转保护件400,第一支柄2312或第二支柄2313中:防转保护件40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第一转动部2021和第二转动部2022之间,配置成使第一转动部2021和第二转动部2022同步转动,具体地,可如图14所示,在第一转动部2021的后端端面上开设第一定位孔,在第二转动部2022上开设沿前后方向贯通第二转动部2022的第二定位孔,防转保护件400的一端穿过第二定位孔后伸入于第一定位孔,以避免转动第一转动部2021向人体器官植入紧固钉时,第二转动部2022相对于第一转动部2021转动,当需要单独转动第二转动部2022使销钉脱离于紧固钉时拔出防转保护件400即可。
另外,参照图10至图13,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第一支柄2312的主体管201和第二支柄2313的主体管201相互连接形成主体架,且主体架以能够相对外壳2311前后滑动的方式连接于外壳2311的内部,其中,在设置有上述单向转动结构300的基础上,在植入手柄231的外壳2311上开设有供棘爪件320的远离棘齿310的一端伸出的避让孔301。继续参照图10至图13,该植入手柄231还包括推进结构500,推进结构500包括推进手柄510以及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520、第二齿轮530和第三齿轮540;推进手柄510连接于前述主体架,第二齿轮530连接于推进手柄510,第一齿轮520连接于第一支柄2312的第一转动部2021的端部连接件2001的外部,第三齿轮540连接于第二支柄2313的第一转动部2021的端部连接件2001的外部,在第一支柄2312的主体管201的管壁上开设有供第一齿轮520露出的窗口,在第二支柄2313的主体管201的管壁上开设有供第三齿轮540露出的窗口。本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推进结构500,从而,可在通过第一支柄2312和第二支柄2313向人体器官组织中植入紧固钉的过程中,使主体架相对外壳2311向前滑动,以避免主体架对紧固钉提供向后牵拉的拉力,确保紧固钉快速旋入人体器官组织,优选地,设置于销钉上的螺纹的螺距与设置于推进手柄510上的第二齿轮530的齿距相等,以使主体架相对外壳2311向前滑动的距离与紧固钉钉入人体器官组织的距离相等;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齿轮520、第二齿轮530和第三齿轮540依次啮合,从而,可在转动第一支柄2312的第一转动部2021或第二支柄2313的第一转动部2021时,第一支柄2312或第二支柄2313中另一方的第一转动部2021也跟随转动,进而同时植入第一紧固钉101和第二紧固钉102,提高植入效率,同时保证不管是植入哪一个紧固钉,主体架均可相对外壳2311向前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植入手柄231还包括第三支柄2314,第三支柄2314的前端固定于所述外壳2311的内部,第三支柄2314的内部具有贯通第三支柄2314的穿线腔;植入体植入机构还包括锁紧线输送管234,锁紧线输送管234穿过调弯鞘管222,且锁紧线输送管234的后端连接于第三支柄2314的前端,锁紧线104穿过锁紧线输送管234和穿线腔,从而,便于在植入第一植入体110或第二植入体120后导出该植入体的锁紧线104,以便于后期与另一植入体的锁紧线104进行锁合处理。
为保证锁紧线104固定于第三支柄2314,在本实施例的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进一步优选地,参照图15,在第三支柄2314上设置有压紧结构600,该压紧结构600用于将锁紧线104压紧于穿线腔的内部,该压紧结构600的具体设置结构可如图15所示,使第三支柄2314包括端部出线套管23141和连接在端部出线套管23141前端的第三连接杆件23142,在第三连接杆件23142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第三连接杆件23142的通孔,端部出线套管23141的内部开设有阶梯孔,该阶梯孔的前端直径大于该阶梯孔的后端直径,第三连接杆件23142的后端套接于端部出线套管23141前端的内部,压紧结构600采用挤压在第三连接杆件23142的后端端面和该阶梯孔的台阶之间的弹性垫,在该弹性垫上开设有穿线孔,锁紧线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三连接杆件23142、开设于弹性垫上的穿线孔后从阶梯孔的后端穿出端部出线套管23141,通过弹性垫压紧锁紧线;另外,较佳地,还可以如图11、图13和图15所示,使第三连接杆件23142的后端与端部出线套管23141的前端卡接,以防止第三连接杆件23142相对端部出线套管23141转动,从而减小弹性垫松脱的可能性,还可以更进一步地,在第三连接杆件23142的前端也设置单向转动结构300,利用单向转动结构300进一步加强防转动效果。
另外,参照图11至图13,在本实施例的植入手柄231还包括第三支柄2314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进一步优选地,该植入体植入机构还包括等分管235,等分管235穿过调弯鞘管222,在等分管235上设置有三个沿等分管235的前后方向贯通等分管235的输送腔,第一输送管2321、第二输送管和锁紧线输送管234一一对应穿过三个输送腔,从而,可通过等分管235对第一输送管2321、第二输送管和锁紧线输送管234进行分隔以避免第一输送管2321、第二输送管和锁紧线输送管234之间相互干扰,其中,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植入手柄231的内部还设置有密封座2310,等分管235穿过该密封座2310,以避免漏血。
另外,参照图16和图17,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以上植入手柄23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支撑座210上;具体的可拆装方式具有多种,例如,通过螺钉等连接方式连接,以拆装螺钉的方式进行拆装等,可对应地在支撑座210上设置后端与外环境连通的滑槽,以使植入手柄231滑动安装于支撑座210等。修复组件植入装置还包括夹线器植入机构;夹线器植入机构用于向人体器官中植入实施例一中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修复组件中的夹线器130;如图16和图17所示,该夹线器植入机构包括操作手柄241和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242;操作手柄241配置成能够在植入手柄231未安装于支撑座210的工况下,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支撑座210;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242穿过调弯鞘管222,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242的后端连接于操作手柄241,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242的前端配置成能够装配或释放夹线器130,操作手柄241配置成能够将夹线器130输送至人体器官处,并使夹线器130夹紧第一植入体110的锁紧线104和第二植入体120的锁紧线104。
具体地,如图17所示,操作手柄241包括转筒2411和旋钮2412,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242包括夹线器输送管,夹线器输送管的前端形成为多边形定位部,在夹线器130的后端端面上开设能够与该多边形定位部扣合以使夹线器130与夹线器输送管同步转动多边形通孔,转筒2411罩设的结构包括与前述第一转动部2021相同的结构,且该结构与转筒2411键连接或通过凹凸配合结构连接,旋钮2412与转筒2411固定连接或键连接或通过凹凸配合结构连接;可在夹线器上开设两个通孔以穿过两根锁紧线104,通孔中可设置弹簧以夹紧锁紧线104,通过转动旋钮2412转动转筒从而带动夹线器输送管转动,进而将夹线器130缓慢送入至人体器官组织并夹紧两根锁紧线104,之后再退出夹线器输送管。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其他结构能够达到的效果可参考实施例一中各可选或优选的实施方式获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修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植入体(110)、第二植入体(120)和夹线器(130);
所述第一植入体(110)和所述第二植入体(120)分别包括各自的第一紧固钉(101)、第二紧固钉(102)、横管(103)和锁紧线(104);所述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与所述横管(103)的一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紧固钉(102)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与所述横管(103)的另一端之间均通过连接线(105)连接,所述锁紧线(104)连接于所述横管(103);
所述夹线器(130)配置成能够夹紧所述第一植入体(110)的锁紧线(104)和所述第二植入体(120)的锁紧线(104),以锁定所述第一植入体(110)的横管(103)和所述第二植入体(120)的横管(103)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紧固钉(101)和所述第二紧固钉(102)分别包括各自的钉座和螺旋部,所述螺旋部的一端为钉入端,所述螺旋部的钉入端的相反端连接于所述钉座,在所述钉座上设置有用于缠绕所述连接线(105)的接线槽(106);在所述横管(103)的外管壁上设置有用于缠绕所述锁紧线的锁线槽(1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管(103)的两端的外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绕线槽(108),所述连接线(105)以缠绕于对应的所述绕线槽(108)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横管(103);或者,在所述横管(103)的两端均开设有穿线孔,所述连接线(105)以穿过对应的所述穿线孔后固定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横管(103)。
4.一种修复组件植入装置,用于向人体器官中植入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修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包括支撑座(210)、调弯鞘管机构和植入体植入机构,所述植入体植入机构用于向人体器官中植入所述第一植入体(110)或所述第二植入体(120);
所述调弯鞘管机构包括调弯手柄(221)和与所述调弯手柄(221)连接的调弯鞘管(222),所述调弯手柄(221)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10)上;所述植入体植入机构包括植入手柄(231)、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和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所述植入手柄(231)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10)上;所述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均穿过所述调弯鞘管(222);所述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的后端均连接于所述植入手柄(231);
所述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配置成:在第一工况下,其前端能够套接于所述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且其能够在所述植入手柄(231)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紧固钉(101)转动,以及,在第二工况下,其能够在所述植入手柄(231)的驱动作用下释放所述第一紧固钉(101);
所述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配置成:在第一工况下,其前端能够套接于所述第二紧固钉(102)的钉入端的相反端,且其能够在所述植入手柄(231)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紧固钉(102)转动,以及,在第二工况下,其能够在所述植入手柄(231)的驱动作用下释放所述第二紧固钉(1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入手柄(231)包括外壳(2311)、第一支柄(2312)和第二支柄(2313),所述外壳(2311)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10);所述第一支柄(2312)和所述第二支柄(2313)分别包括各自的主体管(201)和转动部(202),所述主体管(201)设置于所述外壳(2311)的内部,所述转动部(202)以其前端套接于所述主体管(201)的后端内部的方式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管(201),所述转动部(202)的后端位于所述外壳(2311)的外部;
且在所述第一支柄(2312)中:所述转动部(202)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的后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柄(2313)中:所述转动部(202)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的后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线缆总成(232)包括第一输送管(2321)、第一输送线缆(2322)和第一销钉(2323);所述第一销钉(2323)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缆(2322)的前端,且所述第一销钉(2323)配置成其前端能够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所述第一输送线缆(2322)穿过所述第一输送管(2321),且所述第一输送管(2321)配置成其前端能够套接于所述第一紧固钉(101)的钉入端的相反端,并使所述第一紧固钉(101)能够与所述第一输送管(2321)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输送线缆总成(233)包括第二输送管、第二输送线缆和第二销钉;所述第二销钉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线缆的前端,且所述第二销钉配置成其前端能够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紧固钉(102)的钉入端的相反端,所述第二输送线缆穿过所述第二输送管,且所述第二输送管配置成其前端能够套接于所述第二紧固钉(102)的钉入端的相反端,并使所述第二紧固钉(102)能够与所述第二输送管同步转动;
在所述第一支柄(2312)或所述第二支柄(2313)中:所述转动部(202)包括第一转动部(2021)和第二转动部(2022),所述第一转动部(2021)以其前端套接于所述主体管(201)的后端内部的方式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管(201),所述第一转动部(2021)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一转动部(2021)的通孔,所述第二转动部(2022)以其前端套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2021)的后端内部的方式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2021);所述第一转动部(2021)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转动部(2022)均位于所述外壳(2311)的外部;
且在所述第一支柄(2312)中:所述第一转动部(2021)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2321)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2022)的前端通过螺旋弹簧(2004)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缆(2322)的后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柄(2313)中:所述第一转动部(2021)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2022)的前端通过螺旋弹簧(2004)与所述第二输送线缆的后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柄(2312)和所述第二支柄(2313)还分别包括各自的单向转动结构(300),在所述第一支柄(2312)或所述第二支柄(2313)中:所述单向转动结构(300)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2021)和所述主体管(201)之间,配置成使所述第一转动部(2021)仅能相对所述主体管(201)单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柄(2312)和所述第二支柄(2313)还分别包括各自的防转保护件(400),所述第一支柄(2312)或所述第二支柄(2313)中:所述防转保护件(40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2021)和所述第二转动部(2022)之间,配置成使所述第一转动部(2021)和所述第二转动部(2022)同步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柄(2312)的主体管(201)和所述第二支柄(2313)的主体管(201)相互连接形成主体架,且所述主体架以能够相对所述外壳(2311)前后滑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外壳(2311)的内部;
所述植入手柄(231)还包括推进结构(500),所述推进结构(500)包括推进手柄(510)以及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520)、第二齿轮(530)和第三齿轮(540);所述推进手柄(510)连接于所述主体架,所述第二齿轮(530)连接于所述推进手柄(510),所述第一齿轮(520)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柄(2312)的第一转动部(2021),所述第三齿轮(540)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柄(2313)的第一转动部(202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入手柄(231)还包括第三支柄(2314),所述第三支柄(2314)的前端固定于所述外壳(2311)的内部,所述第三支柄(2314)的内部具有贯通所述第三支柄(2314)的穿线腔;所述植入体植入机构还包括锁紧线输送管(234),所述锁紧线输送管(234)穿过所述调弯鞘管(222),且所述锁紧线输送管(234)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柄(2314)的前端,所述锁紧线(104)穿过所述锁紧线输送管(234)和所述穿线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支柄(2314)上设置有压紧结构(600),所述压紧结构(600)用于将所述锁紧线(104)压紧于所述穿线腔的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体植入机构还包括等分管(235),所述等分管(235)穿过所述调弯鞘管(222),在所述等分管(235)上设置有三个沿所述等分管(235)的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等分管(235)的输送腔,所述第一输送管(2321)、所述第二输送管和所述锁紧线输送管(234)一一对应穿过三个所述输送腔。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组件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入手柄(23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10)上;
所述修复组件植入装置还包括夹线器植入机构;所述夹线器植入机构用于向人体器官中植入所述夹线器(130);所述夹线器植入机构包括操作手柄(241)和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242);
所述操作手柄(241)配置成能够在所述植入手柄(231)未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10)的工况下,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10);
所述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242)穿过所述调弯鞘管(222),所述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242)的后端连接于所述操作手柄(241),所述夹线器输送线缆总成(242)的前端配置成能够装配或释放所述夹线器(130),所述操作手柄(241)配置成能够将所述夹线器(130)输送至人体器官处,并使所述夹线器(130)夹紧所述第一植入体(110)的锁紧线(104)和所述第二植入体(120)的锁紧线(104)。
CN202020962222.2U 2020-05-29 2020-05-29 修复组件和修复组件植入装置 Active CN212234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2222.2U CN212234802U (zh) 2020-05-29 2020-05-29 修复组件和修复组件植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2222.2U CN212234802U (zh) 2020-05-29 2020-05-29 修复组件和修复组件植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4802U true CN212234802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79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2222.2U Active CN212234802U (zh) 2020-05-29 2020-05-29 修复组件和修复组件植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4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8605A (zh) 修复组件和修复组件植入装置
EP3547962B1 (en) Cinch and post for tricuspid valve repair
US11931263B2 (en) Delivery catheter handle and methods of use
RU270822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створки клапана сердца
JP5906553B2 (ja) 外科的搬送装置及び使用方法
JP5665149B2 (ja) 経心尖搬送装置及び使用方法
US2017010024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y of transcatheter prosthetic valves
JP2018061855A (ja) 心臓弁不全の治療器具および治療方法
US20090209986A1 (en) Devices, Tools and Methods for Atrial Appendage Exclusion
EP3628243A1 (en) Improved grasping for tissue repair
JP7125784B2 (ja) 心臓弁インプラント及び心臓弁インプラントシステム
JP2005527273A (ja) 連続的心臓弁尖修復デバイスおよび使用の方法
JP2009519784A (ja) 心臓弁の寸法を制御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22121527A1 (zh) 瓣膜夹输送装置
CN115281895A (zh) 瓣膜夹控制手柄、输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N115281894A (zh) 瓣膜夹控制手柄、输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N212234802U (zh) 修复组件和修复组件植入装置
EP3346926B1 (en) Systems for deploying a cardiac anchor
CN110353821B (zh) 夹持器械及夹持组件
CN114681165B (zh) 用于左心室减容装置的锁定结构及外锚
CN115998485A (zh) 调弯鞘和钳夹器输送装置
US20210169651A1 (en) Edge to edge repair device for valves
CN211834542U (zh) 操控手柄、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
CN115399917A (zh) 一种人工腱索植入装置
CN219126882U (zh) 调弯鞘和钳夹器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6

Address after: No. 2, Chuangye Road, Jiangsu Yangtze River International Metallurgical Industrial Park (Jinfeng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600

Patentee after: Kerimaj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600 No.11, 3rd floor, building 1, 25 Yongxing Road, Daxing biomedical industrial base,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Metregel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