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1826U -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1826U
CN212231826U CN202021061527.2U CN202021061527U CN212231826U CN 212231826 U CN212231826 U CN 212231826U CN 202021061527 U CN202021061527 U CN 202021061527U CN 212231826 U CN212231826 U CN 212231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ir
lower cavity
partition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615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润石
魏秀权
王胜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elda Welding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Kaierda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Kaierda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Kaierda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615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1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1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1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包括柜体,隔板和进气风扇;隔板设置在柜体内部,隔板将柜体分割成两个空间,分别为密闭空间和半开放空间;所述密闭空间与外界不连通;所述进气风扇设置在半开放空间处,进气风扇设置在柜体的一个平面上,进气风扇将柜体外空气输送至柜体的半开放空间内;在半开放空间处的柜体上设置用于供半开放空间内空气流出半开放空间的换气孔,隔板位于密闭空间一侧用于安装电气元件;本发明使用了同时具备防尘和散热的隔板,将机器人控制柜分割为用于防尘的密闭空间和用于散热的半开放空间,在提高并满足装置的防尘性的同时,保障了设备的换热性。

Description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制造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机器人行业在制造业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同时,随着中国产业升级,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加速发展,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迅速推开。
工业机器人系统包括机械手和控制柜,传统的机器人控制柜散热功能较差,往往配合过滤装置使用,一旦过滤装置堵塞,会因散热不良造成柜内温度上升,损坏设备元器件。同时控制柜内包括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对粉尘敏感,需要有较高防尘要求,通过提高控制柜密封性来提升防尘能力的同时,往往会导致控制柜的散热能力下降,给控制柜的正常运行带来新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保证控制柜防尘且保证散热能力的机器人控制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包括柜体,隔板和进气风扇;隔板设置在柜体内部,隔板将柜体分割成两个空间,分别为密闭空间和半开放空间;所述密闭空间与外界不连通;所述进气风扇设置在半开放空间处,进气风扇设置在柜体的一个平面上,进气风扇将柜体外空气输送至柜体的半开放空间内;在半开放空间处的柜体上设置用于供半开放空间内空气流出半开放空间的换气孔;
隔板位于密闭空间一侧用于安装电气元件。
所述隔板可以是板状,可以是空间曲面,例如截面呈I形、呈L形、Z形、十字形以及其他复杂形状。
所述进气风扇可以是设置在半开放空间除隔板以外的其他面上,包括顶面、底面或者侧面。
进一步,还包括冷却风扇和孔板;所述孔板水平设置,孔板将半开放空间划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
进气风扇设置在上腔体的一个侧面;换气孔设置下腔体的侧面;
冷却风扇设置在下腔体内部,冷却风扇驱动下腔体内空气向隔板运动;冷却风扇和隔板之间的下腔体两侧面上设置换气孔。
进气风扇可以设置在上腔体远离隔板的侧面上,进气风扇设置在靠近柜体顶端;在下腔体上通进气风扇所在位置面设置换气孔。
进一步,还包括电源模块、控制单元、伺服驱动模块和变压器;
所述电源模块、控制单元和伺服驱动模块设置在密闭空间内,电源模块、控制单元和伺服驱动模块分别安装在隔板的平面上;
所述变压器设置在下腔体内部,所述冷却风扇设置变压器与隔板之间;
在下腔体远离隔板的侧面中部设置换气孔,换气孔的位置与变压器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还包括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循环风扇和气流管路;
循环风扇和气流管路设置在密闭空间内部,循环风扇和气流管路设置在密闭空间中远离隔板的侧面上;循环风扇与气流管路呈上下的位置关系,循环风扇设置在气流管路的一端,气流管路为中空管状。
进一步,还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设置在下腔体中,分流板设置在变压器与冷却风扇之间,分流板沿高度方向设置,分流板的下端与下腔体底平面连接,分流板沿水平方的两端与下腔体侧板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在冷却风扇和隔板之间,散热片安装在隔板上。
进一步,所述散热片包括散热板和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为片状,散热翅片垂直散热板设置,散热翅片有若干片,若干片散热翅片平行设置;散热翅片呈水平设置,下腔体两侧面设置的换气孔与散热翅片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伺服驱动模块为两组,所述冷却风扇为两个;两组伺服驱动模块平行排列,两个冷却风扇分别与两组伺服驱动模块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密闭空间包括活动门,所述活动门设置在密闭空间远离隔板的一侧,活动门通过铰接连接在密闭空间上,活动门与密闭空间之间设置密封材料。
进一步,在下腔体远离隔板的侧板上设置多排竖直排列的换气孔,其中部分换气孔设置下腔体远离隔板侧板的中间;部分换气孔设置在下腔体远离隔板侧板的两边缘,与分流板和下腔体侧板之间的间隙相对应。
与分流板和下腔体侧板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换气孔还可通过专用气道将空气输送至冷却风扇处。也可以在沿分流板水平方向的两侧设置换气孔,增加冷却风扇处的进气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了同时具备防尘和散热的隔板,将机器人控制柜分割为用于防尘的密闭空间和用于散热的半开放空间,在提高并满足装置的防尘性的同时,保障了设备的换热性。
进一步的,采用上端进气的方式,利用了温度低的空气密度大的特性促进空气的对流,使用于冷却的空气在半开放空间内形成从上向下的空气流通,并通过下腔体上设置的换气孔排出并带走热量;同时在下腔体内设置的冷却风扇用于对隔板的强制冷却,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电源模块、控制单元、伺服驱动模块等对粉尘敏感的电子元器件设置在密闭空间内,有助于提高机器人控制柜的防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进一步的,循环装置会是的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形成一个稳定的空气流动循环,加强密闭空间内的空气与密闭空间内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同时也加强了密闭空间内的空气与柜体的各个面的接触换热的能力,提升密闭空间自身的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设置分流板使得冷却风扇输送的气体需要通过下腔体的两侧运动至冷却风扇处;在两侧进入冷却风扇的气流之间的空气自上腔体向下运动,在冷却隔板后继续用于冷却变压器,该气流在对变压器冷却的同时还可将变压器周围的灰尘吹走,避免变压器上附着灰尘。
进一步的,在冷却风扇和隔板间的隔板一侧安装散热片有助于提升对隔板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加强机器人控制柜的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散热翅片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散热片的散热能力;散热翅片横向设置,使得散热翅片与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气体流道,引导空气沿着流道对散热翅片和散热板进行冷却,并引导空气运动至与散热翅片位置对应的换气孔处排除机器人控制柜,确保热量及时排除装置,保证三人效果。
进一步的,活动门的设置方便对密闭空间内的电子元器件的维护,密封材料的设置在设备易维护的同时保证了设备的防尘效果。
进一步的,设置与分流板和下腔体侧板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换气孔,增加对冷却风扇处冷却空气的提供,进一步强化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去除右侧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去除两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A剖面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A剖面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控制柜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包括柜体1,隔板11和进气风扇2;隔板11设置在柜体1 内部,隔板11将柜体1分割成两个空间,分别为密闭空间12和半开放空间13;所述密闭空间12与外界不连通;所述进气风扇2设置在半开放空间13处,进气风扇2设置在柜体1的一个平面上,进气风扇2将柜体1外空气输送至柜体1 的半开放空间13内;在半开放空间13处的柜体1上设置用于供半开放空间13 内空气流出半开放空间13的换气孔14;隔板11位于密闭空间12一侧用于安装电气元件。
本实施例可应用于机器人控制系统。将机器人控制柜中有防尘需要的电子元器件设置在密闭空间2内,对防尘性能要求不高的电子元器件设置在半开放空间3内。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进气风扇2可以设置在半开放空间13的地面或者顶面或者侧面,进气风扇2将外部的空气输送至半开放空间13内,半开放空间13 内的气体压强升高,使得换气孔14处空气存在内外气压差并驱动半开放空间13 内其他向外流动,形成稳定的空气流通。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进气风扇2设置在半开放空间2的底面,需要在柜体1的底面安装轮子或者支撑脚,抬升柜体1的底面,以便空气能从柜体1底面与地面之间的间隙进入。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气风扇2设置在半开放空间13远离隔板 11的侧面上,进气风扇2设置在靠近柜体1上端的位置;换气孔设置在半开放空间13的下半部分位置。通常风扇为轴流式,此时,进气风扇2对着隔板11 输送空气,能够有效冷却进气风扇2对应位置的隔板。同时,由于气体温度越低密度越大的特性,进气风扇2从柜体1的上端向半开放空间13内输入冷却空气,冷却空气13的密度较柜体内1已加热的空气密度大,冷却空气13将向下运动,同时进气风扇2不断引入的冷却空气也是的半开放空间的上部压强大,使得半开放空间13下部的空气通过换气孔14不断向外带走热量。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隔板11可以是I字形,隔板11也可以根据电子元器形状的需要设置成空间形状的,如图2所示,隔板11包括上半竖直设置部分、下半竖直设置部分以及水平连接上半竖直设置部分和下半竖直设置部分的连接部分。特殊结构的隔板便于根据需求对机器人控制柜内部的元器件进行位置设计和布置。
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还包括冷却风扇3和孔板15,所述孔板15 将半开放空间13分割为上腔体131和下腔体132;进气风扇2设置在上腔体131 上;冷却风扇3设置在下腔体132中,冷却风扇3驱动下腔体132内空气向隔板11运动并给隔板11散热,冷却风扇3和隔板11之间的下腔体132两侧面设置用于排除已加热空气的换气孔。
孔板15可以是设置若干通孔的板,也可是滤网,孔板15还可以是中间一个通孔的环或者仅是用于标识上腔体131和下腔体132边界的一个标识。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孔板15是中间一个通孔的环或者仅是用于标识上腔体131和下腔体132边界的一个标识,孔板15的作用仅是对半开放空间13 进行空间划分。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孔板15是设置若干通孔的板或者滤网,孔板15可以对自上腔体131向下腔体132流动的空气进行过滤,比如过滤大颗粒的粉尘,使得下腔体内放置电子元器件更为安全。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冷却风扇3的轴向呈水平且垂直隔板11设置,冷却风扇3能够促进下腔体132内的空气流动,加强下腔体132处隔板11的散热能力,空气经冷却风扇3的作用到达隔板11并向周边散开,空气对隔板11散热后经换气孔14流出下腔体132,并形成横向流动的稳定气流。冷却风扇3还可以急速冷却空气经上腔体131向下腔体132的流动并排除下腔体132,增加本实施例的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模块4、控制单元5、伺服驱动模块6和变压器7。所述变压器7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设备需要的电压,比如电源模块4所需的电压;电源模块4可以根据需要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分别给控制单元5、伺服驱动模块6供电,控制单位5为机器人控制柜的大脑,控制单位5包括了中央处理器或者类似功能的芯片单元,控制单元5可以控制伺服驱动模块6等具体功能的模块按指令动作。
所述电源模块4、控制单元5和伺服驱动模块6对防尘性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将电源模块4、控制单元5和伺服驱动模块6设置在密闭空间12内,电源模块4、控制单元5和伺服驱动模块6分别安装在隔板11表面上;对于本实施中对粉尘要求相对较低的电子元器件可以设置在半开放空间13内,例如变压器7,对粉尘要求相对较低的电子元器件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半开放空间13的上腔体131或者下腔体132内。半开放空间13内的稳定气流将避免粉尘在电子元器件上沉积,保证设备的安全性。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安全单元,安全单元设置在密闭空间12内。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所述变压器7设置在下腔体132内部,所述冷却风扇3设置变压器7与隔板11之间;在下腔体132远离隔板11的侧面中部设置换气孔14,换气孔14的位置与变压器7位置相对应。冷却空气自上腔体131 向下运动,对变压器7冷却后向远离隔板11位置的侧面换气孔14运动,并经换气孔14排除下腔体132。
同时下腔体132内部分空气经冷却风扇3向隔板11运动,该部分运动的空气对隔板冷却后向两侧的换气孔14运动,并经两侧的换气孔14排除下腔体 132。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电源模块4、控制单元5设置在密闭空间12的上部,伺服驱动模块6设置在与冷却风扇3对应的位置。由于伺服驱动模块6 包括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产生热量大,冷却风扇3对安装伺服驱动模块6位置的隔板11强制冷却,有助于降低伺服驱动模块6的稳定,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电源模块4和/或控制单元5设置与进气风扇2 对应的位置,进气风扇2引入的冷却空气还可以对安装电源模块4和/或控制单元5位置的隔板11进行散热,降低电源模块和/或控制单元5的温度,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还包括循环装置8,循环装置8使得密闭空间12内部形成气体环流,提高密闭空间的散热能力,具体的通过气体环流提升密闭空间12内空气与电子元器件的换热能力,同时提升密闭空间12内空气与密闭空间12所在柜体1 的热交换。
所述循环装置8包括循环风扇81和气流管路82。循环装置8设置在密闭空间12内部,且设置在远离隔板11的侧面上,气流管路82中空管状且竖直设置,气流管路82两端与密闭空间12的上下内表面均设置间隙。循环风扇81和气流管路82呈上下的位置关系,即循环风扇81设置在气流管路82的上端,或者循环风扇81设置在气流管路82的下端;气流管路82的一端设置在循环风扇81 的进风口处,循环风扇81吸引气流管路82内空气并驱动空气向隔板11运动。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电源模块4、控制单元5设置在密闭空间12的上半部分;伺服驱动模块6设置在密闭空间12的下半部分;所述循环风扇81 设置在气流管路82的上端,循环风扇81与电源模块4和/或控制单元5的位置相对应,循环风扇81驱动空气向电源模块4和/或控制单元5运动。此时密闭空间12内的空间流向为,位于密闭空间12上部的循环风扇81将空气水平方向驱动至电源模块4处,空气冷却电源模块4后向下运动,同时不断地通过隔板11 进行散热,空气冷却密闭空间12下部的伺服驱动模块6后向远离隔板11的方向运动,空气经过气流管路82向上运动至循环风扇81后进行下一个循环,同时通过密闭空间12的结构件、侧板面板不断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实现降温。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气流管路82呈中空方式,具体的,气流管路82 可以是方管,或者圆管,或者是C形或者凹形等截面的材料与密闭空间12侧板组合成中空管状。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流板16,所述分流板16设置下腔体132中,分流板16 在变压器7与冷却风扇3之间。所述分流板16沿高度方向设置,分流板16的下端与下腔体132内部的底平面连接,分流板16沿水平方向的两端与下腔体132 侧板之间留有间隙;冷却风扇3与分流板16之间设置间隙。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下腔体132内的空气经分流板16沿水平方向的两端与下腔体132侧板之间的间隙达到冷却风扇3进风处,空气经冷却风扇3驱动向隔板11运动。分流板16的设置可以避免冷却变压器7的空气直接向冷却风扇运动,降低冷却风扇3进风处的空气温度,提升冷却效果。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分流板16的上端与隔板11连接,避免冷却变压器7的空气经分流板16的上端到达冷却风扇3的进风处。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下腔体132远离隔板11的侧板上设置多排竖直排列的换气孔14,其中部分换气孔14设置下腔体132远离隔板 11侧板的中间,部分换气孔14设置在下腔体13远离隔板11侧板的两边缘,与分流板16和下腔体132侧板之间的间隙相对应。变压器7设置在下腔体132底面的中间,远离隔板11的侧板上中间位置的换气孔14主要用于将冷却变压器7 的空气排出,远离隔板11的侧板上靠近边缘的换气孔14用于向冷却风扇提供温度更低的空气,以便于更好地冷却隔板。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5 所示,还可以在下腔体132内设置送气通道,具体的,可以在下腔体132远离隔板11的侧板与分流板之间设置管状通道,以便将输送给冷却风扇3的空气与冷却变压器7的空气隔离开来,具体的可以采用管状零部件或者在在下腔体132 远离隔板11的侧板与分流板之间设置两块平行的挡板,两块挡板以及分流板16 将变压器7与冷却风扇3隔离开来,同时,挡板与隔板11两侧的下腔体132侧板间形成给冷却风扇3提供空气的通道。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在分流板16两端对应的隔板11两侧的下腔体132侧板设置给冷却风扇3提供空气换气孔14。
进一步的,在冷却风扇3与隔板11之间设置散热片9,散热片9安装在隔板11上,散热片9提升了隔板11的降温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对密闭空间12内电子元器件的散热能力。散热片9可以采用导热系数高的金属材料,具体的可以采用铜合金或者铝合金。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片9包括散热板91和散热翅片92,所述散热翅片92为片状,散热翅片92呈水平且垂直散热板91设置。散热翅片92 位若干片,每两片散热翅片92之间可以作为气体流道给流动的空气导向。沿散热翅片92水平方向延升,在对应的下腔体132对应的两侧板的相应位置设置换气孔,如图5所示。
密闭空间的电子元器件安装在隔板11上,该电子元器件的热量流向隔板 11,隔板11上的热量流向散热板91及散热翅片92,冷却风扇3驱动空气向隔板11运动,运动的空气到达散热翅片92及散热板91处,流动的空气带走散热翅片92及散热板91上的热量,且沿着散热翅片92向两边运动,并经过与散热翅片92对应位置的换气孔排出下腔体132,提升对密闭空间12内电子元器件的散热能力。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片9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具体的可以采用6061铝合金或者6063铝合金。散热片9还可以采用一体成型,例如,采用挤压铝合金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伺服驱动模块6位两组,冷却风扇3位两个;两组伺服驱动模块6等高度平行排列在隔板11上,两个冷却风扇3的位置与两组伺服驱动模块6对应。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两组伺服驱动模块6其中一组位主伺服驱动模块,另一组为辅助伺服驱动模块。
进一步,密闭空间12包括活动门121,活动门121设置在密闭空间12远离隔板11的一侧。活动门121通过铰接连接在密闭空间12上,活动门121与密闭空间12之间设置密封材料。
活动门121远离隔板11,打开活动门时,安装、维修设置在密闭空间12内的电子元器件较为方便,可达性好。此时,循环装置8设置在活动门121上。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密封材料可以采用橡胶条、软塑料等具有弹性且密封性能好的材料。密封材料可以设置在活动门121边缘,密封材料也可以设置在密闭空间12与活动门的连接处。具有弹性且密封性能好的密封材料在使用时,关闭活动门121,活动门121作用在密封材料上并使密封材料变形,此时密封材料能够起到良好密封的效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隔板(11)和进气风扇(2);隔板(11)设置在柜体(1)内部,隔板(11)将柜体(1)分割成两个空间,分别为密闭空间(12)和半开放空间(13);所述密闭空间(12)与外界不连通;所述进气风扇(2)设置在半开放空间(13)处,进气风扇(2)设置在柜体(1)的一个平面上,进气风扇(2)将柜体(1)外空气输送至柜体(1)的半开放空间(13)内;在半开放空间(13)处的柜体(1)上设置用于供半开放空间(13)内空气流出半开放空间(13)的换气孔(14);
隔板(11)位于密闭空间(12)一侧用于安装电气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风扇(3)和孔板(15);所述孔板(15)水平设置,孔板(15)将半开放空间(13)划分为上腔体(131)和下腔体(132);
进气风扇(2)设置在上腔体(131)的一个侧面;换气孔(14)设置下腔体(132)的侧面;
冷却风扇(3)设置在下腔体(132)内部,冷却风扇(3)驱动下腔体(132)内空气向隔板(11)运动;冷却风扇(3)和隔板(11)之间的下腔体(132)两侧面上设置换气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4)、控制单元(5)、伺服驱动模块(6)和变压器(7);
所述电源模块(4)、控制单元(5)和伺服驱动模块(6)设置在密闭空间(12)内,电源模块(4)、控制单元(5)和伺服驱动模块(6)分别安装在隔板(11)的平面上;
所述变压器(7)设置在下腔体(132)内部,所述冷却风扇(3)设置变压器(7)与隔板(11)之间;
在下腔体(132)远离隔板(11)的侧面中部设置换气孔(14),换气孔(14)的位置与变压器(7)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装置(8),所述循环装置(8)包括循环风扇(81)和气流管路(82);
循环风扇(81)和气流管路(82)设置在密闭空间(12)内部,循环风扇(81)和气流管路(82)设置在密闭空间(12)中远离隔板(11)的侧面上;循环风扇(81)与气流管路(82)呈上下的位置关系,循环风扇(81)设置在气流管路(82)的一端,气流管路(82)为中空管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板(16),所述分流板(16)设置在下腔体(132)中,分流板(16)设置在变压器(7)与冷却风扇(3)之间,分流板(16)沿高度方向设置,分流板(16)的下端与下腔体(132)底平面连接,分流板(16)沿水平方向的两端与下腔体(132)侧板之间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片(9),所述散热片(9)设置在冷却风扇(3)和隔板(11)之间,散热片(9)安装在隔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9)包括散热板(91)和散热翅片(92),所述散热翅片(92)为片状,散热翅片(92)垂直散热板(91)设置,散热翅片(92)有若干片,若干片散热翅片(92)平行设置;散热翅片(92)呈水平设置,下腔体(132)两侧面设置的换气孔(14)与散热翅片(92)的位置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模块(6)为两组,所述冷却风扇(3)为两个;两组伺服驱动模块(6)平行排列,两个冷却风扇(3)分别与两组伺服驱动模块(6)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密闭空间(12)包括活动门(121),所述活动门(121)设置在密闭空间(12)远离隔板(11)的一侧,活动门(121)通过铰接连接在密闭空间(12)上,活动门(121)与密闭空间(12)之间设置密封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在下腔体(132)远离隔板(11)的侧板上设置多排竖直排列的换气孔(14),其中部分换气孔(14)设置下腔体(132)远离隔板(11)侧板的中间,部分换气孔(14)设置在下腔体(132)远离隔板(11)侧板的两边缘,与分流板(16)和下腔体(132)侧板之间的间隙相对应。
CN202021061527.2U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Active CN212231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1527.2U CN212231826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1527.2U CN212231826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1826U true CN212231826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31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61527.2U Active CN212231826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1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2938B2 (en) Inverter power cabinet
CN108495538B (zh) 一种大功率户外散热机柜
CN202374619U (zh) 新型热交换通信机柜
CN101453856B (zh) 一种通信设备
CN111901988A (zh)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CN203574996U (zh) 一种一体化电除尘用高频电源立体风冷散热风道
CN206977887U (zh) 一种机柜半导体冷却装置
CN2791583Y (zh) 片式热交换器
CN106411110A (zh) 一种散热可控的变频器
CN204616254U (zh) 一种散热机柜
CN212305985U (zh) 一种带防护的高效散热型fpc柔性线路板
CN212231826U (zh)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CN110012647B (zh) 一种模块化增强散热的风冷机箱结构
JP2018137418A (ja) モジュール型冷却装置を利用した放熱装置
CN219881623U (zh) 一种水冷焊接电源的冷却系统
CN214482006U (zh) 基于风冷的散热防尘plc控制柜
CN213243310U (zh) 配电柜的柜顶结构
CN219145835U (zh) 一种网络信息交换机冷却装置
CN218888904U (zh) 逆变器风冷散热系统和应用其的逆变器
CN215453746U (zh) 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CN219893701U (zh) 一种高散热效率的无刷电机控制板安装盒
CN216011397U (zh) 风冷式散热装置
CN214381976U (zh) 一种用于无线网络通讯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10954840U (zh) 一种具有散热系统的电子元件安装机箱
CN211702710U (zh) 密封散热机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00 No. 778, Changming Road, hongken farm,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kelda welding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778, Changming Road, hongken farm,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KAIERDA ROBO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