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1700U - 背夹式麦克风 - Google Patents

背夹式麦克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1700U
CN212231700U CN202021145084.5U CN202021145084U CN212231700U CN 212231700 U CN212231700 U CN 212231700U CN 202021145084 U CN202021145084 U CN 202021145084U CN 212231700 U CN212231700 U CN 212231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spring
pin
pin shaft
facing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450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树玮
周向军
谢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450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1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1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1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夹式麦克风,包括背夹、外壳、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和扭簧组件,扭簧组件包括套设在第一销轴上的第一扭簧以及套设在第二销轴上的第二扭簧,第一扭簧背对第二扭簧的一端和第二扭簧背对第一扭簧的一端之间设有与背夹抵接配合的连接杆,第一扭簧朝向第二扭簧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销轴朝向第二销轴的端面抵接配合且与外壳抵接配合的第一抵接部,第二扭簧朝向第一扭簧的一端设有与第二销轴朝向第一销轴的端面抵接配合且与外壳抵接配合的第二抵接部。本申请能够使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不容易从背夹或外壳上滑出,令该背夹式麦克风具有较佳的结构稳定性。

Description

背夹式麦克风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麦克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夹式麦克风。
背景技术
背夹式麦克风是能够夹持固定在衣物、皮带等物体上的麦克风,其结构一般包括外壳、背夹、销轴和扭簧,背夹通过销轴枢接在外壳上,扭簧套设在销轴之外,且扭簧的一端连接于背夹,扭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外壳。这种背夹式麦克风的缺点在于,其销轴容易从背夹或外壳上滑出,结构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夹式麦克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背夹式麦克风的结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夹式麦克风,包括背夹、外壳、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和扭簧组件,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同轴设置;所述背夹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销轴穿设的第一插孔以及供所述第二销轴穿设的第二插孔,所述外壳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销轴背向所述第二销轴的端部伸入的第一开口,以及供所述第二销轴背向所述第一销轴的端部伸入的第二开口;所述扭簧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销轴上的第一扭簧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销轴上的第二扭簧,所述第一扭簧背对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扭簧背对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之间设有与所述背夹抵接配合的连接杆,所述第一扭簧朝向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销轴朝向所述第二销轴的端面抵接配合且与所述外壳抵接配合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扭簧朝向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销轴朝向所述第一销轴的端面抵接配合且与所述外壳抵接配合的第二抵接部。
可选地,所述背夹上设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插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二插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座。
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相向的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销轴朝向所述第二销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扭簧抵接配合的第一抵接块,所述第二销轴朝向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扭簧抵接配合的第二抵接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均为U形杆,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销轴朝向所述第二销轴的端面抵接配合,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扭簧朝向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销轴朝向所述第一销轴的端面抵接配合,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扭簧朝向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销轴朝向所述第二销轴的端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一端伸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销轴朝向所述第一销轴的端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一端伸入的第二凹槽。
可选地,所述背夹和所述外壳之间设有防滑结构。
可选地,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凸块和供所述凸块置入的凹腔;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背夹面向所述外壳的表面上,所述凹腔开设在所述外壳面向所述背夹的表面上,或者,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外壳面向所述背夹的表面上,所述凹腔开设在所述背夹面向所述外壳的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防滑结构包括若干个防滑条,所述防滑条设置在所述背夹面向所述外壳的表面上或者设置在所述外壳面向所述背夹的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背夹的宽度为18.5mm至19mm,厚度为1.75mm至2m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夹式麦克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特殊结构设计的扭簧组件,使第一销轴朝向第二销轴的一端能够被第一扭簧的第一抵接部抵接,第一销轴背向第二销轴的一端能够伸入外壳的第一开口并被外壳抵挡,使第二销轴朝向第一销轴的一端能够被第二扭簧的第二抵接部抵接,第二销轴背向第一销轴的一端能够伸入外壳的第二开口并被外壳抵挡,从而使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均不容易从背夹或外壳上滑出,令该背夹式麦克风具有较佳的结构稳定性,而且安装后背夹、外壳、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均不易被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背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背夹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标记为:
1、背夹;11、第一插孔;12、第二插孔;13、第一固定座;14、第二固定座;15、凸块;16、防滑条;2、外壳;21、第一开口;22、第一安装座;23、第二安装座;24、凹腔;25、卡口;3、第一销轴;31、第一抵接块;4、第二销轴;41、第二抵接块;42、第二凹槽;5、扭簧组件;51、第一扭簧;52、第二扭簧;53、连接杆;54、第一抵接部;55、第二抵接部;56、U形杆;561、第一段杆;562、第二段杆;563、第三段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夹式麦克风,包括背夹1、外壳2、第一销轴3、第二销轴4和扭簧组件5,第一销轴3和第二销轴4同轴设置。在背夹1上开设有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第一插孔11供第一销轴3穿过,第二插孔12供第二销轴4穿过;在外壳2上开设有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附图中未示出),第一开口21供第一销轴3背向第二销轴4的端部伸入,第二开口供第二销轴4背向第一销轴3的端部伸入。扭簧组件5包括第一扭簧51和第二扭簧52,第一扭簧51套设在第一销轴3上,第二扭簧52套设在第二销轴4上。第一扭簧51背对第二扭簧52的一端和第二扭簧52背对第一扭簧5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3,该连接杆53与背夹1面向外壳2的表面抵接配合。第一扭簧51朝向第二扭簧52的一端设有第一抵接部54,该第一抵接部54与第一销轴3朝向第二销轴4的端面抵接配合且与外壳2面向背夹1的表面抵接配合;第二扭簧52朝向第一扭簧51的一端设有第二抵接部55,该第二抵接部55与第二销轴4朝向第一销轴3的端面抵接配合且与外壳2面向背夹1的表面抵接配合。具体地,第一扭簧51的第一抵接部54和第二扭簧52的第二抵接部55均伸入外壳2朝向背夹1的表面的卡口25内并与外壳2的卡口25的边缘抵接配合。
背夹式麦克风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将扭簧组件5放置在背夹1的表面上,并使第一扭簧51的中心孔对齐背夹1上的第一插孔11,第二扭簧52的中心孔对齐背夹1上的第二插孔12,连接杆53抵接于背夹1的表面;然后,掰开第一扭簧51上的第一抵接部54,使第一插销依次穿设第一扭簧51的中心孔以及背夹1上的第一插孔11,掰开第二扭簧52上的第二抵接部55,使第二插销依次穿设第二扭簧52的中心孔以及外壳2上的第二插孔12;然后松开第一扭簧51上的第一抵接部54以及第二扭簧52上的第二抵接部55,第一抵接部54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抵接于第一销轴3朝向第二销轴4的端面,第二抵接部55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抵接于第二销轴4朝向第一销轴3的端面,而且第一销轴3背向第二销轴4的端部伸出于第一插孔11一小段距离,第二销轴4背向第一销轴3的端部伸出于第二插孔12一小段距离;此时,第一插销、第二插销和扭簧组件5安装在背夹1上,此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接下来,沿第一销轴3和第二销轴4的轴线相向地按压第一销轴3和第二销轴4,使第一销轴3和第二销轴4相互靠近一小段距离,同时第一扭簧51的第一抵接部54被第一销轴3挤压并移动,第二扭簧52的第二抵接部55被第二销轴4挤压并移动;再然后将外壳2扣在背夹1上,使第一销轴3背向第二销轴4的端部在第一抵接部54的压力推动下伸入外壳2的第一开口21,第二销轴4背向第一销轴3的端部在第二抵接部55的压力推动下伸入外壳2的第二开口,同时第一扭簧51的第一抵接部54抵接于外壳2面向背夹1的表面,第二扭簧52的第二抵接部55抵接于外壳2面向背夹1的表面,即完成背夹式麦克风的装配。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销轴3穿设背夹1的第一插孔11并伸入外壳2的第一开口21,第二销轴4穿设背夹1的第二插孔12并伸入外壳2的第二开口,实现背夹1和外壳2相互枢接。通过特殊结构设计的扭簧组件5,使第一扭簧51和第二扭簧52之间的连接杆53抵接于背夹1朝向外壳2的表面,第一扭簧51的第一抵接部54和第二扭簧52的第二抵接部55均抵接于外壳2朝向背夹1的表面的卡口25内,按压背夹1和外壳2使背夹式麦克风能够张开,而且背夹式麦克风也能够在扭簧组件5的作用力下恢复原状。通过特殊结构设计的扭簧组件5,使第一销轴3朝向第二销轴4的一端能够被第一扭簧51的第一抵接部54抵接,第一销轴3背向第二销轴4的一端能够伸入外壳2的第一开口21并被外壳2抵挡,使第二销轴4朝向第一销轴3的一端能够被第二扭簧52的第二抵接部55抵接,第二销轴4背向第一销轴3的一端能够伸入外壳2的第二开口并被外壳2抵挡,从而使第一销轴3和第二销轴4均不容易从背夹1或外壳2上滑出,令该背夹式麦克风具有较佳的结构稳定性,而且还具有安装后背夹、外壳、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均不易被拆卸的优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背夹1上设有第一固定座13和第二固定座14,第一插孔11开设在第一固定座13上,第二插孔12开设在第二固定座14。第一固定座13和第二固定座14均一体成型设置在背夹1面向外壳2的表面上,且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均为通孔,通过在背夹1上设置第一固定座13和第二固定座14并开设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12,可以使第一销轴3穿接于背夹1上的第一固定座13,第二销轴4穿接于背夹1上的第二固定座14,结构简单而且安装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壳2上设有第一安装座22和第二安装座23,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分别开设在第一安装座22和第二安装座23相向的表面上。第一安装座22和第二安装座23均一体成型设置在外壳2面向背夹1的表面上,通过在外壳2上设置第一安装座22和第二安装座23并开设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可以使第一销轴3背向第二销轴4的端部伸入第一开口21,而且第一销轴3背向第二销轴4的端部通过第一安装座22的抵挡使第二销轴4并不会从背夹1和外壳2上滑出;同样还可以使第二销轴4背向第一销轴3的端部伸入第二开口,而且第二销轴4背向第一销轴3的端部通过第二安装座23的抵挡使第一销轴3并不会从背夹1和外壳2上滑出,结构简单而且安装方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销轴3朝向第二销轴4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扭簧51抵接配合的第一抵接块31,第二销轴4朝向第一销轴3的一端设有与第二扭簧52抵接配合的第二抵接块41。第一抵接块31一体成型设置在第一销轴3上,第二抵接块41一体成型设置在第二销轴4上,且第一抵接块31和第二抵接块41均为圆形块,第一抵接块31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销轴3的直径尺寸,第二抵接块41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二销轴4的直径尺寸。背夹式麦克风装配完成后,第一销轴3上的第一抵接块31抵接于第一扭簧51,使第一扭簧51被夹持在第一抵接块31和第一固定座13之间,即第一固定座13和第一扭簧51对第一抵接块31形成抵顶,使第一销轴3不会从背离第二销轴4的方向滑出背夹1和外壳2,同时第一扭簧51上的第一抵接部54对第一销轴3朝向第二销轴4的端面(该端面即第一抵接块31的端面)形成抵顶,使第一销轴3不会从朝向第二销轴4的方向滑出背夹1和外壳2;同样的,第二销轴4上的第二抵接块41抵接于第二扭簧52,使第二扭簧52被夹持在第二抵接块41和第二固定座14之间,即第二固定座14和第二扭簧52对第二抵接块41形成抵顶,使第二销轴4不会从背离第一销轴3的方向滑出背夹1和外壳2,同时第二扭簧52上的第二抵接部55对第二销轴4朝向第一销轴3的端面(该端面即第二抵接块41的端面)形成抵顶,使第二销轴4不会从朝向第一销轴3的方向滑出背夹1和外壳2。通过在第一销轴3上设置第一抵接块31并在第二销轴4上设置第二抵接块41,可以避免第一销轴3背向第二销轴4的端部伸入第一开口21后因无法与第一安装座22形成抵接而导致的第一销轴3在其轴线方向上产生窜动和异响,以及第二销轴4背向第一销轴3的端部伸入第二开口后因无法与第二安装座23形成抵接而导致的第二销轴4在其轴线方向上产生窜动和异响,从而确保背夹式麦克风装配完成后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抵接部54和第二抵接部55均为U形杆56,第一抵接部54的一端与第一销轴3朝向第二销轴4的端面抵接配合,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扭簧51朝向第二扭簧52的一端,第二抵接部55的一端与第二销轴4朝向第一销轴3的端面抵接配合,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扭簧52朝向第一扭簧51的一端。具体地,第一抵接部54和第二抵接部55均包括第一段杆561、第二段杆562和第三段杆563,第一段杆561、第二段杆562和第三段杆563依次连接成U形结构;第一抵接部54的第一段杆56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扭簧51朝向第二扭簧5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段杆562的一端,第二段杆56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段杆563的一端,第三段杆563的另一端与第一销轴3朝向第二销轴4的端面抵接配合,且第一段杆561与外壳2面向背夹1的表面抵接配合。通过将第一抵接部54和第二抵接部55设置为U形杆56的结构,可以使第一抵接部54既能够抵接配合于第一销轴3朝向第二销轴4的端面,又能够抵接配合于外壳2面向背夹1的表面,同样地,也可以使第二抵接部55既能够抵接配合于第二销轴4朝向第一销轴3的端面,又能够抵接配合于外壳2面向背夹1的表面,第一抵接部54和第二抵接部55的结构巧妙而且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销轴3朝向第二销轴4的端面开设有供第一抵接部54的一端伸入的第一凹槽(附图中未示出),第二销轴4朝向第一销轴3的端面开设有供第二抵接部55的一端伸入的第二凹槽42。具体地,背夹式麦克风装配完成时,第一抵接部54的第三段杆563伸入第一凹槽并与第一凹槽的槽底抵接,第二抵接部55的第三段杆563伸入第二凹槽42并与第二凹槽42的槽底抵接。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42的设计,使第一抵接部54的一端伸入第一凹槽以及第二抵接部55的一端伸入第二凹槽42,能够避免第一扭簧51的第一抵接部54在第一销轴3的径向上产生窜动和异响以及第二扭簧52的第二抵接部55在第二销轴4的径向上产生窜动和异响,第一抵接部54的一端不容易脱离第一销轴3朝向第二销轴4的端面以及第二抵接部55的一端不容易脱离第二销轴4朝向第一销轴3的端面,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背夹1和外壳2之间设有防滑结构,使背夹1和外壳2在夹持物体时不容易从该物体上滑落或松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防滑结构包括凸块15和供凸块15置入的凹腔24。凸块15设置在背夹1面向外壳2的表面上,所述凹腔24开设在所述外壳2面向所述背夹1的表面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凸块15设置在外壳2面向背夹1的表面上,凹腔24开设在背夹1面向外壳2的表面上。背夹1和外壳2夹持物体时,背夹1和外壳2之间的凸块15和凹腔24的结构增加来被夹持物体与背夹1和外壳2的接触面积和静摩擦力,结构简单而且夹持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防滑结构包括若干个防滑条16,防滑条16设置在背夹1面向外壳2的表面上;在其它实施例中,防滑条16还可以设置在外壳2面向背夹1的表面上。防滑条16可以是硅胶条等具有较大摩擦系数的结构,以增加背夹1和外壳2夹持物体对该物体的静摩擦力,结构简单而且夹持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背夹1的宽度为18.5mm至19mm,厚度为1.75mm至2mm。通过该尺寸的设计还可以将其背夹1滑入相机的冷靴座,使背夹式麦克风固定在相机的冷靴座上,丰富背夹式麦克风的使用场景。另外,背夹1上的防滑条16和冷靴座的内侧壁抵接可以进一步增大固定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夹(1)、外壳(2)、第一销轴(3)、第二销轴(4)和扭簧组件(5),所述第一销轴(3)和所述第二销轴(4)同轴设置;
所述背夹(1)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销轴(3)穿设的第一插孔(11)以及供所述第二销轴(4)穿设的第二插孔(12);
所述外壳(2)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销轴(3)背向所述第二销轴(4)的端部伸入的第一开口(21),以及供所述第二销轴(4)背向所述第一销轴(3)的端部伸入的第二开口;
所述扭簧组件(5)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销轴(3)上的第一扭簧(51)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销轴(4)上的第二扭簧(52),所述第一扭簧(51)背对所述第二扭簧(5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扭簧(52)背对所述第一扭簧(51)的一端之间设有与所述背夹(1)抵接配合的连接杆(53),所述第一扭簧(51)朝向所述第二扭簧(5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销轴(3)朝向所述第二销轴(4)的端面抵接配合且与所述外壳(2)抵接配合的第一抵接部(54),所述第二扭簧(52)朝向所述第一扭簧(5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销轴(4)朝向所述第一销轴(3)的端面抵接配合且与所述外壳(2)抵接配合的第二抵接部(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夹(1)上设有第一固定座(13)和第二固定座(14),所述第一插孔(11)开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座(13)上,所述第二插孔(12)开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座(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上设有第一安装座(22)和第二安装座(23),所述第一开口(21)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座(22)和所述第二安装座(23)相向的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轴(3)朝向所述第二销轴(4)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扭簧(51)抵接配合的第一抵接块(31),所述第二销轴(4)朝向所述第一销轴(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扭簧(52)抵接配合的第二抵接块(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54)和第二抵接部(55)均为U形杆(56),所述第一抵接部(5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销轴(3)朝向所述第二销轴(4)的端面抵接配合,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扭簧(51)朝向所述第二扭簧(52)的一端,所述第二抵接部(5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销轴(4)朝向所述第一销轴(3)的端面抵接配合,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扭簧(52)朝向所述第一扭簧(51)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轴(3)朝向所述第二销轴(4)的端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抵接部(54)的一端伸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销轴(4)朝向所述第一销轴(3)的端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抵接部(55)的一端伸入的第二凹槽(4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夹(1)和所述外壳(2)之间设有防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凸块(15)和供所述凸块(15)置入的凹腔(24);所述凸块(15)设置在所述背夹(1)面向所述外壳(2)的表面上,所述凹腔(24)开设在所述外壳(2)面向所述背夹(1)的表面上,或者,所述凸块(15)设置在所述外壳(2)面向所述背夹(1)的表面上,所述凹腔(24)开设在所述背夹(1)面向所述外壳(2)的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包括若干个防滑条(16),所述防滑条(16)设置在所述背夹(1)面向所述外壳(2)的表面上或者设置在所述外壳(2)面向所述背夹(1)的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夹的宽度为18.5mm至19mm,厚度为1.75mm至2mm。
CN202021145084.5U 2020-06-18 2020-06-18 背夹式麦克风 Active CN212231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5084.5U CN212231700U (zh) 2020-06-18 2020-06-18 背夹式麦克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5084.5U CN212231700U (zh) 2020-06-18 2020-06-18 背夹式麦克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1700U true CN212231700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30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45084.5U Active CN212231700U (zh) 2020-06-18 2020-06-18 背夹式麦克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17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74772A1 (en) Movable buckle structure
JPH04218273A (ja) 対称形取付レール上に端子ブロックを固定するための固定装置
CN212231700U (zh) 背夹式麦克风
CN218457500U (zh) 一种插拔连接扣
CN204243366U (zh) 耳机插口
JPS61204608A (ja) 光フアイバコネクタ
CN216146464U (zh) 一种可调节的耳背式助听器
CN218457517U (zh) 连接带和可穿戴设备
CN205119389U (zh) 空调壳体组件和空调柜机
WO2017015819A1 (zh) 两侧具有锁扣结构的公端连接器
WO2017015820A1 (zh) 锁扣式公头连接器
WO2017015824A1 (zh) 外扣式公头连接器
CN112201999A (zh) 电连接器
CN213547793U (zh) 耳机盒
CN218958152U (zh) 一种防脱落的连接器
CN109672040A (zh) 吸顶灯及其安装座、插座、插针
CN213782392U (zh) 一种条形连接器
CN112393023B (zh) 一种管夹
KR200405284Y1 (ko) 전기 커넥터용 접촉자
CN218124902U (zh) 旋转机构及头戴耳机
CN219040932U (zh) 一种水晶头插拔锁止结构
CN218383499U (zh) 一种智能眼镜
JP202300493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20358487U (zh) 一种嵌入式插拔端子安装框
CN218867509U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 / F,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Heping West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