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0266U - 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0266U
CN212230266U CN202021318568.5U CN202021318568U CN212230266U CN 212230266 U CN212230266 U CN 212230266U CN 202021318568 U CN202021318568 U CN 202021318568U CN 212230266 U CN212230266 U CN 212230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apacitor
insulating layer
negative electrode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85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嘉杰
魏蓉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 Jia Electronics Chen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 Jia Electronics Chen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 Jia Electronics Chen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 Jia Electronics Chen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185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0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0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0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该电容单元包括正极部、介电层、第一绝缘层、负极部以及第二绝缘层。介电层覆盖正极部的表面,第一绝缘层包覆介电层的部分表面,负极部设置于第一绝缘层的后端并包覆介电层的部分表面,负极部前端的厚度小于负极部后端的厚度,第二绝缘层包覆第一绝缘层与负极部的前端。借此,达到堆叠型电容器总厚度均匀的效果,且便于堆叠型电容器的封装。

Description

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尤其涉及一种使得总厚度均匀的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已广泛地运用于消费性家电用品、电脑主机板及其周边、电源供应器、通信物品以及汽车等基本元件,是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元件之一,其主要的作用包括:电荷储存、交流滤波、旁路、耦合、去耦、转相、调谐等。各种不同的电容器具有不同的电容特性,因此,其功能与应用范围也不相同。其中,固态电解电容器的电容量较高、尺寸体积较小,频率特性优越且制造成本较低,使用范围也较为广泛,适用于大部分的电器及电子产品。
请参阅图1和图2,在常见的电容器相关技术中,因电容器本身结构及制造方法的因素,使得电容器的尺寸和外型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电容器单元的前端厚度S1与后端厚度S2差距过大,致使堆叠型电容器的前端总厚度H1与后端总厚度H2相差过大。过厚的堆叠型电容器总厚度,将会导致堆叠型电容器距离封装体的壁厚变薄,不便于封装并影响其封装强度,容易造成内层材料裸露、气密度不佳、易受湿气影响导致电性不稳定或有漏电流的现象发生。该些问题,对于当前电容器的整体效能及使用安全影响较大。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借由第二绝缘层的设置,以使得堆叠型电容器总厚度均匀,且便于堆叠型电容器的封装。
为达所述优点至少其中的一或其他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容单元,电容单元包括正极部、介电层、第一绝缘层、负极部以及第二绝缘层。
介电层覆盖正极部的表面,第一绝缘层包覆介电层的部分表面,负极部设置于第一绝缘层的后端并包覆介电层的部分表面,负极部包括前端与后端,负极部前端的厚度小于后端的厚度,第二绝缘层包覆第一绝缘层与负极部的前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部包括导电高分子层和导电胶层,导电高分子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的后端并包覆介电层的部分表面,导电胶层包覆导电高分子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的厚度大致相同于负极部的前端与后端的厚度差的一半,以使得负极部前端的厚度大致相同于负极部后端的厚度。
为达所述优点至少其中的一或其他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一种堆叠型电容器。堆叠型电容器包括多个电容单元、正极导电单元、负极导电单元以及封装单元。每个电容单元包括正极部、介电层、第一绝缘层、负极部以及第二绝缘层。
介电层覆盖正极部的表面,第一绝缘层包覆介电层的部分表面,负极部设置于第一绝缘层的后端并包覆介电层的部分表面,负极部包括前端与后端,负极部前端的厚度小于后端的厚度,第二绝缘层包覆第一绝缘层与负极部的前端。
正极导电单元电性连接至少一个电容单元的正极部,负极导电单元的表面以导电胶材电性连接于至少一个电容单元的负极部,封装单元包覆多个电容单元、部分正极导电单元与部分负极导电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二个电容单元的第二绝缘层相互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二个电容单元的第二绝缘层的最小间距小于0.1厘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的厚度大致相同于负极部前端与负极部后端的厚度差的一半,以使得负极部前端的厚度大致相同于负极部后端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部包括导电高分子层和导电胶层,导电高分子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的后端并包覆介电层的部分表面,导电胶层包覆导电高分子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胶层包括碳胶层与银胶层,碳胶层包覆导电高分子层,银胶层包覆碳胶层。
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借由第二绝缘层的设置,以使得堆叠型电容器总厚度均匀,提升封装单元的封装强度,且可有效避免内层材料裸露、气密度不佳、易受湿气影响导致电性不稳定或有漏电流的现象发生。此外,还可便于堆叠型电容器的封装。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衍生而获得其他的附图。所述附图包括:
图1是电容器单元的相关技术示意图;
图2是堆叠型电容器的相关技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容单元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实用新型堆叠型电容器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注:10-电容单元;12-正极部;14-介电层;16-第一绝缘层;18-负极部;182-导电高分子层;184-导电胶层;186-碳胶层;188-银胶层;20-第二绝缘层;50-堆叠型电容器;52-正极导电单元;54-负极导电单元;56-封装单元;58-电容组;h1-负极部前端的厚度;h2-负极部后端的厚度;h3-第二绝缘层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皆为“至少包含”的意思。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容单元10的剖面示意图。为达所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他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单元10。如图3所示,电容单元10包括正极部12、介电层14、第一绝缘层16、负极部18以及第二绝缘层20。进一步看,负极部18包括导电高分子层182和导电胶层184。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部12是一个金属箔片,金属箔片可以是铝、铜或者任意的金属材料制成。介电层14形成在正极部12的外表面上,完全覆盖正极部12。第一绝缘层16围绕地包覆介电层14的部分表面,以避免正极部12与负极部18发生导通现象。
导电高分子层182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6的后端并包覆介电层14的部分表面。导电胶层184包括碳胶层186与银胶层188,碳胶层186包覆导电高分子层182,银胶层188包覆碳胶层186。
负极部18包括前端与后端,负极部18前端的厚度h1小于负极部18后端的厚度h2。第二绝缘层20围绕地包覆第一绝缘层16的部分表面与负极部18的前端。因第二绝缘层20的厚度h3大致相同于负极部18前端与负极部18后端的厚度差的一半,所以,电容单元10前端的厚度会大致相同于其后端的厚度,达到电容单元10厚度均匀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20的厚度h3除了等于负极部18前端与负极部18后端的厚度差的一半,不过亦不限于此,依据实际需求,第二绝缘层20的厚度h3也可以稍微小于甚至是稍微大于负极部18前端与负极部18后端的厚度差的一半。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20可依据实际需要完全包覆第一绝缘层16表面。
配合图3请参阅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堆叠型电容器50的侧视示意图。为达所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他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堆叠型电容器50。如图4所示,堆叠型电容器50包括多个电容单元10、正极导电单元52、负极导电单元54以及封装单元56。多个电容单元10形成电容组58。
每个电容单元10包括正极部12、介电层14、第一绝缘层16、负极部18以及第二绝缘层20。进一步看,负极部18包括导电高分子层182和导电胶层184。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部12是一个金属箔片,金属箔片可以是铝、铜或者任意的金属材料制成。介电层14形成在正极部12的外表面上,完全覆盖正极部12。第一绝缘层16围绕地包覆介电层14的部分表面,以避免正极部12与负极部18发生导通现象。
导电高分子层182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6的后端并包覆介电层14的部分表面。导电胶层184包括碳胶层186与银胶层188,碳胶层186包覆导电高分子层182,银胶层188包覆碳胶层186。
负极部18包括前端与后端,负极部18前端的厚度h1小于负极部18后端的厚度h2。第二绝缘层20围绕地包覆第一绝缘层16的部分表面与负极部18的前端。因第二绝缘层20的厚度h3大致相同于负极部18前端与负极部18后端的厚度差的一半,所以,电容单元10前端的厚度会大致相同于其后端的厚度,达到电容单元10厚度均匀的效果。当多个电容单元10堆叠时,电容组58前端的厚度会大致相同于其后端的厚度,可便于堆叠型电容器50的封装,且提升封装单元56的封装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20的厚度h3除了等于负极部18前端与负极部18后端的厚度差的一半,不过亦不限于此,依据实际需求,第二绝缘层20的厚度h3也可以稍微小于甚至是稍微大于负极部18前端与负极部18后端的厚度差的一半。
正极导电单元52通过正极部12表面覆盖的介电层14电性连接至正极部12。
负极导电单元54的表面以导电胶材电性连接于电容单元10的负极部18。也就是说,负极导电单元54是借由导电胶材的黏接,使得电容组58与负极导电单元54形成电性连接关系。前述正极导电单元52与负极导电单元54是由导体(例如铜)制成,用以与外部连接。
封装单元56包覆电容组58、部分正极导电单元52与部分负极导电单元54,以保护堆叠型电容器50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湿气、尘埃、减少外界碰撞等的影响。正极导电单元52与负极导电单元54的边缘与底面裸露于外,用以与外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二个电容单元10的第二绝缘层20相互接触,可有效减小堆叠型电容器50的整体尺寸,且使得多个电容单元10平稳堆叠,便于堆叠型电容器50的封装。不过本案亦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二个电容单元10的第二绝缘层20的最小间距小于0.1厘米,亦可达到减小堆叠型电容器50的整体尺寸的效果。
前述封装单元56、第一绝缘层16以及第二绝缘层20可由任何的绝缘材料所制成,例如环氧基树脂(epoxy)或者硅(silicon)等绝缘材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由第二绝缘层20的设置,可更加完整且更为简单的将电容组58封装完善,使得堆叠型电容器50总厚度均匀,提升封装单元56的封装强度,且可有效避免内层材料裸露、气密度不佳、易受湿气影响导致电性不稳定或有漏电流的现象发生。此外,还便于堆叠型电容器50的封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单元包括:
正极部;
介电层,覆盖所述正极部的表面;
第一绝缘层,包覆所述介电层的部分表面;
负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后端并包覆所述介电层的部分表面,所述负极部包括前端与后端,所述前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后端的厚度;以及
第二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负极部的前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部包括导电高分子层和导电胶层,所述导电高分子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后端并包覆所述介电层的部分表面,所述导电胶层包覆所述导电高分子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大致相同于所述负极部的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的厚度差的一半。
4.一种堆叠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型电容器包括:
多个电容单元,每个所述电容单元包括:
正极部;
介电层,覆盖所述正极部的表面;
第一绝缘层,包覆所述介电层的部分表面;
负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后端并包覆所述介电层的部分表面,所述负极部包括前端与后端,所述前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后端的厚度;以及
第二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负极部的前端;
正极导电单元,电性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电容单元的所述正极部;
负极导电单元,所述负极导电单元的表面以导电胶材电性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电容单元的所述负极部;以及
封装单元,包覆多个所述电容单元、部分所述正极导电单元与部分所述负极导电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二个所述电容单元的所述第二绝缘层相互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二个所述电容单元的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最小间距小于0.1厘米。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大致相同于所述负极部的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的厚度差的一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部包括导电高分子层和导电胶层,所述导电高分子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后端并包覆所述介电层的部分表面,所述导电胶层包覆所述导电高分子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堆叠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层包括碳胶层与银胶层,所述碳胶层包覆所述导电高分子层,所述银胶层包覆所述碳胶层。
CN202021318568.5U 2020-07-07 2020-07-07 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 Active CN212230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8568.5U CN212230266U (zh) 2020-07-07 2020-07-07 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8568.5U CN212230266U (zh) 2020-07-07 2020-07-07 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0266U true CN212230266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10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8568.5U Active CN212230266U (zh) 2020-07-07 2020-07-07 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02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90556B1 (e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having improved enclosure arrangement
WO2001041232A2 (en) Ultra-thin electro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CN102428530A (zh) 表面安装用的器件以及电容器元件
US8305735B2 (en) Stacked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ith multi-pin structure
TWI421888B (zh) 具有多端產品引出腳之堆疊式固態電解電容器
CN110853920B (zh) 固态钽电容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3456513B (zh) 用于降低等效串联电阻的固态电解电容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12230266U (zh) 电容单元及堆叠型电容器
CN102103928B (zh) 一种电容器封装结构
CN212230265U (zh) 交错堆叠型电容器
EP4266336A1 (en) Substrate-type multi-layer polymer capacitor (mlpc) having electroplated terminal structure
CN212625218U (zh) 堆叠式固态电解电容器
CN102024567A (zh) 具有多端产品引出脚的堆叠式固态电解电容器
CN212570740U (zh) 堆叠式固态电容器
CN212230264U (zh) 堆叠型电容器
CN102074383B (zh) 具有多端引出脚的堆栈式固态电解电容器
CN212625213U (zh) 固态电容器
JP3334199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CN201893242U (zh) 具有多端产品引出脚的堆叠式固态电解电容器
CN212625217U (zh) 固体电解电容器
CN112002556B (zh) 堆叠式固态电容器
CN102074382B (zh) 一种具有多端引出脚的堆栈式固态电解电容器
CN212570729U (zh) 固态电容器
CN217333845U (zh) 一种mlpc基板式电镀端子结构电容器
CN212625198U (zh) 一种可扩充固态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