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7360U - 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7360U
CN212227360U CN202021404545.6U CN202021404545U CN212227360U CN 212227360 U CN212227360 U CN 212227360U CN 202021404545 U CN202021404545 U CN 202021404545U CN 212227360 U CN212227360 U CN 212227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coaxial
duct
dr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045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勇
王鹏
王俊涛
王颖
张春
王春阳
解洪国
孙书运
苗月航
孟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ongfang Clea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ongfang Clea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ongfang Clea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ongfang Clean Tech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7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7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涉及通风管接头技术领域。同轴风管接头,包括:外风筒、内风筒和第一支撑筋,第一支撑筋连接外风筒和内风筒,外风筒的第一端套于所述内风筒的第一端外,所述内风筒第二端与所述外风筒第二端相接,所述内风筒内形成贯通的内风道,所述外风筒与所述内风筒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外风道风口的外风道,一个同轴风管接头集成了两个风管接头,一方面,便于风道口外接风管时的安装和拆卸,不需要单独安装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管接头,减少工人的安装成本,另一方面,解决了在一个换风开口位置无法实现同时送回风的问题,且避免了在隔离舱或帐篷上开多个换风口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管接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
背景技术
隔离舱等可供隔离使用的隔离空间被广泛投入使用,隔离舱的通风换气一般采用隔离舱和具有活性炭净化功能的换气净化装置之间外接换风管道实现,现有的隔离舱为对接换风管道需要在隔离舱上开设不同的通气口来对接出风管道和进风管道,因此不同的管道需要独立的管道接头进行安装,导致装配的零件过多,进而提升生产成本和装配成本,且隔离舱开设多个气孔及多个换风管道也破坏了隔离舱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集成隔离舱的进风管道和进风管道,减少装配零件,提高装配效率,降低装配成本,同时减少隔离舱开设的通风口,保证了隔离舱的整体性和美观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包括:
外风筒,包括外风筒第一端和外风筒第二端,所述外风筒第一端至外风筒第二端依次布置有外风筒接口、风管连接件和外风道风口,所述外风道风口设置在外风筒的筒壁,所述风管连接件设置在外风筒外侧一周;
内风筒,包括内风筒第一端和内风筒第二端,所述内风筒第一端设置有内风筒接口,所述外风筒的第一端套于所述内风筒的第一端;
其中,所述内风筒第二端与所述外风筒第二端相接,所述内风筒内形成贯通的内风道,所述外风筒与所述内风筒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外风道风口的外风道;
第一支撑筋,置于所述内风筒外侧与所述外风筒内侧之间。
优选的,在上述同轴风管接头中,所述内风筒第一端凸出所述外风筒第一端。
优选的,在上述同轴风管接头中,所述内风筒内设置有若干交错设置的第二支撑筋。
优选的,在上述同轴风管接头中,所述风管连接件为围绕所述外风筒一周的法兰,所述法兰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
优选的,在上述同轴风管接头中,所述外风筒的第二端为直筒,所述内风筒的第二端为连接所述外风筒的第二端的变径筒。
优选的,在上述同轴风管接头中,所述外风道风口设置有格栅,所述格栅置于所述外风筒的筒壁一周。
优选的,在上述同轴风管接头中,所述外风筒接口设置有凸出所述外风筒第一端边缘一圈的凸台,所述内风筒接口设置有凸出所述内风筒第一端边缘一圈的凸台。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系统,包括:
舱体,所述舱体的舱壁开设有换气口;
所述换气口设置有同轴风管接头;
所述同轴风管,包括内风管和外风管,所述外风管套于所述内风管外,所述内风管内形成内风管风道,所述外风管与所述内风管外壁之间形成外风管风道;
所述内风筒接口连接固定于所述内风管的一端,使所述内风道与所述内风管风道连通,所述外风筒接口连接固定于所述外风管的一端使,所述外风道与所述外风管风道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隔离系统中,所述同轴风管接头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围绕所述外风筒一周的法兰的螺栓孔固定于所述舱体的舱壁,所述外风筒第一端和所述内风筒第一端置于所述舱体外,所述外风筒第二端和所述内风筒第二端置于所述舱体内。
优选的,在上述隔离系统中,还包括:抽气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舱体外,所述抽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气体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同轴风管的内风管。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包括:外风筒、内风筒和第一支撑筋,第一支撑筋连接外风筒和内风筒,外风筒的第一端套于所述内风筒的第一端外,所述内风筒第二端与所述外风筒第二端相接,所述内风筒内形成贯通的内风道,所述外风筒与所述内风筒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外风道风口的外风道,一个同轴风管接头集成了两个风管接头,一方面,便于风道口外接风管时的安装和拆卸,不需要单独安装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管接头,减少工人的安装成本,另一方面,解决了在一个换风开口位置无法实现同时送回风的问题,且避免了在隔离舱或帐篷上开多个换风口的问题。由于隔离系统具有上述分析的有益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离系统换风需要在隔离舱上开设不同的通气口来对接出风管道和进风管道,因此不同的管道需要独立的管道接头进行安装,导致装配的零件过多,进而提升生产成本和装配成本,且隔离舱开设多个气孔及多个换风管道也破坏了隔离系统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同轴风管接头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同轴风管接头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同轴风管接头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隔离系统的结构图。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0-外风筒,11-外风筒接口,12-风管连接件,13-外风道风口,14-外风道,15-第一支撑筋,16-格栅,20-内风筒,21-内风筒接口,22-内风道,23-第二支撑筋,30-舱体,40-同轴风管接头,50-同轴风管,51-内风管,52-外风管,60-抽气净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离舱换风需要在隔离舱上开设不同的通气口来对接出风管道和进风管道,因此不同的管道需要独立的管道接头进行安装,导致装配的零件过多,进而提升生产成本和装配成本,且隔离舱开设多个气孔及多个换风管道也破坏了隔离舱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
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可避免隔离舱外接风管时开设多个通风口,提高了装配效率,减少装配零件,降低装配成本,使用方便。
实施例一
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同轴风管接头的实施例。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包括:
外风筒10,包括外风筒10第一端和外风筒10第二端,所述外风筒10第一端至外风筒10第二端依次布置有外风筒接口11、风管连接件12和外风道风口13,所述外风道风口13设置在外风筒10的筒壁,所述风管连接件12设置在外风筒10外侧一周;
内风筒20,包括内风筒20第一端和内风筒20第二端,所述内风筒20第一端设置有内风筒接口21,所述外风筒10的第一端套于所述内风筒20的第一端;
其中,所述内风筒20第二端与所述外风筒10第二端相接,所述内风筒20内形成贯通的内风道22,所述外风筒10与所述内风筒20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外风道风口13的外风道14;
第一支撑筋15,置于所述内风筒20外侧与所述外风筒10内侧之间。
在具体实施中,同轴风管接头40的材质可以是非金属,比如塑料、陶瓷、碳纤维等,也可以是金属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材质,无论是哪种材质,只要是硬质材料即可,以解决现有对于软态、承重弱的连接体内送回风的连接问题。
具体地,同轴风管接头40包括用第一支撑筋15连接的外风筒10和内风筒20,外风筒10的第一端套于所述内风筒20的第一端外,所述内风筒20第二端与所述外风筒10第二端相接,所述内风筒20内形成贯通的内风道22,所述外风筒10与所述内风筒20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外风道风口13的外风道14,一个同轴风管接头40集成了两个风管接头,一方面,便于风道口外接风管时的安装和拆卸,不需要单独安装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管接头,减少工人的安装成本,另一方面,解决了在一个换风开口位置无法实现同时送回风的问题,且避免了在隔离舱或帐篷上开多个换风口的问题。
图1至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内风筒20第一端凸出所述外风筒10第一端。
具体地,内风筒20第一端凸出所述外风筒10第一端,避免了在具体安装时由于内风筒20在外风筒10的内部,转配安装时内风道22接口脱落或未卡紧,导致的内风道22漏气的问题。
图1至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内风筒20内设置有若干交错设置的第二支撑筋23。
具体地,所述若干交错设置的第二支撑筋23为片状,所述若干片第二支撑筋23彼此成三角形穿插固定,由于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且更有利于加强支撑强度。
图1至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风管连接件12为围绕所述外风筒10一周的法兰,所述法兰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
具体地,法兰围绕外风筒10一周,用于将同轴风管接头40固定于隔离舱舱壁,法兰上设置的若干个螺栓孔用于通过紧固螺栓使之紧固的更牢固。
图1至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外风筒10的第二端为直筒,所述内风筒20的第二端为连接所述外风筒10的第二端的变径筒。
具体地,内风筒20的第二端为连接所述外风筒10的第二端的变径筒,内风筒20的第二端可以是有弧度的圆滑变径,也可以是多边形变径,变径的形式是由内风筒20的第一端至内风筒20的第二端内圆直径逐渐增大,且内风筒20第二端与外风筒10第二端相接,保证了同轴风管接头40置于隔离舱或隔离帐内部的风道口不相互干涉,其中内部的内风道22口与同轴风管接头40顺向贯通,内部的外风道风口13设置在外风筒10的侧壁,由于内风筒20第二端与外风筒10第二端相接,导致外风道风口13的风改变风向,与外风道风口13的风风向成90°,进而内风道22和外风道14的风不会相互干涉。
图1至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外风道风口13设置有格栅16,所述格栅16置于所述外风筒10的筒壁一周。
具体地,外风道风口13设置有格栅16,所述格栅16置于所述外风筒10的筒壁一周且间隔均匀,一方面有利于减轻整个外风筒10的重量,进而减轻整个同轴风管50的重量,另一方面,也对外风道风口13起到了加强固定的作用,同时还能阻挡异物,避免阻塞同轴风管50的外风筒10。
图1至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外风筒10接口设置有凸出所述外风筒10第一端边缘一圈的凸台,所述内风筒接口21设置有凸出所述内风筒20第一端边缘一圈的凸台。
具体地,外风筒接口11和内风筒接口21均设置有凸出其各自第一端边缘一圈的凸台,凸台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固定在外风筒接口11和内风筒接口21的通风管脱落。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系统,包括:
舱体30,所述舱体30的舱壁开设有换气口;
所述换气口设置有同轴风管接头40;
同轴风管50,包括内风管51和外风管52,所述外风管52套于所述内风管51外,所述内风管51内形成内风管51风道,所述外风管52与所述内风管51外壁之间形成外风管52风道;
所述内风筒接口21连接固定于所述内风管51的一端,使所述内风道22与所述内风管51风道连通,所述外风筒接口11连接固定于所述外风管52的一端,使所述外风道14与所述外风管52风道连通。
在具体实施中,舱体30是硬质材质制造,也可以是柔性材质制造,其舱体30侧壁开设有换气口,换气孔安装所述同轴风管接头40,便于同轴风管50一端安装在舱体30侧壁,而同轴风管50的另一端安装在抽气净化装置60上,其中,舱体30可以是隔离帐篷、方舱、病房、厂房等房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舱体30的形式。
具体地,只需要在舱体30侧壁开设一个换气口,通过安装同轴风管接头40集合进风管接头和出风管接头,一方面,便于换气口外接风管时的安装和拆卸,不需要单独安装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管接头,减少工人的安装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在舱体30或帐篷上开多个换风口的问题,保持了舱体30侧壁的整体性。
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同轴风管接头40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围绕所述外风筒10一周的法兰的螺栓孔固定于所述舱体30的舱壁,所述外风筒10第一端和所述内风筒20第一端置于所述舱体30外,所述外风筒10第二端和所述内风筒20第二端置于所述舱体30内。
具体地,所述同轴风管接头40通过紧固螺栓穿过所述法兰的螺栓孔固定于所述舱体30的舱壁,使同轴风管接头40稳固的固定在舱壁上,避免安装上同轴风管50后,由于同轴风管50的重量或通风时风的吸力将其从舱壁上拔脱。
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上述的隔离系统还包括:抽气净化装置60,抽气净化装置60设置于所述舱体30外,所述抽气净化装置60的净化气体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同轴风管50的内风管51。
具体地,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同轴风管接头40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同轴风管接头40,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风筒,包括外风筒第一端和外风筒第二端,所述外风筒第一端至外风筒第二端依次布置有外风筒接口、风管连接件和外风道风口,所述外风道风口设置在外风筒的筒壁,所述风管连接件设置在外风筒外侧一周;
内风筒,包括内风筒第一端和内风筒第二端,所述内风筒第一端设置有内风筒接口,所述外风筒的第一端套于所述内风筒的第一端;
其中,所述内风筒第二端与所述外风筒第二端相接,所述内风筒内形成贯通的内风道,所述外风筒与所述内风筒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外风道风口的外风道;
第一支撑筋,置于所述内风筒外侧与所述外风筒内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风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风筒第一端凸出所述外风筒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风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风筒内设置有若干交错设置的第二支撑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风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管连接件为围绕所述外风筒一周的法兰,所述法兰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风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风筒的第二端为直筒,所述内风筒的第二端为连接所述外风筒的第二端的变径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风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风道风口设置有格栅,所述格栅置于所述外风筒的筒壁一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风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风筒接口设置有凸出所述外风筒第一端边缘一圈的凸台,所述内风筒接口设置有凸出所述内风筒第一端边缘一圈的凸台。
8.一种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体,所述舱体的舱壁开设有换气口;
所述换气口设置有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同轴风管接头;
同轴风管,包括内风管和外风管,所述外风管套于所述内风管外,所述内风管内形成内风管风道,所述外风管与所述内风管外壁之间形成外风管风道,所述内风筒接口连接固定于所述内风管的一端,使所述内风道与所述内风管风道连通,所述外风筒接口连接固定于所述外风管的一端,使所述外风道与所述外风管风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轴风管接头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围绕所述外风筒一周的法兰的螺栓孔固定于所述舱体的舱壁,所述外风筒第一端和所述内风筒第一端置于所述舱体外,所述外风筒第二端和所述内风筒第二端置于所述舱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抽气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舱体外,所述抽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气体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同轴风管的内风管。
CN202021404545.6U 2020-07-10 2020-07-16 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 Active CN2122273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94617 2020-07-10
CN202021349461 2020-07-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7360U true CN212227360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10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04545.6U Active CN212227360U (zh) 2020-07-10 2020-07-16 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73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99975Y (zh) 一种楼房消排烟管道
CN212227360U (zh) 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
CN113915757A (zh) 一种同轴风管接头及隔离系统
CN112228654B (zh) 一种可错位安装的管井风管连接结构
WO2024032092A1 (zh) 穿墙管组件及空调
WO2008028969A3 (en) Arrangement for connecting tube elements in a ventilation duct system
CN207555948U (zh) 一种新风专用分风箱
CN102030243A (zh) 电梯轿厢空调的设置结构
CN203797679U (zh) 伸缩式排烟管
WO2006111071A1 (fr) Gaine de climatiseur penetrant dans le mur
CN216431913U (zh) 新风管组件以及新风空调器
CN110285272A (zh) 一种船用通风管道弹性复合阻振接头
CN212006152U (zh) 一种用于室内外风管的固定装置
CN209371464U (zh) 一种风管过梁器
WO2018000203A1 (zh) 一种高静音管道风机
CN103499131A (zh) 一种改进的室内通风系统
CN207515199U (zh) 空调壳体、排风管接头和移动空调
CN218296121U (zh) 一种新风管结构及空调器
CN220851083U (zh) 一种通风管道连接组件及通风管道
CN214197595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新风系统用风阀
CN201416993Y (zh) 一种用于通风的扁平管系统
CN207500690U (zh) 中央空调用的变径管道接头
CN212274213U (zh) 一种同轴风管及隔离系统
CN207729796U (zh) 一种环保通风软管
CN210637648U (zh) 一种风道用硅胶软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