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13482U - 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13482U
CN212213482U CN202020393867.9U CN202020393867U CN212213482U CN 212213482 U CN212213482 U CN 212213482U CN 202020393867 U CN202020393867 U CN 202020393867U CN 212213482 U CN212213482 U CN 212213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ole
inner cup
upper cover
seal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938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柴宇奇
李青松
王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938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13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13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13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该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上盖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盖内的内盖,所述内盖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盖的内侧对应设置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与所述密封圈套接配合,以将所述内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盖上;简化了内盖的结构,并且能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使用户在拆洗和使用内盖时便捷易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在锅体上的锅盖,现有烹饪器具为了清洗方便,一般采用双内盖的方式,即锅盖包括上盖和设置在上盖内的内盖。为便于内盖的拆装,如图1所示,内盖1的外侧设置有内盖固定架3,现有产品采用的拆装方式通过内盖固定架3上的内盖卡槽301与上盖2上的内盖卡扣201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固定,使用户对内盖的安装使用或者拆下来清洗时不够快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简化了内盖的结构,并且能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使用户在拆洗和使用内盖时便捷易操作。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上盖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盖内的内盖,所述内盖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盖的内侧对应设置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与所述密封圈套接配合,以将所述内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盖上。
可选地,所述内盖上偏心设置有蒸汽阀体,所述上盖的内侧对应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阀体与所述凹槽插接配合,以限定所述内盖在所述上盖圆周方向的位移。
可选地,所述密封圈底部的周边设置有凸台部,所述密封圈由下至上插接于所述通孔中,所述凸台部与所述通孔的周边相抵。
可选地,所述凸台部的周边设置有可供拉拽的手持部。
可选地,所述中心柱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密封圈卡接的凸筋。
可选地,所述密封圈为硅胶材质。
可选地,所述中心柱为圆柱状,所述通孔为圆形,所述中心柱与所述通孔同轴心设置。
可选地,所述蒸汽阀体为圆柱状,所述凹槽为圆柱状,所述蒸汽阀体与所述凹槽同轴心设置。
可选地,所述蒸汽阀体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中设置有防溢密封体。
可选地,所述内盖的周边设置有锅口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中心柱和内盖上的密封圈套接配合,实现将内盖安装于上盖上,简化了内盖的结构,并且能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同时降低了内盖的成本,使用户在拆洗和使用内盖时便捷易操作。
2、本实用新型将上盖的中心柱与内盖中心处的密封圈配合,在拆装内盖时承受的拆装作用力和上盖给予的反向阻力共线,保证内盖不易扭曲变形,且拆装更加容易。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内盖的蒸汽阀体与上盖的凹槽配合,限定内盖在上盖圆周方向的位移,使内盖与上盖相对固定。
4、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为硅胶材质,硅胶具有很好的抗压缩变形能力,所以能够和中心柱、通孔形成紧密的配合,不会晃动或脱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密封作用。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密封圈设置手持部,在对内盖拆卸时,可用手指捏住手持部进行插拔,使密封圈与通孔脱离,从而将中心柱与通孔形成间隔配合,实现对内盖的拆卸,操作简单实用。
6、本实用新型通过蒸汽阀体的出气孔与防溢密封体配合,改变蒸汽从出气孔处向蒸汽通道流动的速度和方向,避免煮饭溢锅。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一种烹饪器具锅盖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盖与内盖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盖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上盖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盖内的内盖,所述内盖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盖的内侧对应设置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与所述密封圈套接配合,以将所述内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盖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中心柱和内盖上的密封圈套接配合,实现将内盖安装于上盖上,简化了内盖的结构,并且能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同时降低了内盖的成本,使用户在拆洗和使用内盖时便捷易操作。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以电饭煲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4以及盖设锅体4的锅盖5,锅盖5包括上盖2以及设置在上盖2内的内盖1。上盖2的截面为圆形,包括衬盖以及设置于衬盖上的面盖。上盖2内具有为开口向下的容纳槽。内盖1为圆形面板,内盖1的中部设置有通孔101,通孔101中设置有密封圈6,密封圈6与通孔101紧密配合。上盖2的内侧设置有中心柱202,中心柱202与通孔101对应设置,中心柱202为圆柱状。当内盖1与上盖2安装在一起时,将中心柱202与通孔101中的密封圈6套接配合,使紧固于密封圈6中,从而将内盖1可拆卸连接于上盖2上。其中,中心柱202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纹连接固定在上盖2上;或者中心柱202也可以与上盖2注塑成一体。
本实施例通过中心柱202和内盖1上的密封圈6套接配合,实现将内盖1安装于上盖2上,简化了内盖1的结构,并且能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同时降低了内盖1的成本,使用户在拆洗和使用内盖1时便捷易操作。
本实施例将上盖2的中心柱202与内盖1中心处的密封圈6配合,在拆装内盖1时承受的拆装作用力和上盖2给予的反向阻力共线,保证内盖1不易扭曲变形,且拆装更加容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柱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比如,中心柱的截面为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形状,内盖上通孔和密封圈的截面与中心柱的截面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锅体4内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内胆和蒸笼,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内胆加热的发热盘组件,发热盘组件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与内胆磁吸附的磁吸件。磁吸件通过螺钉锁紧于发热盘组件的中心处。内盖1的周边设置有锅口密封圈102,锅口密封圈102与锅体4内的内胆紧密贴合,起到密封内胆的作用。整机通电后,发热盘组件对内胆组件进行加热,进而煮熟米饭或者其他食物。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内盖1的上表面偏心设置有蒸汽阀体7,其中,内盖1的上表面是指内盖1靠近上盖2一侧的表面。上盖2的内侧对应设置有用于容纳蒸汽阀体7的凹槽203,其中,上盖2的内侧是指上盖2靠近内盖1一侧的表面。凹槽203的底部设置有蒸汽通道8,蒸汽通道8与蒸汽阀体7的出气口连通。当内盖1安装于上盖2上时,蒸汽阀体7与上盖2的凹槽203插接配合,从而限定内盖1在上盖2圆周方向的位移,使内盖1与上盖2相对固定。
实施例中,密封圈为硅胶材质。硅胶具有很好的抗压缩变形能力,所以能够和中心柱、通孔形成紧密的配合,不会晃动或脱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密封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圈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密封功能的材料。比如,密封圈采用橡胶、石墨或者聚四氟乙烯等。
如图6所示,中心柱20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密封圈6卡接的凸筋2021。凸筋2021能够避免密封圈与中心柱202脱离,导致内盖与上盖分离,使内盖安装的更加牢固。
如图5所示,蒸汽阀体7上设置有出气孔,出气孔用于将锅体内的蒸汽排出。出气孔中设置有防溢密封体9,防溢密封体9用于改变蒸汽从出气孔处向蒸汽通道流动的速度和方向,避免煮饭溢锅。
如图7所示,中心柱202为圆柱状,通孔101为圆形,中心柱202与通孔101同轴心设置。蒸汽阀体7为圆柱状,凹槽203为圆柱状,蒸汽阀体7与7凹槽203同轴心设置。本实施例的这种结构,在内盖安装时,方便中心柱202插入通孔101中以及方便蒸汽阀体7插入凹槽203中,便于用户的安装。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密封圈6底部的周边设置有凸台部601,密封圈6由下至上插接于通孔中,凸台部601与通孔的周边相抵,即凸台部601与内盖1的内表面相抵,从而限制密封圈6在通孔101中的轴向位移。
如图8所示,凸台部601的周边设置有可供拉拽的手持部602。手持部602便于用户拆装内盖1;手持部602由凸台部601的边缘伸出,暴露在内盖1的内表面上,在对内盖1拆卸时,可用手指捏住手持部602进行插拔,使密封圈6与通孔101脱离,从而将中心柱与通孔101形成间隔配合,实现对内盖1的拆卸,操作简单实用。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上盖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盖内的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盖的内侧对应设置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与所述密封圈套接配合,以将所述内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上偏心设置有蒸汽阀体,所述上盖的内侧对应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阀体与所述凹槽插接配合,以限定所述内盖在所述上盖圆周方向的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底部的周边设置有凸台部,所述密封圈由下至上插接于所述通孔中,所述凸台部与所述通孔的周边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的周边设置有可供拉拽的手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密封圈卡接的凸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硅胶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为圆柱状,所述通孔为圆形,所述中心柱与所述通孔同轴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体为圆柱状,所述凹槽为圆柱状,所述蒸汽阀体与所述凹槽同轴心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体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中设置有防溢密封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周边设置有锅口密封圈。
CN202020393867.9U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2213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3867.9U CN212213482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3867.9U CN212213482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13482U true CN212213482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3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93867.9U Active CN212213482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134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3649A (zh) * 2021-04-15 2021-07-20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3649A (zh) * 2021-04-15 2021-07-20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13482U (zh) 一种具有可拆内盖的烹饪器具
CN214258963U (zh) 盖板结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5322132U (zh) 一种电锅内盖
CN210383640U (zh) 一种压滤式冲泡装置
CN209995912U (zh) 一种新型烹饪器具
CN208192747U (zh) 一种可拆卸的烹饪器具
CN207940626U (zh) 一种多功能炒菜机
CN215777404U (zh) 盖子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738427U (zh)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1640318U (zh) 豆浆机
CN217792532U (zh) 一种养生壶
CN218355764U (zh)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5708508U (zh) 盖子以及容器
CN215686506U (zh) 水杯
CN218942764U (zh) 一种养生杯
CN220917188U (zh) 一种新型壶盖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动养生壶
CN215127304U (zh) 一种带搅拌装置的养生壶
CN212326177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533891U (zh) 烹饪器具
CN216060086U (zh) 杯盖及杯具
CN212117839U (zh) 烹饪器具
CN212117918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蒸笼和烹饪器具
CN211704275U (zh) 烹饪器具
CN209995913U (zh) 一种内盖可转动的烹饪器具
CN217488224U (zh) 杯盖及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