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13415U - 一种余热利用蒸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利用蒸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13415U
CN212213415U CN201922053518.2U CN201922053518U CN212213415U CN 212213415 U CN212213415 U CN 212213415U CN 201922053518 U CN201922053518 U CN 201922053518U CN 212213415 U CN212213415 U CN 212213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ste heat
water
combustion chamber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535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玉林
姚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0535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13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13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13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利用蒸柜,柜体、蒸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燃烧室、炉胆、环绕水管和储水箱,所述炉胆与蒸室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燃烧室内设置有燃烧器,燃烧器用于加热炉胆;所述环绕水管环设在燃烧室的内表面以吸收余热,所述环绕水管的进水端与外部进水管连接;所述环绕水管的出水端与储水箱连接,所述储水箱与炉胆连接,水依次流经环绕水管和蓄水箱直至炉胆。在燃烧室的内表面设置环绕水管,在燃烧室工作时,环绕水管可吸收燃烧室内的燃烧余热,实现燃烧余热的有效回收利用;另一方面,环绕水管还起到隔热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余热利用蒸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利用蒸柜。
背景技术
蒸柜是厨房常见的厨用电器,用于蒸制食物。一般包括柜体、蒸室和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不断产生蒸汽产生进入蒸室,蒸室内的冷却蒸汽排出蒸柜外,不断更替的蒸汽使蒸室在蒸制食物的过程中保持高温,以保持蒸室的蒸制温度。
在研究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蒸柜存在以下的问题:
现有的蒸柜通过内部燃烧使水加热转换成蒸汽,只有部分的热能用于制造蒸汽,还有部分热能在燃烧过程中向四周释放,热利用率不高;燃烧余热释放使蒸柜的内部温度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蒸柜热利用率低,蒸柜内部温度较高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热利用蒸柜,其可实现燃烧余热的利用,通过余热对水进行预热,加快蒸汽的产生速率,而且有一定的隔热能力,能降低蒸柜内部的温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柜体、蒸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汽发生装置;
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燃烧室、炉胆、环绕水管和储水箱,所述炉胆与蒸室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燃烧室内设置有燃烧器,燃烧器用于加热炉胆;
所述环绕水管环设在燃烧室的内表面以吸收余热,所述环绕水管的进水端与外部进水管连接;所述环绕水管的出水端与储水箱连接,所述储水箱与炉胆连接,水依次流经环绕水管和蓄水箱直至炉胆。
优选地,所述余热利用蒸柜还包括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与燃烧室连接,排气管道用于排出燃烧废气。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道部分管体位于炉胆内部。
具体地,所述排气管道位于炉胆内的部分管体设置有多个折弯部。
优选地,所述余热利用蒸柜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排气管道,第二接口排出燃烧废气,第三接口连接进水管,第四接口通过水管连接环绕水管的进水端。
优选地,所述环绕水管为环绕燃烧器螺旋的圆柱螺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环绕水管相适配的螺旋槽,所述环绕水管嵌在螺旋槽中。
优选地,所述燃烧室的内表面与环绕水管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优选地,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用于防止燃烧废气回流燃烧室;所述环绕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用于防止储水箱内水的回流环绕水管。
具体地,所述环绕水管为不锈钢制成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在燃烧室的内表面环设有用于吸收利用余热的环绕水管,燃烧器设置在燃烧室内,燃烧器产生的热量只有部分作用于炉胆产生蒸汽,环绕水管能在燃烧室的内表面吸收燃烧器的燃烧余热。环绕水管内的水输出到储水箱实现水的预加热,预加热后的水用于炉胆产生蒸汽,预热的水能降低产生蒸汽所需热量,还能加快生产蒸汽的速率,实现了余热的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环设在燃烧室内表面的环绕水管吸收了燃烧释放的热量,起到隔热的效果,降低了燃烧室向外释放的热量,防止高温对于余热利用蒸柜内部电路以及零部件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蒸柜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蒸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蒸室;
20-蒸汽发生装置、21-燃烧器、22-燃烧室、23-炉胆、24-排气管道、25-环绕水管、26- 储水箱;
30-换热器;
40-第一单向阀、41-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的优选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余热利用蒸柜包括柜体、蒸室10以及蒸汽发生装置20。
如图3所示,柜体为蒸柜的外部支架,柜体的上方部位设置若干蒸室10,多个蒸室10竖直排列设置在柜体中。蒸室10为中空的长方体,蒸室10内放置食物以进行蒸制,多个蒸室 10设置可同时蒸制多种食物,提高蒸制效率。蒸汽发生装置20设置在柜体内部的下方部位,蒸汽发生装置20不断制造高温蒸汽进入上方的蒸室10以维持蒸室10内食物蒸制的进行。
如图4所示,所述蒸汽发生装置20与蒸室10连接,蒸汽发生装置20用于产生蒸汽并使蒸汽进入蒸室10以蒸制食物。蒸汽发生装置20包括燃烧室22、炉胆23、排气管道24、环绕水管25和储水箱26。
其中,所述燃烧室22内设置有燃烧器21,燃烧器21通过燃烧燃料以产生热量加热炉胆 23。本实施例优选地,燃烧室22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燃烧室22的上方开口,燃烧室22具有腔体,燃烧器21设置在燃烧室22的腔体内。炉胆23设置在燃烧室22的上方,炉胆23通过燃烧室22内的燃烧器21炉胆加热,使炉胆23内的水的温度升高以产生蒸汽。燃烧室22 的与排气管道24连接,排气管道24用于将燃烧器21燃烧所产生的燃烧废气排出燃烧室22,防止燃烧室22内燃烧废气含量高而氧气不足影响燃烧,以及防止燃烧室22内气压过大。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燃烧室22为矩形结构。
优选地,排气管道24的部分管体位于在炉胆23的内部,且位于炉胆23内的部分排气管道24具有多个折弯部。多个折弯部的设置能增大排气管道24与炉胆23内部的水的接触面积,还能延长排气管道24内燃烧废气在炉胆23内的换热时间,排气管道24内的燃烧废气能加热炉胆23内的水,还能冷却燃烧废气。排出的燃烧废气越低,蒸柜外室温升高就越低,过高的室温会影响用户的对蒸柜的使用体验。
作为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气管道24位于炉胆23内的部分管体为蛇形结构。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气管道24位于炉胆23内的部分管体为圆柱螺旋结构。
所述炉胆23与储水箱26连接,储水箱26内的水进入炉胆23,炉胆23通过设置在其下方的燃烧器21加热,蒸汽沸腾后变成高温蒸汽。炉胆23通过管道连接到蒸室10,炉胆23产生的蒸汽排出到蒸室10中,蒸室10排出部分使用过的冷却蒸汽,炉胆23不断产生的蒸汽保持蒸室10内蒸汽的整体温度。储水箱26根据炉胆23中的水位,当储水箱26与炉胆23之间液面出现高度差时,储水箱26内的水自动进入到蒸汽发生装置20进行补充。
如图4所示,所述燃烧室22的内表面设置有环绕水管25。环绕水管25设置在燃烧室22 内,为增大与燃烧室22的接触面积,更有效地进行余热利用,环绕水管25环绕燃烧室22的内表面设置。
如图6所示,优选地,环绕水管25的形状为圆柱螺旋结构设置,环绕水管25层叠环绕在燃烧室22的内表面,环绕水管25沿着燃烧室22的内表面竖直方向延伸。环绕水管25的材料要求能承受燃烧器21的热量,导热性好,能加热环绕水管内的水,为满足使用需求环绕水管 25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的质量轻,耐腐蚀,耐热且导热性能好。
所述环绕水管25的进水端连接进水管,本实施例优选的进水管为蒸柜外的水龙头接口,水进入并充满整个环绕水管25;环绕水管25的出水口连接到储水箱26,进水管的水经过环绕水管25进入储水箱26。燃烧室22内的燃烧器21进行燃烧时,除了加热位于上方的炉胆23,燃烧器21还向四周释放大量的热量,环绕水管25能吸收热量,加热环绕水管25中的水。因为环绕水管25为圆周螺旋结构设置,与燃烧室22内表面的接触表面积较大,且圆周螺旋结构的环绕水管25总长度较长,环绕水管25内的水加热时间相对较长,加热更充分。预加热后的水进入储水箱26,储水箱26的水温度越高,水进入炉胆23转换成蒸汽的时间越短,蒸汽生产速率越快,而且节省能量。
进一步地,燃烧室22为圆柱体结构,燃烧室22的内表面为圆柱面,环绕水管25环设在燃烧室22的内表面,起到隔热的作用。环绕水管25吸收了燃烧器21释放到四周的热量,燃烧室22的温度将会降低。为降低向外散发的温度,蒸汽发生装置20还包括散热扇,散热扇设置在燃烧室22的外部,以降低燃烧室22向外释放的温度。蒸柜内部通过环绕水管25隔热以及散热扇的散热,蒸汽发生装置20向蒸柜内部释放的温度大大降低,能防止蒸汽发生装置20 四周的电路以及各零部件过热损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蒸汽发生装置20还包括换热器30、第一单向阀40 和第二单向阀41。
所述换热器30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装置,换热器30用于将燃烧废气中的余热释放,并预加热进入环绕水管25的水。换热器30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其中,第一接口为热媒入口,第二接口为热媒出口,第三接口为冷媒入口,第四接口为冷媒出口。排气管道24穿过炉胆23后,连接到热媒入口,排气管道24将燃烧室22 内的燃烧废气输入到换热器30中,换热器30的热媒出口连接一根管道以排出燃烧废气到蒸柜外。换热器30的冷媒入口连接进水管,冷媒出口连接环绕水管25的入口,换热器30内的燃烧废气的温度高于换热器30内的水的温度,燃烧废气释放热量加热水,经过加热的水进入环绕水管25。
为防止燃烧废气回流到燃烧室22内,影响燃烧器21的燃烧,在排气管道上设置第一单向阀40。第一单向阀40的顺流方向为燃烧室22流向排气管道24的方向,燃烧废气不能通过排气管道24回流到燃烧室22中。
为防止储水箱26中的水回流到环绕水管25,影响环绕水管25和储水箱26的正常使用,环绕水管25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1。第二单向阀41的顺流方向为环绕水管25流向储水箱26 的方向,储水箱26内的水无法回流到环绕水管25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共实现了三次余热利用。
第一次余热利用,燃烧室22的燃烧废气通过排气管道24进入炉胆23的内部,将燃烧废气的余热释放到炉胆23内的水进行预加热,圆周螺旋结构设置的排气管道24增大了燃烧废气释放余热的时间以及增大排气管道24与水接触的表面积,释放热量的效果更好。炉胆23内水的温度越高,转换成蒸汽时所需热量越少,产生蒸汽的速度越快。
第二次余热利用,燃烧气体通过排气管道24进入换热器30,燃烧气体进一步释放热量,进水管的水进入换热器30,水吸收燃烧气体的余热后进入到环绕水管25,换热器30排出的燃烧气体温度下降。
第三次余热利用,环绕水管25环绕在燃烧室22的内表面,燃烧水管内的水吸收燃烧室 22内的燃烧器21向四周释放的余热,燃烧水管内的水温度升高,环绕水管25的水排出到储水箱26,储水箱26为炉胆23提供水以产生蒸汽,储水箱26内的水温度越高,产生蒸汽的速度越快,所需热量越少。
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还能实现蒸汽循环,余热循环蒸柜设置有换向阀以及循环管道。当蒸室10进行蒸制时,换向阀位于第一阀位,蒸汽发生装置20与蒸室10接通,蒸室10与循环管道接通;当蒸室10不进行蒸制时,换向阀位于第二阀位,蒸室10与蒸柜外部接通,蒸汽发生装置20与循环管道接通。蒸汽循环利用能降低蒸汽内余热的浪费,节省产生蒸汽所用的水以及燃料,且使得蒸汽产生更快,蒸柜蒸制更高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在燃烧室的内表面增设用于吸收利用余热的环绕水管 25。在蒸汽发生装置20中,燃烧器21设置在燃烧室22内,燃烧室22的内表面环设用于吸收燃烧余热的环绕水管25,燃烧器21对炉胆23加热,以产生蒸汽,燃烧器21所产生的热量只有小部分作用于炉胆23,环设在燃烧室22内表面的环绕水管25能吸收燃烧器21向四周释放的余热,以加热环绕水管25内的水。环绕水管25内经过预加热的水输出到储水箱26,预加热后的水从储水箱26进入炉胆23以转产生蒸汽,经过预加热的水能降低炉胆23产生蒸汽所需热量,能加快生产蒸汽的速率,实现了燃烧余热的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环设在燃烧室22内表面的环绕水管25吸收了燃烧器21燃烧所释放的热量,燃烧室22的内部通过环绕水管25与外部隔热,降低了燃烧室22向外释放的热量,降低了较高温度对于余热利用蒸柜内部电路以及零部件的影响。
实施例2
本实施2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燃烧室 22的内表面与环绕水管25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燃烧室22的内表面设置隔热层,环绕水管25环绕在燃烧室22的内表面的隔热层上。隔热层能将热量更好地保留在燃烧室22内,燃烧室22内的温度越高,炉胆23产生蒸汽的速度越快;隔热层使环绕水管25吸收的燃烧余热增多,提高余热利用蒸柜的热利用率高,还能减少燃烧室22向外释放的热量,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做到降低燃烧室22的外部温度。
本实施例2在燃烧室22的内表面与环绕水管25之间设置隔热层,其具有和其他实施例的余热利用蒸柜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以本实施例2的余热利用蒸柜同样适用于实施例3。
实施例3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3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燃烧室22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环绕水管25相适配的螺旋槽,所述环绕水管25嵌在螺旋槽中。
通过在燃烧室22的内表面设置与环绕水管25相适配的螺旋槽,使圆柱螺旋结构的环绕水管25可嵌入到螺旋槽中,环绕水管25与燃烧室22的连接更加稳固。由于环绕水管25内部水流动以及外部燃烧室22内燃烧气体膨胀的影响,环绕水管25的处于复杂的受力状态,严重时可能使环绕水管25移位。因此,环绕水管25嵌入到螺旋槽中能有效地定位环绕水管25,消除干扰。
本实施例3在燃烧室22的内表面设置与环绕水管25相适配的螺旋槽,其具有和其他实施例的余热利用蒸柜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以本实施例3的余热利用蒸柜同样适用于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余热利用蒸柜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余热利用蒸柜,包括柜体、蒸室(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汽发生装置(20);
所述蒸汽发生装置(20)包括燃烧室(22)、炉胆(23)、环绕水管(25)和储水箱(26),所述炉胆(23)与蒸室(10)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燃烧室(22)内设置有燃烧器(21),燃烧器(21)用于加热炉胆(23);
所述环绕水管(25)环设在燃烧室(22)的内表面以吸收余热,所述环绕水管(25)的进水端与外部进水管连接;所述环绕水管(25)的出水端与储水箱(26)连接,所述储水箱(26)与炉胆(23)连接,水依次流经环绕水管(25)和储水箱(26)直至炉胆(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热利用蒸柜还包括排气管道(24),所述排气管道(24)与燃烧室(22)连接,排气管道(24)用于排出燃烧废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道(24)部分管体位于炉胆(23)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道(24)位于炉胆(23)内的部分管体设置有多个折弯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热利用蒸柜还包括换热器(30),所述换热器(30)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排气管道(24),第二接口排出燃烧废气,第三接口连接进水管,第四接口通过水管连接环绕水管(25)的进水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绕水管(25)为环绕燃烧器(21)螺旋的圆柱螺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室(22)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环绕水管(25)相适配的螺旋槽,所述环绕水管(25)嵌在螺旋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室(22)的内表面与环绕水管(25)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道(24)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0),第一单向阀(40)用于防止燃烧废气回流燃烧室(22);
所述环绕水管(25)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1),第二单向阀(41)用于防止储水箱(26)内水的回流环绕水管(2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余热利用蒸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绕水管(25)为不锈钢制成的。
CN201922053518.2U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余热利用蒸柜 Active CN212213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3518.2U CN212213415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余热利用蒸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3518.2U CN212213415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余热利用蒸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13415U true CN212213415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2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53518.2U Active CN212213415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余热利用蒸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13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96651A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和制氢系统
CN212213415U (zh) 一种余热利用蒸柜
CN101532720A (zh) 一种节能、高效燃气开水器的改进结构
CN113237045A (zh) 一种过热蒸汽发生器以及过热干燥系统
CN107606642A (zh) 一种螺旋盘管膜式壁炉膛及其应用
CN209197158U (zh) 一种高压电蓄热锅炉用电磁蓄热装置
CN110939929A (zh) 一种烟气换热装置
CN2366777Y (zh) 一种高温蒸汽锅炉
CN209689457U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站余热利用系统
CN209068486U (zh) 一种高效锅炉蒸汽发生器
CN209085040U (zh) 一种电阻发热装置及中高压电阻加热锅炉
CN207797382U (zh) 一种热循环式蒸汽保温节能热水锅炉
KR20010000461A (ko) 열매체유를 이용한 축열식 전기 보일러
CN112984566B (zh) 一种节能大锅灶
CN111219882A (zh) 固体蓄热装置
CN205373000U (zh) 一种高效热水锅炉
CN213454252U (zh) 用于水加热设备的超导结构
CN212081413U (zh) 一种空气能取暖器
CN218723340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热能回收装置
CN216557191U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锅炉
CN211875983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
CN218179025U (zh) 用于发电厂供热使用的混合式加热器
CN211694837U (zh) 一种烟气换热装置
CN219607058U (zh) 一种一体式过热蒸汽锅炉
CN211780994U (zh) 一种设置预热配风装置的蒸汽模块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