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9303U - 自复位开关 - Google Patents
自复位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09303U CN212209303U CN202021157355.9U CN202021157355U CN212209303U CN 212209303 U CN212209303 U CN 212209303U CN 202021157355 U CN202021157355 U CN 202021157355U CN 212209303 U CN212209303 U CN 2122093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rod
- movable contact
- rod
- cavity
- cylindr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开关,包括:底板;静触杆;壳体;导杆,其插接在壳体中并能相对于壳体轴向滑动,所述导杆内部设有导杆空腔;复位弹簧,其设在所述导杆和所述底板之间;按钮,其设在导杆顶部;动触杆,其一部分插入导杆空腔内部,另一部分留在导杆空腔外部,且能相对于导杆轴向滑动,所述动触杆与静触杆分离;缓冲弹簧,其设在导杆空腔内,位于按钮与动触杆之间。该自复位开关在按压的过程中,复位弹簧先发生压缩,动触杆与静触杆接触后,继续按压,缓冲弹簧发生压缩,复位弹簧继续向下压缩,通过复位弹簧与缓冲弹簧的共同压缩卸掉一部分按压力,实现软接触,减小动触杆与静触杆的磨损,延长了开关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复位开关。
背景技术
自复位开关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传统的自复位开关只通过一个复位弹簧承担按压力,对开关进行按压操作时力量不易控制,多次完成开关转换过程中的反复按压容易造成开关的损坏,降低开关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究设计一种自复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自复位开关,包括:底板;静触杆,其穿过底板,与底板固定连接;壳体,其固定在底板上;导杆,其插接在壳体中并能相对于壳体轴向滑动,并且其内部设有导杆空腔;复位弹簧,其设在所述导杆和所述底板之间;按钮,其设在导杆顶部;动触杆,其一部分插入导杆空腔内部,另一部分留在导杆空腔外部,且能相对于导杆轴向滑动,所述动触杆与静触杆分离;缓冲弹簧,其设在导杆空腔内部,位于按钮与动触杆之间。
所述按钮由两段不等径的第一按钮圆柱和第二按钮圆柱构成,第一按钮圆柱固定在所述导杆顶部,第二按钮圆柱插入所述导杆空腔内部。
所述壳体由两段不等径的第一圆柱壳体和第二圆柱壳体构成,且所述第一圆柱壳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壳体的内径;所述导杆由两段不等径的第一圆柱导杆和第二圆柱导杆构成,且所述第一圆柱导杆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导杆的外径,并且所述第二圆柱导杆的外径大于第一圆柱壳体的内径,使第二圆柱导杆能够限位于壳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柱壳体内壁与所述第二圆柱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圆环面;所述第一圆柱导杆外壁与所述第二圆柱导杆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圆环面;所述第二圆环面与所述第一圆环面相互配合,使第二圆柱导杆能够限位于壳体内部。
所述导杆空腔内壁上设有导杆空腔突起部;所述动触杆上设有动触杆突起部,所述导杆空腔突起部与所述动触杆突起部相互配合,使动触杆的端部能够限位于导杆空腔内部。
优选的,所述导杆空腔突起部为环形突起,其上形成第三锥形面;所述动触杆突起部为环形突起,其上形成第四锥形面,所述第三锥形面与所述第四锥形面相互配合,使动触杆的端部能够限位于导杆空腔内部。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端部套接于所述导杆上。
优选的,在按钮和缓冲弹簧之间设有绝缘垫。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在按压的过程中,通过缓冲弹簧的安装,使动触杆与静触杆接触后,导杆仍能继续向下压缩,通过复位弹簧和缓冲弹簧共同的缓冲作用,使使用者感受到一个力变化的过程,卸掉一部分力,实现软接触,避免动触杆与静触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过大,造成动触杆与静触杆的加速磨损,延长了开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复位开关,包括:底板1;静触杆2,其穿过底板1,与底板1固定连接;壳体3,其固定在底板1上;导杆4,其插接在壳体 3中并能相对于壳体3轴向滑动,并且其内部设有导杆空腔41;复位弹簧5,其设在所述导杆4和所述底板1之间;按钮6,其设在导杆4顶部;动触杆8,其一部分插入导杆空腔41内部,另一部分留在导杆空腔41外部,且能相对于导杆4轴向滑动,所述动触杆8与静触杆2分离;缓冲弹簧7,其设在导杆空腔 41内部,位于按钮6与动触杆8之间。
所述按钮6由两段不等径的第一按钮圆柱61和第二按钮圆柱62构成,第一按钮圆柱61固定在所述导杆4顶部,第二按钮圆柱62插入所述导杆空腔41 内部。
所述壳体3由两段不等径的第一圆柱壳体301和第二圆柱壳体302构成,且所述第一圆柱壳体30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壳体302的内径;所述导杆4 由两段不等径的第一圆柱导杆401和第二圆柱导杆402构成,且所述第一圆柱导杆401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导杆402的外径,并且所述第二圆柱导杆402的外径大于第一圆柱壳体301的内径,使第二圆柱导杆402能够限位于壳体3内部。
所述第一圆柱壳体301内壁与所述第二圆柱壳体302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圆环面303;所述第一圆柱导杆401外壁与所述第二圆柱导杆402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圆环面403;所述第二圆环面403与所述第一圆环面303相互配合,使第二圆柱导杆402能够限位于壳体3内部。
所述导杆空腔41内壁上设有导杆空腔突起部410;所述动触杆8上设有动触杆突起部810,所述导杆空腔突起部410与所述动触杆突起部810相互配合,使动触杆8的端部能够限位于导杆空腔41内部。
所述导杆空腔突起部410为环形突起,其上形成第三锥形面411;所述动触杆突起部810为环形突起,其上形成第四锥形面811,所述第三锥形面411与所述第四锥形面811相互配合,使动触杆8的端部能够限位于导杆空腔41内部。所述第三锥形面411和所述第四锥形面811的相互配合使动触杆8和导杆4在每次动作的初始相对位置相同,保证动触杆8的径向位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动触杆8和静触杆2的接触位置的一致性。
所述复位弹簧5的端部套接于所述导杆4上,保证复位弹簧5的压缩和复位的稳定性。
在按钮6和缓冲弹簧7之间设有绝缘垫9,起到防止触电的保护作用。
该自复位开关的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下,动触杆8与静触杆2处于分离状态。通过外力向下按压所述按钮6带动导杆4下移,复位弹簧5被压缩,同时按钮6通过缓冲弹簧7带动动触杆8下移,直至所述动触杆8与所述静触杆2接触,以此实现开关转换。然后,继续向下按压所述按钮6,所述按钮6通过所述缓冲弹簧7继续下移,缓冲弹簧7开始被压缩,在所述按钮6继续下移的过程中,所述按钮6带动导杆4 继续下移,复位弹簧5继续被压缩,此时所述复位弹簧5与所述缓冲弹簧7同时作用,卸掉一部分按压力,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动触杆8和静触杆2的相互作用力过大,直至按压的力与所述复位弹簧5和所述缓冲弹簧7的弹力的合力相等,松开所述按钮6,所述复位弹簧5和所述缓冲弹簧7会自动回复,并且带动所述按钮6、所述导杆4及所述动触杆8上移直至回复至初始状态。至此,自复位开关完成一次开关动作。
所述导杆4与所述动触杆8是分离式结构,使动触杆8与静触杆2接触后,导杆4还能通过复位弹簧5继续下移,实现软接触,保护所述静触杆2和所述动触杆8。
在按压过程中,当所述动触杆8与所述静触杆2接触后,继续按压所述按钮6,所述缓冲弹簧7才开始发生压缩,所述按钮6通过缓冲弹簧7继续下移,带动导杆4继续下移,复位弹簧5被继续压缩,使此时所述复位弹簧5和所述缓冲弹簧7的弹力同时作用,使使用者向下按压时感受到的阻力变大,停止继续向下按压,减小静触杆2和动触杆8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静触杆(2),其穿过底板(1),与底板(1)固定连接;
壳体(3),其固定在底板(1)上;
导杆(4),其插接在壳体(3)中并能相对于壳体(3)轴向滑动,并且其内部设有导杆空腔(41);
复位弹簧(5),其设在所述导杆(4)和所述底板(1)之间;
按钮(6),其设在导杆(4)顶部;
动触杆(8),其一部分插入导杆空腔(41)内部,另一部分留在导杆空腔(41)外部,且能相对于导杆(4)轴向滑动,所述动触杆(8)与静触杆(2)分离;
缓冲弹簧(7),其设在导杆空腔(41)内部,位于按钮(6)与动触杆(8)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6)由两段不等径的第一按钮圆柱(61)和第二按钮圆柱(62)构成,第一按钮圆柱(61)固定在所述导杆(4)顶部,第二按钮圆柱(62)插入所述导杆空腔(4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由两段不等径的第一圆柱壳体(301)和第二圆柱壳体(302)构成,且所述第一圆柱壳体(30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壳体(302)的内径;所述导杆(4)由两段不等径的第一圆柱导杆(401)和第二圆柱导杆(402)构成,且所述第一圆柱导杆(401)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导杆(402)的外径,并且所述第二圆柱导杆(402)的外径大于第一圆柱壳体(301)的内径,使第二圆柱导杆(402)能够限位于壳体(3)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壳体(301)内壁与所述第二圆柱壳体(302)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圆环面(303);所述第一圆柱导杆(401)外壁与所述第二圆柱导杆(402)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圆环面(403);所述第二圆环面(403)与所述第一圆环面(303)相互配合,使第二圆柱导杆(402)能够限位于壳体(3)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空腔(41) 内壁上设有导杆空腔突起部(410);所述动触杆(8)上设有动触杆突起部(810),所述导杆空腔突起部(410)与所述动触杆突起部(810)相互配合,使动触杆(8)的端部能够限位于导杆空腔(4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空腔突起部(410)为环形突起,其上形成第三锥形面(411);所述动触杆突起部(810)为环形突起,其上形成第四锥形面(811),所述第三锥形面(411)与所述第四锥形面(811)相互配合,使动触杆(8)的端部能够限位于导杆空腔(41)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5)的端部套接于所述导杆(4)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按钮(6)和缓冲弹簧(7)之间设有绝缘垫(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57355.9U CN212209303U (zh) | 2020-06-19 | 2020-06-19 | 自复位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57355.9U CN212209303U (zh) | 2020-06-19 | 2020-06-19 | 自复位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09303U true CN212209303U (zh) | 2020-12-22 |
Family
ID=73808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57355.9U Active CN212209303U (zh) | 2020-06-19 | 2020-06-19 | 自复位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09303U (zh) |
-
2020
- 2020-06-19 CN CN202021157355.9U patent/CN2122093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78944B (zh) | 隔离开关及其动触头 | |
CN212209303U (zh) | 自复位开关 | |
CN105827751B (zh) | 一种具有卡托推出机构的移动终端 | |
CN103531377A (zh) | 一种带断电保护的开关 | |
CN111509458B (zh) | 一种工业生产用防误触插排 | |
CN206349315U (zh) | 塑壳断路器的辅助开关 | |
CN112751381A (zh) | 蓝牙耳机 | |
CN208127072U (zh) | 按键单元 | |
CN111091990A (zh) | 瞬间动作的按钮开关 | |
CN211743011U (zh) | 用于清洁工具的微动开关触发结构 | |
CN208478204U (zh) | 一种具有机械按键手感的薄膜键盘 | |
CN207441582U (zh) | 采用铆接动铁芯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 |
CN209282102U (zh) | 一种无声微动开关 | |
CN206976211U (zh) | 一种微型无声轻触开关 | |
CN111710548A (zh) | 按压式推柄开关的防尘密封结构 | |
CN207302936U (zh) | 一种带刹车触头的调速开关 | |
CN110993408A (zh) | 一种按钮配件 | |
CN220106280U (zh) | 一种高压静触头组件 | |
CN216528551U (zh) | 一种任一电位组合按钮开关 | |
CN212542240U (zh) | 一种可自行补偿接触机构按钮开关 | |
CN110571096A (zh) | 一种接触器装置 | |
CN212411883U (zh) | 常闭式电源开关 | |
CN210296185U (zh) | 一种按钮式门外点动开关 | |
CN2529367Y (zh) | 小型按钮式开关 | |
CN218182128U (zh) | 一种电磁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