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7914U - 一种液晶模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模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07914U
CN212207914U CN202021235656.9U CN202021235656U CN212207914U CN 212207914 U CN212207914 U CN 212207914U CN 202021235656 U CN202021235656 U CN 202021235656U CN 212207914 U CN212207914 U CN 212207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heat dissipation
plate
liquid crystal
pro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356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亚洲
伏强
许家铭
徐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SD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SD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SD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SD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356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07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07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07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包括:框架体,包括由两块第一型材框架和两块第二型材框架首尾拼接形成的矩形底框、固定在底框外侧的中框和固定在所述中框外侧的边框;固定支架,连接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型材框架之间;其中,任一所述第一型材框架与任一所述第二型材框架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型材框架上形成有散热结构。上述结构的液晶模组结构,通过型材框架、固定支架拼接固定,实现模组结构的一次组装,减少组装的复杂性;同时通过散热结构的设置,该模组结构还可大大提高散热效率,延长模组结构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模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晶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目前行业中大都采用LED的液晶显示模组外部为钣金结构,按照液晶屏的尺寸来定制五金背板、五金前框、中框支架来组装,在五金背板内放置光源灯条、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增亮片等光学材料,最后盖上屏幕并固定边框。
这种传统的液晶模组结构有以下弊端:由于模组结构内部空间小且封闭,生产高亮液晶显示模组所使用的LED灯因亮度相对较高,功率也相对较高,导致现有的液晶模组散热性差,需要额外增加风扇降温,且加工工艺复杂,需要独立开模,不适合小批量生产,造成制造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液晶模组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包括:
框架体,包括由两块第一型材框架和两块第二型材框架首尾拼接形成的矩形底框、固定在底框外侧的中框和固定在所述中框外侧的边框;
固定支架,连接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型材框架之间;其中,
任一所述第一型材框架与任一所述第二型材框架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型材框架上形成有散热结构。
可选的,所述的液晶模组结构,两块所述第一型材框架结构相同,任一所述第一型材框架呈L字型,包括:
第一横板;
第一竖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板的外侧,且其外侧凸设有第一凸台。
可选的,所述的液晶模组结构,所述第二型材框架呈L字型,包括:
第二横板,适于在拼接时抵接在所述第一横板的外侧;
第二竖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板的外侧上表面,且其内侧设置有LED灯条,外侧凸设有第二凸台;
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下表面的散热片。
可选的,所述的液晶模组结构,所述散热片包括多个,多个散热片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的间隔形成为第一散热槽。
可选的,所述的液晶模组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下表面的朝向上表面方向凹陷的第二散热槽,所述第二散热槽与所述第一散热槽间隔设置;
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散热槽之间形成有一散热条。
可选的,所述的液晶模组结构,所述中框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型材框架外侧的第三型材框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型材框架外侧的第四型材框架;
所述固定支架呈L字型且不与所述第三型材框架和第四型材框架连接。
可选的,所述的液晶模组结构,所述第三型材框架呈L字型,包括:
第三横板,搭设在对应地所述第一型材框架的所述第一横板上方且所述第三横板的上表面凸设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三横板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第一竖板的内侧面和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围合成第一安装槽;
第三竖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三横板的外侧下表面,且抵接在所述第一凸台上方且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板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的液晶模组结构,所述第四型材框架呈L字型,包括:
第四横板,搭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型材框架的所述第二竖板上方且所述第四横板的上表面凸设有第四凸台,所述第四凸台的内侧面和所述第四横板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台阶部,所述第四横板的下表面、第二竖板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横板的上表面围合成第二安装槽;
第四竖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四横板的外侧下表面,且抵接在所述第二凸台上方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竖板的外侧;
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共同围合成供光学材料安装的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共同形成供液晶显示屏放置的台阶部。
可选的,所述的液晶模组结构,所述第四横板面向所述第二竖板的端面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竖板方向凸出的卡条,所述第二竖板面向所述第四横板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卡条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四横板适于通过所述卡条卡入所述卡槽内而固定在所述第二竖板上方。
可选的,所述的液晶模组结构,还包括:
板材,通过紧固件固设在所述框架体内;和/或
所述板材的与所述散热结构同侧的端面上设有防护件和壁挂件,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型材框架的设有散热结构的端面上设有供所述防护件安装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将散热结构分隔成两部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包括:框架体,包括由两块第一型材框架和两块第二型材框架首尾拼接形成的矩形底框、固定在底框外侧的中框和固定在所述中框外侧的边框;
固定支架,连接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型材框架之间;其中,
任一所述第一型材框架与任一所述第二型材框架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型材框架上形成有散热结构。
上述结构的液晶模组结构,通过型材框架、固定支架拼接固定,实现模组结构的一次组装,减少组装的复杂性;同时通过散热结构的设置,该模组结构还可大大提高散热效率,延长模组结构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两块所述第一型材框架结构相同,两块第二型材框架结构大致相同。可以共同同一模具,减小开模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片,还包括任意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的间隔形成的第一散热槽以及第二散热槽,相邻两个第二散热槽之间形成有散热条,通过散热片、散热条和散热槽形成的散热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散热效率,延长液晶模组结构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第三横板的下表面、第一竖板的内侧面和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围合成第一安装槽;第四横板的下表面、第二竖板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横板的上表面围合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共同围合成供光学材料安装的安装槽。通过安装槽的设置以便于光学材料的安装。
5.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第三横板,搭设在对应地所述第一型材框架的所述第一横板上方且所述第三横板的上表面凸设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三横板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台阶部;第四横板,搭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型材框架的所述第二竖板上方且所述第四横板的上表面凸设有第四凸台,所述第四凸台的内侧面和所述第四横板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共同形成供液晶显示屏放置的台阶部。通过台阶部的设置以便于放置液晶显示屏,将液晶显示屏固定在台阶部上而固定在液晶模组结构内,结构简单。
6.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所述第四横板面向所述第二竖板的端面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竖板方向凸出的卡条,所述第二竖板面向所述第四横板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卡条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四横板适于通过所述卡条卡入所述卡槽内而固定在所述第二竖板上方。通过卡槽和卡条的卡接结构实现第二型材框架与第四型材框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组装,降低组装的复杂性。
7.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还包括:
板材,通过紧固件固设在所述框架体内;和/或
所述板材的与所述散热结构同侧的端面上设有防护件和壁挂件,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型材框架的设有散热结构的端面上设有供所述防护件安装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将散热结构分隔成两部分。通过防护件的设置,可以对液晶屏PCB板进行防护;通过壁挂件的设置,方便对液晶模组结构的悬吊或固定,同时该壁挂件还可以加强整个液晶模组结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的放平时正面朝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立放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液晶模组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放平时正面朝下的底框和固定支架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放平时正面朝上且省略了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的其中一个第一型材框架和一个第三型材框架拼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的其中一个第二型材框架和一个第四型材框架拼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的其中一个第四型材框架的倒置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的其中一个第二型材框架的倒置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结构的另一个第二型材框架的倒置放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框架体;11-底框;111-第一型材框架;1111-第一横板;1112-第一竖板;1113-第一凸台;112-第二型材框架;1121-第二横板;1122-第二竖板;1123-第二凸台;1124-卡槽;12-中框;121-第三型材框架;1211-第三横板;1212-第三竖板;1213-第三凸台;122-第四型材框架;1221-第四横板;1222-第四竖板;1223-第四凸台;1224-卡条;13-边框;
2-板材;
3-防护件;31-第一防护件;32-第二防护件;
4-挂接件;
5-固定支架;
6-散热结构;61-散热片;62-第一散热槽;63-第二散热槽;64-散热条;
7-台阶部;71-第一台阶部;72-第二台阶部;
8-安装槽;81-第一安装槽;82-第二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包括框架体1、板材2和固定支架5,其中框架体1包括由两块第一型材框架111和两块第二型材框架112首尾拼接而成的矩形底框11、固设在底框11外侧的中框12和固定在中框12外侧的边框13,第一型材框架111和第二型材框架112相邻设置且第二型材框架112上形成有散热结构6,第一型材框架111和第二型材框架112之间通过固定支架5首尾固定拼接而成。中框12由与第一型材框架111对应地第三型材框架121和与第二型材框架112对应地第四型材框架122构成。边框13、中框12和底框11之间分别通过紧固件(未示出)比如螺丝固定在一起。板材2通过支撑柱(未示出)固定在框架体1内,板材2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SGCC(热浸锌钢板)或SECC(电镀锌钢板)。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区分和描述,将第一型材框架111、第二型材框架112、第三型材框架121和第四型材框架122的朝向形成的矩形内部的一侧描述为内侧,对应地朝向形成的矩形外部的一侧描述为外侧,将第一型材框架111的面向第三型材框架121的表面描述为上表面,对应地,第一型材框架111的另一相反的表面描述为下表面;同理,其他型材框架描述也一致,不再一一详细描述。
对于第一型材框架111而言,如图1至图9所示,两个第一型材框架111的结构一致,均呈L字型,任一第一型材框架11均包括与板材2固定连接的朝向形成的矩形内侧延伸也即如图9所示的向右延伸的第一横板1111和与第一横板1111的外侧上表面垂直且一体成型设置的第一竖板1112。具体的,板材2是通过支撑销搭接在第一横板1111的上表面的,第一竖板1112是成型在第一横板1111的外侧上表面的也即如图9所示的左侧上表面的,第一竖板1112的外侧面下端也即如图9所示的左侧面下端向外凸出也即如图9所示的向左凸出形成有第一凸台1113,第一横板1111的宽度要小于第一竖板1112的长度,以便预留出供两块第二型材框架112固定的安装区域,也就是说两块第二型材框架112是抵接在第一横板1111的两条宽边也即如图9所示的前后两条边的外侧的也即如图9所示的前后两侧的。需要说明的是,两块第一型材框架111构成形成的矩形的两条宽边。
对于第二型材框架112而言,如图10所示,两块第二型材框架112均呈L字型,结构大致相同。具体的,均包括与板材2固接的朝向形成的矩形内侧延伸的也即如图10所示的向右延伸的第二横板1121和垂直设置在第二横板1121外侧上表面的一体成型的第二竖板1122,第二竖板1122的外侧下端也即如图10所示的左侧下端向外凸出形成有第二凸台1123,第二竖板1122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卡槽1124,第二竖板1122的内侧也即如图10所示的右侧面设有LED灯条(未示出)比如通过导热胶(未示出)粘接固定,第二横板1121的下表面形成有散热结构6,散热结构6包括散热片61、第一散热槽62和第二散热槽63,散热片61包括多个且间隔设置在第二横板1121的下表面的向下凸出延伸,相邻两个散热片61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散热槽62,第二散热槽63形成在第二横板1121的下表面,与第一散热槽62间隔设置,具体的,散热片61包括六片,六片散热片61靠近第二横板1121的左侧设置且六片散热片61之间形成有五个第一散热槽62,第二散热槽63设置在第二横板1121的右侧,第二散热槽63包括四个,也就是说第二散热槽63的深度要小于第一散热槽62;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散热槽63之间形成有一散热条64,对于散热条64高度而言,要比散热片61低;对于散热条64的数量而言,包括五条,与散热片61的延伸方向一致,即均与第二横板1121的长度方向一致。需要说明的是,两块第二型材框架112构成形成的矩形的两条长边。两块第二型材框架112的结构上存在细微差别,如图12和图13所示,其中一块第二型材框架112的散热片61是沿第二横板1121的长度方向由第二横板1121的前侧延伸至后侧的,另一块第二型材框架112的散热片61沿第二横板1121的长度方向上是隔断的,中间形成有供第一防护件31安装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将散热片61分隔成分设在第一防护件31两侧的两部分散热片61。由散热片61、第一散热槽62、第二散热槽63和散热条64共同构成的散热结构6,无需额外增加风扇降温,可以大大提高模组结构的散热效率,延长液晶模组结构的使用寿命。
对于中框12而言,如图1至图11所示,包括两块第三型材框架121和两块第四型材框架122。具体的,第三型材框架121呈L字型,与两块第一型材框架111一一对应设置,包括朝向形成的矩形内部延伸的也即如图9所示的向右延伸的第三横板1211和垂直设置在第三横板1211外侧下表面的也即如图9所示的左侧下表面的第三竖板1212,第三横板1211上表面向上凸设形成有第三凸台1213,第三凸台1213的内侧面也即如图9所示的右侧面与第三横板1211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台阶部71,如图9所示,第三横板1211的下表面、第一竖板1112的内侧面和第一横板1111的上表面围合成右侧面和前后侧面开口的第一安装槽81,第三横板1211搭设在第一竖板1112上方,第三竖板1212的底端是抵接在第一凸台1113上方的且通过紧固件比如螺钉固设在第一竖板1112外侧也即如图9所示的左侧,也就是说,第三竖板1212和第一竖板1112上均对应开设有若干供紧固件连接的连接孔(未示出)。对于第四型材框架122,如图10所示,第四型材框架122呈L字型,包括与两块第二型材框架112一一对应设置,包括朝向形成的矩形内部延伸的也即如图10所示的向右延伸的第四横板1221和垂直设置在第四横板1221外侧下表面的也即如图10所示的左侧下表面的第四竖板1222,第四横板1221上表面向上凸设形成有第四凸台1223,第四凸台1223的内侧面也即如图10所示的右侧面与第四横板1221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台阶部,如图10所示,第四横板1221的下表面、第二竖板1122的内侧面和第二横板1121的上表面围合成右侧面和前后侧面开口的第二安装槽82,第四横板1221搭设在第二竖板1122上方,第四横板122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第四竖板1222平行间隔设置的卡条1224,卡条1224适于与第二竖板1122上的卡槽1124卡接配合,第四竖板1222的底端是抵接在第二凸台1123上方的且通过紧固件比如螺钉固设在第二竖板1122外侧也即如图10所示的左侧,也就是说,第四竖板1222和第二竖板1122上均对应开设有若干供紧固件连接的连接孔(未示出)。由两个第一型材框架111和两个第三型材框架121形成的第一安装槽81和由两个第二型材框架112和两个第四型材框架122形成的第二安装槽82共同围合成供光学材料安装的矩形的安装槽8且两个第三型材框架121的第三横板1211和第三凸台1213限定的第一台阶部71和两个第四型材框架122的第四横板1221和第四凸台1223限定的第二台阶部72共同形成供液晶显示屏放置的矩形的台阶部7。需要说明的是,两块第四型材框架122在结构上是存在些许差别的,具体的,如图11所示,其中一块第四型材框架122更具体的与安装有第一防护件31的第二型材框架112连接的第四型材框架122的第四竖板1222是由多个竖板间隔形成,可以增加散热面积,另一个第四型材框架122的第四竖板1222是一整块竖板。
对于边框13而言,包括四个,四个边框13的形状一致,每个边框13的截面形状均为L型,也包括横板和竖板构成,横板搭设在对应地第三凸台1213或第四凸台1223上且与对应地第三横板1211或第四横板1221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液晶显示屏可以固定在台阶部7上而固定在边框13内,也就是说,边框13的下表面与台阶部7共同限定出供液晶显示屏固定的固定腔;而边框13的竖板是对应固定在第三竖板1212或第四竖板1222的外侧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型材框架111、第二型材框架112、第三型材框架121和第四型材框架122以及边框13均为铝型材或铝合金,因此开模时可以采用挤压模的形式代替原有的压铸模,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同时,由于两块第一型材框架111结构类似,两块第二型材框架112结构也类似,两块第三型材框架121结构也类似,两块第四型材框架122结构也类似以及四块边框13结构也类似,因此可以分别共用模具,在压模后再稍微切割加工便可形成所需的型材框架,减少开模成本。
对于防护件3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一沿第二型材框架112的长度方向也即如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在安装空间内的第一防护件31,第一防护件31与对应地第二型材框架112通过紧固件连接和设置在板材2中部靠近第一防护件31的第二防护件32,第二防护件32与板材2通过紧固件连接,也就是说第一防护件31和第二防护件32呈T字型设置。可选的,第一防护件31和第二防护件32均为五金件,面向板材2或第二型材框架112的端面形成有中空槽,可以起到保护液晶显示屏PCB板的作用。对于壁挂件4而言,如图2所示,包括两个,两个壁挂件4对称设置在板材2上且位于第二防护件32的两侧设置。壁挂件4为中空槽型结构,通过紧固件比如螺钉固定在板材2的与散热结构6同侧的端面,方便对液晶模组结构进行悬挂或者固定,此外该壁挂件4还可以补强整个液晶模组结构的强度。
对于固定支架5而言,呈L字型,分别设置在矩形底框11的四个拐角位置的外侧,通过紧固件比如螺钉与第一型材框架111和第二型材框架112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体,包括由两块第一型材框架和两块第二型材框架首尾拼接形成的矩形底框、固定在底框外侧的中框和固定在所述中框外侧的边框;
固定支架,连接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型材框架之间;其中,
任一所述第一型材框架与任一所述第二型材框架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型材框架上形成有散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第一型材框架结构相同,任一所述第一型材框架呈L字型,包括:
第一横板;
第一竖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板的外侧,且其外侧凸设有第一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框架呈L字型,包括:
第二横板,适于在拼接时抵接在所述第一横板的外侧;
第二竖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板的外侧上表面,且其内侧设置有LED灯条,外侧凸设有第二凸台;
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下表面的散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多个,多个散热片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的间隔形成为第一散热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下表面的朝向上表面方向凹陷的第二散热槽,所述第二散热槽与所述第一散热槽间隔设置;
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散热槽之间形成有一散热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型材框架外侧的第三型材框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型材框架外侧的第四型材框架;
所述固定支架呈L字型且不与所述第三型材框架和第四型材框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型材框架呈L字型,包括:
第三横板,搭设在对应地所述第一型材框架的所述第一横板上方且所述第三横板的上表面凸设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三横板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第一竖板的内侧面和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围合成第一安装槽;
第三竖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三横板的外侧下表面,且抵接在所述第一凸台上方且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板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型材框架呈L字型,包括:
第四横板,搭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型材框架的所述第二竖板上方且所述第四横板的上表面凸设有第四凸台,所述第四凸台的内侧面和所述第四横板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台阶部,所述第四横板的下表面、第二竖板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横板的上表面围合成第二安装槽;
第四竖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四横板的外侧下表面,且抵接在所述第二凸台上方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竖板的外侧;
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共同围合成供光学材料安装的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共同形成供液晶显示屏放置的台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横板面向所述第二竖板的端面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竖板方向凸出的卡条,所述第二竖板面向所述第四横板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卡条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四横板适于通过所述卡条卡入所述卡槽内而固定在所述第二竖板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液晶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板材,通过紧固件固设在所述框架体内;和/或
所述板材的与所述散热结构同侧的端面上设有防护件和壁挂件,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型材框架的设有散热结构的端面上设有供所述防护件安装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将散热结构分隔成两部分。
CN202021235656.9U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液晶模组结构 Active CN212207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5656.9U CN212207914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液晶模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5656.9U CN212207914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液晶模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07914U true CN212207914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17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35656.9U Active CN212207914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液晶模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07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8068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EP3151220B1 (en) Split-type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0194335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侧光式背光模块
US20130128522A1 (en) Backlight System
CN212207914U (zh) 一种液晶模组结构
CN215181290U (zh)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462662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00388078C (zh) 背光模块
JP460540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8727551B2 (en) Backlight system
CN216281192U (zh) 侧发光面板灯
CN210295705U (zh) 背光组件和显示设备
CN214201987U (zh) 一种中框、背光源及显示模组
CN114360400A (zh) 一种大型半透显示装置的模组结构
US20130128532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N217928437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8675606U (zh) 一种侧发光灯条、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647754U (zh) 灯板及led显示屏
CN216133276U (zh) 显示设备
US11871518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6113937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0725083U (zh) 一种模组背板组件及电视机
CN214174770U (zh) 一种对称式双面屏液晶模组结构
US11320583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2333518U (zh) 面板灯的包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