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97405U - 下料处置装置及其下料输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下料处置装置及其下料输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97405U
CN212197405U CN202020458177.7U CN202020458177U CN212197405U CN 212197405 U CN212197405 U CN 212197405U CN 202020458177 U CN202020458177 U CN 202020458177U CN 212197405 U CN212197405 U CN 212197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lanking
receiving
driving
driv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81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81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97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97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97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料处置装置及其下料输送机构。一种下料输送机构包括排列组件及输送组件,排列组件包括第二基座、承载件及推料件,承载件用于承载卷芯,且沿第四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基座,推料件沿与第四方向相垂直的第五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承载件,输送组件设置于承载件在第五方向上的一侧;其中,推料件沿第五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将承载件上的卷芯推送至输送组件上。

Description

下料处置装置及其下料输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料处置装置及其下料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自动化产线,一般需要将产品输送至下料输送机构,例如卷芯生产线。传统的下料输送机构采用皮带输送机,用于承接产品并对产品进行输送。然而,传统的下料输送机构上产品排列不规则,一方面减小了输送机构存储产品的容量,降低了输送效率,另一方面不便于下一工序的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输送机构上产品排列不规则,一方面减小了输送机构存储产品的容量,降低了输送效率,另一方面不便于下一工序的作业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下料处置装置及其下料输送机构。
一种下料输送机构,包括排列组件及输送组件,所述排列组件包括第二基座、承载件及推料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卷芯,且沿第四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推料件沿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垂直的第五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在所述第五方向上的一侧,且用于沿所述第五方向输送卷芯;
其中,所述推料件沿所述第五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将所述承载件上的卷芯推送至所述输送组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输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八驱动件,所述承载件连接于所述第八驱动件的驱动端,以由所述第八驱动件驱动沿所述第四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输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件的第九驱动件,所述推料件连接于所述第九驱动件的驱动端,以由所述第九驱动件驱动沿所述第五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输送机构还包括搬运组件,所述搬运组件用于将卷芯搬运至所述承载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输送机构还包括承接组件,所述承接组件包括第七驱动件及连接于所述第七驱动件的驱动端的承接平台,所述第七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承接平台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四方向和第五方向;
其中,所述承接平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包括上料位置和下料位置,当所述承接平台处于所述上料位置时,所述承接平台用于承接卷芯;当所述承接平台处于所述下料位置时,所述承接平台与所述承载件相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搬运组件包括第四固定座及推送件,所述推送件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固定座,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可将处于所述下料位置的所述承接平台上的卷芯推送至所述承载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搬运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四固定座的搬运驱动件,所述搬运驱动件与所述推送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推动件相对所述第四固定座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接组件及所述搬运组件布置于所述承载件在所述第四方向上的同一侧;
所述推送件沿所述第四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固定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输送机构还包括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衔接于所述承载件与所述输送组件之间。
一种下料处置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下料输送机构。
上述下料处置装置及其下料输送机构,通过排列组件将各个卷芯依次排列于输送组件上,一方面增加了输送组件存储卷芯的容量,有利于提高输送效率,另一方面卷芯排列整齐,有利于下一工序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下料处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下料处置装置的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隐藏部分元件);
图3为图1所示的下料处置装置的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接料机构的左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下料处置装置的压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下料处置装置的拉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拉伸机构的左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下料处置装置的下料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下料输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下料处置装置的废料剔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废料剔除机构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废料剔除机构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下料处置装置,包括接料机构10及压扁机构20,接料机构10用于承接卷绕设备200上成形的卷芯,压扁机构20用于将接料机构10上的卷芯压扁。
接料机构10包括安装座11及接料组件12。安装座11沿第一方向a可移动的设置。接料组件12包括相对设置于安装座11的第一承接板121及第二承接板122。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被构造为可受控地相对彼此转动以呈用于压扁卷芯的完全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或用于承接卷芯的半展开状态(图未示)。
其中,安装座11沿第一方向a移动的过程中包括接料位置和压扁位置。当安装座11处于接料位置时,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相对转动呈半展开状态,用于承接由卷绕设备200卸下的卷芯。当安装座11处于压扁位置时,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相对转动至完全展开状态,压扁机构20可抵压位于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上的卷芯,以与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配合将卷芯压扁。
上述下料处置装置,在进行下料处理作业时,首先安装座11沿第一方向a 移动至接料位置,此时控制第一承接板121及第二承接板122相对转动呈半展开状态,即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底端合拢,顶端打开一定的角度,即大致呈V型。卷芯从卷绕设备200上卸在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 之间。然后,安装座11沿第一方向a移动至压扁位置,此时控制第一承接板121 及第二承接板122相对转动呈完全展开状态,也就是说,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均转动至水平位置,卷芯则位于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 之上。再然后,压扁机构20将位于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上的卷芯压扁。
如此,当需要对卷芯进行承接和转移时,可控制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呈半展开状态,能够精准接料并快速而稳定的转移卷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当需要对卷芯进行压扁时,可控制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 呈完全展开状态,从而在压扁机构20对卷芯压扁的过程中避免第一承接板121 和第二承接板122对卷芯的压扁角度造成影响,使得压扁角度稳定,有利于保证压扁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卷绕设备可以是用于卷绕成形卷芯的电容器卷绕设备,即下料处置装置用于对电容器卷绕设备成形的卷芯进行下料处置。当然上述卷绕设备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设备,例如电芯卷绕设备,也就是说,下料处置装置也可用于对其它类型的设备成形的物料进行下料处置,在此不作限定。为便于描述,本文中以电容器卷绕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到实施例中,压扁机构20包括第一固定座21、第一驱动件22及压板 23。第一驱动件22设置于第一固定座21,压板23通过第一驱动件22连接于第一固定座21,且在第一驱动件22的驱动下可沿与第一方向a相垂直的第二方向 b移动,从而抵压位于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上的卷芯。当安装座 11处于压扁位置时,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相对转动至完全展开状态,第一驱动件22驱动压板23沿第二方向b移动的过程中可抵压处于完全展开状态的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上的卷芯,以与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配合将卷芯压扁。该压扁机构20结构简单,压板23的压扁速率便于控制,有利于提高压扁质量。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a为左右方向(即水平方向),第二方向b为上下方向(即竖直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压扁机构20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将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上的卷芯压扁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请继续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接料组件12还包括安装支架123及转轴124,安装支架123固定连接于安装座11,转轴124连接于安装支架123。第一承接板121的一端及第二承接板122的一端均绕该转轴124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转轴124。如此,可通过控制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绕转轴124的转动,使得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呈半展开状态或完全展开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转轴124的安装稳定性,安装支架123可包括多个(即两个或两个以上)。
一些实施例中,接料机构10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座11底部的驱动组件 13,该驱动组件13与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绕上述转轴124同步转动。如此,可通过该驱动组件13驱动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绕转轴124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呈半展开状态或完全展开状态。
具体到实施例中,接料组件12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25及第二弹性件126,该第一弹性件125的一端连接于安装支架123,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承接板121,第一弹性件125用于提供使得第一承接板121具有绕转轴124朝第二承载板122 转动的运动趋势的预紧力。第二弹性件126的一端连接于安装支架12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承接板122,第二弹性件126用于提供使得第二承接板122具有绕转轴124朝第一承载板122转动的运动趋势的预紧力。如此,当卷芯卸至呈半展开状态的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之间时,在第一弹性件125和第二弹性件126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始终保持呈半展开状态,防止卷芯将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抵压呈完全展开状态。进一步地,转轴124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支架123,也就是说安装支架123包括两个。该两个安装支架123与第一承接板12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25。该两个安装支架123与第二承接板122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26。如此,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对卷芯的支撑稳定性。可选地,第一弹性件125和第二弹性件126均可为弹簧。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承接板121及第二承接板122均设置有一连接支架 111。每个连接支架111均贯穿至安装座11的底部。即,安装座11具有贯穿其顶部和底部的避位孔(图未示),连接支架111通过该避位孔贯穿至安装座11 的底部。
驱动组件13传动连接于每一连接支架111贯穿至安装座11底部的一端,以提供使得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具有绕转轴124彼此相背转动的运动趋势的预紧力。如此,当需要使得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由半展开状态转动至完全展开状态时,驱动组件13的驱动端向下拉动连接支架111,使得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克服第一弹性件125和第二弹性件126 的拉力而绕转轴124彼此相背转动,直至完全与安装座11贴合而呈完全展开状态。当需要使得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由完全展开状态转动至半展开状态时,驱动组件13的驱动端向上移动,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 在第一弹性件125和第二弹性件126的作用下绕转轴124彼此相向转动而呈半展开状态。
进一步地,每一连接支架111贯穿至安装座11底部的一端均安装有滚轮 112。驱动组件13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座11底部的转动驱动件132以及连接于转动驱动件132的驱动端的转动驱动块133。转动驱动块133与每一滚轮112的顶部滑动配合。转动驱动件132用于驱动该转动驱动块133沿第二方向b移动,从而带动滚轮112沿第二方向b移动。如此,当需要使得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由半展开状态转动至完全展开状态时,转动驱动件132驱动转动驱动块133沿第二方向b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滚轮112沿第二方向b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克服第一弹性件125和第二弹性件 126的拉力而绕转轴124彼此相背转动至完全展开状态。当需要使得第一承接板 121和第二承接板122由完全展开状态转动至半展开状态时,转动驱动件132驱动转动驱动块133沿第二方向b向上移动,从而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 122分别在第一弹性件125和第二弹性件126的作用下彼此相向转动直至滚轮 112再次被转动驱动块133限制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 122即呈半展开状态。更加具体地,转动驱动件132可通过驱动件安装座131固定安装于安装座1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转动驱动件132的驱动端的行程,可以控制呈半展开状态时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可承接不同直径的卷芯,进一步提高该下料处置装置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转动驱动块133具有与滚轮112滚动配合的配合面1334。该配合面1334呈斜坡面。如此,在转动驱动块133沿第二方向b移动的过程中滚轮 112沿配合面1334滚动,使得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绕转轴124的转动更加平稳、可靠。可选地,转动驱动件132可为气缸。可以理解的是,该配合面包括两个,该两个配合面分别与两个连接支架111上的滚轮112滚动配合,且两个配合面相互靠近的一端高于相互远离的一端。
请一并参见图1、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接料机构10 还包括第一基座16及第一升降组件15。第一基座16沿第一方向a可移动的设置。安装座11沿第二方向b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基座16,第一升降组件15与安装座11可分离的连接。当第一升降组件15与安装座11连接时,第一升降组件15可驱动安装座11沿第二方向b移动。如此,可利用第一升降组件15驱动安装座11沿第二方向b移动,从而调整第一承接板121和第二承接板122的高度,以便于与卷绕设备200的高度相匹配,使得能够更好的完成接料。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升降组件15包括升降底座151、升降件153及升降驱动件152,该升降件153沿第二方向b可移动地连接于升降底座151,升降驱动件152安装于升降底座151,且与升降件153传动连接,以驱动升降件153沿第二方向b移动。该升降件153沿第二方向b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可顶升安装座 11。进一步地,升降件153的顶端安装有滚动轮1531,利用该滚动轮1531与安装座11相接触,从而减小升降件153与安装座11之间的摩擦力,且避免在第一基座16带动安装座11沿第一方向a移动时升降件153对安装座11的运动造成不利影响。可选地,升降驱动件152可为气缸。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升降组件15还包括导轨154及移动块(图未标),导轨154设置于升降底座151,移动块沿导轨154可滑动地连接于该导轨154,且与升降驱动件152的驱动端连接,以由升降驱动件152驱动而沿导轨154移动。升降件153连接于移动块,以随移动块同步移动。如此,导轨154及移动块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升降件153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升降组件15还包括卡板(图未标),卡板安装于升降驱动件152的驱动端,且与移动块相卡接。可选地,升降件153通过升降驱动块155固定连接于移动块。
具体到实施例中,接料机构10还包括支撑台18、第一导杆19a及第二导杆 19b。支撑台18位于安装座11与第一基座16之间,第一导杆19a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座11和支撑台18的其中之一,另一端与安装座11和支撑台18的其中之另一滑动连接。第二导杆19b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台18和第一基座16 的其中之一,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撑台18和第一基座16的其中之另一。如此,通过第一导杆19a和第二导杆19b形成两级升降,有利于减小空间的占用,结构更加紧凑。优选地,第一导杆19a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座11,另一端与支撑台18滑动连接。第二导杆19b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台18,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基座16。
具体到实施例中,接料机构10还包括平移组件17,平移组件17包括滑杆支架171、滑杆172及平移驱动件173。滑杆172固定连接于滑杆支架171,第一基座16滑动设置于滑杆172。平移驱动件173相对滑杆支架171固定设置,且与第一基座16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基座16沿滑杆172滑动。可以理解的是,滑杆172沿第一方向a纵长延伸。可选地,平移驱动件173可为气缸。当然,平移组件17还可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形式,只要能够实现驱动第一基座16 沿第一方向a移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请一并参见图1、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料处置装置还包括布置于压扁位置的拉伸机构30。该拉伸机构30包括第二固定座31、移动件32、第二驱动件33、第一插杆34及第二插杆35。移动件32沿第三方向c 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二固定座31,其中,第三方向c垂直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第二驱动件33设置于移动件32,第一插杆34和第二插杆35设置于第二驱动件33,以由第二驱动件33驱动在第一方向a上相互靠近或背离。移动件 32沿第三方向c移动的过程中包括拉伸位置和避位位置。当移动件32处于拉伸位置时,第一插杆34和第二插杆35插入卷芯的内腔,从而可驱动第一插杆34 和第二插杆35沿第一方向a相互背离而对卷芯在第一方向a上进行拉伸。当移动件32处于避位位置时,第一插杆34和第二插杆35退出卷芯的内腔,避免对卷芯的压扁及移动造成影响。如此,在对卷芯压扁之前,先利用拉伸机构30对卷芯在第一方向a上进行拉伸,以便于进一步的在压扁时保证压扁角度。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33可为夹爪气缸,第一插杆34和第二插杆 35分别固定连接于该夹爪气缸的两个驱动端。进一步地,拉伸机构30还包括第一插杆座341及第二插杆座(图未示)。第一插杆34通过第一插杆座341连接于夹爪气缸的一个驱动端,第二插杆35通过第二插杆座连接于夹爪气缸的另一个驱动端,从而使得第一插杆34及第二插杆35连接更加稳固。
具体到实施例中,拉伸机构30还包括固定设置的挡料件38,该挡料件38 用于在第一插杆34和第二插杆35由拉伸位置移动至避位位置的过程中抵挡卷芯,防止被拉伸后的卷芯随第一插杆34和第二插杆35移动。
具体到实施例中,拉伸机构3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固定座31的第三驱动件 36,该第三驱动件36传动连接于移动件32,以驱动移动件32沿第三方向c移动,进而实现第一插杆34和第二插杆35沿第三方向c的移动。可选地,第三驱动件36可为气缸。
进一步地,拉伸机构30还包括滑轨311及滑块(图未标),滑轨311设置于第二固定座31,滑块滑动连接于滑轨311,且与第三驱动件36传动连接,移动件32固定连接于该滑块。第三驱动件36用于驱动滑块沿滑轨311滑动。
具体到实施例中,拉伸机构30还包括第二升降组件37,该第二升降组件 37连接于第二固定座31,用于驱动第二固定座31沿第二方向b移动。如此,可通过第二升降组件37驱动第二固定座31沿第二方向b移动,使得第一插杆 34和第二插杆35与卷芯的内腔在第二方向b上的中部(即竖直方向上的中部) 平齐,以便于第一插杆34和第二插杆35插入卷芯内腔在第二方向b上的中部,进而确保卷芯的拉伸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升降组件37包括第三固定座371及设置于第三固定座371 的第四驱动件372。第四驱动件372的驱动端与第二固定座31连接,以驱动第二固定座31沿第二方向b移动。可选地,第四驱动件372可为电缸。
进一步地,第二升降组件37还包括第三导杆373,第三导杆37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座31和第三固定座371的其中一个,第三导杆373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固定座31和第三固定座371的其中另一个。如此,第三导杆373 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升降稳定性。
请参见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压扁机构2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座21的拨动组件24,拨动组件24用于沿第一方向a推送位于压扁位置的卷芯。如此,当压扁机构20的压板23完成对卷芯的压扁后,可利用拨动组件 24推送位于压扁位置的卷芯向下游流转。
具体到实施例中,拨动组件24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座21的第五驱动件241 以及连接于第五驱动件241的驱动端的拨动件242。第五驱动件241用于驱动拨动件242沿第一方向a移动而推送位于压扁位置的卷芯。可选地,第五驱动件 241可为气缸。
进一步地,拨动组件24还包括第六驱动件243,第六驱动件243连接于第五驱动件241的驱动端,拨动件242连接于第六驱动件243的驱动端,第五驱动件241用于驱动第六驱动件243和拨动件242沿第一方向a移动,第六驱动件243用于驱动拨动件242沿第二方向b移动。如此,当需要将压扁位置的卷芯向下游推送时,首先第六驱动件243驱动拨动件242沿第二方向b移动至位于压扁位置的卷芯的一侧,然后第六驱动件243驱动拨动件242沿第一方向a 移动而实现对卷芯的推送。
请参见图1、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料处置装置还包括布置于压扁机构20下游侧的下料输送机构40。该下料输送机构40用于承接并输送由上述拨动组件24推送的卷芯。也就是说,压扁机构20的压板23完成对位于压扁位置的卷芯的压扁后,拨动组件24将该卷芯沿第一方向a推送至下料输送机构40,并由下料输送机构40输送而完成下料。
一些实施例中,下料输送机构40包括承接组件42、搬运组件41、排列组件43及输送组件44。承接组件42用于承接由拨动组件24推送的卷芯。搬运组件41用于将承接组件42上的卷芯搬运至排列组件43。排列组件43沿与输送组件44的输送方向相垂直的第四方向可移动,排列组件43用于将其上的卷芯沿第四方向排列于输送组件44。如此,压扁机构20的拨动组件24将卷芯推送至承接组件42,搬运组件41将承接组件42上的卷芯搬运至排列组件43,排列组件43用于将卷芯沿第四方向依次排列于输送组件44,输送组件44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卷芯。从而,通过排列组件43对各个卷芯进行排列,一方面增加了输送组件44存储卷芯的容量,有利于提高输送效率,另一方面卷芯排列整齐,有利于下一工序的进行。需要说明的是,输送组件44可为皮带输送机,当然也可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形式的输送设备,只要能够实现对卷芯的输送即可,在此不作限定。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不设置承接组件42,直接利用搬运组件41将卷芯搬运至排列组件43。
具体到实施例中,承接组件42包括第七驱动件421及连接于该第七驱动件 421的驱动端的承接平台422。第七驱动件421用于驱动承接平台422沿第二方向b移动。承接平台422沿第二方向b移动的过程中包括上料位置及下料位置。当承接平台422处于该上料位置时,拨动组件24沿第一方向a移动而将卷芯推送至承接平台422。当承接平台422处于下料位置时,承接平台422与排列组件 43相配合,以便于搬运组件41将承接平台422上的卷芯推送至排列组件43。可选地,第七驱动件421可为气缸。
具体到实施例中,搬运组件41包括第四固定座411及推送件412,推送件 412可移动地连接于第四固定座411,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可将处于下料位置的承接平台422上的卷芯推送至排列组件43。如此,可利用推送件412的移动将卷芯推送至排列组件43。具体到一个实施例中,压扁位置、承接组件42、搬运组件41及排列组件43依次沿第一方向a布置。因此,推送件412可相对第四固定座411沿第一方向a移动,从而在沿第一方向a移动的过程中将卷芯推送至排列组件43。
进一步地,搬运组件41还包括安装于第四固定座411的搬运驱动件413,该搬运驱动件413与推送件412传动连接,以驱动推动件412相对第四固定座 411移动,从而将卷芯推送至排列组件43。可选地,搬运驱动件413可为气缸。
进一步地,搬运组件41还包括第四导杆414及第一滑座415,第四导杆414 固定连接于第四固定座411或搬运驱动件413的固定端,第一滑座415滑动连接于第四导杆414,且与搬运驱动件413传动连接,推送件412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座415。搬运驱动件413可驱动第一滑座415沿第四导杆414滑动,从而带动推送件412移动而推送卷芯。
具体到实施例中,排列组件43包括第二基座431、承载件432及推料件433。承载件432沿第四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二基座431,该承载件432用于承载由搬运组件41推送的卷芯。推料件433沿与第四方向相垂直的第五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承载件432。输送组件44设置于承载件432在第五方向上的一侧。推料件433用于在其沿第五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将承载件432上的卷芯推送至输送组件44。输送组件44用于沿第五方向输送卷芯。如此,由于承载件432可沿第四方向移动,因此可将卷芯逐个的沿第四方向排列至输送组件44上。并且,当输送组件44上一排卷芯排列完成后,输送组件44沿第五方向远离承载件432输送一定的距离,然后再在输送组件44上排列一排卷芯后,输送组件44再沿第五方向远离承载件432输送一定的距离,如此循环往复。可选地,第五方向与上述第三方向c相平行。第四方向与上述第一方向a相平行。即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五方向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第四方向为左右方向。进一步地,下料输送机构40还包括过渡板45,该过渡板45衔接于承载件432与输送组件44 之间。如此,过渡板45的设置防止在推料件433将卷芯推送至输送组件44的过程中,卷芯卡在承载件432与输送组件44之间而损坏卷芯,使得推送过程更加平稳。可以理解的是,该过渡板45可安装于第二基座431或输送组件44等,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承接平台422处于下料位置时,承接平台422与排列组件43的承载件432相平齐,以便于搬运组件41将承接平台422上的卷芯推送至承载件432上。
具体到实施例中,排列组件43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基座431的第八驱动件 435,承载件432连接于第八驱动件435的驱动端,以由第八驱动件435驱动沿第四方向移动。可选地,第八驱动件435可为电缸。
具体到实施例中,排列组件43还包括设置于承载件432的第九驱动件434,推料件433连接于第九驱动件434的驱动端,以由第九驱动件434驱动沿第五方向移动。可选地,第九驱动件可为气缸。
具体到实施例中,承接组件42及搬运组件41布置于承载件432在第四方向上的同一侧。推送件412沿第四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第四固定座411,从而推送件412可将位于下料位置的承接平台422上的卷芯沿第四方向推送至承接件 432上。
请参见图1、图10、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料处置装置还包括布置于压扁位置与下料输送机构40之间的废料剔除机构50。该废料剔除机构50包括剔废平台51及剔废组件52,该剔废平台51用于承载由压扁机构20的拨动组件24推送的卷芯,剔废组件52设置于剔废平台51在第三方向c上的一侧,剔废平台51在第三方向c上的另一侧设置有集废工位。当剔废平台51上的卷芯为废品时,剔废组件52用于将剔废平台51上的卷芯推送至集废工位。当剔废平台51上的卷芯为良品时,压扁机构20的拨动组件24沿第一方向a推送卷芯经过剔废平台51进而到达上述下料输送机构40。
需要说明的是,当卷芯为良品时,承接平台422沿第二方向b移动至上料位置,此时承接平台422与剔废平台51平齐,以便于卷芯由剔废平台51被拨动组件24搬运至承接平台422。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卷芯为废品时,拉伸机构30和压扁机构20可不对卷芯进行拉伸和压扁,从而直接利用拨动组件24将该卷芯推送至剔废平台51,再由剔废组件52将该卷芯推送至集废工位。当然,为了防止卷芯发生滚动,也可对为废品的卷芯进行拉伸和/或压扁之后,再被拨动组件24推送至剔废平台51,进而由剔废组件52将该卷芯推送至集废工位。
具体到实施例中,剔废组件52包括第二滑座521、剔废驱动件522及剔废块523,剔废驱动件522安装于第二滑座521,剔废块523安装于剔废驱动件522 的驱动端,以由剔废驱动件522驱动沿第三方向c移动。剔废块523沿第三方向c移动的过程中可将剔废平台51上的卷芯推送至集废工位。进一步地,集废工位设置有集废盒,该集废盒用于收集由剔废块523推送至集废工位的卷芯。可选地,剔废驱动件522可为气缸。
进一步地,剔废平台51上开设有沿第三方向c纵长延伸的定位槽511,用于对卷芯进行定位,保证卷芯能够与剔废块523在第三方向c上对齐,即对剔废平台51上的卷芯在第一方向a上进行定位,并且在被剔废块523推送的过程中卷芯不发生滚动。可选地,该定位槽511可以是“V”形槽,当然也可为其它形式的槽,只要能够起到定位作用,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剔废组件52还包括滑动连接于上述第二滑座521的第五导杆 524,第五导杆52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剔废块52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制剔废块523的移动范围。如此,第五导杆524的设置可对剔废块523沿第三方向c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剔废块523的移动更加稳定、可靠。
具体到实施例中,废料剔除机构50还包括定位组件53,该定位组件53包括定位底座531及安装于定位底座531上的定位驱动件532,第二滑座521沿第三方向c可移动地连接于定位底座531,且与定位驱动件532的驱动端连接,定位驱动件532用于驱动第二滑座521沿第三方向c移动,从而调整剔废块523 在第三方向c上的位置,从而对剔废平台51上的卷芯在第三方向c上进行定位,使得剔废平台51上的卷芯能够与下料输送机构40对齐(即与位于上料位置的承接平台422对齐),以便于拨动组件24能够准确的将卷芯推送至承接平台422 上。
进一步地,剔废组件52还包括定位驱动块533、第六导杆534及第二限位块535,定位驱动件532的驱动端通过定位驱动块533与第二滑座521固定连接,第六导杆534滑动连接于定位底座531,且第六导杆53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定位驱动块533,相对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535,该第二限位块535用于限定第六导杆534的滑动范围。如此,第六导杆534的设置可对第二滑座521 沿第三方向c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第二滑座521的移动更加稳定、可靠。可选地,定位驱动件532可为气缸。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列组件及输送组件,所述排列组件包括第二基座、承载件及推料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物料,且沿第四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所述推料件沿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垂直的第五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在所述第五方向上的一侧,且用于沿所述第五方向输送物料;
其中,所述推料件沿所述第五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将所述承载件上的物料推送至所述输送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输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八驱动件,所述承载件连接于所述第八驱动件的驱动端,以由所述第八驱动件驱动沿所述第四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输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件的第九驱动件,所述推料件连接于所述第九驱动件的驱动端,以由所述第九驱动件驱动沿所述第五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输送机构还包括搬运组件,所述搬运组件用于将物料搬运至所述承载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输送机构还包括承接组件,所述承接组件包括第七驱动件及连接于所述第七驱动件的驱动端的承接平台,所述第七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承接平台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四方向和第五方向;
其中,所述承接平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包括上料位置和下料位置,当所述承接平台处于所述上料位置时,所述承接平台用于承接物料;当所述承接平台处于所述下料位置时,所述承接平台与所述承载件相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组件包括第四固定座及推送件,所述推送件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固定座,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可将处于所述下料位置的所述承接平台上的物料推送至所述承载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四固定座的搬运驱动件,所述搬运驱动件与所述推送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推送件相对所述第四固定座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组件及所述搬运组件布置于所述承载件在所述第四方向上的同一侧;
所述推送件沿所述第四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固定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输送机构还包括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衔接于所述承载件与所述输送组件之间。
10.一种下料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下料输送机构。
CN202020458177.7U 2020-04-01 2020-04-01 下料处置装置及其下料输送机构 Active CN212197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8177.7U CN212197405U (zh) 2020-04-01 2020-04-01 下料处置装置及其下料输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8177.7U CN212197405U (zh) 2020-04-01 2020-04-01 下料处置装置及其下料输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97405U true CN212197405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28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8177.7U Active CN212197405U (zh) 2020-04-01 2020-04-01 下料处置装置及其下料输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974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88897A (zh) * 2023-08-29 2023-09-22 江苏巨弘捆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多层pet塑钢带收卷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88897A (zh) * 2023-08-29 2023-09-22 江苏巨弘捆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多层pet塑钢带收卷装置
CN116788897B (zh) * 2023-08-29 2023-10-20 江苏巨弘捆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多层pet塑钢带收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106549B (fi) Pinoamismenetelmä ja -laite
US20130167696A1 (en) Laminated work 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212197405U (zh) 下料处置装置及其下料输送机构
CN212639358U (zh) 下料处置装置
CN112811198B (zh) 一种智能堆垛及分离装置
CN212197747U (zh) 下料处置装置及其接料机构
CN112809240B (zh) 电枢片自动焊接设备
CN117585406A (zh) 一种电芯上料装置
CN107309567B (zh) 一种用于实现电池换向焊接的焊接装置
CN111332848A (zh) 下料处置装置
CN219341100U (zh) 流延膜收卷机
CN112171265A (zh) 一种滑动开关滑盖装配设备及滑动开关装配系统
CN111332848B (zh) 下料处置装置
CN116588725A (zh) 一种摩擦式收卷机
KR200484482Y1 (ko) 박스 적재장치
CN114158206B (zh) 一种叠合机
CN216189183U (zh) 一种与挂架运输小车对接的收放板机
CN212387400U (zh) 夹具、下料装置及卷绕设备
CN220282993U (zh) 极卷下料装置、极卷输送单元及极卷输送加工系统
JP2622470B2 (ja) コア整列体の形成装置
CN216828343U (zh) 一种冲压生产线
CN214685082U (zh) 装配机
CN217837531U (zh) Pcb板的立式上下料机
CN219566759U (zh) 一种搬运夹具、搬运装置及电池生产系统
US5984659A (en) Tube handl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