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6996U - 一种助力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助力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6996U
CN212186996U CN202020183855.3U CN202020183855U CN212186996U CN 212186996 U CN212186996 U CN 212186996U CN 202020183855 U CN202020183855 U CN 202020183855U CN 212186996 U CN212186996 U CN 212186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suspension
moped
suspension par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38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An'ai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An'a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An'ai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An'a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838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6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6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6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Chairs (AREA)

Abstract

一种助力车,包括主车架和坐垫部;所述主车架包括悬空部、支撑部和底座,所述悬空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连接,另一端水平向内延伸;所述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使得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悬空部之间留有供卧具或坐具边缘插入的空间;所述坐垫部可承重地设于所述悬空部的上方,且其与所述悬空部铰接,使得所述坐垫部可发生离开所述悬空部正上方位置的转动。助力车的坐垫部位于悬空部的上方,当病患被安置在坐垫部时,坐垫部受到向下的压力,挤压悬空部的同时,悬空部为其提供向上的支撑力,结构稳定,以提高病患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助力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助力车。
背景技术
在对于护理一些行动不方便和不宜大动作改变体位的病患来说,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劳累,若患者病人需要上厕所,对其的转运移位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问题,若人工抬运,使患者非常不适,且护理人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极为不便,而现有的护理器械要么造价昂贵,要么不能与坐具或卧具进行良好的衔接,在护理人员将病患转移到助力车的过程中,无法兼顾尽可能地不大动作挪动病患和护理人员也能不那么费力,同时还要考虑病患被安置到助力车后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即,现有的护理机械无法同时满足上述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一种助力车,既能实现其与坐具或卧具的顺畅衔接,又能保证其稳定性。
一种助力车,包括主车架和坐垫部;
所述主车架包括悬空部、支撑部和底座,所述悬空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连接,另一端水平向内延伸;所述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使得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悬空部之间留有供卧具或坐具边缘插入的空间;
所述坐垫部可承重地设于所述悬空部的上方,且其与所述悬空部铰接,使得所述坐垫部可发生离开所述悬空部正上方位置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部的一侧与所述悬空部的一侧铰接,其另一侧通过锁紧件可拆卸地与所述悬空部的另一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部由左部和右部组成,所述左部和所述右部分别与所述悬空部的两侧铰接;
所述左部和所述右部通过锁紧件可拆卸地连接固定,或分别通过锁紧件与所述悬空部可拆卸地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二次锁定件,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坐垫部或悬空部,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固定在悬空部或坐垫部;所述二次锁定件与所述锁紧件设置于所述悬空部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二次锁定件包括固定环、连接件、固定插销和插销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环、固定插销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坐垫部或悬空部,相对应的,所述插销孔设置在所述悬空部或坐垫部,当固定插销插入所述插销孔时,所述坐垫部和所述悬空部的位置处于锁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部垂直向上延伸设有靠背部。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部为可折叠式坐垫;
优选地,设有协助所述坐垫部开合的把手与所述坐垫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部的中部设有适应卫生洁具承接安装或放置的镂空孔。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部包括横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坐垫和上下铰接件;
所述横向支撑杆沿着所述坐垫的一侧水平设置,两所述纵向支撑杆平行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其中一所述纵向支撑杆与所述悬空部的一侧铰接,另一所述纵向支撑杆通过所述锁紧件可拆卸地与所述悬空部的另一侧连接;
所述坐垫通过所述上下铰接件与所述横向支撑杆可上下翻折地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铰接件包括上铰部、铰接轴和下铰部;
所述上铰部设有与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外部轮廓相适应的内凹曲面,所述内凹曲面贴合所述横向支撑杆且两者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上铰部和所述下铰部通过所述铰接轴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所述下铰部与所述坐垫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为高度可调的杆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靠背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扶手;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方便其移动的轮子;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均布有4个轮子,且位于前进方向的2个轮子大于后端的2个轮子。
使用时,先将坐垫部推离悬空部的正上方,再将助力车移动到病患病躺坐的卧具或者坐具旁侧,顺势将底座推入卧具或坐具底部,支撑部位于卧具或坐具上方,即卧具或坐具边缘容纳于支撑部和悬空部之间的空间内,此时向卧具或坐具内侧推动助力车,使得支撑部的内侧抵住卧具或坐具的外侧边缘则助力车的稳定性更好。助力车初步稳定好之后,再将坐垫部拉回悬空部上方可承重的位置,将病患轻微移动后安置于坐垫部,继而将助力车移出卧具或坐具边缘,把病患移送到目的地方。
本实用新型中助力车,设有容纳卧具或坐具边缘的空间,在使用时可直接将安置病患的坐垫部移动到卧具或坐具的上方,使得躺坐在卧具或坐具上的病患只需轻微挪动就可以被安置到其上,尤其对于疗养过程中不宜或无法太大动作移动的病患更为实用。
对于助力车本身的结构,坐垫部位于悬空部的上方,当病患被安置在坐垫部时,坐垫部受到向下的压力,挤压悬空部的同时,悬空部为其提供向上的支撑力,结构稳定,以提高病患的舒适度;而移动病患的过程中,向卧具或坐具内侧推动助力车,使得支撑部的内侧抵住卧具或坐具的外侧边缘则助力车的稳定性更好,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助力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右侧);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助力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左侧);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锁紧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5是锁紧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6是前扶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主车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主车架1,悬空部11,支撑部12,外套管121,内套管122,高度调节锁紧件123,底座13;坐垫部2,靠背部21,镂空孔22,把手23,横向支撑杆201,纵向支撑杆202,坐垫203,上下铰接件204,上铰部2041,上下铰接轴2042,下铰部2043;
锁紧件3,主锁体31,锁块311,容纳通槽3111,弹簧部312,按压件313,直角卡勾3131,回勾部3132,第一铰接轴314,锁舌32,上锁舌块321,下锁舌块322,第二铰接轴323;
二次锁定件4,固定环41,连接件42,固定插销43;
侧扶手5,轮子6;
前扶手7,竖直部71,第一水平延伸部72,第二水平延伸部73;
脚踏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助力车,包括主车架1和坐垫部2;
所述主车架1包括悬空部11、支撑部12和底座13,所述悬空部1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12的上端连接,另一端水平向内延伸;所述支撑部12的下端与所述底座13连接,使得所述支撑部12与所述悬空部11之间留有供卧具或坐具边缘插入的空间;
所述坐垫部2可承重地设于所述悬空部11的上方,且其与所述悬空部11铰接,使得所述坐垫部2可发生离开所述悬空部11正上方位置的转动。
使用时,先将坐垫部2推离悬空部11的正上方,再将助力车移动到病患病躺坐的卧具或者坐具旁侧,顺势将底座13推入卧具或坐具底部,支撑部12位于卧具或坐具上方,即卧具或坐具边缘容纳于支撑部12和悬空部11之间的空间内,此时向卧具或坐具内侧推动助力车,使得支撑部12的内侧抵住卧具或坐具的外侧边缘则助力车的稳定性更好。助力车初步稳定好之后,再将坐垫部2拉回悬空部11上方可承重的位置,将病患轻微移动后安置于坐垫部2,继而将助力车移出卧具或坐具边缘,把病患移送到目的地方。
本实用新型中助力车,设有容纳卧具或坐具边缘的空间,在使用时可直接将安置病患的坐垫部2移动到卧具或坐具的上方,使得躺坐在卧具或坐具上的病患只需轻微挪动就可以被安置到其上,尤其对于疗养过程中不宜或无法太大动作移动的病患更为实用。
对于助力车本身的结构,坐垫部2位于悬空部11的上方,当病患被安置在坐垫部2时,坐垫部2受到向下的压力,挤压悬空部11的同时,悬空部11为其提供向上的支撑力,结构稳定,以提高病患的舒适度;而移动病患的过程中,向卧具或坐具内侧推动助力车,使得支撑部12的内侧抵住卧具或坐具的外侧边缘则助力车的稳定性更好,方便使用。
坐垫部2与悬空部11具体铰接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为,所述坐垫部2的一侧与所述悬空部11的一侧铰接,其另一侧通过锁紧件3可拆卸地与所述悬空部11的另一侧连接。
本实施例中,坐垫部2采用单开门式与所述悬空部11的一侧连接,使用时先将锁紧件3调整到打开的状态,再推动坐垫部2绕着铰接轴转动,以离开所述悬空部11正上方位置;需要归位时,再将坐垫部2拉回悬空部11正上方,并通过锁紧件3锁定,操作方便。
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锁紧件3的优选实施方式为:如图4及图5所示,包括主锁体31和锁舌32,其中,主锁体31设置在悬空部11或坐垫部2,锁舌32设置在坐垫部2或悬空部11相对应的位置;
主锁体31包括锁块311、弹簧部312、按压件313和第一铰接轴314,所述锁块311的前端设有前端开口的容纳通槽3111;所述按压件313的前端设有直角卡勾3131,所述直角卡勾3131的自由端设有向后倾斜的回勾部3132;所述弹簧部312设置在所述锁块311内,并与所述按压件313的后端相抵;所述按压件313通过所述第一铰接轴314与所述锁块311铰接,使得所述直角卡勾3131与所述容纳通槽3111相并排设置,且不按压所述按压件313的后端时,所述直角卡勾3131刚好将所述容纳通槽3111的前端开口封堵,所述回勾部3132的末端抵住所述容纳通槽3111的槽内侧壁(锁定状态);而当按压所述按压件313的后端时,所述直角卡勾3131绕着所述第一铰接轴314向外部旋转,将所述容纳通槽3111的前端开口打开(解锁状态);
所述锁舌32包括上锁舌块321、下锁舌块322和第二铰接轴323,所述上锁舌块321和所述下锁舌块322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铰接轴323垂直设置所述上锁舌块321和所述下锁舌块322之间;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二铰接轴323容纳在所述容纳通槽3111内,所述容纳通槽3111和所述直角卡勾3131同时容纳在上锁舌块321和下锁舌块322之间,需要解锁时,按压所述按压件313的后端,将所述容纳通槽3111的前端开口打开,再将第二铰接轴323推出容纳通槽3111即可,操作方便。
坐垫部2与悬空部11具体铰接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为,所述坐垫部2由左部和右部组成,所述左部和所述右部分别与所述悬空部11的两侧铰接;
所述左部和所述右部通过锁紧件3可拆卸地连接固定,或分别通过锁紧件3与所述悬空部11可拆卸地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坐垫部2采用双开门式分别与所述悬空部11的两侧连接,而当坐垫部2被拉回到悬空部11上方需要承受重量时,通过锁紧件3将坐垫部2的左部和右部连接,并保障组装后的坐垫部2与悬空部11相对稳定:
其中的一种安装方式可以是锁紧件3的主锁体为1个,安装在悬空部11;而锁舌为2个,分别设置在左部和右部;
另一种安装方式可以是锁紧件3的主锁体为2个,分别安装在悬空部11的两侧,而锁舌为2个,分别设置在左部和右部,并一一与2个主锁体相对应。
进一步的,还包括二次锁定件4,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坐垫部2或悬空部11,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固定在悬空部11或坐垫部2;所述二次锁定件4与所述锁紧件3设置于所述悬空部11的同一侧。
为了进一步保障病患使用助力车时坐垫部2与悬空部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增设了二次锁定件4,且为了更针对性地作为锁紧件3的补充锁定措施,所述二次锁定件4被设置在跟所述锁紧件3的同一侧。
二次锁紧件4的一个优选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包括固定环41、连接件42、固定插销43和插销孔,所述连接件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环41、固定插销4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41套设于所述坐垫部2或悬空部11,相对应的,所述插销孔设置在所述悬空部11或坐垫部2,当固定插销43插入所述插销孔时,所述坐垫部2和所述悬空部11的位置处于锁定状态。
本实施例中,固定插销横向插装在所述悬空部11(也可以插装在悬空部11,本实施例以插装在悬空部11为例进行说明),而连接件42的有限长度即限定了坐垫部2和悬空部11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起到保障两者之间稳定性的作用。将固定插销43取出插销孔即可解除坐垫部2和悬空部11的二次锁定,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部2垂直向上延伸设有靠背部21,坐垫部2相对悬空部11发生相对运动时,靠背部21随之一起。背靠部21为病患被安置在坐垫部2上时提供依靠,提高助力车的实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部2为可折叠式坐垫,方便折叠收纳,且占用的空间小使得助力车可进一步适应不用结构形式的坐具和卧具使用;
优选地,设有协助所述坐垫部2开合的把手23与所述坐垫部2固定连接,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坐垫部2的中部设有适应卫生洁具承接安装或放置的镂空孔22,可将病患通过助力车直接运送至马桶处,镂空孔22直接架设到马桶的正上方,避免病患方便时二次移动;也可以直接将便桶直接固定在镂空孔22的下方供病患使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坐垫部2包括横向支撑杆201、纵向支撑杆202、坐垫203和上下铰接件204;
所述横向支撑杆201沿着所述坐垫203的一侧水平设置,两所述纵向支撑杆202平行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杆201的两端,其中一所述纵向支撑杆202与所述悬空部11的一侧铰接,另一所述纵向支撑杆202通过所述锁紧件3可拆卸地与所述悬空部11的另一侧连接;
所述坐垫203通过所述上下铰接件204与所述横向支撑杆201可上下翻折地铰接。
本实施例公开了坐垫部2的一个具体设置结构,通过横向支撑杆201、纵向支撑杆202和上下铰接件204将坐垫203架设起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铰接件204包括上铰部2041、上下铰接轴2042和下铰部2043;
所述上铰部2041设有与所述横向支撑杆201的外部轮廓相适应的内凹曲面,所述内凹曲面贴合所述横向支撑杆201且两者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上铰部2041和所述下铰部2043通过所述上下铰接轴2042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所述下铰部2043与所述坐垫20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铰部2041设有与所述横向支撑杆201的外部轮廓相适应的内凹曲面,所述内凹曲面贴合所述横向支撑杆201且两者通过螺栓固定,通过设置这样的内凹曲面与横向支撑杆201连接,一方面是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曲面增加了两者的接触面积,也提供了更多的限制角度),另一方面是方便下铰部2043与坐垫203连接时,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坐垫203与悬空部11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使得悬空部11能更好地为坐垫部2提供支撑力。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12为高度可调的杆体结构;可适应不同体型的病患使用,提高实用性能。
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杆体结构包括外套管121、内套管122和高度调节锁紧件123,所述内套管122可沿竖直方向伸缩运动地插装在所述外套管121内,且两者可通过所述高度调节锁紧件123固定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调节高度调节锁紧件123到非锁紧的状态,向上或向下拉动内套管122使之高度进行改变,调整到适应病患使用的高度后,再调节高度调节锁紧件123到锁紧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高度调节锁紧件123,可以是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穿插通过外套121的侧壁设置,向内旋转调节螺栓是之端部顶住内套管122的外侧壁,即为锁紧状态,反之则为非锁紧状态,结构简单,安装和调节方便;还可以是带弹簧的凸块和纵向间隔分布的通孔(类似多节雨伞的高度调节锁定结构),等等,只要能解决高度调节和锁紧的,都应落入本专利保护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靠背部21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扶手5;
优选地,所述底座13的底部设有方便其移动的轮子6,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3的底部均布有4个轮子6,且位于前进方向的2个轮子6大于后端的2个轮子6,提高实用性。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部12的前部设有高度可调的前扶手7;
优选地,所述前扶手7包括竖直部71、第一水平延伸部72和第二水平延伸部73,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73平行于所述悬空部1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72垂直于所述悬空部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72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73的两端;
所述竖直部71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2的前部,且两者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可调,两所述竖直部71分别垂直连接设置在两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72的内端。
本实施例中,前扶手7设置在支撑部12的前端,方便安置在助力车上的病患顺手握住以保证自身的平衡,方便使用。
通过调节竖直部71的高度以实现前扶手7的高度调节,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12的前部下方设有脚踏部8,所述脚踏部8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12连接,其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方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助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架和坐垫部;
所述主车架包括悬空部、支撑部和底座,所述悬空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连接,另一端水平向内延伸;所述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使得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悬空部之间留有供卧具或坐具边缘插入的空间;
所述坐垫部可承重地设于所述悬空部的上方,且其与所述悬空部铰接,使得所述坐垫部可发生离开所述悬空部正上方位置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部的一侧与所述悬空部的一侧铰接,其另一侧通过锁紧件可拆卸地与所述悬空部的另一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部由左部和右部组成,所述左部和所述右部分别与所述悬空部的两侧铰接;
所述左部和所述右部通过锁紧件可拆卸地连接固定,或分别通过锁紧件与所述悬空部可拆卸地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次锁定件,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坐垫部或悬空部,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固定在悬空部或坐垫部;所述二次锁定件与所述锁紧件设置于所述悬空部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锁定件包括固定环、连接件、固定插销和插销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环、固定插销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坐垫部或悬空部,相对应的,所述插销孔设置在所述悬空部或坐垫部,当固定插销插入所述插销孔时,所述坐垫部和所述悬空部的位置处于锁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部垂直向上延伸设有靠背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部为可折叠式坐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设有协助所述坐垫部开合的把手与所述坐垫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部的中部设有适应卫生洁具承接安装或放置的镂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部包括横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坐垫和上下铰接件;
所述横向支撑杆沿着所述坐垫的一侧水平设置,两所述纵向支撑杆平行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其中一所述纵向支撑杆与所述悬空部的一侧铰接,另一所述纵向支撑杆通过所述锁紧件可拆卸地与所述悬空部的另一侧连接;
所述坐垫通过所述上下铰接件与所述横向支撑杆可上下翻折地铰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铰接件包括上铰部、铰接轴和下铰部;
所述上铰部设有与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外部轮廓相适应的内凹曲面,所述内凹曲面贴合所述横向支撑杆且两者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上铰部和所述下铰部通过所述铰接轴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所述下铰部与所述坐垫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高度可调的杆体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扶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方便其移动的轮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均布有4个轮子,且位于前进方向的2个轮子大于后端的2个轮子。
CN202020183855.3U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助力车 Active CN212186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3855.3U CN212186996U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助力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3855.3U CN212186996U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助力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6996U true CN212186996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19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3855.3U Active CN212186996U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助力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69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6587A (zh) * 2020-02-19 2020-05-19 佛山市顺德区安爱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助力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6587A (zh) * 2020-02-19 2020-05-19 佛山市顺德区安爱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助力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66305A (en) Wheelchair for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US6793232B1 (en) Transport chair for a patient
US4287619A (en) Multi-purpose chair for the partially disabled
US6776433B2 (en) Assistive mobility device
JP4776736B1 (ja) 介護用車椅子
CN212186996U (zh) 一种助力车
JP5624246B1 (ja) 摺動板付車椅子
US20040154085A1 (en) Elevated toilet seat
US20060208552A1 (en) Laterally adjustable armrest assembly
CN111166587A (zh) 一种助力车
JP4498980B2 (ja) ポータブル・トイレ
US20140159437A1 (en) Outdoor reclining chair
CN211048855U (zh) 一种淋浴折叠椅床
CN210433150U (zh) 椅子及共享椅
CN211797607U (zh) 一种助力车的主车架
CN1147931A (zh) 可折叠多功能轮椅
CN219289962U (zh) 一种变形多功能三用轮椅
CN111358627A (zh) 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抱式侧移位车
CN218792820U (zh) 一种折叠轮椅
JP2001025486A (ja) 車椅子
KR102597868B1 (ko) 안전 시트
CN216984697U (zh) 坐便椅
CN210330934U (zh) 集躺椅、座椅和站立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护理装置
CN220141180U (zh) 抽拉式三折椅
CN219071010U (zh) 一种减震升降移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Weiche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Wei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