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4965U -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4965U
CN212184965U CN201922403941.0U CN201922403941U CN212184965U CN 212184965 U CN212184965 U CN 212184965U CN 201922403941 U CN201922403941 U CN 201922403941U CN 212184965 U CN212184965 U CN 212184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subsystem
hydrogen
reform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039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传刚
魏星
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anji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anji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anji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anji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039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4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4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4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调保鲜系统;所述气调保鲜系统包括催化除氧子系统和氢源子系统;催化除氧子系统包括:抽气装置和催化除氧装置,抽气装置抽取库体内的气体输送至催化除氧装置内;催化除氧装置对流入的气体进行催化除氧反应以生成第一混合气以使第一混合气流入库体内;氢源子系统向库体内提供氢气;氢源子系统包括:重整制氢反应装置和换热装置;重整制氢反应装置生成富氢混合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调保鲜系统相比于传统的气调库,避免了惰性气体的分离和运输过程,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氧气含量可降到更低,有利于保鲜效果大幅度提升。采用催化除氧子系统,通过催化除氧,无火焰产生避免爆炸。

Description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粮保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调保鲜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世界各国研究及应用的储粮技术主要包括:气调储藏法,低温储藏法、化学储藏法、辐射储藏法等,其中气调储藏和低温储藏发展较快。作为国际上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气调储粮技术能够有效防治储粮害虫、抑制菌类,并对粮食品质无害,目前已经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以气调为主,结合低温储藏和化学储藏相结合的“三低储藏”模式。既在气密库中采用生物降氧或人工气调的方法改变正常大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使在仓库中产生一种对储粮害虫有害的气体氛围,并能抑制霉菌繁殖并降低粮食呼吸作用及其基本的生理代谢。
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一是用塑料薄膜密闭粮堆,靠粮食自身呼吸作用耗去粮堆的氧气,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也称自然降氧储粮。
二是在密闭的粮堆内抽去空气,充入氮气,也称充氮储粮。经过验证发现,氮气气调具有杀虫、防虫、抑菌及保持粮食品质的作用。
气调防治害虫的效果与粮堆气体浓度和处理时间有着密切关系。与常规储粮相比,氮气气调能有效地防治储粮害虫,解决了常规储粮对熏蒸药剂磷化铝的单一依赖、害虫抗性增强以及由此导致的用药量增加、害虫防治难度加大的难题,为储粮害虫抗性治理提供了新方法,但害虫防治效果与气体浓度、粮温以及暴露时间密切相关,在有效的氮气浓度下,粮温越低,达到100%杀虫率所需的暴露时间越长。
气调贮藏是调节贮藏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以延长果蔬贮存期的一种贮藏方式。与普通的贮藏相比,其贮存期延长1倍,使果蔬保持鲜脆性,营养成分及硬度、色泽、重量等与新采摘状态相差无几,具有极佳的贮存效果。但气调库房的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可用于保鲜库的气调保鲜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包括:催化除氧子系统和氢源子系统;
催化除氧子系统,包括:抽气装置和催化除氧装置,所述抽气装置用于与所述库体相连接并抽取库体内的气体输送至催化除氧装置内;所述催化除氧装置的进气口与所述抽气装置相连,用于接收流入的气体;所述催化除氧装置用于对所述流入的气体进行催化除氧反应以生成第一混合气;所述催化除氧装置的出气口用于与所述库体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混合气流入所述库体内;
氢源子系统,用于与库体相连接,并向库体内提供氢气;所述氢源子系统包括:重整制氢反应装置和换热装置;其中:
重整制氢反应装置,用于以甲醇水溶液为原料发生重整制氢反应以生成富氢混合气;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包括由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依次分隔而成的气化单元、甲醇重整单元以及CO氧化单元;所述气化单元用于甲醇水溶液的气化;所述甲醇重整单元用于将气化后的甲醇水溶液重整;所述CO氧化单元用于将重整产生的CO氧化;在所述气化单元上设有物料入口,在所述CO氧化单元上设有气体出口;
换热装置,包括气体通道、液体通道,其中,液体通道的入口用于接收甲醇水溶液,液体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物料入口相连;气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相连,气体通道的出口用于排出冷却后的混合气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优选地,所述氢源子系统还包括:
气体冷却装置,用于接收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排出的富氢混合气,并对进入的所述富氢混合气降温并使其中的水蒸气液化;
除水装置,用于收集或去除所述气体冷却装置所产生的水;所述除水装置的出口用于与所述库体相连接。
更优选地,还包括:物料储存装置和进料泵,所述物料储存装置用于储存甲醇水溶液,所述物料储存装置通过所述进料泵与所述液体通道的入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位于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的底板和顶板之间,第一筛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筛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第二筛板与顶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筛板和顶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筛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在10~200个单位长度之间,第二筛板与顶板之间的距离在10~200个单位长度之间;所述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之间的距离在10~1400个单位长度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的内径在20~150个单位长度范围内,高度在400~1500个单位长度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装置选自套管型换热器、列管型换热器、蛇管型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及螺旋板型换热器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控温装置,与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控温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甲醇重整单元以及CO氧化单元内的温度在200~350℃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优选地,还包括:
霉变感应子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放置在所述库体的内部,以检测所述库体内的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检测装置可以为本领域可接受的检测气体和/或温度参数的设备,如电子鼻或温度计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优选地,还包括:
定位子系统,包括:定位装置与定位电子设备,所述定位装置与定位电子设备通讯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获取所在位置的位置信息并提供给所述定位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定位子系统是以确定空间位置为目标而构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集合体;其中定位装置可GPS定位器等本领域可接受的方式实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优选地,还包括:
控制子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氢源子系统电连接;
气体检测子系统,包括:气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库体内的气体成分参数以提供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依据所述气体成分参数控制所述氢源子系统的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与所述霉变感应子系统通讯连接;所述霉变感应子系统中,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放置在所述库体的内部,以检测所述库体内的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并提供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依据所述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控制所述氢源子系统的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可以为本领域可接受的检测气体的设备,如电子鼻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优选地,还包括:
应急子系统,所述应急子系统与所述控制子系统相连接,所述应急子系统用于在开启状态下发出提示;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或气体成分参数以控制所述应急子系统的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调保鲜系统相比于传统的气调库建设,避免了惰性气体(CO2/N2)的分离和运输过程,其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氧气含量可以降到更低(ppm级),有利于保鲜效果的大幅度提升,同时氧气含量的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采用催化除氧子系统,通过催化除氧(催化温度40-50℃),无火焰产生避免爆炸。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氢气,氢气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气体信号分子,具有减缓粮食内部生理代谢的功效。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氢源子系统,相对于高压气瓶的储氢方式,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氢源子系统内部压力基本处于微正压的条件,且于实际使用中,氢气泄露风险较小,安全系数更高。相较于电解水产氢方法,其产物同时有氧化物和还原物,存在爆炸的风险较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氢源子系统的产物只有氢气和惰性气体CO2,爆炸风险较低。本实用新型的氢源子系统相比于高压气瓶储氢和电解水产氢,远低于上述两种方法的供氢成本。
加设了控制子系统和应急子系统能快速对突发事件做出响应,避免事件扩大或升级,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并有利于各方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设了定位子系统,实现人员设备精准定位和识别。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用于储存种子的应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调保鲜系统中,重整制氢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调保鲜系统中,催化除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调保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 氢源子系统; 200: 催化除氧子系统;
101: 重整制氢反应装置; 201: 壳体;
102: 第一筛板; 202: 容纳腔;
103: 第二筛板; 203: 多孔板;
104: 气化单元; 300: 霉变感应子系统;
105: 甲醇重整单元; 301: 检测装置;
106: CO氧化单元; 400: 定位子系统;
107: 物料入口; 500: 控制子系统;
108: 气体出口; 600: 气体检测子系统;
109: 换热装置; 700: 应急子系统。
110: 物料储存装置;
111: 进料泵;
112: 第一控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调保鲜系统,包括:催化除氧子系统200和氢源子系统100;
催化除氧子系统200,包括:抽气装置和催化除氧装置,所述抽气装置用于与所述库体相连接并抽取库体内的气体输送至催化除氧装置内;所述催化除氧装置的进气口与所述抽气装置相连,用于接收流入的气体;所述催化除氧装置用于对所述流入的气体进行催化除氧反应以生成第一混合气;所述催化除氧装置的出气口用于与所述库体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混合气流入所述库体内;
氢源子系统100,用于与库体相连接,并向库体内提供氢气;所述氢源子系统100包括: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和换热装置109;其中:
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用于以甲醇水溶液为原料发生重整制氢反应以生成富氢混合气;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包括由第一筛板102和第二筛板103依次分隔而成的气化单元104、甲醇重整单元105以及CO氧化单元106;所述气化单元104用于甲醇水溶液的气化;所述甲醇重整单元105用于将气化后的甲醇水溶液重整;所述CO氧化单元106用于将重整产生的CO氧化;在所述气化单元104上设有物料入口107,在所述CO氧化单元106上设有气体出口108;
换热装置109,包括气体通道、液体通道,其中,液体通道的入口用于接收甲醇水溶液,液体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物料入口107相连;气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108相连,气体通道的出口用于排出冷却后的混合气体。
由此,本实施例的气调保鲜系统在运作过程中,由氢源子系统100产生氢气并输入至库体内,所述催化除氧子系统200的抽气装置从库体内抽气,此时库体内的气体为空气和氢气的混合气,在所述催化除氧装置内,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可能存在的乙烯等信号气体,去除氧气后的混合气体再由所述催化除氧装置的出气口流入库体内部,以进行下一次的循环过程。
具体的,所述的催化除氧装置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催化除氧装置,优选地,结合附图2,所述催化除氧装置包括:
壳体201,所述壳体201内部形成有容纳腔202;
多孔板203,设置在所述壳体201内部,将所述容纳腔202分为第一隔腔和第二隔腔;所述第二隔腔用于容纳除氧催化剂;
所述壳体201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隔腔的距离小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隔腔的距离,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隔腔的距离小于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隔腔的距离。所述出气口用于与所述库体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混合气流入所述库体内。
作为解释和说明,所述的除氧催化剂可选用本领域可接受的任意选择均可,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除氧催化剂贵金属系催化剂;更优选地,所述除氧催化剂为CAS-KR-MF-NT常温除氧催化剂(可购自中科凯瑞环保催化有限公司)。
所述的催化除氧装置在运作时,气体由所述气体进口进入后,通过多孔板203后,与所述除氧催化剂相接触,发生除氧反应,生成无氧混合气体。所述无氧混合气体由所述出气口排出。
本实施例对方案中出现的“第一混合气”做出解释和强调,上述的第一混合气是指去除了绝大多数氧气或全部氧气的混合气体,不排除其中含有微量的氧气。
作为说明,所述氢源子系统100的运作过程如下:
甲醇水溶液由液体通道的入口流入换热装置109的液体通道内,并向液体通道的出口流动最终由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的入口流进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在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内,甲醇水溶液先进入到气化单元104,在气化单元104的作用下,甲醇水溶液发生气化产生甲醇水蒸汽,甲醇水蒸气流动至甲醇重整单元105,在此单元内发生甲醇重整反应生成氢气,同时会有部分CO生成,混合气体再流动至CO氧化单元106,CO在此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由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的气体出口108流出,由换热装置109的气体入口进入所述换热装置109,并在换热装置109内,液体通道内的液体(甲醇水)和气体通道内的混合气体发生热交换,最终混合气体由换热装置109的气体出口108流出。
由此,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集成气化单元104、甲醇重整单元105和CO氧化单元106于一体,降低了设备生产难度,提升了设备加工效率。协同设置了换热装置109,提升了设备热效能的利用率,降低了设备功耗和产气成本。
采用整体式、以筛板分隔而成的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进一步提升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的制备简易程度,从而提升设备的加工效率。
本实施例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优选地,所述氢源子系统100还包括:气体冷却装置,用于接收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排出的富氢混合气,并对进入的所述富氢混合气降温并使其中的水蒸气液化;
除水装置,用于收集或去除所述气体冷却装置所产生的水;所述除水装置的出口用于与所述库体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除水装置可采用本领域可接受的任意形式的除水装置,例如除水装置内可以添加有干燥剂,用于去除冷凝的水;对于干燥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选用硅胶、氧化钙等。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氢源子系统100,向粮库内输送的重整气体,其中氢气含量约为75%,二氧化碳含量约为25%。
更优选地,还包括:物料储存装置110和进料泵111,所述物料储存装置110用于储存甲醇水溶液,所述物料储存装置110通过所述进料泵111与所述液体通道的入口相连。
对于进料泵111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选自蠕动泵,齿轮泵,离心泵等本领域可接受的进料泵111中的一种。
所述进料泵111以及相应的管线的材质可依据实际的需求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选择,材质可选用硅胶软管和金属硬管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进料泵111的管径可选自φ3、φ6和φ8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在运作过程中的进料流速可依据实际生产规模和需求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优选为1~20ml/min。
更优选地,所述甲醇水溶液中,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0.9-1.5):1。
本实施例所述的充气封装系统中,所述的第一筛板102的筛孔数量在6~64个之间。
所述的第二筛板103的筛孔数量在6~64个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甲醇重整单元105,可以在甲醇重整催化剂,例如Cu-Zn-Al2O3(更例如采用商业渠道可获得的SCST-401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甲醇重整制氢的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OH→CO+2H2
H2O+CO→CO2+H2
CH3OH+H2O→CO2+3H2
甲醇重整制氢的反应会生成氢气,同时会产生一定的CO和CO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CO氧化单元106,可以在一氧化碳低温催化剂,例如CuO-ZnO-Al2O3(例如采用商业渠道可获得的SCST-231型催化剂)催化下,通过一氧化碳低温催化反应来实现一氧化碳的氧化,该反应方程式如下:
CO+H2O→CO2+H2+41.19kJ/mol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甲醇重整单元105以及CO氧化单元106内均可充填有相应反应所需的催化剂,所述的催化剂可依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优选地,所述第一催化剂包括铜、锌、铝、钯等金属或铜、锌、铝、钯等金属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催化剂包括铜、锌、铝、铁、钯等金属或铜、锌、铝、铁、钯等金属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所述的充气封装系统,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或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换热装置109选自套管型换热器、列管型换热器、蛇管型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型换热器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所述的充气封装系统,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或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的材质选自不锈钢,铝镁合金,紫铜和黄铜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筛板102和第二筛板103位于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的底板和顶板之间,第一筛板102和底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筛板103与底板之间的距离,第二筛板103与顶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筛板102和顶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筛板102和底板之间的距离在10~200个单位长度之间,第二筛板103与顶板之间的距离在10~200个单位长度之间;所述第一筛板102和第二筛板103之间的距离在10~200个单位长度之间。
优选地,所述甲醇重整单元105内能够容纳用于催化甲醇重整制氢的第一催化剂,所述CO氧化单元106内能够容纳用于催化CO氧化的第二催化剂,所述第一筛板102和第二筛板103的筛孔孔径小于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的最小粒径。
由此,在运作过程中,甲醇水蒸汽依次通过气化单元104、甲醇重整单元105和CO氧化单元106,所述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不会随着气流而移动至其他单元,从而可以保证甲醇重整单元105和CO氧化单元106有效的催化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化单元104,所述的气化单元104内可以包括气化装置,所述气化装置可以依据实际需要,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选择气化槽、气化板等;所述气化装置通过设置加热件,使流入气化单元104的甲醇水溶液气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的气化单元104中的部件需具备一定的抗压强度和耐温能力。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的内径在20~150个单位长度范围内,高度在400~1500个单位长度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控温装置112,与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101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控温装置112用于控制所述甲醇重整单元105以及CO氧化单元106内的温度在200~350℃之间。
由此,有利于所述甲醇重整制氢反应的发生。
本实施例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优选地,还包括:
霉变感应子系统300,包括:检测装置301;所述检测装置301用于放置在所述库体的内部,以检测所述库体内的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检测装置301可以为本领域可接受的检测气体和/或温度参数的设备,如电子鼻或温度计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检测装置30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运作过程中,所述检测装置301放置于库体的内部。所述检测装置301检测周围气体的参数(包括气体的浓度参数,如氢气的浓度参数或二氧化碳的浓度参数等)和/或温度参数,以更好地监控库体内所储存的食品是否发生霉变。
本实施例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优选地,还包括:
定位子系统400,包括:定位装置与定位电子设备,所述定位装置与定位电子设备通讯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获取所在位置的位置信息并提供给所述定位电子设备。
由此,在运作过程中,可由工作人员手持定位装置,在库内巡视时,发现异常情况(如食品发生霉变或其他异常情况)可即时反馈,由定位电子设备接收,以实时实现霉变情况的监测。
本实施例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优选地,还包括:
控制子系统500,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氢源子系统100电连接;
气体检测子系统600,包括:气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库体内的气体成分参数以提供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依据所述气体成分参数控制所述氢源子系统100的开启或关闭。
由此,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库体的气体成分参数(可包括氢气的浓度参数、二氧化碳的浓度参数、氧气的浓度参数等),依据所述气体成分参数控制氢源子系统100是否向库体内输送氢气。以更好地实现所述气调保鲜库系统的自动运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与所述霉变感应子系统300通讯连接;所述霉变感应子系统300中,所述检测装置301用于放置在所述库体的内部,以检测所述库体内的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并提供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依据所述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控制所述氢源子系统100的开启或关闭。
由此,霉变感应子系统300的检测装置301检测到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的异常时,也可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并由所述控制装置用于依据所述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控制所述氢源子系统100的开启。并当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恢复正常时,反馈给给所述控制装置,并由所述控制装置用于依据所述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控制所述氢源子系统100的关闭。
本实施例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优选地,还包括:
应急子系统700,所述应急子系统700与所述控制子系统500相连接,所述应急子系统700用于在开启状态下发出提示;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或气体成分参数以控制所述应急子系统700的开启或关闭。
由此,所述控制装置用于依据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或气体成分参数在达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应急子系统700的开启或关闭,所述应急子系统700可以发出提示(本领域所接受的任意形式的提示均可,如灯光提示、声音提示、画面提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从而在所述库内的情况异常,且大于所述气调保鲜系统的处理能力,由所述气调保鲜系统无法自行处理或难以自行处理时及时反馈,以使得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尽快处理,减少损失和产生危险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气调保鲜系统相比于传统的气调库建设,避免了惰性气体(CO2/N2)的分离和运输过程,其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氧气含量可以降到更低(ppm级),有利于保鲜效果的大幅度提升,同时氧气含量的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采用催化除氧子系统,通过催化除氧(催化温度40-50℃),无火焰产生避免爆炸。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到氢气,氢气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气体信号分子,具有减缓粮食内部生理代谢的功效。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氢源子系统,相对于高压气瓶的储氢方式,因为本实施例的氢源子系统内部压力基本处于微正压的条件,且于实际使用中,氢气泄露风险较小,安全系数更高。相较于电解水产氢方法,其产物同时有氧化物和还原物,存在爆炸的风险较大。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氢源子系统的产物只有氢气和惰性气体CO2,爆炸风险较低。本实施例的氢源子系统相比于高压气瓶储氢和电解水产氢,远低于上述两种方法的供氢成本。
加设了控制子系统和应急子系统能快速对突发事件做出响应,避免事件扩大或升级,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并有利于各方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设了定位子系统,实现人员设备精准定位和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除特殊说明以外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气调保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除氧子系统和氢源子系统;
催化除氧子系统,包括:抽气装置和催化除氧装置,所述抽气装置用于与库体相连接并抽取库体内的气体输送至催化除氧装置内;所述催化除氧装置的进气口与所述抽气装置相连,用于接收流入的气体;所述催化除氧装置用于对所述流入的气体进行催化除氧反应以生成第一混合气;所述催化除氧装置的出气口用于与所述库体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混合气流入所述库体内;
氢源子系统,用于与库体相连接,并向库体内提供氢气;所述氢源子系统包括:重整制氢反应装置和换热装置;其中:
重整制氢反应装置,用于以甲醇水溶液为原料发生重整制氢反应以生成富氢混合气;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包括由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依次分隔而成的气化单元、甲醇重整单元以及CO氧化单元;所述气化单元用于甲醇水溶液的气化;所述甲醇重整单元用于将气化后的甲醇水溶液重整;所述CO氧化单元用于将重整产生的CO氧化;在所述气化单元上设有物料入口,在所述CO氧化单元上设有气体出口;
换热装置,包括气体通道、液体通道,其中,液体通道的入口用于接收甲醇水溶液,液体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物料入口相连;气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相连,气体通道的出口用于排出冷却后的混合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源子系统还包括:
气体冷却装置,用于接收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排出的富氢混合气,并对进入的所述富氢混合气降温并使其中的水蒸气液化;
除水装置,用于收集或去除所述气体冷却装置所产生的水;所述除水装置的出口用于与所述库体相连接;
物料储存装置和进料泵,所述物料储存装置用于储存甲醇水溶液,所述物料储存装置通过所述进料泵与所述液体通道的入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位于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的底板和顶板之间,第一筛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筛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第二筛板与顶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筛板和顶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筛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在10~200个单位长度之间,第二筛板与顶板之间的距离在10~200个单位长度之间;所述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之间的距离在10~200个单位长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制氢反应装置的内径在20~150个单位长度范围内,高度在400~1500个单位长度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霉变感应子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放置在所述库体的内部,以检测所述库体内的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子系统,包括:定位装置与定位电子设备,所述定位装置与定位电子设备通讯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获取所在位置的位置信息并提供给所述定位电子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子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氢源子系统电连接;
气体检测子系统,包括:气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库体内的气体成分参数以提供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依据所述气体成分参数控制所述氢源子系统的开启或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与所述霉变感应子系统通讯连接;所述霉变感应子系统中,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放置在所述库体的内部,以检测所述库体内的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并提供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依据所述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控制所述氢源子系统的开启或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气调保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应急子系统,所述应急子系统与所述控制子系统相连接,所述应急子系统用于在开启状态下发出提示;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CO2含量参数和/或温度参数、或气体成分参数以控制所述应急子系统的开启或关闭。
CN201922403941.0U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 Active CN212184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03941.0U CN212184965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03941.0U CN212184965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4965U true CN212184965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10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03941.0U Active CN212184965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49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1488A (zh) * 2019-12-27 2020-04-17 北京蓝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及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1488A (zh) * 2019-12-27 2020-04-17 北京蓝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及应用
CN111011488B (zh) * 2019-12-27 2024-01-12 广东蓝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1488A (zh)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及应用
JP5596761B2 (ja) 燃料電池の排気を用いた防火
KR101784297B1 (ko) 상하기 쉬운 음식을 보존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475444B2 (ja) 酸化的に分解され得る食品を輸送または保管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212184965U (zh) 一种气调保鲜系统
AU2014264756B2 (en) Inert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xygen reduction
US20050263015A1 (en) Distribution/retention plate for minimizing off-gassing
CN208064352U (zh) 环流熏蒸发生器
CN110234948B (zh) 气密蔬菜盒
CN211521582U (zh) 一种充气封装系统
CN110963463B (zh) 一种充气封装系统及其应用
CA3135692A1 (en) Portable system for the production of oxygen
WO2012099413A2 (ko) 과산화수소수 분해를 이용한 산소발생 가습기
US2014006527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ing and transporting perishable foods
JP2006187252A (ja) 食品保存庫
CN114698681A (zh) 一种制作富含臭氧的凝胶水球的装置、方法和凝胶水球
CN211811350U (zh) 一种化工制备用罐体
CN211091639U (zh) 一种保鲜处理系统及包括其的保鲜冷库
CN218951507U (zh) 一种电解质膜富氢空气制备装置
US6919032B2 (en) Distribution/retention plate for minimizing off-gassing
CN207237634U (zh) 一种化工废气降温液化吸收装置
CN215626820U (zh) 一种二氧化碳生成装置和冰箱
RU2636381C1 (ru) Способ нормализации параметров газовоздушной среды герметичных помещений обитаемых объектов после пожара и пожаротуш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JP6956396B2 (ja) 加工装置又は加工システム用の発電装置及び発電システム、並びに当該加工装置又は加工システム
RU180886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хранения, сушки и фумигации хлебных запасов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газгольдера с генератором регулируемых газовых сред, генерирующим активное вещество фумигант йодид калия и молекулярный йо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5

Address after: 523808 Room 202, building 16, No.4, Xinzhu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05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lanji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210, building 8, Jingcheng Shangde Wenc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Jiancai City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anji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