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1132U - 间隔组件、镜头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间隔组件、镜头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1132U
CN212181132U CN202020803086.2U CN202020803086U CN212181132U CN 212181132 U CN212181132 U CN 212181132U CN 202020803086 U CN202020803086 U CN 202020803086U CN 212181132 U CN212181132 U CN 212181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fixing plate
spacing ring
fix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030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上阿蒙
任媛
蔡雄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030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1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1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11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间隔组件、镜头及电子设备,其中,间隔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间隔环、遮光片以及第二间隔环;遮光片具有通孔,通孔分别与第一间隔环的第一孔以及第二间隔环的第二孔连通;通孔的孔壁于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孔的孔壁以及第二孔的孔壁于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内部,参考平面为垂直于通孔中心轴的平面。本申请提供的间隔组件,设置在镜头的两个镜片之间,遮光片一方面能够吸收镜头其他结构反射的杂光,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遮光片另一方面能够遮挡不必要的光线,避免非成像光线进入镜头内,保证了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间隔组件、镜头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间隔组件、具有该间隔组件的镜头及具有该镜头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本申请对于背景技术的描述属于与本申请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申请的申请内容,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申请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有镜头模组具有照相功能的电子产品越来越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在人们追求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同时,对其拍摄的影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希望拍摄的影像画面清晰;现有镜头模组相邻镜片之间设置有间隔环,但是间隔环的表面反射率较高在0.02以上,在光线较多位置容易发生反射形成杂光,从而可能影响镜头模组的成像清晰度,即降低了镜头模组成像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间隔组件、镜头及电子设备,间隔组件能够吸收镜头其他结构反射的杂光,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间隔组件,用于间隔镜头中两相邻设置的镜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间隔环、遮光片以及第二间隔环;所述遮光片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隔环的第一孔以及所述第二间隔环的第二孔连通;所述通孔的孔壁于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以及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于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内部,所述参考平面为垂直于所述通孔中心轴的平面。
本申请提供的间隔组件,设置在镜头的两个镜片之间,遮光片一方面能够吸收镜头其他结构反射的杂光,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另一方面,通孔孔壁于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孔孔壁、所述第二孔孔壁于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内部,可以较大限度的遮挡不必要的光线,避免非成像光线进入镜头内,保证了成像质量;另外,通过调整第一间隔环与第二间隔环的厚度,一方面,能够调节相邻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另一方面,能够调整遮光片与镜片之间的距离,以保证成像光线进入镜头。
可选地,间隔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间隔环、所述遮光片并与所述第二间隔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间隔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可将第一间隔环、遮光片与第二间隔环固定连接在一起,方便将间隔组件组装到镜头中,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间隔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间隔环远离所述遮光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间隔环远离所述遮光片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间隔环、所述遮光片以及所述第二间隔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多个固定件组成一个固定框,可将第一间隔环、遮光片与第二间隔环固定连接在一起,方便将间隔组件组装到镜头中,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均与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保证了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减少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用量,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为环形板。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为环形板,增加了第一固定板与第一间隔环的接触面,使通过固定件施加在第一固定板的固定力更均匀的作用于第一间隔环上,从而保证了第一间隔环受到力的均匀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理,第二固定板为环形板,增加了第二固定板与第二间隔环的接触面,使通过固定件施加在第二固定板的固定力更均匀的作用于第二间隔环上,从而保证了第二间隔环受到力的均匀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数量为多个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为环形板,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均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环形板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通孔中心轴的方向上,第一间隔环的厚度大于第二间隔环的厚度,由于第二间隔环的厚度较薄,导致第二间隔环容易损坏,因此,第二固定板为环形板,增加了第二固定板与第二间隔环的接触面,使通过固定件施加在第二固定板的固定力更均匀的作用于第二间隔环上,从而保证了第二间隔环受到力的均匀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间隔环、所述遮光片、所述第二间隔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或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与所述第一间隔环以及所述第二间隔环对应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相异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件可使第一间隔环、遮光片以及第二间隔环固定的更牢,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一孔的轴线向靠近所述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二孔的轴线向靠近所述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减小;或,所述第一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一孔的轴线向靠近所述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二孔的轴线向靠近所述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孔的内壁为斜面,能够充分地将杂光反射出去,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同理,第二孔的内壁为斜面,能够充分地将杂光反射出去,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一孔的轴线向靠近所述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二孔的轴线向远离所述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二孔的孔壁共面。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孔和第二孔形成孔径逐渐变小的组合孔,组合孔的孔壁能够向一个方向反射杂光,能够进一步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吸光膜,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吸光膜。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吸光膜和第二吸光膜的设置,能够吸收镜头其他结构反射的杂光,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可选地,遮光片的表面为粗糙面。
在该实施例中,杂光照射在粗糙面可产生漫反射,杂光能够发生干涉对杂光进行削弱,进一步降低杂光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通孔的孔壁相对于所述通孔的轴线倾斜设置;所述通孔的孔壁相对于所述通孔的轴线的倾斜角度为40°~80°。
在该实施例中,通孔的孔壁为倾斜面,能够向一个方向反射杂光,进一步避免了杂光进入镜头内,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另外,若孔壁的倾斜角度小于40°,孔壁的倾斜角度较小,孔壁将未被吸收的杂光向通孔的轴线方向反射,导致较多的杂光进入镜头;若孔壁的倾斜角度大于80°,孔壁的倾斜角度较大,孔壁与遮光片的表面构成的吸收面较小,不能很好的反射杂光,导致较多的杂光进入镜头,因此,通孔的孔壁相对于通孔的轴线的倾斜角度在40°~80°内,能够充分反射杂光,能够进一步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间隔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镜头,能够降低杂光进入镜头,避免了对成像光线进入镜头的影响,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镜头。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拍摄图像的质量好,图像上无因杂光进入产生的光斑。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所述间隔组件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间隔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第一间隔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第二间隔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述间隔组件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所述间隔组件第三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所述间隔组件第四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所述间隔组件第五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所述间隔组件第六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所述间隔组件第七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所述间隔组件第八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所述间隔组件第九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所述间隔组件第十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遮光片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间隔环10,第一孔11,第一吸光膜12,遮光片20,通孔21,碳层22,基板23,第二间隔环30,第二孔31,第二吸光膜32,连接件40,第一固定板50,第二固定板60,固定件70,第一件71,第二件72,第一区域80,第二区域9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述讨论提供了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虽然每个实施例代表了申请的单一组合,但是本申请不同实施例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申请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B和D的组合,那么本申请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间隔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以及第二间隔环30。间隔组件设置在两相邻镜片之间,用于间隔镜头中两相邻设置的镜片。
如图2所示,遮光片20具有通孔21,通孔21分别与第一间隔环10的第一孔11以及第二间隔环30的第二孔31连通。
如图2所示,通孔21孔壁于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孔11孔壁、第二孔31孔壁于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内部,参考平面为垂直于通孔21中心轴的平面。通孔21的孔径小于第一孔11的孔径以及第二孔31的孔径。如此,遮光片20能够遮挡不必要的光线,避免非成像光线进入镜头内。
如图3所示,第一孔11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吸光膜12。
如图4所示,第二孔31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吸光膜32。
如图2所示,第一孔11、第二孔31以及通孔21共轴线。
第一吸光膜12和第二吸光膜32的设置,能够吸收镜头其他结构反射的杂光,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另外,第一孔的孔壁为粗糙面,和/或,第二孔的孔壁为粗糙面。杂光照射在粗糙面可产生漫反射,杂光能够发生干涉对杂光进行削弱,进一步降低杂光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间隔组件,设置在镜头的两个镜片之间,遮光片20一方面能够吸收镜头其他结构反射的杂光,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遮光片20另一方面能够遮挡不必要的光线,避免非成像光线进入镜头内,保证了成像质量。
另外,通过调整第一间隔环10与第二间隔环30的厚度,一方面,能够调节相邻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另一方面,能够调整遮光片20与镜片之间的距离,以保证成像光线进入镜头。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间隔组件还包括:连接件40。
连接件40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并与第二间隔环30固定连接,连接件40的另一端与第一间隔环10连接。连接件40可将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与第二间隔环30固定连接在一起,方便将间隔组件组装到镜头中,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连接件40可为螺钉,螺钉的螺头的表面与第二间隔环或者第一间隔环的表面平行,螺钉的规格可根据第二间隔环和第一间隔环大小进行调整。具体地,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上设置连接孔,第一间隔环上设置有隐藏槽,第二间隔环30上设置有螺纹孔,螺钉的一端穿过连接孔并旋入螺纹孔内,螺钉的螺头位于隐藏槽,将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与第二间隔环30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6至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间隔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板50、第二固定板60以及多个固定件70。第一固定板50位于第一间隔环40远离遮光片20的一侧,第二固定板60位于第二间隔环30远离遮光片20的一侧。第一固定板50以及第二固定板60通过多个固定件70固定连接。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以及第二间隔环30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第一固定板50、第二固定板60以及多个固定件70组成一个固定框,可将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与第二间隔环30固定连接在一起,方便将间隔组件组装到镜头中,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第一固定板50和第二固定板60可采用表面平面度较好的板材制成,通过固定件70可调整间隔组件的表面平整度,固定件70可为螺钉,螺钉的螺头的表面与第一固定板50或第二固定板60的表面平行,螺钉的规格可根据第二间隔环和第一间隔环大小进行调整。具体地,第一固定板50上设置连接孔及隐藏槽,第二固定板60上设置有螺纹孔,先将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与第二间隔环30放置在第一固定板50与第二固定板60之间,然后将螺钉的一端穿过连接孔并旋入螺纹孔内,螺钉的螺头位于隐藏槽,将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与第二间隔环30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固定板50和第二固定板60的数量均为多个。第一固定板50和第二固定板60的数量均为6个。当然,第一固定板50和第二固定板60的数量也可为4、5、7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具体选择相应的数量。
在该实施例中,在保证了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减少了第一固定板50和第二固定板60的用量,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50和第二固定板60的数量均为一个,第一固定板50以及第二固定板60均为环形板。环形的第一固定板50的面积大于第一固定板50的面积,第一固定板50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覆盖第一固定板50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同理,环形的第二固定板60的面积大于第二固定板60的面积,第二固定板60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覆盖第二固定板60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50为环形板,增加了第一固定板50与第一间隔环10的接触面,使通过固定件70施加在第一固定板50的固定力更均匀的作用于第一间隔环10上,从而保证了第一间隔环10受到力的均匀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理,第二固定板60为环形板,增加了第二固定板60与第二间隔环30的接触面,使通过固定件70施加在第二固定板60的固定力更均匀的作用于第二间隔环30上,从而保证了第二间隔环30受到力的均匀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50的数量为多个和第二固定板60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固定板60为环形板,每个第一固定板50均通过固定件70与环形板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通孔21中心轴的方向上,第一间隔环10的厚度大于第二间隔环30的厚度,由于第二间隔环30的厚度较薄,导致第二间隔环30容易损坏,因此,第二固定板60为环形板,增加了第二固定板60与第二间隔环30的接触面,使通过固定件70施加在第二固定板60的固定力更均匀的作用于第二间隔环30上,从而保证了第二间隔环30受到力的均匀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如图6至图11所示,固定件70穿过第一固定板50与第二固定板6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50上以及第二固定板60上与第一间隔环10以及第二间隔环30对应的区域为第一区域80,固定件70穿设于第一固定板50以及第二固定板60的相异于第一区域80的第二区域90。
如图6至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件70包括第一件71和第二件72,第一件71位于远离第一间隔环10的一侧,第二件72位于第一孔11以及第二孔31内。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件71设置在第一间隔环10和第二间隔环30的外侧,第二件72设置在第一间隔环10和第二间隔环30的内侧,第一件71和第二件72的固定力通过第一固定板50和第二固定板60分别作用于第一间隔环10和第二间隔环30上,从而增大了第一间隔环10以及第二间隔环30所受固定力,进而使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以及第二间隔环30固定的更牢,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11和图12所示,固定件70依次穿过第一固定板50、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第二间隔环30与第二固定板60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件70与第一固定板50、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第二间隔环30和第二固定板60固定连接,从而保证了第一固定板50、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第二间隔环30和第二固定板6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使第一间隔环10、遮光片20以及第二间隔环30固定的更牢,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孔11的直径沿第一孔11的轴线向靠近遮光片20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孔31的直径沿第二孔31的轴线向靠近遮光片20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一孔11的内壁与遮光片20围城凹槽,杂光进入凹槽后,杂光在凹槽内发生传播,且杂光并不能从凹槽中射出最终在凹槽内被吸收,从而能够保证对杂光的充分吸收,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同理,第二孔的内壁与遮光片围城凹槽,杂光进入凹槽后,杂光在凹槽内发生传播,且杂光并不能从凹槽中射出最终在凹槽内被吸收,从而能够保证对杂光的充分吸收,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如图1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孔11的直径沿第一孔11的轴线向靠近遮光片20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孔31的直径沿第二孔31的轴线向远离遮光片20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一孔11的孔壁的延长面与第二孔31的孔壁相重叠。即第一孔11的孔壁的延长面与第二孔31的孔壁共面。第一孔11和第二孔31形成孔径逐渐变小的组合孔,组合孔的孔壁能够向一个方向反射杂光,能够进一步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如图1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孔11的直径沿第一孔11的轴线向靠近遮光片20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孔12的直径沿第二孔12的轴线向靠近遮光片20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孔的内壁为斜面,能够充分地将杂光反射出去,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同理,第二孔的内壁为斜面,能够充分地将杂光反射出去,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孔的直径沿第一孔的轴线向靠近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孔的直径沿第二孔的轴线向靠近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遮光片的表面为粗糙面。杂光照射在粗糙面可产生漫反射,杂光能够发生干涉对杂光进行削弱,进一步降低杂光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如图1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孔21的孔壁相对于通孔21的轴线倾斜设置;通孔21的孔壁相对于通孔21的轴线的倾斜角度α为40°~80°。通孔21的孔壁为倾斜面,能够向一个方向反射杂光,进一步避免了杂光进入镜头内,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另外,若孔壁的倾斜角度小于40°,孔壁的倾斜角度较小,孔壁将未被吸收的杂光向通孔21的轴线方向反射,导致较多的杂光进入镜头;若孔壁的倾斜角度大于80°,孔壁的倾斜角度较大,孔壁与遮光片20的表面构成的吸收面较小,不能很好的反射杂光,导致较多的杂光进入镜头,因此,通孔21的孔壁相对于通孔21的轴线的倾斜角度在40°~80°内,能够充分反射杂光,能够进一步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优选地,通孔21的孔壁相对于通孔21的轴线的倾斜角度为60°。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孔的孔壁包括两个斜面,两个斜面在通孔的孔壁上形成凸起。
如图1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遮光片20包括基板23及设置基板23两个面上的碳层22,碳层22能够吸收杂光,可有效的降低杂光能够进一步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另外,可对碳层22的表面进行腐蚀处理,增加此表面的粗糙度,杂光能够发生干涉对杂光进行削弱,进一步降低杂光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间隔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镜头,能够降低杂光进入镜头,避免了对成像光线进入镜头的影响,保证了成像质量,避免了图像上具有光斑的问题。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镜头。
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 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照相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
在一些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执行多种功能(例如,播放音乐,显示视频,存储图像以及接收和发送电话呼叫)。如果需要,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其他手持设备、腕表设备、吊坠设备、听筒设备或其他紧凑型便携式设备的便携式设备。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间隔组件,用于间隔镜头中两相邻设置的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间隔环、遮光片以及第二间隔环;所述遮光片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隔环的第一孔以及所述第二间隔环的第二孔连通;所述通孔的孔壁于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以及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于所述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内部,所述参考平面为垂直于所述通孔中心轴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间隔环、所述遮光片并与所述第二间隔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间隔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间隔环远离所述遮光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间隔环远离所述遮光片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间隔环、所述遮光片以及所述第二间隔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均与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为环形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隔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数量为多个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为环形板,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均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环形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间隔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间隔环、所述遮光片、所述第二间隔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或
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与所述第一间隔环以及所述第二间隔环对应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相异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一孔的轴线向靠近所述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二孔的轴线向靠近所述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减小;或,
所述第一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一孔的轴线向靠近所述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二孔的轴线向靠近所述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一孔的轴线向靠近所述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二孔的轴线向远离所述遮光片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二孔的孔壁共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6或8-9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吸光膜,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吸光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6或8-9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片的表面为粗糙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6或8-9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的孔壁相对于所述通孔的轴线倾斜设置;所述通孔的孔壁相对于所述通孔的轴线的倾斜角度为40°~80°。
13.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组件。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镜头。
CN202020803086.2U 2020-05-14 2020-05-14 间隔组件、镜头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81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03086.2U CN212181132U (zh) 2020-05-14 2020-05-14 间隔组件、镜头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03086.2U CN212181132U (zh) 2020-05-14 2020-05-14 间隔组件、镜头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1132U true CN212181132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7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0308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81132U (zh) 2020-05-14 2020-05-14 间隔组件、镜头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1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80653B1 (en) Camera module and terminal
WO2020093819A1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US20200049954A1 (en) Lens module
US9350409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inner frame provided therein
US2014036953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ide acoustic emission type speaker device
CN110636193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184077U (zh) 摄像头模组和具有其的成像装置、电子设备
JP2002072204A (ja) 液晶表示体バックライト構造
US20200057237A1 (en) Lens module
WO2022100294A1 (zh)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及其镜头模组和摄像头镜片
US20200409025A1 (en) Lens module
US11353776B2 (en) Lens module
CN212181132U (zh) 间隔组件、镜头及电子设备
US11209718B2 (en) Lens module
US11500133B2 (en)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165418A1 (en) Backlight module
US20210063614A1 (en) Lens module
US11016225B2 (en) Lens module
US11327267B2 (en) Lens module
JP6688426B1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112703722B (zh) 摄像头和终端
CN112099176B (zh) 镜筒、镜头组件、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11180368U (zh) 镜头模组
US20170045199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WO2021052195A1 (zh) 一种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