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7951U - 一种出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7951U
CN212177951U CN202020685827.1U CN202020685827U CN212177951U CN 212177951 U CN212177951 U CN 212177951U CN 202020685827 U CN202020685827 U CN 202020685827U CN 212177951 U CN212177951 U CN 212177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hole
fauce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858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6858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77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7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79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水龙头,包括有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进水座(2)、调节座(3)和出水件(4),其中,壳体(1)包括有上下拼合连接的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上壳体(1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供外接水管连接的第一安装口(121),进水座(2)相对于上壳体(12)固定,调节座(3)相对于下壳体(13)固定,下壳体(13)能相对于所述的上壳体(12)转动,以使调节座(3)相对于进水座(2)转动并至少具有三种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出水龙头切换出水模式时不易脱离外接水管。

Description

一种出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出水龙头。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水是大家离不开的东西,而水龙头也是经常用到,现有的水龙头在水压太大的时候,会导致流出的水束集中,当集中的水束碰触到人体或物体时,往往会溅得到处都是。而现有市面上的带花洒功能或起泡功能的水龙头,其内部结构复杂,操作麻烦,且切换模式一般只有两种,无法满足用户不同使用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1821496466.5(公告号为CN209302993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多模式切换防溅水龙头》通过旋转件上的通孔和挡水件,与固定件上的通水孔错位配合,使旋转件在转动过程中具有通水孔仅与通孔连通的第一状态、通水孔同时连通至少一个通孔和第一出水部的第二状态和通水孔仅与第一出水部连通的第三状态,实现三种出水模式的切换,用户只需旋转旋转件即可切换至所需的出水模式。
但是上述水龙头在切换档位时,需要通过旋转整个外壳带动旋转件旋转,一旦用力过当,很容易使整个水龙头从外接水管上拧下来,使得水龙头和外接水管脱离,对操作要求较高;另外,上述水龙头没有净水功能,无法满足用户的净水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切换出水模式时不易脱离外接水管的出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净水功能的出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壳体,包括有上下拼合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并在内部形成容置腔,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供外接水管连接的第一安装口,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口;
进水座,相对于上壳体固定,设于容置腔中并将该容置腔分隔为位于上部的进水空间和位于下部的出水空间,进水座包括有第一通水部以及自第一通水部的外缘向上延伸的安装部,所述第一通水部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水孔;
调节座,相对于下壳体固定,设于出水空间中并将该出水空间分隔为位于中部的第一出水腔和位于外周的第二出水腔,调节座包括有第二通水部以及自第二通水部的外缘向下延伸的隔水部,所述的第二通水部上开设有与第一通水孔对应的第二通水孔,且第二通水部的顶面向上凸设有与第一通水部的底面相抵的挡水环;以及
出水件,设于第二安装口中,与隔水部的底端相抵,开设有与第一出水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孔以及与第二出水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孔;
其中,所述的下壳体能相对于所述的上壳体转动,以使所述的调节座相对于所述的进水座转动并至少具有三种状态;
第一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仅与第一出水腔相连通;
第二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与第一出水腔和第二出水腔均相连通;
第三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仅与第二出水腔相连通。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述的进水空间中设有净水盒,该净水盒的内部容置有具有净水功能的部件,净水盒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口相连通的第一流通孔,净水盒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通水孔相连通的第二流通孔。
为了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凸设有至少两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卡扣,对应的,所述的上壳体上具有环形卡槽,所述的卡扣卡设在所述的环形卡槽中并能在该环形卡槽中沿周向运动。
为了方便环形卡槽的形成,所述进水座的外壁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的环形卡槽。
为了使进水座相对于上壳体固定,所述进水座外壁上凸设有第一限位块,对应地,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的第一限位块至少有局部插设在所述的第一限位槽中。
为了使调节座相对于下壳体固定,所述调节座的外壁上凸设有第二限位块,对应地,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的第二限位块至少有局部插设在所述的第二限位槽中。
为了保证第一状态下第一通水孔与第二通水孔能够完全对应,所述的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均沿周向间隔布置。
为了保证第二状态的实现,所述挡水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通水孔的直径。
为了避免水流从第一通水部的与挡水环的间隙中泄漏,所述挡水环的顶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中安装有密封圈。
为了方便进水座和上壳体之间的装卸,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的进水座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三限位槽以及连通第三限位槽的缺口,所述的第三限位块至少有局部能通过所述的缺口插设在所述的第三限位槽中。
为了引导用户通过旋转下壳体切换出水模式,所述下壳体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提醒标识,提醒标志可以采用图案或文字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上下拼合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壳体,并在壳体内部设置相对上壳体固定的出水座以及相对下壳体固定的调节座,通过将下壳体相对于上壳体转动,带动调节座相对于进水座同步转动,实现三种不同状态的出水模式,由于切换出水模式时只需要旋转下壳体,操作过程中不易脱离外接水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水龙头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出水龙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水龙头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水龙头的实施例中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水龙头的实施例中下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出水龙头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出水龙头包括有壳体1,自上而下设于壳体1内部的进水座2、调节座3和出水件4,以及设于进水座2内部的净水盒5。
其中,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11,壳体1包括有上下拼合连接的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具体地,上壳体1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21,该第一安装口121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用于与外接水管连接,进水座2的外壁与上壳体1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卡槽122,上壳体12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23;下壳体1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口131,下壳体13的顶部凸设有至少两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卡扣132,该卡扣132卡设在上述的环形卡槽122中并能在该环形卡槽122中沿周向运动,从而实现上壳体12与下壳体13之间的相对转动,下壳体13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33,下壳体1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提醒标识134。本实施例中,提醒标志134为水滴形的图案。
进水座2设于容置腔11中并将该容置腔11分隔为位于上部的进水空间111和位于下部的出水空间112,进水座2包括有第一通水部21以及自第一通水部21的外缘向上延伸的安装部22。具体地,第一通水部2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第一通水孔211;安装部22密封安装在上壳体12内,安装部22的顶部凸设有第一限位块221,该第一限位块221至少有局部插设在第一限位槽123中,从而使进水座2相对于上壳体12固定。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上壳体12的开模和加工,上壳体12分为上部12a和下部12b两部分,上部12a与进水座2之间通过卡扣相互连接,装卸方便,下部12b则夹设在上部12a和下壳体13之间。具体地,上壳体12的上部12a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三限位块124,进水座2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三限位槽222以及连通第三限位槽222的缺口223,第三限位块124至少有局部能通过缺口223插设在第三限位槽222中。
调节座3设于出水空间112中并将该出水空间112分隔为位于中部的第一出水腔1121和位于外周的第二出水腔1122,隔水座3包括有第二通水部31以及自第二通水部31的外缘向下延伸的隔水部32。具体地,第二通水部31上开设有两个沿周向间隔布置、与第一通水孔211对应的第二通水孔311,且第二通水部31的顶面向上凸设有与第一通水部21的底面相抵的挡水环312,挡水环312的宽度小于第一通水孔211的直径,挡水环312的顶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3121,该环形凹槽3121中安装有密封圈3122;隔水部32的外壁上凸设有第二限位块321,该第二限位块321至少有局部插设在第二限位槽133中,从而使调节座3相对于下壳体13固定。
出水件4设于第二安装口131中,并与隔水部32的底端相抵,出水件4上开设有与第一出水腔1121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孔41以及与第二出水腔1122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孔42。第一出水孔41和第二出水孔42的数量为多个,并沿出水件4的周向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出水件4为单一的出水板,当然也可以将起泡芯和设置在起泡芯外周的环形出水板组合形成出水件4,并在起泡芯上设置第一出水孔,在环形出水板上设置第二出水孔。
净水盒5安装在进水座2内部,该净水盒5的内部容置有具有净水功能的部件,净水盒5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口121相连通的第一流通孔51,净水盒5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通水孔211相连通的第二流通孔52。
下壳体13相对于上壳体12转动过程中,会带动调节座3相对于进水座2转动并至少具有三种状态;
第一状态下,两个第一通水孔211至少有部分与两个对应的第二通水孔311相连通,且并未与第二出水腔1122相连通,因此,从第一通水孔211流出的水流只能通过第二通水孔311进入第一出水腔1121,最终通过出水件4的第一出水孔41排出;
第二状态下,两个第一通水孔211部分与两个对应的第二通水孔311相连通,部分与第二出水腔1122相连通,因此,从第一通水孔211流出的水流即能通过第二通水孔311进入第一出水腔1121,又能直接进入第二出水腔1122中,最终通过出水件4的第一出水孔41和第二出水孔42排出;
第三状态下,第一通水孔211并未与两个对应的第二通水孔311相连通,且至少有部分与第二出水腔1122相连通,因此,从第一通水孔211流出的水流能直接进入第二出水腔1122中,最终通过出水件4的第二出水孔42排出。
上述三种模式的切换原理以及相应的效果可参见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496466.5(公告号为CN209302993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多模式切换防溅水龙头》,此处不再结合附图进一步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使用时,将上壳体12连接在外接水管上,如图3所示,第一状态下,第一通水孔211仅与第一出水腔1121相连通,从外接水管进入的水流依次经过第一安装口121、第一流通孔51进入净水盒5内部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依次通过第二流通孔52、第一通水孔211、第二通水孔311进入第一出水腔1121,最终通过出水件4的第一出水孔41排出;
(2)旋转下壳体13,带动调节座3相对于出水座2同步转动,可以使出水龙头从第一状态依次切换到第二状态、第三状态。

Claims (10)

1.一种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壳体(1),包括有上下拼合连接的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并在内部形成容置腔(11),所述上壳体(1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供外接水管连接的第一安装口(121),所述下壳体(1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口(131);
进水座(2),相对于上壳体(12)固定,设于容置腔(11)中并将该容置腔(11)分隔为位于上部的进水空间(111)和位于下部的出水空间(112),进水座(2)包括有第一通水部(21)以及自第一通水部(21)的外缘向上延伸的安装部(22),所述第一通水部(2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水孔(211);
调节座(3),相对于下壳体(13)固定,设于出水空间(112)中并将该出水空间(112)分隔为位于中部的第一出水腔(1121)和位于外周的第二出水腔(1122),调节座(3)包括有第二通水部(31)以及自第二通水部(31)的外缘向下延伸的隔水部(32),所述的第二通水部(31)上开设有与第一通水孔(211)对应的第二通水孔(311),且第二通水部(31)的顶面向上凸设有与第一通水部(21)的底面相抵的挡水环(312);以及
出水件(4),设于第二安装口(131)中,与隔水部(32)的底端相抵,开设有与第一出水腔(1121)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孔(41)以及与第二出水腔(1122)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孔(42);
其中,所述的下壳体(13)能相对于所述的上壳体(12)转动,以使所述的调节座(3)相对于所述的进水座(2)转动并至少具有三种状态;
第一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211)仅与第一出水腔(1121)相连通;
第二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211)与第一出水腔(1121)和第二出水腔(1122)均相连通;
第三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211)仅与第二出水腔(112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空间(111)中设有净水盒(5),该净水盒(5)的内部容置有具有净水功能的部件,净水盒(5)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口(121)相连通的第一流通孔(51),净水盒(5)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通水孔(211)相连通的第二流通孔(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3)的顶部凸设有至少两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卡扣(132),对应的,所述的上壳体(12)上具有环形卡槽(122),所述的卡扣(132)卡设在所述的环形卡槽(122)中并能在该环形卡槽(122)中沿周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座(2)的外壁与所述上壳体(1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的环形卡槽(1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座(2)的外壁上凸设有第一限位块(221),对应地,所述上壳体(12)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23),所述的第一限位块(221)至少有局部插设在所述的第一限位槽(123)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3)的外壁上凸设有第二限位块(321),对应地,所述下壳体(13)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33),所述的第二限位块(321)至少有局部插设在所述的第二限位槽(133)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水孔(211)和第二通水孔(311)均沿周向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环(31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通水孔(211)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环(312)的顶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3121),该环形凹槽(3121)中安装有密封圈(312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2)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三限位块(124),所述的进水座(2)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三限位槽(222)以及连通第三限位槽(222)的缺口(223),所述的第三限位块(124)至少有局部能通过所述的缺口(223)插设在所述的第三限位槽(222)中。
CN202020685827.1U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出水龙头 Active CN212177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5827.1U CN212177951U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出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5827.1U CN212177951U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出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7951U true CN212177951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5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85827.1U Active CN212177951U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出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779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37444B2 (ja) シャワーヘッド
KR20050049555A (ko) 배관 배출구 부품
CN210386244U (zh) 可切换出水模式的花洒
CN211796083U (zh) 一种淋浴器
CN212177951U (zh) 一种出水龙头
CN212770107U (zh) 净水器
CN213313733U (zh) 水龙头净水器及其主机
JP5576179B2 (ja) 定流量装置
CN216789313U (zh) 一种出水装置及其应用的面盆龙头
CN111467867B (zh) 水龙头过滤器
CN212174620U (zh) 过滤设备及其滤芯组件
CN214487434U (zh) 一种气水混合件、喷嘴及浴缸
CN110227612B (zh) 一种出水构件和具有该出水构件的出水装置
CN210386243U (zh) 一种出水构件和具有该出水构件的出水装置
CN215141040U (zh) 一种出水龙头
CN114623261A (zh) 一种龙头净水器
CN210859863U (zh) 一种出水龙头
CN214662236U (zh) 一种水路切换器
CN218152495U (zh) 一种浴缸龙头
CN215371049U (zh) 一种出水龙头
CN214367936U (zh) 一种水路切换器
CN215105753U (zh) 一种出水模块及龙头
CN216457397U (zh) 龙头净水器
CN220133035U (zh) 喷枪
CN220980425U (zh) 一种新型的龙头芯子结构以及可降噪的瀑布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