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7737U - 车辆板簧垫块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板簧垫块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7737U
CN212177737U CN202020744483.7U CN202020744483U CN212177737U CN 212177737 U CN212177737 U CN 212177737U CN 202020744483 U CN202020744483 U CN 202020744483U CN 212177737 U CN212177737 U CN 212177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spring
vehicle
cushion
spacer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444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荣朝
李红艳
尹华清
高立军
袁春霸
夏浩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444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77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7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7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板簧垫块及车辆,板簧垫块包括:垫块本体,所述垫块本体为非金属材料件,所述垫块本体上设有安装部;金属支架,其内限定有安装腔,所述金属支架上设有配合部,所述垫块本体设在所述安装腔内,且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配合部配合,以连接所述金属支架。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板簧垫块,由非金属材料件支撑的垫块本体和金属支架连接而成,通过将垫块本体浇注在金属支架的安装腔内,保证板簧垫块的整体抗压强度和结构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了金属的使用,满足了轻量化要求。并且,通过在垫块本体周边连接金属支架,使板簧垫块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有效防止板簧垫块周边软化。

Description

车辆板簧垫块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板簧垫块和具有该板簧垫块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上的板簧垫块,在车辆行驶时,需要承受较大的垂向冲击载荷,尤其是板簧垫块的周边需要承受垂向集中载荷。
现有的板簧垫块,一种是采用金属材料加工成型,其虽然具备足够的抗压强度,但是重量较重,即使将板簧垫块设计挖孔结构,板簧垫块的各个零部件依然比较重,不符合车辆轻量化要求。另一种是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加工成型,非金属材料的板簧垫块,虽然能达到轻量化要求,但是整体抗压强度不够,并且板簧垫块在垂向冲击载荷的作用下,会将动能转化为热能,使板簧垫块快速升温,而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板簧垫块无法及时将热量通过其周边辐射到外界,容易导致板簧垫块周边容易软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板簧垫块,其整体重量较轻,且具备足够的抗压强度,该车辆板簧垫块在承受冲击载荷时,具有良好的散热作用,可以及时将产生的热量辐射至外界,防止车辆板簧垫块软化。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的车辆板簧垫块无法根据整车姿态进行高度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该板簧垫块的车辆,具备良好抗压和散热性能的同时,满足车辆的轻量化要求。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板簧垫块,包括:
垫块本体,所述垫块本体为非金属材料件,所述垫块本体上设有安装部;
金属支架,其内限定有安装腔,所述金属支架上设有配合部,所述垫块本体设在所述安装腔内,且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配合部配合,以连接所述金属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支架为方形或圆形框架,所述垫块本体浇注在所述金属支架的安装腔内,所述安装部为沿所述垫块本体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多个凸柱,所述配合部为多个与所述凸柱相对应的配合孔。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本体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减重孔。
进一步地,所述减重孔的形状为六角蜂窝状。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本体的中心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金属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支架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多个所述板簧垫块叠设,且相邻两个所述板簧垫块上的所述金属支架通过定位销与相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定位叠加,以形成组合垫块。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支架上设有四个定位孔,且分别布置在所述金属支架的四个直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为盲孔或沉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板簧垫块。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板簧垫块,由非金属材料件支撑的垫块本体和金属支架连接而成,通过将液态非金属材料的垫块本体浇注在金属支架的安装腔内,保证板簧垫块的整体抗压强度和结构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了金属的使用,满足了轻量化要求。并且,通过在垫块本体周边连接金属支架,使板簧垫块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有效防止板簧垫块周边软化。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板簧垫块的金属支架上加工有定位孔,多个车辆板簧垫块可以通过定位销与其相对应的定位孔连接,实现车辆板簧垫块的高度可调,提高车辆板簧垫块的适用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板簧垫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板簧垫块的垫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板簧垫块的金属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板簧垫块的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板簧垫块100;
垫块本体10;安装部11;减重孔12;第一通孔13;
金属支架20;安装腔21;配合部22;第二通孔23;定位孔24;
定位销30。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板簧垫块100主要由垫块本体10和金属支架20组成。其中,垫块本体10采用液态的非金属材料浇注形成,该非金属材料件可以采用具有较强抗压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垫块本体10上加工有安装部11,金属支架20上加工有安装腔21,金属支架20上加工有配合部22,垫块本体10安装在安装腔21内,并且垫块本体10通过安装部11与配合部22连接在一起。通过在金属支架20上加工安装腔21,一方面,便于液态非金属材料的垫块本体10和金属支架20之间的浇注连接,提高板簧垫块100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金属支架20上的安装腔21可以作为一种减重孔,通过由非金属材料件制成的垫块本体10填充至整个安装腔21内,减少金属支架20的金属使用量,有效降低了车辆板簧垫块100的整体重量。同时,通过将垫块本体10安装在金属支架20的安装腔21内,在板簧垫块100承受垂向冲击载荷时,金属支架20可以在周边受冲击力较大时起支撑作用,此外板簧垫块100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将动能、势能等能量转化成的热能,可以通过金属支架20及时散发到外界,防止板簧垫块100周边软化。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板簧垫块100,由非金属材料件支撑的垫块本体10和金属支架20连接而成,通过将垫块本体10安装在金属支架20的安装腔21内,保证板簧垫块100的整体抗压强度和结构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了金属的使用,满足了轻量化要求。并且,通过在垫块本体10周边连接金属支架20,使板簧垫块100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有效防止板簧垫块100周边软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金属支架20可以大致加工成方形或圆形框架,并且为了达到充分减重的要求,金属支架20可以设计成薄壁化的框架,液态非金属材料的垫块本体10浇注在金属支架20的安装腔21内并冷却成形。安装部11可以布置成沿垫块本体10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多个凸柱,配合部22可以加工成多个与凸柱相对应的配合孔。垫块本体10浇注在金属支架20的安装腔21时,可以将垫块本体10周边的凸柱嵌入在金属支架20上的配合孔内,以进一步提高垫块本体10与金属支架20连接的稳固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垫块本体10和金属支架20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置,凸柱和配合孔的个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置,在本申请中不再详细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2,垫块本体10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减重孔12。减重孔12的形状为六角蜂窝状。具体来说,由非金属材料件制成的垫块本体10上,可以加工有多个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六角蜂窝状的减重孔12。在本申请的车辆板簧垫块100的实际工作中,车辆行驶时对板簧垫块100的垂向冲击载荷较大,板簧垫块100的周边受垂向集中载荷,因此,板簧垫块100必须具备足够的抗压强度,板簧垫块100的周边,不得出现垂向压溃。并且板簧垫块100在承受垂向冲击载荷时,板簧垫块100中间部分因挤压在横向、纵向遭受拉张力,因此,在持久的垂向受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下,板簧垫块100的中部(垫块本体10的部分)需要设计足够的结构来承担横向、纵向传递力和吸收势能。通过在垫块本体10上加工六角蜂窝状的减重孔12,一方面可以达到减重的效果,另一方面六角蜂窝状的减重孔12可以承受横向、纵向传递力和吸收势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通过金属支架20辐射至外界大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3,垫块本体10的中心加工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13,金属支架20上加工有与第一通孔13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3,垫块本体10与金属支架20装配时,第一通孔13与第二通孔23相对应,装配好后,将其与车辆上的结构件组装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金属支架20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24,多个板簧垫块100叠设,且相邻两个板簧垫块100上的金属支架20通过定位销30与相对应的定位孔24定位连接,以形成组合垫块。金属支架20上设有四个定位孔24,且分别布置在金属支架20的四个直角处。定位孔24为盲孔或沉孔。
换句话说,板簧垫块100是一个调整整车姿态的零部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可调节的高度,通过将多个板簧垫块100叠加即可实现其高度的调节。因此,参见图1和图4,在本申请中,还可以在金属支架20上加工至少一个定位孔24,多个板簧垫块100可以根据需要的高度进行叠加布置,具体地,相邻两个板簧垫块100上的金属支架20可以通过定位销30与相对应的定位孔24定位连接,以此形成组合垫块。通过由定位销30定位连接的多个板簧垫块100拆装更加方便。并且定位销30可以采用非金属定位销,减少组合垫块的整体重量。金属支架20的四个直角处可以分别有一个定位孔24,并且定位孔24可以加工成盲孔或沉孔。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定位孔24的加工个数,以及定位销30的使用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定,只要能满足板簧垫块100之间的定位即可,在本申请中不再详细赘述。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板簧垫块100,由非金属材料件支撑的垫块本体10和金属支架20连接而成,通过将垫块本体10浇注在金属支架20的安装腔21内,保证板簧垫块100的整体抗压强度和结构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了金属的使用,满足了轻量化要求。并且,通过在垫块本体10周边连接金属支架20,使板簧垫块100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有效防止板簧垫块100周边软化。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板簧垫块100的金属支架20上加工有定位孔24,多个车辆板簧垫块100可以通过定位销30与其相对应的定位孔24连接,实现车辆板簧垫块100的高度可调,提高车辆板簧垫块100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板簧垫块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板簧垫块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采用该板簧垫块100,满足了车辆轻量化要求和散热要求。并且通过多个车辆板簧垫块100叠加连接,可以有效调节板簧垫块100的可调,提高车辆与板簧垫块100的适配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车辆板簧垫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垫块本体,所述垫块本体为非金属材料件,所述垫块本体上设有安装部;
金属支架,其内限定有安装腔,所述金属支架上设有配合部,所述垫块本体设在所述安装腔内,且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配合部配合,以连接所述金属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板簧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架为方形或框架,所述垫块本体浇注在所述金属支架的安装腔内,所述安装部为沿所述垫块本体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多个凸柱,所述配合部为多个与所述凸柱相对应的配合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板簧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本体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减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板簧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的形状为六角蜂窝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板簧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本体的中心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金属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板簧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架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多个所述板簧垫块叠设,且相邻两个所述板簧垫块上的所述金属支架通过定位销与相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定位叠加,以形成组合垫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板簧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架上设有四个定位孔,且分别布置在所述金属支架的四个直角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板簧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盲孔或沉孔。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板簧垫块。
CN202020744483.7U 2020-05-08 2020-05-08 车辆板簧垫块及车辆 Active CN212177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4483.7U CN212177737U (zh) 2020-05-08 2020-05-08 车辆板簧垫块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4483.7U CN212177737U (zh) 2020-05-08 2020-05-08 车辆板簧垫块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7737U true CN212177737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4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44483.7U Active CN212177737U (zh) 2020-05-08 2020-05-08 车辆板簧垫块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777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7281A (zh) * 2021-09-07 2021-12-07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一种基于多稳态的吸能单元体以及吸能材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7281A (zh) * 2021-09-07 2021-12-07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一种基于多稳态的吸能单元体以及吸能材料
CN113757281B (zh) * 2021-09-07 2023-01-10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一种基于多稳态的吸能单元体以及吸能材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77737U (zh) 车辆板簧垫块及车辆
CN105114500A (zh) 一种耐低温耐久振动橡胶减振器
CN210002471U (zh) 一种液压挖掘机用回转减速机安装座结构
US8984927B2 (en) Die for machine press
CN104989002A (zh) 一种一字型钢板与橡胶叠层组合式屈曲约束支撑
JP5231934B2 (ja) 積層ゴム支承体
CN113685059B (zh) 一种提升角钢稳定性的防屈曲加固装置
CN211888586U (zh) 一种安全减震型压力机
EP3088226B1 (en) Engine apparatus support structure, and engine apparatus installation method
CN209743479U (zh) 一种可伸缩性减震装置
CN105297953A (zh) 组装墙板内置自复位钢板支撑
CN205605713U (zh) 一种减震支座
CN213179651U (zh) 一种一体化复合装甲连接结构
CN105840602A (zh) 一种连接装置及链接方法
CN102242788B (zh) 减震缓冲器
CN219619054U (zh) 缓冲装置及车辆
CN217079219U (zh) 一种软钢屈曲约束支撑
CN210234728U (zh) 一种商用车轻量化多孔位坐垫骨架
CN218805049U (zh) 一种牵引车后板簧
CN220133578U (zh) 一种支撑应力均布装置
CN210938944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工装治具
CN201916654U (zh) 发电机组刚性连接底盘
CN216121632U (zh) 用于核电工程的桥架构件
CN111877189B (zh) 一种独柱墩桥梁的防倾覆耗能加固装置
CN216195632U (zh) 一种可更换的hpfrcc耗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6

Address after: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 & D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