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64021U -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64021U
CN212164021U CN202020652210.XU CN202020652210U CN212164021U CN 212164021 U CN212164021 U CN 212164021U CN 202020652210 U CN202020652210 U CN 202020652210U CN 212164021 U CN212164021 U CN 212164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radiating
fins
heat dissip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522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存远
王志成
王亚平
熊伟
王兆慧
胡奔
曾文水
焦禹杰
张金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op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522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64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64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64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器,散热装置包括散热主体,散热主体的中部开设通槽,通槽内设置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散热主体的侧壁内侧,散热翅片的第二端悬空于通槽内,至少散热翅片与散热主体的背底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散热器包括上述散热装置。当散热翅片受热时,散热翅片会膨胀,散热翅片通过悬空于通槽内的第二端延长,降低散热翅片受到的膨胀应力,当散热翅片降温时,散热翅片会收缩,散热翅片通过悬空于通槽内的第二端回缩,降低散热翅片受到的收缩应力。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通过卡扣与卡槽的快速卡接拆卸,提高散热装置与外壳和底部的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产品需要实现多轴运动,也就需要伺服驱动器分别对每个轴进行控制,为了减小整体设备的尺寸,也需要减小伺服控制器的尺寸,因此,技术人员开发了多轴控制器,可以用一个多轴驱动器来控制多个电机的运动。
由于多轴伺服驱动器需要控制多个电机,因此需要设置大量的电子元件,其中也包括发热量较大的功率元件,需要较好的散热效果才能保证上述多轴伺服驱动器的正常工作。现有技术中,伺服控制器散热器通常为一体式散热器,包括一个热传导表面和固定垂直于其表面的多个散热翅片,采用该结构的散热器,容易使得散热翅片受热不均导致应力过大无法释放而断裂,散热器成本较高,散热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器,降低散热翅片受到的应力,提高散热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的中部开设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主体的侧壁内侧,所述散热翅片的第二端悬空于所述通槽内,至少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散热主体的背底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
优选的,所述散热主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散热主体一体成型制成,用于提高强度,并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翅片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距离小于所述散热主体两相对侧壁内侧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所述散热主体两相对侧壁内侧均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翅片,位于所述散热主体同一侧壁内侧的相邻两组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
或者,所述散热翅片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散热主体两相对侧壁内侧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所述散热主体两相对侧壁内侧中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翅片,相邻两组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或者,所述散热主体两相对侧壁内侧交替分布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翅片,相邻两组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翅片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或者,所述散热翅片设置为折返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主体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散热风道与所述散热主体的外周,所述通风孔用于通风散热。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主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外侧分别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连接孔,功率元件通过所述连接孔连接于所述凸台上。
还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外壳以及底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的二者之一设置有卡槽,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的另一者设置有卡扣,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形成容置腔体的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散热主体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靠近所述散热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散热主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扣,所述散热装置通过所述凸扣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或者所述底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卡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的二者之一,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一侧壁外侧的凸台,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另一侧壁外侧的凸台,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安装PCB板,PCB板产生的热量通过凸台传递至所述散热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还包括水平安装板以及支撑杆;
所述水平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并位于所述散热装置的一侧;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或者,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外壳的二者之一上;或者,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装置;
且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水平安装板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水平安装板,所述水平安装板用于安装PCB板。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设置于PCB板与所述散热装置之间,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还包括排风机,所述排风机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外壳的二者之一上并位于散热风道的开口方向,所述排风机用于通风排出热量。
优选的,所述水平安装板为三组,三组所述水平安装板自下而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并位于所述散热主体的一侧;
PCB板为五组,其中两组为PCB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另外三组PCB板分别安装于三组所述水平安装板上,所述排风机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位于靠近所述散热装置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的中部开设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主体的侧壁内侧,所述散热翅片的第二端悬空于所述通槽内,至少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散热主体的背底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当所述散热翅片受热时,所述散热翅片会膨胀,所述散热翅片通过悬空于所述通槽内的第二端延长,降低所述散热翅片受到的膨胀应力,当所述散热翅片降温时,所述散热翅片会收缩,所述散热翅片通过悬空于所述通槽内的第二端回缩,降低所述散热翅片受到的收缩应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外壳以及底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中的二者之一设置有卡槽,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卡扣,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形成容置腔体的内部。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的快速卡接拆卸,提高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外壳和底部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的散热主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的散热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的外壳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的底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的固定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所述的散热主体的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四所述的散热主体的俯视图;
图8为实施例五所述的散热主体和固定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8中:
1、散热主体;11、通槽;12、散热翅片;13、通风孔;14、凸台;15、连接孔;
2、固定板;21、凸扣;22、凸起;23、散热通孔;
3、外壳;31、卡槽;
4、底板;41、卡扣;
5、第一安装板;
6、第二安装板;
7、水平安装板;
8、支撑杆;
9、排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主体1,所述散热主体1的中部开设通槽11,所述通槽11内设置有散热翅片12,所述散热翅片1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主体1的侧壁内侧,所述散热翅片12的第二端悬空于所述通槽11内,至少所述散热翅片12与所述散热主体1的背底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主体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散热翅片12与所述散热主体1一体成型制成,用于提高强度,并降低制造成本。
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翅片12与所述散热主体1可拆卸连接,当功率元件过多时,可增加所述散热翅片12在所述通槽11内的数量,提高散热效率;反之,当功率元件过少时,可减少所述散热翅片12在所述通槽11内的数量,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翅片1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距离小于所述散热主体1两相对侧壁内侧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所述散热主体1两相对侧壁内侧均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翅片12,位于所述散热主体1同一侧壁内侧的相邻两组所述散热翅片12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
具体地,所述散热翅片12为十组,其中五组所述散热翅片12设置于所述散热主体1的一侧壁内侧,另外五组所述散热翅片12相对设置于所述散热主体1的另一侧壁内侧,避免热量集中于所述散热翅片12的任意一处,同时提高散热效率,降低应力作用影响。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散热翅片12为长方体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翅片12设置为折返结构,用于增大散热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主体1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通风孔13,所述通风孔13连通所述散热风道与所述散热主体1的外周,所述通风孔13用于通风散热。
进一步地,通过排风机使空气快速流动,空气通过通风孔13进入散热通道与所述散热翅片12接触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主体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外侧分别设置有凸台14,所述凸台14上设置有连接孔15,功率元件通过所述连接孔15连接于所述凸台14上。通过将功率元件设置在所述凸台14上便于将功率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凸台14,从而避免功率元件过热导致损坏。
实施例二:
如图2至图5所示的一种散热器,包括实施例一提供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外壳3以及底板4,所述外壳3设置有卡槽31,所述底板4设置有卡扣41,所述外壳3与所述底板4通过所述卡扣41与所述卡槽31卡接配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3与所述底板4形成容置腔体的内部。
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底板4设置有卡槽,所述外壳3设置有卡扣,所述外壳3与所述底板4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3与所述底板4形成容置腔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位于所述散热主体1的一侧,所述固定板2的靠近所述散热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凸起22,所述凸起22与所述散热主体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凸起22由所述固定板2的主体冲压而成,所述凸起22为两个,通过两个所述凸起22与所送散热主体1连接,使所述固定板2的主体与所述散热主体1之间产生间隙,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扣21,所述散热装置通过所述凸扣21固定连接于外壳3。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2的中部设置有散热通孔23,所述散热通孔23用于通风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6;所述第一安装板5与所述第二安装板6卡设于所述外壳3与所述底板4的二者之一,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和第二安装板6之间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5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一侧壁外侧的凸台14,所述第二安装板6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另一侧壁外侧的凸台14,所述第一安装板5与所述第二安装板6用于安装PCB板,PCB板产生的热量通过凸台14传递至所述散热装置。
具体地,所述散热装置装设于所述外壳3上,提高拆装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还包括水平安装板7以及支撑杆8;所述水平安装板7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与所述第二安装板6之间并位于所述散热装置的一侧;所述支撑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所述支撑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6,且所述支撑杆8位于所述水平安装板7的底部,所述支撑杆8用于支撑所述水平安装板7,所述水平安装板7用于安装PCB板。
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8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4与所述外壳3的二者之一上,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设置于PCB板与所述散热装置之间,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还包括排风机9,所述排风机9设置于所述底板4与所述外壳3的二者之一上并位于所述散热风道的开口方向,所述排风机9用于通风排出热量。
具体地,所述排风机9设置于所述底板4上并位于散热风道的开口方向,所述底板4上对应所述排风机9设置有排风孔,所述排风机9促使空气快速通过所述排风孔。
具体地,所述水平安装板7为三组,三组所述水平安装板7自下而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与所述第二安装板6之间并位于所述散热主体1的远离所述固定板2的一侧;PCB板为五组,其中两组为所述PCB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与所述第二安装板6上,另外三组PCB板分别安装于三组所述水平安装板7上,所述排风机9设置于所述底板4上并位于靠近所述散热装置的一侧。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散热翅片1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散热主体1两相对侧壁内侧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所述散热主体1两相对侧壁内侧中的一侧设置有五组所述散热翅片12,相邻两组所述散热翅片12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翅片1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距离也可以等于所述散热主体1两相对侧壁内侧之间的距离的一半。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散热翅片1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散热主体1两相对侧壁内侧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所述散热主体1两相对侧壁内侧交替分布设置有十组所述散热翅片12,相邻两组所述散热翅片12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翅片1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距离也可以等于所述散热主体1两相对侧壁内侧之间的距离的一半。
实施例五: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固定板2为两个,所述固定板2与所述散热主体1通过螺钉直接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板2上的所述凸扣21与所述外壳3固定连接,当所述固定板2因热胀冷缩而受到较大的应力时,所述固定板2可以释放应力。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的中部开设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主体的侧壁内侧,所述散热翅片的第二端悬空于所述通槽内,至少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散热主体的背底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距离小于所述散热主体两相对侧壁内侧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所述散热主体两相对侧壁内侧均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翅片,位于所述散热主体同一侧壁内侧的相邻两组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
或者,所述散热翅片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散热主体两相对侧壁内侧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所述散热主体两相对侧壁内侧中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翅片,相邻两组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或者,所述散热主体两相对侧壁内侧交替分布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散热翅片,相邻两组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或者,所述散热翅片设置为折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主体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通散热风道与所述散热主体的外周,所述通风孔用于通风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主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外侧分别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连接孔,功率元件通过所述连接孔连接于所述凸台上。
6.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外壳以及底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的二者之一设置有卡槽,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的另一者设置有卡扣,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形成容置腔体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散热主体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靠近所述散热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散热主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扣,所述散热装置通过所述凸扣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或者所述底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卡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的二者之一,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一侧壁外侧的凸台,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另一侧壁外侧的凸台,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安装PCB板,PCB板产生的热量通过凸台传递至所述散热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水平安装板以及支撑杆;
所述水平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并位于所述散热装置的一侧;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或者,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外壳的二者之一上;或者,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装置;
且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水平安装板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水平安装板,所述水平安装板用于安装PCB板。
CN202020652210.XU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器 Active CN212164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2210.XU CN212164021U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2210.XU CN212164021U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64021U true CN212164021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23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52210.XU Active CN212164021U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640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47192A (en) Stack-fin radiator
CN106784496A (zh) 电池模块
CN101453856B (zh) 一种通信设备
CN220068096U (zh) 电子设备
WO2024083239A1 (zh) 工作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1656631U (zh) 电机驱动器及电动装置
CN212164021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器
CN212786443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的独立风道结构
CN110149781B (zh) 散热装置及设有其的电器设备
CN113038781A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道结构的伺服驱动器
CN210405072U (zh) 一种定向散热的变频器
CN215412220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6162109U (zh) 激光器冷却装置及激光器设备
CN106061180B (zh) 机载控制箱
CN209843900U (zh) 一种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219876248U (zh) 一种mcu控制器热管理散热结构
CN211378593U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道结构的伺服驱动器
CN211720944U (zh) 一种导热管与扣合式散热鳍片紧配式散热结构
CN213548105U (zh) 一种户外设备的换热结构
CN219019296U (zh) 一种新型电源管理终端
CN110381706B (zh) 用于大功率电器的箱体装置及散热方法
CN217241201U (zh) 储能电源
CN208079636U (zh) 一种伺服控制器
CN215835774U (zh) 电源盒及led显示装置
CN217362894U (zh) 一种变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