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62931U - 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62931U
CN212162931U CN201990000181.4U CN201990000181U CN212162931U CN 212162931 U CN212162931 U CN 212162931U CN 201990000181 U CN201990000181 U CN 201990000181U CN 212162931 U CN212162931 U CN 212162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rotection
wireless charger
base
f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900001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卓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agic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opod Group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opod Group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opod Group Hold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62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62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bstract

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机构10、电连接器30及保护盖体20,充电机构10用于在其上表面的感应区域形成充电磁场,充电磁场能够为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保护盖体20转动连接于充电机构10,保护盖体20具有第一保护面及与第二保护面,保护盖体20具有第二保护面朝前的支撑位置以及第二保护面朝下的盖合位置,保护盖体20于第二保护面开设有避让槽201;电连接器30能够在保护盖体20处于盖合位置时位于避让槽201内,并在保护盖体20处于支撑位置时与电源插接。本无线充电器通过使得保护盖体20转动连接于充电机构10使得当保护盖体20位于支撑位置时,能够对智能穿戴设备起到了支撑作用,防止智能穿戴设备脱离感应区域。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智能穿戴设备和生活的联系愈发紧密,受众率也越来越高,给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智能体验,比如智能手表在兼顾钟表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提供步数计算、距离计算、卡路里计算、时间提醒、呼叫提醒、数据同步、睡眠监测、闹钟等功能,更有高端产品还能够提供心率监测、GPS定位、轨迹记录、拍照遥控、就座提醒等进阶功能,用户可24小时穿戴,当需要充电时,可平放于无线充电器上,但这就要求无线充电器水平放置,若电源插口竖直方向延伸,则需将无线充电器也竖直插接,此时智能手表由于重力作用易与无线充电器的感应区域脱离而对位不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器竖直插接时智能穿戴设备易脱离感应区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线充电器,用于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包括:
充电机构,用于在其上表面的感应区域形成充电磁场,所述充电磁场能够为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电连接器,与所述充电机构电连接,并位于所述充电机构的前侧,所述电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以为所述充电机构供电;
保护盖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充电机构,所述保护盖体具有第一保护面及与所述第一保护面相背对的第二保护面,所述保护盖体具有所述第二保护面朝前的支撑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保护面朝下的盖合位置,所述保护盖体通过相对于所述充电机构转动而在所述支撑位置与所述盖合位置之间切换,所述保护盖体于所述第二保护面开设有避让槽;
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在所述保护盖体处于所述盖合位置时位于所述避让槽内,而在所述保护盖体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能够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充电壳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充电壳体的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壳体于其上表面具有所述感应区域,所述充电控制器用于为所述感应区域提供充电磁场,所述充电控制器包括控制板以及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的感应片,所述感应片用于感应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的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控制板能够通过所述感应片为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的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开设有均连通至所述容置腔的连接孔以及至少一个插接孔,所述电连接器穿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于所述充电控制器的插接座,一所述插接座正对一所述插接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座为USB-Type-C接口座、USB-Type-B接口座、TF卡接口座、音频接口座或HDMI接口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包括底座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翻转座,所述感应片连接于所述翻转座,所述翻转座具有所述感应区域,所述翻转座具有与所述底座呈夹角设置的分离位置以及与所述底座贴合的贴合位置,所述翻转座通过相对于所述充电机构转动而在所述分离位置与所述贴合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翻转座适配的适配槽,所述翻转座能够在其位于所述贴合位置时位于所述适配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具有所述容置腔,所述插接孔开设于底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座具有翻转腔,所述感应片位于所述翻转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座具有所述容置腔,所述感应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插接孔开设于所述翻转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区域为圆形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开设于轴孔,所述保护盖体包括保护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保护部的转动耳,所述转动耳转动连接于所述轴孔,所述避让槽开设于所述保护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贯穿至所述保护部的后端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包括充电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充电部前方的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于其前端开设有所述连接孔,所述电连接器凸出于所述转接部的前端面,所述转接部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所述轴孔,所述保护盖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转动耳,两所述转动耳分别转动连接于一所述轴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为USB-Type-C接口座、USB-Type-B接口座、DC接口座、Lightning接口座、Micro USB接口座,或,USB-Type-C插头、USB-Type-B插头、DC插头、Lightning插头、Micro USB插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无线充电器通过将电连接器与外部电源插接,使得充电机构能够对放置于感应区域的智能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保护盖体转动连接于充电壳体,防止保护盖体与充电壳体分离,避免保护盖体丢失。当保护盖体位于盖合位置时,第二保护面朝下,电连接器位于避让槽内,保护盖体得以保护电连接器免受外界磕碰,也防止电连接器落灰,当保护盖体位于支撑位置时,电连接器露出并得以与电源插接,第一保护面与充电机构的感应区域所在面大致垂直,当本无线充电器竖直插入电源插口时,充电机构的感应区域超向水平方向,第一保护面朝上,当智能穿戴设备的底面抵靠于感应区域时,其下侧面能够抵靠于保护盖体的第一保护面,保护盖体此时对智能穿戴设备起到了支撑作用,防止智能穿戴设备脱离感应区域,保证无线充电器能够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稳定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保护盖体位于盖合位置,翻转座位于贴合位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保护盖体位于支撑位置,翻转座位于贴合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保护盖体位于盖合位置,翻转座位于分离位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充电机构;101、感应区域;102、适配槽;103、插接孔;104、连接孔;105、容置腔;106、翻转腔;107、轴孔;11、充电壳体;111、底座;1111、充电部;1112、转接部;112、翻转座;12、充电控制器;121、控制板;122、感应片;20、保护盖体;201、避让槽;21、保护部;22、转动耳;30、电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按照图1至图5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用于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中,智能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耳机等能够进行无线充电的电子器件。在本实施例中,以智能手表为例。
请参照图1和图4,无线充电器包括用于充电的充电机构10、用于与电源电连接的电连接器30及用于保护电连接器30的保护盖体20。
请参照图4,充电机构10包括充电壳体11以及连接于充电壳体11的充电控制器12,充电壳体11于其上表面具有感应区域101,用于在其上表面的感应区域形成充电磁场,充电磁场能够为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当智能手表放置于感应区域101时,充电控制器12能够感应到该智能手表,并向该智能手表进行无线充电。感应区域101的面积及形状与智能手表的感应面适配,以便智能手表与感应面进行对位。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区域101为圆形区域,以便与智能手表的圆形感应面相匹配。在其他实施例中,感应区域101也可以为方形、环形或椭圆形等,包括但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2和图4,电连接器30电连接于充电控制器12并位于充电机构10前侧,电连接器30用于与外部的电源插接,以为充电控制器12供电。此处的外部的电源指能够提供电力的电源,可以为交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源或电脑、笔记本、手机等电子设备。电源具有电源插口,根据电源插口的不同,电连接器30可以设置为USB-Type-C插头、USB-Type-B插头、DC插头、Lightning插头、Micro USB插头。若电源为插头,电连接器30也可以为USB-Type-C接口座、USB-Type-B接口座、DC接口座、Lightning接口座、Micro USB接口座。
请参照图2,保护盖体20转动连接于充电壳体11,保护盖体20具有第一保护面及与第一保护面相背对的第二保护面,保护盖体20具有第二保护面朝前的支撑位置以及第二保护面朝下的盖合位置,保护盖体20通过相对于充电机构10转动而在支撑位置与盖合位置之间切换,保护盖体20于第二保护面开设有避让槽201。其中,请参照图1,在保护盖体20处于盖合位置时,电连接器30能够位于避让槽201内,此时电连接器30对保护盖体20起到了限位作用,防止保护盖体20向下旋转。请参照图2,在保护盖体20位于支撑位置时,电连接器30脱离避让槽201并露出,以与电源插口进行插接。上述第二保护面的朝前与朝下指大致朝前或朝下,当保护盖体20位于支撑位置时,第一保护面能够承托住智能手表即可。优选地,保护盖体20在转动至支撑位置具有卡点,以防止保护盖体20发生晃动。
本无线充电器通过将电连接器30与电源插接,使得充电控制器12能够对放置于感应区域101的智能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通过将保护盖体20转动连接于充电壳体11,防止保护盖体20与充电壳体11分离,避免保护盖体20丢失。当保护盖体20位于盖合位置时,第二保护面朝下,电连接器30位于避让槽201内,保护盖体20得以保护电连接器30免受外界磕碰,也防止电连接器30落灰,当保护盖体20位于支撑位置时,电连接器30露出并得以与电源插接,此时第一保护面与充电壳体11的感应区域101所在面大致垂直,当本无线充电器竖直插入电源插口时,充电壳体11的感应区域101超向水平方向,第一保护面朝上,当智能手表的底面抵靠于感应区域101时,其下侧面能够抵靠于保护盖体20的第一保护面,保护盖体20此时对智能手表起到了支撑作用,防止智能手表脱离感应区域101,保证无线充电器能够对智能手表进行稳定充电。
请参照图5,充电控制器12包括控制板121以及电连接于控制板121的感应片122,控制板121能够在感应片122感应到放置于感应区域101的智能手表时为智能手表充电。感应片122可以为感应线圈。
请参照图5,充电壳体11具有容置腔105,控制板121位于容置腔105内,容置腔105用于收纳控制板121使其免受外界磕碰。感应片122可以位于容置腔105内也可以贴合于充电壳体11的上表面,以便更灵敏的感应智能手表。
请参照图3和图4,充电壳体11开设有均连通至容置腔105的连接孔104以及至少一个插接孔103,电连接器30穿设于连接孔104,无线充电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于充电控制器12的插接座,一插接座正对一插接孔103。电脑或笔记本也可以作为无线充电器的电源,该无线充电器可以通过将电连接器30与电脑或笔记本上的插口插接实现与电源的连接,此时无线充电器可以作为转接器使用,其他电子器件可以通过与插接座电连接来实现充电或与电脑或笔记本进行数据传输。插接座可以设有多个,各插接座为USB-Type-C接口座、USB-Type-B接口座、TF卡接口座、音频接口座、HDMI接口座、DC接口座、Lightning接口座或Micro USB接口座中的一个,以便于其他电子器件实现插接。
由于智能手表有些呈环状或不便解开,当无线充电器平放时其距离地面的距离较小,难以放入智能手表的表带,导致智能手表的充电困难。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壳体11包括底座111以及转动连接于底座111的翻转座112,感应片122连接于翻转座112,感应区域101设于翻转座112上表面,翻转座112具有与底座111呈夹角设置的分离位置以及与底座111贴合的贴合位置,翻转座112通过相对于底座111转动在分离位置与贴合位置之间切换。这样,当智能手表为环状时,可将翻转座112由贴合位置转动至分离位置,此时感应区域101朝向水平方向或者斜向上方向,将智能手表套设于翻转座112并将表盘底面贴合于感应区域101即可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无线充电。优选地,翻转座112具有使得停留在分离位置的卡位。
请参照图3和图5,为防止翻转座112受到外界磕碰影响转动,底座11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翻转座112适配的适配槽102,翻转座112能够在其位于贴合位置时位于适配槽102内。作为优选,翻转座112可以与适配槽102卡接,以便对翻转座112在贴合位置时进行定位,适配槽102也起到了导向作用,防止翻转座112在转动过程中发生错位。同时,适配槽102还具有放置表带并限制表带移动的作用,以使得智能手表能够与感应区域101准确对位。
请参照图5,容置腔105可以位于底座111内,此时插接孔103开设于底座111,控制板121位于底座111中的容置腔105内。翻转座112具有翻转腔106,感应片122位于翻转腔106内。这样容置腔105与翻转腔106分别能够保护控制板121与感应片122。
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腔105也可设于翻转座112内,感应片122及控制板121均位于翻转座112的容置腔105内,以防止感应片122与控制板121支架由于转动频繁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插接孔103开设于翻转座112,电连接器30固定连接于底座111且与控制座通过导线连接。
请参照图4,具体地,充电壳体11开设于轴孔107,保护盖体20包括保护部21以及连接于保护部21的转动耳22,转动耳22转动连接于轴孔107,避让槽201开设于保护部21。转动耳22凸设于保护部21以防止充电壳体11阻碍保护部21转动。
请参照图4,底座111包括充电部1111以及连接于充电部1111前方的转接部1112,转接部1112于其前端开设有连接孔104,电连接器30凸出于转接部1112的前端面,转接部1112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轴孔107,保护盖体2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转动耳22,两转动耳22分别转动连接于一轴孔107。
请参照图2,优选地,避让槽201贯穿至保护部21的后端面,以使得电连接器30能够朝前直线延伸。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无线充电器,用于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机构,用于在其上表面的感应区域形成充电磁场,所述充电磁场能够为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电连接器,与所述充电机构电连接,并位于所述充电机构的前侧,所述电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以为所述充电机构供电;
保护盖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充电机构,所述保护盖体具有第一保护面及与所述第一保护面相背对的第二保护面,所述保护盖体具有所述第二保护面朝前的支撑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保护面朝下的盖合位置,所述保护盖体通过相对于所述充电机构转动而在所述支撑位置与所述盖合位置之间切换,所述保护盖体于所述第二保护面开设有避让槽;
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在所述保护盖体处于所述盖合位置时位于所述避让槽内,而在所述保护盖体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能够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充电壳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充电壳体的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壳体于其上表面具有所述感应区域,所述充电控制器用于为所述感应区域提供充电磁场,所述充电控制器包括控制板以及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的感应片,所述感应片用于感应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的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控制板能够通过所述感应片为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的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充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开设有均连通至所述容置腔的连接孔以及至少一个插接孔,所述电连接器穿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于所述充电控制器的插接座,一所述插接座正对一所述插接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为USB-Type-C接口座、USB-Type-B接口座、TF卡接口座、音频接口座或HDMI接口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包括底座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翻转座,所述感应片连接于所述翻转座,所述翻转座具有所述感应区域,所述翻转座具有与所述底座呈夹角设置的分离位置以及与所述底座贴合的贴合位置,所述翻转座通过相对于所述充电机构转动而在所述分离位置与所述贴合位置之间切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翻转座适配的适配槽,所述翻转座能够在其位于所述贴合位置时位于所述适配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所述容置腔,所述插接孔开设于底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座具有翻转腔,所述感应片位于所述翻转腔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座具有所述容置腔,所述感应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插接孔开设于所述翻转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为圆形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开设于轴孔,所述保护盖体包括保护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保护部的转动耳,所述转动耳转动连接于所述轴孔,所述避让槽开设于所述保护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贯穿至所述保护部的后端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包括充电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充电部前方的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于其前端开设有所述连接孔,所述电连接器凸出于所述转接部的前端面,所述转接部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所述轴孔,所述保护盖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转动耳,两所述转动耳分别转动连接于一所述轴孔。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USB-Type-C接口座、USB-Type-B接口座、DC接口座、Lightning接口座、Micro USB接口座,或,USB-Type-C插头、USB-Type-B插头、DC插头、Lightning插头、Micro USB插头。
CN201990000181.4U 2019-10-21 2019-10-21 无线充电器 Active CN2121629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12232 WO2021077255A1 (zh) 2019-10-21 2019-10-21 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62931U true CN212162931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8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90000181.4U Active CN212162931U (zh) 2019-10-21 2019-10-21 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62931U (zh)
WO (1) WO20210772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7579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前海骏达(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支架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615B (zh) * 2012-04-17 2015-11-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TWM491296U (zh) * 2014-07-21 2014-12-01 Lien Chang Electronic Entpr Co 無線充電裝置
CN204928315U (zh) * 2015-08-27 2015-12-30 周勤生 无线充电器
CN205610286U (zh) * 2016-05-09 2016-09-28 蔡丽丽 无线充电座
CN107959354A (zh) * 2017-12-29 2018-04-24 苏州库浩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CN207884333U (zh) * 2018-03-02 2018-09-18 张贺龙 多功能可调节无线充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7579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前海骏达(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支架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77255A1 (zh) 2021-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42218B1 (en) Wireless charging statio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KR101548465B1 (ko) 스마트 워치용 배터리 장치
US20120177967A1 (en) Battery cas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WO2016074377A1 (zh) 智能手环、功能模块以及智能手表
CN212162931U (zh) 无线充电器
CN106062657A (zh) 具有电转接头的对接套
CN108363290A (zh) 一种智能穿戴手表
CN213151707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3151724U (zh) 无线充电器
WO201812946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mart platform charging
CN110602286A (zh) 电子设备、传感器扩展装置和电子设备组件
CN217935888U (zh) 一种耳机组件
WO2018000169A1 (zh) 具有充电功能的手机保护壳
CN112486250A (zh) 可穿戴式智能终端设备
CN212968118U (zh) 可磁吸式触控笔转接器及触控笔收纳盒
CN215121519U (zh) 保护壳
CN210428110U (zh) 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211506480U (zh) 一种手写装置
CN210225686U (zh) 蓝牙耳机及蓝牙耳机组件
CN203553457U (zh) 超小型立式可换电源插头适配器
CN219181660U (zh) 一种无盖数显蓝牙耳机
WO2018000166A1 (zh) 具有充电功能的通讯装置保护壳
WO2018000168A1 (zh) 具有充电功能的通讯装置保护壳及通讯装置组合
US20140152231A1 (en) Dolly Charger
CN220382367U (zh) 一种设于翻盖连接器的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7

Address after: 528000, Unit 402, Block 3, Block 28-2, Fu'an Industrial Zone, Chonghe Village Committee, Leliu Street Offic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within the Fortune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Foshan Magic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4,5,6 building, 8 building,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Longhua New District,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OPOD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