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60207U - 马达及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马达及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60207U
CN212160207U CN202020298437.9U CN202020298437U CN212160207U CN 212160207 U CN212160207 U CN 212160207U CN 202020298437 U CN202020298437 U CN 202020298437U CN 212160207 U CN212160207 U CN 212160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magnetic
motor
optical device
slid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84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利德
吴雨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984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60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60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60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马达及摄像模组,马达包括支撑部件及可动部件,支撑部件包括基座与线圈,基座设有滑槽,线圈固定收容于基座内,可动部件包括承载座、滑动轴及磁性装置,承载座包括座体及凸设于座体外侧的承载臂,承载臂用于承载器件;滑动轴固定于座体上并与滑槽滑动相接,磁性装置固定于所述座体。在线圈与磁性装置之间的相互磁场作用下,可动部件能够相对支撑部件进行平移,可动部件通过滑动轴与支撑部件的滑槽滑动相接,有利于提高两者相对运动的稳定性,从而减小摄像模组在各姿态下的移动倾角。由于在座体的外侧凸设用于承载器件的承载臂,使得器件不会占用马达内部空间,有利于马达的超薄化发展。

Description

马达及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马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马达及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当前,移动终端(例如手机)上的变焦主要采用广角与长焦双摄融合成像技术。为了加大变焦倍率,长焦镜头的长度尺寸都比较大,而同时为保持移动终端的轻薄,需要将镜头沿与垂直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设置,因而提出潜望式折叠光路架构。在潜望式折叠光路架构中,采用马达前后平移反射镜实现自动对焦(Automatic Focus,简称AF),但由于反射镜自身高度较高,重心前倾,如何实现在重心前倾下各姿态都能保证较小的移动倾角成为技术实现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马达及摄像模组,以能够减小摄像模组在各姿态下的移动倾角。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包括支撑部件及可动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基座与线圈,所述基座设有滑槽,所述线圈固定收容于所述基座内,所述可动部件包括承载座、滑动轴及磁性装置,所述承载座包括座体及凸设于所述座体外侧的承载臂,所述承载臂用于承载器件;所述滑动轴固定于所述座体上并与所述滑槽滑动相接,所述磁性装置固定于所述座体,在所述线圈与所述磁性装置之间的相互磁场作用下,所述可动部件能够相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平移。
可动部件通过滑动轴与支撑部件的滑槽滑动相接,由于滑动轴与滑槽的接触点多,有利于提高两者相对运动的稳定性。另外,由于在座体的外侧凸设用于承载器件的承载臂,使得器件不会占用马达内部空间,有利于马达的超薄化发展,亦同时保证了较大的带载能力。例如,应用在摄像模组中时,承载臂承载的光学器件从马达内部移至外侧单侧,不占用马达高度空间实现超薄化,同时保证了较大的带载能力和较小的移动倾角,提高了摄像模组的光学特性。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座体具通孔,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由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边缘朝向同一侧弯折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及所述第三支撑部共同围成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支撑部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座体外,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均设有所述滑槽,所述滑动轴与所述滑槽滑动相接。基座与座体相互包容,使得马达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马达的体积。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间隔设置,所述滑动轴包括第一滑动轴及第二滑动轴,所述第一滑动轴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动轴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采用双滑动轴支撑,进一步提高可动部件相对支撑部件运动的稳定性。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滑动轴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接触,增大第一滑动轴与第一滑槽的接触面积,以进行导向,防止可动部件在相对支撑部件运动的过程中出现松晃现象的可能现象。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滑动轴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能够起容差作用,减小滑动轴因平行度偏差而造成滑动卡死的可能性。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槽的内壁设凹槽,用于容纳润滑物,其中润滑物可以是润滑脂,或特氟龙涂层。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座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承载臂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磁性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磁性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线圈之间,所述座体贯通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固定孔,所述滑动轴固定穿设于所述固定孔,通过所述固定孔固定所述滑动轴方便了所述滑动轴的组装及拆卸。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凹设容纳槽,所述磁性装置固定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有利于保护磁性装置,及提高座体的空间利用率。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轴与所述滑槽沿第一方向滑动相接,所述第一收容槽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三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侧壁上凸设第一抵持部,所述承载座还包括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持部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抵持部于第三方向相抵,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中,任意两者均相互垂直,用于对基座与承载座进行限位,防止承载座相对基座沿第三方向运动,从而提高马达沿第一方向平移运动的精度。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导磁件,所述导磁件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导磁件与所述磁性装置之间的磁吸力将所述承载座吸附于所述基座上,以使所述滑动轴与所述滑槽内壁相互接触。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定位压板,所述定位压板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座体位于所述定位压板与所述基座之间,防止承载座脱离所述基座。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磁性装置为单面双极性对充磁磁石,所述单面双极性对充磁磁石的第一磁极与所述单面双极性对充磁磁石的第二磁极沿垂直所述滑动轴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磁性相反;或者,所述磁性装置包括两个极性相反的磁性件,一个磁性件的第一磁极与另一个磁性件的第二磁极沿垂直所述滑动轴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磁性相反,使得磁性装置的磁场方向与可动部件的平移方向垂直,从而提高平移精度。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马达及第一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固定在所述承载臂上。
采用马达平移第一光学器件进行自动对焦时,由于可动部件通过滑动轴与支撑部件的滑槽滑动相接,滑动轴与滑槽的接触点多,有利于提高可动部件相对支撑部件运动的稳定性,能够减小摄像模组在各个姿态下能够减小的移动倾角。另外,光学器件从马达内部移至外侧单侧,不占用马达高度空间实现超薄化,同时保证了较大的带载能力和较小的移动倾角,提高了摄像模组的光学特性。
根据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二光学器件及第三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器件、所述第二光学器件与所述第三光学器件设在同一光路上,入射至所述第三光学器件的光,经所述第三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及所述第二光学器件进行光路折叠后出射。所述第三光学器件、所述第二光学器件及所述第一光学器件构成潜望式折叠光路架构,有利于提高摄像模组的变焦倍率。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装置主体及固定收容于装置主体内的摄像模组,所述滑动轴与所述滑槽沿第一方向滑动相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垂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2为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马达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线I-I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马达的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马达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摄像装置200,包括装置主体201及收容于装置主体201内的摄像模组100,以向装置主体201提供摄像功能。
摄像装置200可以为消费性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也可以为一些具备摄像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无人机、监控设备等等。本实施方式中,摄像装置200为手机,摄像模组100为摄像装置200的后置摄像模组,其中,第一方向X为摄像装置20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为摄像装置200的宽度方向,第三方向Z为摄像装置200的厚度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方向相互正交。装置主体201可以包括处理器、视频组件、音频组件、图像传感器等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2,摄像模组100包括马达101、第一光学器件103、第二光学器件105及第三光学器件107。马达101用于驱动第一光学器件103沿第一方向X进行平移运动,以使摄像模组100实现自动对焦。第一光学器件103为V型反射镜,第一光学器件103包括第一反射面1031及与第一反射面1031大致正交的第二反射面1033。第一反射面1031与第二反射面1033形成V型角。摄像模组100还包括第二光学器件105及第三光学器件107,第二光学器件105与第三光学器件107均为反射镜。其中,第二光学器件105大致呈三角形,第二光学器件105包括依次连接的透射面1051、第三反射面1053及第四反射面1055,第三反射面1053及第四反射面1055大致正交设置,透射面1051与所述V型角相对设置,第一反射面1031与第三反射面1053大致平行,第二反射面1033与第四反射面1053大致平行设置。第三光学器件107为一可绕第一轴线A与第二轴线B转动的反射镜,以将接收的光反射至第一反射面1031,所述第一轴线A平行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轴线B平行第二方向Y。
摄像装置200进行摄像时,例如,入射光沿第三方向入射至第三光学器件107,经第三光学器件107反射至第一反射面1031,经第一反射面1031透过透射面1051到达第三反射面1053,经第三反射面1053反射至第四反射面1055,再透过透射面1051到达第二反射面1033反射出去。摄像模组100进行自动对焦时,第三光学器件107绕第一轴线A和/或第二轴线B转动,马达101驱动第一光学器件103沿第一方向X作平移运动,调节第一光学器件103与第二光学器件105之间的间距,以调节焦距。其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可以理解,不限定第一光学器件103为V型反射镜,第一光学器件103也可以为其他的光学器件,例如平面反射镜或者包括透镜的光学模组;第二光学器件105不限定为三角形,第二光学器件105也可以其他的光学器件,例如,V型反射镜,即省略了透射面1051等等;不限定第三光学器件107为平面反射镜,第三光学器件107也可以其他的光学器件,例如凸面反射镜等等;对摄像模组100的光学器件的数量与位置不作限定还可以省略第二光学器件105及第三光学器件107,亦或,摄像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第四光学器件……。
请参阅图3与图4,马达101包括支撑部件20、可动部件40及定位压板60,可动部件40与支撑部件20沿第一方向X滑动相接,定位压板60固定于支撑部件20上,可动部件40位于支撑部件20与定位压板60之间,其中,第一光学器件103承载在可动部件40上,以随同可动部件40相对支撑部件20沿第一方向X进行平移运动,而实现摄像装置200的自动对焦功能。
请结合参阅图5与图6,支撑部件20包括基座21、驱动电路板22、线圈23及导磁件25。基座21包括第一支撑部211、第二支撑部212及第三支撑部213。第二支撑部212与第三支撑部213由第一支撑部211的边缘朝向同一侧弯折形成。第二支撑部212与第三支撑部213相对设置。第一支撑部211、第二支撑部212及第三支撑部213共同围成第一收容槽214,用于收容线圈23等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收容槽214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支撑部211朝向第一收容槽214的侧壁上设有凹槽2113,即第一收容槽214的底壁上设有凹槽2113,用于收容导磁件25。凹槽2113的底壁上设有露出凹槽2113的定位柱(图未示),用于定位驱动电路板22。第二支撑部212及第三支撑部213上设有滑槽216,用于与可动部件40滑动相接。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板22包括电路板221及驱动芯片223,电路板221套设于第一支撑部211的定位柱215上并收容于第一收容槽214内,电路板221上设有电路,驱动芯片223固定于电路板221朝向第一支撑部211的一侧并收容于凹槽2113内。凹槽2213能够保护驱动芯片223并方便驱动芯片223散热。可以理解,驱动芯片223与电路板221可以一体形成。线圈23与电路板221层叠设置并位于电路板221背离第一支撑部211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线圈23为平面线圈,所述平面线圈被形成在电路板221上的图案化金属层且背离第一支撑部211。可以理解,不限定线圈22为形成在电路板221上的平面线圈,其可以为单独设置的其他类型的线圈。第一支撑部211背离第一收容槽214的一侧凹设第二收容槽2115,导磁件25固定收容于第二收容槽2115内。可以理解,第一支撑部211也可以省略第二收容槽2115,将导磁件25直接固定在第一支撑部211背离第一支撑部211的一侧。
可动部件40包括承载座41、滑动轴43及磁性装置45。承载座41包括座体411及凸设于座体411上的承载臂413,图中仅示例性地示出承载臂413部分.第一光学器件103承载在承载臂413上,由于在座体411的外侧凸设用于承载第一光学器件103的承载臂413,使得第一光学器件103不会占用马达101的内部空间,有利于马达101的超薄化发展,亦同时保证了较大的带载能力。座体411具通孔4110,其中,第二支撑部212穿设于通孔4110内,第三支撑部213位于座体411外。座体4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4111与第二连接部4113。基座20与座体41相互包容,使得马达101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马达101的体积。承载臂413凸设于第一连接部4111背离第二连接部4113的一侧上。第二连接部4113位于第一收容槽214内。座体411贯通第二连接部4113设固定孔4115,用于固定滑动轴43。
滑动轴43固定穿设于固定孔4115并与滑槽216滑动相接,以使可动部件40能够相对固定部件20沿第一方向X运动。可动部件40通过滑动轴43与支撑部件20的滑槽216滑动配合,有利于提高两者相对运动的稳定性,能够减小摄像模组100在各个姿态下的移动倾角。
本实施方式中,滑动轴43的数量为两个,固定孔41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孔4115间隔设置于第二连接部4113,每个滑动轴43对应地固定穿设于一个固定孔4115并与对应滑槽216滑动相接。采用双滑动轴43支撑,有利于提高马达101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摄像模组100的自动对焦精度。可以理解,不限定滑动轴43与承载座41的固定方式,例如可采用插入点胶而将滑动轴43固定于固定孔4115中,也可采用嵌件注塑成型等方式。
更为具体的,滑槽216包括第一滑槽2161与第二滑槽2163,第一滑槽2161与第二滑槽2163间隔设置,滑动轴43包括第一滑动轴431及第二滑动轴433。第一滑动轴431与第一滑槽2161滑动相接,第二滑动轴433与第二滑槽2163滑动相接。
请结合参阅图7,第一滑槽2161大致为V型槽,第一滑槽2161的内壁包括两个第一侧壁2164及第一底壁2166,第一底壁2166连接于两个第一侧壁2164之间,两个第一侧壁2164相对设置。第一滑槽2161用于对第一滑动轴431起导向及支撑作用。由于第一滑动轴431与两个第一侧壁2164均接触,增大第一滑动轴431与第一滑槽261的接触面积,第一滑槽261对第一滑动轴431的运动进行导向,降低可动部件40在相对支撑部件20运动的过程中出现松晃现象的可能性。
第二滑槽2163大致为U型槽,第二滑槽2163包括两个第二侧壁2167及第二底壁2169,第二底壁2169连接于两个第二侧壁2167之间,两个第二侧壁2167相对设置。两个第二侧壁2167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二滑动轴433之间具间隙,以起容差作用,降低第二滑动轴433平行度偏差导致的滑动卡死。
可以理解,不限定滑槽216的形状与结构,例如第一滑槽2161可以省略第一底壁2166,两个第一侧壁2164直接连接。
可以理解,第一滑动轴431与第二滑动轴433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滑槽2161与第二滑槽2163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滑槽216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滑动轴4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第二连接部4113朝向第一支撑部211的一侧凹设容纳槽4117,磁性装置45固定收容于容纳槽4117内,有利于保护磁性装置45,及提高座体411的空间利用率。通过磁性装置45与导磁件25之间的磁吸力将承载座41吸附于基座21上。本实施方式中,磁性装置45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的磁性件,一个磁性件的第一磁极与另一个磁性件的第二磁极沿第二方向Y排列,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磁性相反,即磁性装置45的磁场方向大致与可动部件40相对固定部件20的运动方向相同。线圈23与磁性装置45表面平行,线圈23通电后,在线圈23与磁性装置45之间的相互磁场作用下,可动部件40能够相对支撑部件20沿第一方向X进行平移运动。可以理解,磁性装置45也可以为单面双极性对充磁磁石,所述单面双极性对充磁磁石的第一磁极与单面双极性对充磁磁石的第二磁极沿第二方向Y排列。
可动部件40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设于磁性装置45的磁极交界面,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实现位置闭环控制。
基座21还包括第一抵持部217(如图4所示),第一抵持部217凸设于第三支撑部213朝向第一收容槽214的侧壁上,承载座41还包括第二抵持部415,第二抵持部415凸设于第二连接部4113背离第一连接部4111的外壁上,第一抵持部217与第二抵持部415沿第三方向Z相抵。由于基座21通过第一抵持部415与承载座42的第二抵持部4117沿第三方向Z相抵,防止承载座41相对基座21沿第三方向Z运动。
第二支撑部212及第三支撑部213背离第一支撑部211的端面上均凸设定位柱215,定位压板60套设于第二支撑部212的定位柱215及第三支撑部213的定位柱215,从而盖设于基座21远离第一支撑部211的一端,使得承载座41位于定位压板60与基座21之间,防止承载座41脱离基座21。
请参阅图7所示,滑槽216上的内壁可以设有凹槽2160,第三支撑部213上的第一滑槽2161的内壁与第二滑槽2163的内壁上设有凹槽2160,用于容纳润滑物,其中润滑物可以是润滑脂或特氟龙涂层。润滑物用于减小滑动轴43与基座21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可动部件40相对支撑部件20滑动的顺畅性。可以理解,可以省略凹槽2160,而直接将润滑物涂覆于滑槽216的内壁上;不限定仅第三支撑部213上的滑槽216上设有凹槽2160,第二支撑部212上的滑槽216或者任意一个滑槽216的内壁上也设有凹槽2160,以提高润滑效果。
可以理解,可以省略导磁件25,而直接将基座21的部分设为导磁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及可动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基座与线圈,所述基座设有滑槽,所述线圈固定收容于所述基座内,所述可动部件包括承载座、滑动轴及磁性装置,所述承载座包括座体及凸设于所述座体外侧的承载臂,所述承载臂用于承载器件;所述滑动轴固定于所述座体上并与所述滑槽滑动相接,所述磁性装置固定于所述座体,在所述线圈与所述磁性装置之间的相互磁场作用下,所述可动部件能够相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平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具通孔,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由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边缘朝向同一侧弯折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及所述第三支撑部共同围成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支撑部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座体外,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均设有所述滑槽,所述滑动轴与所述滑槽滑动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间隔设置,所述滑动轴包括第一滑动轴及第二滑动轴,所述第一滑动轴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动轴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滑动轴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滑动轴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内壁设凹槽,用于容纳润滑物。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承载臂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磁性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磁性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线圈之间,所述座体贯通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固定孔,所述滑动轴固定穿设于所述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凹设容纳槽,所述磁性装置固定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与所述滑槽沿第一方向滑动相接,所述第一收容槽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三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侧壁上凸设第一抵持部,所述承载座还包括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持部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抵持部于第三方向相抵,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中,任意两者均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导磁件,所述导磁件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导磁件与所述磁性装置之间的磁吸力将所述承载座吸附于所述基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压板,所述定位压板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座体位于所述定位压板与所述基座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装置为单面双极性对充磁磁石,所述单面双极性对充磁磁石的第一磁极与所述单面双极性对充磁磁石的第二磁极沿垂直所述滑动轴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磁性相反;
或者,所述磁性装置包括两个极性相反的磁性件,一个磁性件的第一磁极与另一个磁性件的第二磁极沿垂直所述滑动轴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磁性相反。
13.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项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及第一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固定在所述承载臂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二光学器件及第三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器件、所述第二光学器件与所述第三光学器件设在同一光路上,入射至所述第三光学器件的光,经所述第三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器件及所述第二光学器件进行光路折叠后射出。
CN202020298437.9U 2020-03-11 2020-03-11 马达及摄像模组 Active CN212160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8437.9U CN212160207U (zh) 2020-03-11 2020-03-11 马达及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8437.9U CN212160207U (zh) 2020-03-11 2020-03-11 马达及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60207U true CN212160207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15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8437.9U Active CN212160207U (zh) 2020-03-11 2020-03-11 马达及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602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9123A (zh) * 2021-03-25 2023-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马达、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9123A (zh) * 2021-03-25 2023-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马达、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66745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11159661B2 (en)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942743B1 (ko)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07608052B (zh) 镜头驱动模块
CN112230366A (zh) 反射模块和相机模块
WO2021136280A1 (zh) 变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1758070A (zh) 相机模块
KR20230079320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2160207U (zh) 马达及摄像模组
CN212623284U (zh) 驱动结构、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20155553A1 (en)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240075266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3423564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US20230314759A1 (en) Camera module
US11863854B2 (en) Lens device capable of operation of multi-magnifications, optical zoom in high magnification, and miniaturization of the lens module thereof
CN221149017U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21827152U (zh) 反射器致动器
CN221124969U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114630046B (zh) 摄像装置
CN114585956B (zh) 棱镜驱动装置
US20230075426A1 (en) Camera module
CN117826360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
CN117826400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
CN117881993A (zh) 镜头组装体
CN118707793A (zh) 一种光转向组件及其摄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