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8872U - 测温智能卡 - Google Patents

测温智能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8872U
CN212158872U CN202020688645.XU CN202020688645U CN212158872U CN 212158872 U CN212158872 U CN 212158872U CN 202020688645 U CN202020688645 U CN 202020688645U CN 212158872 U CN212158872 U CN 212158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ing
temperature
sensing element
smart car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886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强
陈武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886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8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8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8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温智能卡,测温智能卡包括:卡基,包括卡体以及内置于卡体内的元件,卡基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至少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具有感温件安置位,感温件安置位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元件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错位设置;感温件,固定于感温件安置位,具有背向卡基设置的感温层。感温件安置位和元件的投影不会完全重叠,能够有效避免感温件对元件产生干涉,影响元件的自身的识别支付等功能,同时,通过感温件上的远离卡基设置的感温层,能够快速感测待测物如用户手腕处的温度,快速判断用户的健康状态,使用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测温智能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变标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温智能卡。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达到新的高度。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对体温的持续监测有助于疾病的即使发现和治疗。目前,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出了银行卡、公交卡、门禁卡等用于移动支付或其他功能的智能卡,但是,现有的智能卡的功能单一,均不具备测温的功能,实用性差,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测温智能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智能卡,能够快速感测待测物如用户手腕处的温度,快速判断用户的健康状态,使用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温智能卡包括:卡基,包括卡体以及内置于所述卡体内的元件,所述卡基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至少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具有感温件安置位,所述感温件安置位在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元件在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错位设置;感温件,固定于所述感温件安置位,具有背向所述卡基设置的感温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感温件安置位上设有放置槽以及位于所述放置槽且与所述感温件对应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包括与所述感温件的侧面相对的第一承接面和与所述感温件的底面相对的第二承接面,所述第一承接面在所述测温智能卡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感温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承接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承接面倾斜设置,所述感温件的侧面相对于所述感温件的底面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承接面平行于所述感温件的侧面;或所述第一承接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承接面,且所述感温件的侧面垂直于所述感温件的底面;或所述第一承接面(131)相对于所述第二承接面(132)倾斜设置,所述感温件(2)的侧面垂直于所述感温件(2)的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承接面与所述感温件的侧面之间设有呈环状的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为3D打印形成的油墨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承接面与所述第二承接面连接有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与所述第一承接面形成呈V型的密封层容置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感温件安置位在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元件在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不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卡体包括第一图案印刷层、第二图案印刷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印刷层和所述第二图案印刷层之间的中间器件层,所述元件设于所述中间器件层,所述放置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图案印刷层、所述第二图案印刷层中的至少一者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图案印刷层和所述第二图案印刷层远离所述中间器件层的一侧上分别设有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所述放置槽贯穿所述第一图案印刷层和所述第一保护膜或所述第二图案印刷层和所述第二保护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感温件与所述感温件安置位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覆盖有粘性层,以使所述感温件固定于所述感温件安置位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感温件安置位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感温件的外缘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感温件的外缘表面的部分上设有密封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温智能卡,包括卡基以及感温件,感温件固定于卡基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一者的感温件安置位上,且由于感温件安置位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元件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错位设置,即感温件安置位和元件的投影不会完全重叠,能够有效避免感温件对元件产生干涉,影响元件的自身的识别支付等功能,同时,通过感温件上的远离卡基设置的感温层,能够快速感测待测物如用户手腕处的温度,快速判断用户的健康状态,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测温智能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测温智能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测温智能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测温智能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测温智能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提供的测温智能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卡基;11-卡体;111-第一图案印刷层;112-中间器件层;113-第二图案印刷层;114-第一保护膜;115-第二保护膜;12-元件;13-放置槽;131-第一承接面;132-第二承接面;133-过渡面;2-感温件;3-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温智能卡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测温智能卡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智能卡,包括:卡基1,包括卡体11以及内置于卡体11内的元件12,卡基1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至少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具有感温件安置位,感温件安置位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元件12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错位设置;感温件2,固定于感温件安置位,具有背向卡基1设置的感温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温智能卡,包括卡基1以及感温件2,感温件2固定于卡基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一者的感温件安置位上,且由于感温件安置位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元件12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错位设置,即感温件安置位和元件12的投影不会完全重叠,能够有效避免感温件2对元件12产生干涉,影响元件12的自身的识别支付等功能,同时,通过感温件2上的远离卡基1设置的感温层,能够快速感测待测物如用户手腕处的温度,快速判断用户的健康状态,使用方便快捷。
需要说明的是,感温件安置位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元件12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错位设置,具体是指,在测温智能卡的厚度方向,感温件安置位与元件之间的位置相对交错设置,即感温件安置位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元件12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叠或不重叠,感温件安置位的投影不会覆盖元件12的投影。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所采用的智能卡的种类不同,设于卡体11内的元件12具体可以为芯片、天线等器件,当元件12被感温件2完全覆盖或者遮挡,即感温件安置位和元件12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完全重叠时,可能会影响测温智能卡的正常识别、支付等由元件12实现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感温件2上的感温层远离卡基1设置即感温层位于感温件2的最外侧,方便用户或被测物通过与感温层接触而测试温度,感温层具体可以采用感温油墨等感温材料制成,当被测物的温度超过一定的温度时,感温层则会通过变色或者图案变化等形式警示用户,当然,感温件2也可以采用显示屏与温度传感器相结合的形式,对被测物的温度进行直观的显示,具体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ED显示屏等形式,感温件2也可选用感温贴,感温贴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异形,与卡体上的图案的设计元素相配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感温件2从卡基1上脱落,提高感温件2固定的稳定性,感温件安置位上设有放置槽13以及位于放置槽13且与感温件2对应的承接部,承接部包括与感温件2的侧面相对的第一承接面131和与感温件2的底面相对的第二承接面132,第一承接面131在测温智能卡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感温件2在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放置槽13的具体形状尺寸需要与感温件2的形状尺寸相匹配,通常放置槽13略大于感温件2或者与感温件2的尺寸相等,可以理解的是,放置槽13略大于感温件2,更便于安装感温贴,放置槽13具体可以通过铣槽的方式加工成型,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加工形式,例如激光刻槽。
第一承接面131在测温智能卡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感温件2在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具体的,第一承接面131在测温智能卡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感温件2在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即感温件2的上表面即感温层部分能够伸出放置槽13,方便与被测物发生接触,进行检测,只要感温件2不低于放置槽13的设置形式均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承接面131相对于第二承接面132倾斜设置,感温件2的侧面相对于感温件2的底面倾斜设置,且第一承接面131平行于感温件2的侧面;或第一承接面131垂直于第二承接面132,且感温件2的侧面垂直于感温件2的底面或第一承接面131相对于第二承接面132倾斜设置,感温件2的侧面垂直于感温件2的底面。
其中,通过将第一承接面131相对于第二承接面132倾斜设置,感温件2的侧面相对于感温件2的底面倾斜设置,可以降低感温件2被弄掉的可能性,即提高感温件2的侧面被扣住进而把感温件2扣掉的难度,提高感温件2固定时的稳定性,另外,感温件2采用感温贴时,感温贴的侧面一般垂直于感温贴的底面,此时,第一承接面131可以与感温贴的形状相匹配,垂直于第二承接面132设置,也可以使第一承接面131相对于第二承接面132倾斜设置,并无特殊限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为了进一步提高感温件2固定时的牢固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承接面131与感温件2的侧面之间设有呈环状的密封层3,密封层3为3D打印形成的油墨层。
具体的,放置槽13略大于感温件2尺寸,即第一承接面131与感温件2的侧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在间隙内填充一些密封材料,形成环绕感温件2的侧面的密封层3,密封层3不仅能够连接第一承接面131与感温件2的侧面,还可以防止间隙内容纳污垢,影响使用寿命。密封层3具体可以采用透明油墨或彩色油墨进行打印,工艺简单,且厚度与设置位置方便控制,不会对卡基1其他位置的图案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承接面131与第二承接面132连接有过渡面133,过渡面133与第一承接面131形成呈V型的密封层3容置槽。
具体的,根据加工工艺或工具不同,过渡面133与第二承接面132的连接处可以与测温件的背面相接触,即测温件的背面部分位于第二承接面132上,如图4所示,也可以恰好位于测温件的背面边缘即测温件的背面恰好完全位于第二承接面132上,第二承接面132的面积等于测温件的背面面积,如图3所示,或者过渡面133与第二承接面132的连接处不与测温件的背面接触,即第二承接面132的面积大于测温件的背面面积,测温件的背面全部位于第二承接面132上,如图6所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感温件安置位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元件12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不重叠。即让感温件2与元件12完全错位开,避免感温件2对元件12发射或接收信号等功能产生干涉,影响正常使用。
卡体11包括第一图案印刷层111、第二图案印刷层113以及位于第一图案印刷层111和第二图案印刷层113之间的中间器件层112,元件12设于中间器件层112,放置槽13开设于第一图案印刷层111、第二图案印刷层113中的至少一者上。
考虑到开设放置槽13会影响整个测温智能卡的结构强度,可以将放置槽13开设于第一图案印刷层111、第二图案印刷层113中的一者上,同时,为了避免放置槽13对中间器件层112内的元件12造成影响,放置槽13并不会贯穿中间器件层112,只会设置在第一图案印刷层111或第二图案印刷层113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图案印刷层111和第二图案印刷层113远离中间器件层112的一侧上分别设有第一保护膜114和第二保护膜115,放置槽13贯穿第一图案印刷层111和第一保护膜114或第二图案印刷层113和第二保护膜115。
其中,第一保护膜114和第二保护膜115即分别用于保护第一图案印刷层111和第二图案印刷层113不受损伤或者侵蚀的层体,通常采用稳定性、耐腐蚀性较好的塑料制成,由于感温件2需要与被测物发生接触,因而放置槽13需要贯穿位于卡基1最外层的第一保护膜114或者第二保护膜115。当然,卡基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多层卡体结构,也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即只具有一层卡体11,元件12设于卡体11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感温件2与感温件安置位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覆盖有粘性层,以使感温件2固定于感温件安置位上。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粘性层可以将感温件2牢牢固定在感温件安置位上,粘性层具体可以采用粘性胶水、固态胶等材料。
请参阅图7,为了保证卡基1的结构强度,可以不在感温件安置位上开设放置槽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感温件安置位设于第一表面,感温件2的外缘表面与第一表面靠近感温件2的外缘表面的部分上设有密封层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表面上没有开设放置槽13,感温件2直接贴合于第一表面,即感温件2整体相对于第一表面外伸,为了避免感温件2的外缘被损坏或通过外缘将整个感温件2取下,在感温件2的外缘表面与第一表面靠近感温件2的外缘表面的部分上设有密封层3,即通过密封层3将整个感温件2的外缘进行密封,防止用户触碰到感温件2的外缘,提高了感温件2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Claims (10)

1.一种测温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基(1),包括卡体(11)以及内置于所述卡体(11)内的元件(12),所述卡基(1)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至少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具有感温件安置位,所述感温件安置位在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元件(12)在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错位设置;
感温件(2),固定于所述感温件安置位,具有背向所述卡基(1)设置的感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件安置位上设有放置槽(13)以及位于所述放置槽(13)且与所述感温件(2)对应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包括与所述感温件(2)的侧面相对的第一承接面(131)和与所述感温件(2)的底面相对的第二承接面(132),所述第一承接面(131)在所述测温智能卡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感温件(2)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温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接面(131)相对于所述第二承接面(132)倾斜设置,所述感温件(2)的侧面相对于所述感温件(2)的底面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承接面(131)平行于所述感温件(2)的侧面;或
所述第一承接面(131)垂直于所述第二承接面(132),且所述感温件(2)的侧面垂直于所述感温件(2)的底面;或
所述第一承接面(131)相对于所述第二承接面(132)倾斜设置,所述感温件(2)的侧面垂直于所述感温件(2)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温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接面(131)与所述感温件(2)的侧面之间设有呈环状的密封层(3),所述密封层(3)为3D打印形成的油墨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温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接面(131)与所述第二承接面(132)连接有过渡面(133),所述过渡面(133)与所述第一承接面(131)形成呈V型的开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件安置位在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元件(12)在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温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体(11)包括第一图案印刷层(111)、第二图案印刷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印刷层(111)和所述第二图案印刷层之间的中间器件层(112),所述元件(12)设于所述中间器件层(112),所述放置槽(13)开设于所述第一图案印刷层(111)、所述第二图案印刷层中的至少一者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温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印刷层(111)和所述第二图案印刷层远离所述中间器件层(112)的一侧上分别设有第一保护膜(114)和第二保护膜(115),所述放置槽(13)贯穿所述第一图案印刷层(111)和所述第一保护膜(114)或所述第二图案印刷层和所述第二保护膜(1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件(2)与所述感温件安置位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覆盖有粘性层,以使所述感温件(2)固定于所述感温件安置位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温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件安置位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感温件(2)的外缘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感温件(2)的外缘表面的部分上设有密封层(3)。
CN202020688645.XU 2020-04-29 2020-04-29 测温智能卡 Active CN212158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8645.XU CN212158872U (zh) 2020-04-29 2020-04-29 测温智能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8645.XU CN212158872U (zh) 2020-04-29 2020-04-29 测温智能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8872U true CN212158872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21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88645.XU Active CN212158872U (zh) 2020-04-29 2020-04-29 测温智能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8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3441B (zh) 检测触摸的方法以及光学触摸传感系统
CN107495929B (zh) 可穿戴设备和状态检测方法
CN102648113B (zh) 无框内部后视镜组件
CA2662267C (en) Enclosure to prevent fluid ingress of a device having a touch screen interface
US8085165B2 (en) Wireless corrosion sensor
CN107124484A (zh) 移动终端及其显示屏点亮和熄灭的切换控制方法
KR102067789B1 (ko) 누액 감지 시스템 및 누액 감지 방법
CN212158872U (zh) 测温智能卡
EP3973261B1 (en) Enhanced ambient temperature detection
CN108684207A (zh) 光学生物识别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102758A (zh) 显示装置
US6572012B1 (en) Transaction terminal having a protective cover assembly
CN107111923A (zh) 用于试衣室的装置和方法
CN108304096B (zh) 触控组件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及防湿误触的方法
US10342136B2 (en) Monitoring device
US20150183384A1 (en) Vehicle registration moun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US10088872B2 (en) Capacitive detection of screen protector remov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6160989U (zh) 装配间隙测量系统
US11034312B2 (en) Vehicle registration moun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KR101743942B1 (ko) 극저온 밀봉 배리어의 접착 파라미터를 점검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6039465U (zh) 压力感应触摸装置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JPH11175681A (ja) 携帯可搬電子データ担体
CN110823960B (zh) 表面损伤检测装置
CN219657016U (zh) 天平防尘保护结构
CN216283938U (zh) 一种车辆照明传感器的固定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