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7609U - 接水盘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接水盘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7609U
CN212157609U CN202020978596.3U CN202020978596U CN212157609U CN 212157609 U CN212157609 U CN 212157609U CN 202020978596 U CN202020978596 U CN 202020978596U CN 212157609 U CN212157609 U CN 212157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low guide
water collecting
collecting cavity
di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785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柏松
吴淋
李运志
吴多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785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7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7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7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水盘和空调器,接水盘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支撑台,支撑台设于容纳腔内,且支撑台在容纳腔中限定出导流槽和聚水腔;其中,导流槽包括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分别位于支撑台延伸方向的两侧,聚水腔位于支撑台的端部并与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水盘,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支撑台,支撑台能够放置其他部件,并对其他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台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因此设置在支撑台上的部件两侧的冷凝水可分别流向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避免冷凝水及灰尘积攒在位于支撑台上的部件的底部。

Description

接水盘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水盘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包括换热器和接水盘,接水盘上设置有一条排水槽,且位于换热器底部的一侧,换热器上产生的冷凝水随着换热器表面滑落到排水槽流走,当空调运行较长时间后,换热器没有排水槽的一侧,灰尘会随冷凝水流入蒸发器底部,使得换热器底部残留一部分灰尘,影响换热器底部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水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接水盘,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支撑台,支撑台设于容纳腔内,且支撑台在容纳腔中限定出导流槽和聚水腔;其中,导流槽包括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分别位于支撑台延伸方向的两侧,聚水腔位于支撑台的端部并与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水盘,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支撑台,支撑台能够放置其他部件,并对其他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支撑台由容纳腔的底壁凸起,并在容纳腔中限定出导流槽和聚水腔,且导流槽包括位于支撑台两侧的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也就是支撑台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因此设置在支撑台上的部件两侧的冷凝水可分别流向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避免冷凝水及灰尘积攒在位于支撑台上的部件的底部,同时,聚水腔位于支撑台及导流槽的端部,且聚水腔与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相连通,从而液体能够由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流向聚水腔,便于将液体集中处理。
具体地,接水盘上方设置换热器,换热器的底部抵接在支撑台上,通过支撑台起到支撑的作用,也就是换热器伸入接水盘内,进而减小了整体占用的空间,同时,沿支撑台的延伸方向,支撑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使得换热器两侧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分别流向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避免灰尘及冷凝水积攒在换热器的底部,进而提高了换热器底部的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台的延伸方向也就是导流槽内液体的流动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的接水盘,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水盘还包括:第一导流部,设于容纳腔内,第一导流部相对于容纳腔的底壁倾斜设置;第二导流部,设于容纳腔内,第二导流部相对于容纳腔的底壁倾斜设置;其中,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分别位于支撑台延伸方向的两侧,第一导流槽位于支撑台与第一导流部之间,第一导流部适于向第一导流槽内导流,第二导流槽位于第二导流部与支撑台之间,第二导流部适于向第二导流槽内导流。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水盘包括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位于支撑台延伸方向的两侧,且第一导流部能够向第一导流槽内导流,第二导流部能够向第二导流槽内导流,也就是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在支撑台的两侧分别向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倾斜,提升了导流效果,进而使得液体快速聚集在聚水腔内,便于液体的集中处理。同时,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设置在支撑台的两侧,也就是近似对称设置,使得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能够与空调器的风场配合,使风流动的更顺畅,进而减小了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支撑台的延伸方向,第一导流部的端部与聚水腔相连接,且第一导流部与聚水腔相连接的一端与聚水腔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90°;沿支撑台的延伸方向,第二导流部的端部与聚水腔相连接,且第二导流部与聚水腔相连接的一端与聚水腔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90°。
在该技术方案中,沿支撑台的延伸方向,聚水腔位于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的端部,也就是沿接水盘的长度方向,一部分形成支撑台以及位于支撑台两侧的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另一部分形成聚水腔,增大了聚水腔的空间,进而在将接水盘应用在其他结构中时,聚水腔为其他结构的安装提供了空间。同时,第一导流部的端部与聚水腔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在80°至90°之间,第二导流部的端部与聚水腔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在80°至90°之间,使得第一导流部的端部和第二导流部的端部与聚水腔近似垂直过渡,从而避免第一导流部的端部和第二导流部的端部向聚水腔内延伸,进一步增大了聚水腔的空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容纳腔的一部分向容纳腔的内部凸起形成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容纳腔的底壁的一部分向容纳腔的内部凸起形成支撑台。
在该技术方案中,容纳腔的一部分向内部凸起形成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容纳腔的底壁的一部分向内部凸起形成支撑台,支撑台位于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之间,支撑台与第一导流部之间形成第一导流槽,支撑台与第二导流部之间形成第二导流槽,也就是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支撑台由壳体的一部分形成,从而提高了壳体与第一导流部、第二导流部及支撑台的连接强度,同时也降低了接水盘的制造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水盘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第一导流部的外壁面、第二导流部的外壁面和支撑台的外壁面均设有第一加强筋;其中,第一导流部的外壁面上的第一加强筋向第一导流槽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导流槽的外壁面连接,支撑台的外壁面上的第一加强筋分别与第一导流槽的外壁面和第二导流槽的外壁面连接,第二导流部的外壁面上的第一加强筋向第二导流槽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导流槽的外壁面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水盘还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接水盘的背部,也就是设置在第一导流部的外侧壁、支撑台的外侧壁及第二导流部的外侧壁上,起到提高接水盘强度的作用,避免搬运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情况,其中,设置在第一导流部的外侧壁上的第一加强筋,延伸至第一导流槽并与第一导流槽连接,设置在第二导流部的外侧壁上的第一加强筋,延伸至第二导流槽并与第二导流槽连接,设置在支撑台上的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导流槽的外侧壁和第二导流槽的外侧壁,进而提高了第一加强筋的连接强度,避免接水盘变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接水盘垂直于导流槽长度方向的多个截面中,至少一部分截面的外侧壁的轮廓线通过第一加强筋连接成曲线。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接水盘垂直于导流槽长度方向的多个截面中,至少一部分截面的外侧壁的轮廓线通过第一加强筋连接成曲线,也就是,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的部分,第一加强筋与第一导流部的外壁面、第二导流部的外壁面、支撑台的外壁面、第一导流槽的外壁面、第二导流槽的外壁面均光滑过渡连接,从而使得接水盘的背部设有第一加强筋的部分的轮廓线呈曲线,进而便于在接水盘的背部粘贴静音部件或隔热部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水盘还包括定位槽,定位槽由第一导流部或第二导流部向支撑台方向延伸,其中,定位槽的一部分形成在第一导流部或第二导流部上,另一部分形成在支撑台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水盘还包括定位槽,定位槽由第一导流部或第二导流部向支撑台延伸,并且一部分形成在第一导流部或第二导流部上,另一部分形成在支撑台上,从而在接水盘上方布置换热器时,便于换热器的定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水盘还包括围边,围边围设在容纳腔周侧,且围边围设在聚水腔周侧的部分形成聚水腔的侧壁,围边围设在第一导流部周侧的部分与第一导流部远离第一导流槽底壁的一端相连接,围边围设在第二导流部周侧的部分与第二导流部远离第二导流槽底壁的一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水盘还包括围边,围边围设在容纳腔的周侧,并且围设在聚水腔周侧的围边形成聚水腔的侧壁,围设在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周侧的部分与第一导流部远离第一导流槽底壁的一端、第二导流部远离第二导流槽底壁的一端连接。通过围边的设置,加强了接水盘的强度,且围边的设置便于接水盘的安装及搬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围边上设有插销,插销靠近接水盘的中部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围边上设有插销,通过插销可将接水盘安装在其他结构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插销的横截面为以下任一种:腰形、圆形、椭圆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插销的横截面为以下任一种:腰形、圆形、椭圆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水盘还包括:排水管,设于聚水腔的侧壁上,并与聚水腔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体聚集在聚水腔后通过设置在聚水腔侧壁上的排水管排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水盘还包括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设于壳体上,且靠近排水管设置;其中,聚水腔的内壁面和聚水腔的外壁面均设有第二加强筋。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上设有第二加强筋,且靠近排水管设置,因此提高了排水管与壳体的连接强度,避免搬运过程中排水管松动、变形,进而避免排水管与壳体的连接处漏水。其中,聚水腔的内壁面和聚水腔的外壁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提高了排水管处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聚水腔内壁面上的第二加强筋,分别与聚水腔设有排水管的侧壁以及聚水腔的底壁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聚水腔内还设有聚水槽,聚水槽向聚水腔的底部方向凹陷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聚水腔内设有凹陷的聚水槽,通过聚水槽更进一步地聚集液体,进而便于液体的集中处理。
进一步地,聚水槽位于聚水腔的角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水盘还包括: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设于聚水腔的外壁面上,且靠近聚水槽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水盘还包括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设置在聚水腔的外壁面上,且靠近聚水槽设置,以提高聚水槽处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水盘为塑料接水盘或泡沫接水盘。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水盘为塑料接水盘或泡沫接水盘,塑料接水盘便于制造,泡沫接水盘较轻且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水盘为一体成型而成。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水盘为一体成型而成,降低了制造成本,且提高了接水盘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垂直于支撑台的延伸方向,第一导流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导流槽的宽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导流槽的宽度,以适应不同的导流量,提高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导流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槽的宽度与第二导流槽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1.5。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流槽的宽度和第二导流槽的宽度之比过大则会增加整体的制造成本,第一导流槽的宽度和第二导流槽的宽度之比过小则会降低导流效率,不能适应不同的导流量,因此将第一导流槽的宽度与第二导流槽的宽度的比值设计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1.5,既降低了制造成本,又能够适应不同的导流量,提升导流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器;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接水盘,换热器设于接水盘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接水盘,因此具有接水盘的全部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换热器设置在接水盘上方,因此在换热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可通过接水盘盛装,避免冷凝水滴落在其他部件上影响空调器的使用。
进一步地,换热器支撑在第一导流部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的一部分抵接在支撑台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的一部分抵接在接水盘的支撑台上,进而使得换热器伸入接水盘内的部分得到支撑,提高了换热器的稳定性。同时,支撑台两侧设有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因此使得换热器两侧的冷凝水均能从两侧的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排出,避免积攒在换热器底部。
进一步地,支撑台的宽度与换热器底部的翅片的宽度相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第一导流槽位于换热器的背风侧,第二导流槽位于换热器的迎风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值得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换热器的背风侧的冷凝水较多,当换热器的背风侧的导流槽过窄时,气流吹过时会将导流槽内的水吹起,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因此,将较宽的第一导流槽设置在换热器的背风侧,提高了对换热器的冷凝水的导流效率,使得换热器背风侧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快速被导出,避免气流将第二导流槽内的水吹起,相应地,换热器的迎风侧的冷凝水较少,将第二导流槽设置在换热器的迎风侧,在起到导流的作用的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水泵,水泵包括进水口,进水口与聚水腔的聚水槽相连通;盖板,盖板与接水盘相连接,盖板位于接水盘外侧,盖板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接水盘的插销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水泵和盖板,水泵位于聚水槽的正上方,能够将聚水槽内的液体泵出。盖板包覆在接水盘的外部,使得空调器外观更美观,同时,盖板通过安装孔安装在接水盘的插销上,使得盖板能够紧贴接水盘。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中隔板,中隔板上设有卡舌,卡舌搭接在第二导流部的围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水盘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水盘的仰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实施例的A-A向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接水盘,102壳体,104支撑台,106第一导流槽,108第二导流槽,110聚水腔,1100聚水槽,112第一导流部,114第二导流部,116第一加强筋,118定位槽,120围边,122插销,124排水管,126第二加强筋,128第三加强筋,200空调器,202换热器,204水泵,206盖板,208中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接水盘100和空调器200。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100,包括:壳体102和支撑台104。
具体地,壳体102具有容纳腔;支撑台104设于容纳腔内,且支撑台104在容纳腔中限定出导流槽和聚水腔110;其中,导流槽包括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分别位于支撑台104延伸方向的两侧,聚水腔110位于支撑台104的端部并与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水盘100,包括壳体102和位于壳体102内的支撑台104,支撑台104能够放置其他部件,并对其他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支撑台104由容纳腔的底壁凸起,并在容纳腔中限定出导流槽和聚水腔110,且导流槽包括位于支撑台104两侧的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也就是支撑台104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因此设置在支撑台104上的部件两侧的冷凝水可分别流向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避免冷凝水及灰尘积攒在位于支撑台104上的部件的底部,同时,聚水腔110位于支撑台104及导流槽的端部,且聚水腔110与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相连通,从而液体能够由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流向聚水腔110,便于将液体集中处理。
具体地,接水盘100上方设置换热器202,换热器202的底部抵接在支撑台104上,通过支撑台104起到支撑的作用,也就是换热器202伸入接水盘100内,进而减小了整体占用的空间,同时,沿支撑台104的延伸方向,支撑台10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使得换热器202两侧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分别流向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避免灰尘及冷凝水积攒在换热器202的底部,进而提高了换热器202底部的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台104的延伸方向也就是导流槽内液体的流动方向。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接水盘100还包括:第一导流部112,设于容纳腔内,第一导流部112相对于容纳腔的底壁倾斜设置;第二导流部114,设于容纳腔内,第二导流部114相对于容纳腔的底壁倾斜设置;其中,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分别位于支撑台104延伸方向的两侧,第一导流槽106位于支撑台104与第一导流部112之间,第一导流部112适于向第一导流槽106内导流,第二导流槽108位于第二导流部114与支撑台104之间,第二导流部114适于向第二导流槽108内导流。
在该实施例中,接水盘100包括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位于支撑台104延伸方向的两侧,且第一导流部112能够向第一导流槽106内导流,第二导流部114能够向第二导流槽108内导流,也就是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在支撑台104的两侧分别向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倾斜,提升了导流效果,进而使得液体快速聚集在聚水腔110内,便于液体的集中处理。同时,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设置在支撑台104的两侧,也就是近似对称设置,使得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能够与空调器200的风场配合,使风流动的更顺畅,进而减小了噪音。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部112与第一导流槽106连接的一端高于第一导流槽106的底壁,第二导流部114与第二导流槽108连接的一端高于第二导流槽108的底壁。
实施例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二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沿支撑台104的延伸方向,第一导流部112的端部与聚水腔110相连接,且第一导流部112与聚水腔110相连接的一端与聚水腔110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90°;沿支撑台104的延伸方向,第二导流部114的端部与聚水腔110相连接,且第二导流部114与聚水腔110相连接的一端与聚水腔110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90°。
在该实施例中,沿支撑台104的延伸方向,聚水腔110位于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的端部,也就是沿接水盘100的长度方向,一部分形成支撑台104以及位于支撑台104两侧的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另一部分形成聚水腔110,增大了聚水腔110的空间,进而在将接水盘100应用在其他结构中时,聚水腔110为其他结构的安装提供了空间。同时,第一导流部112的端部与聚水腔110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在80°至90°之间,第二导流部114的端部与聚水腔110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在80°至90°之间,使得第一导流部112的端部和第二导流部114的端部与聚水腔110近似垂直过渡,从而避免第一导流部112的端部和第二导流部114的端部向聚水腔110内延伸,进一步增大了聚水腔110的空间。
具体地,接水盘100应用在空调器200内时,换热器202设置在接水盘100上方,换热器202可在聚水腔110内布管,第一导流部112的端部与聚水腔110的底壁近似垂直过渡,第二导流部114的端部与聚水腔110的底壁近似垂直过渡,增大了换热器202的布管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部112与聚水腔110相连接的一端与聚水腔110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90°,第二导流部114与聚水腔110相连接的一端与聚水腔110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90°,也就是第一导流部112的端部与聚水腔110以类似台阶的形式过渡,第二导流部114的端部与聚水腔110以类似台阶的形式过渡,而并非向聚水腔110方向逐渐倾斜过渡,从而第一导流部112的端部和第二导流部114的端部对聚水腔110具有避让的效果,使得聚水腔110内的空间增大,进而便于聚水腔110内的布管。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部112包括用于向第一导流槽106内导流的导流坡面以及连接导流坡面和聚水腔110的过渡面,过渡面形成聚水腔110的一部分,并且过渡面与聚水腔110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90°,也就是过渡面接近竖直设置。第二导流部114的结构与第一导流部112相同,也是包括导流坡面和过渡面,在此不在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容纳腔的一部分向容纳腔的内部凸起形成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容纳腔的底壁的一部分向容纳腔的内部凸起形成支撑台104。
在该实施例中,容纳腔的一部分向内部凸起形成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容纳腔的底壁的一部分向内部凸起形成支撑台104,支撑台104位于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之间,支撑台104与第一导流部112之间形成第一导流槽106,支撑台104与第二导流部114之间形成第二导流槽108,也就是第一导流部112、第二导流部114、支撑台104由壳体102的一部分形成,从而提高了壳体102与第一导流部112、第二导流部114及支撑台104的连接强度,同时也降低了接水盘100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第一导流部112、第二导流部114及壳体102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接水盘100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116,第一导流部112的外壁面、第二导流部114的外壁面和支撑台104的外壁面均设有第一加强筋116;其中,第一导流部112的外壁面上的第一加强筋116向第一导流槽106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导流槽106的外壁面连接,支撑台104的外壁面上的第一加强筋116分别与第一导流槽106的外壁面和第二导流槽108的外壁面连接,第二导流部114的外壁面上的第一加强筋116向第二导流槽108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导流槽108的外壁面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接水盘100还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116,第一加强筋116设置在接水盘100的背部,也就是设置在第一导流部112的外侧壁、支撑台104的外侧壁及第二导流部114的外侧壁上,起到提高接水盘100强度的作用,避免搬运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情况,其中,设置在第一导流部112的外侧壁上的第一加强筋116,延伸至第一导流槽106并与第一导流槽106连接,设置在第二导流部114的外侧壁上的第一加强筋116,延伸至第二导流槽108并与第二导流槽108连接,设置在支撑台104上的第一加强筋116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导流槽106的外侧壁和第二导流槽108的外侧壁,进而提高了第一加强筋116的连接强度,避免接水盘100变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部112、第二导流部114和支撑台104分别由容纳腔向内部凸起形成,并且第一导流部112与第一导流槽106连接的一端高于第一导流槽106的底壁,第二导流部114与第二导流槽108连接的一端高于第二导流槽108的底壁,因此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的外壁面凸出于第一导流部112、第二导流部114及支撑台104。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部112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16,多个第一加强筋116沿第一导流槽106的延伸方向分布,第二导流部114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16,多个第一加强筋116沿第二导流槽108的延伸方向分布,支撑台104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16,多个第一加强筋116沿支撑台104的延伸方向分布。
进一步地,设置在第一导流部112的外壁面上的第一加强筋116、设置在第二导流部114的外壁面上的第一加强筋116、设置在支撑台104的外壁面上的第一加强筋116在垂直于支撑台104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接水盘100垂直于导流槽长度方向的多个截面中,至少一部分截面的外侧壁的轮廓线通过第一加强筋116连接成曲线。
在该实施例中,在接水盘100垂直于导流槽长度方向的多个截面中,至少一部分截面的外侧壁的轮廓线通过第一加强筋116连接成曲线,也就是,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6的部分,第一加强筋116与第一导流部112的外壁面、第二导流部114的外壁面、支撑台104的外壁面、第一导流槽106的外壁面、第二导流槽108的外壁面均光滑过渡连接,从而使得接水盘100的背部设有第一加强筋116的部分的轮廓线呈曲线,进而便于在接水盘100的背部粘贴静音部件或隔热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凸出于接水盘100的背部,沿支撑台104的长度方向,第一加强筋116间隔设置在接水盘100的背部,从而在垂直于支撑台104长度方向的多个截面中,一些截面上具有第一加强筋116,且具有第一加强筋116的截面中,接水盘100的外侧壁的轮廓线通过第一加强筋116连接为曲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部112的外壁面也就是第一导流部112背离容纳腔的一侧的壁面,第二导流部114的外壁面、支撑台104的外壁面、第一导流槽106的外壁面及第二导流槽108的外壁面也同样,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容纳腔的外壁面粘贴海绵,海绵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进而避免外部的热空气吹向接水盘100时,使接水盘100产生冷凝水。同时,由于第一加强筋116将容纳腔的外壁面连接成光滑曲线,因此使得海绵与容纳腔的外壁面更加贴合,便于海绵的粘贴。
实施例五: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四中任一项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接水盘100还包括定位槽118,定位槽118由第一导流部112或第二导流部114向支撑台104方向延伸,其中,定位槽118的一部分形成在第一导流部112或第二导流部114上,另一部分形成在支撑台104上。
在该实施例中,接水盘100还包括定位槽118,定位槽118由第一导流部112或第二导流部114向支撑台104延伸,并且一部分形成在第一导流部112或第二导流部114上,另一部分形成在支撑台104上,从而在接水盘100上方布置换热器202时,便于换热器202的定位。
具体地,定位槽118的深度较浅,起到定位的作用即可。
实施例六: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中任一项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接水盘100还包括围边120,围边120围设在容纳腔周侧,且围边120围设在聚水腔110周侧的部分形成聚水腔110的侧壁,围边120围设在第一导流部112周侧的部分与第一导流部112远离第一导流槽106底壁的一端相连接,围边120围设在第二导流部114周侧的部分与第二导流部114远离第二导流槽108底壁的一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接水盘100还包括围边120,围边120围设在容纳腔的周侧,并且围设在聚水腔110周侧的围边120形成聚水腔110的侧壁,围设在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周侧的部分与第一导流部112远离第一导流槽106底壁的一端、第二导流部114远离第二导流槽108底壁的一端连接。通过围边120的设置,加强了接水盘100的强度,且围边120的设置便于接水盘100的安装及搬运。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部112远离第一导流槽106底壁的一端外翻形成围边120的一部分,第二导流部114远离第二导流槽108底壁的一端外翻形成围边120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围边120上设有插销122,插销122靠近接水盘100的中部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围边120上设有插销122,通过插销122可将接水盘100安装在其他结构上。
进一步地,插销122的横截面为以下任一种:腰形、圆形、椭圆形。
在该实施例中,插销122的横截面为以下任一种:腰形、圆形、椭圆形。
实施例七: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接水盘100还包括:排水管124,设于聚水腔110的侧壁上,并与聚水腔110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液体聚集在聚水腔110后通过设置在聚水腔110侧壁上的排水管124排出。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接水盘100还包括第二加强筋126,第二加强筋126设于壳体102上,且靠近排水管124设置;其中,聚水腔110的内壁面和聚水腔110的外壁面均设有第二加强筋126。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02上设有第二加强筋126,且靠近排水管124设置,因此提高了排水管124与壳体102的连接强度,避免搬运过程中排水管124松动、变形,进而避免排水管124与壳体102的连接处漏水。其中,聚水腔110的内壁面和聚水腔110的外壁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6,提高了排水管124处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聚水腔110内壁面上的第二加强筋126,分别与聚水腔110设有排水管124的侧壁以及聚水腔110的底壁连接。
实施例八: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聚水腔110内还设有聚水槽1100,聚水槽1100向聚水腔110的底部方向凹陷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聚水腔110内设有凹陷的聚水槽1100,通过聚水槽1100更进一步地聚集液体,进而便于液体的集中处理。
进一步地,聚水槽1100位于聚水腔110的角落。
进一步地,接水盘100还包括:第三加强筋128,第三加强筋128设于聚水腔110的外壁面上,且靠近聚水槽1100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接水盘100还包括第三加强筋128,第三加强筋128设置在聚水腔110的外壁面上,且靠近聚水槽1100设置,以提高聚水槽1100处的强度。
实施例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接水盘100为塑料接水盘或泡沫接水盘。
在该实施例中,接水盘100为塑料接水盘或泡沫接水盘,塑料接水盘便于制造,泡沫接水盘较轻且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
进一步地,接水盘100为一体成型而成。
在该实施例中,接水盘100为一体成型而成,降低了制造成本,且提高了接水盘100的强度。
实施例十: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沿垂直于支撑台104的延伸方向,第一导流槽106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导流槽108的宽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槽106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导流槽108的宽度,以适应不同的导流量,提高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的导流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槽106的宽度与第二导流槽108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1.5。
第一导流槽106的宽度和第二导流槽108的宽度之比过大则会增加整体的制造成本,第一导流槽106的宽度和第二导流槽108的宽度之比过小则会降低导流效率,不能适应不同的导流量,因此将第一导流槽106的宽度与第二导流槽108的宽度的比值设计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1.5,既降低了制造成本,又能够适应不同的导流量,提升导流速率。
进一步地,沿垂直于支撑台104的延伸方向,第一导流槽106的宽度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40mm;沿垂直于支撑台104的延伸方向,第二导流槽108的宽度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30mm。
具体地,第一导流槽106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30mm;第二导流槽108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的宽度过宽会增加整体的制造成本,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的宽度过窄则会降低导流效率,因此将第一导流槽106的宽度设计为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30mm,将第二导流槽108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20mm,既降低了制造成本,又提高了导流效率。
实施例十一:
如图4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200,包括:换热器202;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100,换热器202设于接水盘100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200,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100,因此具有接水盘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换热器202设置在接水盘100上方,因此在换热器20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可通过接水盘100盛装,避免冷凝水滴落在其他部件上影响空调器200的使用。
进一步地,换热器202支撑在第一导流部112上。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换热器202的一部分抵接在支撑台104上。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202的一部分抵接在接水盘100的支撑台104上,进而使得换热器202伸入接水盘100内的部分得到支撑,提高了换热器202的稳定性。同时,支撑台104两侧设有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因此使得换热器202两侧的冷凝水均能从两侧的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排出,避免积攒在换热器202底部。
进一步地,支撑台104的宽度与换热器202底部的翅片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换热器202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第一导流槽106位于换热器202的背风侧,第二导流槽108位于换热器的迎风侧。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202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值得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换热器202的背风侧的冷凝水较多,当换热器202的背风侧的导流槽过窄时,气流吹过时会将导流槽内的水吹起,影响换热器202的使用,因此,将较宽的第一导流槽106设置在换热器202的背风侧,提高了对换热器202的冷凝水的导流效率,使得换热器202背风侧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快速被导出,避免气流将第二导流槽108内的水吹起,相应地,换热器202的迎风侧的冷凝水较少,将第二导流槽108设置在换热器202的迎风侧,在起到导流的作用的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空调器200还包括:水泵204,水泵204包括进水口,进水口与聚水腔110的聚水槽1100相连通;盖板206,盖板206与接水盘100相连接,盖板206位于接水盘100外侧,盖板206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接水盘100的插销122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200还包括水泵204和盖板206,水泵204位于聚水槽1100的正上方,能够将聚水槽1100内的液体泵出。盖板206包覆在接水盘100的外部,使得空调器200外观更美观,同时,盖板206通过安装孔安装在接水盘100的插销122上,使得盖板206能够紧贴接水盘100。
进一步地,空调器200还包括中隔板208,中隔板208上设有卡舌,卡舌搭接在第二导流部114的围边120上。
具体地,空调器200为风管机空调器。
实施例十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100,如图1至图3所示,接水盘100具有壳体102,壳体102包括围边120和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第一导流部112、第二导流部114和支撑台104,第一导流部112、第二导流部114和支撑台104在容纳腔中限定出第一导流槽106、第二导流槽108和聚水腔110,第一导流部112和支撑台104上设有定位槽118,接水盘100的背面设有第一加强筋116,围边120上设有排水管124、第二加强筋126和插销122,聚水腔110内设有聚水槽1100、聚水腔110的背面设有第三加强筋128。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部112由与围边120连接的一端,向接水盘100内光滑倾斜,与聚水腔110以近似90°台阶过渡,换热器202的连接板支撑在第一导流部112两侧。
进一步地,支撑台104与第一导流部112和第二导流部114隔开一段距离,支撑台104的宽度与换热器202底端翅片宽度相当,换热器202底端翅片支撑在其上。
进一步地,第二导流部114由与围边120连接的一端向接水盘100内光滑倾斜,与聚水腔110以近似90°台阶过渡。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导流槽包括第一导流槽106和第二导流槽108,分布在支撑台104两侧与聚水腔110连通。
进一步地,定位槽118是深度较浅的线槽,贯穿第一导流部112和支撑台104,用以海绵张贴定位。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接水盘100背面分布有第一加强筋116,第一加强筋116连接导流槽背面凸起,且第一加强筋116截面与第一导流部112、支撑台104、第二导流部114截面形成光滑曲线,数量可多个。
进一步地,围边120上设有排水管124的部分,靠近排水管124正反两面设有第二加强筋126,数量可多个。
进一步地,围边120前侧有插销122,形状为扁腰形,靠近在接水盘100中间位置,与空调器200的盖板206安装孔对应,使盖板206紧贴接水盘100。
进一步地,聚水槽1100靠近接水盘100角落,水泵204进水口在其正上方,其侧边设有第三加强筋128,数量可多个。
具体地,换热器202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第一导流槽106位于换热器202的背风侧,第二导流槽108位于换热器的迎风侧,第一导流槽106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30mm;第二导流槽108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接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
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支撑台在所述容纳腔中限定出导流槽和聚水腔;
其中,所述导流槽包括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所述第二导流槽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台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聚水腔位于所述支撑台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所述第二导流槽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导流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流部相对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倾斜设置;
第二导流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导流部相对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台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导流槽位于所述支撑台与所述第一导流部之间,所述第一导流部适于向所述第一导流槽内导流,所述第二导流槽位于所述第二导流部与所述支撑台之间,所述第二导流部适于向所述第二导流槽内导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支撑台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流部的端部与所述聚水腔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聚水腔相连接的一端与所述聚水腔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90°;
沿所述支撑台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导流部的端部与所述聚水腔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导流部与所述聚水腔相连接的一端与所述聚水腔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的一部分向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凸起形成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部分向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凸起形成所述支撑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导流部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导流部的外壁面和所述支撑台的外壁面均设有所述第一加强筋;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部的外壁面上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向所述第一导流槽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外壁面连接,所述支撑台的外壁面上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外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外壁面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部的外壁面上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向所述第二导流槽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外壁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水盘垂直于所述导流槽长度方向的多个截面中,至少一部分截面的外侧壁的轮廓线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成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由所述第一导流部或所述第二导流部向所述支撑台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定位槽的一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导流部或所述第二导流部上,另一部分形成在所述支撑台上。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围边,所述围边围设在所述容纳腔周侧,且所述围边围设在所述聚水腔周侧的部分形成所述聚水腔的侧壁,所述围边围设在所述第一导流部周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导流部远离所述第一导流槽底壁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围边围设在所述第二导流部周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导流部远离所述第二导流槽底壁的一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边上设有插销,所述插销靠近所述接水盘的中部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销的横截面为以下任一种:腰形、圆形、椭圆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水管,设于所述聚水腔的侧壁上,并与所述聚水腔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于所述壳体上,且靠近所述排水管设置;
其中,所述聚水腔的内壁面和所述聚水腔的外壁面均设有所述第二加强筋。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水腔内还设有聚水槽,所述聚水槽向所述聚水腔的底部方向凹陷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设于所述聚水腔的外壁面上,且靠近所述聚水槽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盘为塑料接水盘或泡沫接水盘;和/或
所述接水盘为一体成型而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
沿垂直于所述支撑台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1.5。
1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接水盘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的一部分抵接在所述支撑台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所述第一导流槽位于所述换热器的背风侧,所述第二导流槽位于所述换热器的迎风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泵,所述水泵包括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聚水腔的聚水槽相连通;
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接水盘相连接,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接水盘外侧,所述盖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接水盘的插销相适配。
CN202020978596.3U 2020-06-01 2020-06-01 接水盘和空调器 Active CN212157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8596.3U CN212157609U (zh) 2020-06-01 2020-06-01 接水盘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8596.3U CN212157609U (zh) 2020-06-01 2020-06-01 接水盘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7609U true CN212157609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2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78596.3U Active CN212157609U (zh) 2020-06-01 2020-06-01 接水盘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7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5012B (zh) 接水盘和空调器
CN212157609U (zh) 接水盘和空调器
CN110068067B (zh) 移动空调
CN208382351U (zh) 移动空调
CN209960725U (zh) 一种空调器底盘结构及空调器
CN216924723U (zh) 一种接水盘组件及移动空调
CN217686143U (zh) 散热装置及冰箱
CN216074429U (zh) 一种底座组件及其干衣机
CN215518056U (zh) 干衣机
CN214688918U (zh) 一种驻车空调引水结构及驻车空调
CN209944568U (zh) 移动空调
CN214039108U (zh) 冷却室布置于箱体底部的风冷冰箱
CN210689363U (zh) 冷却塔出风装置
CN211261222U (zh) 接水盘和窗式空调器
CN220935463U (zh) 户外变频柜
CN111396992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4458886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印染定型装置
CN210861398U (zh) 天花机
CN216048061U (zh) 一种换热器、风管机和空调器
CN211977036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6346662U (zh) 蒸发器组件和空调器
CN221666246U (zh) 空调挂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626773U (zh) 一种农业水肥灌溉单相电驱动三相电机的控制系统
CN220786812U (zh) 一种检验样本存储柜
CN219713733U (zh) 蒸发器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