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5543U - 滑动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滑动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5543U
CN212155543U CN201922448750.6U CN201922448750U CN212155543U CN 212155543 U CN212155543 U CN 212155543U CN 201922448750 U CN201922448750 U CN 201922448750U CN 212155543 U CN212155543 U CN 212155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flange
flanges
sliding clutch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87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洛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to CN2019224487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5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5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5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滑动离合器(2),其具有用于机动车辆的驱动系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1),该多法兰扭振减振器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观察布置在至少两个毂法兰(12,13)之间并且通过减振器(1)相互间隔开的中间法兰(14),它们支撑在彼此上以传送扭矩,其中,所述毂法兰(12,13)具有用于根据推进运行或牵引运行将扭矩按需传送至毂(15)上的装置,其中,在这些毂法兰(12,13)之间,在所述中间法兰(14)的轴向位置上存在一至少部分地跟随所述毂(15)的圆周的轴向定心凸起(20)。

Description

滑动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动离合器,其具有用于机动车辆、例如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该滑动离合器至少一个在轴向方向上观察布置在至少两个毂法兰之间并通过减振器例如弹簧元件/弹簧减振器相互间隔开的中间法兰,这些中间法兰直接或间接支撑在彼此上以传送扭矩,其中,所述毂法兰具有用于根据推进运行或牵引运行将扭矩按需传送到毂上的装置。混合动力车辆是由至少一个电动机和另一能量转换器例如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公开的多法兰离合器盘减振器或多法兰离合器盘扭振减振器具有(钢)毂。通常,该毂在两侧通过塑料套筒和/或塑料摩擦环保持就位。
由EP 1 176 339 B1公开了一种扭振减振器。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吸收扭矩波动的装置,该装置设置在发动机曲轴和被驱动侧输入轴之间。该装置具有飞轮,该飞轮与曲轴连接。此外,该装置具有减振器单元,该减振器单元布置在飞轮与被驱动侧输入轴之间的扭矩传递轨中并且具有一对驱动板、一被驱动板和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此外,该装置具有扭矩限制器,该扭矩限制器布置在飞轮与减振器单元之间的扭矩传递轨中并且具有一对衬片,当这些衬片接收至少一个预给定的扭矩量时,这些衬片可以滑动。其特别之处在于,该扭矩限制器此外具有玻璃载体板,所述衬片固定在该玻璃载体板上。此外,所述衬片布置在所述驱动板对之间并且所述驱动板和所述衬片相互定心并组装成减振器-扭矩限制器-单元,其中,衬片载体板相对于飞轮定心,从而使得该减振器-扭矩限制器-单元固定在飞轮上的衬片载体板上。
由WO 2008/019641 A1公开了另一种扭振减振器。该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两个侧面部分的扭振减振器,这些侧面部分抗扭转地相互连接并且在它们之间设置有两个中间部分,这些中间部分可以相对于这些侧面部分抵抗弹簧装置的弹簧作用有限地扭转,所述弹簧装置布置在窗口内部,所述窗口不仅开设在所述侧面部分中而且开设在所述中间部分中。该主题的特征在于,中间部分中的窗口在周向方向上在一侧分别具有导向凸鼻并且在另一侧分别具有槽口,相应另外的中间部分的导向凸鼻布置在所述槽口中。
EP 2 226 528 A2是US 2010/0224459 A1的同族,后者涉及类似的技术领域,在前者中,盘簧通过侧板中的罐状成形部保持就位。
此外,由JP 2008-303995A公开了另一种扭振减振器,其实施为多法兰扭振减振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特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在不设置附加元件的情况下将毂定位在滑动离合器上,或者设置一种更简单的用于将毂布置在滑动离合器上的结构。
该任务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滑动离合器来解决,其中,在这些毂法兰之间,在所述中间法兰的轴向位置上大致在轴向高度上存在至少部分地跟随所述毂的圆周的轴向定心凸起。
这种滑动离合器的优点在于,不需要附加元件例如塑料套筒和/或塑料摩擦环来将毂的定位在毂法兰上。这导致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滑动离合器比具有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传统滑动离合器成本更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滑动离合器不太要维护并且与具有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传统滑动离合器相比更不易磨损。
在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和附图说明中描述了有利的实施方式。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设置了,所述轴向定心凸起设计用于与最靠近该轴向定心凸起的毂法兰直接或间接贴靠。毂在毂法兰上的这种支撑可以特别简单地实现。
此外,所述多法兰扭振减振器可以设置为使得所述毂法兰和所述中间法兰在轴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开。这防止了中间法兰与毂法兰之间在轴向方向上的不期望的摩擦。
此外可考虑的是,所述轴向定心凸起在所述毂的圆周上完全地环绕。这使得毂相对于毂法兰的特别有效的定位成为可能。
此外可以设置,所述轴向定心凸起在轴向方向上观察单侧地或两侧地从一个外齿部段或多个外齿部段扩宽/延长/限界。这种外齿部段用于与设置在至少一个毂法兰上的内齿部相互作用。
此外可以设置,所述外齿部段是所述毂的外齿部的一部分,该外齿部与所述毂法兰的或这些毂法兰的内齿部一起是用于按需传送扭矩的装置的组成部分。通过外齿部段可以将扭矩从这个毂法兰或这些毂法兰有效地传送至毂。
此外,所述多法兰扭振减振器可以构造为使得所述毂法兰成型为相同部件。这导致毂法兰的制造特别简单且成本低。
也可考虑的是,至少一个摩擦衬片松动地、即可运动地放入摩擦板/板环为一方与侧板和/或支撑盘为另一方(也就是没有固定的连接/紧固)之间。在摩擦衬片不是固定在摩擦板或板环上的情况下,可以简化摩擦衬片的更换。
此外可考虑的是,轴向定心凸起的外齿部段以梯形的且沿轴向方向构成的加强部的形式成形。
此外,外定心凸起可以与毂分开地或集成地/一件式地/以一种材料构成。在所述轴向定心凸起是固定在毂上的附加构件例如轴固定环(其例如坐置于毂外齿部的槽中)的情况下,可以在需要时将该附加部件从毂移除。
所述梯形的加强部均匀地分布在毂的外圆周上,以使得毂相对于毂法兰的特别简单且均衡的定位成为可能。此外可考虑的是,所述加强部距离毂的中间纵轴线具有相同的间距并且在外部轮廓齐平地沿轴向布置。此外可考虑的是,(外)毂法兰具有内齿部。在此,内齿部在两侧引导该轴向定心凸起。此外,两个沿轴向方向处于外部的毂法兰的内齿部通过布置在它们之间的引导元件例如间隔环或摩擦环引导所述轴向定心凸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任务也可以通过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扭矩限制器解决,该扭矩限制器大致呈滑动离合器的类型。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还通过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离合器盘解决。
此外可考虑的是,间隔板作为该扭矩限制器的部件具有与扭矩限制器的侧板的固定式铆钉连接,其中,该间隔板的铆钉状的凸起或独立的间隔栓配合到该侧板中。在此,该间隔板和/或该间隔栓于是轴向和/或径向定心地作用于该扭矩限制器的一个或多个邻接的部件。
此外可以设置的是,该扭矩限制器的这些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摩擦衬片、摩擦板、支撑盘或安装为可使摩擦衬片移位的盘簧。
此外可以设置的是,这些铆钉状凸起中的至少一个定心地作用于该扭矩限制器的一个部件或多个部件。
此外,间隔板可以构造为平坦的深拉/冲制构件。
此外建议,间隔板分布在该扭矩限制器的圆周上并且通过由两个相邻布置的间隔板的相应端部限定的空隙相互隔开。
此外可考虑的是,该扭矩限制器的部件、特别是盘簧和/或支撑盘具有舌状区段,这些舌状区段与间隔板之间的空隙相互作用以将相应的部件扭转止动。
也可以设置的是,一个间隔板的每个端部形成侧翼,所述部件的舌状区段可以支撑在该侧翼上。
也可考虑的是,中间法兰具有径向外区域,该径向外区域具有比相对于该径向外区域呈径向的内区域更大的厚度。
有利的是,该扭矩限制器具有在运行中导入扭矩的摩擦板,该摩擦板设计用于与至少一个例如环形的摩擦衬片接触,该摩擦衬片与至少一个盘簧相互作用,其中,该摩擦衬片设计用于将扭矩传送至支撑盘和/或至少一个侧板,其中,在支撑板中存在相互对应的装配槽口并且在盘簧和/或支撑盘中存在配对装配槽口,其中,所述装配槽口和所述配对装配槽口设计用于尽可能无间隙接收装配销。在此,在该扭矩限制器中,所述装配槽口和所述配对装配槽口以至少一个例外均匀分布/规则分布在该扭矩限制器的圆周上。
此外可设置的是,所述装配槽口和所述配对装配槽口例如在镜像对称地和/或点对称地观察时大致关于旋转中心非对称分布。
此外,该扭矩限制器可以构造为使得装配销和接收该装配销的装配槽口及配对装配槽口具有合适尺寸,从而使得装配装置的装配销在安装状态中定心地作用于摩擦衬片。
还建议了,毂法兰的内齿部与毂的外齿部相协调,从而使得在推进方向上所述毂法兰中的第一毂法兰并且在牵引运行中所述毂法兰中的第二毂法兰与毂的外齿部段贴靠。
此外可设置的是,在实现双法兰减振器时两个外毂法兰并且在实现四法兰减振器时两个外毂法兰和/或两个内毂法兰成型为相同部件。
此外,中间法兰的径向内区域可以具有恒定厚度的面,该面全面地直至沿周向方向延伸的边界区域地包围所述径向内部分。
还可以的是,中间法兰的内区域被毂法兰的内区域重叠/覆盖/遮盖。
此外建议,沿轴向方向观察,在中间法兰的薄内区域两侧重叠地分别设置一毂法兰。
此外可设置的是,中间法兰的内区域比一个或两个毂法兰的重叠区域薄。
还建议了,中间法兰构造为板构件。
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动离合器,其具有用于混合动力应用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该多法兰扭振减振器具有多于一个毂法兰,其中,毂的轴向定心通过毂上的环绕的中凸缘实现,该中凸缘坐置于两个毂法兰、例如这些毂法兰的内齿部的齿之间。所述环绕的中凸缘在外部型廓中处于所述毂上。该中凸缘在这两个外毂法兰之间由其内齿部在两侧引导。中间法兰通过外毂法兰的内齿部的引导或者直接地进行,或者以可能位于它们之间的间隔环或摩擦环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用于机动车辆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各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示出具有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扭矩限制器的纵截面图;
图2:示出具有根据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扭矩限制器的透视图;
图3: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毂的纵截面图,其定位在两个外毂法兰上;
图4:示出根据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毂,其具有环绕的中凸缘;
图5:示出根据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毂的透视图,其相对于两个外毂法兰布置;
图6: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两个外毂法兰的俯视图,其通过其内齿部贴靠在毂上;
图7:示出根据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两个外毂法兰和中间法兰,其中,这两个毂法兰之一相对于图6扭转了;
图8:示出具有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扭矩限制器的俯视图和用于盘簧的定心辅助装置,该盘簧是扭矩限制器的一部分;
图9:示出具有根据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扭矩限制器的透视图和用于盘簧的定心辅助装置,该盘簧是扭矩限制器的一部分;
图10:示出具有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扭矩限制器的俯视图,其具有在滑动离合器的部件中的装配孔或装配缺口,其中,减振器的左侧被侧板覆盖,右半部隐藏了侧板;
图11:示出具有根据所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扭矩限制器的俯视图并且示出滑动离合器的元件上的装配孔;
图12: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透视图,其具有两个外毂法兰和一个中间法兰并且具有定位在所述外毂法兰上的毂;
图13:示出沿着图12中的线XIII-XIII的横截面图;
图14:示出沿着图12中的线XIV-XIV的横截面图;
图15:示出根据所述第六实施方式的中间法兰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特征并且仅仅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相同的元件设置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各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
图1示出多法兰扭振减振器1,其布置在滑动离合器2上。该多法兰扭振减振器1也可以被简称为减振器。扭矩通过后面还要描述的飞轮元件导入,该飞轮元件与摩擦板3连接。所述扭矩通过所述摩擦板3传递到第一和第二摩擦衬片4、5上,所述摩擦衬片又将该扭矩直接传递到第一侧板6 上并且通过支撑盘8以及多个间隔板10间接传递到第二侧板7上,所述间隔板布置在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的轴向外部。此外,在该支撑盘8上布置有盘簧9。通过该盘簧9将对于摩擦锁合地传递所述扭矩所需的轴向力传递到第二侧板7上。该轴向力通过这些间隔板10支撑,所述间隔板将这两个侧板6、7相互连接。该减振器1具有多个弹簧元件11,在该例子中具有四个弹簧元件11,这些弹簧元件与第一外毂法兰12和/或第二外毂法兰 13和/或中间法兰14连接。这两个外毂法兰12、13与毂15连接。接着,所述扭矩传递到第一外毂法兰12或第二外毂法兰13上,最终到达由两个弹簧元件11组成的第一弹簧对并且然后传递到中间法兰上,该中间法兰又将该扭矩通过由另两个弹簧元件11组成的第二弹簧对传递到另一毂法兰 (第二外毂法兰13或第一外毂法兰12)上。最终,所述扭矩通过该另一毂法兰与该毂15之间的连接到达该毂15。这里示出的滑动离合器或这里示出的减振器1构造为关于毂的中间纵轴线轴对称。
图2示出具有减振器1的滑动离合器2的透视图。可以看到摩擦板2,该摩擦板布置在飞轮元件上,该飞轮元件在此是飞轮适配板16(其与摩擦板3一起旋拧在飞轮(未示出)上)。该摩擦板3和该飞轮适配板16处于毂15的径向外部。支撑盘8布置在飞轮适配板16和摩擦板3的径向内部,该支撑盘又具有盘簧9。所述多个间隔板10布置在盘簧9和支撑盘8的更径向内部。这些部件飞轮适配板16、摩擦板3、摩擦衬片4、5、侧板6、7、支撑盘8、盘簧9和间隔板10是滑动离合器2的部件。减振器1布置在滑动离合器2的径向内部。在减振器1并且从而滑动离合器2的中间可以看到毂15,该毂设计用于与第一外毂法兰12和第二外毂法兰13相互作用。在此,第一外毂法兰12布置在沿轴向方向的上方并且中间法兰14布置在其轴向下方,该中间法兰在轴向方向上从另一侧与外毂法兰13贴靠。减振器1通过第一侧板6轴向限界,该第一侧板在此布置在第二外毂法兰13的轴向下方。第一外和第二毂法兰12、13通过特别是柱形的第一栓17和优选与第一栓17相同构成的第二栓18相互布置。在中间法兰14的区段与第一外毂法兰12或第二外毂法兰13的区段之间的区域中布置有弹簧元件11 (下面还将详细阐述该布置)。此外可以看到,滑动离合器2的间隔板10 具有多个间隔栓19,这些间隔栓与所述间隔板10一起布置在盘簧9或支撑盘8的径向内部。
为了相对布置所述毂法兰,也可以考虑具有三个栓的变型方案。视期望的扭转特性曲线而定,与具有两个栓的变型方案相比,该变型方案可能更具有优点。
图3示出毂15的剖视图,其在其圆周上至少部分地具有轴向定心凸起,该轴向定心凸起在此实施为中凸缘20。在该视图中,中间法兰14布置在该中凸缘20的径向外部并且不具有与该中凸缘20的直接连接(不具有扭矩传递功能,仅仅是中间法兰14在该中凸缘20上的圆柱形支承)。所述中间法兰14在轴向方向上被第一外毂法兰12并且被第二外毂法兰13包围,该第一外毂法兰在该附图中在左边布置在中间法兰14前面,该第二外毂法兰在此在右边布置在中间法兰14前面。在与毂15接触的接触区域中,第一外毂法兰12具有内齿部21并且第二外毂法兰13具有内齿部22。毂15与布置在该毂15上的法兰12、13、14的这里所示的结构关于该毂15的中间纵轴线轴对称。
图4示出毂的透视图,其在其整个圆周上具有外定心凸起、即中凸缘 20。此外可以看到,该中凸缘20在圆周上具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外齿部段23。该外齿部段23用作齿部,以便能够与第一外毂法兰12的内齿部21 和第二外毂法兰13的内齿部22相互作用(在这里未示出这些内齿部)。所述外齿部段以梯形加强部的形式实施。此外可以看到,毂15具有内齿部24。该内齿部24可以与未示出的轴的外齿部相互作用。
图5示出毂的透视图,其在此被第一外毂法兰、中间法兰14和第二外毂法兰13包围。在此,毂15通过其外齿部段23与所述第一外毂法兰12 的内齿部21以及与所述第二外毂法兰13的内齿部22接触。此外可以看到栓17、18,它们将所述外毂法兰12、13相互定位。在此示出,毂15的外齿部段23与第一外毂法兰12的内齿部21接触。此外可以看到,第一外毂法兰12、布置在第一外毂法兰12与第二外毂法兰13之间的中间法兰14以及第二外毂法兰13具有通孔,其中,这些法兰12、13、14如此相互布置,以至于各法兰12、13、14的相应的孔形成完整的法兰通孔。
图6示出第二外毂法兰13,其在该视图中布置在第一外毂法兰12的轴向上方。这两个外毂法兰12、13构造为相同部件。在此,这两个外毂法兰 12、13分别具有环-盘形的主体,从该主体径向向外延伸出两个相互对置的、相同构成的区段,这些区段也被称为“外毂法兰的径向端部区段”。所述外毂法兰的径向端部区段在其周向方向上在一侧具有用于贴靠在所述栓17、 18之一上的圆形隆起,其也被称为栓贴靠区域25。所述外毂法兰的径向端部区段在其周向方向上在另一侧具有止挡区域,该止挡区域具有压力弹簧贴靠区域26和止挡27。在此,这两个外毂法兰12、13也通过所述栓17、 18相互布置。这两个外毂法兰12、13以其倒圆的栓贴靠区域25贴靠在柱形栓17、18的圆部上。毂15以其外齿部段23布置在这两个外毂法兰12、 13的径向内部。此外可以看到,毂15的每个外齿部段23以一侧贴靠在第一外毂法兰的内齿部21上并且以另一侧贴靠在第二外毂法兰的内齿部22 上。此外,每个弹簧元件11以一侧分别贴靠在第一或第二外毂法兰12、13 的压力弹簧贴靠区域26上。然而,在此未示出该弹簧元件11。
图7以类似于图6的方式示出第二外毂法兰13,其布置在第一外毂法兰12的轴向上方。中间法兰14具有环-盘形状的、扁平的主体,从该主体径向向外延伸出一些相互对置的、相同形状地构成的区段,这些区段也被称为“中间法兰的径向端部区段”。所述中间法兰的径向端部区段在其周向方向上在两侧具有止挡区域28,该止挡区域设计用于与外毂法兰12、13的止挡27碰撞并且在该止挡区域28的径向内部具有压力弹簧贴靠区域26,该压力弹簧贴靠区域以及所述外毂法兰12、13的压力弹簧贴靠区域26设计用于接收弹簧元件11。此外,所述中间法兰14布置在这两个外毂法兰 12、13之间。与图6相比,第一外毂法兰12相对于第二外毂法兰13由于扭矩作用而扭转,从而使得第一外毂法兰12的栓贴靠区域25不再与栓17、 18贴靠。此外可以看到,第一外毂法兰12的两个止挡27在该扭转之后与中间法兰14的相应一个止挡28接触。该中间法兰14的相应另外的止挡28 相应地与第二外毂法兰13的止挡27之一接触。此外可以看到,毂15以其外齿部段23只是贴靠在第二外毂法兰13的内齿部22上。
对于三个栓将毂法兰相互定位的情况,应设置相应的具有分别三个压力弹簧贴靠面和六个压力弹簧的毂法兰。
图8示出具有减振器1的滑动离合器2的前视图。又以类似于图2的方式看到摩擦板3,该摩擦板又是布置在飞轮适配板16上,该飞轮适配板在此看不见。该摩擦板3与支撑盘8贴靠/接触,盘簧9设置在该支撑盘上。该支撑盘8和该盘簧9分别主要实施为环形。然而,支撑盘8和盘簧9在其内直径上具有舌状的区段/舌,该区段/舌沿周向方向在端部侧分别具有舌侧翼29。支撑盘8的和盘簧9的舌侧翼29与间隔板10的间隔栓19接触,从而使得该间隔板10的间隔栓19并且从而支撑盘8并且从而布置在其径向外部的摩擦板3以及这里未示出的摩擦衬片4、5定心。与此同时,各间隔栓之间的空隙(盘簧9的舌或舌侧翼29布置在其之间)因此被用来对支撑盘8和盘簧9进行扭转止动,而所述舌支撑在铆接的间隔板10的侧翼上。也可以的是,间隔栓19在此不是布置在扁平的间隔板10上,而是与间隔板无关地承担盘簧9和支撑盘8的定心功能。盘簧9的或支撑盘8的通过该支撑盘8和盘簧9的舌侧翼29借助于间隔板10的间隔栓19进行的定心特别节省空间并且被用来抗扭转地定心,以便对于其他部件、例如对于减振器1的部件提供更多空间。
图9是滑动离合器2和减振器1的透视图并且以类似于图8的方式示出盘簧和支撑盘的通过其舌侧翼29借助于间隔板10的间隔栓19进行的定心。
图10是滑动离合器2的俯视图,其具有布置在其上的减振器1。减振器1左半部中的径向外部被侧板6掩盖,相反,减振器1的右半部具有隐藏的侧板6。因为外毂法兰12、13轴向上并排地安装并且弹簧元件11的操纵尽可能无轴向力分量(也就是应仅仅在减振器1的周向方向上)进行,因此这些外毂法兰12、13在其压力弹簧贴靠面26的区域中具有罐状成形部(Topfung)30。这些罐状成形部30是毂法兰12、13的无切削地制成的表面拱曲部。在此,两个外毂法兰12、13也是通过两个间隔栓17、18相对彼此定位。此外,示出了四个弹簧元件11,它们分别布置在毂法兰12、 13的压力弹簧贴靠区域26与中间法兰14的压力弹簧贴靠区域26之间。此外可以看到滑动离合器2的一些部件,例如盘簧9,其借助于间隔板10的间隔栓19定心。支撑盘8位于盘簧9下方,在此看不见该支撑盘。
在侧板6中可以看到装配槽口或装配孔31,其在此是贯通的孔。此外,在盘簧9以及支撑盘8中可以看到配对装配槽口或装配缺口32,其布置为与装配孔31一起在装配减振器1时相对于该减振器1的旋转轴线定位和径向定向。相应部件的装配孔31和装配缺口32沿轴向上下布置并且形成滑动离合器2的公共的通孔。减振器1借助于装配装置上的销引导,在此未示出该装配装置。该装配装置的销可以配合到为其设置的装配孔31和装配缺口32中并且将减振器1定位或径向地定向。在此,这些装配孔31或装配缺口32布置为使得它们在滑动离合器2的圆周上非对称地分布。也就是说,滑动离合器2的第一部件的三个第一装配孔31或第一装配缺口32相互间分别以90°的角间距布置,相反,第二装配孔31或装配缺口32与该部件的在周向方向上处于外部的第一装配孔31或装配缺口32具有45°的角间距。由此,第一装配孔31或装配缺口32与第二装配孔31或装配缺口 32之间的间距大于与相邻的另一第一装配孔31或装配缺口32之间的间距。由此,具有销的装配装置不会以错误角度或错误颠倒地装配在滑动离合器2 上。
图11是与图10类似的视图并且是具有布置在其上的减振器1的滑动离合器2的俯视图。可以看到,装配孔31直接处于摩擦衬片4、5的内直径的下方。这些摩擦衬片4、5布置在间隔板10的径向外部和飞轮16或摩擦板3的径向内部。由此,当装配孔与装配装置的销相互作用时,这些装配孔31同时用于使摩擦衬片4、5定心。
图12是减振器1的透视图。第一外毂法兰12布置在前侧并且第二外毂法兰13沿轴向方向布置在该第一外毂法兰后面。中间法兰14布置在这两个外毂法兰12、13之间。这些毂法兰12、13通过栓17、18定位。毂15 布置在这些法兰12、13、14的内部,该毂通过其外齿部段23与毂法兰12、 13的内齿部21、22接触。四个弹簧元件11布置在外毂法兰12、13的压力弹簧贴靠区域26和中间法兰14的相应的压力弹簧贴靠区域26之间。这四个弹簧元件11均匀地分布在减振器1的圆周上。
图13是沿着图12的线XIII-XIII的剖视图并且示出剖开的减振器1。可以看到,中间法兰14布置在外毂法兰12与第二外毂法兰13之间。此外可以看到,毂15的外齿部段23与第一外毂法兰12的内齿部21和第二外毂法兰13的内齿部22相互贴靠。
图14是沿着图12的线XIV-XIV的剖视图并且示出减振器1的剖视图。在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中间法兰14的被外毂法兰12、13(的内部区域)覆盖且被称为内区域33的区域具有比该中间法兰14的外区域34小的厚度/ 材料厚度,所述外区域相应于该中间法兰的径向端部区段。与其外区域34 相比,中间法兰14的内区域33具有减小的材料厚度,以便使该中间法兰 14节省材料地构成并且同时设置稳定的中间法兰14。此外可以看到,毂法兰12、13的覆盖中间法兰14的区域具有比中间法兰14的内区域33大的厚度或材料厚度。与此同时这意味着,毂法兰12、13由于其更大的材料厚度而可以构造有更小的罐状成形部30。通过中间法兰14的内区域33比外区域34薄的该构造并且通过毂法兰12、13在该区域中的更厚的材料,与传统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相比,提高了减振器1的负荷能力。中间法兰14 的压力弹簧支撑区域26与两个外毂法兰12、13的压力弹簧支撑区域26恰好一样大或者至少近似一样大,由此使得弹簧元件11在这里也可以稳定地支撑并且这些区域不会太强烈地磨损。与此同时,应防止中间法兰14弯折或断裂。
图15示出中间法兰14的设有孔的内区域33或主体和外区域34或径向端部区段。该中间法兰14的压力弹簧贴靠区域26布置在该外区域34的两侧。与此同时,可以看到止挡28,这些止挡同样布置在该外区域34的径向端部上。可以看到,与外区域34相比,内区域33具有更小的材料厚度并且外区域与内区域34、33之间的过渡部通过整平的槽实施。
附图标记列表
1 多法兰扭振减振器
2 滑动离合器
3 摩擦板
4 第一摩擦衬片
5 第二摩擦衬片
6 第一侧板
7 第二侧板
8 支撑盘
9 盘簧
10 间隔板
11 弹簧元件
12 第一外毂法兰
13 第二外毂法兰
14 中间法兰
15 毂
16 飞轮
17 第一栓
18 第二栓
19 (间隔板的)间隔栓
20 中凸缘
21 第一外毂法兰的内齿部
22 第二外毂法兰的内齿部
23 中凸缘的外齿部段
24 毂的内齿部
25 栓贴靠区域
26 毂法兰或中间法兰的压力弹簧贴靠区域
27 毂法兰的止挡
28 中间法兰的止挡
29 盘簧或支承盘的止挡
30 罐状成形部
31 装配孔
32 装配缺口
33 中间法兰的内区域
34 中间法兰的外区域

Claims (9)

1.一种滑动离合器(2),其具有用于机动车辆的驱动系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1),该多法兰扭振减振器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观察布置在至少两个毂法兰(12,13)之间且通过减振器(11)相互间隔开的中间法兰(14),它们支撑在彼此上以传送扭矩,其中,所述毂法兰(12,13)具有用于根据推进运行或牵引运行将扭矩按需传送至毂(15)上的装置,其中,在这些毂法兰(12,13)之间,在所述中间法兰(14)的轴向位置上存在至少部分地跟随所述毂(15)的圆周的轴向定心凸起(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离合器(2),其中,所述轴向定心凸起(20)设计用于与最靠近该轴向定心凸起的毂法兰(12,13)直接或间接贴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离合器(2),其中,所述毂法兰(12,13)和所述中间法兰(14)在轴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离合器(2),其中,所述轴向定心凸起(20)在所述毂(15)的圆周上完全地环绕。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离合器(2),其中,所述轴向定心凸起(20)在轴向方向上观察一侧地或两侧地从一个外齿部段(23)或多个外齿部段(23)扩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离合器(2),其中,所述外齿部段(23)是所述毂(15)的外齿部的一部分,该外齿部与这个毂法兰(12,13)的或这些毂法兰(12,13)的内齿部(21,22)一起是用于按需传送扭矩的所述装置的组成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离合器(2),其中,所述毂法兰(12,13)成型为相同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6、7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离合器(2),其中,至少一个摩擦衬片(4,5)松动地放入摩擦板(3)为一方与至少一个侧板(6,7)和/或支撑盘(8)为另一方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离合器(2),其中,至少一个摩擦衬片(4,5)松动地放入摩擦板(3)为一方与至少一个侧板(6,7)和/或支撑盘(8)为另一方之间。
CN201922448750.6U 2019-12-30 2019-12-30 滑动离合器 Active CN212155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8750.6U CN212155543U (zh) 2019-12-30 2019-12-30 滑动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8750.6U CN212155543U (zh) 2019-12-30 2019-12-30 滑动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5543U true CN212155543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8750.6U Active CN212155543U (zh) 2019-12-30 2019-12-30 滑动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5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80215A (en) Torsion vibration damper
US4700822A (en) Torsion damping assembly for clutch plates
EP2850332B1 (en) Friction clutch assembly
US5725080A (en) Clutch for motor vehicles having a clutch disc with spring elements connected in series
US4890712A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for clutch plates
US5161660A (en) Clutch plate with plural dampers
CN110285189B (zh) 用于混合动力模块和驱动系的混合动力减振器对中解决方案
GB2231124A (en) Torsion dampers
CN104948601B (zh) 具有插接连接的旋转组件以及扭矩传递装置
CN220101924U (zh) 用于动力总成的具有旋转轴线的扭振减振器
US20230115866A1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having an axis of rotation for a drive train
CN219734095U (zh) 具有可调节的摩擦装置的摆式摇杆减振器及混动动力总成
US20140027239A1 (en) Friction clutch plate with damping springs
US4570775A (en) Clutch plat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upling between a hub and a friction disc thereof
CN218787268U (zh) 一种具有扭矩限制器的动力总成
CN113677905A (zh) 特别地用于混合动力传动系的多盘离合器
EP0784164B2 (en) Damper disk assembly having integral retaining plate connecting means
KR100357274B1 (ko) 회전진동댐퍼
CN212155543U (zh) 滑动离合器
CN113557370B (zh) 离合器从动盘及离合器
US5104356A (en) Torsion damper, in particular a damped double flywheel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US9777794B2 (en) Pendulum damp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US6886676B2 (en) Hub ring, cover plate and clutch disk
EP2997283B1 (en) Damper and pre-damper assembly
CN113124068A (zh) 具有用于机动车驱动系的多法兰扭振减振器的滑动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