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1982U - 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1982U
CN212151982U CN201922447235.6U CN201922447235U CN212151982U CN 212151982 U CN212151982 U CN 212151982U CN 201922447235 U CN201922447235 U CN 201922447235U CN 212151982 U CN212151982 U CN 212151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detection
tank
medium fill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72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佳乐
董一慧
赵伟军
孙占学
时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24472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1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1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1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包括箱体、盖体和监测管,所述箱体水平设置,其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与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箱体左右两侧均设有多组与其内部连通的检测孔组件,多组所述检测孔组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箱体的左侧或右侧侧壁上,所述盖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上端,以用于盖住或打开所述箱体的上端,所述盖体上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检测口,每个所述第一检测口内均同轴设有所述监测管,所述监测管上设有多个沿其轴向均匀间隔分布的仰斜孔。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PRB技术最初在19世纪末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学者提出,该技术的原理是将污染羽通过填充有活性反应介质材料的被动反应区,利用污染物质和反应区介质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来降解或吸附浅层地下水污染物质的一种技术。由于PRB技术的实际施工费用非常高,而且在投入实际应用之后,墙体堵塞和反应介质失去活性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因此,PRB技术应用前期的室内实验室模拟运行尤为重要。
而现有技术中的可渗透反应墙(PRB)修复模拟器存在以下问题:1、取样口布设过于分散,无法客观的绘制出反应器内浓度分布;2、材料填充的难度大;3、无法改变有效材料的装填体积;4、模拟器为敞口设计,容易造成反应材料的挥发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包括箱体、盖体和监测管,所述箱体水平设置,其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与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箱体左右两侧均设有多组与其内部连通的检测孔组件,多组所述检测孔组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箱体的左侧或右侧侧壁上,所述盖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上端,以用于盖住或打开所述箱体的上端,所述盖体上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检测口,每个所述第一检测口内均同轴设有所述监测管,所述监测管上设有多个沿其轴向均匀间隔分布的仰斜孔。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竖直设有三块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固定板,三块所述固定板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以将所述箱体的内部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进水槽、缓冲槽、反应介质填充槽和出水槽,所述固定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槽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槽的内部连通,其中一组所述检测孔组件与所述缓冲槽的内部连通,另外多组所述检测孔组件分别与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的内部连通,所述缓冲槽和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的底壁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检测口一一对应的固定卡槽,所述固定卡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口同轴设置,所述监测管的下端伸入对应的所述固定卡槽内,其上端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口伸出所述第一检测口外。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管的上端设有第一密封单元。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处均设有第一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内竖直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滑动安装在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内,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连接固定,所述活动板将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活动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三通孔,每个所述第三通孔内均设有第三过滤网。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仰斜孔处均设有第二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孔组件包括三个第二检测口,多个所述第二检测口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箱体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并均与所述缓冲槽或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的内部连通,每个所述检测孔上均设有第二密封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设置在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二检测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设有盖体和橡胶密封塞,可保证装置内的反应溶液不易于挥发;
2、本装置可对缓冲槽内的反应溶液进行监测与调节,避免溶液长期储存或因为保存不当而引发的变质,影响实验结果;
3、本装置可实现对复合纯介质、单一纯介质和填充材料与石英砂混合多种反应介质的填装,且由于不同反应介质的所需的填装空间不同,可通过活动板限定出不同体积的填装空间,以满足多种反应介质的装填,以及实现对多种反应介质影响降解或吸附浅层地下水污染物质的研究;
4、本装置设有上下间隔的多个检测孔,可方便对缓冲槽或反应介质填充槽的不同位置进行取样,以便绘制实验装置内不同位置反应溶液的浓度分布;
5、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实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管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包括箱体10、盖体20和监测管30,所述箱体10为矩形结构,其下端设有支撑架(图中未示出),其内竖直设有三块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固定板11,三块所述固定板1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其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与所述箱体10对应内壁固定连接,其下端与所述箱体10的底壁固定连接,多块所述固定板11将所述箱体10的内部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进水槽12、缓冲槽13、反应介质填充槽和出水槽15,所述固定板11上均布有多个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处均设有第一过滤网(图中未示出),所述箱体10的前侧设有与所述进水槽12内部连通的进水口16,其后侧设有与所述出水槽15内部连通的出水口17,所述箱体10左右两侧均设有多组与其内部连通的检测孔组件,多组所述检测孔组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箱体10的左侧或右侧侧壁上,其中一组所述检测孔组件与所述缓冲槽13的内部连通,另外多组所述检测孔组件分别与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的内部连通,所述盖体20为与所述箱体10匹配的矩形结构,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箱体10的上端,以用于盖住或打开所述箱体10的上端,所述盖体20上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检测口21,当所述盖体20安装在所述箱体10的上端时,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检测口21与所述缓冲槽13的内部连通,另外多个所述第一检测口21与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的内部连通,所述缓冲槽13和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的底壁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检测口21一一对应的固定卡槽18,所述固定卡槽18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口21同轴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检测口21内均同轴设有所述监测管30,所述监测管30的下端伸入对应的所述固定卡槽18内,其上端设有第一密封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监测管30上设有多个沿其轴向均匀间隔分布的仰斜孔31,且每个仰斜孔31处均设有第二过滤网(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反应介质填充槽用于填放固体颗粒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反应介质与石英砂混合填装在反应介质填充槽内,以增大其渗透系数;缓冲槽13用于存储反应溶液。在进水口16处安装蠕动泵,蠕动泵驱动反应溶液进入进水槽12内,并通过固定板11上的第一通孔依次进入缓冲槽13和反应介质填充槽内,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废液则经过出水槽15和出水口17排出箱体10外。在反应过程中,可根据反应需要,通过安装在反应介质填充槽内的监测管30向反应介质填充槽内添加可溶性反应介质,而通过安装在缓冲槽13内的监测管30对缓冲槽13内的反应溶液进行取样检测,以对缓冲槽13内的反应溶液进行监测与调节,避免溶液长期储存或因为保存不当而引发的变质。同理,通过安装在缓冲槽13内反应介质填充槽内的监测管30对反应介质填充槽的反应溶液进行取样检测,以了解反应介质填充槽内反应液的浓度。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监测管30不仅作为取样通道以方便取样,还可通过外接相关检测仪器,以对缓冲槽13和反应介质填充槽内的溶液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如温度、pH、电导、氧化还原电位等理化性能检测,具有功能性强的优点。监测管30上的仰斜孔31用于使得监测管30内的水位和缓冲槽13或反应介质填充槽里的水位一致,而仰斜孔31内的第二过滤网可防止反应介质填充槽内的填充物进入监测管30内;第一密封单元用于封闭监测管30,以防止缓冲槽13或反应介质填充槽内的容易蒸发。在本实用新型中,监测管30设有5根,对应的,第一检测口21和固定卡槽18均设有5个,且固定卡槽18的直径与监测管30的外径相等,第一检测口21的直径大于监测管30的外径。而多组检测孔组件与监测管30配合使用,以提高对缓冲槽13和反应介质填充槽内的溶液取样的便利性,在本实用新型中,检测孔组件设有5个,每组检测孔组件与位于同一槽体内的监测管30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水口16和出水口17均由PVC材料制成,以保证了进水口16和出水口17的厚度较薄。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内竖直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活动板19,所述活动板19滑动安装在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内,其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对应内壁贴合,并通过固定件(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9将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槽体191和第二槽体192,所述活动板19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三通孔(图中未示出),每个所述第三通孔内均设有第三过滤网(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活动板19,以将反应介质填充槽的内部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储料空间,以实现对复合纯介质、单一纯介质和填充材料与石英砂混合多种反应介质的填装,且由于不同反应介质的所需的填装空间不同,可通过活动板19限定出不同体积的填装空间,以满足多种反应介质的装填,以及实现对多种反应介质影响降解或吸附浅层地下水污染物质的研究。其中,固定件为“T”字型固定卡扣,固定卡扣具有操作方便、固定效果好和实施成本低等优点,其固定结果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对其固定原理不再进行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孔组件包括三个第二检测口40,多个所述第二检测口40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箱体10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并均与所述缓冲槽13或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的内部连通,且所述进水口16和所述出水口17均设置在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二检测口40的上方,每个所述检测孔上均设有第二密封单元(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下间隔的多个检测孔可方便对缓冲槽13或反应介质填充槽的不同位置进行取样,以便绘制实验装置内不同位置反应溶液的浓度分布。其中,第二检测口40由金属铜制成,以保证第二检测口4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密封单元和第二密封单元均为橡胶密封塞,橡胶密封塞具有拆装方便、密封性能好和实施成本低等优点。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盖体(20)和监测管(30),所述箱体(10)水平设置,其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口(16)和出水口(17),所述箱体(10)左右两侧均设有多组与其内部连通的检测孔组件,多组所述检测孔组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箱体(10)的左侧或右侧侧壁上,所述盖体(2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箱体(10)的上端,以用于盖住或打开所述箱体(10)的上端,所述盖体(20)上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检测口(21),每个所述第一检测口(21)内均同轴设有所述监测管(30),所述监测管(30)上设有多个沿其轴向均匀间隔分布的仰斜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内竖直设有三块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固定板(11),三块所述固定板(1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以将所述箱体(10)的内部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进水槽(12)、缓冲槽(13)、反应介质填充槽和出水槽(15),所述固定板(11)上均布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进水口(16)与所述进水槽(12)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水口(17)与所述出水槽(15)的内部连通,其中一组所述检测孔组件与所述缓冲槽(13)的内部连通,另外多组所述检测孔组件分别与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的内部连通,所述缓冲槽(13)和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的底壁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检测口(21)一一对应的固定卡槽(18),所述固定卡槽(18)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口(21)同轴设置,所述监测管(30)的下端伸入对应的所述固定卡槽(18)内,其上端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口(21)伸出所述第一检测口(21)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管(30)的上端设有第一密封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处均设有第一过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内竖直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活动板(19),所述活动板(19)滑动安装在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内,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连接固定,所述活动板(19)将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槽体(191)和第二槽体(192),所述活动板(19)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三通孔,每个所述第三通孔内均设有第三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仰斜孔(31)处均设有第二过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孔组件包括三个第二检测口(40),多个所述第二检测口(40)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箱体(10)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并均与所述缓冲槽(13)或所述反应介质填充槽的内部连通,每个所述检测孔上均设有第二密封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6)和所述出水口(17)均设置在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二检测口(40)的上方。
CN201922447235.6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 Active CN212151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7235.6U CN212151982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7235.6U CN212151982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1982U true CN212151982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8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7235.6U Active CN212151982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19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4859A (zh) * 2021-12-29 2022-04-12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渗透式反应墙治理污染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4859A (zh) * 2021-12-29 2022-04-12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渗透式反应墙治理污染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51982U (zh) 一种地下水污染可渗透反应墙模拟修复装置
CN105152393B (zh) 一种用于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实验室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710149U (zh) 一种多点式环境检测用水样采集装置
WO2022247610A1 (zh) 一种实验动物用颗粒物环境模拟发生装置
CN207408259U (zh) 一种检测二氧化碳净化膜吸收效果的装置
CN210656233U (zh) 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
CN107519730A (zh) 实验室废气处理装置
CN207786212U (zh) 具有并联管道的空气净化器
CN212574495U (zh) 一种通风药品柜
CN212142644U (zh) 一种实验室危险废物存储装置
CN201899912U (zh) 过滤夹层杯
CN104897850B (zh) 一种便携式空气毒性生物检测装置
CN104568709B (zh) 基于弱吸附污染物的包气带土壤吸附参数测定仪
CN212321614U (zh) 一种新型包气带淋溶实验装置
CN209102474U (zh) 一种恶臭气体定时采样真空箱装置
CN203672860U (zh) 一种具有平均分流气体的路边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NL2030379B1 (en) Novel aeration zone leaching experimental device
CN216785811U (zh) 一种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还原修复中试实验设备
CN220231651U (zh) 一种受限空间内可燃或有毒气体在线分析系统
CN217367507U (zh) 测定矿石中金含量的活性炭吸附抽滤系统
CN212621518U (zh) 一种重力流式柱试验装置
CN221217278U (zh) 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采样装置
CN201107076Y (zh) 气体过滤缓冲一体装置
RU7348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бора воздушных проб
CN220609726U (zh) 一种化学实验室挥发气体吸收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Zhiyua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

Assignor: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50352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imulation and remediation device for permeable reaction walls in groundwater pollu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206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