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41530U - 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41530U
CN212141530U CN201921888489.5U CN201921888489U CN212141530U CN 212141530 U CN212141530 U CN 212141530U CN 201921888489 U CN201921888489 U CN 201921888489U CN 212141530 U CN212141530 U CN 212141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heat exchanger
oil
inle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884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承胜
蒋德军
石育宝
赵幸
车军权
刘海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884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41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41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41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包括进气管路、冷凝单元、油气回收单元、吸附单元;采用了冷凝+吸附的组合方式对加油站油罐的高浓度VOCs油气进行回收处理,即用冷凝单元对VOCs油气进行冷凝,以及用吸附单元对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进行油分吸附,该两种方式结合实现VOCs油气的回收处理,其能够实现小型化,以便于安装在运输车上,且其能耗低,加油站能够满足其工作条件,因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作为移动式油气回收处理设备,移动的对各处加油站的油罐进行高浓度VOCs油气回收处理作业。

Description

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加油站油罐高浓度油气回收的石油化工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检维修及拆除施工前,加油站油罐都处于运行状态,在抽取油罐内油品后,油罐内会存在高浓度的油气,该油气浓度严重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因此,在清罐作业前,必先对油罐内挥发的高浓度油气进行置换,收集后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处理,使油罐内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LEL的10%以下。目前,国内多数是在储油库、炼化厂安装使用成套油气回收处理装备,但普遍存在能耗高,系统集成度低,设备占地面积大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不适用于加油站清罐作业过程中的油气处理。
目前,油气回收的主要方法有催化氧化、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由于催化氧化法需要昂贵的催化剂及高温性能,不太适合移动式油气回收处理设备。单纯的吸收法或吸附法,再生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油气回收处理设备存在能耗高、占地面积大、运行需要催化剂和高温性能、再生成本高中的一种或多种不足,而导致不适合作为移动式油气回收处理设备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包括进气管路、冷凝单元、油气回收单元、吸附单元;
所述进气管路的入口用于VOCs油气进入,所述进气管路安装有鼓风机,所述进气管路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单元的入口;
所述冷凝单元对从其入口输入的VOCs油气进行冷凝,且所述冷凝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吸附单元的入口,使得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输出到所述吸附单元;
所述油气回收单元设有集油罐,用于接收被所述冷凝单元冷凝成液态的VOCs油气;
所述吸附单元对未被所述冷凝单元冷凝的VOCs油气进行油分吸附。
从而,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冷凝+吸附的组合方式对加油站油罐的高浓度VOCs油气进行回收处理,即用冷凝单元对VOCs油气进行冷凝,以及用吸附单元对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进行油分吸附,该两种方式结合实现VOCs油气的回收处理,其能够实现小型化,以便于安装在运输车上,且其能耗低,加油站能够满足其工作条件,因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作为移动式油气回收处理设备,移动的对各处加油站的油罐进行高浓度VOCs油气回收处理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冷凝单元包括第一气气换热器、预冷换热器、浅冷换热器、深冷换热器、第二气气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入口作为所述冷凝单元的入口连接所述进气管路的出口,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预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入口,所述预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浅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入口,所述浅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深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入口,所述深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气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入口,所述第二气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入口,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出口作为所述冷凝单元的出口;
所述制冷系统将冷却降温后的三路制冷剂分别输入所述预冷换热器、浅冷换热器和深冷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入口,所述预冷换热器、浅冷换热器和深冷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出口均连接所述第二气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入口,所述第二气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输出的制冷剂输送回所述制冷系统进行冷却降温;
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预冷换热器、浅冷换热器、深冷换热器和第二气气换热器的冷凝水出口均连接所述集油罐的入口。
优选的:所述制冷系统输出的所述三路制冷剂的温度,使得:所述预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在0℃至5℃之间,所述浅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达到-25℃,所述深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达到-70℃,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在20℃至25℃之间。
从而,VOCs油气进入冷凝单元的入口后,依次通过第一气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预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浅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深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第二气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第一气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在第一气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中,VOCs油气通过与第一气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中的低温、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进行热交换,实现预冷;在预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中,VOCs油气通过与制冷系统提供的冷却降温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降温至0℃至5℃之间,冷凝分离出部分油分和80%以上的水分并从预冷换热器的冷凝水出口输出到集油罐;在浅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VOCs油气通过与制冷系统提供的冷却降温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降温至-25℃,再次冷凝分离出部分油分并从浅冷换热器的冷凝水出口输出到集油罐;在深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VOCs油气通过与制冷系统提供的冷却降温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降温至-70℃,至此绝大部分油类组分被直接冷凝液化并从深冷换热器的冷凝水出口输出到集油罐;而剩余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则先在第二气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与第二气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中的高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升温,实现了对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的部分冷量回收,然后,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再在第一气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中,与刚从进气管路进入第一气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中的VOCs油气进行热交换而升温,再次实现了对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的冷量回收,使得第一气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达到20℃至25℃之间的常温,同时也实现了VOCs油气进入预冷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前的预冷。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三级复叠冷凝技术,也即采用第一气气换热器、预冷换热器、浅冷换热器、深冷换热器、第二气气换热器和制冷系统组成的冷凝单元,实现了对VOCs油气的多级梯度降温,能够对VOCs油气中的多种成分油分进行冷凝液化回收,并且,该冷凝单元能够充分回收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的冷量,因此,具有高效、环保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油气回收单元还设有油气分离器;所述冷凝单元的出口通过所述油气分离器连接所述吸附单元的入口,即:所述冷凝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口,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吸附单元的入口,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排油口连接所述集油罐的入口,以使得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通过油气分离器进一步脱除油分后再输入到所述吸附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集油罐的内部设有油水分离器,且所述集油罐的底部连接有排油管路,该排油管路安装有排油控制阀。从而,进入所述集油罐的水油混合物通过油水分离器被分离为水分和漂浮在水分上的油分,通过打开所述排油控制阀,即可将所述集油罐内的水分和油分依次通过排油管路排出,实现对油品的回收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单元设有吸附入口管路、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排气管路和循环管路;
所述吸附入口管路的入口作为所述吸附单元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单元的出口,所述吸附入口管路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进气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的入口,另一路通过第二进气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二吸附罐的入口;
所述排气管路的入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排气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的出口,另一路通过第二排气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二吸附罐的出口,所述排气管路的出口安装有阻火帽;
所述循环管路的入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循环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的入口,另一路通过第二循环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二吸附罐的入口,所述循环管路安装有真空泵,所述循环管路的出口连接所述进气管路,且所述循环管路的出口相对于所述鼓风机更靠近所述进气管路的入口。
从而,通过控制各个控制阀的开关,即可控制吸附单元按以下两个状态交替循环工作:
状态一、控制第一进气控制阀、第一排气控制阀、第二循环控制阀均打开,并控制第二进气控制阀、第二排气控制阀、第一循环控制阀均关闭,则:VOCs油气通过吸附入口管路进入第一吸附罐,第一吸附罐吸附其中的剩余油气组分后,达标的尾气通过排气管路和阻火帽安全排出;同时,真空泵通过循环管路对第二吸附罐内还残存的VOCs油气进行真空脱附,以使得第二吸附罐内的吸附剂获得再生,而脱附出的VOCs油气则通过循环管路输送进气管路中,以继续进行油分分离处理。
状态二、控制第一进气控制阀、第一排气控制阀、第二循环控制阀均关闭,并控制第二进气控制阀、第二排气控制阀、第一循环控制阀均打开,则:VOCs油气通过吸附入口管路进入第二吸附罐,第二吸附罐吸附其中的剩余油气组分后,达标的尾气通过排气管路和阻火帽安全排出;同时,真空泵通过循环管路对第一吸附罐内还残存的VOCs油气进行真空脱附,以使得第一吸附罐内的吸附剂获得再生,而脱附出的VOCs油气则通过循环管路输送进气管路中,以继续进行油分分离处理。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叠合式吸附技术,也即采用吸附入口管路、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排气管路和循环管路的吸附单元,能够实现对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进行油分吸附处理,使得达标尾气能够通过阻火帽安全排出,且通过真空泵能够对第一吸附罐和第二吸附罐内残存的VOCs油气进行真空脱附,一方面使得吸附罐内的吸附剂获得再生,另一方面也可使残存的VOCs油气再次进入冷凝单元中进行油分分离处理,因此,具有高效、环保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吸附罐和所述第二吸附罐内的吸附剂均为由其入口到出口层叠布置的多层吸附剂层,且每一层所述吸附剂层均包含按从入口到出口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分子筛层、活性炭层和硅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单元还设有旁通管路,该旁通管路连接在所述吸附入口管路的入口与所述阻火帽之间,且该旁通管路安装有旁通切换阀;从而,在第一吸附罐和所述第二吸附罐内的吸附剂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打开旁通切换阀,使VOCs油气直接通过旁通管路排出,以等待吸附剂降温。
所述第一吸附罐上安装有第一安全卸压阀,所述第二吸附罐上安装有第二安全卸压阀;从而,在吸附罐内压力过高时可以自动打开安全卸压阀,防止吸附罐因压力过高而造成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还设有缓冲罐,该缓冲罐安装在所述进气管路的入口处。从而,VOCs油气先进入缓冲罐进行压力平衡,再进入进气管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还设有跨越管路,该跨越管路连接在所述进气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吸附单元的入口之间,且该跨越管路安装有跨越控制阀门。从而,在VOCs油气的油分浓度较低时,可以通过打开跨越控制阀门,使VOCs油气直接进入吸附单元中进行吸附处理,而无需进入冷凝单元中进行冷凝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冷凝+吸附的组合方式对加油站油罐的高浓度VOCs油气进行回收处理,即用冷凝单元对VOCs油气进行冷凝,以及用吸附单元对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进行油分吸附,该两种方式结合实现VOCs油气的回收处理,其能够实现小型化,以便于安装在运输车上,且其能耗低,加油站能够满足其工作条件,因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作为移动式油气回收处理设备,移动的对各处加油站的油罐进行高浓度VOCs油气回收处理作业。
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三级复叠冷凝技术,也即采用第一气气换热器、预冷换热器、浅冷换热器、深冷换热器、第二气气换热器和制冷系统组成的冷凝单元,实现了对VOCs油气的多级梯度降温,能够对VOCs油气中的多种成分油分进行冷凝液化回收,并且,该冷凝单元能够充分回收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的冷量,因此,具有高效、环保的优点。
第三,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油气分离器,能够进一步提高对VOCs油气的油分回收处理效率。
第四,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内部设有油水分离器的集油罐,使得集油罐内的水油混合物能够被分离为水分和油分后分别通过排油管路排出,实现了对油品的回收利用,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环保性。
第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叠合式吸附技术,也即采用吸附入口管路、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排气管路和循环管路的吸附单元,能够实现对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进行油分吸附处理,使得达标尾气能够通过阻火帽安全排出,且通过真空泵能够对第一吸附罐和第二吸附罐内残存的VOCs油气进行真空脱附,一方面使得吸附罐内的吸附剂获得再生,另一方面也可使残存的VOCs油气再次进入冷凝单元中进行油分分离处理,因此,具有高效、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包括进气管路1、冷凝单元2、油气回收单元3、吸附单元4;
所述进气管路1的入口1in用于来自加油站油罐的高浓度VOCs油气进入,所述进气管路1安装有鼓风机PA201,所述进气管路1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单元2的入口;
所述冷凝单元2对从其入口输入的VOCs油气进行冷凝,且所述冷凝单元2的出口连接所述吸附单元4的入口,使得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输出到所述吸附单元4;
所述油气回收单元3设有集油罐PV204,用于接收被所述冷凝单元2冷凝成液态的VOCs油气;其中,所述集油罐PV204优选采用防溢防泄漏式油罐,以储存液化的油品并防止油品的再挥发;
所述吸附单元4对未被所述冷凝单元2冷凝的VOCs油气进行油分吸附。
从而,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冷凝+吸附的组合方式对加油站油罐的高浓度VOCs油气进行回收处理,即用冷凝单元2对VOCs油气进行冷凝,以及用吸附单元4对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进行油分吸附,该两种方式结合实现VOCs油气的回收处理,其能够实现小型化,以便于安装在运输车上,且其能耗低,加油站能够满足其工作条件,因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作为移动式油气回收处理设备,移动的对各处加油站的油罐进行高浓度VOCs油气回收处理作业。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冷凝单元2包括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预冷换热器HX102、浅冷换热器HX103、深冷换热器HX104、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和制冷系统;其中,换热器优选采用螺旋管式结构。
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热介质通道入口作为所述冷凝单元2的入口连接所述进气管路1的出口,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预冷换热器HX102的热介质通道入口,所述预冷换热器HX102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浅冷换热器HX103的热介质通道入口,所述浅冷换热器HX103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深冷换热器HX104的热介质通道入口,所述深冷换热器HX104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冷介质通道入口,所述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冷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冷介质通道入口,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冷介质通道出口作为所述冷凝单元2的出口;
所述制冷系统将冷却降温后的三路制冷剂分别输入所述预冷换热器HX102、浅冷换热器HX103和深冷换热器HX104的冷介质通道入口,所述预冷换热器HX102、浅冷换热器HX103和深冷换热器HX104的冷介质通道出口均连接所述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热介质通道入口,所述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输出的制冷剂输送回所述制冷系统进行冷却降温;其中,所述制冷剂可采用一般的氟利昂,优选采用R404A、R23环保制冷剂;
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预冷换热器HX102、浅冷换热器HX103、深冷换热器HX104和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冷凝水出口均连接所述集油罐PV204的入口。
以上为本实施例二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该基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限定:
优选的:所述制冷系统输出的所述三路制冷剂的温度,使得:所述预冷换热器HX102的热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在0℃至5℃之间,所述浅冷换热器HX103的热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达到-25℃,所述深冷换热器HX104的热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达到-70℃,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冷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在20℃至25℃之间。
从而,VOCs油气进入冷凝单元2的入口后,依次通过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热介质通道、预冷换热器HX102的热介质通道、浅冷换热器HX103的热介质通道、深冷换热器HX104的热介质通道、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冷介质通道、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冷介质通道:在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热介质通道中,VOCs油气通过与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冷介质通道中的低温、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进行热交换,实现预冷;在预冷换热器HX102的热介质通道中,VOCs油气通过与制冷系统提供的冷却降温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降温至0℃至5℃之间,冷凝分离出部分油分和80%以上的水分并从预冷换热器HX102的冷凝水出口输出到集油罐PV204;在浅冷换热器HX103的热介质通道,VOCs油气通过与制冷系统提供的冷却降温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降温至-25℃,再次冷凝分离出部分油分并从浅冷换热器HX103的冷凝水出口输出到集油罐PV204;在深冷换热器HX104的热介质通道,VOCs油气通过与制冷系统提供的冷却降温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降温至-70℃,至此绝大部分油类组分被直接冷凝液化并从深冷换热器HX104的冷凝水出口输出到集油罐PV204;而剩余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则先在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冷介质通道,与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热介质通道中的高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升温,实现了对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的部分冷量回收,然后,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再在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冷介质通道中,与刚从进气管路1进入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热介质通道中的VOCs油气进行热交换而升温,再次实现了对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的冷量回收,使得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冷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达到20℃至25℃之间的常温,同时也实现了VOCs油气进入预冷换热器HX102的热介质通道前的预冷。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三级复叠冷凝技术,也即采用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预冷换热器HX102、浅冷换热器HX103、深冷换热器HX104、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和制冷系统组成的冷凝单元2,实现了对VOCs油气的多级梯度降温,能够对VOCs油气中的多种成分油分进行冷凝液化回收,并且,该冷凝单元2能够充分回收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的冷量,因此,具有高效、环保的优点。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三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油气回收单元3还设有油气分离器PV201;所述冷凝单元2的出口通过所述油气分离器PV201连接所述吸附单元4的入口,即:所述冷凝单元2的出口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PV201的进气口,所述油气分离器PV201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吸附单元4的入口,所述油气分离器PV201的排油口连接所述集油罐PV204的入口,以使得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通过油气分离器PV201进一步脱除油分后再输入到所述吸附单元4。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四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集油罐PV204的内部设有油水分离器,且所述集油罐PV204的底部连接有排油管路5,该排油管路5安装有排油控制阀PL201。从而,进入所述集油罐PV204的水油混合物通过油水分离器被分离为水分和漂浮在水分上的油分,通过打开所述排油控制阀PL201,即可将所述集油罐PV204内的水分和油分依次通过排油管路5排出,实现对油品的回收利用。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五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吸附单元4设有吸附入口管路4-1、第一吸附罐PV202、第二吸附罐PV203、排气管路4-2和循环管路4-3;
所述吸附入口管路4-1的入口作为所述吸附单元4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单元2的出口,所述吸附入口管路4-1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进气控制阀MHS205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PV202的入口,另一路通过第二进气控制阀MHS206连接所述第二吸附罐PV203的入口;
所述排气管路4-2的入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排气控制阀MHS203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PV202的出口,另一路通过第二排气控制阀MHS204连接所述第二吸附罐PV203的出口,所述排气管路4-2的出口安装有阻火帽FA203;
所述循环管路4-3的入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循环控制阀MHS201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PV202的入口,另一路通过第二循环控制阀MHS202连接所述第二吸附罐PV203的入口,所述循环管路4-3安装有真空泵PAV201,所述循环管路4-3的出口4-3out连接所述进气管路1,且所述循环管路4-3的出口4-3out相对于所述鼓风机PA201更靠近所述进气管路1的入口1in。
从而,通过控制各个控制阀的开关,即可控制吸附单元4按以下两个状态交替循环工作:
状态一、控制第一进气控制阀MHS205、第一排气控制阀MHS203、第二循环控制阀MHS202均打开,并控制第二进气控制阀MHS206、第二排气控制阀MHS204、第一循环控制阀MHS201均关闭,则:VOCs油气通过吸附入口管路4-1进入第一吸附罐PV202,第一吸附罐PV202吸附其中的剩余油气组分后,达标的尾气通过排气管路4-2和阻火帽FA203安全排出;同时,真空泵PAV201通过循环管路4-3对第二吸附罐PV203内还残存的VOCs油气进行真空脱附,以使得第二吸附罐PV203内的吸附剂获得再生,而脱附出的VOCs油气则通过循环管路4-3输送进气管路1中,以继续进行油分分离处理。
状态二、控制第一进气控制阀MHS205、第一排气控制阀MHS203、第二循环控制阀MHS202均关闭,并控制第二进气控制阀MHS206、第二排气控制阀MHS204、第一循环控制阀MHS201均打开,则:VOCs油气通过吸附入口管路4-1进入第二吸附罐PV203,第二吸附罐PV203吸附其中的剩余油气组分后,达标的尾气通过排气管路4-2和阻火帽FA203安全排出;同时,真空泵PAV201通过循环管路4-3对第一吸附罐PV202内还残存的VOCs油气进行真空脱附,以使得第一吸附罐PV202内的吸附剂获得再生,而脱附出的VOCs油气则通过循环管路4-3输送进气管路1中,以继续进行油分分离处理。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叠合式吸附技术,也即采用吸附入口管路4-1、第一吸附罐PV202、第二吸附罐PV203、排气管路4-2和循环管路4-3的吸附单元4,能够实现对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进行油分吸附处理,使得达标尾气能够通过阻火帽FA203安全排出,且通过真空泵PAV201能够对第一吸附罐PV202和第二吸附罐PV203内残存的VOCs油气进行真空脱附,一方面使得吸附罐内的吸附剂获得再生,另一方面也可使残存的VOCs油气再次进入冷凝单元2中进行油分分离处理,因此,具有高效、环保的优点。
以上为本实施例五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该基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限定:
优选的:所述循环管路4-3还安装有空气冷却器PHE101,且所述真空泵PAV201相对于所述空气冷却器PHE101更靠近所述循环管路4-3的入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附罐PV202的出口和第二吸附罐PV203的出口通过吹扫管路连接在一起,且吹扫管路上安装有第一吹扫控制阀MHS207和第二吹扫控制阀MHS208,且所述吹扫管路设有位于该两个控制阀之间的吹扫出口;从而,通过打开第一吹扫控制阀MHS207和第二吹扫控制阀MHS208,即可对第一吸附罐PV202和第二吸附罐PV203进行吹扫。
实施例六
在上述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六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第一吸附罐PV202和所述第二吸附罐PV203内的吸附剂均为由其入口到出口层叠布置的多层吸附剂层,且每一层所述吸附剂层均包含按从入口到出口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分子筛层、活性炭层和硅胶层。
实施例七
在上述实施例五或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七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吸附单元4还设有旁通管路4-4,该旁通管路4-4连接在所述吸附入口管路4-1的入口与所述阻火帽FA203之间,且该旁通管路4-4安装有旁通切换阀MHS209;从而,在第一吸附罐PV202和所述第二吸附罐PV203内的吸附剂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打开旁通切换阀MHS209,使VOCs油气直接通过旁通管路4-4排出,以等待吸附剂降温。
所述第一吸附罐PV202上安装有第一安全卸压阀,所述第二吸附罐PV203上安装有第二安全卸压阀;从而,在吸附罐内压力过高时可以自动打开安全卸压阀,防止吸附罐因压力过高而造成损坏。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控制阀MHS205、第二进气控制阀MHS206、第一排气控制阀MHS203、第二排气控制阀MHS204、第一循环控制阀MHS201、第二循环控制阀MHS202、旁通切换阀MHS209均为气动阀。
实施例八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八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还设有缓冲罐,该缓冲罐安装在所述进气管路1的入口1in处。从而,VOCs油气先进入缓冲罐进行压力平衡,再进入进气管路1。
实施例九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九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还设有跨越管路,该跨越管路连接在所述进气管路1的出口与所述吸附单元4的入口之间,且该跨越管路安装有跨越控制阀门。从而,在VOCs油气的油分浓度较低时,可以通过打开跨越控制阀门,使VOCs油气直接进入吸附单元4中进行吸附处理,而无需进入冷凝单元2中进行冷凝处理。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包括进气管路(1)、冷凝单元(2)、油气回收单元(3)、吸附单元(4);
所述进气管路(1)的入口(1in)用于VOCs油气进入,所述进气管路(1)安装有鼓风机(PA201),所述进气管路(1)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单元(2)的入口;
所述冷凝单元(2)对从其入口输入的VOCs油气进行冷凝,且所述冷凝单元(2)的出口连接所述吸附单元(4)的入口,使得未被冷凝的VOCs油气输出到所述吸附单元(4);
所述油气回收单元(3)设有集油罐(PV204),用于接收被所述冷凝单元(2)冷凝成液态的VOCs油气;
所述吸附单元(4)对未被所述冷凝单元(2)冷凝的VOCs油气进行油分吸附;
所述冷凝单元(2)包括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预冷换热器(HX102)、浅冷换热器(HX103)、深冷换热器(HX104)、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和制冷系统;
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热介质通道入口作为所述冷凝单元(2)的入口连接所述进气管路(1)的出口,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预冷换热器(HX102)的热介质通道入口,所述预冷换热器(HX102)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浅冷换热器(HX103)的热介质通道入口,所述浅冷换热器(HX103)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深冷换热器(HX104)的热介质通道入口,所述深冷换热器(HX104)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冷介质通道入口,所述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冷介质通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冷介质通道入口,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冷介质通道出口作为所述冷凝单元(2)的出口;
所述制冷系统将冷却降温后的三路制冷剂分别输入所述预冷换热器(HX102)、浅冷换热器(HX103)和深冷换热器(HX104)的冷介质通道入口,所述预冷换热器(HX102)、浅冷换热器(HX103)和深冷换热器(HX104)的冷介质通道出口均连接所述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热介质通道入口,所述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热介质通道出口输出的制冷剂输送回所述制冷系统进行冷却降温;
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预冷换热器(HX102)、浅冷换热器(HX103)、深冷换热器(HX104)和第二气气换热器(HX105)的冷凝水出口均连接所述集油罐(PV204)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输出的所述三路制冷剂的温度,使得:所述预冷换热器(HX102)的热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在0℃至5℃之间,所述浅冷换热器(HX103)的热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达到-25℃,所述深冷换热器(HX104)的热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达到-70℃,所述第一气气换热器(HX101)的冷介质通道出口所输出VOCs油气的温度在20℃至2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回收单元(3)还设有油气分离器(PV201);所述冷凝单元(2)的出口通过所述油气分离器(PV201)连接所述吸附单元(4)的入口,即:所述冷凝单元(2)的出口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PV201)的进气口,所述油气分离器(PV201)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吸附单元(4)的入口,所述油气分离器(PV201)的排油口连接所述集油罐(PV204)的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罐(PV204)的内部设有油水分离器,且所述集油罐(PV204)的底部连接有排油管路(5),该排油管路(5)安装有排油控制阀(PL20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单元(4)设有吸附入口管路(4-1)、第一吸附罐(PV202)、第二吸附罐(PV203)、排气管路(4-2)和循环管路(4-3);
所述吸附入口管路(4-1)的入口作为所述吸附单元(4)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单元(2)的出口,所述吸附入口管路(4-1)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进气控制阀(MHS205)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PV202)的入口,另一路通过第二进气控制阀(MHS206)连接所述第二吸附罐(PV203)的入口;
所述排气管路(4-2)的入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排气控制阀(MHS203)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PV202)的出口,另一路通过第二排气控制阀(MHS204)连接所述第二吸附罐(PV203)的出口,所述排气管路(4-2)的出口安装有阻火帽(FA203);
所述循环管路(4-3)的入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循环控制阀(MHS201)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PV202)的入口,另一路通过第二循环控制阀(MHS202)连接所述第二吸附罐(PV203)的入口,所述循环管路(4-3)安装有真空泵(PAV201),所述循环管路(4-3)的出口(4-3out)连接所述进气管路(1),且所述循环管路(4-3)的出口(4-3out)相对于所述鼓风机(PA201)更靠近所述进气管路(1)的入口(1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罐(PV202)和所述第二吸附罐(PV203)内的吸附剂均为由其入口到出口层叠布置的多层吸附剂层,且每一层所述吸附剂层均包含按从入口到出口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分子筛层、活性炭层和硅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单元(4)还设有旁通管路(4-4),该旁通管路(4-4)连接在所述吸附入口管路(4-1)的入口与所述阻火帽(FA203)之间,且该旁通管路(4-4)安装有旁通切换阀(MHS209);
所述第一吸附罐(PV202)上安装有第一安全卸压阀,所述第二吸附罐(PV203)上安装有第二安全卸压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还设有缓冲罐,该缓冲罐安装在所述进气管路(1)的入口(1in)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还设有跨越管路,该跨越管路连接在所述进气管路(1)的出口与所述吸附单元(4)的入口之间,且该跨越管路安装有跨越控制阀门。
CN201921888489.5U 2019-11-04 2019-11-04 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 Active CN212141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8489.5U CN212141530U (zh) 2019-11-04 2019-11-04 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8489.5U CN212141530U (zh) 2019-11-04 2019-11-04 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41530U true CN212141530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4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88489.5U Active CN212141530U (zh) 2019-11-04 2019-11-04 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4153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9789A (zh) * 2022-03-16 2022-07-05 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油轮码头油气回收装置
CN114699788A (zh) * 2022-03-16 2022-07-05 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
CN115089992A (zh) * 2022-07-07 2022-09-23 连云港市拓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浅冷吸附脱附VOCs气体回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9789A (zh) * 2022-03-16 2022-07-05 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油轮码头油气回收装置
CN114699788A (zh) * 2022-03-16 2022-07-05 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
CN114699789B (zh) * 2022-03-16 2023-05-09 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油轮码头油气回收装置
CN114699788B (zh) * 2022-03-16 2023-05-09 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
CN115089992A (zh) * 2022-07-07 2022-09-23 连云港市拓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浅冷吸附脱附VOCs气体回收方法
CN115089992B (zh) * 2022-07-07 2024-05-10 连云港市拓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浅冷吸附脱附VOCs气体回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41530U (zh) 小型车载式VOCs回收处理设备
JP7145530B2 (ja) 空気を冷媒とする深冷凝縮によるVOCs回収システム
CN103394267B (zh) 一种结合冷凝和吸附的油气回收装置
CN102179129B (zh) 吸附冷凝废气处理工艺
CN108043064B (zh) 一种VOCs回收工艺及系统
CN102151414B (zh) 利用冷凝吸附法的油气回收装置及吸附与脱附的切换装置
CN101579596A (zh) 冷凝加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09224756A (zh) 一种使用深冷冷凝法回收VOCs的撬装系统
CN102899064A (zh) 油气回收系统
CN112870754A (zh) 一种多级冷凝+吸附+返舱的处理量可调的油气回收装置
CN106512645A (zh) 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及油气回收方法
CN107456839A (zh) 利用冷凝吸附法的油气回收装置及吸附与脱附的切换装置
CN111578620A (zh) 车载移动式回收油田放空气中的混烃和液化天然气的系统及工艺方法
CN206730791U (zh) 一种带除霜的吸附冷凝装置
CN111346396A (zh) 油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2467608U (zh) 一种车载移动式油田放空气回收系统中的净化单元
CN217041955U (zh) 一种储罐清罐作业油气回收装置
CN214809616U (zh)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
CN114377513B (zh) 一种用于油田伴生气回收处理的移动车组系统及方法
CN206499997U (zh) 一种利用吸附冷凝工艺的蓄能式油气回收装置
CN113908663B (zh) 加压多级“吸收、冷凝、吸附”模块组合式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CN113340054B (zh) 利用lng冷能处理含voc尾气的方法与系统
CN113440886A (zh) 高压深冷组合式VOCs气体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CN111589267A (zh) 车载移动式油田放空气回收系统中的净化单元及其净化方法
CN109012048B (zh) 一种带有膜分离的VOCs排放控制成套装备及其排放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