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0435U -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0435U
CN212130435U CN202020059092.1U CN202020059092U CN212130435U CN 212130435 U CN212130435 U CN 212130435U CN 202020059092 U CN202020059092 U CN 202020059092U CN 212130435 U CN212130435 U CN 212130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urceolus
rupture disc
pressure
san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590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知龙
苏浩
唐永祥
曹宗波
李炜
孙晨祥
贺富贵
习雷
蒋嫚
高攀
张永峰
汤朝红
李庆楼
郭锐锋
陈志航
吴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Downhole Testing Co of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Downhole Testing Co of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Downhole Testing Co of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0590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0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0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0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ure Vessels And Li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砂承托装置,其包括一体成型的芯轴、压差外筒、破裂盘外筒以及防尘环,当所述压差外筒受到外力作用后,所述压差外筒和所述破裂盘外筒之间的剪切销钉将被剪断,此时所述压差外筒将沿着所述芯轴向上运动,所述防尘环受到挤压变形后与套管内壁接触、并隔断沉淀通道,从而可以避免固相物质沉积在封隔器的上部。而且,所述防尘环上均匀设置有传压孔,从而使得所述防尘环发生变形后通过所述传压孔继续传递所述压差外筒对所述防尘环的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塔里木区块,可取式封隔器因其在后期进行井筒作业的方便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试油完井、井下作业、修井作业等石油工程领域。但是,泥浆、环空保护液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于固相容易沉积,且井筒套管在井筒介质条件下会产生锈蚀剥落,因此,随着时间的延长,过多的固相物质就会沉淀到封隔器上部,导致封隔器最终解封困难、工具埋卡等问题。而且,自流注水作业上部水层出砂也极易造成作业管柱埋卡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名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砂承托装置,其可以避免固相物质沉积在封隔器的上部,有效解决了封隔器解封困难、工具埋卡等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名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芯轴、压差外筒、破裂盘外筒以及防尘环,所述破裂盘外筒和所述压差外筒从下到上依次套接在所述芯轴上,所述防尘环套接在所述芯轴上、并与所述压差外筒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破裂盘外筒与所述芯轴螺纹连接,所述压差外筒通过剪切销钉连接所述破裂盘外筒。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防尘环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传压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防砂承托装置还包括套接在所述芯轴上的定位环,并且所述定位环与所述防尘环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定位环通过第一紧定销钉连接所述芯轴,所述破裂盘外筒的下端通过第二紧定销钉连接所述芯轴。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压差外筒的上端与所述芯轴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密封空气腔,并且每个所述第一密封空气腔包括第一O型密封圈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的第一安装槽,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压差外筒或所述芯轴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压差外筒的中部与所述芯轴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密封空气腔,并且每个所述第二密封空气腔包括第二O型密封圈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的第二安装槽,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压差外筒或所述芯轴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压差外筒的下端与所述破裂盘外筒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密封空气腔,并且每个所述第三密封空气腔包括第三O型密封圈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三O型密封圈的第三安装槽,并且所述第三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压差外筒或所述破裂盘外筒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破裂盘外筒的下端与所述芯轴之间设置有两个第四密封空气腔,并且每个所述第四密封空气腔包括第四O型密封圈和用于容置所述第四O型密封圈的第四安装槽,并且所述第四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破裂盘外筒或所述芯轴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防砂承托装置还包括破裂盘,并且所述破裂盘通过丝扣连接所述破裂盘外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砂承托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芯轴、压差外筒、破裂盘外筒以及防尘环,当所述压差外筒受到外力作用后,所述压差外筒和所述破裂盘外筒之间的剪切销钉将被剪断,此时所述压差外筒将沿着所述芯轴向上运动,所述防尘环受到挤压变形后与套管内壁接触、并隔断沉淀通道,从而可以避免固相物质沉积在封隔器的上部。
2、所述防尘环上均匀设置有传压孔,从而使得所述防尘环发生变形后通过所述传压孔继续传递所述压差外筒对所述防尘环的压力。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砂承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为:
1、芯轴;2、定位环;3、压差外筒;4、第一支撑环;5、防尘环;6、破裂盘外筒;7、第一O型密封圈;8、第二O型密封圈;9、第二支撑环;10、第一紧定销钉;11、剪切销钉;12、第二紧定销钉;13、破裂盘;14、第三O型密封圈;15、第三支撑环;16、第四O型密封圈;17、第四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砂承托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芯轴1、压差外筒3、破裂盘外筒6以及防尘环5,所述破裂盘外筒6和所述压差外筒3从下到上依次套接在所述芯轴1上,所述防尘环5套接在所述芯轴1上、并与所述压差外筒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破裂盘外筒6与所述芯轴1螺纹连接,所述压差外筒3通过剪切销钉11连接所述破裂盘外筒6。
进行坐封时,由静液柱压力和井筒施加的额外压力的产生的绝地压力直接作用在所述压差外筒3的下部活塞面上,而产生的活塞力将剪断所述剪切销钉11后,此时所述压差外筒3将被推动沿着所述芯轴1向上运动并推动所述防尘环5,使得所述防尘环5在所述压差外筒3的推动作用下被挤压变形,而变形后所述防尘环5将与套管内壁接触、并隔断沉淀通道,从而可以避免固相物质沉积在封隔器的上部。当封隔器需要解封时,可以通过管柱上的循环阀正循环冲洗掉防沉环上部的沉淀物质后,直接上提解封封隔器后,所述防砂承托装置即可随管柱一同起出。
所述防尘环5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传压孔,从而使得所述防尘环5发生变形后通过所述传压孔继续传递所述压差外筒3对所述防尘环5的压力;而且,所述防尘环5上的传压孔均匀设置也可以确保所述防尘环5不同位置受到的作用力相同。
所述防砂承托装置还包括套接在所述芯轴1上的定位环2,并且所述定位环2与所述防尘环5相连接,通过所述防尘环5可以保证所述防尘环5在所述防砂承托装置启动后可以正常压缩并紧贴在所述压差外筒3内壁,以隔绝环控空间。
为了避免所述定位环2和所述破裂盘外筒6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置变动,所述定位环2通过第一紧定销钉10连接所述芯轴1,所述破裂盘外筒6的下端通过第二紧定销钉12连接所述芯轴1。
所述压差外筒3的上端与所述芯轴1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密封空气腔,两个所述第一密封空气腔内部的压力为零,从而可以确保所述压差外筒3在静液柱压力和井筒施加的额外压力的产生的绝地压力作用下被推动上行。而且,每个所述第一密封空气腔包括第一O型密封圈7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7的第一安装槽,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压差外筒3或所述芯轴1上,因此,当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7安装到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后,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7将被压缩,使得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7两侧不存在间隙,进而隔绝外部压力进入所述压差外筒3与所述芯轴1之间。
而且,为了确保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7在受到外力时仍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一密封空气腔还包括第一支撑环4,并且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7套接在所述第一支撑环4上,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环4可以提高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7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7在所述第一支撑环4和所述芯轴1等的共同作用下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压差外筒3的中部与所述芯轴1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密封空气腔,两个所述第二密封空气腔内部的压力为零,从而可以确保所述压差外筒3在静液柱压力和井筒施加的额外压力的产生的绝地压力作用下被推动上行。而且,每个所述第二密封空气腔包括第二O型密封圈8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8的第二安装槽,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压差外筒3或所述芯轴1上,因此,当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8安装到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后,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8将被压缩,使得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8两侧不存在间隙,进而隔绝外部压力进入所述压差外筒3与所述芯轴1之间。
而且,为了确保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8在受到外力时仍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二密封空气腔还包括第二支撑环9,并且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8套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环9上,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环9可以提高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8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8在所述第二支撑环9和所述芯轴1等的共同作用下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
所述压差外筒3的下端与所述破裂盘外筒6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密封空气腔,两个所述第三密封空气腔内部的压力为零,从而可以确保所述压差外筒3在静液柱压力和井筒施加的额外压力的产生的绝地压力作用下被推动上行。而且,每个所述第三密封空气腔包括第三O型密封圈14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三O型密封圈14的第三安装槽,并且所述第三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压差外筒3或所述破裂盘外筒6上,因此,当所述第三O型密封圈14安装到所述第三安装槽内后,所述第三O型密封圈14将被压缩,使得所述第三O型密封圈14两侧不存在间隙,进而隔绝外部压力进入所述压差外筒3与所述破裂盘外筒6之间。
而且,为了确保所述第三O型密封圈14在受到外力时仍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三密封空气腔还包括第三支撑环15,并且所述第三O型密封圈14套接在所述第三支撑环15上,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环15可以提高所述第三O型密封圈14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所述第三O型密封圈14在所述第三支撑环15和所述压差外筒3等的共同作用下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
所述破裂盘外筒6的下端与所述芯轴1之间设置有两个第四密封空气腔,两个所述第四密封空气腔内部的压力为零,从而可以确保所述破裂盘外筒6在静液柱压力和井筒施加的额外压力的产生的绝地压力作用下被推动上行。而且,每个所述第四密封空气腔包括第四O型密封圈16和用于容置所述第四O型密封圈16的第四安装槽,并且所述第四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破裂盘外筒6或所述芯轴1上,因此,当所述第四O型密封圈16安装到所述第四安装槽内后,所述第四O型密封圈16将被压缩,使得所述第四O型密封圈16两侧不存在间隙,进而隔绝外部压力进入所述破裂盘外筒6与所述芯轴1之间。
而且,为了确保所述第四O型密封圈16在受到外力时仍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所述第四密封空气腔还包括第四支撑环17,并且所述第四O型密封圈16套接在所述第四支撑环17上,一方面,通过所述第四支撑环17可以提高所述第四O型密封圈16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所述第四O型密封圈16在所述第四支撑环17和所述芯轴1等的共同作用下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防砂承托装置还包括破裂盘13,所述破裂盘13通过丝扣与连接所述破裂盘外筒6,可以有效的避免静液柱压力和井筒施加的额外压力的产生的绝地压力直接作用在所述压差外筒3的下部压差面积上使装置在管柱下入过程中发生提前启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防砂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芯轴、压差外筒、破裂盘外筒以及防尘环,所述破裂盘外筒和所述压差外筒从下到上依次套接在所述芯轴上,所述防尘环套接在所述芯轴上、并与所述压差外筒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破裂盘外筒与所述芯轴螺纹连接,所述压差外筒通过剪切销钉连接所述破裂盘外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砂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环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传压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砂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承托装置还包括套接在所述芯轴上的定位环,并且所述定位环与所述防尘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砂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通过第一紧定销钉连接所述芯轴,所述破裂盘外筒的下端通过第二紧定销钉连接所述芯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砂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外筒的上端与所述芯轴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密封空气腔,并且每个所述第一密封空气腔包括第一O型密封圈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的第一安装槽,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压差外筒或所述芯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砂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外筒的中部与所述芯轴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密封空气腔,并且每个所述第二密封空气腔包括第二O型密封圈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的第二安装槽,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压差外筒或所述芯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砂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外筒的下端与所述破裂盘外筒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密封空气腔,并且每个所述第三密封空气腔包括第三O型密封圈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三O型密封圈的第三安装槽,并且所述第三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压差外筒或所述破裂盘外筒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砂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裂盘外筒的下端与所述芯轴之间设置有两个第四密封空气腔,并且每个所述第四密封空气腔包括第四O型密封圈和用于容置所述第四O型密封圈的第四安装槽,并且所述第四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破裂盘外筒或所述芯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防砂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砂承托装置还包括破裂盘,并且所述破裂盘通过丝扣连接所述破裂盘外筒。
CN202020059092.1U 2020-01-11 2020-01-11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Active CN212130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9092.1U CN212130435U (zh) 2020-01-11 2020-01-11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9092.1U CN212130435U (zh) 2020-01-11 2020-01-11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0435U true CN212130435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5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59092.1U Active CN212130435U (zh) 2020-01-11 2020-01-11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04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4933A (zh) * 2020-01-11 2020-07-03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4933A (zh) * 2020-01-11 2020-07-03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CN111364933B (zh) * 2020-01-11 2024-01-3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317408B2 (en) Retrievable packer
US6843480B2 (en) Seal ring for well completion tools
US2008002927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sure isolation for hydraulically actuated tools
CN112228005B (zh) 一种低坐封力起井泄压的可捞桥塞
CA2631038C (en) Plugging a side pocket mandrel using a swelling plug
CN212130435U (zh)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CN104047563A (zh) 液压坐封下压解封封隔器
CN203978373U (zh) 液压坐封下压解封封隔器
CN115306344A (zh) 一种具有双通道的预应力封隔集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563955A (zh) 钢管水力膨胀式管外封隔器
CN201152161Y (zh) 一种漏失井固井用管外封隔器
CN103742099A (zh) 射孔压裂封隔装置
CN111364933A (zh) 一种防砂承托装置
CN116335579A (zh) 油田井套管封隔器及不固井喷射自封堵分段压裂方法
CN217270122U (zh) 一种无芯轴双卡瓦可溶桥塞
CN110593802B (zh) 金属密封封隔装置
RU2101461C1 (ru) Пакер
CN110541686B (zh) 单向流动工具和油管
CN210509105U (zh) 金属密封封隔器
CN213743346U (zh) 一种可溶泵开塞
CN220226817U (zh) 一种压差式滑套
CN203547648U (zh) 双液缸封隔装置
CN203515455U (zh) 射孔压裂封隔装置
CN221053658U (zh) 一种裸眼封隔器
CN218324821U (zh) 一种静压自动关闭的压裂滑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