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8043U - 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28043U
CN212128043U CN201921524265.6U CN201921524265U CN212128043U CN 212128043 U CN212128043 U CN 212128043U CN 201921524265 U CN201921524265 U CN 201921524265U CN 212128043 U CN212128043 U CN 212128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reactor
liquid
polymerizatio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242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炳
李磊
周政
张锋
孟为民
王宝荣
杨高东
罗华勋
杨国强
田洪舟
曹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Microinterf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Microinterf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Microinterf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Microinterf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242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28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28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280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包括:聚合反应器、气相进料单元、液相进料单元、聚合分子量调节单元、回流单元、冷却单元和微界面发生器。通过破碎丙烯使其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使微米级气泡与溶剂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以增大气液两相的相界面积,提高聚丙烯的合成效率,提高丙烯反应效率,节约成本;通过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使原料与生成物料进行热交换,节约能源,并通过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和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联合使用,延长微米级气泡在反应区内的停留时间并使气液两相进行二次反应,提高丙烯利用率,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聚丙烯生产成本,符合现有的循环经济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丙烯聚合制备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
背景技术
聚丙稀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聚丙稀的密度很低、没有毒、加工性强、而且抗冲能力很强、加上其抗晓曲能力强和绝缘性好,使其广泛应用在注塑产品、制管方面、吹膜产品、涂覆、拉丝产品、改性工程塑料等各种工业和民用塑料制品领域。因其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完美结合,加上其价格低廉的优势,是四大通用型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包装业、电子业、医疗业、建材业、汽车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种化工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对聚丙烯的消耗量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因此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聚丙烯最大消费国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聚丙稀的年生产能力和消费量不断攀升,树脂产品的性能范围及市场也持续拓展。
世界上用于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方法按类别划分主要有以下几大类:溶剂法、溶液法,液相本体法(含液相气相组合式)和气相法。其中溶液聚合法的工艺特点:(1)使用高沸点直链烃作溶剂,在高于聚丙烯熔点的温度下操作,所得聚合物全部溶解在溶剂中呈均相分布;(2)高温气提方法蒸发脱除溶剂得熔融聚丙烯,再挤出造粒得粒料产品。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942051A公开了一种液相丙烯本体聚合反应连续聚合工艺,所述的液相丙烯本体反应连续聚合工艺使用含有下列组分的反应产物的催化剂:(A)以氯化镁为载体,含有至少一种氯化钛化合物固体组分;(B)有机铝化合物;(C)外给电子体化合物;所述的液相丙烯本体聚合反应是在串联的一个或多个液相管式反应器以及一个或多个气相反应器中进行的;所述的催化剂组分(A)催化丙烯聚合其全同立体规整度大于95%,催化剂组分(C)为含有至少一个Si-OR的硅烷,其中R是烃基。由此可见,所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所述方法中仅通过液相丙烯或气相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下发生聚合反应,液相与气相连用增大设备建设成本,且气相组分丙烯进入反应器形成大气泡,然而由于气泡体积过大,无法与催化剂充分接触,降低了系统的反应效率。
第二,所述方法中丙烯聚合反应速率降低,导致丙烯利用率降低,很大程度上造成原料的浪费,增加了聚丙烯的生产成本,不符合现有的循环经济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物料间混合不均匀产生副产物导致的系统反应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包括:
聚合反应器,用以为丙烯聚合提供反应场所;
气相进料单元,与所述聚合反应器相连,用以为丙烯进行预处理;
液相进料单元,与所述聚合反应器相连,用以为溶剂进行预处理;
聚合分子量调节单元,与所述聚合反应器相连;
回流单元,与所述聚合反应器相连;
冷却单元,与所述回流单元相连;
微界面发生器,其设置个数为两个,均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内,用以将气体的压力能和/或液体的动能转变为气泡表面能并传递给气相组分丙烯,使气相气破碎形成直径≥1μm、且<1mm的微米级气泡以提高气相组分丙烯与液相组分的传质面积,减小液膜厚度,降低传质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微界面发生器包括:
第一微界面发生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反应区内,用以将丙烯破碎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并在破碎完成后将微米级气泡输出至反应区内与液相组分形成气液乳化物;
第二微界面发生器,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反应区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上部,用以接收回流物料,使用物料卷吸所述聚合反应器顶部未反应的丙烯并将丙烯破碎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将微米级气泡与液相物料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并将气液乳化物输出至聚合反应器的反应区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输出的气液乳化物进行对冲,从而延长微米级气泡在反应区内的停留时间并使气液两相进行二次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聚合反应器上设置有催化剂进料口和尾气输出管道;
其中所述催化剂进料口,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侧壁上部,用以将催化剂输送至聚合反应器内;
所述尾气输出管道,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顶部,用于输出聚合反应器内尾气。
进一步地,所述气相进料单元包括:
丙烯进料管道,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侧壁并与所述微界面发生器相连,用以将丙烯输送至微界面发生器内,并使微界面发生器对丙烯进行破碎;
第一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丙烯进料管道上,用以对丙烯进行油浴控温,以使丙烯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气相进料单元还包括:
丙烯压缩机,其设置在所述丙烯进料管道上,用以对丙烯进行低压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液相进料单元包括:
溶剂进料管道,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侧壁并位于所述丙烯进料管道上方,用以将溶剂输送至聚合反应器内;
第二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溶剂进料管道上,用以对溶剂进行油浴控温,以使溶剂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计量泵,其设置在所述溶剂进料管道上,用以为将溶剂定量泵入聚合反应器内。
进一步地,所述聚合分子量调节单元包括:
氢气进料管道,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侧壁并位于所述溶剂进料管道下方,用以将氢气输送至聚合反应器内;
第三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氢气进料管道上,用以对氢气进行油浴控温,以使氢气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质量流量计,其设置在所述氢气进料管道上,用以对氢气进行质量流量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单元包括:
液相出料管路,所述液相出料管路的进料端与所述聚合反应器相连,所述液相出料管路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用于输出聚合反应器内液相物料;
液相回流管路,所述液相回流管路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所述液相回流管路的出料端延伸入所述聚合反应器并与微界面发生器相连;
回流泵,其设置在所述液相回流管路上,用以将回流液相泵入聚合反应器内。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单元包括:
冷却输料管路,其与所述回流单元相连,用以对聚合反应器输出液相物料进行传输;
中间罐,其与所述冷却输料管路相连,用以装载聚合反应器输出液相物料并对物料进行冷凝。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单元还包括:
冷却夹套,其设置在所述中间罐的外侧壁上,用以对中间罐内物料进行循环冷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聚合反应器、气相进料单元、液相进料单元、聚合分子量调节单元、回流单元、冷却单元和微界面发生器构成本实用新型系统的主体结构,通过破碎丙烯使其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使微米级气泡与溶剂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以增大气液两相的相界面积,提高聚丙烯的合成效率,提高丙烯反应效率,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系统中通过聚合反应器,用以为丙烯聚合提供反应场所;气通过相进料单元,用以为丙烯进行预处理,并将其定量通入聚合反应器内;通过液相进料单元,用以为溶剂进行预处理,并将其定量通入聚合反应器内;通过聚合分子量调节单元,用以为丙烯聚合物的分子量进行调节;通过回流单元,用以为将聚合反应器输出物料换热并回流入聚合反应器内;通过冷却单元,用以为部分回流液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而灵活地对丙烯进行预设操作条件的范围调整,以确保反应的充分有效进行,进而保证反应速率,达到了强化反应的目的,此外,通过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使原料与生成物料进行热交换,节约能源。
通过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和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联合使用,其中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使物料卷吸聚合反应器顶部未反应的丙烯并将丙烯破碎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将微米级气泡与液相物料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并将气液乳化物输出至聚合反应器的反应区与第一微界面发生器输出的气液乳化物进行对冲,从而延长微米级气泡在反应区内的停留时间并使气液两相进行二次反应,提高丙烯利用率,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聚丙烯生产成本,符合现有的循环经济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聚合反应器1、气相进料单元2、液相进料单元3、聚合分子量调节单元4、回流单元5、冷却单元6和微界面发生器7。所述聚合反应器1,用以为丙烯聚合提供反应场所;所述气相进料单元2,与所述聚合反应器1相连,用以为丙烯进行预处理,并将其定量通入聚合反应器内;所述液相进料单元3,与所述聚合反应器1相连,用以为溶剂进行预处理,并将其定量通入聚合反应器内;所述聚合分子量调节单元4,与所述聚合反应器1相连,用以为丙烯聚合物的分子量进行调节;所述回流单元5,与所述聚合反应器1相连,用以为将聚合反应器输出物料换热并回流入聚合反应器内;所述冷却单元6,与所述回流单元5相连,用以为部分回流液进行冷却降温处理;所述微界面发生器7,其设置个数为两个,均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1内,用以将气体的压力能和/或液体的动能转变为气泡表面能并传递给气相组分丙烯,使气相气破碎形成直径≥1μm、且<1mm的微米级气泡以提高气相组分丙烯与液相组分的传质面积。
当所述系统运行时,微界面发生器7气相组分破碎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并使微米级气泡与液相组分的混合物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界面发生器7还可用于其它多相反应中,如通过微界面、微纳界面、超微界面、微泡生化反应器或微泡生物反应器等设备,使用微混合、微流化、超微流化、微泡发酵、微泡鼓泡、微泡传质、微泡传递、微泡反应、微泡吸收、微泡增氧、微泡接触等工艺或方法,以使物料形成多相微混流、多相微纳流、多相乳化流、多相微结构流、气液固微混流、气液固微纳流、气液固乳化流、气液固微结构流、微米级气泡、微米级气泡流、微泡沫、微泡沫流、微气液流、气液微纳乳化流、超微流、微分散流、两项微混流、微湍流、微泡流、微鼓泡、微鼓泡流、微纳鼓泡以及微纳鼓泡流等由微米尺度颗粒形成的多相流体、或由微纳尺度颗粒形成的多相流体(简称微界面流体),从而有效地增大了反应过程中所述气相和/或液相与液相和/或固相之间的相界传质面积。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微界面发生器7包括:第一微界面发生器71和第二微界面发生器72;
其中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71,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71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1的反应区内,用以将丙烯破碎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并在破碎完成后将微米级气泡输出至反应区内与液相组分形成气液乳化物;
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72,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72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1的反应区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71上部,用以接收回流物料,使用物料卷吸所述聚合反应器顶1部未反应的丙烯并将丙烯破碎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将微米级气泡与液相物料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并将气液乳化物输出至聚合反应器1的反应区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71输出的气液乳化物进行对冲,从而延长微米级气泡在反应区内的停留时间并使气液两相进行二次反应。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聚合反应器1上设置有催化剂进料口8和尾气输出管道9;
其中所述催化剂进料口8,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1的侧壁上部,用以将催化剂输送至聚合反应器内;
所述尾气输出管道9,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1的顶部,用于输出聚合反应器内尾气。
当所述系统运行时,通过所述催化剂进料口8向所述聚合反应器1内输送催化剂,其中所述聚合反应器1内部分未反应气相组分沿所述尾气输出管路9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3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42与溶剂和氢气进行热交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尾气输出管路9的材质和尺寸本实施例均不做具体限制,只要满足尾气输出管路9能够在指定时间内输送指定体积的物料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气相进料单元2包括:丙烯进料管道21、第一换热器22和丙烯压缩机23;
其中所述丙烯进料管道21,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1的侧壁并与所述微界面发生器7相连,用以将丙烯输送至微界面发生器内,并使微界面发生器对丙烯进行破碎;
所述第一换热器22,其设置在所述丙烯进料管道21上,用以对丙烯进行油浴控温,以使丙烯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所述丙烯压缩机23,其设置在所述丙烯进料管道21上,用以对丙烯进行低压压缩。
当系统运行时,通过所述丙烯进料管道21向所述聚合反应器1内输送丙烯,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22对丙烯进行油浴控温,使丙烯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并通过所述丙烯压缩机23对丙烯进行低压压缩,使丙烯泵入所述聚合反应器1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丙烯进料管道21的材质和尺寸本实施例均不做具体限制,只要满足丙烯进料管道21能够在指定时间内输送指定体积的物料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液相进料单元3包括:溶剂进料管道31、第二换热器32和计量泵33;
其中所述溶剂进料管道31,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1的侧壁并位于所述丙烯进料管道上方,用以将溶剂输送至聚合反应器内;
所述第二换热器32,其设置在所述溶剂进料管道31上,用以对溶剂进行油浴控温,以使溶剂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所述计量泵33,其设置在所述溶剂进料管道31上,用以为将溶剂定量泵入聚合反应器内。
当系统运行时,通过所述溶剂进料管道31向所述聚合反应器1内输送溶剂,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器32对溶剂进行油浴控温,使溶剂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并通过所述计量泵33将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溶剂定量泵入所述聚合反应器1内。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聚合分子量调节单元4包括:氢气进料管道41、第三换热器42和质量流量计43;
其中所述氢气进料管道41,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1的侧壁并位于所述溶剂进料管道下方,用以将氢气输送至聚合反应器内;
所述第三换热器42,其设置在所述氢气进料管道41上,用以对氢气进行油浴控温,以使氢气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所述质量流量计43,其设置在所述氢气进料管道41上,用以对氢气进行质量流量检测。
当系统运行时,通过所述氢气进料管道41向所述聚合反应器1内输送氢气,通过氢气调节丙烯聚合物分子量,其中所述第三换热器42对氢气进行油浴控温,使氢气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并通过所述质量流量计43将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氢气泵入所述聚合反应器1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三换热器42的型号及功率本实施例均不作具体限制,只要满足第三换热器42能够达到其指定的工作状态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回流单元5包括:液相出料管路51、液相回流管路52和回流泵53;
其中所述液相出料管路51,所述液相出料管路51的进料端与所述聚合反应器1相连,所述液相出料管路51的出料
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2相连,用于输出聚合反应器内液相物料;
所述液相回流管路52,所述液相回流管路52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2,所述液相回流管路52的出料端延伸入所述聚合反应器1并与微界面发生器7相连;
所述回流泵53,其设置在所述液相回流管路52上,用以将回流液相泵入聚合反应器内。
当系统运行时,液相组分沿液相出料管路51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22,并与丙烯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液相组分部分通过所述回流泵53沿所述液相回流管路52回流入所述聚合反应器1内的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72。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冷却单元6包括:冷却输料管路61、中间罐62和冷却夹套63;
其中所述冷却输料管路61,其与所述回流单元5相连,用以对聚合反应器输出液相物料进行传输;
所述中间罐62,其与所述冷却输料管路61相连,用以装载聚合反应器输出液相物料并对物料进行冷凝;
所述冷却夹套63,其设置在所述中间罐62的外侧壁上,用以对中间罐内物料进行循环冷却。
当系统运行时,热交换后的液相组分另一部分沿所述冷却输料管路61进入所述中间罐62,并通过所述冷却夹套63对其进行循环冷却。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工艺,包括:
步骤1:通过所述催化剂进料口向所述聚合反应器内输送催化剂;
步骤2:通过所述溶剂进料管道向所述聚合反应器内输送溶剂,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对溶剂进行油浴控温,使溶剂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并通过所述计量泵将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溶剂定量泵入所述聚合反应器内;
步骤3:通过所述丙烯进料管道向所述聚合反应器内输送丙烯,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对丙烯进行油浴控温,使丙烯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并通过所述丙烯压缩机对丙烯进行低压压缩,使丙烯泵入所述聚合反应器内;
步骤4:通过所述氢气进料管道向所述聚合反应器内输送氢气,通过氢气调节丙烯聚合物分子量,其中所述第三换热器对氢气进行油浴控温,使氢气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并通过所述质量流量计将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氢气泵入所述聚合反应器内;
步骤5:丙烯通入至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对丙烯进行破碎,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破碎完成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将微米级气泡输出至所述聚合反应器内并与溶剂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气液乳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混合物;
步骤6:其中反应完成后,聚丙烯混合物向上流动进入所述聚合反应器上部,其中液相组分沿液相出料管路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并与丙烯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液相组分部分通过所述回流泵沿所述液相回流管路回流入所述聚合反应器内的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另一部分沿所述冷却输料管路进入所述中间罐,并通过所述冷却夹套对其进行循环冷却;
步骤7:其中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使用喷射混合物产生的高压将所述聚合反应器顶部未反应的气相组分卷吸至第二微界面发生器内,并将气相组分进行破碎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
步骤8: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在破碎完成后将微米级气泡与回流液相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并将气液乳化物输出至所述聚合反应器的反应区,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输出的气液乳化物进行对冲,从而延长微米级气泡在反应区内的停留时间使物料充分反应;
步骤9:其中所述聚合反应器内部分未反应气相组分沿所述尾气输出管路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溶剂和氢气进行热交换。
其中,溶剂为高沸点直链烃作溶剂,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或不同的溶剂,而灵活地进行预设操作条件的范围调整,以确保反应的充分有效进行,进而保证反应速率,达到了强化反应的目的。同时,本实施例中不具体限定溶剂的种类,只要能够确保强化反应顺利进行即可
实施例1
使用上述系统及工艺进行丙烯聚合制备聚丙烯,其中:
所述工艺中聚合反应器内反应温度为168℃;
反应压力为0.2MPa;
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内的气液比为800:1;
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内的气液比为650:1。
经检测,使用所述系统及工艺后,产品质量:均聚共聚;等规度:96.9wt%;工艺的合成效率提升2.4%。
实施例2
使用上述系统及工艺进行丙烯聚合制备聚丙烯,其中:
所述工艺中聚合反应器内反应温度为170℃;
反应压力为0.3MPa;
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内的气液比为830:1;
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内的气液比为670:1。
经检测,使用所述系统及工艺后,产品质量:均聚共聚;等规度:97.1wt%;工艺的合成效率提升2.4%。
实施例3
使用上述系统及工艺进行丙烯聚合制备聚丙烯,其中:
所述工艺中聚合反应器内反应温度为172℃;
反应压力为0.4MPa;
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内的气液比为870:1;
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内的气液比为690:1。
经检测,使用所述系统及工艺后,产品质量:均聚共聚;等规度:97.0wt%;工艺的合成效率提升2.3%。
实施例4
使用上述系统及工艺进行丙烯聚合制备聚丙烯,其中:
所述工艺中聚合反应器内反应温度为174℃;
反应压力为0.6MPa;
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内的气液比为890:1;
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内的气液比为720:1。
经检测,使用所述系统及工艺后,产品质量:均聚共聚;等规度:97.2wt%;工艺的合成效率提升2.5%。
实施例5
使用上述系统及工艺进行丙烯聚合制备聚丙烯,其中:
所述工艺中聚合反应器内反应温度为178℃;
反应压力为0.7MPa;
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内的气液比为900:1;
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内的气液比为750:1。
经检测,使用所述系统及工艺后,产品质量:均聚共聚;等规度:97.1wt%;工艺的合成效率提升2.5%。
对比例
使用现有技术进行丙烯聚合制备聚丙烯,其中,本实施例选用的工艺参数与所述实施例5中的工艺参数相同。
经检测,使用所述系统及工艺后,产品质量:均聚共聚;等规度:95.3wt%。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合反应器,用以为丙烯聚合提供反应场所;
气相进料单元,与所述聚合反应器相连,用以为丙烯进行预处理;
液相进料单元,与所述聚合反应器相连,用以为溶剂进行预处理;
聚合分子量调节单元,与所述聚合反应器相连;
回流单元,与所述聚合反应器相连;
冷却单元,与所述回流单元相连;
微界面发生器,其设置个数为两个,均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内,用以将气体的压力能和/或液体的动能转变为气泡表面能并传递给气相组分丙烯,使气相气破碎形成直径≥1μm、且<1mm的微米级气泡以提高气相组分丙烯与液相组分的传质面积,减小液膜厚度,降低传质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界面发生器包括:
第一微界面发生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反应区内,用以将丙烯破碎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并在破碎完成后将微米级气泡输出至反应区内与液相组分形成气液乳化物;
第二微界面发生器,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反应区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上部,用以接收回流物料,使用物料卷吸所述聚合反应器顶部未反应的丙烯并将丙烯破碎形成微米尺度的微米级气泡,将微米级气泡与液相物料混合,形成气液乳化物并将气液乳化物输出至聚合反应器的反应区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输出的气液乳化物进行对冲,从而延长微米级气泡在反应区内的停留时间并使气液两相进行二次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器上设置有催化剂进料口和尾气输出管道;
其中所述催化剂进料口,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侧壁上部,用以将催化剂输送至聚合反应器内;
所述尾气输出管道,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顶部,用于输出聚合反应器内尾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进料单元包括:
丙烯进料管道,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侧壁并与所述微界面发生器相连,用以将丙烯输送至微界面发生器内,并使微界面发生器对丙烯进行破碎;
第一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丙烯进料管道上,用以对丙烯进行油浴控温,以使丙烯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进料单元还包括:
丙烯压缩机,其设置在所述丙烯进料管道上,用以对丙烯进行低压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进料单元包括:
溶剂进料管道,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侧壁并位于所述丙烯进料管道上方,用以将溶剂输送至聚合反应器内;
第二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溶剂进料管道上,用以对溶剂进行油浴控温,以使溶剂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计量泵,其设置在所述溶剂进料管道上,用以为将溶剂定量泵入聚合反应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分子量调节单元包括:
氢气进料管道,其设置在所述聚合反应器的侧壁并位于所述溶剂进料管道下方,用以将氢气输送至聚合反应器内;
第三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氢气进料管道上,用以对氢气进行油浴控温,以使氢气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质量流量计,其设置在所述氢气进料管道上,用以对氢气进行质量流量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单元包括:
液相出料管路,所述液相出料管路的进料端与所述聚合反应器相连,所述液相出料管路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用于输出聚合反应器内液相物料;
液相回流管路,所述液相回流管路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所述液相回流管路的出料端延伸入所述聚合反应器并与微界面发生器相连;
回流泵,其设置在所述液相回流管路上,用以将回流液相泵入聚合反应器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包括:
冷却输料管路,其与所述回流单元相连,用以对聚合反应器输出液相物料进行传输;
中间罐,其与所述冷却输料管路相连,用以装载聚合反应器输出液相物料并对物料进行冷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还包括:
冷却夹套,其设置在所述中间罐的外侧壁上,用以对中间罐内物料进行循环冷却。
CN201921524265.6U 2019-09-14 2019-09-14 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 Active CN212128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4265.6U CN212128043U (zh) 2019-09-14 2019-09-14 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4265.6U CN212128043U (zh) 2019-09-14 2019-09-14 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28043U true CN212128043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68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24265.6U Active CN212128043U (zh) 2019-09-14 2019-09-14 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280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4987B (zh) 生产聚乙烯和聚丙烯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55554B (zh) 大长径比的聚合反应器
CN215517232U (zh) 一种5万吨级产能规模以上的透明聚苯乙烯的生产设备
CN101230114B (zh) 一种聚合反应器及使用其生产聚丙烯的方法
CN112495310B (zh) 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和工艺
CN212128043U (zh) 一种强化丙烯聚合的系统
CN112500509B (zh) 一种强化乙烯聚合的系统和工艺
US11219877B2 (en) Reactor for a metallocene catalyst-based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olefin polymers
Minsker et al. Plug-flow tubular turbulent reactors: A new type of industrial apparatus
CN113457597A (zh) 一种超声微气泡管式气液反应装置
CN110016092A (zh) 一种连续制备聚烯烃的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聚烯烃
CN115090245B (zh) 一种本体法生产阻燃型可发泡聚苯乙烯装置
CN112500512B (zh) 一种基于本体法制备聚乙烯的强化系统及工艺
CN213506692U (zh) 一种强化乙烯聚合的系统
CN213506694U (zh) 一种基于本体法制备聚乙烯的智能强化系统
CN212128041U (zh) 基于溶液法制备聚乙烯的智能强化系统
CN213506693U (zh) 一种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系统
CN112500508A (zh) 一种基于本体法制备聚乙烯的智能强化系统及工艺
CN101195680A (zh) 三光气连续生产聚碳酸酯的方法
CN219663649U (zh) 一种弹性体poe进料反应器
CN211725719U (zh) 一种基于微界面强化氯乙烷制备的系统
CN101934212A (zh) 一种气-固/气-气相等离子体管式反应器工艺及装置
CN105126726A (zh) 聚氧化乙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聚合设备
CN211487701U (zh) 一种基于微界面强化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的系统
CN101693756A (zh) 一种嵌段共聚聚丙烯的生产工艺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