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9575U - 一种除尘脱硝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尘脱硝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19575U
CN212119575U CN201921996988.6U CN201921996988U CN212119575U CN 212119575 U CN212119575 U CN 212119575U CN 201921996988 U CN201921996988 U CN 201921996988U CN 212119575 U CN212119575 U CN 212119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block
sliding
air inlet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69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利
王磊
李敬东
宣学伟
沈玲美
尉李钢
温永远
孙怡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u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u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u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u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969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19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19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19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尘脱硝系统,涉及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包括SCR脱硝系统,还包括高温电除尘器、余热锅炉、常温除尘器和烟囱,所述高温电除尘器、SCR脱硝系统、余热锅炉、常温除尘器和烟囱之间依次通过烟道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烟气处理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除尘脱硝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硝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尘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泥窑生产工艺会产生大量粉尘、氮氧化物等,尤其是窑尾排放的尾气,烟气温度一般在320℃~350℃,粉尘浓度一般在80g/Nm3~100g/Nm3,氮氧化物浓度一般在700mg/Nm3~800mg/Nm3。传统的烟气治理路线一般是窑尾烟气经余热锅炉降至150℃左右,再采用袋除尘器进行除尘后排放,一般排放浓度20mg/Nm3~30mg/Nm3。脱硝一般采用低氮燃烧和SNCR脱硝技术,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一般大于200mg/Nm3,无法满足超低排放50mg/Nm3的要求。
燃煤烟气采用SCR脱硝技术可以实现氮氧化物超低排放低于50mg/Nm3的要求,因此可以借鉴燃煤烟气治理的成功经验,将SCR技术应用到水泥窑烟气治理中。但水泥窑的烟气特性比较特殊,含尘浓度高,且粉尘中氧化钙含量特别高,容易造成催化剂磨损、堵塞和中毒,从而导致脱硝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脱硝系统,通过在高温电除尘器上设置气流均布装回以及余热锅炉上设置导流机构,使得烟气在导入除尘脱硝过程中除尘效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除尘脱硝系统,包括SCR脱硝系统,还包括高温电除尘器、余热锅炉、常温除尘器和烟囱,所述高温电除尘器、SCR脱硝系统、余热锅炉、常温除尘器和烟囱之间依次通过烟道进行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烟气通过烟道进入高温电除尘器内,经过高温电除尘器的除尘处理后,烟气中的绝大部分粉尘都被高温电除尘器除去。接着,烟气再通过SCR脱硝系统进行脱硝处理,去除烟气中的氨氮类污染物质,同时由于在进行脱硝处理前先对烟气进行了除尘处理,使得烟气中的粉尘不易对脱硝系统产生影响。经过脱硝处理后的烟气再通过余热炉回收烟气中残留的余热,再通过烟囱进行排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温电除尘器一侧设置有进气室,所述高温电除尘器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室,所述进气室和出气室内均设置有气流均布装置,所述气流均布装置包括均流板,所述进气室内的均流板与进气室侧壁固定相连,所述出气室内的均流板与出气室固定相连,所述均流板上间隔等距设置有多个导流叶片,相邻的所述导流叶片之间开设有均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均布装置可以使得烟气在进入电场前均匀分布,不仅能充分利用电场内设置的收尘面,而且使实际烟气流速与设计流速无限接近,烟气中粉尘的荷电与捕集等步骤更加彻底,除尘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余热锅炉的进风口上设置有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导风板,所述固定板与余热锅炉的进风口侧壁相连,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导风孔,所述导风孔内沿导风孔的宽度方向间隔等距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两端与导风孔的侧壁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和导风板的设置使得进入余热锅炉的烟气通过导风板的导流而更加分散,不易由于烟气风流的集中而使得正对的换热水管受到较大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动件、滑动块、滑动架和驱动齿轮,所述进风口的顶壁上安装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上连接有滑动块,所述进风口的顶壁上连接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一侧的侧壁上沿滑动块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齿块,所述进风口的顶壁上转动连接有多个驱动齿轮,所述导风板一端的转动轴穿过进风口的顶壁与驱动齿轮相连,所述驱动齿轮与滑动块上的齿块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件带动滑动块在滑动槽内滑动,滑动块滑动时通过齿块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通过转动轴带动导风板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从进风口进入锅炉内的烟气得到更加均匀地分散,提高余热锅炉内的余热回收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架、转动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限位块,驱动电机、驱动架、转动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限位块,所述进风口的顶壁上安装有保护罩体,保护罩体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保护罩体的内设置有驱动架,所述驱动架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块相连,所述转动块上开设有开设有垂直驱动电机输出轴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安装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的一端上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驱动架上开设有环状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与第一连杆相连的一端与滑动块侧壁转动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转动由于受到限位块与限位槽的滑动限位,使得第一连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带动第二连杆水平滑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杆带动滑动块滑动,使得导风板被驱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余热锅炉内设置有换热水管,所述换热水管上沿换热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等距设置有球形腔体,所述球形腔体与换热水管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水管中的换热水在流动时,烟气的热量通过与换热水管之间的接触热交换,使得烟气中的余热通过换热水管得到热交换,换热水管再将吸收的热量传递到循环水中进行放热,使得热量随循环水的循环得到有效利用。换热水管上设置的球形腔体通过增加换热水管与烟气之间接触面积,使得换热水管与烟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余热锅炉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水管的包括一段以上的换热短管和连接相邻换热短管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接凸起、卡接件、连接块和固定套,所述换热短管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换热短管的第一连接端和相邻换热短管的第二连接端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端上沿第一连接端周向固定连接环状的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端上沿第二连接端周向固定连接有环状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上连接有卡接件,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与卡接件相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卡接件与卡接槽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套设有固定套,所述连接块的周侧壁上沿连接块周向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套与连接块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套将卡接件抵紧在卡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水管通过多段换热短管进行连接而成,换热短管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当某段换热短管发生损坏时可以对损坏处的换热短管进行简单方便地更换,不用对整根换热水管进行更换,降低换热水管损坏造成的资源损耗。更换时,转动固定套,使得固定套与连接块之间分离,然后再将卡接件从卡接凸起上分离,从而将相邻的换热水管相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一卡接半环和第二卡接半环,所述第一卡接半环和第二卡接半环的两端对应卡接形成卡接环,所述卡接环的内侧壁上沿卡接环周向开设有环状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卡接件相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接环和第二卡接环先通过限位槽与卡接凸起相卡接,并且第一卡接环和第二卡接环之间相连形成卡接环,然后将换热短管的第二连接端与相邻的换热短管的第一连接端配合,使得卡接环卡接进入卡接槽内,从而当固定套与连接块螺纹配合后,使得固定套将卡接环固定在卡接槽内,卡接环与卡接槽卡接使得换热短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偏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余热锅炉的进风口设置驱动机构驱动导风板对进入余热锅炉的烟气进行调节,使得进入余热锅炉内的烟气分布更加均匀,余热交换效果更好;
2、通过设置连接件对换热水管进行多段可拆卸连接,使得换热水管发生损坏时,可以进行方便快捷地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除尘脱硝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高温电除尘器的爆炸图;
图3为余热锅炉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换热水管和连接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1、高温电除尘器;12、SCR脱硝系统;13、余热锅炉;14、常温除尘器;15、烟囱;2、气流均布装置;21、均流板;22、均流孔;23、导流叶片;24、进气室;25、出气室;3、进风口;42、导风板;5、驱动组件;51、滑动块;52、滑动架;53、驱动齿轮;61、驱动电机;62、驱动架;63、转动块;64、第一连杆;65、第二连杆;66、限位块;67、限位槽;68、保护罩体;7、换热水管;71、换热短管;72、第一连接端;73、第二连接端;81、卡接凸起;82、连接块;83、固定套;84、卡接槽;85、球形腔体;9、卡接环;91、第一卡接半环;92、第二卡接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除尘脱硝系统,包括高温电除尘器11、SCR脱硝系统12、余热锅炉13、常温除尘器14和烟囱15,高温电除尘器11、SCR脱硝系统12、余热锅炉13、常温除尘器14和烟囱15之间依次通过烟道进行连接。
参照图2,高温电除尘器11一侧设置有进气室24,高温电除尘器1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室25,进气室24和出气室25内均设置有气流均布装置2,气流均布装置2包括均流板21,进气室24内的均流板21与进气室24侧壁固定相连,出气室25内的均流板21与出气室25固定相连,均流板21的侧壁上沿均流板21的宽度方向间隔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导流叶片23,相邻的导流叶片23之间的均流板21上沿均流板2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流孔22。
参照图3和图4,余热锅炉13的一侧设置有与烟道相连的进风口3。余热锅炉13的进风口3上设置有导风机构,导风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导风板42,固定板与进风口3内侧壁固定相连,固定板上开设有导风孔,导风孔内沿导风孔的宽度方向间隔等距设置有导风板42,导风板42的两端与导风孔的侧壁转动相连。
参照图4,进风口3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滑动件,滑动件包括驱动电机61、驱动架62、转动块63、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65和限位块66,进风口3的顶壁上安装有保护罩体68,保护罩体68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1。保护罩体68的内设置有驱动架62,驱动架62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块63,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与转动块63相连。
参照图4,转动块63上开设有开设有垂直驱动电机61输出轴的通孔,通孔内滑动安装有第一连杆64,第一连杆64远离与转动块63相连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65,第一连杆64靠近与第二连杆65铰接的一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圆柱状限位块66,驱动架62的侧壁上沿转动块63周向开设有椭圆状的限位槽67,限位块66与限位槽67滑动连接。
参照图4,驱动组件5还包括滑动块51、滑动架52和驱动齿轮53,第二连杆65远离与第一连杆64相连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动块51。进风口3的顶壁上沿进风口3的宽度方向固定连接有滑动架52,滑动架52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滑动块51与滑动槽滑动连接。
参照图4,滑动块51背离滑动槽的侧壁上沿滑动块51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多个齿块,进风口3的顶壁上转动连接有多个驱动齿轮53,导风板42一端的转动轴穿过进风口3的顶壁与驱动齿轮53键连接,驱动齿轮53与齿块相啮合。
参照图5,余热锅炉13内设置有换热水管7,换热水管7包括一段以上的换热短管71和连接相邻换热短管71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卡接凸起81、卡接件、连接块82和固定套83。换热短管71的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连接端72和第二连接端73,换热短管71的第一连接端72和相邻换热短管71的第二连接端73通过连接件相连。
参照图5,第二连接端73上沿第二连接端73周向固定连接有环状的卡接凸起81,卡接凸起81上连接有卡接件。卡接件包括第一卡接半环91和第二卡接半环92,第一卡接半环91和第二卡接半环92的两端对应卡接形成卡接环9,卡接环9的内侧壁上沿卡接环9周向开设有环状的限位槽67,限位槽67与卡接凸起81相卡接配合。
参照图5,第一连接端72上沿第一连接端72周向固定连接环状的连接块82,连接块82上开设有与卡接环9相配合的卡接槽84,卡接环9与卡接槽84卡接配合。第二连接端73上套设有固定套83,连接块82的周侧壁上沿连接块82周向设置有外螺纹,固定套83与连接块82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并将将卡接环9抵紧在卡接槽84内。
参照图5,换热水管7上沿换热水管7的长度方向间隔等距设置有球形腔体85,球形腔体85与换热水管7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烟气进入高温电除尘器11时,烟气先通过均流板21上的均流孔22进行均匀分散进入高温电除尘器11内,进入高温电除尘器11内后,烟气中的粉尘被去除。
然后烟气再通过SCR脱硝系统12进行脱硝处理,脱硝处理后的烟气再通入余热锅炉13内进行余热回收。
烟气进入余热锅炉13内时,先启动驱动电机61,驱动电机61启动后,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带动转动块63转动,转动块63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杆64转动,第一连杆64转动由于受到限位块66与限位槽67的滑动限位,使得第一连杆64远离转动块63的一端带动第二连杆65水平滑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杆65带动滑动块51滑动,滑动块51在滑动槽内滑动,滑动块51滑动时通过齿块带动驱动齿轮53转动,驱动齿轮53通过转动轴带动导风板42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从进风口3进入锅炉内的烟气得到更加均匀地分散。
然后烟气再通常温除尘器14进行再次脱尘后,通过烟囱15进行排放。
当余热锅炉13内的换热水管7损伤时,关闭整个除尘脱硝系统。然后对换热水管7损坏处进行更换。更换时,转动固定套83,使得固定套83与连接块82之间分离,然后再将卡接环9从卡接凸起81上分离,从而将相邻的换热短管71相分离,然后将损坏的换热短管71进行更换。更换后再将第一连接端72和第二连接端73相对应,然后在卡接凸起81上套上第一卡接半环91和第二卡接半环92,然后将卡接凸起81卡入限位槽67内,然后再将固定套83与连接块82进行转动螺纹连接,从而完成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除尘脱硝系统,包括SCR脱硝系统(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温电除尘器(11)、余热锅炉(13)、常温除尘器(14)和烟囱(15),所述高温电除尘器(11)、SCR脱硝系统(12)、余热锅炉(13)、常温除尘器(14)和烟囱(15)之间依次通过烟道进行连接;所述余热锅炉(13)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3),所述进风口(3)的顶壁上设置有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导风板(42),所述固定板与余热锅炉(13)的进风口(3)侧壁相连,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导风孔,所述导风孔内沿导风孔的宽度方向间隔等距设置有导风板(42),所述导风板(42)的两端与导风孔的侧壁转动相连,所述余热锅炉(13)的进风口(3)的顶壁上设置有驱动导风板(42)转动的驱动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滑动件、滑动块(51)、滑动架(52)和驱动齿轮(53),所述进风口(3)的顶壁上安装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上连接有滑动块(51),所述进风口(3)的顶壁上连接有滑动架(52),所述滑动架(52)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块(51)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51)一侧的侧壁上沿滑动块(5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齿块,所述进风口(3)的顶壁上转动连接有多个驱动齿轮(53),所述导风板(42)一端的转动轴穿过进风口(3)的顶壁与驱动齿轮(53)相连,所述驱动齿轮(53)与滑动块(51)上的齿块相啮合;所述滑动件包括驱动电机(61)、驱动架(62)、转动块(63)、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65)和限位块(66),驱动电机(61)、驱动架(62)、转动块(63)、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65)和限位块(66),所述进风口(3)的顶壁上安装有保护罩体(68),保护罩体(68)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1),所述保护罩体(68)的内设置有驱动架(62),所述驱动架(62)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块(63),所述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与转动块(63)相连,所述转动块(63)上开设有垂直驱动电机(61)输出轴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安装有第一连杆(64),所述第一连杆(64)远离转动块(63)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65),所述第一连杆(64)与第二连杆(65)铰接的一端上连接有限位块(66),所述驱动架(62)上开设有环状的限位槽(67),所述限位块(66)与限位槽(67)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66)与限位槽(6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5)远离与第一连杆(64)相连的一端与滑动块(51)侧壁转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电除尘器(11)一侧设置有进气室(24),所述高温电除尘器(1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室(25),所述进气室(24)和出气室(25)内均设置有气流均布装置(2),所述气流均布装置(2)包括均流板(21),所述进气室(24)内的均流板(21)与进气室(24)侧壁固定相连,所述出气室(25)内的均流板(21)与出气室(25)固定相连,所述均流板(21)上间隔等距设置有多个导流叶片(23),相邻的所述导流叶片(23)之间开设有均流孔(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13)内设置有换热水管(7),所述换热水管(7)上沿换热水管(7)的长度方向间隔等距设置有球形腔体(85),所述球形腔体(85)与换热水管(7)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尘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管(7)的包括一段以上的换热短管(71)和连接相邻换热短管(71)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接凸起(81)、卡接件、连接块(82)和固定套(83),所述换热短管(7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72)和第二连接端(73),所述换热短管(71)的第一连接端(72)和相邻换热短管(71)的第二连接端(73)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端(72)上沿第一连接端(72)周向固定连接环状的连接块(82),所述第二连接端(73)上沿第二连接端(73)周向固定连接有环状的卡接凸起(81),所述卡接凸起(81)上连接有卡接件,所述连接块(82)上开设有与卡接件相配合的卡接槽(84),所述卡接件与卡接槽(84)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端(73)上套设有固定套(83),所述连接块(82)的周侧壁上沿连接块(82)周向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套(83)与连接块(82)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套(83)将卡接件抵紧在卡接槽(8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除尘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一卡接半环(91)和第二卡接半环(92),所述第一卡接半环(91)和第二卡接半环(92)的两端对应卡接形成卡接环(9),所述卡接环(9)的内侧壁上沿卡接环(9)周向开设有环状的限位槽(67),所述限位槽(67)与卡接件相卡接配合。
CN201921996988.6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除尘脱硝系统 Active CN212119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6988.6U CN212119575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除尘脱硝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6988.6U CN212119575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除尘脱硝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19575U true CN212119575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67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6988.6U Active CN212119575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除尘脱硝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19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1719A (zh) 一种基于scr烟气脱硝的催化剂投放装置
CN211799566U (zh) 一种回转窑废气回收循环装置
CN212119575U (zh) 一种除尘脱硝系统
CN110841474B (zh) 一种水泥窑尾气高温除尘脱硝工艺
CN211120427U (zh) 一种旋转式烘干窑
CN111715058A (zh) 一种火力电厂用烟气脱硫净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13304605B (zh) 一种高温烟气排放脱硫脱硝装置
CN216023712U (zh)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装置
CN212309870U (zh) 一种燃煤电厂用新型电除尘器
CN210186870U (zh) 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的离子交换系统
CN209188471U (zh) 一种除尘脱硫脱销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9196908U (zh) 一种自清洁卧式管式空气预热器
CN110513713A (zh) 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及其清理方法
CN218359936U (zh) 一种燃煤低温一体化协同脱硫除尘设备
CN205119105U (zh) 一种火化炉烟气处理器组合式一体机
CN220918689U (zh) 一种智能脱硝装备
CN110893314A (zh) 一种湿法低温脱硝系统
CN212383358U (zh) 一种具有热回收机构的余热锅炉脱硫脱硝装置
CN220541810U (zh)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CN109316861A (zh) 一种用于水泥窑烟气脱硝的超低排放装置
CN208382215U (zh) 锅炉富氧燃烧系统
CN117268058B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聚乙烯原料烘干装置
CN218221515U (zh) 一种焦炉烟气超净治理环保岛用的布袋除尘器
CN207445808U (zh) 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12029563U (zh) 一种换热单体及换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