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5452U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15452U CN212115452U CN202020642640.3U CN202020642640U CN212115452U CN 212115452 U CN212115452 U CN 212115452U CN 202020642640 U CN202020642640 U CN 202020642640U CN 212115452 U CN212115452 U CN 2121154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carrier
- optical element
- piezoelectric element
-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273256 Phragmites commun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该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包括框架、载体、该底座以及驱动模块,该载体用于承载光学元件并可活动地安装于该框架与该底座之间,该驱动模块驱动该载体相对于该底座沿该光学元件的光轴方向运动,其中该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包括设置于该底座上的压电元件,通过该压电元件对该载体进行驱动,其中该底座包括一个板状主体,该板状主体的上表面形成下沉部,该下沉部的一侧设有底座滚珠安装部,该下沉部的另一侧设有驱动模块安装部,该驱动模块安装部设有压电元件安装槽和摩擦棒安装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
背景技术
传动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电机通常安装在手机摄像模组内并且通常采用磁石与线圈的电磁组合进行驱动,产生磁场干扰诸如手机内部的其他电子元器件。此外,还通常采用悬丝、簧片等辅助,本身存在金属疲劳,受到冲击后会产生金属变形等不可逆的形变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包括框架、载体、所述底座以及驱动模块,所述载体用于承载光学元件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载体相对于所述底座沿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方向运动,其中所述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压电元件,通过所述压电元件对所述载体进行驱动,其中
所述底座包括一个板状主体,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形成下沉部,所述下沉部的一侧设有底座滚珠安装部,所述下沉部的另一侧设有驱动模块安装部,所述驱动模块安装部设有压电元件安装槽和摩擦棒安装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安装部包括从所述下沉部内向上凸出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设有所述压电元件安装槽,以及所述摩擦棒安装孔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上的摩擦棒第一安装孔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凸出部上的摩擦棒第二安装孔,所述摩擦棒第一安装孔和所述摩擦棒第二安装孔分别与所述摩擦棒的两端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擦棒第一安装孔的高度与所述摩擦棒第二安装孔的高度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擦棒第一安装孔与所述摩擦棒第二安装孔的连线与光轴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包括质量块,所述第一凸出部还形成有安装所述质量块的质量块安装部,所述质量块安装部紧邻所述压电元件安装槽设置并设有向下凹陷的弧形凹陷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块安装部的底部低于所述压电元件安装槽的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设有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压电元件安装槽的两侧设有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一体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滚珠安装部从所述下沉部的表面向上凸出一定距离形成,以及所述底座滚珠安装部的上表面设有底座滚珠安装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座滚珠安装部的后方并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形成驱动空间,所述驱动空间与所述摩擦片的下端配合,所述载体的运动行程限定于所述驱动空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驱动模块还包括摩擦件,所述摩擦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压电元件配合,所述压电元件驱动所述摩擦件运动并通过所述摩擦件驱动所述载体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驱动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载体上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与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摩擦件配合,通过所述摩擦件的运动驱动所述摩擦片运动进而驱动所述载体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擦片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布置,所述摩擦件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擦件为摩擦棒,所述压电元件与所述摩擦棒的一端面配合,以及所述摩擦片与所述摩擦棒的侧表面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擦片的上部形成一个“十”字形结构并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和竖直部交错设置,以及所述摩擦片的下部形成摩擦部,所述摩擦部形成弧形结构并具有凹面,所述凹面为摩擦面以与所述摩擦棒的侧表面配合;较佳地,所述水平部和竖直部一体成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载体上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摩擦片的上部配合并对所述摩擦片的上部施加弹力使得所述摩擦片压紧在所述摩擦棒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载体上并将所述摩擦片固定在所述载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质量块,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摩擦棒的端面配合,所述压电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质量块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载体上并与所述摩擦棒的侧表面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卡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底座内设有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第三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将所述压电元件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弹性件为两块卡簧,所述两块卡簧布置于所述压电元件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的中部设有光学元件安装孔,所述光学元件安装孔沿平行于所述底座的方向设置,所述载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压电元件布置于所述光学元件安装孔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与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与所述压电元件布置于所述光学元件安装孔的两侧;较佳地,所述第二滚珠与所述第一滚珠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对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底座滚珠安装槽,所述载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底座滚珠安装槽对应的载体滚珠驱动面,以及所述载体的上表面设有载体滚珠安装槽,所述框架设有与所述载体滚珠安装槽配合的框架滚珠驱动面。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不用电磁驱动技术,完全杜绝避免电磁干扰问题,同时取消悬丝、簧片等用作复位的辅助部件,增强了电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框架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框架的仰视图;
图5和图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摩擦片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弹性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与底座组装在一起的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组件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组件的另一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壳体已移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下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100整体上包括壳体10、框架20、载体30、底座40、底座内嵌金属片50、驱动模块60以及滚珠70。载体30用于承载光学元件(图未示)并可活动地安装于框架20与底座10之间,壳体10将框架20和载体30等元件封装于壳体10与底座40限定的空间中。滚珠70和驱动模块60分设于载体30的光学元件安装孔的两侧,驱动模块60用于驱动载体30沿光学元件的光轴方向运动,滚珠70辅助载体30相对于底座40和框架20的运动,其中滚珠70包括第一滚珠71和第二滚珠72,第一滚珠71安装于底座40上并与载体30的载体滚珠驱动面配合,第二滚珠72安装于载体30上并与框架20的框架滚珠驱动面配合。
具体地,驱动模块60包括第一部分61以及第二部分62,第一部分61安装于底座40上,第二部分62固定安装于载体30上,第一部分61与第二部分62配合从而驱动载体30相对于底座40沿光学元件的光轴方向运。其中,驱动模块60的第一部分61包括有压电元件,通过压电元件对载体30进行驱动。
继续参照图1,驱动模块60的第一部分61还包括摩擦棒612、第三弹性件613以及质量块614。驱动模块60的第二部分62包括摩擦片621、第一弹性件622、固定件623以及第二弹性件624。载体30沿平行于底座10的方向设有光学元件安装孔31,定义光学元件安装孔31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定义大致与该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定义壳体10所在的位置为上方,底座所在的位置为下方。摩擦棒611沿光学元件安装孔31的延伸方向安装于底座40上,压电元件611安装于摩擦棒611的后端并与摩擦棒611的后端面接触配合,摩擦棒611的侧表面与摩擦片621接触配合,质量块614安装于压电元件611的后方并通过框架20进行卡位固定,第三弹性片613安装于压电元件611的两侧并将压电元件611与外部电路电连接,摩擦片621沿竖直方向安装于载体30的驱动部并通过固定件623固定,第一弹性件622安装于摩擦片621的上端并对摩擦片621的上端施加向外的弹力,使得摩擦片621的下端压紧摩擦棒612的侧表面。第二弹性件624安装于载体30的驱动部并与安装于底座40上的摩擦棒612的侧表面接触,也就是说摩擦棒612布置在第二弹性件624与摩擦片621的摩擦面所限定的空间内并由第二弹性件624与摩擦片621进行压紧。
当向压电元件611施加高频率脉冲,通过脉冲实现压电元件611的形变。由于压电元件611的后端是质量块,通过特定频率的脉冲后压电元件611的形变将向前产生推力,在该频率下压电元件611无法推动后方的质量块614,所以会将形变的力往前推动摩擦棒612,使摩擦片621与摩擦棒612的侧表面之间产生微量的位移,但由于高频率的运动使摩擦棒612进行移动。由于摩擦棒612固定于载体30上,因此通过压电元件611实现对载体30的沿光轴方向的驱动。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不用电磁驱动技术,完全杜绝避免电磁干扰问题,同时取消悬丝、簧片等用作复位的辅助部件,增强了电机的可靠性。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一个完整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模块的必要元件是压电元件611,通过压电元件611实现对载体30的驱动。驱动模块的其他元件都是为了辅助实现该功能。也就是说,驱动模块的其他元件可以省略或替换,只要能够实现压电元件611对载体30的沿光轴方向的驱动功能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
例如,驱动模块60的第二部分62的摩擦片621可以直接安装于载体30上,而不需要采用固定件623和/或第一弹性件622和/或第二弹性件624。又例如省略驱动模块60的第一部分61的质量块614,将压电元件621直接安装于底座40上且在后端设置挡块,使得压电元件621形变时只能向前形变以推动摩擦棒61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构思还有多种其他变形,为了节省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照图2-4对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框架20进行描述。其中,图2是框架20的立体图,图3是框架20的俯视图,图4是框架20的仰视图。如图2-4所示,框架20的设计是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并包括矩形块框架主体200。为了方便描述,定义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装配好以后框架20朝向壳体的方向为上、朝向底座的方向为下、安装滚珠的一侧为左、安装驱动模块的一侧为右。框架主体200的底部形成开放的空间以安装载体30,框架主体200的上表面21设有与开放空间连通的顶部开口211,顶部开口211沿光轴方向延伸并用于与载体30的圆筒部主体配合。框架主体200的前表面22设有前部开口221以及后表面设有后部开口241以与载体30的光学元件安装孔配合。框架主体200的上表面21还设有成型避让槽212,成型避让槽212优选设置在顶部开口211的左侧,即靠近滚珠70的一侧。框架主体200的上表面21还设有顶驱动部避让槽213以与载体30的驱动部配合。顶驱动部避让槽213沿垂直于顶部开口211的方向设置并与顶部开口211连通,顶驱动部避让槽213设置在顶部开口211的右侧,即与成型避让槽212分设于顶部开口211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部开口211大致位于框架主体200的上表面的中部。且前部开口221的宽度大于顶部开口211的宽度。前表面22上设有直槽222,直槽222设置于前部开口221的右侧且从顶部一直延伸到底部,用于与壳体内部的向相应结构配合,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框架主体200的右侧表面23上设有侧驱动部避让槽231,侧驱动部避让槽23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与底部开放空间连通,以对载体30上的驱动部进行避让,同时与底座40上的驱动模块安装部配合,使得底座40上的驱动模块安装部卡入侧驱动部避让槽231内。框架主体200的后表面24上设有凸出部242,凸出部242设于后部开口241的上方。
图4示出框架200的底部的结构,如图4所示,底部开放空间的左侧顶部25和右侧顶部26分别设有左侧成型用避让槽251和右侧成型用避让槽261,左侧成型用避让槽251的后方还设有框架滚珠驱动面252,框架滚珠驱动面252与设置于载体30上的第二滚珠72配合,使得第二滚珠72能够在框架滚珠驱动面252上滚动,从而辅助载体30相对于框架20运动。从图4中可以看出,框架滚珠驱动面252沿光轴(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前端延伸至邻近左侧成型用避让槽251。返回参照图2,底部开放空间的左侧顶部设有向下凸出的框架滚珠驱动部253,框架滚珠驱动部253的下表面为框架滚珠驱动面252。
下面参照图5和图6对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载体30进行描述,其中图5和图6分别是载体30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如图5和图6所示,载体30具有圆筒状主体300,圆筒状主体300的内部设有光学元件安装孔31,光学元件安装孔3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用于安装光学元件,例如安装镜头。圆筒状主体300的顶部设有顶部平面34,以与框架20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圆筒主体300的底部设有底部平面35,以与底座40配合。圆筒状主体300的两侧设有载体滚珠安装部32和驱动部33,载体滚珠安装部32和驱动部33从圆筒状主体300的两侧一体向外伸出形成,并与底座40和框架20的对应结构配合。
具体地,载体滚珠安装部32的上表面设有载体滚珠安装槽321,载体滚珠安装槽321用于设置第二滚珠72,并与框架20上的框架滚珠驱动面252配合,使得第二滚珠能够在框架滚珠驱动面252上运动。载体滚珠安装部32的下表面设有载体滚珠驱动面322和传感器磁石安装槽323,传感器磁石安装槽323位于载体滚珠驱动面322的外侧,并用于安装传感器磁石,以与设置于底座40上的传感器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载体滚珠安装槽321布置在载体滚珠安装部32的上表面前部。
驱动部33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H和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厚度W以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度L,其中,长度L和高度H显著大于厚度W。驱动模块安装结构主要设置于驱动部33沿长度L的端面,并用于安装驱动模块60的第二部分62。具体地,驱动模块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驱动部33的端面上的摩擦片安装槽331,摩擦片安装槽331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槽3311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槽3312,水平槽3112与竖直槽3311交错布置并整体上形成一个“十”字形凹槽,其中水平槽3312位于竖直槽3311的中部靠上的位置设置。在水平槽3312的底部还设有沿驱动部33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的弹性件安装孔332,竖直槽3311的两侧还设有固定件安装部333,第一弹性件622安装于弹性件安装孔332中,摩擦片621安装于摩擦片安装槽331内并在上端抵压第一弹性件622,固定件623安装于固定件安装部333上并对摩擦片621进行固定,由于第一弹性件622对摩擦片621上端施加弹力,摩擦片622的下端向内侧靠紧,整体上形成一种杠杆结构。摩擦片安装槽331的下方设有弹性件安装部334,第二弹性件624安装于弹性件安装部334上。
弹性件安装部334为设置于驱动部33的端面上的异形缺口并具有下切面3341和上切面3342,下切面3341向左上方倾斜,上切面3342向右上方倾斜并与下切面3341相交。摩擦片621的下端延伸至弹性件安装部334的缺口外侧,驱动模块60的第一部分61的摩擦棒612伸入弹性件安装部334缺口内并在右侧表面与摩擦片621接触,而右侧表面则与第二弹性件624接触并被第二弹性件624压紧。当摩擦棒612在压电元件611的驱动下向前运动时,通过右侧表面与摩擦片621的接触推动摩擦片621向前运动,进而驱动载体30相对于底座40和框架20沿光轴方向运动。
下面参照图7对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座进行描述。其中,图7是底座40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底座40整体上包括一个板状主体400,板状主体400的上表面形成下沉部41,下沉部41占据板状主体400的上表面的大部分面积并在四周形成阻挡部45,阻挡部45将框架20限定在下沉部41所在区域内。
具体地,下沉部41的左侧设有底座滚珠安装部42,底座滚珠安装部42从下沉部41一体向上凸出形成并用于与载体30的载体滚珠驱动面配合,底座滚珠安装部42的上表面设有底座滚珠安装槽421,第一滚珠71安装于底座滚珠安装槽421内并与载体30上的载体滚珠驱动面配合,在驱动模块60驱动载体30运动时,载体30通过第一滚珠的运动辅助载体30运动,减小运动阻力,使得运动更为平稳。
下沉部41的右侧设有底座驱动模块安装部43,以安装驱动模块60的第一部分61。具体地,驱动模块安装部43包括向上凸出的第一凸出部431和第二凸出部432,第一凸出部431位于第二凸出部432的前方并邻近底座40的前表面设置。第一凸出部431设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压电元件安装槽4311以安装压电元件611,压电元件安装槽431的后方设有质量块安装部4312,质量块安装部4312的底部设置成弧形以与圆盘状地的质量块配合。较佳地,质量块安装部4312设置成一个半圆形凹槽。从图7中可以看出,质量块安装部4312的底部低于压电元件安装槽4311的底部。第一凸出部431还设有摩擦棒第一安装孔4313,摩擦棒第一安装孔4313设置于压电元件安装槽4311的侧壁上,对应地,第二凸出部432上设有摩擦棒第二安装孔4321,摩擦棒第二安装孔4321的高度与摩擦棒第一安装孔4313相同并与摩擦棒第一安装孔4313的连线与光轴方向平行。
第一凸出部431与第二凸出部432之间形成驱动空间433。当载体30安装于底座40上时,载体30上的摩擦片621的下端位于驱动空间433内并与摩擦棒612位于第一凸出部431和第二凸出部432之间的部分接触配合。压电元件安装槽4311的两侧设有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51,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51与底座内嵌金属片50一体形成,第三弹性件613优选设置成一对卡簧并设置在压电元件611的两侧,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51将底座内嵌金属片50与压电元件611电连通。摩擦棒612的一端可转动地穿入摩擦棒第一安装孔4313并与压电元件611接触配合,摩擦棒61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过摩擦棒第二安装孔4321并通过摩擦棒第一安装孔4313和摩擦棒第二安装孔4321相对固定,使得其只能进行转动。
继续参照图7,底座40的下沉部41内还设有传感器44,传感器44与载体30的载体滚珠安装部32底表面上的传感器磁石安装槽323内安装的传感器磁石对应。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44设置于底座滚珠安装部42的后方并与底座内嵌金属片50连通,从而通过底座内嵌金属片50与外部电路连接并将感测信号传递到控制单元(图未示)。当载体30相对于底座40运动时,传感器44通过感测传感器磁石的位置从而检测载体30的位移,并将该位移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摩擦片621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摩擦片的上部形成一个“十”字形结构并包括水平部6211和竖直部6212,水平部6211和竖直部6212交错设置并分别与载体30上的水平槽3112与竖直槽3311配合。较佳地,水平部6211和竖直部6212一体成形。摩擦片621的下部形成摩擦部6213,摩擦部6213设置于竖直部6212的底部并具有大致与水平部6211的宽度相似的宽度,摩擦部6213与底座40上的驱动空间433配合。摩擦部533整体上形成一个弧形结构并包括凹面6214,凹面6214为摩擦面并与摩擦棒6212的侧面配合。摩擦片621安装于载体30上时,第一弹性件622位于水平部6211和竖直部6212重叠的部分,并对摩擦片621的上端施加向外的弹力,使得摩擦部6213向内靠紧(即朝向摩擦棒靠紧)。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弹性件624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第二弹性件包括624包括一体成形的第一部分6241和第二部分6242,第一部分6241与载体30上的下切面3341配合,第二部分6242与载体30上的上切面3342配合,摩擦棒612位于第一部分6241、第二部分6242以及摩擦片6213的摩擦面6214包围的空间内。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固定件623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固定件623具有中部6231和中部6231的两侧沿垂直于中部6231的方向伸出的侧部6232,侧部6232设有扣孔6233,扣孔6233与载体30上的固定件安装部333扣合,从而将摩擦片621固定在载体30上。
下面结合图11-13描述底座40与载体30的组装过程图。其中,图11是载体30与底座40组装在一起的组件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组件的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组件的另一剖视图。如图11-13所示,载体30安装于底座40上,其中载体30左侧的载体滚珠安装部32与底座40上的底座滚珠安装部42对齐配合。从图12中可以清楚看出,第一滚珠71设置于底座滚珠安装槽421内并与载体30的载体滚珠驱动面322配合,而第二滚珠72则设置于载体滚珠安装槽321内,并用于与框架20上的框架滚珠驱动面配合。载体30右侧的驱动部33整体上位于底座40上的由第一凸出部431和第二凸出部432限定出的驱动空间433内。其中,载体30的驱动部33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厚度W小于驱动空间433,使得载体30可以相对于底座40可以最大在驱动空间433的范围内进行运动。
继续参照图11-13,驱动模块60的第一部分61的摩擦棒612的两端分别伸入底座40的第一凸出部431的有摩擦棒第一安装孔4313和第二凸出部432的有摩擦棒第二安装孔4321内,压电元件611安装于底座40压电元件安装槽4311内与摩擦棒612的后端面配合,质量块614布置在质量块安装部4312内并压紧压电元件611,第三弹性件613安装于压电元件611的两侧并与底座内嵌金属片连通,从而将压电元件611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驱动模块60的第二部分62的第一弹性件622安装于载体30的弹性件安装孔332内,摩擦片621安装于载体30上的摩擦片安装槽331内并压紧第一弹性件622,其中摩擦片621的水平部6211布置于水平槽3312内,竖直部6212布置于竖直槽3311内,摩擦部6213伸入到底座40的驱动空间433中并使得其摩擦面6214与摩擦棒612的侧面接触配合。固定件623卡到固定件安装部333上并将摩擦片621固定到载体30上,第二弹性件624安装于载体30的弹性件安装部334上并从左侧对摩擦棒612进行包围。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装置100的立体图,其中壳体已移除。如图14所示,框架20安装于底座40的下沉部41内并对载体30进行保护。其中顶部开口211与载体30的圆筒部配合,驱动部避让槽213与载体30的驱动部33配合,侧驱动部避让槽231与底座40上的驱动模块安装部43配合。侧驱动部避让槽231的宽度与底座40上的第一凸出部431和第二凸出部432之间的距离略大,并刚好固定在第一凸出部431和第二凸出部432的前后两侧。从图14中还可以清楚看出,框架20被底座40的阻挡部45限定在底座下沉部41内。
当通过底座内嵌金属片50向压电元件611施加高频率脉冲时,高频率脉冲实现压电元件611的形变,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压电元件611后方是质量块614,通过特定频率的脉冲后压电元件611形变产生推力,在该频率下压电元件611无法推动后方的质量块614,所以会将形变的力往前推摩擦棒612,使摩擦片621与摩擦棒612之间产生微量的位移,高频率的位移使载体30沿光轴方向进行移动,而复位时采用特定频率即可让载体沿光轴方向向后驱动。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包括框架、载体、所述底座以及驱动模块,所述载体用于承载光学元件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载体相对于所述底座沿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方向运动,其中所述光学元件驱动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压电元件,通过所述压电元件对所述载体进行驱动,其中
所述底座包括一个板状主体,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形成下沉部,所述下沉部的一侧设有底座滚珠安装部,所述下沉部的另一侧设有驱动模块安装部,所述驱动模块安装部设有压电元件安装槽和摩擦棒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安装部包括从所述下沉部内向上凸出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设有所述压电元件安装槽,以及所述摩擦棒安装孔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上的摩擦棒第一安装孔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凸出部上的摩擦棒第二安装孔,所述摩擦棒第一安装孔和所述摩擦棒第二安装孔分别与所述摩擦棒的两端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棒第一安装孔的高度与所述摩擦棒第二安装孔的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棒第一安装孔与所述摩擦棒第二安装孔的连线与光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包括质量块,所述第一凸出部还形成有安装所述质量块的质量块安装部,所述质量块安装部紧邻所述压电元件安装槽设置并设有向下凹陷的弧形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安装部的底部低于所述压电元件安装槽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有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压电元件安装槽的两侧设有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一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滚珠安装部从所述下沉部的表面向上凸出一定距离形成,以及所述底座滚珠安装部的上表面设有底座滚珠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座滚珠安装部的后方并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形成驱动空间,所述驱动空间与所述载体上的摩擦片的下端配合,所述载体的运动行程限定于所述驱动空间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42640.3U CN212115452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42640.3U CN212115452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15452U true CN212115452U (zh) | 2020-12-08 |
Family
ID=73612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42640.3U Active CN212115452U (zh) | 2020-04-24 | 2020-04-24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15452U (zh) |
-
2020
- 2020-04-24 CN CN202020642640.3U patent/CN21211545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36603B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TWI701500B (zh) | 鏡頭模組 | |
CN212540826U (zh)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 |
CN111399159A (zh)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 |
CN212115452U (zh)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 | |
CN212115453U (zh)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载体 | |
CN212115454U (zh)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框架 | |
JP2014077778A (ja) | ストロークセンサ | |
JP2008216043A (ja) | 回転センサ | |
WO2019225635A1 (ja)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
CN215883497U (zh) | 锁止机构和行车记录仪 | |
CN221175099U (zh)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 |
CN113534397A (zh) | 镜头驱动装置 | |
CN113960740A (zh) | 镜头驱动机构 | |
CN220043250U (zh) | 镜头驱动装置 | |
CN216670373U (zh) | 镜头驱动装置的外壳 | |
CN220569050U (zh) | 压电驱动式快门 | |
CN116908990A (zh) | 棱镜镜头一体式驱动装置 | |
CN215416063U (zh) | 镜头驱动装置 | |
CN217112849U (zh) | 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载体 | |
CN117233915A (zh)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 |
CN217112850U (zh) | 镜头驱动装置的底座 | |
CN220526085U (zh) | 镜头驱动装置 | |
CN221303684U (zh) | 镜头驱动装置 | |
CN116908991A (zh) | 棱镜镜头一体式驱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910 Address after: 215316, 2nd Floor, No. 2133 Donghe Road, Yushan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nan Haoze Electronics Co.,Ltd. Kunshan Branch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54763 Qianyao village, Chengbo Town, Mengzhou City, Jiaozuo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nan haoze Electron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