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3602U -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13602U
CN212113602U CN202020944056.3U CN202020944056U CN212113602U CN 212113602 U CN212113602 U CN 212113602U CN 202020944056 U CN202020944056 U CN 202020944056U CN 212113602 U CN212113602 U CN 212113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circuit breaker
rotating shaft
latch
opera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440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峰
潘万军
周海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440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13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13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13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静触头、支架和分别设于支架内的转动件、第一联动件、第二联动件、动触头、联动杆和锁扣,第一联动件一端和转动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联动件铰接,第一转动轴相对第二转动轴转动,第二联动件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支架转动连接,带动动触头转动以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断开或者连接,联动杆通过第三转动轴与支架转动连接,其滑动面与第一转动轴搭接,用于与相邻断路器连接,锁扣具有第一凹槽,且与第一联动件铰接,第一联动件具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卡接于第一凹槽内,联动杆可随第一转动轴转动,并带动断路器的相邻极转动,以与锁扣抵接并抬起锁扣以使锁扣与第一联动件解锁。

Description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它的操作性能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当系统中出现故障时,断路器快速切除系统中故障机构,或者切断整个电源供电,以防止故障扩大,避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中,多极并列拼装的断路器当一极发生短路或过载故障时,断路器保护脱扣,通过多极联动功能,联动并列其它极同步脱扣,防止用电设备缺相工作或过电压导致用电设备烧毁;当其中一极断路器发生滑扣无法合闸等故障问题,通过联动功能阻止其他极断路器继续合闸;当断路器正常分合时,不影响多极断路器同合同分。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断路器为实现多极联动功能,将联动杆滑动面与动触头定位轴搭接,通过动触头转动联动多极联动杆转动,联动杆孔设在外壳上位于线圈下端。然而,现有技术的这种结构,零件数量较多,且无法实现操作机构的模块化组装,导致传统的断路器操作机构体积庞大,不利于机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其结构紧凑,能够实现操作机构的结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该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支架、静触头以及和分别设于所述支架内的转动件、第一联动件、第二联动件、动触头、联动杆以及锁扣,其中,所述第一联动件一端和所述转动件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联动件铰接,所述第二联动件远离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可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且所述第二联动件可带动所述动触头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以使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断开或者连接,所述联动杆通过第三转动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一转动轴搭接,所述联动杆用于与所述断路器的相邻极连接,所述锁扣与所述第一联动件铰接,且所述锁扣具有可与所述第一联动件卡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联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可卡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之内,所述联动杆可随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并带动所述断路器的相邻极转动,以与所述锁扣抵接并抬起所述锁扣以使所述锁扣与所述第一联动件解锁。该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结构紧凑,能够实现操作机构的结构小型化。
可选地,所述第一联动件包括跳扣和与所述跳扣铰接的上连杆,所述跳扣远离所述上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联动件铰接,且所述第一转动轴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所述锁扣与所述上连杆铰接,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锁扣靠近所述跳扣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跳扣靠近所述锁扣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动触头远离所述静触头的一端设有腰形孔,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设于所述腰形孔内,以使所述动触头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且可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轴移动,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件铰接,所述第二联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联动件、所述动触头以及所述支架的铰接点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
可选地,所述动触头具有容纳槽,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套设有第一复位簧,所述第一复位簧的一端置于所述容纳槽内、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搭接。
可选地,所述断路器具有吸合组件和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衔铁组件,所述衔铁组件用于在所述吸合组件的作用下转动以与所述吸合组件吸合,且所述衔铁组件远离所述吸合组件的一端可用于与所述锁扣抵接并抬起所述锁扣以使所述锁扣与所述第一联动件解锁。
可选地,所述转动件具有第二复位簧,所述第二复位簧的一端置于所述断路器的手柄卡槽内,另一端搭接于所述断路器的基座限位凸台上。
可选地,所述衔铁组件远离所述吸合组件的一端具有第一挂钩,所述锁扣靠近所述衔铁组件的一端具有第二挂钩,所述衔铁组件在与所述吸合组件吸合时,所述第一挂钩可用于向上抬起所述第二挂钩。
可选地,所述联动杆上分别设有第一圆柱通孔、第二圆柱通孔、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第三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一圆柱通孔以使所述联动杆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拼接轴穿过所述第二圆柱通孔与相邻的所述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一凸台设于所述联动杆靠近所述锁扣的一端,可用于与所述锁扣抵接并抬起所述锁扣以使所述锁扣与所述第一联动件解锁,所述第二凸台设于所述联动杆靠近所述第二挂钩的一端,用于限位所述第二挂钩的转动。
可选地,所述联动杆上套设有第三复位簧,所述第三复位簧的一端搭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另一端与所述联动杆搭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上述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该断路器,其结构紧凑,能够实现操作机构的结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支架、静触头以及分别设于支架内的转动件、第一联动件、第二联动件、动触头、联动杆以及锁扣。在正常分合过程中,转动件带动第一联动件运动,第一联动件带动第二联动件转动,使得第二联动件以第二转动轴为中心,带动第一转动轴相对第二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于第二联动件上的动触头靠近或者远离静触头,进而使得动触头和静触头断开或者连接。另外,本申请的联动杆设于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之间,其通过第三转动轴与支架转动连接,且其滑动面和第一转动轴抵接,如此,联动杆便可以以第三转动轴为中心,在第一转动轴的引导下转动,靠近锁扣,进而驱动锁扣和第一联动件解锁(此时本极的锁扣80已经和第一联动件解锁,联动杆70驱动的是其他极的锁扣80和第一联动件解锁;如果本极尚未解锁,则此处联动杆70的转动则是其他极带动的)。本申请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联动杆设于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之间,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能够实现操作机构的结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联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衔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支架;11-滑槽;20-转动件;31-跳扣;311-第一凸起;32-上连杆;40-第二联动件;41-第一转动轴;42-第二转动轴;50-动触头;51-容纳槽;52-第一复位簧;60-静触头;70-联动杆;71-第三转动轴;72-第一圆柱通孔;73-第二圆柱通孔;74-第一凸台;76-第三复位簧;77-滑动面;80-锁扣;81-第一凹槽;82-第二挂钩;91-吸合组件;93-衔铁组件;931-第一挂钩;95-拼接轴;971-U型连杆;972-按键开关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该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支架10、静触头60以及分别设于支架10内的转动件20、第一联动件、第二联动件40、动触头50、联动杆70以及锁扣80(请结合参照图12),其中,第一联动件一端和转动件20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41与第二联动件40铰接,第二联动件40远离第一联动件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42与支架10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轴41可相对第二转动轴42转动,且第二联动件40可带动动触头50以第二转动轴42为中心转动,以使动触头50与静触头60断开或者连接,联动杆70通过第三转动轴71与支架10转动连接,联动杆70的滑动面77与第一转动轴41搭接,联动杆70用于与断路器的相邻极连接(即通过联动杆70与断路器的相邻极连接,从而使得断路器的各极之间相互联动),锁扣80与第一联动件铰接,且锁扣80具有可与第一联动件卡接的第一凹槽81,第一联动件具有与第一凹槽81相匹配的第一凸起311,第一凸起311可卡接于第一凹槽81之内,联动杆70可随第一转动轴41转动,以与锁扣80抵接并抬起锁扣80以使锁扣80与第一联动件解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一联动件的一端和转动件20铰接,这样便于通过转动件20的转动带动第一联动件运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20通过一U型连杆971和按键开关组件972连接的,这样一来,转动件20的转动可以通过人工操作按键开关来驱动,省力、方便且快捷。
第二,第一联动件的一端和转动件20铰接,便于跟随转动件20运动,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41和第二联动件40铰接,且第一转动轴41可相对第二转动轴42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上还对应设有便于供第一转动轴41转动的滑槽11,该滑槽11用于为第一转动轴41相对于第二转动轴42的转动避位。应理解,该滑槽11应该是与第二联动件40的运动方向相适配的,具体地,该滑槽11呈弧形状,该弧形状的滑槽11的设置弧度及其弧长应该与机构各处的限位相适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实际需求根据计算分析得出,在此不作限制。
第三,第二联动件40远离第一联动件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支架10转动连接,即第二联动件40以支架10为依托,以第二转动轴42为中心进行转动,如此,第一转动轴41相对于支架10的转动也是以第二转动轴42为转动中心的,也就是说,上述支架10上的滑槽11,其中心的半径为第一转动轴41至第二转动轴42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转动轴41在支架10上滑动至滑槽11的最上端时,则动触头50和静触头60断开(如图1所示);当第一转动轴41在支架10上滑动至滑槽11的下端时(并未接触滑槽11最下端的槽壁,以为动触头50继续靠近静触头60留有余量),则动触头50和静触头60连接(如图5所示)。
另外,第二联动件40可带动动触头50以第二转动轴42为中心进行转动,以使动触头50与静触头60断开或者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动触头50的一端可围绕第二转动轴42转动,且可与第二转动轴42抵接,以使动触头50的一端也可相对第二转动轴42移动以靠近或者远离第二转动轴42、另一端和第二联动件40铰接,这样一来,动触头50可以以第二转动轴42为中心在支架10上转动,并且以第一转动轴41在滑槽11内的活动为限制,使得动触头50可在一定角度内转动,进而驱动动触头50和静触头60的断开或者连接。
第四,为了实现断路器的多极联动,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联动杆70,具体地,联动杆70通过第三转动轴71与支架10转动连接,联动杆70的滑动面77与第一转动轴41搭接,联动杆70可与相邻的断路器连接。如图1所示,联动杆70可通过拼接轴95和相邻的断路器的联动杆70相连接,这样一来,当发生短路或者出现过载电流时,断路器的其中一极先断开后,可通过联动杆70的联动作用,使得断路器的其他极也断开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联动杆70是通过第三转动轴71与支架10转动连接的,且其滑动面77与第一转动轴41搭接。这样一来,联动杆70可以以第三转动轴71为旋转中心,跟随第一转动轴41进行转动,同时带动断路器的其它极的联动杆70同步转动。当断路器的某一极处于闭合状态时,其联动杆70受到其它极的联动杆70带动而转动,至与锁扣80抵接并抬起锁扣80以使锁扣80与第一联动件解锁。
具体地,当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处于开闸状态时,联动杆70与锁扣80脱离接触;当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在合闸的过程中,联动杆70随着第二联动件40的转动,与第一转动轴41同步运动,逐渐让开锁扣80向前运动的通道空间;当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在处于合闸状态时,第一转动轴41转动到位(即从滑槽11的最上端转动至滑槽11的下端),此时联动杆70随之转动至锁扣80的下方与锁扣80靠近。这样一来,当发生短路或者出现过载电流时,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断开连接(即动触头50和静触头60断开连接),此时,第二联动件40会跟随动触头50转动,便会带动联动杆70转动,由于联动杆70和断路器的其他极的联动关系(即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具有两极结构的断路器,断路器的相邻两极的联动杆70通过拼接轴95连接),因此,可通过联动杆70的联动作用,带动其他极的联动杆70一起转动,进而使得其他极的锁扣80被抬起而与第一联动件解锁(如图9所示),如此使得断路器的其他极也一并断开,从而使得断路器的多极同分同合。
第五,本申请的锁扣80是与第一联动件铰接的,锁扣80具有可与第一联动件卡接的第一凹槽81,第一联动件具有与第一凹槽81相匹配的第一凸起311,第一凸起311可卡接于第一凹槽81之内。这样,当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在正常分合过程中(即正常开闸和合闸过程中),锁扣80和第一联动件是一直卡设在一起的,转动件20带动第一联动件运动时可以使得第二联动件40转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支架10、静触头60以及分别设于支架10内的转动件20、第一联动件、第二联动件40、动触头50、联动杆70以及锁扣80。在正常分合过程中,转动件20带动第一联动件运动,第一联动件带动第二联动件40转动,使得第二联动件40以第二转动轴42为中心,带动第一转动轴41相对第二转动轴42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于第二联动件40上的动触头50靠近或者远离静触头60,进而使得动触头50和静触头60断开或者连接。另外,本申请的联动杆70设于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40之间,其通过第三转动轴71与支架10转动连接,且其滑动面77和第一转动轴41抵接,如此,联动杆70便可以以第三转动轴71为中心,在第一转动轴41的引导下转动,靠近锁扣80,进而驱动锁扣80和第一联动件解锁(此时本极的锁扣80已经和第一联动件解锁,联动杆70驱动的是其他极的锁扣80和第一联动件解锁;如果本极尚未解锁,则此处联动杆70的转动则是其他极带动的)。本申请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联动杆70设于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40之间,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能够实现操作机构的结构小型化。
本申请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工作原理如下:
在开闸状态时:即初始状态时,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锁扣80和第一联动件锁止,第一联动件带动第一转动轴41处于滑槽11的最上端(即图1所示的位置),此时动触头50和静触头60脱离接触,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开闸。
在合闸状态时:请参考图4至图7所示,转动件20逆时针转动,在转动件20的带动下,第一联动件运动,进而带动第二联动件40在第一转动轴41的作用下相对第二转动轴42转动,使得第一转动轴41从滑槽11的最上端转动至滑槽11的下端,这样,第二联动件40的转动便带动动触头50转动,使得动触头50从远离静触头60的位置转动至靠近静触头60的位置,从而使得动触头50和静触头60连接,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合闸。当需要开闸复位时,则顺时针转动转动件20使得动触头50脱离静触头60即可,由于其原理和合闸的原理相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合闸过程推倒得出,故在此不再赘述。
在故障脱扣状态时:请参考图8至图9所示,断路器控制锁扣80和第一联动件解锁,第二联动件40和转动件20失去连接,第二联动件40解锁复位,带动动触头50和静触头60脱离断开,此时,第二联动件40带动第一转动轴41相对第二转动轴42转动,进而驱动与第一转动轴41抵接的联动杆70转动,由于断路器相邻的两极之间通过拼接轴95连接,故其中一个极的联动杆70转动便可以带动其他极的联动杆70转动,联动杆70转动至锁扣80的下方并与锁扣80靠近,进而与锁扣80抵接并向上抬起锁扣80使得锁扣80旋转(如果此时锁扣80和第一联动件尚未解锁),如此,其他极的锁扣80也会在联动杆70的联动作用下与第一联动件解锁。
应理解,在正常开闸或者合闸时,联动杆70和锁扣80是同步运动的,故此两者之间不会发生干涉。只有在断路器其中一极的锁扣80和第一联动件解锁而其它极未解锁时才会,第二联动件40和转动件20之间失去关联,第二联动件40转动才会驱动联动杆70独立于锁扣80单独运动。也是因为这样,联动杆70才可以起到与其他极的锁扣80联动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具体包括跳扣31和与跳扣31铰接的上连杆32,跳扣31远离上连杆3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41与第二联动件40铰接,且第一转动轴41可相对第二转动轴42在滑槽11内转动,锁扣80与上连杆32铰接,第一凹槽81设于锁扣80靠近跳扣31的一侧,第一凸起311设于跳扣31靠近锁扣80的一侧。
这样,在正常分合过程中,跳扣31的第一凸起311卡设于锁扣80的第一凹槽81之内,使得跳扣31和锁扣80锁止,且在本实施例中,锁扣80是与上连杆32铰接的。这样一来,锁扣80以跳扣31的第一凸起311为基准,形成杠杆件,当锁扣80在联动件的作用下一侧向上抬起时,则跳扣31的第一凸起311和锁扣80的第一凹槽81脱离接触,使得锁扣80和跳扣31解锁。如此,第一联动件变成相互独立的两个零件。
为了便于第二联动件40的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动触头50远离静触头60的一端设有腰形孔(可参考图8),第二转动轴42穿设于腰形孔内,以使动触头50以第二转动轴42为中心转动且可相对第二转动轴42移动,第二转动轴42与支架10转动连接,动触头50的另一端与第二联动件40铰接,第二联动件40分别与第一联动件、动触头50以及支架10的铰接点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如此,动触头50也可以和第二联动件40形成联动结构,当动触头50转动时,也会带动第二联动件40转动。
进一步地,动触头50具有容纳槽51,第二转动轴42上套设有第一复位簧52,第一复位簧52的一端置于容纳槽51内、另一端与支架10搭接。
这样一来,第一复位簧52会对动触头50产生一个作用力,当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处于分闸状态时,该第一复位簧52处于初始状态;当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处于合闸状态时,该第一复位簧52处于受力状态。如此,在断路器出现故障需要开闸时,断路器控制锁扣80和第一联动件(当具有跳扣31时,则此处为跳扣31)解锁,此时第一联动件分割成两部分,使得第二联动件40和转动件20失去连接,动触头50在第一复位簧52的作用下带动第二联动件40复位,第一转动轴41从滑槽11的下端滑动至滑槽11的最上端,进而在第一转动轴41的作用下驱动联动杆70转动,使得联动杆70靠近锁扣80,以与锁扣80靠近,在联动杆70的拼接轴95的作用下,断路器多极联动,从而使得其他极的锁扣80都被各自的联动杆70抵接并向上抬起解锁。
进一步地,请再结合参照图11,断路器具有吸合组件91和与支架10转动连接的衔铁组件93,衔铁组件93用于在吸合组件91的作用下转动以与吸合组件91吸合,且衔铁组件93远离吸合组件91的一端可用于与锁扣80抵接并抬起锁扣80以使锁扣80与第一联动件解锁。应理解,在断路器发生短路或者出现过载电流时,吸合组件91的磁场会增大,进而吸合衔铁组件93,使得衔铁组件93向下旋转与吸合组件91吸合。
需要说明的是,衔铁组件93与支架10转动连接,其一端用于和吸合组件91吸合,另一端可用于与锁扣80抵接并抬起锁扣80以使锁扣80与第一联动件(有跳扣31时则为跳扣31)解锁。衔铁组件93以与支架10的转动连接的连接点为转动中心点进行转动,类似于杠杆件。其远离吸合组件91的一端可作用于锁扣80,使得锁扣80解锁。
示例地,在本实施例中,衔铁组件93远离吸合组件91的一端具有第一挂钩931,锁扣80靠近衔铁组件93的一端具有第二挂钩82,衔铁组件93在与吸合组件91吸合时,第一挂钩931可用于向上抬起第二挂钩82,从而使得锁扣80与第一联动件(有跳扣31时则为跳扣31)解锁。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转动件20的自动复位,从而使得当断路器出现短路或者过载电流等故障时,在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开闸断开后,使得锁扣80和第一联动件(或者跳扣31)复位,以便于后续合闸操作。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20具有第二复位簧,第二复位簧的一端置于断路器的手柄卡槽内,另一端搭接于断路器的基座限位凸台上。
这样,当断路器出现短路或者过载电流等故障时,跳扣31解锁,动触头50在第一复位簧52的作用下复位,第二联动件4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轴41以第二转动轴42为中心转动,从而推动联动杆70发生联动作用,联动杆70在拼接轴95的作用下驱动其他极的联动杆70也向上运动,进而使得其他极的跳扣31也解锁,从而其他极的动触头50也复位断开。
具体地,请结合参考图1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联动杆70上分别设有第一圆柱通孔72、第二圆柱通孔73、第一凸台74以及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位于联动杆70的滑动面77的其中一侧面,如图10所示,在此视角下的阴影面),第三转动轴71穿过第一圆柱通孔72以使联动杆70与支架10转动连接,拼接轴95穿过第二圆柱通孔73与相邻的断路器连接,第一凸台74设于联动杆70靠近锁扣80的一端,可用于与锁扣80抵接并抬起锁扣80以使锁扣80与第一联动件解锁,第二凸台设于联动杆70靠近第二挂钩82的一端,用于限位第二挂钩82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圆柱通孔72用于供第三转动轴71穿过,以使联动杆70以第三转动轴71为基准进行转动。第二圆柱通孔73用于供拼接轴95穿过,以使断路器的多极结构均通过拼接轴95将联动杆70连为一体,从而实现多极联动。第一凸台74设于联动杆70靠近锁扣80的一端,可用于与锁扣80抵接并向上抬起锁扣80以使锁扣80与第一联动件(或跳扣31)解锁。第二凸台设于联动杆70靠近第二挂钩82的一端,用于限位第二挂钩82的转动。
具体地,当断路器的某一极出现故障机构无法合闸时,联动杆70通过拼接轴95解锁断路器的其余极的锁扣80,故障极的联动杆70保持在分闸状态下,通过拼接轴95使其它极的联动杆70也保持在分闸状态下,将通过联动杆70的第二凸台限位锁扣80的第二挂钩82,当其它极的锁扣80向下运动时,锁扣80的第二挂钩82会碰到联动杆70的第二凸台,使锁扣80与跳扣31解锁,从而使得第一联动件无法带动第二联动件40转动,防止机构合闸。并且,机构在转动件20的第二复位簧的作用下,可以带动转动件20转动复位,进而,转动件20带动第一联动件复位,使得锁扣80和第一联动件锁止复位,为后续的合闸做准备。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联动杆70跟随第一转动轴41快速复位,在本实施例中,联动杆70上还套设有第三复位簧76,第三复位簧76的一端搭接于第二转动轴42上、另一端与联动杆70搭接。在第三复位簧76的作用下联动杆70靠紧第一转动轴41。
在本实施例中,锁扣80上套设有用于使得锁扣80快速复位的第四复位簧。其中,第四复位簧套设于锁扣80与第一联动件之间的铰接轴上(或锁扣80与上连杆32之间的铰接轴),且一端和锁扣80的第二挂钩82相对的一侧搭接(可参考图12,搭接位置为图12中最右边的凸板)、另一端和第一联动件(或者上连杆32)搭接。第四复位簧可以使锁扣80的第一凹槽81与跳扣31的第一凸起311靠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上述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由于该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结构、原理及其有益效果均已在前文做了详细阐述与说明,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静触头和分别设于所述支架内的转动件、第一联动件、第二联动件、动触头、联动杆以及锁扣,其中,所述第一联动件一端和所述转动件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联动件铰接,所述第二联动件远离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可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且所述第二联动件可带动所述动触头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以使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断开或者连接,所述联动杆通过第三转动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一转动轴搭接,所述联动杆用于与断路器的相邻极连接,所述锁扣与所述第一联动件铰接,且所述锁扣具有可与所述第一联动件卡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联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可卡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之内,所述联动杆可随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并带动所述断路器的相邻极转动,以与所述锁扣抵接并抬起所述锁扣以使所述锁扣与所述第一联动件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件包括跳扣和与所述跳扣铰接的上连杆,所述跳扣远离所述上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联动件铰接,且所述第一转动轴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所述锁扣与所述上连杆铰接,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锁扣靠近所述跳扣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跳扣靠近所述锁扣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远离所述静触头的一端设有腰形孔,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设于所述腰形孔内,以使所述动触头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且可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轴移动,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联动件铰接,所述第二联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联动件、所述动触头以及所述支架的铰接点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具有容纳槽,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套设有第一复位簧,所述第一复位簧的一端置于所述容纳槽内、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具有吸合组件和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衔铁组件,所述衔铁组件用于在所述吸合组件的作用下转动以与所述吸合组件吸合,且所述衔铁组件远离所述吸合组件的一端可用于与所述锁扣抵接并抬起所述锁扣以使所述锁扣与所述第一联动件解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具有第二复位簧,所述第二复位簧的一端置于所述断路器的手柄卡槽内,另一端搭接于所述断路器的基座限位凸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组件远离所述吸合组件的一端具有第一挂钩,所述锁扣靠近所述衔铁组件的一端具有第二挂钩,所述衔铁组件在与所述吸合组件吸合时,所述第一挂钩可用于向上抬起所述第二挂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上分别设有第一圆柱通孔、第二圆柱通孔、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第三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一圆柱通孔以使所述联动杆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拼接轴穿过所述第二圆柱通孔与相邻的所述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一凸台设于所述联动杆靠近所述锁扣的一端,可用于与所述锁扣抵接并抬起所述锁扣以使所述锁扣与所述第一联动件解锁,所述第二凸台设于所述联动杆靠近所述第二挂钩的一端,用于限位所述第二挂钩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上套设有第三复位簧,所述第三复位簧的一端搭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另一端与所述联动杆搭接。
10.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02020944056.3U 2020-05-28 2020-05-28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Active CN212113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4056.3U CN212113602U (zh) 2020-05-28 2020-05-28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4056.3U CN212113602U (zh) 2020-05-28 2020-05-28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13602U true CN212113602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1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44056.3U Active CN212113602U (zh) 2020-05-28 2020-05-28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13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67069A (en)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tripping threshold of a multipole circuit breaker
US7342474B2 (en) Circuit breaker configured to be remotely operated
JPH0210535B2 (zh)
EP0250223B1 (en) Circuit breaker with electrical disconnect means
JP3934696B2 (ja) 遮断器
CN113053687B (zh) 一种可远程解锁释能的控制机构及旋转开关
US7061349B2 (en) Circuit breaker configured to be remotely operated
JP3972232B2 (ja) 回路遮断器の開閉機構
US6985059B2 (en) Circuit breaker handle block
CN212113602U (zh)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CN114005710A (zh) 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及断路器
CN210897162U (zh) 断路器
KR19990008310A (ko) 회로 차단기
CN115472471A (zh) 一种断路器以及组合开关电器
CN107452525A (zh) 指示电气故障的机构和包括其的电气保护装置
US5015977A (en) Circuit breaker positive trip indication spring
CN112447454A (zh) 断路器
CN216902654U (zh) 一种脱扣装置和隔离开关
CN217485382U (zh) 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JPH11224587A (ja) 回路遮断器
CN218568760U (zh) 一种断路器以及组合开关电器
CN214624951U (zh) 一种断路器
CN113053688B (zh) 一种具有储能机构的旋转开关
CN217740421U (zh) 一种连锁机构及隔离开关
CN220106409U (zh) 用于断路器的热磁脱扣器和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