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2169U - 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12169U CN212112169U CN202021249793.8U CN202021249793U CN212112169U CN 212112169 U CN212112169 U CN 212112169U CN 202021249793 U CN202021249793 U CN 202021249793U CN 212112169 U CN212112169 U CN 2121121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circuit
- detection
- detected
- transi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及设备,所述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延时电路及控制芯片;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待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延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延时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检测电路用于在接收到待检测信号输入端发送的待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一信号,在未接收到待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二信号;延时电路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输出延时信号,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输出稳态信号;控制芯片用于在接收到延时信号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接收到稳态信号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利用电路的组合,无需控制芯片进行主动检测即可实现信号的输入检测,避免主动检测占用系统负荷,降低能源消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部分电子产品,例如播放器类产品,是通过光纤输入的信号进行运行。因此,为了节省能源,需要在产品设备中加入无输入检测功能,在产品设备未接收到光纤信号的输入时,可以控制产品设备进入待机状态,从而节约能源。
现有的无输入检测功能主要是通过系统芯片按照一定周期检测是否接收到光纤信号,而这种检测方式需要占用系统芯片的部分处理性能,从而导致系统负荷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及设备,旨在解决系统芯片主动进行输入检测增大系统负荷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延时电路及控制芯片;
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待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待检测信号输入端发送的待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一信号,在未接收到所述待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二信号;
所述延时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输出延时信号,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时,输出稳态信号;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延时信号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接收到所述稳态信号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系统工作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系统待机信号。
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待检测信号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待检测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延时信号时,通过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工作信号,在接收到所述稳态信号时,通过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待机信号。
可选地,所述待检测信号为光纤信号。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信号检测控制设备,所述信号检测控制设备包括与待检测信号连接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所述信号检测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如上所述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检测电路和延时电路,能够对待检测信号进行输入检测,在待检测信号未输入时,可以输出稳态信号以使控制芯片控制系统保持待机,在待检测信号输入时,可以输出延时信号以使控制芯片控制系统进入工作状态。控制芯片无需主动对待检测信号进行输入监测即可实现系统的待机控制,避免主动检测占用系统的负荷,还能够在无待检测信号输入时迅速切换为待机状态,降低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信号检测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检测电路 | C2 | 第二电容 |
20 | 延时电路 | R1 | 第一电阻 |
30 | 控制芯片 | R2 | 第二电阻 |
40 | 待检测信号输入端 | R3 | 第三电阻 |
Q1 | 第一三极管 | D1 | 第一二极管 |
C1 | 第一电容 |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应用于信号检测控制设备中,该信号检测控制设备可以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检测,以根据是否接收到输入的信号进行相应的系统控制。
参见图1,在一实施例中,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包括检测电路10、延时电路20及控制芯片30。检测电路10的输入端与待检测信号输入端40连接,检测电路10的输出端与延时电路20的输入端连接,延时电路20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3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其中,待检测信号可以为交流信号。控制芯片30的输出端可以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实现系统状态的控制。检测电路10可以在接收到待检测信号输入端40发送的待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一信号,在未接收到待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二信号。延时电路20在接收到检测电路10输出的第一信号时,可以输出延时信号至控制芯片30;而在接收到检测电路10输出的第二信号时,可以输出稳态信号至控制芯片30。控制芯片30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为延时信号还是稳态信号可以确定是否有待检测信号输入,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即,控制芯片30在接收到延时信号时,可以确定此时有待检测信号输入,控制芯片30可以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使系统保持工作状态。控制芯片30在接收到稳态信号时,则可以确定此时无待检测信号输入,控制芯片30可以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使系统进入待机状态,降低系统功耗,节约能源。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控制信号可以为系统工作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可以为系统待机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检测电路10和延时电路20,能够对待检测信号进行输入检测,在待检测信号未输入时,可以输出稳态信号以使控制芯片30控制系统保持待机,在待检测信号输入时,可以输出延时信号以使控制芯片30控制系统进入工作状态。控制芯片30无需主动对待检测信号进行输入监测即可实现系统的待机控制,避免主动检测占用系统的负荷,还能够在无待检测信号输入时迅速切换为待机状态,降低能源消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待检测信号可以为光纤信号,光纤信号的常用频率为3.072M,周期约为0.3μs。
进一步地,上述检测电路10可以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待检测信号输入端40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检测电路1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接第一电源,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在待检测信号为光纤信号时,光纤信号的信号波形为方波信号,信号幅度通常为3.3V,周期约为0.3μs。在输入的光纤信号为一个方波周期内的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基极电平为低电平,第一三极管Q1为截止状态,则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的电平值为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此时检测电路10的输出端,即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的第二信号为高电平。在输入的光纤信号为一个方波周期内的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基极接收到的信号为高电平,可以使第一三极管Q1导通,此时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信号;而第一三极管Q1基极接收到的信号为低电平时,则可以使第一三极管Q1截止,此时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信号。因此,在光纤信号输入时,第一三极管Q1接收到周期约为0.3μs的方波信号,方波信号的波形为高电平与低电平交替出现。在方波信号的一个周期内,当方波信号输出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为截止状态,而当方波信号输出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为导通状态。随着方波信号在高低电平之间不断切换,第一三极管Q1也在导通和截止状态之间不断切换,其中,第一三极管Q1的导通周期与方波信号的高电平周期相对应,第一三极管Q1的截止周期与方波信号的低电平周期相对应,即在光纤信号为占空比50%的方波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的导通周期与截止周期相同,约0.15μs。可以理解的是,检测电路10输出的第一信号即为高低电平不断切换的周期信号,而检测电路10输出的第二信号则为稳定高电平信号。因此,在检测电路10输出高低电平不断切换的周期信号时,即为检测电路10输出第一信号,在输出高电平信号持续超过0.15μs时,即为检测电路10输出第二信号。
在上述检测电路10中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待检测信号输入端40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其中,第一电容C1可以实现隔直通交,以对待检测信号中的直流信号进行过滤,避免直流信号对电路的干扰。第一电阻R1可以对电流通路进行限流,以避免电流过大而损坏电路元件。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第二电阻R2可以和第一电阻R1实现电阻分压,以提供三极管基极的静态工作点,并保证在低电平信号下三极管Q1的基极所接收到的电平低于三极管截止状态的电平阈值,即保障三极管Q1能够稳定关断。
上述检测电路10还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可以在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之间存在反向高压时进行电压钳位,避免反向电压过大而击穿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发射结。
进一步地,上述延时电路20可以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接第一电源,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还与控制芯片3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检测电路10输出第一信号,即高低电平不断切换的周期信号时,第二电容C2不断进行充放电过程的循环,而通过设置第三电阻R3的阻值R和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C,可以调整第二电容C2充电至高电平的时间T=R*C。例如,在设置第三电阻R3为10kΩ,第二电容C2为0.1μF时,第二电容C2的充电时间T=1ms,而在待检测信号为光纤信号时,第一信号的周期为0.3μs,则一个周期内高电平的时长为0.15μs,远小于第二电容C2的充电时长1ms。因此,在延时电路20接收第一信号时,第二电容C2由于充电时长过短而无法充电至高电平,从而保持在低电平状态,则输出至控制芯片30输入端的电压与第二电容C2两端的电压相同,即延时电路20在接收到高低电平不断切换的周期信号时,通过电容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延时,以输出稳定的低电平信号。
在检测电路10输出第二信号,即稳定高电平信号时,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接收到高电平,第二电容C2充电至高电平并一直保持高电平状态。此时输出至控制芯片30输入端的电压即为高电平,即延时电路20输出的稳态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进一步地,控制芯片30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以接收延时电路20输出的稳态信号或延时信号。其中,延时信号即为低电平信号,稳态信号即为高电平信号。在控制芯片30接收到延时信号时,可以确定待检测信号输入,并从控制芯片30的输出端输出工作信号,以控制系统保持工作状态或进入工作状态。而在控制芯片30接收到稳态信号时,则可以确定此时待检测信号未输入,控制芯片30可以从输出端输出待机信号,以控制系统进入待机状态,从而减小系统功耗。可以理解的是,工作信号即为第一控制信号,待机信号即为第二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信号检测控制设备,该信号检测控制设备包括与待检测信号输入端40连接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该信号检测控制电路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理所应当地,由于本实施例的信号检测控制设备采用了上述信号检测控制电路的技术方案,因此该信号检测控制设备具有上述信号检测控制电路所有的有益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电路、延时电路及控制芯片;
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待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待检测信号输入端发送的待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一信号,在未接收到所述待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二信号;
所述延时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输出延时信号,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时,输出稳态信号;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延时信号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接收到所述稳态信号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系统工作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系统待机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待检测信号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待检测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延时信号时,通过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工作信号,在接收到所述稳态信号时,通过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待机信号。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信号为光纤信号。
10.一种信号检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控制设备包括与待检测信号连接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所述信号检测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检测控制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49793.8U CN212112169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49793.8U CN212112169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及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12169U true CN212112169U (zh) | 2020-12-08 |
Family
ID=73628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49793.8U Active CN212112169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12169U (zh) |
-
2020
- 2020-06-30 CN CN202021249793.8U patent/CN21211216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112169U (zh) | 信号检测控制电路及设备 | |
CN219893307U (zh) | 用于磁光开关的驱动电路及驱动组件 | |
CN210536594U (zh) | 射频保护电路及装置 | |
CN209170009U (zh) | 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217541963U (zh) | 一种传感器检测电路及装置 | |
CN212989475U (zh) | 掉电检测电路及用电设备 | |
CN214412270U (zh) | 变频器输出过流保护电路 | |
CN210297716U (zh) | 射频脉冲调制电路及装置 | |
CN215580886U (zh) | 驱动电路、电路板组件、电子设备 | |
CN101729048A (zh) | 延时电路 | |
CN210297672U (zh) | 开关驱动电路及电子开关 | |
CN205595844U (zh) | 电容放电电路、通信接口供电回路及电子设备 | |
CN218767851U (zh) | 电源时序控制电路及电源 | |
CN201118533Y (zh) | 系统复位电路 | |
CN211063594U (zh) | 可控硅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 |
US4359648A (en) | Pulse signal control circuits | |
CN216599116U (zh) | 备用电源电路及用电设备 | |
CN205229962U (zh) | 复位电路和电子设备 | |
CN112992605B (zh) | 隔离单元及相关产品 | |
EP4218453A1 (en) | Battery ro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 |
CN210693879U (zh) | 一种信号滤波电路 | |
CN217063264U (zh) | Igbt保护电路及逆变器 | |
CN212622777U (zh) | 一种电压突降检测电路及电子装置 | |
CN218102561U (zh) | 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116111713B (zh) | 一种死锁解除电路、电源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